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第1页
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第2页
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第3页
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第4页
教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减负提质——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王军翔电话:029-85234213029-85307701E-mail:sxwangjxlaq@163.com

一、负担的来源

1.知识的增长;2.课程知识的选择;3.知识的转型;4.学科知识的特点;5.教材的设计;6.学生的兴趣;7.教师的教学观念;8.课堂的教学方式;9.评价的影响;10.就业、升学压力;……二、目前化学课堂教学的总体特点

1.

现实的化学教学普遍是知识诠释性教学。对知识深入理解的努力不够,死记硬的背多;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知识不能系统化;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关注。

2.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是继承模仿来的经验行为,而不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认识论、教育哲学理论指导下的理性行为。

3.

教学由文字到文字,没有透过文字“看到”客观世界的本质;没有把学科知识生活化、通俗化、交流化。

4.

尽管新课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教学普遍没有脱离灌输的窠臼。

5.在化学课堂上,学生享受不到思维的快乐,感受不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对化学学习无兴趣。

中学生喜欢物理和数学的程度要比喜欢化学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优秀生和差生的区别就在于,优秀生能够注意到教师教学的思维过程,而差生却注意不到;优秀教师的过人之处也在于他总是能够把知识中所隐藏的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展示给学生。三、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知识本质的理解,重视知识的文化性。

对于知识的认识,我们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知识的文化性。

我们的好多问题就是出在了没有充分认识到或者不重视知识的文化性。这是制约我们认识视野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指学术、文化或学问。知识是人的认识、经验,是思维和体验的活动和产物。知识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来表示,而语言、文字等符号是人类共同约定的东西,是文化建构。

任何学科知识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任何学科知识都具有文化性。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思维的工具,因此以语言、文字符号记录的学科知识也是人类思维的结果,尽管它是用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但是它代表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忽视了知识的文化性,正是忽视了对人类思维过程、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认识。

知识是显性的,而思维是隐性的。对知识背后的思维的揭示也是新课程的一个出发点和着力点。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建构的,知识是体验的,正是建立在对知识文化性的认识上。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也正是建立在对知识文化性的理解的基础上。

关于知识的文化性,西方早有论述。

两个代表人物:布鲁纳、布雷多。

两种思想观点:情境式思想、符号处理式思想。

两篇文章:《文化、思想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的重建》。

情境式思想关于知识的一些论述:

知识并非现象的反映,知识只是一些探究过程的产物和结果。

实在是由人制造出来的,而不是被我们发现的。

生活里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些符号,文化群体的成员会共同使用这些符号,而生活的技术-社会技术层面亦是按照这些符号来组织和演绎的。

只有通过思想的各种性质以及思想所作为依据的各种符号系统,我们才能知道何谓“外在”或“客观”的实在。

知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结果;理论是大规模的知识建构。

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一个社会的文化知识是这个社会群体心智活动(也就是思想运作)的结果,既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也不是个人化的。

意义是由文化所创造的,而事物的意义也只有在文化中才会显得重要。

科学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社会的过程而建构的。

所谓的科学‘事实’其实涉及很大程度的社会性的建构或主观因素。在那里的世界的秩序是由我们创造出来的理论所安排的……科学理论与实在之间只存在薄弱的关系。

符号处理式思想关于知识的一些论述:

知识是被动地反映着一个既定而与个体分开的世界;外在、客观的实在是存在的,而思想里的符号反映了这个实在;知者与所知的事物是分开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里;头脑里的符号是外在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模型,任何作出行为的个体,其脑子中都有许多符号,用来代表外在世界的物体,而这些物体是可以独立地界定。知识得到清楚的界定,且有很好的组织。知识并不含糊也无争议。知识是个人的财产。思考、学习和发展是发生于个体内部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两种思想观对知识的观点,特别是对知识的“客观性”和“文化性”的观点,是目前一切有关知识与学习理论产生和建立的基础,也是各种理论学派争论的一个核心。这两种思想观点营造了两种教育实践,也代表了我国课改以前的教育和课改的方向。

符号处理式思想反映了知识的客观性,是传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式思想反映了知识的文化性,是情境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提高对中学化学学科的认识。

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中学化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怎么把握?初高中化学内容有什么区别?

化学以揭示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为核心。以实验为手段,以化学语言为基础。

化学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研究化学反应的角度:反应物、生成物是谁?反应是如何发生的?反应的质量问题、类型问题、速率问题、限度问题、能量问题、反应的环境(体系)和状态问题、反应的价值和应用问题、不同物质之间的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的类型问题等等。

其他内容都是为深入研究化学反应服务的。如化学实验。实验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手段;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物,研究物质的性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的特征等等。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初级、基础、直观,更多的是从比较“宏观”、比较“形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如四种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都是从形式的角度认识问题;还有从物质类型认识反应,从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反应,都是从较“宏观”的角度认识问题等。还有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关系问题,化学实验与探究问题等等。

高中化学就比较微观、本质一些。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反应速率、反应限度、能量转化等等。

化学学科思想、学科观念都是在建立这些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如组成观、结构观、微粒观、分类观、能量观等等。

研究学科知识也要注意提高对以下概念的理解和体会:

知识的类型:事实性知识(客观知识);程序知识;表征性知识;元认知(后设性认知)。

事实性知识与推理性知识。宏观、微观、表征。

学科知识、学科意识、学科思维、学科能力、学科素养。

3.明确化学学科要教给学生什么。

教育目标:理解教育目标对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应只是局限于特定的文本。我们之所以教学,就是要达到各项教育目标,这包括在自由和公正的社会,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所需的质素和读写能力;能够运用自由和享受自由;能够关怀别人和接受关怀;能够相信和尊重别人;能进行探究和发现;能够发展理解力、技能和价值观。我们也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取得平衡,一是要培养和鼓励个人,使他们可以取得卓越成就,另一个更广阔的方面就是要提供平等机会以及公平地对待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学化学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普遍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丰富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提高对各种化学反应的理解,形成用化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意识、习惯、能力,能够应用化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4.构建思维课堂。

思维课堂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知识课堂。它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知识的取舍、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课堂教学线索的设计、对教学手段(包括实验以及多媒体)的采用、对教师及学生教与学活动的安排、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对课堂教学气氛(情绪)的调节、甚至教师对自己教态的掌控,都要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核心,整个课堂逻辑主线准确而明晰、学生的思维活跃而严谨,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化学课堂的魅力。

5.教学要透过文字看本质。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像离子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的教学都是用实验说明问题,而不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微观过程。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看到”化学反应真正是怎样发生的,感悟到了化学的微观本质,而不是死记硬背。

6.教学应以对话的形式进行。

对话是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涉及文本、教师、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

7.教学应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起点,重视“最近发展区”。8.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9.重视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从教学需要出发研究开发实验。10.靠自己优秀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而不是说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思维的快乐,感受学科的魅力。(有兴趣,也就没了负担。)

教学要研究化研究要教学化

欢迎赐稿《中学教学化学参考》!欢迎订阅《中学教学化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邮发代号:52-32

订阅:10月份到当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

投稿: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