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_第1页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_第2页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_第3页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_第4页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琴技巧课程教学(主修)授课教师:张秀丽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教学内容车尔尼299第29条1巴赫三部创意曲NO.142贝多芬G大调变奏曲3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4重点、难点剖析♪车尔尼第29首E大调左右手平行音阶,跳跃断奏,三度双音。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左右手平行三度双音的配合上,要求左右手弹奏时一定要齐,右手作为主要旋律力度要略大于左手。中间左手跳音部分应轻巧清晰。

♪巴赫三部创意曲No.14在弹奏初期,应分手练习其连贯性,后期,主题鲜明的连奏,句首冠音以兴奋的感觉加以强调性的“唱”起来,四指以较深的触键后支撑好。由于主题出现频繁,使全曲复调的织体较厚,可想象为三种乐器的重奏,指挥、控制“演奏器官”把握好各声部间的音响平衡。♪贝多芬G大调变奏曲,在弹奏过程中,要弹得非常亲切,带有歌唱性,要注意主题中出现的对话,在变奏Ⅰ——变奏Ⅵ中,要注意左右手主题线条的突出,并且不能丢失整个乐曲的歌唱性,亲切性。♪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在演奏过程中,突出陕北民歌的特点,由弱到强的特点,且要注意,踏板的使用规律。词曲由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要充分表现出曲艺内容。车尔尼作品299No.29作品讲解与示范轻松看讲解技巧演奏作品分析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巴赫三部创意曲No.14贝多芬G大调变奏曲演奏指导创作背景作者介绍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

民歌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变奏分析演奏视听巴赫生平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1703年)和缪尔豪森的教堂(1707年)弹管风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创作背景巴赫1723年写了两部和三部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巴赫在1723年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里的萨克森公爵的统辖。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使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饮佩,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作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作品分析巴赫三部创意曲No.14训练手指对音乐线条良好的控制能力。12~13、18~19小节,为(高、中)两声部相差一拍密接;20~21小节为三声部相差两拍密接。依次进入的主题句头要清晰,句首切分音应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各声部处于不同阶段的主题进行,手指必须反应自如,并要培养一种使各音之间有机连接的听觉能力,使声部进行各具独立线条不至混淆。由于主题频繁出现,使全曲复调的织体较厚,可想象为三种乐器的重奏,指挥、控制“演奏器官”把握好各声部间的音响平衡。技巧演奏贝多芬的第十六钢琴奏鸣曲在这三首Op.31奏鸣曲中,是贝多芬走上新路子的初步标志,贝多芬的钢琴风格变得愈来愈独特和多样化了,它的音响接近了作者的乐队音响,鲜明地刻划了贝多芬的个性——他已经没有上流社会的幻想,深深明辨上流社会的真正价值。这三首奏鸣曲没有向任何人作过奉献,这样的做法已经暗示了贝多芬走向飞跃的基础尝试。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2年,1802年也正是贝多芬写下“海里金史塔特遗书”之年。因耳疾的恶化并经医生的建议,贝多芬迁居到维也纳郊外的海里金史塔特。贝多芬在该年10月曾有意自杀,幸而又没有这么做,他写下遗书前后低沉悲切的感情在此曲中也流露出来了。对这首奏鸣曲的评价,意见不一:一般地说,它不是受到高度赞扬的作品,不引人注目,甚至有些人认为是拙劣的作品,其原因是没有自Op.26至Op.28这一群奏鸣曲中那种夺人眼目的异彩,也没有显示出什么个性。从现存的文献中对于这首奏鸣曲的看法是各异的,某些研究家认为它极少独创性。创作背景作品指导与欣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陕北民歌风格特点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创作背景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钢琴家周广仁根据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每当我听到或者弹起这首曲子,都使我联想起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历尽沧桑的陕北劳苦人民。《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原型是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产生在陕北的一首民歌,属于典型的陕北“信天游”。信天游产生、传唱在广漠的黄土高原,这里沟壑纵横、起伏连绵。黄土、黄风、塑造出陕北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苍茫、恢宏之中深藏着悲壮与凄凉,沉郁、寂寞之中孕育着刚毅与稳健。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产生出了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点。赶脚人、走西口的人的凄苦、悲惨的生活赋予陕北民歌以独特的粗犷和苍凉。据说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唱的,传说四妹子和三哥哥是一对甜蜜的恋人,后来三哥哥当兵到外地,回来时四妹子已经嫁人。于是,这首深沉、伤感的情歌就产生流传了出来。

变奏分析变奏一:主旋律仍在高音区,音乐织体变得稍微活跃,但仍是统一在较为暗淡的“苦难的岁月”的灰暗色调之中。变奏二:主旋律移至低音区,高音区的节奏和副旋律轻轻的点缀,更衬托了低音旋律的低沉。主题和变奏一、变奏二组成第一部分,其基本情绪是一致的,具有一种叙述性质,仿佛在向人们讲述过去苦难的悲惨生活。变奏三:织体变成浓重的柱式和弦,速度加快,节奏坚定有力。这个变奏主题没有完整出现,而是被简化成骨干音出现,左右手的反向进行更增加了巨大的动力性,富有冲击力量,表现了一种顽强的抗争与奋斗形象。变奏四:在变奏三的基础上增加附点节奏,音乐动力更大,富有更大的冲击性,似乎斗争更为激烈这三个变奏组成全的第二部分,表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形象。变奏五:按着是一个过渡乐句,仿佛是一阵疾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象征经过斗争即将迎来光明。接下去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组成本曲的第三部分“解放区的天”。变奏六:变成G徵调,高亢、明亮、舒展,富有歌唱性,表现了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喜悦心情。其实这个变奏才是民歌的原型,在这里被作者巧妙的安排成了一个变奏。变奏七:是在高音区欢快的十六分音符,模仿竹笛的音乐效果,音色明亮,节奏欢快。低音区的副旋律与高音主旋律相应成趣,表现了解放区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热闹情景。变奏八:是全曲的高潮,八度重复的柱式和弦中包含着主旋律,像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大合唱,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调性回到C徽调。第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