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1页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2页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3页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4页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内容:语文人教版第九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古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如大家细心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觅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勉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探讨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探讨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复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探讨)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可能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探讨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相互探讨。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由于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由于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悄悄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貌似忘掉了时间,也忘掉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测很细心,金鱼的外形已清楚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探讨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一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勉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交流数量,探讨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探讨自己所寻觅到的问题,相互补充启发。

3、归纳重点,再读探讨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全班交流,诵读体会

通过读课文,小组探讨,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终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重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摸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权威、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专家评课:

在语文教学中勉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勉励学生大胆设疑,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追根求源、不断摸索的精神。其次,要勉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探讨,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崔蕾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就是依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1、崔老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课题开始:"鱼游到了纸上觉得古怪吗?古怪在哪里,你想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你确定还能提出好多问题来。认真读一读课文,在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者的目的在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学会在课文中设疑。

3、自学后交流:"你提了几个问题?'崔老师没有让学生说提了哪些问题。当一个学生说"提了9

个问题'时,崔老师表扬说:"真棒,提问的才干真大!'"再读读课文,看还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这是进一步勉励学生认真读书,大胆思维,变无疑为有疑。

4、小组探讨:"把个人提出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边交流边读书、探讨,看哪些问题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的。'这是让学生自己梳理问题,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为大组交流做准备。

5、大组交流,读书解疑。这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也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阶段。

6、存疑,留作学生课后探讨,使学生始终处于"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活动之中。

分析崔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特点。

1、教师擅长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