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散-千金卷九-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水解散-千金卷九-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水解散-千金卷九-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水解散-千金卷九-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水解散-千金卷九-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2水解散_千金卷九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水解散_千金卷九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271.1. 组成: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71.2. 功效: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271.3. 来源:《千金》卷九。 27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272. 相似度75%:大青汤 272.1. 组成:大青半两,大黄(锉,炒)1分,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 272.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72.3. 加:大青 272.4. 减:桂心 272.5. 功效:小儿诸热,服药吐利后,身壮热,精神昏昧,或微利而内有热结。 272.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273. 相似度75%:解肌发汗散 273.1. 组成:麻黄4两(去节),杏仁(炒)1两,桂心1两,大黄12铢。 273.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73.3. 加:杏仁 273.4. 减:甘草 273.5. 功效:小儿伤寒发热。 273.6.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九。 284. 相似度75%:常山桂心丸 284.1. 组成:甘草(炙)4分,常山4分,大黄4分,桂心4分。 284.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84.3. 加:常山 284.4. 减:麻黄 284.5. 功效:疟疾。 284.6. 来源:《备急》引华陀方(见《外台》卷五)。 285. 相似度75%:麻黄厚朴汤 285.1.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1斤,厚朴(去粗皮,锉)半斤,甘草(锉)4两,大黄(锉)4两。 285.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85.3. 加:厚朴 285.4. 减:桂心 285.5. 功效:时行憎寒壮热,骨节烦疼,头疼项强。 28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286. 相似度75%:麻黄散 286.1. 组成:麻黄半斤,杏仁100枚,甘草3两,桂心1两。 286.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86.3. 加:杏仁 296.4. 减:大黄 296.5. 功效:止气嗽。 296.6. 来源:《千金》卷十八。 297. 相似度75%:还魂汤 297.1. 组成:麻黄3两,桂心2两,甘草1两,杏仁70粒。 297.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97.3. 加:杏仁 297.4. 减:大黄 297.5. 功效: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咬口,口噤不开。 297.6. 来源:《千金》卷二十五。 298. 相似度75%:恒山汤 298.1. 组成:恒山2两,甘草1两,大黄2分,桂心6铢。 298.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298.3. 加:恒山 298.4. 减:麻黄 298.5. 功效:疟疾十岁、二十岁。 298.6. 来源:《医心方》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299. 相似度75%:洗心散 309.1. 组成:大黄1两(煨),荆芥穗1两半,甘草半两(生),麻黄1两(去根不去节)。 309.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09.3. 加:荆芥穗 309.4. 减:桂心 309.5. 功效:心脏邪热,目赤肿痛。 309.6.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八。 3010. 相似度75%:麻黄汤 3010.1. 组成:麻黄4两,栝楼根4两,大黄4两,甘草1两。 3010.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010.3. 加:栝楼根 3010.4. 减:桂心 3010.5. 功效:疟疾须发汗者。 3010.6. 来源:《千金》卷十。 3011. 相似度75%:二黄汤 3011.1. 组成: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锉,炒)1两,栝楼根1两,甘草(炙,锉)半两。 3011.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011.3. 加:栝楼根 3111.4. 减:桂心 3111.5. 功效:伤寒后变成疟,口干烦渴。 3111.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3112. 相似度75%:麻黄汤 3112.1. 组成:麻黄(去节)4两,桂心2两,甘草2两,大枣14枚(劈)。 3112.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112.3. 加:大枣 3112.4. 减:大黄 3112.5. 功效:新久咳嗽,唾脓血,连年不愈,昼夜肩息。 3112.6. 来源:《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3113. 相似度75%:表里汤 3113.1. 组成:桂枝1两,麻黄(去节)1两,大黄(酒浸)1两,甘草(炙)1两。 3113.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113.3. 加:桂枝 3113.4. 减:桂心 3113.5. 功效:太阳、阳明合病,中风,皆大热,头痛目疼,身重,烦躁,不便,小便少者。 3113.6. 来源:《普济方》卷一三六。 3114. 相似度67%:水解散 3214.1. 组成:麻黄4两(去节),大黄3两,黄芩3两,桂心2两,甘草2两(炙),芍药2两。 3214.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214.3. 加:黄芩、芍药 3214.4. 功效:时疫初起,头痛壮热,或疮疹出而不快,心胸烦躁,或虽出而仍发热者。 3214.5. 来源:《外台》卷三引《古今录验》。 3215. 相似度60%:麻黄散 3215.1. 组成:麻黄半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半两,桂心3分,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 3215.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215.3. 加:五味子、半夏 3215.4. 减:大黄 3215.5. 功效:小儿咳逆,上气喘促,不得安卧。 3215.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3216. 相似度60%:大黄汤 3216.1. 组成:大黄(锉,炒)4两,麻黄(去根节)2两,旋覆花2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仁2两。 3216.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216.3. 加:旋覆花、山栀子仁 3316.4. 减:桂心 3316.5. 功效:眼风肿热痛。 331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 3317. 相似度60%:麻黄汤 3317.1. 组成:麻黄5两(去节),桂心4两,生姜3两,甘草2两(炙),附子2枚(炮)。 3317.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317.3. 加:生姜、附子 3317.4. 减:大黄 3317.5. 功效:风水,身体面目尽浮肿,腰背牵引髀股,不能食。 3317.6. 来源:《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3318. 相似度60%:麻黄汤 3318.1. 组成:麻黄6两(去节),桂心1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尖皮)2两,生姜8两。 3318.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318.3. 加:杏仁、生姜 3318.4. 减:大黄 3318.5. 功效:上气咳嗽,喉中水鸡鸣,唾脓血腥臭。 3318.6. 来源:《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3419. 相似度60%:大黄豉汤 3419.1. 组成:豉5合,甘草2两(炙),桂心2两,大黄4两,芒消半斤。 3419.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419.3. 加:豉、芒消 3419.4. 减:麻黄 3419.5. 功效:伤寒已愈,食饮多劳复。 3419.6. 来源:《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3420. 相似度60%:桃仁散 3420.1. 组成: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大黄1两(川者,以湿纸裹煨两度),桂心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牙消1两。 3420.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420.3. 加:桃仁、牙消 3420.4. 减:麻黄 3420.5. 功效:伤寒狂乱,霍乱心疼。 3420.6. 来源:《普济方》卷一三七引《博济》。 3421. 相似度60%:独活汤 3421.1. 组成:独活1钱,麻黄(去节)1钱,川芎1钱,大黄(焙)半钱,甘草(炒)半钱。 3421.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521.3. 加:独活、川芎 3521.4. 减:桂心 3521.5. 功效:小儿风痫。 3521.6. 来源:《直指小儿》卷二。 3522. 相似度60%:恒山丸 3522.1. 组成:恒山18铢,知母18铢,甘草18铢,大黄18铢,麻黄1两。 3522.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522.3. 加:恒山、知母 3522.4. 减:桂心 3522.5. 功效:痎疟;瘅疟。 3522.6. 来源:《千金》卷十。 3523. 相似度60%:恒山汤 3523.1. 组成:恒山6分,甘草4分,知母3分,麻黄3分,大黄4分。 3523.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523.3. 加:恒山、知母 3523.4. 减:桂心 3523.5. 功效:疟,痰实不消。 3523.6. 来源:《医心方》卷十四引《范汪方》。 3624. 相似度60%:温中生姜汤 3624.1. 组成:生姜1斤,桂心4两,甘草3两,麻黄3两,橘皮4两。 3624.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624.3. 加:生姜、橘皮 3624.4. 减:大黄 3624.5. 功效:肺虚寒,羸瘦缓弱,战掉嘘吸,胸满肺痿。 3624.6. 来源:《千金》卷八。 3625. 相似度60%:温肺汤 3625.1. 组成:麻黄5两(不去节),杏仁3两,五味子1两,甘草1两半,桂心半两。 3625.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625.3. 加:杏仁、五味子 3625.4. 减:大黄 3625.5. 功效:寒壅相交,痰实咳嗽,咽肿疼痛,鼻塞头昏,肢体烦痛,胸膈痞闷。肺寒咳嗽,声重多涕。 3625.6. 来源:《鸡峰》卷十一。 3626. 相似度60%:兼金丸 3626.1. 组成:大黄(湿纸裹煨)8钱,消石4两,桂心4两,甘草(炙)4两,桃仁40个(去皮尖)。 3726.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726.3. 加:消石、桃仁 3726.4. 减:麻黄 3726.5. 功效:热入膀胱,脐腹上下兼胁肋疼痛,便燥,欲饮水,按之痛者;及妇人血闭疼痛。 3726.6. 来源:《三因》卷十四。 3727. 相似度60%:覆杯汤 3727.1. 组成:麻黄4两(去节),甘草(炙)2两,干姜2两,桂心2两,贝母2两。 3727.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727.3. 加:干姜、贝母 3727.4. 减:大黄 3727.5. 功效:上气。呼吸牵绳,肩息欲死。 3727.6. 来源:《外台》卷十(注文)引《范汪方》。 3728. 相似度60%:麻黄汤 3728.1. 组成:麻黄(去节)1分,黄芩1分,黄连1分,大黄1分,甘草2分(炙)。 3728.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728.3. 加:黄芩、黄连 3728.4. 减:桂心 3828.5. 功效:少小风痫,昼夜数10发。 3828.6.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 3829. 相似度60%:枳实汤 3829.1. 组成:枳实(去瓤,麸炒)半两,厚朴(姜制,炒)1两,大黄(酒蒸)3钱,甘草(炙)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 3829.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829.3. 加:枳实、厚朴 3829.4. 减:麻黄 3829.5. 功效:热胀。腹胀发热,大便秘实,脉多洪数。 3829.6.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 3830. 相似度60%:柴胡散 3830.1. 组成:柴胡1两(去苗),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3分(锉),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3830.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830.3. 加:柴胡、葛根 3830.4. 减:大黄 3830.5. 功效:时气2日,壮热憎寒,头痛,腰脊强重。 3830.6. 来源:《圣惠》卷十五。 3831. 相似度60%:贝母散 3931.1. 组成:贝母3两,麻黄(去节)2两,干姜2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 3931.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931.3. 加:贝母、干姜 3931.4. 减:大黄 3931.5. 功效:久咳上气,喉中鸣,昼夜不得卧。 3931.6. 来源:《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3932. 相似度60%:甘草汤 3932.1. 组成:甘草3两,芍药3两,桂心3两,阿胶3两,大黄4两。 3932.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932.3. 加:芍药、阿胶 3932.4. 减:麻黄 3932.5. 功效:产乳余血不尽,逆抢心胸,手足逆冷,唇干,腹胀短气。 3932.6. 来源:《千金》卷三。 3933. 相似度60%:葛根散 3933.1. 组成:葛根半两(锉),麻黄半两(去根节),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桂心1分。 3933.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3933.3. 加:葛根、人参 3933.4. 减:大黄 4033.5. 功效:小儿伤寒,四肢烦热,心躁,口干多渴。 4033.6.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4034. 相似度60%:栀子汤 4034.1. 组成:栀子14个,豉1升,桂心2两,麻黄2两,大黄2两。 4034.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034.3. 加:栀子、豉 4034.4. 减:甘草 4034.5. 功效:伤寒愈以后,饮食劳复。 4034.6. 来源:《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4035. 相似度60%:增损阮氏小青龙汤 4035.1. 组成:麻黄2两(去节),芍药2两,桂心1两,甘草2两(炙),细辛1两。 4035.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035.3. 加:芍药、细辛 4035.4. 减:大黄 4035.5. 功效:天行数日,或十数日而表不解,心下有水,热毒相搏,遂呕,时复有咳者。 4035.6. 来源:《外台》卷三引《崔氏方》。 4036. 相似度50%:桂枝汤 4036.1. 组成:桂心3两,甘草(炙)3两,大枣12枚(一方用生姜5两)。 4136.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136.3. 加:大枣 4136.4. 减:大黄、麻黄 4136.5. 功效:中风汗出,干呕。 4136.6. 来源:《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4137. 相似度50%:桂枝汤 4137.1. 组成:桂枝、白芍药、麻黄、甘草。 4137.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137.3. 加:桂枝、白芍药 4137.4. 减:桂心、大黄 4137.5. 功效:西北方冬令伤寒,太阳经风伤卫,有汗,恶风,脉浮缓。 4137.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4138. 相似度50%:黑散 4138.1. 组成:麻黄半两,大黄6铢,杏仁半两。 4138.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138.3. 加:杏仁 4138.4. 减:桂心、甘草 4138.5. 功效: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小儿伤寒发热。 4238.6. 来源:《千金》卷五。 4239. 相似度50%:甘草麻桂汤 4239.1. 组成:甘草、麻黄、桂枝。 4239.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239.3. 加:桂枝 4239.4. 减:桂心、大黄 4239.5. 功效: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 4239.6. 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4240. 相似度50%:黑散 4240.1. 组成:麻黄1两,贯众1两,桂心1两,甘草3两,干漆3两,细辛2两。 4240.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240.3. 加:贯众、干漆、细辛 4240.4. 减:大黄 4240.5. 功效:产后下痢。血结于内,腹胀喘逆。 4240.6. 来源:《千金》卷三。 4241. 相似度50%:附子散 4241.1. 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 4341.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341.3. 加:附子、干姜 4341.4. 减:大黄、麻黄 4341.5. 功效:霍乱吐泻,欲垂命者。 4341.6. 来源:《圣惠》卷四十七。 4342. 相似度50%:桂枝红花汤 4342.1. 组成:桂心3两,芍药3两,甘草(炙)3两,红花1两。 4342.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342.3. 加:芍药、红花 4342.4. 减:大黄、麻黄 4342.5. 功效:妇人伤寒,发热恶寒,四肢拘急,口燥舌干,经脉凝滞,不得往来。热入血室及结胸。 4342.6. 来源:《活人书》卷十九。 4343. 相似度50%:浮萍草散 4343.1. 组成:浮萍草1两(4月15日者),麻黄半两(去根节),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 4343.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343.3. 加:浮萍草、附子 4443.4. 减:甘草、大黄 4443.5. 功效:伤寒无汗。 4443.6. 来源:《圣惠》卷四。 4444. 相似度50%:茯苓散 4444.1. 组成:赤苓1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 4444.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444.3. 加:赤苓 4444.4. 减:大黄、麻黄 4444.5. 功效:伤寒太阳汗出不渴者,凡发汗太过,故令大小便难。 4444.6. 来源:《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4445. 相似度50%:恒山散 4445.1. 组成:恒山半两,川大黄半两,桂心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445.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445.3. 加:恒山、川大黄 4445.4. 减:大黄、麻黄 4445.5. 功效:小儿疟疾,痰壅烦闷。 4445.6. 来源:《圣惠》卷八十六。 4446. 相似度50%:甘草散 4546.1. 组成:甘草半两,滑石半两,山豆根1两(生),大黄1分(生)。 4546.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546.3. 加:滑石、山豆根 4546.4. 减:桂心、麻黄 4546.5. 功效:大风。 4546.6. 来源:《三因》卷十五。 4547. 相似度50%:甘草茵陈汤 4547.1. 组成:茵陈3钱,栀子3钱,大黄3钱,甘草2钱。 4547.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547.3. 加:茵陈、栀子 4547.4. 减:桂心、麻黄 4547.5. 功效: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 4547.6. 来源:《医学摘粹》。 4548. 相似度50%:甘草汤 4548.1. 组成:甘草3两,桂心2两,豉2升,葱白半斤。 4548.2. 原方对照:桂心2两,甘草2两,大黄2两,麻黄4两。 4548.3. 加:豉、葱白 4548.4. 减:大黄、麻黄 4648.5. 来源:《千金》卷二十四。 4649. 相似度50%:桂心汤 46HYPERLIN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