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生长发育、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小儿各种疾病防治质量的临床医学学科。儿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消化、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及急救等专业。儿科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儿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日后从事儿科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医疗实践奠定基础。儿科学与其它临床学科相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学习儿科学要求善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特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堂理论和临床实践,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小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和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组织与方法: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部分内容试讲、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改革应用。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重点内容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与课堂讨论式和交换式、启发式教学。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见习教学:见习分组(约15人/组),以医院儿科病房为主要见习基地,采用集中讲解见习注意事项、重点病人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总结等步骤,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病人掌握第一手资料。
辅导形式:辅导材料、课堂答疑。3、教学保障理论课程在学校多媒体课室上课,见习课在医院病房、课室或临床技能中心上课,教学所需的基本设备、仪器基本得到保障。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1)选用教材:《儿科学》(双语版),谭建新、柳国胜主编,科学出版社。(2)参考书目:《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教学网站: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网站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时期特点。
(三)了解我国儿科工作的成就。二、教学内容
(一)简单介绍祖国医学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及建国以来的成就与发展。如隋唐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宋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明清年代发现种痘及破伤风预防方法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绩,尤其在儿童保健、推广新法接生、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进展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范围和任务。
(三)简述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二部分讲述。基础部分从解剖、生理、病理、营养、免疫等方面的小儿特点加以扼要讲述;临床部分从小儿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讲解。强调与成人的不同点,不是成人缩影。(四)讲解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阐明各期生理、病理特点,简要介绍各年龄期的保健要点。第二章小儿生长发育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措施(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身高、体重的计算方法),从而判断正常和异常。(二)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心理行为异常。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包括各系统(神经、淋巴、肌肉、生殖)发育的规律性。
(二)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性别、遗传、内分泌、环境、营养、疾病等)。
(三)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出生后至12岁体重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影响体重增长的因素及异常的判断。2.身长:出生身长,出生后至12岁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影响身长因素及异常的判断。上、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3.头围、胸围、腹围的正常发育、正常值、测量方法。颅缝、囟门、脊柱、骨化中心、牙齿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牙数、出齐时间及影响因素,换牙时间、顺序和换齐时间。4.重点讲解小儿神经和精神发育规律,阐述各年龄小儿运动功能(抬头、翻身、独坐、独站、走),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1岁内按月龄讲述,1岁以上按年龄讲述)。了解良好的教养,早期教育对小儿神经和精神发育的重要性。5.简要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能力测试、适应性行为测试。6.一般介绍小儿心理行为异常:儿童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第三章儿童保健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掌握预防接种的程序、时间、注意事项。
(二)了解小儿保健组织机构,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各年龄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保健原则。集体儿童及散居儿童的保健。(二)一般讲解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及托幼机构管理。1.护理:居室、衣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营养:婴幼儿喂养指导及集体儿童的饮食管理。3.儿童心理卫生4.体格锻炼:三浴和体操。5.意外事故预防。(三)重点介绍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实施程序,接种时间,注意事项。第四章儿童青少年行为发育异常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一节
小
儿
喂
养一、教学要求(一)掌握人工喂养儿乳制品的配制及计算。(二)掌握婴儿辅食添加顺序及其重要性。(三)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四)了解母乳的优点。二、教学内容(一)简单介绍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肠道菌群及粪便特点)。(二)一般介绍小儿物质代谢特点以及各年龄期,特别婴儿期对热量、水份、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等在小儿物质代谢中的主要来源、功用、需要量、过多及不足引起的临床后果。(三)一般介绍初乳、成熟乳、过度乳的主要成份,重点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哺乳方法、开奶时间及注意事项。(四)重点讲述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适应症,乳类食品的选择,人乳、牛乳、羊乳成份的比较及优缺点。一般介绍牛乳的消毒、配制和喂养方法。举例按热量计算奶方。
(五)简单介绍其它代乳品(豆浆、米粉、面制品、奶粉、炼奶)的成份,优缺点及使用方法。(六)重点讲解添加辅食的重要性,添加的原则、种类及时间。(七)一般介绍断奶后的喂养,幼儿膳食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第五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三)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主要为血钙降低。发病机制需特别指出维生素D、甲状旁腺及降钙素在本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典型发作(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一般介绍隐匿型体征的检查。
(三)重点讲解本病诊断,注意发病年龄和季节,临床表现,必要时测血清钙。(四)一般介绍与低血糖症、低镁血症、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喉炎等的鉴别。(五)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包括急救处理、钙剂和维生素D的治疗。
第六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教学目的(一)掌握营养不良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
(二)掌握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三)熟悉本病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如摄入不足(热量不足、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缺乏)、消化吸收不良和需要量增加(先天不足、疾病影响)。(二)结合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系统的影响)。营养不良以能量供应不足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水肿型。(三)介绍营养不良并发症如:①营养性贫血;②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③各种感染;④自发性低血糖等。(四)重点介绍营养不良的诊断包括分型和分度,分型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五)重点讲解营养不良治疗及预防。治疗包括饮食疗法
(强调饮食调整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支持疗法、病因及并发症的治疗,预防强调合理喂养及病因治疗。
第六节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二)了解本病的概念、分类及病因。(三)了解本病的预防。二、教学内容(一)简要介绍本病的概念、病因,强调能量摄入过多是主要原因。(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与诊断。肥胖症的分度、诊断标准。指出过度肥胖的危害。(三)简要介绍本病与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的鉴别。(四)重点讲解本病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五)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第六章新生儿总论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的分类方法及定义,掌握各类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二)熟悉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三)了解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围产期定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了解新生儿病房分级。二、教学内容
(一)简单介绍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及围产期的定义。(二)重点讲解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出生后周龄、高危儿及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定义,简单介绍新生儿病房分级。(三)重点讲解新生儿及未成熟儿的外观特点以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神经、体温调节、能量及体液代谢、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生理特点。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暂停及处理。
(四)根据新生儿及未成熟儿的特点,一般介绍新生儿、未成熟儿护理注意事项(保暖、喂养、呼吸管理、防止出血、避免感染、皮肤粘膜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等)。(五)一般介绍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如生理性体重下降、脱水热、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乳腺肿大及阴道出血、“马牙”和“螳螂嘴”、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第六章新生儿个论第一节
新生儿窒息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和病理改变。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新生儿窒息定义、病因,指出凡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引起胎儿缺氧窒息。(二)简要介绍本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三)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包括宫内窒息、产后窒息的临床表现以及窒息缺氧引起多器官脏器受损症状。并介绍Apgar评分方法和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四)一般讲解本病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等),胸部X
线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五)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包括窒息的抢救复苏程序(ABCDE复苏方案)以及复苏后监护与转运。(六)一般介绍新生儿窒息的预防。第二节
新生儿肺炎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新生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二)熟悉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三)了解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和分类。二、教学内容(一)简要介绍新生儿肺炎的分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二)简要介绍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引起的肺炎。(三)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殊临床表现(口吐泡沫)。(四)重点讲解肺部X线检查特点。(五)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六)一般介绍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第三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一、教学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要点。
(二)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主要病理改变。二、教学内容
(一)简要介绍本病病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多见于早产儿)、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二)重点讲解本病临床表现及肺部X
线检查特点。
(三)重点讲解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四)重点介绍本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氧疗与辅助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五)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第四节
新生儿黄疸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掌握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及其特点。掌握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二)熟悉病理性黄疸鉴别诊断和处理。
(三)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二、教学内容
(一)简要介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二)一般介绍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机理、临床特点。
(三)重点讲述病理性黄疸定义、诊断及常见病因:①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症(ABO、Rh血型不合溶血)的病因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②简要介绍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G-6-PD缺乏症、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和先天性甲低的诊断要点。(四)重点讲解新生儿核黄疸发生有关因素和临床表现和头颅MRI检查,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方法。(酶诱导剂、光疗、简单介绍换血疗法)。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主要病理改变。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病因(与新生儿窒息同)、发病机理、主要病理改变(脑水肿、脑组织坏死、颅内出血)。一般介绍足月儿与早产儿脑组织选择性易损区。(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轻、中、重度临床表现特点。轻度:24小时内症状明显,以过度兴奋为特点;中度:24~72小时症状明显,以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惊厥、呼吸改变为特点;重度:初生~72小时症状明显,昏迷、呼吸改变、肌张力低下、惊厥加重,多死亡。(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包括窒息史、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脑电图、头颅B超、MRI及CT)。(四)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①支持治疗: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②控制惊厥。③控制脑水肿、控制脑干症状。④恢复期治疗。(五)一般介绍本病预后及预防。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二)熟悉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预防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出血部位。(二)重点讲述各部位颅内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脑实质、硬脑膜下、小脑)的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神经症状、阳性体征等)及诊断(分娩史、症状与体征、颅内出血分级、床边B超、头颅CT扫描、硬膜下穿剌、脑脊液检查指征及意义等)。(三)重点讲述本病的预防与治疗。预防应做好产前检查,防止分娩窒息和产伤;治疗宜加强护理,控制出血,降颅压镇静止痉及预防继发感染,脑积水的治疗。(四)一般介绍本病预后。第七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度。(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三)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二、教学内容(一)介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简单介绍中性温度的概念。(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分度的标准。(三)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四)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唐氏综合征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二)了解唐氏综合征的病因及预防,了解本病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本病病因,结合病因讲述本病的预防措施,限制生育年龄、避免放射线、药物及病毒感染。易位型携带者,嵌合型父母作产前检查(羊水细胞检查等)。(二)重点介绍本病的临床特点。特殊面容、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韧带松驰、小指内弯、草鞋足及常伴有内脏畸形。简单介绍Atd角的测量判断。(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四)一般介绍染色体畸变的分型,主要讲述21-三体型,简要介绍易位型及嵌合型。指出各型的遗传特点。(五)治疗:讲明本病无特效治疗,预防为主。结合病因及发病因素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指出遗传咨询的作用。第八章免疫缺陷病一、教学要求(一)熟悉小儿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二)熟悉几种常见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表现及实验室确诊方法。(三)了解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分类。二、教学内容(一)介绍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特点。(二)重点讲述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查项目。(三)简要介绍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分类。(四)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和有代表性的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2.X连锁高免疫球蛋白M血症。3.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4.慢性肉牙肿病。5.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6.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五)主要讲述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六)简要介绍原发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及治疗新进展:替代治疗、免疫重建、基因治疗。(七)简单介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第九章风湿性疾病第一节
风湿热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掌握本病的治疗及预防(二)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本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指出本病发生与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病变发展的过程及主要侵犯部位。(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着重指出小儿风湿热心脏炎及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三)重点讲解本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C反应蛋白、心肌抗体测定等检查。(四)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标准(Jones诊断标准)及风湿活动指标。(五)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六)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制链球菌感染,抗风湿药物的应用,心力衰竭及舞蹈病的治疗。(七)重点讲述本病预防,防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长效青霉素的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疗程。第三节
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二)了解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本病定义和临床特点。(二)一般介绍本病病因及病理变化。(三)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重点讲解主要表现(发热、皮疹、肢端硬性水肿、膜状脱皮、粘膜及心血管系统病变),
扼要讲解其他系统表现。(四)一般介绍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五)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标准。(六)一般讲解本病与猩红热、渗出性多型红斑、婴幼儿结节性多动脉炎、儿童类风湿病等的鉴别要点。(七)重点介绍本病的治疗(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介绍IVIG非敏感型川崎病的治疗。第四节
过敏性紫癜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型,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二)熟悉本病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的鉴别。(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预后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主要发病机理。(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紫癜的主要特点,肾脏症状、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的特点。(三)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典型皮疹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讲解本病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的鉴别,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应与急腹症等鉴别,其为过敏性紫癜急性期主要致死原因。(四)重点介绍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适应症、抗凝治疗等。(五)了解预后。肾脏受累影响该疾病的预后。
第十章第三节感染性疾病:小儿结核病
第一节
总论一、教学要求(一)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二)了解结核病病因、传染途径及病理生理特点。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结核杆菌的特性和传染途径。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病理生理。结核杆菌数量、毒力、机体抵抗力与该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着重讲解本病的变态反应及免疫反应。(三)重点讲解结核菌素(PPD)试验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四)重点讲解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方案及常见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五)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和预防用药的指征方法。
第二节
原发性肺结核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转归与治疗。(二)了解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在病理上的区别。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改变及其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二)重点讲解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着重指出婴幼儿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明显时出现的支气管受压症状,应与百日咳、纵隔肿瘤及支气管异物等鉴别。(三)重点讲解本病诊断,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血沉、痰找病原菌、PPD试验及肺部X
线检查等,尤其要强调后二者对诊断的重要性。必要时可进行诊断性治疗。(四)一般介绍与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风湿热、支气管异物纵隔肿瘤等的鉴别。(五)一般介绍本病的转归及影响转归的因素。(六)一般介绍活动性肺结核指征。(七)重点讲解本病治疗:①一般治疗;②抗结核治疗的方案选择、疗程。(八)一般讲解本病的预防及预防性药物的指征。
第三节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二)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本病的发病机制。(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着重指出临床症状重肺部体征不多的特点。并根据临床表现注意与肺炎、伤寒、败血症鉴别。(三)重点讲解肺部X
线特点,指出其病灶分布与支气管肺炎不同的特点。(四)重点讲解诊断依据,包括结核接触史、临床表现、PPD试验、痰细菌学检查与胸部X
线摄片检查。(五)重点讲解本病治疗:①一般治疗;②抗结核药物的方案选择及药物剂量、疗程;③激素剂量、疗程;④支持疗法。
第四节
结核性脑膜炎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本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二)掌握本病的治疗。(三)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本病的发病机理,指出本病为最严重的小儿结核病,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二)一般介绍本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脑膜、脑神经、脑实质、脑血管病变的脑室管膜炎等。结合病理变化解释本病易产生颅神经损害、脑实质受损和脑积水的原因。(三)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经过,包括早期、中期及晚期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特点。(四)重点讲解本病诊断,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及结核抗体测定、PPD试验、肺部X线、头颅CT/MRI等检查。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五)重点讲解本病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肿瘤的鉴别。(六)重点讲解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①一般疗法;②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剂量、疗程及注意事项);③激素治疗剂量、疗程;④对症治疗,包括高热、惊厥、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第十章第五节感染性疾病:肠虫症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寄生虫病临床表现、诊断及常见的并发症。(二)熟悉寄生虫病的驱虫治疗及并发症治疗。(三)了解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蛔虫症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重点讲述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排蛔虫或呕吐蛔虫史、粪便涂片查到蛔虫卵即可确诊。一般介绍常见的驱虫药物及预防措施。(二)一般介绍蛲虫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重点讲述其临床表现,检出虫卵或成虫以确定诊断,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一般介绍常见的驱虫药物及局部用药方法及预防措施。(三)一般介绍钩虫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重点讲述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一般介绍其治疗、预防措施。第十一章液体疗法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液体疗法常用的几种溶液,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二)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小儿体液特点,包括体液总量分布、成份、渗透压及体液的交换。强调小儿体液总量相对多,水代谢率相对较高,需要量较多,以及婴幼儿因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特别是肾、肺),对水及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差。
(二)重点讲解体液平衡失调、病理生理、临床诊断及处理原则:①脱水程度的判断(轻、中、重);②脱水性质。重点讲述等渗性脱水,一般介绍低渗、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着重阐述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的判断依据;③酸碱平衡失调。简要介绍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的调节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重点讲述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简要介绍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④
钾代谢异常。重点讲解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注意事项;⑤简要介绍低血钙、低血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三)重点介绍几种常见液体的组成及其适应症。(四)重点讲解婴幼儿腹泻的液体疗法,特别是中度、重度脱水累积损失量补液的方案(举重度脱水为例说明)。一般介绍轻度脱水的治疗、口服补液盐的成份及使用适应症。(五)一般介绍婴幼儿腹泻伴肺炎、心衰、重度营养不良及新生儿的液体疗法原则。第十一章腹泻病一、教学要求(一)通过对腹泻病因的学习,掌握腹泻病因与发病机制,培养学生对腹泻致病因素的临床识别能力。
(二)通过学习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特点,熟悉腹泻病临床分型,培养学生对腹泻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三)通过学习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了解不同病因所致腹泻的诊疗常规及预防要点,培养学生对腹泻的临床处置能力。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本病的概念,从发病率与死亡率说明本病在儿科的重要性。
(二)重点讲解病因,包括内在因素、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
(三)一般介绍本病的发病机理及病理。
(四)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临床分期及分型,轻型及重型腹泻的症状及鉴别要点。(五)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病原所致肠炎特点:1、细菌性: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及其它病原菌。阐明细菌性肠炎的共同特点及不同病原菌肠炎的不同点。2、病毒性:重点讲述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特点。3、真菌性:介绍白色念珠菌肠炎特点。(六)一般介绍迁延性、慢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七)重点讲述本病的诊断(包括病因诊断)。(八)一般介绍本病与生理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鉴别。(九)重点讲述本病的治疗:1、饮食疗法;2、液体疗法(详细内容在液体疗法中讲述);3、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药物;4、对症治疗。(十)一般介绍预防要点,强调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注意合理调配和饮食卫生,防感染和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二)掌握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掌握热性惊厥的预防与治疗。(三)掌握各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四)熟悉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五)熟悉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
(六)熟悉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一)总论1.简要介绍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的内容及其在儿科疾病中的重要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及儿童哮喘等的内在联系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2.一般介绍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一般介绍小儿免疫特点。(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大多为病毒,少数可由细菌引起。
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指出婴幼儿和年长儿的临床表现不同点。扼要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及临床特点。3.一般介绍本病的并发症。4.重点讲解本病诊断要点。主要与一些急性传染病(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的早期鉴别。
5.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对症治疗,抗病毒药及中药治疗,继发细菌感染的治疗。6.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三)
热性惊厥
1.介绍热性惊厥的定义。
2.重点讲解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
3.讲述热性惊厥的预防与治疗。(四)急性支气管炎1.一般介绍本病病因,病原体为病毒或细菌,或者合并感染。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并着重讲述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3.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重症支气管炎可按肺炎处理。(五)支气管肺炎1.一般介绍本病病因。病原体多为细菌与病毒。2.结合肺炎的病理生理重点讲解肺炎的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和各系统症状)。3.重点讲解几种不同类型肺炎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一般介绍腺病毒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4.一般介绍本病的常见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败血症等。5.重点讲述本病的诊断,包括重症肺炎、肺炎心衰、中毒性脑病的诊断。6.一般介绍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的鉴别。7.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①加强护理;②抗菌药物选择、剂量、疗程;③心衰、中毒性脑病的处理;④激素应用指征;⑤注意营养及支持疗法;⑥适宜的对症治疗(供氧、镇静、退热、祛谈止咳等);⑦并发症的处理(脓胸、气胸)。(六)支气管哮喘1.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2.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婴幼儿哮喘和儿童哮喘的诊断依据,一般介绍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依据。3.一般介绍本病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和呼吸道异物的鉴别。4.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5.一般介绍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6.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复发,重点介绍皮质激素吸入在预防中的作用。第十三章心血管疾病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的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诊断及常见并发症诊断(二)熟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三)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四)了解小儿心脏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五)了解上述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本病的概念,发病率及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二)一般介绍心脏胚胎发育,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的变化。阐明卵园孔、动脉导管在胎儿期存在及出生后关闭的意义。(三)一般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四)简要介绍本病的分类及病理生理。(五)重点讲解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乐氏四联症等的病理生理、心脏体征,动脉导管未闭的特殊体征:差异性青紫及周围血管征,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六)讲解这几种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现X线表现、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改变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强调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先进性,说明其可取代相当一部分心血管造影等,一般介绍心导管、心血管造影的特点与指征、临床意义。(七)一般介绍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八)重点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内科治疗。一般介绍介入和手术治疗。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一、教学要求(一)重点掌握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二)掌握心肌炎的基本治疗原则(三)熟悉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四)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因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致病菌及发病机制,强调柯萨奇病毒为最常见原因。(二)重点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指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各年龄的表现亦不一。(三)介绍常见实验室检查(四)重点讲解诊断依据和诊断方法(五)重点讲解治疗原则,强调休息、大剂量维生素C、营养心肌治疗和激素应用指征,一般介绍心源性休克抢救方法。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二、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及急性肾炎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急性肾炎的典型表现、严重表现及治疗。(二)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小儿肾脏疾病主要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三)了解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四)了解急性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五)了解急性肾炎与泌尿道感染,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进性肾炎、IgA肾病的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小儿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解剖特点,了解小儿易产生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二)扼要介绍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浓缩稀释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三)一般介绍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包括临床、免疫和病理分类,临床以临床分类为主。(四)一般讲解急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指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其它细菌、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有关。(五)简要介绍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六)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理,包括典型表现、严重表现和非典型表现。(七)重点讲解本病的尿液及血液检查。包括尿常规、血沉、抗“O”、补体及肾功能检查,阐明其特点及变化规律。(八)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包括前期感染、临床四大症状(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及实验室检查。(九)一般讲解本病与泌尿道感染、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进性肾炎和IgA肾病鉴别。(十)重点讲解本病一般病例和严重病例的治疗。前者包括:①休息;②饮食(尿少期限盐和低蛋白);③抗生素的应用;④对症处理(利尿、降压);⑤适当使用中药。后者包括:①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②高血压脑病的治疗;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十一)一般介绍本病病程、预后及预防,主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与区别,掌握本病的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常见并发症。(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二、教学内容(一)一般讲解本病的病因。(二)重点讲解本病病理生理,阐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高胆固醇血症的产生机理。(三)重点讲解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临床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公寓楼买卖合同(期房)
- 2025某某公司建筑拆除合同
- 上海烤鸭餐饮加盟合同标准文本
- 倒闭工厂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儿童拍摄合同标准文本
- 五证购房合同标准文本
- 化工工作者技能提升规划计划
- 兼职维修合同标准文本
- 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年度工作绩效计划
- GB/T 8545-2012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
- GB/T 6730.65-2009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常规方法)
- 威尼斯的小艇 省一等奖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 【教学课件】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示范课件
- 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 主观幸福感(GWB)量表
- 临床试验疑难问题解答
- Word版中国空白地图大全
- 玻璃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