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1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2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3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4页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1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p66/3苏联的经济改革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革势在必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p66/3苏联的经济改革1.片面发展重2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任期:1985—1991)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1982)赫鲁晓夫(任期:1953—1964)第17课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3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4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1)农业方面p78/2(2)工业方面p78/3背景:p78/12.措施(1)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根本原因)(2)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农业方面5(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6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人民还没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39年,战争结束也11年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我们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我们目前还只是为未来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所有的人都应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拖延.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人7项目内容

农业工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项目内8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课堂讨论

也有人说“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仍深陷于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对这些说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93、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P78/4(2)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目标严重脱离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P78/5,p79/1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加加林1961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3、评价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10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11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1906—1982)勃列日涅夫(1906年-1982年),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1906—1982)122.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p79/2、3项目

内容

效果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1.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p79/1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p79/2、3项目内133.评价(失败原因)p79/5、6(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3.评价(失败原因)p79/5、6(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14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5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16安德罗波夫(1982.11—1984.2)契尔年科(1984.2—1985.3)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17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18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材料:2.斯大林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3.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4.1985年苏联人均GNP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走马上任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19(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p79/倒2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20p79/最后一段,p80/1(1)“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2)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代之以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4)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原因)p79/最后一段,p80/1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原21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思考探究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什么启示?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的方向;思考探究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什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小结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24

名称

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目的措施农业工业评价积极局限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前期收到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赫氏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氏改革混乱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给予农民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开荒增产,种植玉米运动扩大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改革没有突破旧体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课后思考探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点?名称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25思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点?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改革侧重所有制;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而后者则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但由于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相同点从背景、范围、国情、结果四方面考虑)(不同点从改革侧重点、成效、改革幅度三方面考虑)思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异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B

AA

B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27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重工业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6、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B、导致了工农的不满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

D

A

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28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主要目的是()A、成为超级大国B、增强综合国力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C

A

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主要目的是(29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赫鲁晓夫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赫鲁晓夫30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31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p66/3苏联的经济改革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革势在必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p66/3苏联的经济改革1.片面发展重32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任期:1985—1991)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1982)赫鲁晓夫(任期:1953—1964)第17课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33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34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1)农业方面p78/2(2)工业方面p78/3背景:p78/12.措施(1)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根本原因)(2)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农业方面35(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36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人民还没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39年,战争结束也11年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我们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我们目前还只是为未来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所有的人都应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拖延.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人37项目内容

农业工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项目内38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课堂讨论

也有人说“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仍深陷于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对这些说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393、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P78/4(2)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目标严重脱离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P78/5,p79/1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加加林1961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3、评价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40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41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1906—1982)勃列日涅夫(1906年-1982年),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1906—1982)422.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p79/2、3项目

内容

效果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1.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p79/1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p79/2、3项目内433.评价(失败原因)p79/5、6(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3.评价(失败原因)p79/5、6(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44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45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6安德罗波夫(1982.11—1984.2)契尔年科(1984.2—1985.3)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47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48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材料:2.斯大林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3.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4.1985年苏联人均GNP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走马上任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49(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p79/倒2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50p79/最后一段,p80/1(1)“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2)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代之以严格的间接控制,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4)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原因)p79/最后一段,p80/1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失败原51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戈尔思考探究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什么启示?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的方向;思考探究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什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小结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54

名称

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目的措施农业工业评价积极局限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前期收到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赫氏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氏改革混乱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给予农民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开荒增产,种植玉米运动扩大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改革没有突破旧体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课后思考探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点?名称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55思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点?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改革侧重所有制;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而后者则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