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_第1页
从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_第2页
从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_第3页
从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_第4页
从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的一把金钥匙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实质上就是用文明史观来解读教材。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文明史观?以文明史观如何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其“意义”又何在?一、什么是文明史观?文明史观的由来: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在国际上早已出现,伏尔泰的《风俗史》开创了文明史研究的先河,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代表性的著作有施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纲》等。它在我国大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代表了我国文明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文明史观总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是以各个文明作为自己的研究单位以及反映各个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过程的。以生产力为标准,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文明史观四点认识:一是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二是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三是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四是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这些内容也是在学习中总结的,以前虽是读了一些书籍,但不系统,也不成体系。这次拜读了袁兆桐老师的《文明史观与高中新课程教学》,一并参考《历史研究》《世界文明史》等。读其感触颇深,故将文明史主要观点总结呈上,权做学习总结。)二、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以下是我自己以文明史发展为主线,结合课程标准中学习要点的内容,将必修二中8个历史专题整合如下:1、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的辉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开始——两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扩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由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工业文明的深化——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资本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3、信息化时代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三、以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的意义

明白了什么是文明史观,并以其整合必修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文明史观对高中历史必修二内容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

1、文明史观已经融入历史必修二之中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据课标编写的必修二教材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文明史观。如《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条规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明显体现了文明史观的内涵。从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来看,是以文明史观来统驭教科书的编写,都注意了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和阐释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六个选修模块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明史的相关问题。2、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等新的史学观,与传统的唯物史观,是各个视角来看历史问题的。比如全球史观是从世界的横向联系的角度来看;文明史观是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对课程标准与教材涉及的历史现象重新审视,摆脱以往的一些理论思维模式,按照文明史观去理解教材,由此可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新给予评价和认识。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需要。3、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史学,需要新的史学观。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发展着的历史记忆,也是开放的历史记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的历史记忆会有不同的内容,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整个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传媒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时代提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思考,来回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研究要关注现实,要有问题意识,要自觉地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立足现实对历史的一种新的思考。而文明史观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时代需要的史学观。4、高考命题专家曾明确提出:要“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穆易宁《历史教学》)。这些年高考文综命题已明显受文明史观的影响,文明史观成为高考文综历史命命题的原则之一。以文明史观来解读历史必修二,这等于找到一把金钥匙,但一定注意它也不是万能的,因为观察历史事件与现象需有多维的视野,如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文明史、社会史、世界整体观、生态环境视角等。这些视角彼此是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察历史时代可以侧重于某一个视角,但一定要全息化,也要关注别的视角。对历史必修二的学习,应坚持“一元多样”的史学观念,即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借鉴和吸纳了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等的史学观念和理论。谈谈“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的意义何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必修二的一把金钥匙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实质上就是用文明史观来解读教材。探究“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的意义何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文明史观?以文明史观如何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其“意义”又何在?一、什么是文明史观?文明史观的由来: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在国际上早已出现,伏尔泰的《风俗史》开创了文明史研究的先河,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代表性的著作有施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纲》等。它在我国大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代表了我国文明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文明史观总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是以各个文明作为自己的研究单位以及反映各个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过程的。以生产力为标准,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文明史观四点认识:一是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二是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三是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四是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这些内容也是在学习中总结的,以前虽是读了一些书籍,但不系统,也不成体系。这次拜读了袁兆桐老师的《文明史观与高中新课程教学》,一并参考《历史研究》《世界文明史》等。读其感触颇深,故将文明史主要观点总结呈上,权做学习总结。)二、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关于以文明史观如何整合历史必修二教材的内容,学习了历史专题一,我赞同海南省海南中学吴福生老师的图示。以下是我自己以文明史发展为主线,结合课程标准中学习要点的内容,将必修二中8个历史专题整合如下:1、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的辉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的开始——两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扩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由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工业文明的深化——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资本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3、信息化时代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三、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的意义

明白了什么是文明史观,并以其整合必修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文明史观对高中历史必修二内容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

1、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是理解与把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需要。文明史观已经融入历史必修二之中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据课标编写的必修二教材在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文明史观。如《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条规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明显体现了文明史观的内涵。从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来看,是以文明史观来统驭教科书的编写,都注意了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和阐释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六个选修模块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文明史的相关问题。2、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是高中历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需要。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史观等新的史学观,与传统的唯物史观,是各个视角来看历史问题的。比如全球史观是从世界的横向联系的角度来看;文明史观是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对课程标准与教材涉及的历史现象重新审视,摆脱以往的一些理论思维模式,按照文明史观去理解教材,由此可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新给予评价和认识。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需要。3、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史学,需要新的史学观。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发展着的历史记忆,也是开放的历史记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的历史记忆会有不同的内容,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整个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传媒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时代提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来思考,来回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研究要关注现实,要有问题意识,要自觉地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立足现实对历史的一种新的思考。而文明史观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时代需要的史学观。4、以文明史观整合历史必修二,是高考复习的需要。高考命题专家曾明确提出:要“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穆易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