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差异性的实证探讨_第1页
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差异性的实证探讨_第2页
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差异性的实证探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差异性的实证探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切进入发展,在教学中的应用遭到史无前例的看重。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属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以及多民族的特点,本文就该地区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在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促进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重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老师发放,包含市、县、乡级共7所中学。在样本选择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按学校类型将本市中学分为重点校和一般校,并根据重点校和一般校老师人数比例3∶17,在重点校发放问卷45份,一般校发放问卷255份,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3份,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2.3%。[1]2.研究方法本问卷对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重要从课前预备、课程施行及课后辅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课前预备重要从三个问题来调查,即老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预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造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问题三〕;课程施行重要从下面四个问题来调查,即老师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现教学内容〔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内容〔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学资料内容〔问题七〕;对课后辅导重要从下面两个问题调查,即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学资料内容〔问题八〕和常指点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现学习结果和〔问题九〕。为方便读者阅读,下文图表中对于问卷牵涉到的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的问题均以上述问题代号代替。问卷每一个题目都采取Likert式五等分计分方式,老师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选项中选择合适自己想法的答案:,非常同意记为5分,同意记为4分,不确定记为3分,不同意记为2分,非常不同意记为1分。二、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分析据调查,当前呼伦贝尔地区中学老师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包含课前预备、课程施行以及课后辅导,我们对老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并对其主要水平做了简单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能够看出,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重要是课前预备,其中老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预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造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排在前两位,其次是课程施行经过中,最后是课后辅导〔问题八和问题九排在第八和第九位〕。详细应用情况如下:老师在备课时,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占被调查者的77.8%〔问题一〕,在预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造多媒体教学资料的老师占80.6%〔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的占69%〔问题三〕;老师在施行课程教学经过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占71%〔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现教学内容的占75.4%〔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的占65.5%〔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学资料内容的占75%〔问题七〕。老师在课后辅导中应用信息技术较少,如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的老师占被调核对象的37.3%〔问题八〕,常指点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现学习结果和作品的老师占44%〔问题九〕。如此图1所示。三、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差别性分析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我们探寻求索分析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的不同对老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否存在显著性差别进行判定。根据前期对样本的分析,各个样本均是随机抽取并互相独立,来自服从正态分布的整体并根据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等,故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样本均值能否存在显著性差别进行检验〔即ANOVA检验〕,并以P0.05为标准。1.性别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从表2能够看出,问题一即老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30.05〕在性别方面差别显著,根据均值比较,女老师〔均值为4.32〕在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方面较男老师〔均值为3.92〕更多一些。在其他问题上均无显著性差别。2.年龄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我们将老师的年龄重要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对各个年龄段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所示,问题一即老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00.05〕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别。根据均值比较,老师随着年龄的增加,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行为越来越少,2030岁老师的均值为4.46,3140岁老师的均值为4.17,4150岁老师的均值为4.00,51岁及以上老师的均值为3.36。在其他问题上均无显著性差别。3.学历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我们将老师的学历重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条理,对不同学历的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表4所示,老师的学历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别,分别是问题一〔sig.=0.010.05〕、问题八〔sig.=0.000.05〕和问题九〔sig.=0.000.05〕。根据均值比较,在老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这一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本科〔均值为4.21〕、专科〔均值为4.04〕、研究生〔均值为3.43〕。在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一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专科〔均值为3.23〕、本科〔均值为3.17〕、研究生〔均值为2.00〕。在常指点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现学习结果和作品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本科〔均值为3.37〕、专科〔均值为3.34〕、研究生〔均值为1.93〕。从整个均值比较能够看出,本科和专科老师差别不大,而研究生学历的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稍差一些。4.教龄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我们将老师的教龄重要分为5年下面、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四个阶段,对各个教龄段老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表5所示,老师的教龄重要在问题四〔sig.=0.010.05〕存在显著性差别,即老师在施行课程教学经过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根据均值显示,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610年教龄的老师〔均值为4.20〕、小于等于5年教龄的老师〔均值为3.93〕、1120年教龄的老师〔均值为3.84〕、大于20年教龄的老师〔均值为3.63〕。经进一步分析,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点下的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构造的主要构成部分,教龄较短的新老师绝大部分都在学校或在培训中承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因而较老老师相比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更多。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5.学科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我们根据中学学科的主要性及学科性质,将学科分为数理化、语外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其他六个方面。对各科老师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表6显示,各学科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差别。我们进一步对各科老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均值加以分析,发现下面几点:〔1〕老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种行为活动中,均值最大的绝大部分都出如今信息技术课程中〔除问题三和问题八〕,这是由于就信息技术课程自己而言,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内容而存在,故应用较多。问题三和问题八分别是老师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常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由于信息技术自己发展较迅速,而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老师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少;同时,信息技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像其他课程纳入中考或高考的范畴,往往很少有留作业的情况,因而对于学生的辅导也较少。〔2〕对于数理化这些理科性质的课程,老师在课前预备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比较多,而且从网络和资源库中搜集资料相差并不明显,这重要是由于理科课程知识点比较固定而决定的。在详细教学施行的经过中,重要以展现教学内容为主,然后依次为创设情境、补充或深切进入说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3〕对于语外政这些文科性质的课程,老师在课前预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施行经过中,老师应用信息技术重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做教学补充和说明教学资料内容,然后依次是展现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指点学生进行拓展学习。〔4〕对于史地生这些课程,老师在课前预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施行经过中,信息技术重要用于展现教学内容,然后依次为补充或深切进入说明教学资料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学习。〔5〕对于音体美这些课程,老师在课前预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施行经过中,信息技术重要用于创设情境和补充或深切进入说明教学资料内容,然后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最后为展现教学内容。6.年级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我们将中学老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年级组,对两个年级组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根据表7所示,初中和高中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性差别。根据均值分析,在预备教学资料方面,初中老师比高中老师利用Internet搜集资料和制造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要多,而使用资源库中资源的情况,初中老师却不及高中老师。在课程施行经过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教学内容这一项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持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指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方面高中老师较初中老师更多一些;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或说明教学资料内容这一项,初中老师应用相对多一些,但不明显。在课后初中老师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情况要多于高中老师,而指点学生展现其学习结果和作品的情况相对高中老师要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得知,由于高中生较初中生有更好的自立性和独立性,因而高中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能动性方面比初中老师更多一些。7.学校性质与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别性分析我们根据呼伦贝尔地区实际情况,将呼伦贝尔地区中学分为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校三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类型学校的老师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根据表8所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在问题一〔sig.=0.000.05〕、问题六〔sig.=0.020.05〕、问题七〔sig.=0.000.05〕、问题八〔sig.=0.000.05〕和问题九〔sig.=0.000.05〕存在显著差别,在问题二〔sig.=0.05=0.05〕处于临界值。即老师在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学资料内容、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常指点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现学习结果和作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均值判定,在这几个方面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区/县重点学校、一般校和市重点学校。经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由于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因素不单单是硬件及软件的建设问题,最主要的还要衡量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学业成就较好,利用新型教学媒体和改变教学方式势必会对学生的成就产生冲击,故使得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反而受制。而一般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相对较差,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能完全知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也不是十分理想。四、结论与启示本文重要是对教学中老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和学校类型,对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否存在显著性差别进行分析,从上述数据分析中我们能够进一步推断:学校类型的差别是影响老师应用信息技术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