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研究论文本文关键词语: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翻译论文内容摘要:哈贝马斯对先验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理论理性的提倡使我们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的许多标准进行反思和质疑。其中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可使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理论理性的提倡使翻译观念能随社会、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使翻译研究莫基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和汲纳可使译者重视翻译的社会影响,使译者在其无意识向意识的翻译经过中重视社会规范的服从。哈贝马斯与伽达殿尔之争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重视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和沟通,并使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反思与传统对话。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通过分析生活和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交往活动,发现了交往行为的三大有效性要求,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挚性,这对人际交往及翻译研究等均有主要的指点意义。笔者曾将这一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过研究,近来,通过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发现其中尚有不少阐述对解决翻译学构建中的一些问题有着指点和借鉴价值,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希冀为翻译学大厦的构筑添砖加瓦。一、哈贝马斯对先验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理论理性的提倡与翻译研究哈贝马斯曾对形而上学作过这样的界定:“形而上学是作为一门关于普遍性、稳定性和必定性的科学出现的。〞这种普遍性、稳定性和必定性是通过对一些偶尔的、个其余事物加以抽象、概括和概念化而得出的。这种形而上学特征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出。如人们在翻译理论中对无数个其余带有偶尔性的语言现象加以抽象、概括、梳理、提炼,并将它们概念化,进而构成一系列的翻译标准、原则和方法,这些标准、原则和方法无疑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必定性,如众所周知的严复的“信达雅〞,自产生以来,便一直被视为检验评判译文能否规范得体的灵丹妙药。这种通过对无限多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构成一个具有统辖性的原则,是符合西方传统哲学中所经常论及的多与一的关系原理的,也就是讨论个别事物与保证这些事物统一性实质的互相关系原理。这种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原则成了翻译研究中一切权威和真谛的最终来源。如传统翻译研究中的许多标准和原则已被人们奉为至高无上的最终真谛,人们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中已不自发地将它们视为一种超时空、超历史、超着实的“本体〞,并将它们作为评判译文能否规范、能否为社会承受认可的最终根据。这与欧洲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理性视为超验的宇宙实质,承当着无所不在的统一性的诺言是相一致的。我们以为,传统翻译研究中这种带有形而上学特征的原理是具有先验色彩的理性观。哈贝马斯曾对欧洲形而上学哲学进行过批判,他以为,“欧洲形而上学哲学恰是从先验的理性观念出发,为世界和存在设计并规定了一种永远恒久的秩序,一种严格的等级构造,将一切存在者纳人其中,使其成为‘纯洁理性’或‘绝对精神’支配的使女。其实,这一观念不外是一种‘未加反思的思维偏见’罢了〞。哈贝马斯的这一批判能够促使我们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的许多标准和原则进行反思和提出质疑。出于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理性的强烈不满,人们发展了一种霍克海默在〔工具理性批判〕中所说的“技术理性〞,即科学技术工具理性观。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进人后期阶段,科学技术在获得对天然的全面统治后已经扩展、延伸、浸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乃至人本身,并在意识形态上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能否稳定和稳固的决定性手段。“‘科学技术的逻辑浸透人的一切思维和行为,并成为解决社会管理、社会调节中出现的不平衡和矛盾的杠杆’;‘一种自律的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似乎社会的发展仅仅受科学技术进步的逻辑的支配’〞。科学技术将社会不同的存在者之间复杂、多元的关系加以简单化,进而构成“赋予意义的主体〞与“无意义的客体〞之间一种单纯的一元化的关系。科学技术将一切存在物纳人主体的控制之下,不仅摧毁了天然界,而且也摧毁了人的自在,使得人成为受科学规律支配的奴仆、机器。这一观念涉及到人文社科领域之后,人们在翻译研究中便制订出一系列的翻译标准、原则、方法和技巧,并将它们奉为金科玉律,尊为亘古不变的定理和公式,进而使译者在翻译时的手脚遭到了钳制,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得以自在发挥。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危害不仅仅表如今它对人们自在的褫夺上,而且还表如今它将人的不自在合理化。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在考虑问题时,遵守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它排挤了译者在理解阐释文本时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性,也否认了人们理解同一问题所存在的观点上差别的可能性。科学技术工具理性无疑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它因对天然、社会和人类进行日趋严酷的统治而导致社会事实上的非理性化。哈贝马斯对这种工具理性的危害进行了强烈的责备。他指出,其要害在于:“它把问题自己的合理性变成了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把一件事在内容上能否正确的判定变成了对一种解决方法能否正确的判定。〞这样的思维方式对翻译研究无疑会贻害无穷,由于它把翻译研究中众多复杂的现象加以简化,用一些看似约定俗成的观念、原理和方法去处理复杂的翻译问题,进而彻底抹煞了译者个性的自在和个体间的差别,使得翻译成为一种像1+1=2那样简便的数学运算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试图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理性观进行改造,建立一种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理性观。这种理性固然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却因缺乏人道主义精神而没有能给人类带来个性的自在和解放,也使翻译研究走上了一条狭窄的死胡同。那么翻译研究应遵守一种什么样的理性观呢?哈贝马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奠基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理性其实是一种对人的创造性加以扼杀的非理性。哈贝马斯力图给理性定位,即把理性从过去的先验层面下降到理论层面,将理性视为一切言和行的主体,在社会理论中去考察和解释理性,用理论理性去取代先验理性。理性是主体在社会化经过中所习得的后天能力。人的理性其实是一种“社会化〞经过,也就是一种“教化〞。“教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的‘社会化’,即被社会的语言规范、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所‘一体化和同化’;另一方面则是人的‘个性化’,即‘自我同一性和主体意识,即个性的构成〞。哈贝马斯对人的理性化的这一界定于翻译研究无疑也是适宜的。就社会化而言,译者所处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语言规范、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会对译者构成一定的制约。语言规范会决定译者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风格,以及对原文句法怎样处理等。道德规范及行为规范会决定译者在翻译时选择什么样适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能否能为社会及一定历史时期的道德风气所认可和承受;另外,译者在对原作进行处理时,对有些语言文字、故事情节的处理也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标准。如过去有一位英国译者在翻译中国的〔金瓶梅〕时,对书中那些色情描写文字均采取拉丁文来译,这样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无法读懂,而文化素养较高的读者读起来又无甚大碍,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处理方法。而个性化又会使译者获得一种独立的人格,构成与其他个体(包含原作者及其他译者和读者)迥然有其余独特个性,使他具有判定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辨别能力。这样的道德辨别能力又会使他对现行的社会规范持有一种批判审视的能力。由于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人格个性,不同的道德辨别能力,不同的认知水安然平静能力,因此对社会规范的批判审视能力也会千差万别,这样他们在对原文文本进行阐释时,其程序、方法、手段和内容就会呈现很大的差别,其译文也会各有千秋。人的理性化这两种倾向使译者在与作者及心目中假想的读者进行交往时,能按理性化的原则行事,将自己的思维、话语和翻译行为同社会的规范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译者又不会对现存的社会规范无条件顺从,他在对社会规范认知、服从的同时能坚持独立的考虑和判定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其译作既能符合社会规范,又能影响社会。在这里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理性〞的概念。哈氏以为,理性的检验标准是其主体间性,符合理性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化的个人,在语言的互动作用即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一种天资。这样的理性不再像先验哲学所描绘的那样抽象,而是通过一种经历体验一语言来具体表现出的。交往理性还解脱了那种遵守以经历体验知识为基础的技术规则的限制,“服从的是必需遵照的有效性规范,这种规范规定了相关的行为等待,并必需至少被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所理解和认可。〞这种有效性规范是以语言的形式存在的,它必需通过主体间语言的共鸣来构成,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够使用语言并能通过语言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以语言形式进行的交往活动,其重要内容应归结为“对建立在特定观念和原则的有效性的共同理解之上的和谐共处。〞“生活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理性化的,由于它的规范一致性并非通过强迫,而是间接或直接地通过在语言交往中获得互相理解而达成。人与人的关系恰是通过这种互相理解来调节的。〞翻译活动中,语言起着根本的作用,人们通过语言构成了一定的交往行为规范,这种交往行为规范不仅包括着生活世界的普遍法则,而且也包括着语言的规则。“交往行为揭示出语言的参与者出于理性动机而达成的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生活世界日新月异,语言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故哲学的概念也必需随之变化。哈贝马斯认识到,哲学研究必需建筑在概念的基础之上,而概念又有自己的意义。哈贝马斯根据一种后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以为哲学的概念运作必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在后形而上思维当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络必需遭到其适用范围和有效性的检验……假若它们通过了一切所能拥有的证伪手段的检验,便能够成为我们进一步的哲学或非哲学思维的真正基础。〞在翻译研究中,翻译标准、翻译原则必需遭到其适用范围及有效性的检验,由于适用范围及有效性又牵涉到译者生活世界的法则和语言规则,而这些法则和规则是变化的,故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也是在变化的。哈贝马斯的这些阐述解决了传统翻译研究中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所支配的而将一些翻译标准和原则定于一尊,或工具理性批判方式所支配的而将翻译标准看作天然科学公式和永远恒久真谛的问题,进而使翻译研究奠基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之上。二、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和吸纳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在现代西方,作为对形而上学主体观的反动,是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作为标记的。弗洛伊德从人的精神和心理构造出发讨论了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互相关系,并对主体和主体性进行了新的解释。精神分析学说将人的心理世界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大领域。人的精神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条理构成。所谓“本我〞是原始的、先天构成的潜意识部分,是置理性和伦理道德于掉臂而意欲发泄的本能激动。“自我〞是根据现实原则来调节和控制本我非理性激动的一种本能,它具体表现出着理性的要求。“超我〞作为一种理想化的,道德化的“自我〞,奉行理性的原则,是社会秩序、伦理道德规范等在人的意识中的存在。拉康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侧重从语言的层面对意识与无意识的分裂以及无意识被压抑的状态进行了分析。拉康以为意识只要在语言中能力呈现,而无意识也是语言的产品。它有本身的语言构造,是被语言所掩蔽和压制的“真正的自我〞。在语言中,主体分为意识的主体及无意识的主体。拉康用“je〞和“moi〞分别指称“意识主体〞和“无意识主体〞。前者是社会化的人的思维、行动、认识和语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条件,而后者则是被压抑的人的原始本能与欲求。真正的主体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非意识之中。意识的存在形式表现为语言,而无意识则是非语言或前语言的。拉康还以为,人一旦拥有了语言,便表示清楚人被社会的理性、道德、法律、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所支配,成为理性的自我,这个自我不是真正的主体,而是一种想象的主体。真正的主体是隐藏在无意识之中,因无法表达而又不被意识主体所认同,本身充斥原始本能欲求的自我。无意识主体自始至终被语言所控制压迫而无法实现本身。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批判和吸纳。他以为,精神分析学关于主体的论断是片面的,仍带有先验论形而上学的色彩。他指出,弗洛伊德和拉康等人所说的“无意识的本能激动和欲望〞,虽然在人完成社会化进程以后仍被保存下来,但与人的社会性相比究竟已不可同日而语。人最主要的特征只能是社会规定性,而社会化之前的天然性,亦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则必需遭到理性、道德、法律和其他一切社会规范的制约。人的“主体性〞是在社会化经过中构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经过中,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同时进行着。哈氏强调:“‘自我’是在与‘别人’的互相关系中凸现出来的,这个词的核心意义是其主体间性,即与别人的社会关联。〞可见,主体和主体性是人的社会性的最实质的具体表现出,脱离了社会性来议论主体和主体性是毫无意义的。哈贝马斯揭示了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即突出主体的天然天性而忽视其社会性的一面。他对此的批判于翻译研究有着特别主要的意义。由于假如根据弗洛伊德等人的观点,人的存在从实质上来说属于“语言的存在〞,而真正的主体只存在于无意识条理之中,那也就意味着他们是把主体无意识的本能欲望看作一种积极的、正面的、创造的力量来加以肯定的,这样,译者翻译时在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中,就会把自己无意识中的各种要素加以张扬,不再重视与文本、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和沟通,不再关注文本及译者本身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也不会关心译者心目中译文的隐含读者对译文的承受水平怎样,而将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弃之掉臂。如上文所提及的〔金瓶梅〕的英国译者如不对原著中那些不堪人目的色情描那样的处理,而一任自己无意识的本能欲望似脱缓的野马纵横驰骋,将那些有悖当时英国风俗、传统道德的描写一一再现出来,甚或添油加醋,那么这样的翻译就是在突出译者主体的天然天性,而忽略译者的社会性了。〔金瓶梅〕在1922年曾被译为法语,但译者对原文大加删削,删去的是精华要髓,而留下的是色情肉欲描写,以致这本书成了地道的淫书。后来在1930年德国也有了该书的译本,译者像法国译者那样如法炮制,“使得这部书在西方恶名昭著〞。〔金瓶梅〕在法国和德国的共同遭受表示清楚,若译者听任其无意识本能欲望的膨胀扩张就会使译文酿成有伤风化、有违人情伦理的恶果,进而损害原著的艺术审美价值。哈贝马斯并没有完全否认精神分析理论的成就,他在批判的同时出力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重构。哈贝马斯把弗洛伊德的理论也理解为一种交往理论。只不外,他以为,弗洛伊德仅把交往局限于个体层面来进行,其交往牵涉的只是自我与自我的关系,也就是自我与自我的内在他者的关系,属于一种内在交往。哈贝马斯曾指出:“事实上,通过主体间关系,自我老是会分裂为多个个体〞。哈贝马斯发现,本我和超我在个性构造上的向度与一种主体间性的构造变形是对应的,而这种主体间性构造在自在的交往中是很明显的。因而,我们能够把这种主体间性的构造模型复原为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往理论。既然弗洛伊德的交往理论重视自我的内在沟通,那么我们不妨把这种交往看成是一种从无意识向意识的翻译,由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讨论的重要就是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种翻译经过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反思,其目的是要把自我身上失去的部分从新找回来,以使自我完善和成熟。如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作者为主人,译者为奴仆,译作必需绝对地忠诚于原作,这一翻译观念已深深地扎根于译者的思想深处,构成译者无意识中一个主要的构成部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被阉割了,创造性被扼杀了,译者沦为了作者的一个婶女。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所牵涉的无意识向意识的转换能够敦使译者在翻译时能进行自我反思,探求本身的自动性、创造性遭到抑制的重要原因,进而使失去的一切复归本身。通过这一反思经过,译者能够解除束缚自己多年的脚镣手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弘扬自己的艺术个性以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解放。哈贝马斯还以为,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实现了人的无意识向有意识的翻译,在这一经过中,译者首先会对自己无意识领域中的多种成分进行一番整理、遴选,对正确的、有助于交往发展的意识表象加以保留,而对毛病的意识表象则会加以驱除,然后能力进行翻译。如有些中国译者在翻译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将朱丽叶在台词中提到的罗密欧攀软梯登其床的内容给删除或改动了。假如从人的本能欲望和激动来说,译者们可能会很想将其翻译出来以实现“本我〞所奉行的“快乐原则〞。但精神世界中的“超我〞所奉行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会对“本我〞的这种本能欲望加以谴责,而代表理性要求的“自我〞也会抑制着“本我〞的这种激动,使其非理性的欲望不至于超出一定的界线。这样,译者就会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将原文中那些不容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但却能刺激其原始性爱本能的描写所引发的各种欲望给控制住,并在翻译时将这些描写删除和改动,而将那些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沟通的情节描写给保留下来,并进行生动形象的传译。由上面的阐述可知,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汲纳和批判可为译者从意识的深处解决怎样进行翻译创新,怎样为社会奉献健康的,既服从社会秩序和规范,又能愉悦身心,并促进文化沟通的译品问题。三、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对翻译研究的意义伽达默尔在其〔真谛与方法〕中对其哲学解释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从本体论出发探究了理解得以实现的可能性条件以及在理解中怎样建立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哈贝马斯汲取了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理解观方面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伽达默尔所论述的理解的过去与如今、自我与他者,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逻辑,并以为这些论点与其交往行为理论中所牵涉的理性问题是有着很强的可沟通性的。哈贝马斯在建立自己的解释学时曾将之称为理解的解释学。但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在一系列主要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性。笔者曾对此作过扼要的分析,但近来在学习中,笔者发现他们在如下的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对这些分歧进行研究,于翻译研究是很有裨益的。西方随着笛卡儿二元论的出现,科学主义的认识论成了西方科学的柱石,自笛卡儿至康德,唯科学主义认识论获得了霸主地位,并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了反拨科学主义认识论范式唯我独尊的场面,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相继提出了精神科学(人文科学)及理解的问题,希图将人文哲学运动推向一个崭新的条理。他们对经典的科学真谛概念进行了批判,并强烈要求从新建立一种新的艺术真谛概念。但他们两人之间在这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伽达默尔在提出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同时,仍然把天然科学方法论奉若神明,由于他是模拟康德所奠定的知识与理性的认识论范式,按照天然科学的做法来为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的。严平曾指出,伽达默尔“所谓的方法其实是指天然科学方法,以及人文科学从天然科学那里借用来的方法。说到底,也就是方法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所造成的控制意识〞。如他把语言的社会研究复原为一种意义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不能牵涉交际层面,只能在解释者的主观范围内进行。研究社会理论并不是要研究社会的演变发展经过,而只要对传统的意义加以解释就能够了。这就很像天然科学中人们在解答数学运算题那样,只要算出这些题目的答案:就完事了。因而,哈贝马斯以为,伽达默尔所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质上是天然科学方法论在社科领域中的一种应用或者转化,而绝非什么新发明。伽达默尔的方法论还是以主一客体分离为特征的,是在主一客体的对立中谋求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寻求二者的统一。与此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则力图打破天然科学方法论在人文科学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坚决反对社科研究盲目照搬天然科学方法论的程式,主张建立一种合适人文社科研究的方法论逻辑。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哈贝马斯对天然科学方法论的批判比伽达默尔来得更为干脆彻底。当然,哈贝马斯并不主张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呈对立场面,他希望在天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之间或之上确立一种超出二者界线的真谛概念,克制天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元对立的方法论,一种“以社会理论为趋向的反思性批判方法论〞。哈贝马斯这里所说的社会理论即指他所提倡的交往行为理论,一种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交往行为理论。按他的说法,在理论中,人们还应诉诸一种对过去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方法论逻辑。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于翻译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由于在我们国家传统的翻译研究中,尤其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语言学理论陆续被引进到国内,在译界掀起了一股以语言研究为中心的翻译研究热潮。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构造主义语言学理论,在对语言构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为我们带来了科学和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克制了以往那种主观随感式的研究方法。这种构造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重视科学性、规律性、客观性。但这种以科学主义思想为指点的构造主义语言学翻译观过分强调了语言的共性而忽视了其差别性,克制了主观性,却突出了客观性,抑制了主体性和能动性,突出了语言的工具理性,忽视了语言人文性和社会制约性,使翻译活动成为一种纯语言的操作。在原文与译文的二元关系上,突出了原文文本的中心性,以为人们只要遵守语言规律,就能够进行双语转换了。应当说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自笛卡儿以来的认识论主体哲学的中心地位确实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哲学解释学以为任何释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都会遭到质疑,以至被取代。理解是生成变化的,有着社会制约性。不同的阐释者,因其前理解不同,因此阐释文本所生成的意义也不会完全一致。伽达默尔以为,理解和解释从来就依靠于解释者的自我理解。任何理解和解释都包括着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变化又必定导致对文本主题意义理解的变化。伽达默尔以为,理解是一种对话,是对话者之间进行沟通的语言事件。哲学解释学翻译理论无疑对构造主义语言学翻译理论进行了解构,对其不足的一面进行了纠正,突出了译者的主体性、主观性,张扬了语言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语言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主体赖以存在的居所。无疑,伽达默尔对人文社科领域中科学主义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但是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伽达默尔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哈贝马斯主张应对伽达默尔进行反思性批判,由于伽达默尔并未将人文社科领域中天然科学方法论这个偶像给打破。伽达默尔以为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文本并不能反映作者的意向,这样,如前所述,对文本的解释就只能在解释者的主观范围内进行了,语言的研究也就变成了一种纯洁的意义论述活动。对此,哈贝马斯批判道,这仍属天然科学方法论。哈贝马斯在肯定作者主体意向可认知性的基础上,主张两个主体之间能够“导向某种认同〞,而“认同归于互相理解、分享知识、相互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际互相依存〞,“两个交往经过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而且相互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这样,对文本的解释就不是局限在解释者主观范围内的事了,而是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的事务,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力图捕捉作者的意向,而且还要捕捉作者表如今文本中的意向,并努力与作者及文本达成共鸣,这样,翻译活动能力顺利进行。可见,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批判使翻译研究能够安身在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在对待主体与传统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伽达默尔以为,“传统〞是一种权威形式,“传统〞和理性之间相互协调,由于“传统经常是自在和历史自己的一个要素。以至最真实最巩固的传统也并不由于以前存在的东西的惰性就天然而然地实现本身,而是需要肯定、把握和培养。传统按其实质就是保存,虽然在历史的一切变迁中它一直是积极活动的〞。伽达默尔以为,艺术作品从其实质上来说,属于历史,但仍表现于传统之中。我们也处于传统之中,我们是人类历史存在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使我们超出自己的历史性和各种历史性所表现出来的传统。传统在我们之前,在我们的理解之前,我们是属于传统然后才属于我们自己的。伽达默尔还以为,真谛就蕴含在传统之中。当然,这种传统是通过表如今文本之中的艺术和历史,—语言—展现出来的。理解与传统亲密相关。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尤溪县临考冲刺试卷含解析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5)(解析版)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五课 第2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
- 《皮外骨伤科病证》课件
- 铁路线路设计合同三篇
- 服装店卫生消毒指南
- 幼儿园工作总结携手陪伴成长无忧
- 餐饮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感恩父母演讲稿锦集八篇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格模板
- 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
- 市区自备井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8位半万用表大比拼
- 品牌管理部绩效考核指标
-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工作细则
- 物业设备设施系统介绍(详细).ppt
- 公司走账合同范本
- 获奖一等奖QC课题PPT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判断题(共3页)
- 国际项目管理手册The Project Manager’s Manua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