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决胜2021年高考历史课件_第1页
第1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决胜2021年高考历史课件_第2页
第1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决胜2021年高考历史课件_第3页
第1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决胜2021年高考历史课件_第4页
第1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决胜2021年高考历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西方古代近代现代古代政治制度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外交成就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欧美代议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政治文明发展史先秦夏(前2070~前1600年)建立商(前1600~前1046年)发展西周(前1046~前771年

)强盛春秋(前770~前476年)瓦解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代(炎黄、尧舜禹)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5年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制度的确立秦朝(前221年~前207年)两汉(前202年~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大融合时期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奴隶社会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封建社会秦朝~明清)形成:秦朝发展:汉唐宋元顶峰:明清第1讲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建立传位原则意义从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夏朝(启)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历史的进步?■从多家的争夺到一家的稳定■生产力、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一、夏朝的统治(约BC2070~BC1600)知识链接夏朝: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公共权力夏朝出现监狱、刑罚、军队、官吏,这些是国家的基本要素,是行使公共权力、维护王权的工具1.内外服制度(1)中央(内服):也叫王畿,商族居住的地方,设相、卿士(2)地方(外服):附属国统治区域,封方国首领为侯、伯,定期纳贡,奉命征伐;附属国内有相对稳定的血缘关系,与商不具有血缘关系,保留原有社会结构,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独立性强——中央与地方关系较为松散二、商朝的政治制度(BC1600~BC1046)1.内外服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较为松散2.神权制度国家大事由______决定,王权带有______色彩占卜神秘——★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商朝的政治制度(BC1600~BC1046)含义对象内容作用1.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始于__________)周武王封邦建国,以藩(蕃)屏周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古代帝王后代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贵族等级序列;扩大疆域;加强统治;天下共主(★封建制)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概念辨析封建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封建”通常指:①分封制;②一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③保守、拘于传统的代名词。具体根据材料语境、时间等信息进行判断√深化理解1:分封的对象与布局西周分封制示意图结合《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分析,分封对象与封国分布有何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怎样的统治策略?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封国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封国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同姓封国、异姓封国交叉分布,能够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深化理解1:分封的对象与布局为何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必至?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深化理解2:分封制下的诸侯义务权利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政治)(经济)(军事)——权利与义务统一★深化理解2:分封制下的诸侯【对比】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商西周制度基础中央与地方效果武力征服地方自主权大;双方时有战争部落基础,联盟松散内外服制分封制血缘宗亲地方自主权较大,但臣属关系更明确疆域扩大;天下共主★【小结】分封制的特点卿大夫①分封对象多元化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

权利与义务统一④以血缘为纽带,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深化理解3:分封制的瓦解九龙鼎(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史记》表现:诸侯争霸,王室衰微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内容核心特点作用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2.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宗族分为大宗体系、小宗体系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特权垄断、宗族团结、王权强化深化理解1: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合理从多子的争夺到一子的稳定不合理不以才能为标准,仅依靠血缘亲疏深化理解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卿大夫互为表里:政治上的君臣隶属关系血缘上的父子兄弟关系余子嫡长子余子嫡长子余子嫡长子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概念辨析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深化理解3: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积极“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家族团结、民族凝聚、国家统一)消极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②等级观念、家长制作风严重;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我国的民主政治含义实质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年

)3.推动权力认同的制度——礼乐制(始于____________)周公(旦)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知识链接礼乐指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指音乐、舞蹈、歌咏等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意;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记》礼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乐使上下和同知识链接【小结1】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权力的分配权力的继承权力的认同政治生活的等级化家庭生活的政治化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天下归心【小结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2国家权力与家族关系结合,形成“家国同构”34夏商周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020全国Ⅰ.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体验高考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2019全国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体验高考B【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死子继为主”。这说明王位世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2017全国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体验高考A【答案】A【解析】西周初期分封制,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异姓贵族,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姬姓诸侯国是主体,题干中“卫鲁燕”都是姬姓诸侯国。受封到各地建国的贵族会带去官吏、军队和少量的周民,也会把周文化带到各地,所以分封制也起到了促进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