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第七章1课件_第1页
土壤 第七章1课件_第2页
土壤 第七章1课件_第3页
土壤 第七章1课件_第4页
土壤 第七章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主要土纲特征7.1森林土纲系列7.2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7.3水成型土纲系列7.4过渡土纲系列7.5岩成型土纲系列7.6人为土纲思考题与个案分析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纲的形成条件、主导成土过程、诊断层及诊断特性。掌握14个土纲之间具有明显的发生联系、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联系。熟悉14个土纲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联合国FAO土壤制图单元的相互参比关系。关键词森林土纲系列(forestsoilordersystem)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steppe-desertsoilordersystem)水成型土纲系列(hydromorphicsoilordersystem)过渡土纲系列(transitionalsoilordersystem)岩成型土纲系列(lithomorphicsoilordersystem)人为土纲(anthropogenicsoilordersystem)第7章主要土纲特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中国境内的所有土壤划归为14个土纲,这些土纲之间的发生联系,如图7-1所示。图7-1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土纲发生系列示意图(据龚子同,1999年资料改编)按土壤景观特征可将14个土纲归并为: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即新成土-干旱土-均腐土-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过渡系列:新成土-雏形土-变性土;副系列:水成型的盐成土-有机土-潜育土;岩成型的新成土和火山灰土;人为土。7.1.1灰土

1.地理分布和成土因素

灰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即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呈现纬向地带性分布。在中国,灰土分布区相对较小,灰土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2)土壤性状灰土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类土壤,其土壤剖面分异明显。典型灰土的土壤剖面构型为:O(暗色的枯枝落叶层)—A(暗灰色的腐殖质累积层)—E(灰白色的林溶层)—Bsh(黄棕色的灰化淀积层)—C型中国灰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3.灰土分类与利用

灰土可划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两个亚纲。中国灰土区属于重要的原始林区,因此,在灰土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砍伐森林引起的土壤侵蚀,由于初夏大量冰雪融化水与降雨注入土壤,再加土壤心土层还处于冻结状态,极易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针叶林-灰土生态系统的崩溃。

另外,由于灰土分布区气候寒冷而潮湿、生长期短、灰土的土层浅薄、强酸性、养分元素缺乏,不适宜大面积开发利用。7.1.2淋溶土1.地理分布和成土环境(1)地理分布淋溶土广泛分布于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7%,横跨了5个大自然带。中国淋溶土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3%(约125104km2)。(2)成土环境中国淋溶土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植被具有如下特点:①年平均气温在-1℃~17℃之间,气温年较差高达18℃之多;②年降水量在600~1800mm之间;③年均干燥度多在0.5~1.0之间;④土壤冻结层深度最深的可达250cm,最浅的<15cm,甚至终年无冻土层;⑤自然植被多为不同类型的森林或森林灌丛植被。2.主导成土过程与特性在土壤剖面中部存在粘化层是淋溶土的必备条件,粘化作用是形成淋溶土的重要成土过程;故粘化层及其特性是鉴别淋溶土的重要指标。淋溶土具有淀积黏化和次生黏化作用,相应地形成淀积粘化层和次生粘化层。二者统称粘化层(Bt层)思考:并非具有粘化层的土壤都属于淋溶土,为什么?

图7-4淋溶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5中国淋溶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2)干润淋溶土是具有半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淋溶土,主要分布在中国暖温带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诊断特征:①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②土壤温度状况主要属温性,但也有一部分属热性的;③粘化层多见于剖面中、下部或地表25cm以下,厚度一般为30~70cm;④在矿质土表以下1.5cm,内或无或有石灰性,或在粘化层底部50cm内或在粘化层中有一钙积现象,并在结构体表面有霜粉状石灰或石灰斑点;⑤在上界位于土表至125cm范围内有或无碳酸盐岩性特征,或在B层中有或无铁质特征。(3)常湿淋溶土具有常湿土壤水分状况,并有热性或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凡具有粘化层的黄壤和黄色石灰土均可以划分常湿淋溶土。(4)湿润淋溶土具有湿润水分状况,但无冷性和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只有温性和热性土壤温度状况。形成特点为风化作用强于冷凉淋溶土和干润淋溶土,但弱于常湿淋溶土。淋溶土是中国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也是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因气候湿润易发生水土流失,在利用中应加防治。(2)成土环境富铁土形成于温热气候条件下,其自然植被以常绿林为主,地形主要为丘陵、低地。2.主导成土过程(1)中度风化作用(2)单、双硅铝化矿物分解合成作用(3)强烈盐基淋失作用(4)明显脱硅和铁铝氧化物富集作用(5)低活性黏粒累积作用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富铁土的土体构型为Ah(暗棕红色)-Bs(棕红色)-C。土壤剖面通体呈酸性或强酸性,土壤质地黏重,黏粒硅铝率在2.0~2.4之间,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如图7-6和图7-7所示。图7-6富铁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7中国富铁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3.分类与利用富铁土分为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湿润富铁土3个亚纲。富铁土区降水和热量丰富,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或粮油作物,生产潜力很大。但因质地黏重,易于遭受侵蚀,在开发利用应加防范。7.1.4铁铝土1.地理分布和成土因素(1)地理分布铁铝土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在中国铁铝土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云南等省区。(2)成土因素铁铝土分布地区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般分布于地势略呈起伏、坡度平缓、地表相对稳定的低丘阶地地形上,其成土母质为各类母岩强度风化物,或经短距离搬运后的沉积物,也包括第四纪红土和浅海沉积物。2.主导成土过程(1)土壤矿物的高度风化分解(2)盐基元素强烈淋失(3)硅酸强烈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的相对富集(4)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3.剖面特征及理化性质铁铝土土体构型为:Ah(暗赫色)-Bms(棕红色)-BC-C。其pH值在4.5~5.0之间,潜在酸度较强,质地黏重,黏粒含量大于50%,黏粒硅铝率在1.5~1.8之间,如图7-8和图7-9所示。图7-8铁铝土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9中国铁铝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3.分类与利用

(1)分类:铁铝土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故只有湿润铁铝土一个亚纲。但湿润铁铝土由于成土母岩或母质的差异,使其盐基元素淋失、硅酸排脱及铁铝氧化物富集的强度并不一致,因此,根据其表征富铁铝化作用的一些特性组合,划分为暗红湿润铁铝土和简育湿润铁铝土两个土类。(2)利用:铁铝土中原有有机质迅速分解,作物携出、淋洗、侵蚀作用都会招致土壤中氮素大量损失。因此,在生产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维持土壤氮素水平,再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油棕、咖啡、橡胶、柠檬、可可等。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包括:均腐土、干旱土两个土纲。这些土纲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其土壤的共同特征是土壤剖面通体具有石灰发应,土壤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或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7.2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1.地理分布和成土环境(1)地理分布

均腐土分布于世界温带半干旱及半湿润气候区。在中国均腐土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7.2.1均腐土(2)成土环境气候: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为主,在中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暖问答大陆性气候土壤形成发育的植被条件:温带森林草原、温带干草原和暖温带森林灌丛为主地形:成土母质:2.主导成土过程(1)腐殖质积累作用(2)钙积作用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土壤剖面构型为Ah(黑灰色至黑色,具有团粒状结构)-AB(舌状、灰棕色)-Bk(灰白色,菌丝状、斑块状)-C。其主导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积累作用和钙积作用。土壤pH值在7.0~8.0之间,盐基饱和,代换性盐基以钙、镁离子为主,土壤次生黏土矿物以2:1型伊利石为主,在土体下部常有弱黏化,如图7-10和图7-11所示。图7-10均腐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11中国均腐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4分类和利用均腐土可分为干润均腐土、湿润均腐土、岩性均腐土3个亚纲。均腐土区植被以羊草、针茅、杂类草为主,是良好的放牧场和割草场,适宜于各种家蓄饲养,尤其大畜发展。应根据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农牧林业用地,建立林网粮草轮作制度,促进农牧林业全面发展。

1.地理分布和成土因素

(1)地理分布干旱土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区。在中国干旱土广泛分布于西部,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省区。7.2.2干旱土(2)成土因素气候条件:大陆性气候最为显著,气温年较差和年均差很大;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多大风天气。植被条件:地表植被稀少,以耐旱、根深和肉汁的灌木和小灌木为主,植被覆盖一般只有5%左右。2.主导成土过程其主导成土过程有干旱表层的形成、钙积过程、石膏化过程和盐积过程。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干旱土的表土层由特征表土、孔泡结皮层和片状层组成。干旱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仅0.5%左右,且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小于1.0;土壤一般呈现碱性,pH值通常高于8.0,土壤剖面通体具有石灰反应。如图7-12和图7-13所示。图7-12干旱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13中国干旱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4.分类和利用根据土壤温度状况可以将干旱土细分为寒性干旱土、正常干旱土2个亚纲。干旱土是受干旱因素控制最强的土纲,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水成型土壤系列包括盐碱土、有机土、潜育土和冻土。在目前世界主要的土壤分类系统中均未将冻土作为一个独立的土壤分类单元划分出来,但冻土是土壤圈与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最为密切的部分之一,因此,冻土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7.3水成型土壤系列1.地理分布和成土因素

(1)地理分布盐成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低平洼地、滨海平原以及红树林区。在中国盐成土分布的范围大致沿淮河—秦岭—巴彦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及东部和南部沿海低平原,还包括台湾在内的热带诸海岛沿岸也有零星分布。7.3.1盐成土(2)成土因素:盐成土是在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盐类直接参与成土过程而形成的。2.主导成土过程其主导成土过程有盐化过程和碱化过程。(1)盐化过程: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分随毛管水向表土层运移、累积的过程。土壤表层聚集的盐分组分会随小地形表现出明显区域分异规律。图7-14内蒙古鄂托克旗巴音陶亥乡南侧土壤盐化断面图(2)碱化过程:是指土壤溶液中的纳离子进入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的钙离子或镁离子或铵离子的过程。盐成土表层常有白色或灰白色盐分富集,盐成土中的碱土则具有特殊的土体构型,即E-Btn-Bz-C型。盐成土有机质含量低,pH值高,土壤结构差,盐分含量高或代换性钠离子含量高,如图7-14~7-17所示。图7-15内蒙古合洞察汗湖沿岸土壤盐碱化过程分异图式图7-16中国盐成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图7-16盐成土景观图3.分类与改良利用盐成土细分为碱积盐成土和正常盐成土2个亚纲。盐成土分布区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也具有发展农牧业的巨大潜力。只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就能适度开发利用盐成土资源。1.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有机土分布极为广泛: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区到内陆区、从平原区到高山区。只要是气候湿润、因地表富集水分和养分而通气状况较差的地段,都有可能分布有机土。在中国有机土分布于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7.3.2有机土2.主导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有机土的主导成土过程是沼泽化过程。土体构型为H-G,泥炭层(H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00g/kg,以黑棕色或灰棕色为主,潜育层(G层)因受还原过程影响,以灰绿色、浅蓝色为主,土壤质地多为壤黏质,土体紧实,常有锈纹斑物,如图7-18和7-19所示。图7-18有机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19中国有机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3.分类与利用

有机土分为永冻有机土和正常有机土2个亚纲。有机土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素,再加平坦的地形,更有利于开发利用。但因有机土过湿、土壤比热大、解冻升温缓慢,磷、钾等矿质养分含量偏低,故在垦殖时需修建排水系统,增施矿质养分。1.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潜育土的形成发育总是和低洼地形相联系,全球潜育土集中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极苔原带。中国潜育土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7.3.3潜育土2.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其主导成土过程有强烈的还原过程和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潜育土土体构型为A-G型。表土层有机质累积明显,土壤腐殖质呈现泥质腐殖质,潜育层则是还原过程的产物,有少量锈斑纹、铁锰凝团、结核或铁锰管状物,如图7-20所示。图7-20中国潜育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3.分类与利用潜育土分为永冻潜育土、滞水潜育土和正常潜育土3个亚纲。潜育土作为湿地土壤的组成部分,既是可垦耕地的重要后备资源,又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7.3.4冻土1.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

冻土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北冰洋沿岸地区是冻土的主要分布区。据统计全球冻土总面积约5.9×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5.5%,故有学者将冻土与冰雪合称为冰冻圈。在中国冻土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区、西部高山区及青藏高原。2.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在冻土形成发育过程中生物化学风化相对微弱,而土壤物理风化强烈,季节性冻融过程会形成石环、石河等。冻土土层浅薄,典型冻土的土体构型为Oi-Cg层,即表层泥炭层(Oi层),下层为滞水潴育母质层(Cg层),如图7-21和图7-22所示。图7-21冻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22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区冻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赵烨,1999)4.分类与利用赵其国建议在中国土壤分类方案中将冻土列为独立的土纲,下设正常冻土、高寒冻土亚纲。冻土由于热量条件差,再加养分贫乏,故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冻土在全球变化、自然地理学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当今学术界十分关注全球变化与冻土之间的相互影响。7.4过渡土纲系列7.4.1变性土1.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变性土分布于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区。在中国,变性土多零散地分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湖北等省。变性土集中分布于大河湖的平原或河谷阶地等低平地区,以及台地丘陵的坡麓或低洼处。

2.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其主导成土过程有土壤扰动过程和矿物蒙脱化过程。变性土剖面通体相对均一,土壤剖面中层次分异模糊,其土体构型大致为耕作层(Ap层)-蒙脱石聚集及矿物风化层(Bw层)-钙化母质层(Ck层),如图7-23和图7-24所示。图7-23变性土剖面图(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图7-24中国变性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3.分类与利用

变性土分为湿潮变性土、干润变性土和湿润变性土3个亚纲。变性土具有质地黏重、耕性差、干缩湿胀性强、肥力水平低等特征,在开发利用时要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建立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科学施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雏形土是发育程度较弱的一个土纲,其分布广泛,从极地、亚极地的冰原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到热带,从湿润气候区到干旱气候区均有分布,其土壤剖面复杂多变,如图7-25所示。7.4.2雏形土图7-25中国雏形土剖面及其性状图(据龚子同,1999)火山灰土专指发育在火山喷发物质和火山碎屑物上的土壤,其分布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