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_第4页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第一页,共二十九页。一、标本采集的原则

第一节细菌学诊断区别取材无菌操作妥善处理及时送检2第二页,共二十九页。1、直接涂片镜检:

形态和染色性上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镜检后有助于初步诊断。如:痰中查抗酸性杆菌,脓液中找G+葡萄串状球菌等等。二、致病菌检查程序3第三页,共二十九页。4第四页,共二十九页。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金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原则上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获得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不同培养基。分离培养比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高,但需时较久;大多细菌16~24h,结核杆菌需4~8W。

2、分离培养:5第五页,共二十九页。6第六页,共二十九页。3、生化试验:是鉴定细菌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一个菌落或纯培养物进行鉴定SugarFermentationH2STestVITEK细菌自动鉴定系统7第七页,共二十九页。用含有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标本中或分离培养物中未知的细菌,以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是临床细菌性疾病诊断和病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4、抗原检查:8第八页,共二十九页。常用有玻片凝集试验,简单易行且特异性强。尚有免疫荧光、酶免疫、协同凝集、乳胶凝集等试验,优点:快速、灵敏且不受抗生素等药物影响。9第九页,共二十九页。主要用于分离致病菌,测定菌株产毒性和科研等。常用动物:小鼠、豚鼠、家兔接种途径:皮内、皮下、腹腔、肌肉、静脉、脑内等。5、动物试验:10第十页,共二十九页。测定标本中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时治疗及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常用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6、药物敏感试验:11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12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DNA指纹或图谱DNA芯片技术7、核酸检测:13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14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中和试验DNA指纹DNA芯片技术15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病原菌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的量常随感染过程而增多,表现为效价(titer)或称滴度的升高。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第二节血清学诊断16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结果:以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或患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方有意义。种类:常用有直接凝集实验、沉淀实验、补体结合实验、中和试验、ELISA等。17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18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人为地将疫苗或类毒素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主要用于某些传染病的预防。第三节人工主动免疫19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成;如伤寒、百日咳、霍乱等疫苗。优点:易于制备和保存。缺点:接种剂量大;维持时间短;接种

次数多;注射的局部和全身性副反应较大;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1、疫苗(vaccine)20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如BCG。优点:只需接种一次、接种剂量较小、免疫效果好且持久、能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自然途径接种,有SIgA抗体的局部粘膜免疫形成。缺点:不易保存(冷藏且保存期短)、

回复毒力的危险性2)减毒活疫苗:卡介苗21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3)亚单位疫苗

由细菌主要保护性免疫原组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糖,钩端螺旋体的外膜蛋白等。4)核酸疫苗

5)DNA重组疫苗6)治疗性疫苗22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23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外毒素经0.3~0.4%甲醛作用3~4周后,毒性消失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制品。如:白百破三联疫苗(DPT)是将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混合而成。2、类毒素:24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作用:治疗或紧急预防。

第四节人工被动免疫25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一般多用细菌类毒素或外毒素多次免疫动物,分离血清提取其免疫球蛋白精制成抗毒素制剂,能中和外毒素;如白喉抗毒素、TAT。使用时应先进行皮肤过敏试验。1、抗毒素:26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2、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3、抗菌血清5、细胞免疫制剂27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免疫出现时间慢,2~4周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短,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

28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内容梗概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细菌学诊断。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金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原则上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获得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不同培养基。大多细菌16~24h,结核杆菌需4~8W。用含有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标本中或分离培养物中未知的细菌,以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尚有免疫荧光、酶免疫、协同凝集、乳胶凝集等试验,优点:快速、灵敏且不受抗生素等药物影响。常用动物:小鼠、豚鼠、家兔。接种途径:皮内、皮下、腹腔、肌肉、静脉、脑内等。抗体的量常随感染过程而增多,表现为效价(titer)或称滴度的升高。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第二节血清学诊断。以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或患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方有意义。常用有直接凝集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