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_第1页
依法治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_第2页
依法治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_第3页
依法治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_第4页
依法治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法治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摘要:教育惩戒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以玉林市S小学为田野调查点,重点对教师教育惩戒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教师行使教育惩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广泛开展教育惩戒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教育惩戒的实施标准、制定科学民主的班级公约、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惩戒”艺术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惩戒提供有益参考和可操作的实践模式。关键词:教育治理;教育惩戒;实证研究—\研究背景教育惩戒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首次明确界定了教育惩戒的概念,“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2]。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有关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研究热度急速攀升,聚焦于有关教育惩戒立法建设、特性分析、缺失现状与原因剖析、国际经验介绍等倾向于思辨研究的成果增多,但是很少有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的实证研究。本研究深入玉林市s小学,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对小学教师行使教育惩戒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态度、教育惩戒的实施方式、实施教育惩戒的原因、教师行使教育惩戒的顾虑和惩戒依据等方面情况,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教师行使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提供参考和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二、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在师范生毕业实习期间深入玉林s小学开展进校调查研究。s小学是玉州区的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全校共有62个教学班,每班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现有160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教师年龄段以30~40岁居多。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观察法和访谈法为辅。问卷内容由24个选择题构成,包括教师对惩戒权的看法和态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方式及范围、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因,教师惩戒权行使的依据,教师惩戒权适用的情形条件等五个方面。向s小学的教师发放了150份问卷,收回140份,有效问卷140份,有效率为93.3%。由于教育惩戒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会涉及师生隐私,故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辅助研究方法,并分别制作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提纲,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教师教育惩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受到惩戒后的切身感受。三、结果与讨论(一)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态度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看法与态度是教师能否正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重要前提。首先考察了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看法,结果如下:表1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理解选项小计比例(%)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10675.71惩戒等同于体罚1410.00不太清楚惩戒的概念2014.29如表1所示,有75.71%的小学教师能正确理解教育惩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仍然有10%的教师把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还有14.29%的教师不清楚教育惩戒的概念。其次,考察了教师对“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一观点的态度,调查结果如下:表2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态度选项小计比例(%)同意7152.86中立5237.14不同意1410.00如表2所示,同意“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一观点的教师占52.86%,持中立态度的教师占37.14%,持否定意见的教师占10%。这充分说明,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法律必要性和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当问及教师是否拥有依法惩戒学生的权力时,有过半的教师不清楚自己是否拥有教育惩戒权。很多教师对于国家近期发布的关于教育惩戒规则的征求意见稿也不是很了解。进一步研究发现,教师之所以对教育惩戒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很少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教师本人平时也很少会去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之,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教育惩戒法律,学校也没有出台关于教育惩戒的具体可操作性规定,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又大,导致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没有法律法规可以遵循,依法治教的观念淡薄。(二)教育惩戒方式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哪些惩戒方式、是否存在体罚现象?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详见图1:口头批评 初打手心■9.29%罚站 30.71%罚跑12.14%打扫卫生 39.29%罚抄与 32,86%增加作业 17.86%留校 17.14%写检查 42.14%拳打或脚踢2F0.71%隔离(去教室后面听课) ■10.71%罚款■4.29%其他 14.29%O 50 100图1教育惩戒方式调查发现,教师最常使用的惩戒方式依次为:口头批评方式(92.86%)、写检查(42.14%)、打扫卫生(39.29%)、罚抄写(32.86%)、罚站(30.71%)等。其他还有诸如增加作业(17.86%)、留校(17.14%)、罚跑(12.14%)、隔离(10.71%)、罚款(4.29%)等惩戒方式。采取打手心(9.29%)、拳打或脚踢(0.71%)等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有少量存在。除上述惩戒方式外选择“其他”选项的有14.29%。通过观察发现,在日常工作以及班级管理中教师行使惩戒运用最多的也是语言批评和罚站这两种形式。有部分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很少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往往也不考虑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没有照顾到被惩戒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这些在对学生进行的访谈中得到了证实。访谈对象:学生A(三年级女生);学生B(三年级男生)。问题:老师平时会用哪些方式惩戒你们?学生A:“老师会批评我们呀,如果上课不认真的话会叫我们起来站着听课,有时会罚我们站在讲台或者门口。罚抄作业也有。”学生B:“有时候会跟我们说叫家长,像我们班有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老师会用手机拍下来然后跟他说,你再这样我就把照片发给你爸妈了,那男生就会害怕。”从学生的访谈可以发现,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惩戒方式有时并不完全合理。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偏差,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不合理的教育惩戒情况的发生。访谈中一个学生也说道:“老师骂完我之后我心里其实很难受,但我们老师每次骂完或者罚完之后就不理我们了”。惩戒是让学生害怕和反感的事情,惩戒学生后不对学生进行疏导,很难达到惩戒的教育目的。而且惩戒方式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惩戒不当的后果。任何一种惩戒方式超过了一定限度都会变成不合理的惩戒。对“您在惩戒学生前会考虑使用合适的方式吗?”这一问题(见表3),选择与此观点“完全符合”的教师占50%,26.43%的教师选择“有些符合”,17.14%的教师选择“一般”,选择“有些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教师较少。表3惩戒学生前会考虑使用合适的方式选项小计比例(%)完全符合7050.00有些符合3726.43一般2417.14有些不符合64.29完全不符合32.14教育惩戒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的法律对于教师行使惩戒权的正当性也给予了肯定。但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在实施惩戒时缩手缩脚,唯恐稍不留意就被推向“体罚”的风口浪尖。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不敢明确承认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了教育惩戒手段。也有少部分教师综合素养不够,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将复杂教育现象简单化,超出其合法职权范围地行使惩戒权,甚至将体罚当作教育惩戒,如拍打、揪耳朵、罚跑等行为。进校调研期间曾目睹过这种情况,如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三年级的几位学生总是在不断地说话吵闹,晨会结束后老师就点了几名违反纪律比较严重的学生上台,当全班同学的面用软尺打学生的手心。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方式比较单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班级组织管理的能力的欠缺。一个好的班级如果管理不好,如对班级违规违纪的情况和行为处理不当,就可能会使教师和班规失去威信,班级凝聚力差。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正确运用教育惩戒,不仅能使惩戒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且能够敦促学生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三)教师实施惩戒的原因为了了解教师惩戒学生的具体原因,设计了几种常见的问题选项,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图2教师惩戒学生的原因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对学生打架、骂人、说脏话等品德方面的惩戒占比最多,为84.29%;其次是对损坏公物或其他物品等行为方面的惩戒,占70%;再次是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如上课讲话、扰乱课堂秩序等占64.2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学生违反基本行为准则方面的惩戒次数多于学习方面,这说明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访谈对象:教师A(一年级数学);教师B(四年级语文)问题:您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会受当时不良情绪影响吗?教师A:“当学生犯的错比较离谱时会比较生气,口头批评教育时语气可能比较重,但过一会儿情绪平定下来,就会跟学生好好分析他哪里错了,并且鼓励他把错误改正过来。”教师B:“我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会轻微地受到当时不良情绪的影响,但自己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校对此类情况予以理解,但还是建议教师们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加压在学生身上。”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承认自己的情绪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对学生的惩戒,教师情绪如果失控就很有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迁怒到学生身上,造成对学生的过度惩戒。(四)教师实施惩戒时的顾虑教师在实施惩戒时也会有很多顾虑,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惩戒。关于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表4教师实施惩戒时的顾虑选项小计比例(%)社会媒体的负面报道8460.00受到学校或教育局的处分7251.43家长或教师处罚学生的态度和反应9467.14学生相关权益的规定6244.29学生产生过激行为8560.71赏识教育理念等相关教育思维4230.00对学生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10575.00其他21.43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实施惩戒时最担心的是“对学生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占75%;其次是“家长或教师处罚学生的态度和反应”,占67.14%;再次就是“学生产生过激行为”和“社会媒体的负面报道”,分别占60.71%和60.00%。说明教师最注重的还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有两位老师选择了“其他”,并描述了选择的理由是担心“家长的不理解”和“有哪部法律能真正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对一年级数学科组长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教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遇到这种家长打电话过来质问老师为什么打他孩子的情况,老师说当时是因为带学生上去午休,在吃饭的时候也吵闹,上去睡觉也是,怎么说都不听,就拍了他一下肩膀,结果晚上就接到电话了,经常是学生回家后会打一些小报告,说老师打我骂我并夸大事实,却没说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然后就被家长质问。老师真的太难了”。还有一个老师提到“现在的家长太过强势而且不讲理”。认为现在的家长太溺爱孩子,比如说当孩子在学校里和其他同学打架,老师会进行批评教育并告知家长,但家长却说:“我的孩子从来不会打架,为什么在学校就打呢?我不相信。”可见,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家长不理解也不认同教师的教育惩戒。虽然每个班级都设有家长委员会,但是从来没有涉及过教育惩戒问题的讨论。社会舆论对教师行使教育惩戒也具有深刻影响。一些媒体大肆渲染和片面报道个别不良的教育惩戒事件,缺乏对教育惩戒事件的理性思考,直接导致社会舆论把教育惩戒当成是非人性化的、不合理的一种教育方式,使得教师不敢进行正当的教育惩戒,甚至谈惩色变。(五)教师实施惩戒的依据对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依据这一问题,从国家层面、学校方面、班级规章制度等方面设计了六种选项,调查结果如下。表5教师实施惩戒的依据选项小计比例(%)国家相关法律9366.43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8862.86教师自己制定的班级行为规范4834.29教师和学生共同民主协商制定的班级行为规范6546.43未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由教师当时情况而定1913.57其他00如表5所示,对于教师实施惩戒的依据选择“国家相关法律”的教师占66.43%;选择依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教师占62.86%;选择“教师和学生共同民主协商制定的班级行为规范”的教师占46.43%;选择“自己制定的班级行为规范”的教师占34.29%;选择“视当时情况而定”的教师占13.57%。可见,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依据“自己制定的班规”和“视当时情况而定”的是不合理的。在访谈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承认在行使教育惩戒时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现象。四、思考与建议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师正当行使的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业权利,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部分[3]。当学生违纪行为不适宜由教师当场做出惩戒时,则应由学校依据一定规范和程序为之,以平衡管理秩序与权益保护之间的张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管理职权的体现囹。具体到教师教育惩戒权方面,政府、学校、社会以及教师需要合作共治,相互监督,推动教师依法执教、科学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一) 加快教育惩戒立法,为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持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规范行使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建立规范完整的教育惩戒制度是保障学校和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关键所在[5]。制度性缺失是造成教育惩戒权“惧用”与“滥用”两极化运行现状的原因回。学校也可以依据教育惩戒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校规、年段惩戒规定和班规,对教育惩戒的原因、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实施力度、实施地点、实施程序等进行具体说明。比如,一个学生上课不按时听讲,提醒数次后无果,在原来的座位上被罚站多少分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理由不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重做等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校规实施的度和执行方式应当有所区别。在制定校规时,学校领导应召集各年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协商讨论制定校规,以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避免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冲突。(二) 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教师的依法执教意识基于多元参与、协商合作的教育治理理念,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教育惩戒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教育惩戒权”,规范教育惩戒权运行,彰显依法治教的理念,使广大教师敢于并善于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班会、家长会、讲座等形式,运用微信、QQ群等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了解教师和儿童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法律权益;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实施教育法律惩戒的意义、必要性和教师拥有的教育法律惩戒权,理解惩戒与体罚的区分,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原则[7],合理合法地进行教育惩戒,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 制定科学民主的班级公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养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良好品行,教师教育惩戒各项措施要始终围绕这样的初心而展开。学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有时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