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169-2022岩土工程勘察规程_第1页
DB42T169-2022岩土工程勘察规程_第2页
DB42T169-2022岩土工程勘察规程_第3页
DB42T169-2022岩土工程勘察规程_第4页
DB42T169-2022岩土工程勘察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20CCSP10

DB42DB42/T169-2022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DB42/T169-2022DB42/T169—2022DB42/169-2003岩土工程勘察规程Codeofpractice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2022-04-252022-04-252022-08-25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DB42/T169-2022DB42/T169-2022DB42/T169-2022DB42/T169-2022目 次前言 V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符号 4总则 5基本规定 6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和勘察纲要 6勘察阶段 6勘察等级 7勘察纲要 7岩土分类 8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8土的分类和鉴定 9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13一般规定 13房屋建筑工程 13市政工程 15山区工程 23垃圾填埋场 25桩基工程 27地基处理 28基坑工程 30边坡工程 33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38一般规定 38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3810.3岩溶 4010.4滑坡 44危岩和崩塌 46泥石流 47采空区 48地面沉降 49特殊性岩土 5111.1软土 5111.2膨胀土 52I11.3填土 54红黏土 55混合土 55风化岩与残积土 56污染土 57地下水 58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58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58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59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60勘探和取样 62一般规定 62勘探点测量 6214.3钻探 62井探、槽探和洞探 63现场编录 63岩土取样 64工程物探 65原位测试 66一般规定 66载荷试验 66静力触探试验 6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69标准贯入试验 70十字板剪切试验 70旁压试验 71扁铲侧胀试验 72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73现场岩石点荷载试验 74波速测试 74岩土室内试验 7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77一般规定 77岩土参数分析和选定 77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79成果报告 83图件编制的基本要求 85现场检验与监测 87附录A(资料性)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88附录B(资料性)岩土工程勘察纲要 89附录C(规范性)岩、土的现场鉴别 91II附录D(规范性)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95附录E(规范性)路基土分类 97附录F(资料性)湖北省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和说明 103附录G(资料性)湖北省地质图及基岩分区说明 107附录H(规范性)岩土层的剪切波速 110附录J(规范性)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和特征 112附录K(规范性)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性指标 113附录L(资料性)湖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钻探及钻孔封堵管理规定 122附录M(资料性)岩土室内试验项目、参数与工程应用和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126附录N(资料性)岩土指标统计精度 129附录P(规范性)桩侧阻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 130附录Q(资料性)利用psN的标准值确定土的抗剪强度 138附录R(规范性)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性分级 140附录S(资料性)岩土参数指标统计表 141附录T(规范性)图例和代号 143本文件用词说明 153附:条文说明IIIIIIIVIV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2020(第二批的通知》(鄂市监标函[2020]214号)的要求,由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按照地方标准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的原则,对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进行修订而成。18DB42/169-2003DB42/169-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b)增加了岩土分类章节(见第8章);增加了道路、桥涵、隧道、室外管道、给排水场站、堤岸、综合管廊以及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9);关于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岩溶勘察的相关规定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地面沉降的内容(10);关于特殊性岩土,增加了污染土的内容(11);关于地下水作用的评价,增加了地下结构抗浮评价及抗浮设计水位的综合确定的内容(12章);原位测试章节增加了扁铲侧胀试验内容(15);增加了相关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内容(17);删除了质量管理与质量评定、资料归档与档案管理两个章节;EMM.1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排序不分先后):中机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武汉精诚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审查有限公司、武汉东梁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有限责任公司、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宋榜慈、张晴、马郧、舒福华、罗伟、丁洪元、庞设典、刘红卫、姚平、左义华。本文件历次发布版本情况:DB42/169-1999、DB42/169-200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027-85862775303146207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VDB42/T169-2022DB42/T169-2022DB42/T169-2022DB42/T169-2022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其它工程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86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50011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307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1238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CJJ5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7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T7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T8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476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DB42/T159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24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3.1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3.2岩土工程条件geotechnicalengineeringcondition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总称。3.3勘察阶段investigationstage与设计阶段相适应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阶段,简称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有相应的技术要求。3.4勘察纲要investigationschema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3.6岩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xploration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触探等。3.7原位测试in-situtest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3.8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geologicaction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3.9地质灾害geologicaldisaster由不良地质作用引发的,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3.102现场检验in-situinspection在现场采用一定手段,对勘察成果或设计、施工措施的效果进行核查。3.11现场监测in-situmonitoring在现场对岩土性状和地下水的变化,岩土体和结构物的应力、位移进行系统监视和观测。3.12原始资料originaldata3.13岩土参数geotechnicalengineeringparameter根据多种勘察手段按现行规范规程及已有经验综合提出的供设计施工使用的岩层与土层参数。3.14岩土参数标准值standardvalueofgeotechnicalparameter3.1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bearingcapacity3.1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bearingcapacity3.16抗浮设防水位groundwaterlevelforpreventionofup-floating3.17突涌abruptgush3.1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geotechnicalinvetsigationreport3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岩土基本物理参数e——孔隙比;L——————含水量(含水率);——液限;——塑限;——————重力密度(重度);——————质量密度(密度);————岩土变形参数压缩系数;————————————————剪切模量;——强度参数c——黏聚力;f——f——f——4——————————————抗剪强度;内摩擦角。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指标——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水文地质参数Q——流量,涌水量;s——Q——流量,涌水量;s——抽水试验降深;k——渗透系数;u——孔隙水压力。4.6其他符号t s 切波;s—效切速;e 由胀;e 胀;岩石质量指标;0 止压系s————统计修正系数;D——D——5总则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文件。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55.3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基本规定工程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勘察合同进行勘工程勘察的策划和实施应符合下列规定:a)取得拟建工程设计资料,搜集场地地质资料和与建设相关的环境资料,编制勘察纲要;b)调查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情况和危害程度;查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分析对工程影响,评价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e)f)提供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勘察单位应以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为依据,按照本文件和相关国家规范、行工程勘察单位应当健全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建立勘察现场工作质量责任可追溯制度。勘探、取样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的原始记录和工程勘察报告均应归档保存,并具有可追溯性。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和勘察纲要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宜按不同的勘察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方案设计的要求,初步勘察应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当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详细勘察应为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基坑、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勘察是施工期间因设计、施工需要进一步提供岩土工程资料,或基坑、基槽开挖后岩土工6测相结合进行。勘察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三级场地(简单场地);(复杂地基(中等复杂地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道路、桥涵、隧道、室外管道、给排水场站、堤岸等市政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及其勘察等级的划分尚应符合《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GB50307勘察纲要工程勘察前应编制勘察纲要,勘察纲要应根据工程性质与规模、设计要求、场地条件等,通过勘察纲要编制应具备以下条件:a)A;b)场地或附近地区已有的勘察资料。勘察纲要的内容应包括:拟建工程概况,勘察目的与要求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对已有资B。现场作业期间若实际地质情况与预测存在较大差异,或设计方案发生较大变更时,应及时调整原勘察纲要或编制补充勘察纲要,说明勘察纲要修改或补充的原因及具体内容。勘察纲要及其变更应按工程勘察单位质量管理程序审批,审批后及时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并下达外业工作任务书。78.1.48.1.42验数据时可按本文件附录表C.3定性划分岩体完整程度。表2岩体完整程度分类8.1.538岩土分类岩石的分类和鉴定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鉴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并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岩石的风化程度的现场鉴别应C.1fr1C.2表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坚硬程度类别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MPa)坚硬岩fr>60较硬岩60≥fr>30较软岩30≥fr>15软岩15≥fr>5极软岩fr≤5注1: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的划分;注2: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完整程度等级v岩石质量指标RQD完整>0.75>90较完整0.75~0.5590~75较破碎0.55~0.3575~50破碎0.35~0.1550~25极破碎<0.15<25注1:完整性指数为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注意其代表性;75mm10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计。.3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或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后的锤击数平均值按本56DC.4表559表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坚硬岩ⅠⅡⅢⅣⅤ较硬岩ⅡⅢⅣⅣⅤ较软岩ⅢⅣⅣⅤⅤ软岩ⅣⅣⅤⅤⅤ极软岩ⅤⅤⅤⅤⅤ土的分类和鉴定Q32mm504表4碎石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角砾棱角形为主注:定名时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63.5密实度635≤5松散563.≤10稍密163.≤20中密63.>20密实1:50mm100mm50100mmC.4。2:63.5为经综合修正后的平均值。8.2.58.2.58综合判别。8砂土密实度按ps分类8.2.6p109表9黏性土的分类8.2.7黏性土按地质年代,可分为老黏性土、一般黏性土、新近沉积黏性土。a)Q3C.6。10表60120密实度12≤3松散12≤6稍密612≤11中密112≤14密实12>14很密8.2.42mm500.075mm507C.5表7砂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级配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注:定名时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击)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MPa)密实度粉细砂中粗砂N≤10ps≤4ps≤3松散10<N≤154<ps≤63<ps<5稍密15<N≤306<ps≤115≤ps<8中密N>30ps>11ps≥8密实注:表中N为未经钻杆长度修正的平均值。p土的名称p>17黏土1p≤17粉质黏土注: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一般黏性土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黏性土。C.7。黏性土的状态,可根据土的液性指数,并参照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平10表10、psL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击)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MPa)状态L≤0N≥25ps≥4.5坚硬L≤02510≤N<252.2<ps<4.5硬塑02L≤0752.5≤N<100.7≤ps≤2.2可塑07L≤10.8≤N<2.50.4≤ps<0.7软塑L>1N<0.8ps<0.4流塑注1:对低塑性的黏性土、粉土、粉砂互层中的黏性土的状态,以原位测试判别为主。注2:表中N为未经钻杆长度修正的平均值。8.2.10粉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土的孔隙比,并参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峰值平均值按本文件表11综合判别,差异过大时,应分析原因。粉土的湿度可根据含水量w按本文件表12划分。11粉土的密实度按ps分类表12粉土湿度的分类0.075mm8.2.10粉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土的孔隙比,并参照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峰值平均值按本文件表11综合判别,差异过大时,应分析原因。粉土的湿度可根据含水量w按本文件表12划分。11粉土的密实度按ps分类表12粉土湿度的分类0.075mm11孔隙比e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MPa)密实度e>0.9ps≤1.0稍密0.75≤e≤0.91.0<ps≤2.5中密e<0.75ps>2.5密实含水量w(%)湿度w<20稍湿≤30湿w>30很湿252mm25%时,应定名为细粒混合土。5045C.913表13红黏土的状态分类w状态≤055坚硬05w≤070硬塑07w≤085可塑08w≤100软塑>100流塑40C.10C.1114C.1114表14残积土与风化岩的划分8.2.1715文件附录表C.12执行。15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8.2.18E12判别指标沉积岩类花岗岩类强风化岩石残积土强风化岩石残积土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击)N≥35N<35N≥50N<50s(m)≥303s>20≥40s<40注:表中N为未经钻杆长度修正的平均值。分类名称u(%)无机土u<5有机质土u≤10泥炭质土1≤60泥炭>60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一般规定本章提出的勘察基本要求是详细勘察阶段的工作要求,对于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及施工勘察阶段的要求应按本文件及现行有关规范执行。详细勘察阶段采取的勘探、测试手段应具有针对性,应详细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埋对位于江河低级阶地及与江河低级阶地相类似的平原地区或高级阶地浅部土层地段,按承载力设计的丙级建筑物、基坑工程,勘探手段可主要采用静力触探和其他原位测试,并与钻探取样相配合的方法。地基变形计算应按《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17.2.4房屋建筑工程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e)f)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g)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2.216表16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m)13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点间距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10~15三级(简单)30~50二级(中等复杂)15~30注1:在暗沟、塘、浜、湖泊沉积地带和冲沟地区,在岩性差异显著或基岩面起伏很大的基岩地区,在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勘探点间距可适当加密;2:8m~15m15m~20m20m~25m,岩溶强发育时加密勘探点。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置适量探井。421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设计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5m31.55m;0.5~1.0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9.2.520%的深度;10%的深度;0时0.5~1.0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29.6详细勘察采取岩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应满足分析评价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2;6(组30.5m详细勘察采取岩石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高层建筑及单柱荷重大的多6(组9(组9(组3m1000mm64市政工程基本要求本节适用于道路、桥涵、隧道、室外管道、给排水厂站、堤岸、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市政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应针对市政工程特点、任务要求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提供设计和9.2.1搜集附有坐标、里程桩号和地形的设计总平面图,附有设计标高的道路、管道、涵洞、隧道、堤岸纵、横断面图,建(构)筑物的性质、工程规模、结构类型及荷载,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工程施工方案;c)其它与工程有关的特殊要求。道路工程道路、公交场站和城市广场等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c)其它与工程有关的特殊要求。道路工程道路、公交场站和城市广场等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a)1750m~100m。17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0m、其它路基形式的道路30m215场地和岩土条件复杂程度道路分类一般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堤路堑、支挡结构物一级(复杂)50~10030~5030~50二级(中等复杂)100~20050~10050~75三级(简单)200~300100~20075~1504)20m~40m,控制边界线勘探点间距可适当加密。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5m,在挖4高路堤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稳定性分析评价要求,控制性勘探孔应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陡坡路堤、路堑、支挡工程的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分析评价和地基处理的要求;桥涵工程桥梁、涵洞及人行地下通道等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a)1)2岩溶发育区且以可溶性岩石为桩端持力层时,桩位确定时可逐桩布置勘探点;2)20m~35m,单个涵洞、人行地下通道的勘探点2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拟采用天然地基时,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5m;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或埋置深度3m~5m;0.5倍~1.0倍沉井直径(宽度),并不应小于5m。隧道工程隧道的详细勘察应以钻探、坑探、槽探和井探为主,并辅以必要的物探工作。暗挖施工的山岭隧道、地(水)下隧道等工程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00m~150m50m~100m;隧道口应根据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布置横断面;(水10m~1630m;场地及岩土条件中等复杂时,勘探点间距应为30m~40m;场地及岩土条件简单时,勘探点间距应为40m~50m。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隧道洞口及纵断面最低部位应布置勘探点;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岩体破碎带应布置勘探点;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竖(斜)23m~5m6m~10m。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5m;遇采空区、岩溶、暗河等,应穿透并根据需要加深。明挖施工的山岭隧道、地(水)下隧道等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a)50m~100m30m~50m;隧道口应根据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布置横断面;(水10m~20m;场地及岩土条件中等复杂时,勘探点间距应为20m~30m;场地及岩土条件简单时,勘探点间距应为30m~40m。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隧道洞口及纵断面最低部位应布置勘探点;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岩体破碎带应布置勘探点;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竖(斜)井、导坑、横洞等辅助通道应布置勘探点;3m~5m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5m;遇采空区、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时,应至稳定底板以下不小于8m;(锚杆20m,预计深度内遇基岩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在地质构造特别复杂的地段,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加深。室外管道工程明挖法及顶管、定向钻施工的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管道工程的勘察17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18表18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场地或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埋深小于5m,明挖施工埋深5m~8m,明挖施工埋深大于8m,明挖施工管道顶管、定向钻施工一级(复杂)40~7530~5020~3020~30二级(中等复杂)75~10050~7530~5030~50三级(简单)100~15075~10050~7550~100注1:场地及岩土条件复杂、基坑(槽)支护专项设计需要时,勘探点间距尚需满足支护设计要求;注2:表中埋深均指管底埋置深度。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3(室根据尺寸大小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宜1~4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35m~10m;(室5m~10当基底下存在松软土层、厚层填土和可液化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加深;有抗浮需要时,勘探孔深度尚应满足抗浮设计要求。给排水厂站工程给排水工程厂区水处理构筑物、泵房以及取水头部(排放口)等主要构筑物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0m~15m15m~30m;场地及岩土条件简单时为30m~50m;2(排放口3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要求,厂区水处理构筑物尚需考虑变形计算、0.6~1.05m;182.53m~5m;采用沉井基础时,勘探孔深度根据沉井刃脚埋深和地质条件确定,0.5~1.0(宽度)5m;勘探孔深度尚应同时满足不同基础类型及施工工法对孔深的要求;在预计勘探深度内遇基岩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堤岸工程明渠、江、河、湖堤岸等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a)19表19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场地和岩土条件复杂程度堤岸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复杂)25~3535~5050~100二级(中等复杂)35~5050~100100~150三级(简单)50~100100~150150~200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42~3在每个地貌单元、不同地貌单元交界部位、微地貌和地层急剧变化处、堤岸走向转折点,以及堤岸结构型式变化部位,均应布置勘探点;1/2。c)3m~51.5~2.03m~5m1~2对需进行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当需考虑堤岸附近大面积地面堆载的影响或有软弱下卧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加深;(挖入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适当深度,其余勘探孔在满足基础设计前提下可适当减少入岩深度。轨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地下车站主体、出入口、风井、通道,地下区间、联络通道等)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2019表20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场地复杂程度地下车站勘探点间距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10~2010~30二级(中等复杂)20~4030~50三级(简单)40~5050~60注:场地复杂程度划分可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车站主体勘探点宜沿结构轮廓线布置,结构角点以及出入口与通道、风井与风道、施工竖井与施工通道等附属工程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233车站采用承重桩时,勘探点的平面布置宜结合承重桩的位置布设;车站的勘探点布置,宜同时满足基坑工程要求。3m~5m山岭隧道勘探点的布置可执行现行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勘探孔深度:25m5m15m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3m;3(宽度或进入结构5m,一般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倍隧道直径(宽度)或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岩石不应小于3m;当采用承重桩、抗拔桩或抗浮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预定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土层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1/2。高架工程(高架车站、高架区间及其附属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a)15m~35m;当桩端持力层起伏较大、地层分布复杂时,应加密勘探点;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墩台基础的控制性勘探孔应满足沉降计算和下卧层验算要求;2010m~15m2~32m~3m;当预定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土层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1/3。路基、涵洞工程(路基工程、涵洞工程、支挡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0m~100m,高路堤、深路堑、支挡结构勘探点间距可根据场地21表21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场地复杂程度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15~30二级(中等复杂)30~50三级(简单)50~6032个;332b)控制性勘探孔应满足地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地基变形计算的要求;5m8m;2m~3m,满足支护设计要求;在地下水发育地段,根据排水工程需要适当加深;5m;22表22涵洞详细勘探孔深度(m)当预定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土层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1/3。地面车站、车辆基地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a)车辆基地的详细勘察包括站场股道、出入线、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勘察;21土类别孔深碎石土3~8砂土、粉土和黏性土8~15软土、饱和砂土等15~20注1:勘探孔深度由结构底板算起;注2:箱型涵洞勘探孔适当加深。车辆基地可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分别进行勘察,同时考虑场地挖填方对勘察的要求;c)9.2d)站场股道及出入线的详细勘察,可根据线路敷设形式按照本节前述的相应规定执行。采用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沉管法等施工方法修筑地下工程时,岩土工程勘察除符合前述规定外,尚应根据工法特点,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综合管廊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管廊、出入口、通风口、管线分支口、监控中心、变配电中心等)的勘察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级: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以及非开挖方式施工的缆线管廊均为一级,明挖法施工的缆线管廊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按室外管道工程规定判定。(构明挖法施工可在管道中间布置;顶管、暗挖法施工或多仓大断面时两侧交叉布置。(室等处需布置勘探1~4监控中心、变配电中心等按建筑工程布置勘探工作量。23表23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m)场地和岩土条件复杂程度明挖管廊盾构管廊矿山法施工顶管法施工一级(复杂)20~3020~3020~3020~30二级(中等复杂)30~4030~5030~4030~50三级(简单)40~5050~6040~5050~100取样和测试详勘阶段市政工程勘察的取样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位于江河低级阶地及与江河低级阶地相类似的平原地区或高级阶地浅部土层地段的线路工程,可布置一定数量的静力触探孔。取样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地基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确定:1.0m~1.5m1.5m(软土地区3m)深度范围内的取土间距宜为0.5m~1.0m,其下可适当放宽;222m;32m~3m;管道工程应在管顶和管底部位取样;堤岸工程取样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6(组310(组6(组)。1工程需要时应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当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基坑时,应在现场进行渗透、注(压)水试验,或结合可能的降水方案进行抽水试验。隧道工程需要时,应进行地应力测试。综合管廊、管道、隧道、轨道交通等工程需要时,应现场测试岩土温度、电阻率等。h)山区工程GB500219.29.3市政工程的相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查明剥蚀残积地貌、崩积地貌、坡积地貌、冲沟地貌、垄岗地貌和洪积扇地貌等微地貌特征;b)查明基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查明临空面、破碎带、软弱岩层、破碎岩体、洞穴及充填情况;(查明特殊性岩土性质、特征及分布范围;7山区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岩土试验、原位测试等9.323尚应满足下列要求:2m~5m,并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要求;的要求;对土层的勘探深度除应满足地基稳定性验算的要求外,尚应满足地基变形验算的要求;岩石地基当基岩出露条件好、构造简单、岩体稳定且无特殊勘察要求时,对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单栋建筑,可采用实测地质剖面,且剖面数不应少于4343m~5m。当预计深度内遇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岩层时应予钻穿。325435m~8m,且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在山区工程场地或对建设工程有影响的周边地段,存在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岩溶、采10FG对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红黏土、混合土、填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工程勘察应符合本文件第应先进行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边坡勘探应采用钻探(直孔、斜孔)、坑(井)探、槽探等方法,对于复杂重要的边坡工程可辅以洞探。位于岩溶发育区的边坡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尚应采用物探;边坡剖面图应能反应边坡全貌。每一单独边坡段应有勘探线、勘探点控制;参数,进行边坡现状和建筑物建成后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对不稳定边坡提出治理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7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2417评价山区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当地基岩土压缩性差异较大时,应评价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必要时应估算差异沉降;对于半挖半填地基,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提出控制差异沉降的建议;根据土岩组合地基基岩顶面的倾斜类型,评价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影响;评价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对建设场地和地基基础的影响;垃圾填埋场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治理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应着重包括下列内容:a)查明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作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和垃圾的渗透性及附近水源地的分布;e)f)必要时,调查污染物的运移,查明水土环境指标,评价对水源、岩土及环境的不利影响;g)评价场地地基和坝体的地震效应;工程需要时,调查筑坝材料和防渗覆盖用的黏土材料;对垃圾填埋场的改扩建项目,应判断场地地基和水是否受污染、污染程度,并提出处理建议。垃圾填埋场勘察范围应包括垃圾填埋场(库区)、坝址、相关的管线、防渗排水系统及配套的管理和生活设施等构筑物和建筑物。工程需要时,尚应包括地方建筑材料的勘察。垃圾填埋场勘察前,应搜集以下技术资料:a)垃圾的种类、粒度、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垃圾日处理量、填埋方式和卫生要求;b)填埋场的总容量、有效容量和使用年限;c)填埋方式和填埋程序,防渗衬层和封盖层的结构,渗出液集排系统的布置;d)山谷型填埋场的流域面积、降水量、径流量、多年一遇洪峰流量;e)初期坝的筑坝方式、坝长和坝顶标高,加高坝的最终坝体标高;f)活动断裂和抗震设防烈度;g)防渗衬层、封盖层和渗出液集排系统对地基和废弃物的容许变形要求;h)截污坝、污水池、排水井、输液输气管道和其他相关构筑物情况;i)邻近的水源地保护带、水源开采情况和环境保护要求。1:500~1:10001325重调查下列内容:地貌形态、地形条件,水源地和工业、居民的分布;洪水、滑坡、泥石流、岩溶、断裂等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不良地质作用;c)d)与渗漏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e)生态环境。垃圾填埋工程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并符合下列要求:235个;(注工程需要时,可布设地下水长期观测井。垃圾填埋库区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2两侧布置辅助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根据垃圾堆填方式、荷载和地基土条件等综合确定,勘30m~60m。对强渗漏性地段和岩溶、采空区、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地段,应加密勘探点;5m。当需要进行变形分析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变形验算的要求;9.9垃圾坝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条件复杂,地基性能差,有软弱夹层和强透水层,坝高和坝底宽度较大时,勘探线数量3勘探点的数量应满足查明软弱土层、软弱结构面、隔水层、透水层的分布及渗漏途径的要求,25m~50m;1/3~1/2,深度1~20.6~1.0其余勘探点达到基岩顶面或穿透强风化层即可,当存在强渗漏性地层或抗滑稳定性差的地层垃圾填埋场的试样采取、试验及原位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0对稳定性有影响的岩土软弱26夹层,采取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不应少于6件(次);1516类垃圾则应根据其种类和特性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试验方法和项目,并可根据现场监测资料,用反分析方法获得有关设计参数;计算坝基稳定性所需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应根据计算要求选择;必要时,应进行填埋垃圾渗出液的化学成份试验,并研究污染物的运移规律。17(构场地内潜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坝基、坝肩、边坡等稳定性,并提出治理建议;时,分析评价污染物的运移及其对水源、岩土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渗漏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建议;桩基工程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d)(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2m~24m20m~35m,当岩土条件复杂且影响桩基方案选择或成桩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桩基工程勘察宜采用钻探、触探以及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软土、黏性土、粉土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为桩身设计桩径),且不应3m5m;31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密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e)2720m~35m,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3m~5m。带有裙房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勘探点布设时应将裙楼和外扩地下室与主楼一同考虑。岩土室内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当桩端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采取岩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尚应进行软化试验;对软岩和极软岩,可进行天然湿度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无法取样的破碎和极破碎的岩石,宜进行原位测试或现场点荷载试验。P对推荐采用桩基时,应遵循下列原则: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可溶岩上覆土的稳定性有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和厚度满足要求时,可利用其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嵌岩桩时,应对岩溶逐桩进行施工勘察;2075mfak≤70KPa夯扩桩和复合载体桩的成桩深度不宜大于20m,沉管灌注桩的成桩深度不宜大于25m;~3m(淤泥质土)层以及未经压实的填土层中不得采用人工挖孔桩(墩);人工挖孔桩(墩)的挖孔深度不宜大于15m、不应大于20m且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筒护壁,桩(墩)身直径不应小于1000mm;50m2mfak<70kPa饱和软土时,应对承台下和承台间软土进行加固或换填处理。承台间和承台下可采用搅拌桩2m1m;100m100m3075m2m(fak≤70kPa)的高层建筑不50m2m1m。17地基处理28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勘察前应搜集附近场地的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经验,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明确勘察任务和重点。9.29.3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勘察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地基沉降计算的要求;当采用桩土复合地9.6换填垫层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查明垫层以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评估接触面的抗滑稳定性;d)e)宜对换填施工过程中,开挖、回填和降水等事项提出建议;f)对换填垫层的质量进行检验或现场试验提出建议。预压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包括是否有夹砂层和下卧砂层对重要工程,应建议选择代表性试验区进行预压试验,为预压处理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强夯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查明强夯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组成、分布、强度、压缩性、透水性和地下水条件等;(构桩土复合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a)查明土层的组成、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相对硬层的埋深;(构评估桩间土承载力,预估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对需验算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工程,提供桩间和桩底土的抗剪强度参数;g)对桩土复合地基推荐采用水泥土搅拌法时应遵循下列规定:a)pH42529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b)15m20m;三轴搅拌桩的加固深度应根据设备能力和地基土强度确定;180kPa500mm120kN;24表24不同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序号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1水泥土搅拌桩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黏性土的塑性指数和超固结比2高压旋喷桩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黏性土的超固结比3灰土挤密桩地下水位,含水量,饱和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4夯实水泥土桩地下水位,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5石灰桩地下水位,含水量、塑性指数6挤密砂石桩入击数7置换砂石桩软黏土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8强夯置换墩软黏土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标准贯入或动力触探击数,液化评价9刚性桩的含水量注浆法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对重要工程或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任务需要时宜选择代表性试验区进行注浆试验:1)((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进行跟踪变形及渗漏观测,以控制灌注顺序、注浆压力、注浆速率等;3)基坑工程当建(构)5m(5m),或深厚软土层分布场地基303m(3m)3m(3m),以及其它设有地下室的建(构)筑物的工程达到以上条件的,均应按基坑工程的要求进行基坑勘察。基坑工程勘察,应结合拟建主体工程的详细勘察同时进行。对于独立结构的地下室基坑应专门基坑工程勘察前,应具备建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工程结构类型、基坑深度、基坑平面尺寸等基坑工程勘察的范围和对象应包括支护结构可能设置的地段以及基坑周边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与基坑降水或隔渗有关的地层。基坑工程勘察应解决下列主要问题:(尤其是软弱结构面、岩土交界面)的类型、力学性质、发育程度、闭合状态、充填与充水情况、各结构面与基坑边坡坡向组合关系,以及软质岩石暴露后工程性能的劣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2倍~3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型式与埋置深度、使用年限、沉降变形、损坏情况及其原因;道路、地下管网、地下人防及其他地下障碍物的现状等环境条件;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基坑支护与地下水控制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指标。基坑工程勘察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对于软土和互层土地区的基坑工程勘察,勘察手段宜侧重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当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时,宜布置静力触探对比孔。对于深厚人工填土,宜进行动力触探试验;1~2勘探点间距根据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基坑开挖深度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综合确定,一般为15m~35m;对于重要工程,或遇深厚软土层、填土层、浅部粉土、暗沟、暗塘等复杂地质条件时,勘探点间距应适当加密;对于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较简单、开挖深度不超过8m且宽度不超过5m的线路市政工程,基坑勘察的勘探孔间距要求可适当放宽;2(墙)3m~5m。当在此深度内遇到厚层坚硬黏性土、碎石土及岩层时,可根据岩土类别及支护要求适当减少勘探深度。当存在有较厚软土层时,勘探深度应穿过软土层;当因降水、隔渗设计需要时,勘探深度应穿过含水层;21.0m~1.5m;316(件);f)室内试验除提供土的常规试验指标外,土的抗剪强度应根据岩土条件、工程实际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固结不排水(CU)、固结不排水测孔隙水压力(CU)抗剪试验方法;当按总应力法验算整体稳定性时,对软黏土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U)试验,对于一般黏性土宜采CU)试验;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对黏性土及粉土也可以采用直剪固结快剪(cq)或三轴固结不排水(CU)抗剪试验方法代替;当有地区经验时,总应力强度指标可采用直接快剪(qq)试验方法;----3m对老黏性土应测定其膨胀性指标;0.3~0.6(当条件差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c50kPa;对黏性土及粉土,宜在室内测定其垂直及水平渗透系数;(如支护桩或墙兼作主体结构外墙时宜通过原位测试或室内试验提供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159对饱和软土,必要时应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测定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对需降低承压水水头压力或排水疏干的基坑工程,Hrty

h/ (1)式中:H——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厚度(m);W——(kNm);W——(kNm);h——承压水位高于含水层顶面的高度(m);32rty——坑底突涌抗力分项系数,对于大面积普遍开挖的基坑,不应小于1.20;对于承台可分别开挖且平面尺寸较小的基坑,不应小于1.0。17边坡工程边坡工程应根据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边坡高度等因素,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a)工程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下列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性边坡工程勘察:30m15m(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边坡工程勘察前除应收集边坡及邻近边坡的工程地质资料外,尚应取得下列资料:a)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c)d)拟建支挡结构的性质、结构特点及拟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埋置深度;e)边坡塌滑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边坡工程区域的相关气象、水文资料;对边坡工程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h)边坡工程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试验、监测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提出防护处理措施的建议。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及受边坡影响的所有地段。边坡工程勘(1.5边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应重点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地层岩性、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1:200~1:5003mm。边坡工程勘察应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钻探、坑(井)探、槽探33和物探等方法。勘探线、勘探点的布置及勘探点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500,剖面的纵横比例应相同;1/5~1/3,地质1/51/3,并应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2522表25详细勘察的勘探线、点间距边坡勘察等级勘探线间距(m)勘探点间距(m)一级≤20≤15二级20~3015~20三级30~4020~252.0m,并应满足抗滑设计要求。支挡位置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可能选择的支护结构形式确定。对于重力式挡墙、2.0m;对于悬臂桩进入嵌固段的深度土质时不宜小于悬臂长度的1.0倍,岩质时不小于0.7倍。对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其试验项目应包括物理、强度及变6393边坡工程力学参数取值: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有关规定。当无条件进行试验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在初步设计时可按本文件26表26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结构面类型结构面结合程度内摩擦角(°)黏聚力c(kPa)硬性结构面1结合好>35>1302结合一般35~27130~903结合差27~1890~5034表26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续)结构面类型结构面结合程度内摩擦角(°)黏聚力c(kPa)软弱结构面4结合很差18~1250~205(泥化)<12<20注1:除第1项和第5项外,结构面两壁岩性为极软岩、软岩时取较低值;注2:取值时应考虑结构面的贯通程度;注3:结构面浸水时取较低值;注4:临时性边坡可取高值;注5:已考虑结构面的时间效应;注6:未考虑结构面参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当判定为不利因素时,可进行适当折减。27表27结构面的结合程度结合程度结合状况起伏粗糙程度结构面张开度(mm)充填状况岩体状况结合良好铁硅钙质胶结起伏粗糙≤3胶结硬岩或较软岩结合一般铁硅钙质胶结起伏粗糙3~5胶结硬岩或较软岩铁硅钙质胶结起伏粗糙≤3胶结软岩分离起伏粗糙≤3(无充填时)无充填或岩块、岩屑充填硬岩或较软岩结合差分离起伏粗糙≤3干净无充填软岩分离平面光滑≤3(无充填时)无充填或岩块、岩屑充填各种岩层分离平面光滑---岩块、岩屑夹泥或附泥膜各种岩层结合很差分离平面光滑、略有起伏---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各种岩层分离平直很光滑≤3无充填各种岩层结合极差结合极差------泥化夹层各种岩层A≤11A≤22A为连续结构面起伏幅度为连续结构面取样长度(cm),1.0m~3.0m;注2:粗糙度:很光滑,感觉非常细腻如镜面;光滑,感觉比较细腻,无颗粒感觉;较粗造,可以感觉到一定的颗粒状;粗糙,明显感觉到颗粒状。c)c)饱和状态岩块的内摩擦角标准值结合边坡岩体完整程度按本文件表28中系数折减确定;35e)各基本质量级别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可按本文件表30e)各基本质量级别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可按本文件表30确定;表30岩体物理力学参数f)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参数,可根据其两侧岩石的坚硬程度和结构面结合程度,按本文件表31确定。表31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36表28 边坡岩体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边坡岩体完整程度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完整0.95~0.90较完整0.90~0.85较破碎0.85~0.80注1:残积土层可按成份相同的土层考虑;注2:强风化基岩可根据地方经验适当折减。d)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宜按当地经验确定。当缺乏当地经验时,可按本文件表29取值;表29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边坡岩体类型()Ⅰ>72Ⅱ762Ⅲ652Ⅳ542注1:适用于高度不大于30m的边坡;当高度大于30m时,应作专门研究;注2:边坡高度较大时宜取较小值;高度较小时宜取较大值;当边坡岩体变化较大时,应按同等高度段分别取值;注3:已考虑时间效应;对Ⅱ、Ⅲ、Ⅳ类岩质临时边坡可取上限值,Ⅰ类岩质临时边坡可根据岩体强度及完整程度取大于72°的数值;注4:适用于完整、较完整的岩体;破碎、较破碎的岩体可根据地方经验适当折减。岩体基本质量级别γkN/)抗剪断峰值强度变形模量E(GPa)泊松比μ黏聚力c(MPa)Ⅰ>26.5>60>2.1>33<0.20Ⅱ60~502.1~1.533~160.20~0.25Ⅲ26.5~24.550~391.5~0.716~60.25~0.30Ⅳ24.5~22.539~270.7~0.26~1.30.30~0.35Ⅴ<22.5<27<0.2<1.3>0.35类别两侧岩石的坚硬程度及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内摩擦角黏聚力c(MPa)1坚硬岩,结合好>37>0.222坚硬~较坚硬岩,结合一般;较软岩,结合好37~290.22~0.12表31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续)类别两侧岩石的坚硬程度及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内摩擦角黏聚力c(MPa)3坚硬~较坚硬岩,结合差;较软岩~软岩,结合一般29~190.12~0.084较坚硬~较软岩,结合差~软岩,结合差;软质岩的泥化面19~130.08~0.055较坚硬岩及全部软质岩,结合很差;软质岩泥化层本身<13<0.05GB50330Fst32表32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等级边坡类型永久边坡临时边坡一般工况地震工况一级1.351.151.25二级1.301.101.20三级1.251.051.15注1:地震工况时,安全系数仅适用于塌滑区内无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注2:地质条件很复杂或破坏后果极严重的边坡工程,其稳定安全系数适当提高。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b)提供边坡验算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强震区应评价地震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e)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或潜在滑坡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供地质纵、横剖面图;i)j)37与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一般规定工程建设场地或附近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场地地震效应、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F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6盖层厚度以及其他有关的动力参数。10.2.3盖层厚度以及其他有关的动力参数。10.2.333表33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10.2.4建筑与市政工程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3434同一结构体系跨越不同地质单元时,应按最不利地质条件划分工程的场地类别。38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表34各类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Ⅰ0Ⅰ1ⅡⅢⅣ>800--------80s>50--0------5se>20--<5≥5----2se>10--<33~50>50--s≤10--<33~1515~80>80注:sse为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当场地跨越地貌单元或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线路市政工程宜按里程段分区进行场地类别划分,建筑工程宜在工程场地平面上分区进行场地类别划分,工程需要时应按单栋建筑物划分场地类别。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缺乏工程经验和测试资料时,对单幢建筑(房屋层数≥1024m)测试土层2m)、抗震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和乙类的建筑、以及大跨空间结构11024mH当采用估算法提供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勘探孔计算,当同一场地处于不同地貌单元地段或岩土性质差异较大时,宜分区选择勘探孔进行计算;6320m67液化初步判别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有关规定进行综合判别。当一个场地液化程度差异较大时,应进行地震液化分区评价,建议采取不同的抗液化措施。20m5001115m339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液化时,应按每个试验孔的实测击数进行。1.0m~1.5m6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7对划分为对抗震不利地段的建筑与市政工程,应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岩溶拟建工程场地或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35表35岩溶发育程度等级岩溶场地条件岩溶强发育地表有较多岩溶塌陷、漏斗、洼地、泉眼溶沟、溶槽、石芽密布,相邻钻孔间存在临空面、且基岩面高差大于5m地下有暗河、伏流钻孔见洞隙率大于30%、线岩溶率或延米线岩溶率大于20%溶槽或串珠状竖向溶洞发育深度达20m以上岩溶中等发育介于强发育和微发育之间岩溶微发育地表无岩溶塌陷、漏斗溶沟、溶槽较发育相邻钻孔间基岩面相对高差小于2m钻孔见洞隙率小于10%、线岩溶率或延米线岩溶率小于5%注1:线岩溶率:见洞隙钻探进尺之和与可溶岩、洞隙钻探总进尺的百分比。注2:延米线岩溶率:单孔基岩面以下每延米碳酸盐岩中溶洞(隙)进尺所占的百分比。岩溶勘察应遵循地质调查分析由面到点,勘探工作由疏到密的原则。勘察工作宜分阶段进行。79岩溶勘察工作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标准》GB/T5123840针对性地布置勘探和测试工作。岩石出露或开挖至可溶岩岩面、岩溶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c)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详细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1:2000,岩溶地质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度可用挖探查明或验证;土洞和塌陷发育地段,可采用轻便型、密集型勘探查明或验证,其中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表层岩溶发育带。(组或段详细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9.2在下列条件下,应加密勘探孔,加密勘探孔的布置宜垂直岩溶发育方向:溶洞顶板可能利用作地基持力层;遇深溶槽或串珠状溶洞,拟采取梁、板跨越,需査找稳定支点时。b)9365探孔应钻入完整基岩不少于5m;3m~5m;当基础持力层以岩溶发育区的上部老黏性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时,1/33m~5m;3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加深勘探孔的深度;5m;若遇串珠状溶洞或溶隙深度大时,钻孔深度宜结合基础施工的可行性确定。c)工程的洞体时,应加密勘探点,勘探孔深度应进入异常带以下不少于3m。e)912(孔宜将抽水试验改为压水试验或注水试验;41岩溶地下水抗浮水位应根据实测地下水位,并结合当地长期地下水位观测的历史最高水位进行综合评价;施工勘察应根据岩溶地基设计和施工要求开展勘察工作。勘探孔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6m~12m1确m²11m²2m²36m1对大直径嵌岩桩或岩溶中等发育以上场地内的抗拔桩,勘探点应逐桩布置。1140m时,钻孔数为1个;桩直径1.0m时,钻孔数为2m时,钻孔数为3个。碳酸盐岩石埋深大于40mm时,每桩钻孔数为2个;桩m时,每桩钻孔数为3个。对于抗拔桩可一桩布置一个钻孔。岩溶中等及以上发育场地的基坑工程,当支护结构嵌入基岩时宜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勘察。3m12110.3.5不应少于2m。d)遇串珠状溶洞或溶槽时,当延米线岩溶率≤5%时,溶隙(洞)可计为完整岩石的累计厚度。3m~5m10m~25m10mCTCT岩溶勘察的测试和观测宜符合下列要求:当追索隐伏洞隙的联系时,可进行连通试验;2当需查明土的性状与土洞形成的关系时,可进行湿化、胀缩、可溶性和剪切试验;42当场地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为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的不利地段:可溶岩岩面起伏较大,埋藏有较多的漏斗、槽谷等,并覆盖有软弱土体的地段;岩溶水通道堵塞、排泄不畅或涌水,可能暂时淹没的地段;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岩表面的岩溶地区、由于人工降低地下水易引起土洞或地表塌陷的地段。当地基属下列条件之一时,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36a)款的规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1)III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1.0m岩溶对工程影响的评价,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a)地基基础受力层范围内的岩溶、土洞在附加荷载作用下顶板塌陷的可能性评价;b)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评价;c)质环境恶化的可能性评价;e)单个溶洞规模较大,有多个基础位于其上时,溶洞顶板的强度与稳定性应专门研究评价;f)黏土及岩溶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g)对于有第四系土层覆盖的隐伏岩溶地区,宜按以下原则判别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软土层和有土洞存在的黏性土层均应视为有可能发生覆盖层地表塌陷的场地,不经处理不得建筑。处理措施中,首先为停止抽采岩溶水,或查明碳酸盐岩之上第四系土层均为黏性土层并有充分试验、分析评价时可限制抽水量、降深,确保岩溶水头稳定在岩面以上的覆盖层中,以确保地基和场地的稳定性;为建筑场地;覆盖土层为黏性土层但有土洞存在时,不经处理不宜作为建筑场地;远离采区43的场地,但确属矿区岩溶水补给区(如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应视为不宜建筑场地;必须用作建筑场地时,应在矿山采取隔水帷幕的前提下,建筑物可采用端承桩并对岩溶洞隙采取堵塞、注浆封堵等辅助措施;塌陷区的范围及方向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抽水试验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在已有建筑物附近抽水时,应考虑其影响;岩溶场地勘察报告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岩溶、土洞发育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b)岩溶钻孔见洞率、线岩溶率;当需评价垂向的岩溶发育规律时,可分析延米线岩溶率;c)岩溶发育程度分区图,洞隙、土洞、塌陷的形态、平面位置和顶底标高;岩溶洞隙、土洞特征表;岩溶场地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f)滑坡滑坡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滑坡分布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及区域水文地质图;拟建建筑物的性质、结构特点、荷载、基础形式、埋深,与滑坡的关系等;c)水文地质:地下水状况,出露特征、动态变化。补给与排泄条件及其与滑坡形成的关系;(土)等开挖情况,建筑、堆填和弃渣等加载情况,爆破震动强度等;当地治理滑坡的经验。l:200~l:10001:200~1:500。滑坡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内容,除应遵守本文件第13章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44调查当地滑坡史及治理的过程和经验;e)滑坡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40m~80m,辅助勘探线及辅30m。330m~60m,滑坡主勘探线和滑坡纵向变化大及滑坡前后部宜取较小值。在滑坡体转折处和预计采取工程措施的地段,也应布置勘探点。剪出口难以确定或横勘探线可能作为支挡线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对大型滑坡勘察,勘探点、线间距可适当放宽。1/4。对深层、超深层滑坡可适当减少。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m~5m,滑坡有无深层滑面难以判断时,控制性勘探点可根据需要加深;1m~3m;1.0~1.5倍;1/3~1/2。对滑带土应采用无水钻探,并应描述其岩性、结构、构造。3639在滑坡体上进行钻探(井探),勘探点及勘探方法的选择应保证施工安全。滑坡勘察的岩土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验应提供滑坡岩土层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抗剪强度指标,滑体土、滑带土的直接剪切试验结果应包括峰值强度指标和残余强度指标; 采用室内、野外滑面重合剪,滑带土宜作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剪试验,并求出多次剪和残余剪的抗剪强度;对滑床岩土体应作常规土工试验或岩石物性、强度及变形试验; 抗剪强度试验应根据滑动受力相似的条件分别采用快剪、饱和快剪、固结快剪、饱和固结快剪或三轴剪切试验;采用反分析法检验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正确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断面,正确划分牵引段、主滑段和阻滑段;45正确选用强度指标,宜根据测试成果、反分析和当地经验综合确定;c)d)当有地震、冲刷、人类活动、周边建筑等影响因素时,应考虑其影响;e)根据滑面(滑带)条件,按平面、圆弧或折线,选用正确的计算模型;f)当局部有滑动的可能时,除验算整体稳定外,尚应验算局部稳定。滑坡稳定性评价应符合《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17滑坡的形态要素、性质和演化;提供滑坡的平面图、剖面图和岩土工程特性指标;d)e)滑坡防治和监测的建议。危岩和崩塌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的勘察。危岩和崩塌勘察应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为主,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崩塌堆积规模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危岩和崩塌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2~1/3崖顶卸荷带、软弱基座分布范围勘探宜采用槽探和井探;80m~100m;对单个危岩进行勘探时,勘探线应通过危岩体重心;3试验样品应在母岩及治理工程可能涉及范围内采集。当结构面中充填土时,应采集土样;g)46h)当判定危岩的稳定性时,宜对张裂缝进行监测;对有较大危害的大型崩塌,应结合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崩塌时间、规模、滚落方向、途径、危害范围作出预报。20°,应进行抗滑稳定性计算;50%的地质体应作为坠落式危岩,并应提出工程治理措施。应采用现场定性评价方法判定岩体的稳定程度,按照经验推荐防治方案。17泥石流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有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并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勘察。1:500~1: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