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3篇)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3篇)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3篇)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3篇)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页共29页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根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有帮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老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开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节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开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效劳。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时机!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化的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考虑,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安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化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老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的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才能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进步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根本知识编排和表达,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络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进步老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开展与进步。只有明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络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明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构造,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打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化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才能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进步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化的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珍贵经历。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妙,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展教材的解读与分析^p。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根本靠说教进展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p了问题的根: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终究是为了什么?它承当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老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开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的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老师必须可以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老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老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敏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可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安康地成长。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展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p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根本靠说教进展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专家又深化的分析^p了问题的根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根底,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根底,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根本框架。其中,“安康的、平安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根底。“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老师必须可以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老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详细、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场形成,逐渐向深化开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表达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表达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表达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展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敏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的,搞一些合适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那么,遵循游戏规那么。让学生认识遵循规那么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那么,不遵循交通规那么,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考虑,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妙,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如今,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方法。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进步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安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老师一定程度上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安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方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搅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才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那么》,警觉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时机,自觉承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进步鉴别才能,不要学习和模拟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慎重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夸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觉各种不良诱惑,对生疏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承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对抗等方法抵抗不法损害。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浸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安康成长。第2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老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构造、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表达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展了深化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老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途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开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考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表达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途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表达和谐与温暖的情怀,表达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那么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考虑、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表达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兴趣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考虑,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浸透法制教育。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p,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考虑、感悟、理论。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考虑,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目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安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根底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步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一、老师要树立人格威信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程度,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2、做一个擅长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承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缺点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缺点,要充分认识到坏缺点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发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间隔。“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间隔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的,强化后到达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防止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存自尊心。最后防止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防止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那么即可。5、假如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一样的情境中进展。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展教育。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的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诲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根底,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的。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开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展判断。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考虑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展分析^p,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假如要进展交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交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交换掉了。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的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处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假如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假如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考虑、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同时,纸也是祖先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奉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创造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奉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展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今天在德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敏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那么,遵循游戏规那么。让学生认识遵循规那么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那么,不遵循交通规那么,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考虑,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老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区分是非的才能。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学生想方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在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详细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详细的教学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如今,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方法。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进步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安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老师一定程度上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安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方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搅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才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那么》,警觉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时机,自觉承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进步鉴别才能,不要学习和模拟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慎重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夸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觉各种不良诱惑,对生疏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承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对抗等方法抵抗不法损害。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浸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安康成长。第3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老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开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节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开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效劳。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时机!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化的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考虑,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安康快乐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场,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老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展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老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老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首先,成老师阐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互相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络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化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假如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开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根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表达,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效劳的,假如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阐述了道德老师该如何进展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老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程度才会渐渐的进步,精神文明建立才会越来越好。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展了比照,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交融,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的、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途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开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考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表达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途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表达和谐与温暖的情怀,表达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考虑、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表达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兴趣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浸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互相浸透、互相交融、互相启发,老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p,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考虑、感悟、理论。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考虑,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理论型、反思型的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目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老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老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