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9月湖北黄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86人考前预测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25题)1.溃疡病是可以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患者可以因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原因致病。中国约92.6%的溃疡病患者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另一些研究表明,约30%—65%的溃疡病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另外,过去药物引起的溃疡病很少,但是随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越来越多,药物引起的溃疡病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现在中国溃疡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
B.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溃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C.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溃疡病发生
D.造成溃疡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D选项概括最准确、全面。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溃疡病可以是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后面两句是具体说明可能引起溃疡的一些因素。A选项“溃疡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表述错误,文中讲的是“药物引起的溃疡病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指的病因而不是患者;B、C选项只是造成溃疡病的某一个方面,是D选项的支撑材料。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阐述溃疡病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后面列举了三种可能会导致溃疡病的原因:病菌感染、精神压力和服用阿司匹林。文段是“总—分”结构,即“提出观点—解释说明”,主要讲溃疡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2.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也包含着许多数学应用。苗族建筑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构架每两檀之间的构造形式称为(
)。
A.一抬架
B.一用架
C.一排架
D.一步架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省情。
苗族建筑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构架每两檩之间的构造形式称为“一步架”。苗居以“步架”的构造模数和“八”的数字模式相结合,可在平面空间上任何一个方向调节伸缩,以适应各种需要。
故正确答案为D。3.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唯一的一个答案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九宫格中给出的八个图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小四边形都只有一个交点,均没有出现公共边,只有B项符合此规律,A、C、D项中均出现了公共边。
故正确答案为B。4.软瘾是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它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而是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软瘾现象的是:
A.小张由于频繁而毫无节制地刷卡购物,陷入了财政危机
B.小周习惯于喝止咳糖浆,如果没喝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C.小郑沉迷于看韩剧并在生活中不时模仿,影响了夫妻关系
D.小王老把自己迷恋的养生知识发到朋友圈,引起朋友反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
②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频繁而毫无节制地刷卡购物体现了“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符合定义;
B项:止咳糖浆是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不符合定义;
C项:沉迷韩剧还模仿,体现了“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符合定义;
D项:老把自己迷恋的养生知识发到朋友圈,体现了“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5.驾驶人逃离火灾,如果无法开启驾驶室门或车门时,应敲碎前挡风窗玻璃脱离。(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驾驶人逃离火灾,紧急破窗逃生时,应首选敲碎侧面车窗逃生,而不是前挡风玻璃。因为前风窗玻璃较厚,且多为夹层玻璃,很难敲碎,即使敲碎也不易大面积脱落快速形成逃生出口,而侧面车窗玻璃相对前风窗玻璃厚度小更容易敲碎。此外,破窗时应选择玻璃的边缘或四角进行敲击。
故表述错误。6.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1)电子计算机(2)量子力学(3)航天器(4)转基因水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1)(2)(3)(4)
B.(2)(1)(3)(4)
C.(2)(3)(4)(1)
D.(3)(1)(2)(4)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
第二步,(1)电子计算机出现于1946年;(2)量子力学创立于20世纪初;(3)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发射于1957年;(4)转基因工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因此正确先后顺序应为(2)(1)(3)(4)。
因此,选择B选项。7.某单位要选拔人才下乡挂职。符合条件的人有甲、乙、丙、丁、戊、己,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和办公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事部门:丙、丁两人中只能去一人;
组织部门:若丁不去,则戊也不能去;
办公室: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
由此可以推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派出方案是:
A.乙、丙、丁、戊
B.乙、丙、戊
C.甲、乙、丙、己
D.甲、乙、丙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排列组合题型首选排除法。
A项,根据“丙、丁两人中只能去一人”,排除A项;B项,“若丁不去,则戊也不能去”即非丁→非戊=戊→丁,排除B项;C项,“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排除C项;D项符合题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人事部要求丙、丁只能去1人,而D项中两人都去了,排除D项;
②组织部的要求是:¬丁→¬戊,等价于:戊→丁,而C项戊去而丁未去,排除C项;
③办公室要求甲、丙、己必须留下一个,而B项中三人都去了,排除B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6个人,要求从6个人中选出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人选,可以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如果不符合要求则排除,剩余的就是正确答案。代入排除法。代入A项,同时满足三个部门的要求。代入B项,不符合办公室的要求。代入C项,不符合组织部门的要求。代入D项,不符合人事部门的要求。故本题选A。8.
A.
B.
C.9
D.1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数数列,反约分得。
分子依次为3、12、25、42、(),分子一次做差后为等差数列:9、13、17、(21)为等差数列,公差为4,因此空缺项的分子为63;分母为基础数列,且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分母依次为-1、1、3、5、(7)。则所求的项为,即9。
故正确答案为C。9.如果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那么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岩浆海洋掌握着解开月亮诞生之谜的钥匙。如果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那么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就不是连续的
B.如果“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那么表明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
C.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那么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
D.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词“如果……那么……”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理清题干逻辑关系,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即可。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②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A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错误。
B项,由条件②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则可推出岩浆海洋的存在没有得到确认,再根据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B项错误。
C项,由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
D项,由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因此不能进行有效推理。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月球表面是岩浆海洋→元素的分布是连续的
②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B项:“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岩浆海洋的存在没有得到确认”,推不出“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排除;
C项:“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可以推出;
D项:“元素的分布是连续的”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第二句: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就不是连续的,“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属于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A项错误,排除;
B“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这两个条件没有任何联系,B项错误,排除;
C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是题干第一句推导关系的逆否等价,C项正确,当选;
D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D项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0.文化从来包括物质,同时文化也从来都具有非物质的一面。然而,自从近代“物质”兴起之后,我们的思维和想象都已经相当的物质化。由于近代中国曾经悲惨地示人以积贫积弱之相,故追求富强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主流。如今的中国虽然看似已经变得富强,却也确实逐渐淡忘了物质财富之外的天地,对于各类“非物质”的事物久已生疏,以至于视而不见,把“非物质文化”视为招商的选项,就是一种典型的物质化思路。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文化是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综合体
B.中国在实现物质富强之后更应注重非物质层面的富强
C.中国逐渐变为物质巨人的同时却沦为了精神上的贫困者
D.当今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非物质性文化建设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文化应包含物质与非物质,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出文段重点,即我们过分地追求物质而忘记了非物质文化,并且分析了其原因,文段尾部再次强调了现在我们只注重物质而淡忘了非物质。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句为“我们的思维和想象都已经相当的物质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为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文化应包含物质与非物质,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出文段重点,即我们过分地追求物质而忘记了非物质文化,并且分析了其原因,文段尾部再次强调了现在我们只注重物质而淡忘了非物质,呼应文段中心。D项为文段中心意思的同义替换,当选。
A项:为转折前内容,不是文段重点,排除。
B项:表述有误,并非在中国物质富强之后才注重非物质层面,而是由始至终都应该同时注重物质与非物质,排除。
C项:“精神上的贫困者”概念过于宽泛,文段只是说没有重视非物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1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
A.罗布泊逐渐消失的过程
B.罗布泊消失造成的危害
C.罗布泊消失原因众说纷纭
D.罗布泊消失的真正原因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第一段首句提出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是科学界争论的热点。下文通过反向并列引出罗布泊消失的真正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段对第一段的观点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说明。第三段介绍了罗布泊受到破坏后的恶劣环境。最后一段呼应第一段,再次强调正是人类活动导致罗布泊的消失。故文章结构为“总—分—总”,重点强调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章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过程”非文章重点。B项:“危害”非文章重点。C项:“众说纷纭”与文意相悖。
12.地球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宇宙射线的撞击,太阳活动和超新星爆发是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当具有放射性的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并轰击平流层和对流层时,它会与空气中的氮原子发生核反应,并形成碳-14同位素。由于地球上的树木可以吸收碳-14同位素,因此通过测定古树中碳-14同位素的变化,就能了解太阳活动和超新星爆发的情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许多古树由于生存时间过长,树干已被侵蚀,其中并不存留碳-14
B.超新星中距离地球极为遥远的,其释放的射线难以在地球上留下痕迹
C.地球上只有兆分之一的碳是以碳-14的形式存在,检测古树中碳-14难度较大
D.南极冰芯中Be-10和C1-36同位素的生成同样与宇宙射线有关,它们可以提供更多证据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因此通过测定古树中碳-14同位素的变化,就能了解太阳活动和超新星爆发的情况。
论据:太阳活动和超新星爆发是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当具有放射性的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并轰击平流层和对流层时,它会与空气中的氮原子发生核反应,并形成碳-14同位素。由于地球上的树木可以吸收碳-14同位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许多古树”中并不存留碳-14,不代表所有的古树中都没有,不具有削弱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超新星释放的射线难以在地球上留下痕迹,故不能通过测定古树的方式了解太阳活动和超新星爆发的情况,具有削弱作用。
C项:不明确项。该项只是指出检测古树中的碳-14具有难度,不代表该方法不具有可行性,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南极冰芯,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3.工会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需要占用生产时间的,不必事先征得企业的同意。企业行政应积极支持工会开展活动。(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企业工会知识。
第二步,根据《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第二十一条,工会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需要占用生产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企业的同意。工会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受影响。所以前半句话错误,应当事先征得企业的同意。
根据《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第五十四条,企业行政应依法支持工会履行职责,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所以后半句错误,企业行政应依法支持工会履行职责,而不是积极。
因此,本题错误。
根据《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第五十二条,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平等合作,共谋企业发展。企业工会与企业可以通过联席会、民主议事会、民主协商会、劳资恳谈会等形式,建立协商沟通制度。
14.一位德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向一组6个月大的婴儿展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图片,其中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花朵或鱼类,另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蜘蛛或蛇。结果发现,当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婴儿无明显反应,而当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所有婴儿的瞳孔都明显变大。因此,这位科学家认为,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A.每个人表达恐惧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B.所有婴儿都见到过真实的花朵或鱼类
C.瞳孔扩大是产生压力或恐惧的标志之一
D.多数成年人见到蜘蛛或蛇都会产生恐惧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
论据: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当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婴儿无明显反应,而当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所有婴儿的瞳孔都明显变大。
论据说的是婴儿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瞳孔变大,论点讨论的是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话题不一致,结合提问方式为前提,优先考虑搭桥,即在瞳孔变大和恐惧之间建立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只是说表达恐惧的方式不同,但瞳孔变大是否能代表恐惧不清楚,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婴儿是否见到真实的花朵或鱼类,论点讨论的是婴儿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否与生俱来,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明瞳孔扩大可以代表恐惧,在论点论据之间建立联系,搭桥项,当选;
D项:该项说的是成年人见到蜘蛛或蛇会产生恐惧,论点说的是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否与生俱来,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使得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题干根据婴儿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没有明显反应,而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瞳孔明显变大,得出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题干论据和论点之间明显存在跳跃,作为前提的选项,应该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题干论点: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题干论据:婴儿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没有明显反应,而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瞳孔明显放大。
A项,指出表达恐惧的方式不同,但无法得知婴儿看到危险动物的表现是否在表达恐惧,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B项,所有婴儿都见到过真实的花朵或鱼类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C项,瞳孔放大标志着恐惧,说明婴儿在看到蜘蛛或蛇等危险动物时确实会恐惧,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D项,多数成年人见到蜘蛛或蛇都会恐惧,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重要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
论据:一位德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向一组6个月大的婴儿展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图片,其中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花朵或鱼类,另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蜘蛛或蛇。结果发现,当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婴儿无明显反应,而当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所有婴儿的瞳孔都明显变大。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每个人表达恐惧的方式问题,与论点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否是与生俱来的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所有婴儿是否都见到过真实的花朵或鱼类,与论点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否是与生俱来的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建立联系。论据提到婴儿见到危险动物会瞳孔变大,论点指出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该项解释说瞳孔扩大是产生压力或恐惧的标志之一,在论据和论点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成年人见到蜘蛛或蛇会产生恐惧,与论点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否是与生俱来的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15.下列不属于公文开头方式的是(
)。
A.描写式
B.根据式
C.概述式
D.目的式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公文开头的方式主要有根据式、目的式、概述式、引文式等。描写式不属于公文的开头方式。
B项正确,引据式开头,以“根据”、“依据”、“遵循”、“遵照”、“按照”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交代制文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等方面的依据。
C项正确,概述式开头是指采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
D项正确,公文目的式开头方式常用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等领起下文,介绍行文目的。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6.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都是由8个方格、2个三角形构成,但每一幅图中三角形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位置类平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观察题干图形,将两个三角形进行编号,如下图所示,图形中①号△沿图形外围空格依次顺时针移动1格、2格、3格,移动步数呈等差规律,且①号△方向一直朝上;②号△在内部田字格中依次逆时针移动1格,且②号△一直指向田字格中心;故问号处图形中①号△应继续沿图形外围空格顺时针移动4格,②号△继续在内部田字格中逆时针移动1格,且①号△方向朝上,②号△指向田字格中心,只有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7.某品牌的黄油味美价廉,市场需求较大,但当该黄油提价之后,其市场销售立刻减少,转而购买另一品牌的人造黄油。这是因为(
)。
A.黄油营养价值高
B.消费者选择较多
C.黄油可替代
D.黄油有价格弹性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A项错误,消费者购买人造黄油是因为某品牌黄油价格上涨,黄油营养价值高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但不是消费者转购另一品牌的人造黄油的原因。
B项正确,黄油提价之后,市场销售立刻减少是因为消费者选择较多,黄油有替代品供消费者选择。
C项正确,人造黄油是黄油的可替代品,根据市场规律,替代品价格上升,被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
D项正确,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故黄油有价格弹性,会影响市场。
故正确答案为BCD。18.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三个古都位于同一个省,这个省是:
A.河南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江苏省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都城。
第二步,1988年,中国古都学会通过了七大古都的决议。中国的“七大古都”是指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其中安阳、洛阳、开封三个古都位于河南省境内。
因此,选择A选项。19.问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你要从中找出变化的规律,并把这种规律正确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A.
B.
C.
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黑色区域可由一笔画出,仅有B项符合。故本题选B。
20.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曾提出这样的思考: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年人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这所学校?是选择自己更好的生活,还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15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可以____当下。这位校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学校的纪念碑上,____选择后者的毕业生的名字。今天,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抉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叩问雕刻
B.质问铭刻
C.拷问镌刻
D.追问铭记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考查词语含义。A项“叩问”是指打听、询问,语义较轻,不符合语境;B项“质问”是指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多直接搭配质问的对象,与文段中“当下”一词搭配不当,故排除A、B两项。C项“拷问”原指拷打审问,现多将此词用于较为抽象的搭配,文段中将“问题”拟人化,表示对当下社会的警醒思考,符合题意;D项“追问”是指追根究底地查问,与文意亦可搭配。
第二空考查词语的搭配。C项“镌刻”指雕刻、雕凿,D项“铭记”指牢牢地记住,文段中与前文“纪念碑”搭配,显然“镌刻”更为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
【出处】人民日报:左妍冰《青年人小追求见大格局》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辨析第一空近义词的用法,根据语境排除错误选项。第二步,第二空词语修饰“纪念碑”,选择与此语境一致的一项。第一空,“叩问”指询问、打听;“质问”指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两词均适用于对实质性问题的探索,而文段说的是关于人生价值的问题,排除A、B。“拷问”指拷打审问,多用于精神层面。“拷问”更符合关于人生价值的追问。
第二空,填入词语需要适用于在纪念碑上刻名字的语境,“镌刻”恰当。“铭记”多用于人,排除D。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当下”搭配。A项“叩问”指打听、询问,含有尊敬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质问”指根据事实问明是非,提出疑问,发出者多为人,不与“这个问题”搭配,排除B项。D项“追问”指追根究底地问;C项“拷问”指拷打审问,搭配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多指问题),如“拷问灵魂”“拷问历史”。二者均与后文“当下”搭配。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C项“镌刻”即雕刻之意,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与前文“纪念碑”呼应。D项“铭记”指牢记在心,不可与“纪念碑”搭配,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21.习得性无助是指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会习得一种自我失控感,认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因此会放弃努力,被动屈从,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习得性无助的是:
A.小红因弹钢琴出错屡遭母亲训斥,她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不再愿意练习弹琴了
B.小张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对冷门,在多次求职无果后,他便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
C.小王工作中粗心大意,常出现失误,被领导批评几次后工作细致了许多,近期再没被领导批评过
D.小李曾交往过好几个女朋友,但都以分手告终,于是他认为自己没有魅力,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了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
②放弃努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红练琴屡遭训斥,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不再愿意练习弹琴,体现了“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B项:小张多次求职无果后,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并“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C项:小王改变工作态度,工作细致,没有再被领导批评,未体现“放弃努力”,不符合定义;
D项:小李多次失恋,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体现了“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
“认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会放弃努力,被动屈从”。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屡遭母亲训斥后认为没有音乐天分不再愿意弹琴,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B项:分手之后认为自己没有魅力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C项:失误被领导批评后工作细致很多,不符合定义关键词“放弃努力”,当选;D项:多次求职无果后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符合定义关键词,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效应,分析其外在表现特征,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解题。习得性无助的定义要点:①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②习得自我失控感;③放弃努力,被动屈从,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A项,小红弹钢琴出错屡遭母亲训斥,她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分,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不再愿意练习钢琴,体现了放弃努力,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符合定义。
B项,小李曾交往过好几个女朋友,但都以分手告终,于是他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再也不敢和女孩交往了,体现了放弃努力,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符合定义。
C项,被领导批评几次后工作细致了许多,并没有失去控制,也没有放弃努力,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小张多次求职无果后,不再对外出工作抱有热情,体现了将多次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并放弃努力,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22.迁安,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时为孤竹国,初秋时为山戎令支国,秦时为离支县,西汉改为令支县,辽时改为安喜县,金又改为迁安县,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迁安县,设立迁安市。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的是:
A.迁安位于河北省
B.迁安人杰地灵
C.迁安历史悠久
D.迁安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名称的变动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作者先指出迁安的地理位置引出话题,接着指出该地从商朝到现代的名称变化,文段主旨论述的是迁安的名称变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23.1820年的秋天,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修建地下隧道,松软多水的岩层很容易塌方,工程师布鲁尔想不到好办法。一天,他发现一只小虫在其硬壳保护下使劲地往橡树皮里钻。此情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河里挖隧道可以学一学这只小虫,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打入松软岩层中,然后在这个“构盾”的保护下进行施工。“构盾施工法”的发明,体现了: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布鲁尔从观察小虫子到运用思考、推理等方式发明了“构盾施工法”,正是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即小虫子、构盾机都是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片面,需要把握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从小虫子到构盾施工,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要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的;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题干中并未体现。A项错误。
B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三种,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在特殊情况下,当某一部分成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而题干中未体现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
C项: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③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题干中并未体现绝对真理、相对真理。C项错误。
24.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这些“熊家长”对“熊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娇惯,这使得“熊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容易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当“熊孩子”有些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时,“熊家长”也会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要求原谅。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
A.“熊孩子”犯错误不是故意为之
B.只要是孩子就难免犯错
C.“熊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好孩子
D.孩子犯错误应当被原谅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熊家长”要求原谅“熊孩子”。
论据:“熊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
题干中论点说的是要求他人原谅“熊孩子”,论据说的是“熊孩子”还是个孩子,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因此考虑在“原谅”和“孩子”之间搭桥。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犯错误不是故意为之,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孩子就难免犯错,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好孩子,与“被原谅”无必然关系,不能加强,排除;
D项:在“原谅”和“孩子”之间搭桥,为搭桥项,是家长辩解的前提,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可以分析“熊家长”的论证结构,找出由论据得到论点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漏洞,能够把这一漏洞补上的就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题干论据:“熊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护短辩解。题干论点:“熊家长”要求他人原谅“熊孩子”。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跳跃,需要在“孩子”和“原谅”之间建立联系。
A项,指出“熊孩子”不是故意犯错的,“熊孩子”是否有意犯错与是否应该被“原谅”并无必然联系,不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排除。
B项,指出是孩子就难免犯错,与是否应该被“原谅”并无必然联系,不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排除。
C项,指出“熊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好孩子,与是否应该被“原谅”并无必然联系,不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排除。
D项,指出孩子犯错应该被原谅,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熊家长”辩解所隐含的前提,当选。
故本题选D。25.母亲年龄是唐氏综合征筛查所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当卵子里有一条多余的21号染色体时,胎儿就会出现唐氏综合征。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最近,一些专家开始对这种筛查方法提出质疑,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质疑?
A.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
B.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母亲的“绝对年龄”,而在于父亲与母亲的“相对年龄”
C.子宫基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只要激素水平充足,年老妇女的子宫也能够正常养育胎儿
D.现代人因为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影响,容易产生基因突变,即便是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
论据: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说明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不只是母亲的年龄问题,还有父亲的年龄问题,补充论据,当选;
B项:论点说的是遗传异常问题,该项说的是宝宝精神健康问题,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题干论点说的是遗传异常是否与女性年龄有关,该项是在讨论年老妇女能否正常养育胎儿,遗传异常和正常养育胎儿不是一回事,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容易产生基因突变,使得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并没有提到健康夫妇年龄的大小,不能确定女方年龄是否对遗传异常造成影响,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专家的观点其实也包含“女方年龄”会导致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只不过筛查方式不能仅通过筛查女性的年龄,但是该项指出是“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会导致出现“唐氏儿”,无法明确支持该专家隐含的观点,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子宫不会受年龄的影响,并未提到年龄和唐氏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只是提到“父亲和母亲的‘相对年龄’会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与唐氏综合征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指出父亲的年龄越大,也会出现21号染色体粘连多余遗传物质导致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说明筛查唐氏综合征还需要考虑男方年龄,而非只是考虑女方年龄,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论证结构,即准确找到论据和论点。本题除最后一句话外均在阐述母亲年龄与宝宝出现遗传异常之间的联系,而最后一句话否定了前面所述,直接点明专家的论点。因此要支持专家的观点,只需说明“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导致遗传异常即可。专家质疑“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的观点,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
A项,指出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也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看似能够支持专家的观点,但实际上“基因突变”未必会造成“遗传异常”,并且未提到“健康夫妇”的年龄,因此他们生育“唐氏儿”仍然有可能是女方年龄大导致的,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排除。
B项,题干要论述的是除了女方年龄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遗传异常,而该项论述的是年老妇女的子宫能够正常养育胎儿,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C项,论述的是宝宝精神健康问题,并未说明除了女方年龄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遗传异常,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D项,说明父亲的年龄大也可能造成遗传异常,支持了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D。26.下列与水果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能够促进水果的成熟
B.香蕉的植株属于木本植物
C.芒果和椰子都是热带水果
D.苹果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结果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植株为大型草本,速生快长、投产年限短、产量高,可周年供应,经济效益好,深受各香蕉生产国及蕉农的重视。所以香蕉的植株属于木本植物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水果的成熟。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芒果肉质细腻,气味香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热带果王”之称。椰子是典型的热带作物,也是热带地区风景植物之一。所以芒果和椰子都是热带水果说法正确。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异花授粉是指异株、异花以及不同无性系之间的授粉,如玉米、荞麦、苹果等,异花授粉容易产生杂种优势。所以苹果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结果说法正确。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7.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面的反射能力,可能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降低幅度虽然很小,但可被测量。在《环境研究报告》中有研究者表示,因为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得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多达0.07摄氏度。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新型材料能大幅降低室内温度
B.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人们在探索缓解全球变暖的新途径
D.深色材料的表面的反射能力强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细节理解。文段阐述的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能降低大气温度,即“人们在探索缓解全球变暖的新途径”,因此C项正确;A项中的新型材料以及降低室内温度文段都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文段中只说“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并没有说“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一半以上”,属于偷换概念,排除;D项表面的反射能力强的应为“淡色材料”,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提高城市屋顶及道路路面的反射能力,可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可推出。
B项颠倒黑白,由“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可知,反射能力强的是淡色材料。
C项无中生有,文段中研究的是降低地球大气温度的材料,“降低室内温度的材料”文段未涉及。
D项,文段中说的是“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城市路面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在成本极低的情况下降低地球大气温度”,“室内温度”文段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应“屋顶及道路占城市表面积的60%以上”,“城市路面”占比无从得出,属于无中生有。C项,根据全文内容可知人们在探索缓解全球变暖的办法,符合文意。D项对应“使用淡色材料能把平均反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深色材料”属于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28.5/3,7/4,9/5,14/9,(
)
A.18/11
B.9/11
C.18/13
D.19/13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特征,为分数数列。每项分子和分母做差发现:,,,,推出原数列每一项分子和分母的差组成的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的分子和分母的差为6,仅D选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29.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的量(体积或质量)。当流体量以体积表示时称为体积流量;当流体量以质量表示时称为质量流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含有对体积流量描述的是:
A.亚马逊河蜿蜒6440千米,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公里,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流占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量的六分之一
B.日本暖流在台湾岛东面的外海处,其宽度约有100~200千米,深200米,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60~90千米
C.维多利亚大瀑布位于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接壤区,在赞比西河河水充盈时,会有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汹涌越过
D.里海位于欧亚内陆交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拥有130条入海河流,也因此蓄水量达到了7.6万平方千米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的量(体积或质量)”。
体积流量:“流体量以体积表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提到了长度的单位“千米”、流域面积的单位“平方公里”,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提到了宽度的单位“千米”、深度的单位“米”、最大流速的单位“千米”,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提到的“立方米”是一个体积单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符合定义,当选;
D项:提到的“平方千米”是一个面积单位,不符合“流体量以体积表示”,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体积流量”,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的量;
②流体量以体积表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亚马逊河6440千米、691.5万平方公里,分别是长度和面积,不属于“体积”,不符合定义;
B项:日本暖流100—200千米、200米、每昼夜60—90千米,分别是宽度、深度和速度,不属于“体积”,不符合定义;
C项:维多利亚大瀑布每秒7500立方米水,属于“单位时间内流体的体积”,符合定义;
D项:里海蓄水量7.6万立方千米,蓄水量指特定水位情况下湖泊中的水量,不涉及“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体积流量是一种计量方式,分析其计量方法,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体积流量的定义要点:①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的量;②以体积表示。
A项,亚马孙河的长度、面积、水流量所占世界总量之比,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日本暖流的宽度、深度和流速,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汹涌越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表面的流体的量且以体积表示,符合定义。
D项,里海的注入河流数量和蓄水量,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30.(1)拍摄资金不足
(2)改编成电影剧本
(3)影片获奖
(4)小说获奖
(5)企业资助
A.4-2-1-5-3
B.4-1-3-5-2
C.1-3-4-2-5
D.3-4-5-2-1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通读5个事件,可以确认尾句为(3),只有A项。梳理A项:先有(4)小说获奖,才有(2)改编成电影剧本,因为(1)拍摄资金不足,从而(5)企业资助,最后(3)影片获奖。
故正确答案为A。
31.与这些专门设计的科研游戏不同,还有一些科研项目与既有的游戏合作,借助其玩家数量的优势,完成数据分析。游戏《星战前夜》的“探索计划”就是这种组合。本来“探索计划是很抽象、很乏味的东西”,但《星战前夜》以太空科幻为背景,内容可以与玩家互动创造,甚至让玩家帮助分析数据,如搜索太阳系外行星。
最适合作上述文字标题的是:
A.《星战前夜》的“探索计划”
B.游戏的新变革
C.嵌入游戏的“公众科学”
D.科研游戏的发展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介绍“科研项目与既有的游戏合作”,接着以“《星战前夜》”为例,进行解释说明,文段为提出观点—举例论证的总—分结构,因此文段重点为“游戏与科技”结合。
第二步,对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A项属于例子部分,非重点,排除。B项和D项都属于话题表述片面,文段核心话题是“游戏与科技”,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32.麋鹿∶梅花鹿
A.羚羊∶猎豹
B.猩猩∶猴子
C.蚊子∶青蛙
D.斑马∶狮子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麋鹿”与“梅花鹿”都属于鹿科类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属于牛科类动物,“猎豹”属于猫科类动物,排除;
B项:“猩猩”与“猴子”都属于灵长类动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蚊子”属于昆虫,“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排除;
D项:“斑马”属于马科类动物,“狮子”属于猫科类动物,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3.有报道称,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海洋和气候系统的调整过程使得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
B.此现象在上世纪50—70年代曾出现过,随后又开始加速变暖
C.联合国气候专家指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
D.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
论据: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说明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缓解了表面温度,能够说明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用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来说明表面温度上升变缓只是暂时现象,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与气候变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才能明确,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与题干论点全球气候变暖不那么严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题干论述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题干论点为“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要削弱该论证,只需指出全球变暖并非不严重。题干通过全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放缓,得到全球变暖不严重的结论。
A项,解释了地球表面气温上升速度放缓的内在原因,说明其可能是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的缘故,但深海也是地球的一部分,热量并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发生了位置转移,则全球变暖并非不严重,削弱了题干论述。
B项,说的是以前的情况,属于诉诸过去,但以前出现过这种现象不代表现在仍会出现类似情况,对题干的削弱力度不强。
C项,尽管指出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但二氧化碳只是温室效应的一个因素,无法仅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来说明全球变暖是否严重,对题干的削弱力度较弱。
D项,描述了近期情况,但并未与之前的情况作对比,不知道全球变暖是否严重,无法削弱题干论述。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变暖并不严重。
论据: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解释了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为什么会减缓,补充论据,为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
B项:此现象指的是全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放缓的现象,这个现象曾经出现过,但随后又加速变暖,即:气温上升速度的放缓并不能得出变暖不严重,有可能之后全球变暖会更加严重,可以削弱,当选;
C项:首先专家的意见不一定符合实情,其次二氧化碳和全球变暖的关系题干中也没提到,需进一步说明才能明确,为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D项:题干主题是全球变暖这件事儿会不会变得更严重,而D项说的是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二者话题并不一致,为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4.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如果不能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加重处罚。(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
故表述错误。35.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发现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发现,即“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要支持这一发现,只需说明喝酒确实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题干结论: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
A项,指出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可能会导致DNA分子癌变或者突变,在喝酒与癌症之间建立了联系,说明喝酒确实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能够支持题干的发现。
B项,通过东欧地区的现象,举例证明了观点,但东欧地区只是特例,未必具有代表性,其对题干的加强力度不如A项。
C项,通过烟草与酒精的类比来说明酒精可能会致癌,但烟草与酒精本就不同,两者未必具有相似性,属于不当类比,其对题干的加强力度不如A项。
D项,题干要论述的是喝酒与癌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而该项说的是“戒掉烟酒”,属于偷换概念,无法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从本质上解释了“酒精本身不致癌却使多种癌症发病率升高”的原理,即致癌的是酒精的代谢产物,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说明某地区的某种烈酒使某种癌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属于类比选项,提到烟草与酒精代谢产物相似,烟草有致癌成分,但是没有说明致癌的到底是烟草本身还是烟草的代谢产物,因此,不能明确加强。
D项:不明确项。消化道癌的减少到底是由于戒烟还是戒酒导致的并不明确,无法确定喝酒致癌,不具有加强作用。
第四步,强度比较。
本题中A选项是从本质上解释说明酒精的致癌原因;B选项只是举个特殊地区特殊酒类特殊癌症的例子来加强,不具有普遍性;C项是类比的方式,并不能明确加强,故A项的加强力度强于B、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题干论点论据。
论点:喝酒与多种癌症发生风险正相关。
无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说明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可以致癌的,解释了题干中所说“酒精无致癌能力,但是饮酒的人中患癌症的几率高”,属于解释论点加强;
B选项,以东欧的人和甜烈性酒作为例子,属于举例加强,加强力度比解释论点加强要弱。并且A选项说的是酒精和人体,是普遍性的,B选项说的是东欧的人,以及甜烈性酒,都属于个例,根据整体加强力度大于局部加强力度的原则,也可排除B项;
C选项,烟草能够致癌,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的代谢物相似,属于类比加强。但是类比只是一种可能性加强,要想证明酒精的代谢物能致癌,还是要进一步分析酒精与烟草致癌机理是否一致,其实还是需要类似A项那样的解释,故不如A项明确,排除;
D选项,如果戒掉烟酒,可避免消化道癌,但不清楚到底是烟致癌还是酒致癌,还是两者在一起能致癌,所以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6.①部门业绩近年来一直排至末位
②创新管理模式
③聘用新的部门经理
④全方位了解部门情况
⑤部门业绩有所改观
A.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③④②⑤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③中选择。
“部门业绩近年来一直排至末位”是“聘用新的部门经理”的原因,所以①应该在③的前面,即首句应为①,排除A、B两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③④中选择。
“全方位了解部门情况”和“创新管理模式”都是新部门经理采取的措施,所以③应在④②的前面,即第二句应为③,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37.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或多或少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这表现在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增长,不重视务农队伍的素质提高和职业化。相对应的是,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少,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才缺乏。而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乡村振兴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资源的投入
B.要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C.乡村振兴要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D.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才是乡村建设的根本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与文段的衔接与呼应。空缺处位于文段尾句,且由“因此”引出,可判断所填句子是根据前文内容得出的结论,重点对前文内容进行概括,即可选出正确的一项。文段首先指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然后指出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存在重物轻人等问题;接着指出,“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空缺处位于文段尾句,且由“因此”引出,可判断所填句子是根据前文内容得出的结论,即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应C。
A项未提到“提高人口素质”,B、D两项脱离了“乡村振兴”的话题,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文段先指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接下来指出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并介绍了其表现,接着指出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强调农民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尾句通过“因此”进行总结,也要承接上文话题,即重视农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结尾,所填句子应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文段首句介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随后指出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即“不重视务农队伍的素质提高和职业化”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最后通过“只有······才······”提出对策,强调要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故文段论述的重点是乡村振兴应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对应C项。
A项,“加大对农村公共资源的投入”仅对应一方面内容,表述片面,且未提及文段的重点概念“素质”,排除;
B项,未提及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乡村振兴”,排除;
D项,文段“只有······才······”句式中,强调的重点是“农民自身素质”,而非“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不契合文段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实现乡村振兴要答好三题》38.2亿年前,在恐龙统治地球之时,一小撮夜行性的远古爬行动物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一条生存策略,并最终走向了大脑的进化之路。科学家从与原始哺乳动物极其类似的远古爬行动物的头骨化石中得出结论,正是嗅觉的发展促进了远古爬行动物大脑的进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许多早期哺乳动物由于自然选择进化出了更小的身体,而它们的脑却未能按比例缩小
B.研究人员分析了爬行动物犬齿龙类化石,其与早期哺乳动物摩根兽亲缘关系很近,但摩根兽的大脑比犬齿龙要大一半,其中处理嗅觉的区域明显增大
C.早期夜行性哺乳动物进化出更大的脑是为了促进它们的听觉,因为视觉在夜晚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D.研究表明,与现存哺乳动物关系最近的巨颅兽,其大脑容量和鼻腔所占空间都要比早期爬行动物大一些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选项,即需补充论据加强题干结论。题干中的论点较为明显,抓住关键信息“嗅觉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之间的联系即可解题。题干论点:嗅觉的发展促进了远古爬行动物大脑的进化。
A项,题干讨论的是嗅觉与大脑的关系,该项说的是体型与大脑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哺乳动物相对于爬行动物更高等,而他们处理嗅觉的区域明显增大,支持了大脑的进化与嗅觉发展有关。
C项,题干讨论的是嗅觉与大脑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听觉与大脑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D项,题干讨论的是嗅觉与大脑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大脑容量和鼻腔所占空间,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正是嗅觉的发展促进了远古爬行动物大脑的进化。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论点是说“嗅觉”对于“大脑进化”的意义,而选项是“身体和脑部”变化,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哺乳动物相对于爬行动物更高等,而他们处理嗅觉的区域大,所以支持了大脑的进化与嗅觉发展有关,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论点是“嗅觉”对进化的意义,而选项探讨“听觉”,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论点是“嗅觉”,而选项是“鼻腔所占空间”,后者越大并不代表“嗅觉”越好,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正是嗅觉的发展促进了远古爬行动物的大脑的进化。
论据:无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讨论的是更小的身体与大脑比例之间的关系,跟嗅觉的发展是否促进大脑进化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
B项:对比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爬行动物犬齿龙和早期哺乳动物摩根兽的化石,发现摩根兽的大脑比犬齿龙大,且处理嗅觉的区域也明显增大,说明大脑的进化与嗅觉的发展有关,支持了论点,当选;
C项:讨论的是听觉与大脑进化的关系,跟嗅觉无关,属无关选项,排除;
D项:鼻腔所占空间大并不代表处理嗅觉的能力强,选项偷换了概念,无法支持论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39.今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下列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生根对国民经济发展积极影响的论述,不准确的是(
)。
A.有利于对冲疫情影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B.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C.有利于发挥小微企业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作用
D.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从而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
A项正确,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生根利于对冲疫情影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B项正确,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生根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投资需求和有效供给,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C项错误,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生根,有利于发挥小微企业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一般提到“增加税收”,指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减税降费不会增加国家税收。
D项正确,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40.科学家奇克发现,体重指数(BMI,一种利用身高与体重的比例来衡量胖瘦的方法)和记忆衰退之间具有清晰的联系。在实验中,BMI更高的参加者表现的更加糟糕。奇克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可能会引起脑萎缩和记忆衰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通过外科手术将肥胖的腹部脂肪移植入消瘦的小鼠体中,发现这些脂肪造成了消瘦小鼠的脑部炎症,改变了突触功能,导致了被移植小鼠的认知障碍
B.一个包括了500名参与者的脑部扫描研究证实,肥胖与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大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这种影响在中年人中尤为明显
C.某医学院报道,海马体位于大脑深处,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功能,腹部脂肪含量较高的中年人,其海马体的容量要比纤瘦的人小
D.有科学家发现,午餐时被分散注意力的人对于午餐的记忆比较模糊,导致他们在晚餐时会感到更饥饿,吃得更多。由此得出结论,记忆缺陷会引起体重增长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肥胖可能会引起脑萎缩和记忆衰退。
论据:在实验中,BMI更高的参加者表现得更加糟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通过小鼠脂肪增加导致小鼠的认知障碍的例子,说明肥胖确实会影响脑萎缩和记忆衰退,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在年龄增长的前提下,肥胖与大脑退化有密切关系,但具体是怎样的关系并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肥胖的人海马体容量较小,但题干并未提到海马体容量和论点“脑萎缩和记忆衰退”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削弱论点。论点是肥胖导致脑萎缩和记忆衰退,该项说明记忆缺陷会导致体重增长,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肥胖可能会引起脑萎缩和记忆衰退。
论据:体重指数(BMI,一种利用身高与体重的比例来衡量胖瘦的方法)和记忆衰退之间具有清晰的联系。在实验中,BMI更高的参加者表现得更加糟糕。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论点讨论的是肥胖会不会引发脑萎缩和记忆衰退,而选项说的是影响了认知障碍,话题不一致,不能削弱,排除;
B项:通过一项调查研究的例证说明肥胖会造成大脑退化,但大脑退化与脑萎缩和记忆衰退的关系未提,不明确,排除;
C项:腹部脂肪含量较高的中年人,其海马体的容量要比纤瘦的人小,但海马体的容量与脑萎缩和记忆衰退的关系不明确,排除;
D项:通过一项研究来说明不是肥胖导致的记忆衰退,而是因为记忆衰退而多吃饭,进而体重增长,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自贡客运资格证试题完整版
- 吉首大学《期货与期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非参数统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造型基础训练I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化建筑环境设计软件基础SketchUP》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刊经营转让协议书范文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画技法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棚蔬菜分包协议书模板
- 2024年大葱采购协议书模板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答案及解析
- 教育局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 2024年新华社招聘应届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129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参考范文(三篇)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签申工作准假证明中英文模板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二手门市销售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