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基础过关)(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_第1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基础过关)(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_第2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基础过关)(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_第3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基础过关)(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_第4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基础过关)(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基础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洞口县第九中学高二月考)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2.(2020·北京昌平�)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 B.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 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3.(2020·山东聊城�)西周时期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产生的主要影响应是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C.巩固了礼乐教化的地位 D.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4.(2019·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月考)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B.各国加强立法工作C.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 D.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5.(2020·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月考)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6.(2020·福建龙岩�高二期末)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法律上出现了“八议制度”,即八种人(亲、故、功、贵等)犯罪,只要不是危害皇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旨在A.削弱世家大族势力 B.缓和社会阶级矛盾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D.维护统治阶级特权7.(2020·安徽宣城�高二期末)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六年,李忠迁丹阳(今安徽宣城)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李忠的这一举措A.有利于汉朝太学规模的扩大 B.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C.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 D.标志着汉代私塾教育的兴起8.(2020·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9.(2020·河南信阳�高二期末)《秦律十八种·杂抄》中规定:不得同时从一户抽调两个劳动力去服役。《秦律十八种·司空律》中规定: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轻罪囚徒,应根据农时暂时释放,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20天。《秦律》中的这些规定反映出A.秦法严苛之说并不属实 B.连年征战导致劳力匮乏C.小农生产得到法令保障 D.帝国统一助推律法革新10.(2020·北京海淀�中关村中学高二期末)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家法族规中多有教导族众生活态度及治家处世的规定,如忠君国、孝父母、敬师长、息争讼、戒赌博、诘盗贼等。这表明A.民间力量干预国家统治 B.儒家伦理占据主导地位C.宗族观念利于社会治理 D.社会活动依赖血缘关系11.(2020·湖南岳阳楼�岳阳一中高一月考)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A.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 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 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12.(2020·上饶市广信中学)罗马人把罗马市民权授予那些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的人,把市民权授予被解放的奴隶,不蔑视任何人,不根据人的出生而是依据罗马市民和非罗马市民(包括奴隶)的意志,把人们吸纳进其社会中。这一现象反映了A.罗马的奴隶和市民利益的一致性 B.罗马的奴隶和市民享有同等权利C.罗马社会是罗马人民公共意志的产物 D.罗马法高扬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文精神13.(2020·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三月考)罗马人不愿意把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赋予外来人。此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甚至享有市民权的妇女以及处于家长权之下的家子也被排除在罗马法主体之外,由此可以判断罗马法()A.法律关系客体范围小 B.一直具有很强的封闭性C.与法律平等原则相悖 D.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14.(2020·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观点是()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 B.永生与永罚等都是教会决定的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D.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15.(2020·江苏启东�高一期末)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关键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C.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 D.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16.(2020·辽宁和平�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月考)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时间概况1954年3月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1954年6月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1954年9月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 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17.(2020·全国)清代法律制度是“律”、“例”并行,而事实上经常起作用的是“例”,因为法律条文是简约的,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例是具体的,可供参照,可以补律文之不足。《大清律》修成,律文436条,附例1409条。“例”不仅数量多,而且其效力与律等。由此可知A.“律”相对灵活并贴近和顺应社会变化B.“例”体现了皇权威严和法律基本精神C.“律”给官僚们随心所欲,出入人罪开方便之门D.“律”“例”对当时社会关系起着实际的调节作用18.(2015·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月考)《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据此可知唐太宗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 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 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19.(2020·横峰中学)汉代,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复谥为主,且第一个字都用“孝”字。如汉惠帝谥号孝惠皇帝、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等。这可以用来说明()A.独尊儒术已经成为定势 B.儒学逐渐实现了世俗化C.汉代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D.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20.(2020·四川遂宁�高二期末)从汉武帝开始,汉代统治者均把兴学作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汉书》《后汉书》列入《循吏传》中的官员几乎都在地方办学方面作出了突出政绩。汉代统治者此举意在A.扩大地方官吏的来源 B.宣扬儒学的教化功能C.推动教育发展平民化 D.完善官员的考核机制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21.(2020·四川绵阳�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法律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増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由此逐渐形成万民法。进入帝国时期,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君主专制的倾向,但统治理论很大程度上仍然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古代中国法律起源很早,但并无公开条文。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恃刑鼎”,开始将法律公之于众。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大多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其中又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入。法家思想也就成为秦朝立国的主导方针,对秦朝的建立和速亡产生了重大影响。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量刑定罪“一准乎礼”,明确规定“德礼为政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而识其亲疏量刑大异.如骂人本不构成犯罪,但子孙骂父母即属不孝,罪当处死。作为中华法系的集大成者,《唐律》对亚洲各国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汉时期对中华法系的发展。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7分)22.(2020·江西上高二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签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领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是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修道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志度退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禾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去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民也活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施行。——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等.材料二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會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投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普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意义。(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4分)23.(2020·山东胶州�高二期末)自古至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二《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