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3.通过观察书中图2-3-1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述物质循环的概念。4.通过探究活动“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氮循环”描述以上两个循环过程。5.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6.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7.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3)碳循环过程图解。(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5)信息传递的概念和类型及意义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疑点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1)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数量及其作用。(2)以一条食物链为例阐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什么?三、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四、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全部内容。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五、教学过程(分2课时:第1课时能量流动,第2课时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第二课时复习: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引言: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植物每天固定那么多的CO2,若干年后是不是空气中就没有CO了呢?生态系统中物质到底是怎样循环的呢?(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讲述:(1)物质循环的概念老师提出问题:(1)物质是什么?循环的途径?方式?循环的范围?学生看书回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2)物质循环的特点演示水、碳、氮循环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习物质循环奠定基础。学生谈观后感:老师点拨指导。碳循环: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7%,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水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全过程,现以碳循环为例来进行系统学习。(3)碳的循环过程演示碳的循环过程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看图说话,P90中图2-3-11碳循环过程,一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碳的作用: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分“C”暂时脱离循环,一经开采运到地面燃烧,仍可产生CO2再返回碳循环。(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存,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发生于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但可以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起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举例说明信息传递的类型:物理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蝙蝠的回声定位、鸟类的鸣叫、萤火虫发光)、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的舞蹈)、化学信息(昆虫的外激素,动物的尿液等)、营养信息()。信息传递的意义:有利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土地赔偿协议书范文
- 2025一级造价师考试重点:《合同》在发承包阶段的作用与价值
- 二零二五房屋买卖合同中违约金的规定
- 云计算教学大纲
- 货物运输合同责任保险条款二零二五年
- 个人跟个人借款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股权作质押贷款合同
- 离婚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2025年复配色粉项目建议书
- 二零二五版咨询服务合同例文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 GB/T 39802-2021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 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 GB/T 21566-2008危险品爆炸品摩擦感度试验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 GB/T 17492-201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技术要求和检验
- GB/T 17207-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2)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 国开电大《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形考任务4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
- 铁路职工政治理论应知应会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