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_第1页
信息经济学: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_第2页
信息经济学: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_第3页
信息经济学: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_第4页
信息经济学:13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经济测度的理论熟悉信息经济测度的方法能够利用某种方法进行信息经济的测度13.1信息经济测度理论(P4)13.2信息经济测度方法(P19)13.3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的评价(P38)13.1信息经济测度理论

信息经济的概念:基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经济活动中知识信息传递效率空前提高、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重要资源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信息产业的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全面发展。与信息经济相关的概念:

1、知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2、后工业经济。到了工业化后期,知识生产和信息商品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投入产出比和所占的GDP比重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并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3、数字化经济。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电子商务,另一个就是为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环境的IT产业。

4、网络经济。基于Internet的所有经济活动领域。包括两部分:一是围绕Internet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行业的经济分析;二是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活动的经济分析。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在Cisco公司的赞助下,成立了一个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中心(CREC)。根据该中心的研究,网络经济包含四个组成部分:网络的基础建设领域、网络的基础应用领域、网络的中介服务领域、网络上的商务领域。

5、新经济。美国自1990年初开始,连续110个月以上的“两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时期。“两高一低”是指高增长高就业与低通货膨胀,其实质是由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所引起的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年代著者代表作1962年弗里兹·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1971年D.M.Lamberton《信息与知识经济学》1977年马克·波拉特《信息经济》1986年MichaelR.Rubin《1960-1980年美国的知识产业》1995年JorgeR.Schement《信息时代的趋势与强度:美国信息的生产与分配》2002年OECD《测度信息经济》年代测度者测度的国家或地区1977OECD成立了信息社会指标工作组1981OECD对九个成员国进行了测度2003OECD提出了信息社会测度分析框架1984美国银泉公司测度委内瑞拉信息经济1988约瑟夫·萨博测度匈牙利信息经济1994布恩测度南非信息经济1997卡卢纳尔顿测度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信息经济国外信息经济测度实践年代测度者测度地区1986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测度中国信息经济1987郭沪玲测度上海1980、1982、1985年度信息经济1989叶明江苏省信息经济测度1989贺铿测度湖南岳阳信息经济1989刘建测算北京地区信息经济1993靖继鹏测度吉林省1990、1991年信息产业国内信息经济测度实践13.1.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体系

1962年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提出了知识产业概念,他认为,知识产业是或者为自身所消费,或者为他人所消费而生产知识,或者从事信息服务和生产信息产品的组织和机构。马克卢普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服务等五个部门。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的基本理论13.1.2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理论的体系1.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的基本理论(1)明确了若干个概念波拉特基本理论(3)对信息部门进行了区分(2)按信息市场供求关系分析了信息经济的结构基本概念解释信息活动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在生产、处理、流通、分配过程中所消耗掉的一切资源信息资本对与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等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信息劳动者为满足个人、企业、团体或政府对信息的需求,社会上所出现的以提供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为中心的职业劳动者信息职业从事符号信息处理活动或者从事某种高智能性的符号信息处理活动(如知识创造性的发明活动)的职业从美国422种职业中归纳出5大类信息劳动者:知识生产与发明者信息劳动者知识分配者信息机械操作者信息处理工作者市场调查与管理人员信息劳动者信息职业种类信息职业知识生产与发明者科学、技术工作者私人信息服务提供者电子计算机专家金融保险业专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工程学家律师、法官、医生、设计师、建筑家等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其他计算机专家会计师、保险师、精算师、银行及金融管理者等知识分配者教育人员公共信息提供者大众传播工作者各类教师、教练员图书馆员、档案馆员、博物馆员、文化管理人员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摄影家、广告制作者、广播电视播音员等市场调查和管理人员信息收集人员市场调研人员计划、管理工作者统计调查员、走访员、公共事业检计员、测量员、核算统计员、检查员、鉴定员购买者调研员、销售方调研员、广告代理人、推销员、销售代理员行政官员与企业经营者,作业管理者(包括:事务管理员、邮政管理员、车辆管理人员、航空管制员、生产管理员等信息处理工作者非电子信息处理劳动者电子信息处理劳动者各类秘书、文书管理人员、通信办事员、信息投递员、统计办事员、记录员、检查员、注册员、收发员、铁路乘务员银行窗口职员、核算办事员、账簿员、现金出纳员、打字员、销售事务人员、持有政府执照的人员、放射线技师信息机械操作者非电子机械操作员电子机械操作员电器通信劳动者速记员、复印机操作员、装订员、排字员、制版工、印刷工账簿核算操作员、计算机操作员、数据处理机修理员、办公机器保管员电报员、电话员、电话修理员、电话架设员、广播操作员、广播电视修理员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列入“第四产业”。测度理论的核心是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逐一识别出来,其识别的标准是根据各种经济活动与信息形态转换的相关度。他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电信、印刷、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宣传、会计、教育等;二级信息部门主要指为内部消费而创造信息服务的政府公共部门和非信息企业的管理部门。

2.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体系

波拉特将美国的国家产业划分出116个信息行业,将它们分为8大类,构成一级信息部门。将这些仅满足政府或非信息企业内部消费而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门,统称为二级信息部门。波拉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以量化测算信息产业发展规模的测度体系。第一信息部门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非电子性消费或中间产品非电子性投资产品电子性消费或中间产品电子性投资产品波拉特信息部门分类体系教育公共信息服务正式通信媒介非正式通信媒介调查业和非投机经济业广告宣传业非市场调控业非电子处理业电子处理业.电信业及其基础设施联邦政府中一级信息部门邮政服务州和地方教育信息交流与通信产业信息产品产业某些政府活动基础设施调查和调控性产业风险经营知识生产与发明性产业信息处理和传递服务政府公共部门民间管理部门各种保险业各种金融业投机经纪人研究与开发产业发明性产业(民间)民间信息服务信息建筑物的建设和租金办公室及其设备测度中,他确定了三个衡量指标:信息活动产值占GNP或GDP的比例;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信息部门就业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级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用最终需求法(支出法)和增值法(生产法),数据来源是美国商业部分析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级信息部门产值由该部门中信息劳动者的收入和信息资本的折旧构成(收入法)。13.2.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13.2信息经济测度方法13.2.2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13.2.3IUP(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13.2.4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13.2.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其计算方法:(1)生产法(增加值法)。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加上提供服务的部门的增加值。(2)支出法(最终需求法)。消费者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额相加。常用支出法(最终需求法)。(3)收入法(成本法)。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工资、折旧、利息、利润的总和。马克卢普采用最终需求法(即支出法)分项计算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的生产总值。公式为:GDP—C+G+I+(X-M)

C—消费量,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G—政府采购,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I—投资量,厂商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消费量,或者说,是企业、组织和政府对固定资产和物质储备的总投资;X—出口额,本国产品或服务在国外的销售额;M—进口额,从外国购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所以(X—M)是出口净额,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分支测度表知识产业分支价值(百万美元)构成比例(%)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601941099038369

89221796144.1

8.128.1

6.513.2

12.6

2.3

8.0

1.9

3.8知识生产总量

136436100.0

28.51958年美国信息产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5%。信息经济测度结论美国在1958年时从事信息职业的劳动力已占就业总人数的31.6%。1947—1958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信息产业按10.6%的综合增长率在增长1954--1958年间美国信息职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知识职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知识职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13.9518.386.33信息设备信息服务22.167.961947--1958年间收入增长率超过10%的美国信息职业一览表%信息职业收人增长率1954—1958年1947—1958年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联邦教育项目9.513.224.9(1948—1958)12.O(1948—1958)7.5研究与开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17.9718.8(1949—1958)16.4(1949—1958)16.4通信媒介出版(书籍、小册子)速记广播电视业:电视广播电视维修广播电视投资电话10.719.614.83.7(1954—1957)10.7(1947—1957)18.39.37.46.177.218.310.9信息设备电话电报设备计算机及其设备办公用设备零部件10.6104.4(1953—1958)30.26.2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会计服务金融服务:证券经纪人各种商业服务1953—1958)11.89.410.612.215.513.2.2波拉特信息经济测度方法波拉特在确定一级信息部门的过程中,有些产业如计算机产业、电信产业等可以直接从制造业中划分出来,但是,有些产业是难以划分的,需要做具体的调查来确定信息生产与服务的分额。波拉特在其专著中以金融、内科医生事务所、不动产和建筑业四个产业为例做了具体的说明。在确定了一级信息部门的基础上,波拉特分别采用最终需求法和增加值法测算了信息部门的产值。对二级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是把这类不直接进入市场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价值,看作是由这些产品和服务在生产时所消耗的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职员的价值所构成。即,二级信息部门的增加值由下列两项投入量构成:①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者的收入;②非信息行业购入信息资本的折旧。最终需求法(1967年)增值法(1967年)美国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占美国GNP的21%美国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占美国GNP的25.1%二级信息部门对最终需求的销售占美国GNP的3.4%二级信息部门占GNP的21.1%合计:24.4%。即美国GNP的24.4%是由信息部门创造的合计:46.2%。即美国GNP的46.2%是由信息部门通过市场和非市场创造的美国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45%信息劳动者总收入占就业者总收入的53.52%信息部门就业人员的收入比非信息部门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高38%

案例13-1:运用波拉特方法测度西安市信息经济发展程度邬锟.西安市信息经济发展程度定量测度及未来发展预测.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1(5)表1、2、3是按照四次产业划分的行业、职业标准,在确定了某些混合作业、职业的相关比例系数之后计算的。从表1、表2可以看出,西安市的第一信息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增加很快。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2002年和200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27%和30%。如果考虑到届时西安市第二信息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到2002年和2005年,这一比重将有可能分别上升到5l%和55%。从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西安市信息产业的加速增长主要是由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邮电通讯业两项信息产业部门的高速增长所引起的。

西安市与全国和某些省、市信息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1982年和1987年西安市的信息经济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发展程度15.00和25.38个百分点。信息职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劳动人口比例的发展状况,西安市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安市的信息经济发展水平无论在第一信息经济部门,还是在第二信息经济部门,或是在信息职业人数等方面都比陕西省高出了很多,这也足以显示出陕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城乡差别十分巨大。从1990年的数据来看,在信息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上,比北京低,比天津高。

西安市与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用GNP或GDP所汁算的信息经济规模,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所占比重为45~65%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了信息经济社会雏型;第二类是所占比重为30~45%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类是所占比重为30%以下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西安市目前信息经济发展的水平大约只相当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了15~20年左右。在信息职业占全部劳动力比重方面,西安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13.2.3IUP(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

IUP模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情报研究院伯克(H.Borko)教授和该组织顾问、法国学者迈纽(M.J.Menou)提出的一种测度方法。

1980年11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1982年11月发表最终报告。

IUP模型是多变量、多层次的信息环境评估模型,包括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和信息利用潜在能力的各种变量共230个。其中27%反映国家的基本条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反映信息资源和活动。这230个变量按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进行分组,产生出21个结构组和17个功能组,分别属于3个结构子集和6个功能子集。

该模型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①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得出各变量的无量纲的值;②按不同的组合方式求其某一部分或全体的算术平均值,即产生一系列的IUP指数,有的是分组IUP指数,有的是总的IUP指数。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指数称作信息因子EF—IUP指数,是有关变量组加权平均的综合结果,其权重是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的。

13.2.4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

1982年美国的克里夫特·厄斯运用三因子多参数模型分析了87个欠发达国家的信息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厄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49个变量作相关分析,衡量每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信息活动水平的相关性,它以三个主要因子来衡量每个国家的信息活动水平。三个因子是文字传播总量、技术、图书馆。每个因子下面又分多个参数,这样就构成三因子多参数模型。然后根据每个因子的分析结果对87个欠发达国家进行排序、分类。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则按GNP值排序,以反映经济实力对信息活动的影响。13.3.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评价13.3信息经济宏观测度方法的评价13.3.2波拉特测度方法评价13.3.3IUP模型方法评价13.3.4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13.3.1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评价优点:(1)马克卢普采用最终需求法对信息经济进行测度,是最早的宏观信息经济的测度理论和方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2)科学地提出了知识产业测度体系,即知识产业由五个部分构成(他将30个产业部门分为5个部分)。缺陷具体解释“教育”划归信息产业的问题将大学比做“知识工厂”是破坏了大学的自由和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传统“知识”与“知识产业”概念的范畴问题概念的范畴过于广泛,而且非常含糊,测度某些产业的非市场交换价值时,有主观色彩和随意扩大的倾向关于测度指标体系设计问题将许多未被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现行的核算统计体系的社会活动都列入测度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又是采用和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基本一致的方法,给数据的获得和测算带来很大的困难13.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