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_第1页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_第2页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_第3页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_第4页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欢迎下载阅读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你提供优质文档欢迎下载阅读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你提供优质文档《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欢迎下载阅读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你提供优质文档《人琴俱亡》微课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微课,讲授型多媒体展示教师单位课题名称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学情分析八年级3班,一共52个人,男生32个,女生20个。大部分都是十五六岁,而这是一个骚动不安和多事的年龄。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人了,所以他们总是想要进一步的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想独立,不喜欢别人支配自己,管理自己,尤其不喜欢家长和老师的唠叨。虽然他们班大部分人都长得很高,但我发现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也不稳重。有时像个大人一样很懂事,有时像小孩一样很淘气,甚至还很幼稚也很单纯。不过他们都很善良,也懂礼貌,见到老师也主动打招呼。虽然个别几个同学总是特立独行,也不懂礼貌,不过这个班整体是良好的。教材分析《人琴俱亡》是一篇笔记小说。小说这种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既然小说旨在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目标也当引导学生理解特定时代的特定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琴俱亡》这篇笔记小说的教学不应在理解了王氏兄弟深厚的情谊后就停止,而应继续深入,帮助学生认识一点魏晋那个时代的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教学策略: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0秒以内)出示成语填空练习。(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导入激发兴趣正文讲解(6分钟)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2、出示目标:三、学习课文

教师解疑。(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增强语感,力求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生思考提出疑问。(3分钟)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让学生有话可说,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双重收获四、结尾(2分钟以内)“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一堂课首先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就不要老师了,我们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怎样组织教学,怎样点拨学生,怎样将学生的思想深化。所以在设计一堂课时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是由学生自学的,哪些是要教师点拨提升的,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板书设计人琴俱亡

刘义庆

人亡——抑制——了不悲琴亡——喷发——恸绝良久分层作业设计(一)解释划线的词(1)……俱病笃(忠实)(2)语时了不悲(句末语气词)(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4)子敬素好琴(白色)(5)弦既不调(既然)(6)因恸绝良久(因而)(7)月余亦卒(结束)(8)便径入(小路)(二)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单位:东方市八所中学姓名:刘宇日期2016、11、15: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一、激情式的导入《孔雀东南飞》是爱情的绝唱,是千古的咏叹。它是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美学原理》)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尔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文学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孔雀东南飞》是如何写悲剧的,品味其悲剧美。二、深入探究悲剧写法(一)从悲剧主体探究以鲁迅先生给“悲剧”下的定义——“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探究的切入点。1、毁灭了两个美好的人。(1)刘兰芝:具有多才多艺、勤劳贤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聪慧坚强的品质。她是一个德、才、貌齐美的人。她几无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毁灭越能激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的色彩。(2)焦仲卿:具有温良、孝顺、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消极反抗的品质。他虽没有刘兰芝那么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毁灭也构成了“悲剧”。2、毁灭了一段美丽的爱情。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段爱情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1)仲卿为兰芝求情。(第3节、第5节)(2)夫妻对话。(第7节,第8节)(3)夫妻誓别。(第11节,第12节)(4)生离死别。(第24、25、26节)(用flash课件再现分别情景)(5)兰芝投水(第30节)(课件再现)(6)仲卿自缢。(第31节)(课件再现)结论:1、为了获得强烈的悲剧效果,悲剧作家总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表现悲剧人物的价值。唯有对美的破坏,更能激起人们对丑的憎恨;唯有对善的压制,更能唤起人们对恶的愤慨。2、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从而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二)从悲剧手段探究1、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作品中一对尖锐的矛盾冲突是焦仲卿、刘兰芝与焦母、刘兄的冲突。双方矛盾的实质是青年人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矛盾,是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诗中焦、刘二人反抗的表现有: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兰芝抗兄,双双殉情。在这对矛盾斗争中,冲突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势均力敌的,代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一方的焦母刘兄势力非常强大,而代表善的一方的焦仲卿、刘兰芝力量很弱小。结论:正因为黑暗势力过大,才使得被毁灭的一方的悲剧意义显得更有价值。作品通过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2、起兴的开头。开头运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失偶,迂回飞翔的姿态让人们在心灵上不由升腾起一种黯然神伤的情绪。因此,这开头两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哀怨、伤感的基调,暗示了作品叙述的将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3、浪漫的结尾。结尾焦、刘二人化为鸳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似乎给悲剧带来了一点亮色,其实它是“幻化的悲剧的光圈”。正是因为人民的大众心理不能承受这悲剧的结局,所以才想象出这种浪漫的结尾——既然不能美满于生前,只能寄团圆于死后。其实这更衬托了故事的“悲”,是“以喜衬悲,借乐写哀”。而且,化为鸳鸯后,“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这分明是一种悲鸣,是凄婉的控诉,浪漫中充满了悲情色彩。4、环境或景物描写的烘托和渲染。(1)以悲景衬悲情。“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第23节)、“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第27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第30节),以悲惨之景衬悲惨之情,有力地烘托了悲剧气氛。(2)以乐景衬悲情。诗中第21节,写太守迎亲,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渲染太守办婚事的气派和热闹。这与第23节中写兰芝“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的悲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一喜一悲的反差造成强烈的悲剧效果。另外,作品还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抒情性极强的议论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对“马”的细节描写和刘兰芝五次流泪的细节描写)来强化悲剧色彩。三、歌曲渲染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用心聆听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