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之审计计划课件_第1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之审计计划课件_第2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之审计计划课件_第3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之审计计划课件_第4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之审计计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审计过程规范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

ZHMX1内部审计过程规范1审计过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完成后续审计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审计报告、结果沟通纠正、评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督导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2审计过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完成后续审计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3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4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5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5审计计划的作用审计计划的作用严格的时间和成本预算,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协调内部审计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考核内部审计的工作绩效6审计计划的作用审计计划的作用严格的时间和成本预算,有助于提高审计计划的组成层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年度审计计划: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审计方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7审计计划的组成层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层次:7审计计划的层次

计划层次计划的内容完成时间制定人批准人年度审计计划1.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2.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3.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4.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下年度开始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织内适当管理层项目审计计划1.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2.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3.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4.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5.其他有关内容项目审计实施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计方案1.具体审计目的;2.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3.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其他有关内容。项目审计实施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8审计计划的层次计划计划的内容完成时间制定人批准人年度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9《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9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

意义:礼貌原则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编制依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送达时间:实施审计前;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送达对象: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10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10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2)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3)审计时间;(4)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5)审计小组名单;(6)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11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1审计通知书实例星星公司审计室审计通知书星星通字[2006]20号关于对星星第二分公司进行审计的通知星星第二分公司:

根据我公司2006年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和总公司关于实行审计制度的要求,我处决定派出12人审计小组,从2006年3月16日开始,对你单位进行审计。晴准备好有关资料,积极配合,并请对审计组进行廉政监督。审计组长:张三丰主审:吴天组员:郑一、郑二、郑三、郑四、郑五、郑六、郑七、郑八、郑九、郑十2006年3月12日12审计通知书实例星星公司审计室1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证据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督导13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证据1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1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14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

15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15审计证据的分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形式来源相互关系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基本证据辅助证据16审计证据的分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成本-效益原则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证明力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证明力

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17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收集审计证据应考虑的因素(1)适当的抽样方法。(2)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

(3)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获取审计证据应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但对于重要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4)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以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18收集审计证据应考虑的因素(1)适当的抽样方法。18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审核观察监盘询问计算函证分析性复核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存在性和数量非:质量和所有权19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审核观察监盘询问计算函证审计证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该证据的可靠性负责。对于被审计单位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20审计证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审计证据的处理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亲知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21审计证据的处理审计证据的可靠性:21审计证据案例分析前述星星公司审计处对第二分公司审计完成,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了整理,主要有8部分:第二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图;第二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表;第二分公司的财务报表;第二分公司未决诉讼及或有损失情况表;第二分公司近三年对外投资的主要事项表;审计计划书;审计方案;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但是首席审计官(CAE)却认为上述证据有误,为什么?22审计证据案例分析前述星星公司审计处对第二分公司审计完成,对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

──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2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

──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23分析性复核《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24分析性复核《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均可使用审计准备阶段: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帮助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实施阶段:对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获取审计证据。审计完成阶段:验证其它审计程序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以保证审计质量。25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审计方法25分析性复核作用: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1)确认经营活动的完成程度;(2)发现意外差异;(3)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4)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行为。26分析性复核作用:26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能够获取与以下事项相关的证据:(一)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二)被审计事项的总体合理性;(三)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中可能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五)计划、预算的完成情况;(六)其它事项。分析性复核所获取的审计证据主要为间接证据,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27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能够获取与以下事项相关的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所分析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2)实物量信息与货币量信息;(3)电子数据信息与非电子数据信息;(4)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执行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得出不恰当的结论。28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所分析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28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内容:(1)将当期信息与历史信息相比较并分析其波动情况及发展趋势;(2)将当期信息与预测、计划或预算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3)将当期信息与内部审计人员预期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4)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组织其他部门类似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5)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行业相关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6)对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7)对重要信息内部组成因素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29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内容:29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发现意外差异时,应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1)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2)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3)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的解释,应扩大审计测试,执行其它审计程序,作进一步的审查,以便得出结论。30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发现意外差异时,应采用以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局限性:信息资料间要存在可相互印证、可预期的依存关系;信息资料要可靠;是佐证性信息,不是精确的结论;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考虑以下因素以确定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1)分析性复核的目标;(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已收集信息资料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4)以往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5)以往审计中发现的差异与漏洞。31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局限性:31分析性复核案例星星公司在对二分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审计员郑一对该分公司的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了分析性复核,编制了下列分析性报表:表1资产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2流动资产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3资本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4流动负债变动趋势分析表表5短期偿债能力趋势分析表表6资产周转能力趋势分析表表7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表8费用控制情况趋势分析表表9现金流量分析表(总体的和分别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32分析性复核案例星星公司在对二分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审计员郑一分析性复核案例上列分析性报表中的部分数据如下: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长期投资净额2.4%3.3%0.2%0.2%5.4%6.0%应收账款6.8%5.9%3.3%15.0%3.6%9.4%其他应收款7.9%4.2%15.0%17.0%37.4%22.9%存货52.6%51.0%44.0%35.4%15.3%22.0%资产负债率71.1%92.7%86.4%86.1%82.9%82.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万元)----3750-2403-484233分析性复核案例上列分析性报表中的部分数据如下:1999年20分析性复核案例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毛利率-8.5%-23.7%17.05%6.8%-11.1%主营业务利润率-8.6%-23.7%16.2%6.3%11.3%营业利润率-115.1%-44.1%2.1%-16.5%-126.1%销售净利率-132.5%3.7%2.7%36.6%-126.1%总资产收益率-27.5%1.0%1.3%6.5%-6.8%净资产收益率-455.4%10.2%11.2%34.3%-38.9%34分析性复核案例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2000年2001年2002分析性复核案例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上述分析性复核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三年连续为负,说明主要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难以维持其支出。企业多年来都是靠负债维持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随时面临停产的可能。(2)资产负债率多年来一直较高,债务风险大,随时可能陷入危机,存在现金支付危机。(3)企业的恶存货、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例较大,可能存在潜亏和不良资产。(4)从利润表中看出,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减少,经过分析,盈利能力也不好,主营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审计机构负责人初步判断该分公司已经没有持续经营能力。35分析性复核案例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上述分析性复核数据,得出以下分析性复核案例问:(1)审计人员所做的上述分析性复核是否全面?(2)审计机构负责人得出的二分公司不能持续经营的结论是否恰当?36分析性复核案例问:36分析性复核案例参考答案:(1)不全面。只限于会计信息和相对比率。(2)分析性复核的结论只是间接证据,只能为其他审计程序的安排和为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提供佐证。是总体合理性判断,不是被检查时事项的准确值。37分析性复核案例参考答案:37《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3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38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均适用。但并非所有的审计程序都适用抽样方法。如: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对总体需要详细审计的程序对不准备进行测试的交易或账户39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39抽样方案依据审计目标制定。抽样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审计总体:审计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组成的整体;抽样单位: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样本:在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误差: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差异或缺陷;可容忍误差:内部审计人员所愿意接受的差异或缺陷的最大程度;预计总体误差:内部审计人员预先估计的审计总体中差异或缺陷发生的概率;可靠程度: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总体质量特征的概率;抽样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样本量: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总体作出审计结论所确定的抽样单位的数量;其他因素。40抽样方案依据审计目标制定。40审计抽样的程序审计项目和目标抽样总体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推断总体特征抽取样本评价样本结果形成审计结论41审计抽样的程序审计项目和目标抽样总体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推断总抽样总体抽样总体:拟对其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进行审查的抽样对象的总体。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叫做“抽样单位”。确定抽样总体的原则:相关性: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完整性: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经济性: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42抽样总体抽样总体:42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统计抽样是指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1)属性抽样——控制测试固定样本量抽样发现抽样连续抽样(停-走抽样)(2)变量抽样——实质性测试单位均值抽样差异估计抽样货币单位抽样(概率规模比率抽样)非统计抽样方法——判断抽样非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经验进行抽样和推断总体的方法。43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方法——随机抽样43样本量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样本量审计总体越大越大可容忍误差增大减少预计总体误差增大增大抽样风险越小越大可靠程度增大增大44样本量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45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45抽样结果的评价确定存在误差的样本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进行评估推断审计总体误差确定审计总体特征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误拒风险误受风险增加样本量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如果:推断误差﹥可容忍误差增加样本量,或替代程序46抽样结果的评价确定存在误差的样本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进行评抽样结果的评价抽样风险是由于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从而导致不恰当结论所带来的风险。错误接受风险,是指样本表明审计项目不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实际上却存在着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效果错误拒绝风险,是指样本表明审计项目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实际上并没有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效率

非抽样风险是由抽样之外的其它因素造成的风险。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不恰当;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样本审查结果解释错误。47抽样结果的评价抽样风险是由于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从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4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48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1)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2)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3)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4)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5)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49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49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1)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2)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3)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4)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会谈记录和备忘录;组织系统数据;函证信件和陈述文件;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重要的合同或者协议的副本。50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50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顺序格式管理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内容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查账类审计工作底稿盘点类审计工作底稿专项审计工作底稿专用审计工作底稿通用审计工作底稿51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顺序格式管理类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要素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2)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3)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4)审计结论;(5)执行人员姓名和执行日期;(6)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7)索引号及页次;(8)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52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要素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52还要注意什么?

分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

所有权。审计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保管。保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53还要注意什么?分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督导5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督导54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督导,是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各级督导工作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制度。55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55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督导工作负主要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现场的督导工作。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进行督导。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安排实施、终结阶段:指导、监督、复核、评价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记住:各级督导工作必须采用书面形式56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审计工作的内部审计督导第七条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督导人员应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审计项目的复杂性,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工作;专业水平不高或审计经验不够丰富的内审人员业务复杂,需要较多专业判断的审计项目关系重大,要重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审计项目谨慎性原则:实施督导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减少审计风险;重大或者异常事项客观性原则:实施督导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干扰57内部审计督导第七条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具有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问题,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督导人员应复核审计人员所编工作底稿的质量。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督导人员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58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59《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控制质量的主体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60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督导外部评价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外部审计机构,并报批6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自我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3)合理分派内部审计业务;(4)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操作规程;(5)适当运用咨询手段;(6)进行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7)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8)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3)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6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自我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评价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并报经批准。聘任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审计协会;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客观、保密、专业胜任能力(1)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2)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3)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4)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5)内部自我质量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6)其他。(1)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发表意见;(2)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4)内部审计机构的反馈意见。6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评价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在下述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延长外部评价的间隔:(1)自上次外部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以及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2)组织适当管理层在近期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过考核与评价。6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在下述情况下审计完成阶段审计报告结果沟通后续审计65审计完成阶段审计报告6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6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66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相对保证。审计对象自身的局限性(串谋或疏忽)抽样审计技术审计人员本身的局限性67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67审计报告的分类审计报告的分类范围和性质使用目的详细程度出具时间标准审计报告详式(长式)审计报告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简式(短式)审计报告中期报告总结报告最终报告修正报告68审计报告的分类审计报告的分类范围和性质使用目的详细程度出具时独立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除……的影响外”“由于上述问题造成的重大影响”、“由于受到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由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我们无法对上述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我们认为”、“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等69独立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否定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五条: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1)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2)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内容编制,作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3)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4)审计报告应及时编制,以便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5)审计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6)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70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内部审计报告的形成过程编制审计项目负责人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需要调整的事项初步编写和出具审计报告复核、修改、定稿被审计单位审计档案复核审计机构负责人分发适当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其他:国家监管部门税务机构外部审计人员结果沟通71内部审计报告的形成过程编制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提请被审计单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目的:实施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最后质量控制保证审计工作已经达到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标准抵制妨碍内部审计人员的偏见复核的内容:所采用审计程序的适当性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审计工作是否符合内部审计机构的质量要求72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目的:72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一)标题;(二)收件人;(三)正文;

(1)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2)审计依据: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3)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4)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5)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四)附件:(五)签章;(六)报告日期。73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一)标题;7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

——结果沟通》结果沟通7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

——结果沟通》结果沟通74结果沟通(3-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结果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结果沟通制度。

75结果沟通(3-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7结果沟通(3-2)结果沟通的目的: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

结果沟通的方式:书面或口头方式,也可采用其他适当方式

结果沟通的时间: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

沟通对象:被审计单位——审计结果组织的适当管理层——重大问题76结果沟通(3-2)结果沟通的目的:76结果沟通(3-3)结果沟通的内容: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把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77结果沟通(3-3)结果沟通的内容:77《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

——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7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

——后续审计》后续审计78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

后续审计工作是年度审计计划的一部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79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79后续审计的作用为什么要后续审计?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保证审计的效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80后续审计的作用为什么要后续审计?80后续审计程序仔细阅读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回复不回复回复不充分被审计单位有异议或误解被审计单位说明不会采取任何纠正措施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书面承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探讨(面谈或电话询问方式)对纠正行动和重大审计发现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审计对控制环境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报告后续审计发现81后续审计程序仔细阅读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回复81后续审计案例星星公司根据2006年的审计计划对其所属的二分公司进行了内部审计。审计人员根据现场审计结果,出具了审计报告。目前审计结论正在落实中。由于人手所限,审计处长决定,本年度不进行后续审计。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准备下一年度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一并进行。问:审计机构不对二分公司进行后续审计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下一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一并进行内部审计是否可行?82后续审计案例星星公司根据2006年的审计计划对其所属的二分公内部审计过程规范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

ZHMX83内部审计过程规范1审计过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完成后续审计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审计报告、结果沟通纠正、评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督导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84审计过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完成后续审计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85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计划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8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4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87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5审计计划的作用审计计划的作用严格的时间和成本预算,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协调内部审计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考核内部审计的工作绩效88审计计划的作用审计计划的作用严格的时间和成本预算,有助于提高审计计划的组成层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年度审计计划: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审计方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89审计计划的组成层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层次:7审计计划的层次

计划层次计划的内容完成时间制定人批准人年度审计计划1.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2.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3.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4.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下年度开始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组织内适当管理层项目审计计划1.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2.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3.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4.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5.其他有关内容项目审计实施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计方案1.具体审计目的;2.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3.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其他有关内容。项目审计实施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90审计计划的层次计划计划的内容完成时间制定人批准人年度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9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9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

意义:礼貌原则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编制依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送达时间:实施审计前;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送达对象: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92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10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2)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3)审计时间;(4)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5)审计小组名单;(6)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93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1审计通知书实例星星公司审计室审计通知书星星通字[2006]20号关于对星星第二分公司进行审计的通知星星第二分公司:

根据我公司2006年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和总公司关于实行审计制度的要求,我处决定派出12人审计小组,从2006年3月16日开始,对你单位进行审计。晴准备好有关资料,积极配合,并请对审计组进行廉政监督。审计组长:张三丰主审:吴天组员:郑一、郑二、郑三、郑四、郑五、郑六、郑七、郑八、郑九、郑十2006年3月12日94审计通知书实例星星公司审计室1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证据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督导95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证据1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9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14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

97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15审计证据的分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形式来源相互关系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基本证据辅助证据98审计证据的分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成本-效益原则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证明力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证明力

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99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收集审计证据应考虑的因素(1)适当的抽样方法。(2)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

(3)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获取审计证据应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但对于重要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4)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以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100收集审计证据应考虑的因素(1)适当的抽样方法。18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审核观察监盘询问计算函证分析性复核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存在性和数量非:质量和所有权101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审核观察监盘询问计算函证审计证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该证据的可靠性负责。对于被审计单位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102审计证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审计证据的处理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亲知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103审计证据的处理审计证据的可靠性:21审计证据案例分析前述星星公司审计处对第二分公司审计完成,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了整理,主要有8部分:第二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图;第二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表;第二分公司的财务报表;第二分公司未决诉讼及或有损失情况表;第二分公司近三年对外投资的主要事项表;审计计划书;审计方案;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但是首席审计官(CAE)却认为上述证据有误,为什么?104审计证据案例分析前述星星公司审计处对第二分公司审计完成,对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

──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10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

──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23分析性复核《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106分析性复核《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分析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均可使用审计准备阶段: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帮助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实施阶段:对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获取审计证据。审计完成阶段:验证其它审计程序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以保证审计质量。107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审计方法25分析性复核作用: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1)确认经营活动的完成程度;(2)发现意外差异;(3)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4)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行为。108分析性复核作用:26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能够获取与以下事项相关的证据:(一)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二)被审计事项的总体合理性;(三)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中可能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五)计划、预算的完成情况;(六)其它事项。分析性复核所获取的审计证据主要为间接证据,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109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能够获取与以下事项相关的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所分析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2)实物量信息与货币量信息;(3)电子数据信息与非电子数据信息;(4)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执行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得出不恰当的结论。110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所分析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28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内容:(1)将当期信息与历史信息相比较并分析其波动情况及发展趋势;(2)将当期信息与预测、计划或预算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3)将当期信息与内部审计人员预期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4)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组织其他部门类似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5)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行业相关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6)对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7)对重要信息内部组成因素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111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内容:29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发现意外差异时,应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1)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2)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3)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的解释,应扩大审计测试,执行其它审计程序,作进一步的审查,以便得出结论。112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发现意外差异时,应采用以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局限性:信息资料间要存在可相互印证、可预期的依存关系;信息资料要可靠;是佐证性信息,不是精确的结论;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考虑以下因素以确定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1)分析性复核的目标;(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已收集信息资料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4)以往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5)以往审计中发现的差异与漏洞。113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的局限性:31分析性复核案例星星公司在对二分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审计员郑一对该分公司的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了分析性复核,编制了下列分析性报表:表1资产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2流动资产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3资本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4流动负债变动趋势分析表表5短期偿债能力趋势分析表表6资产周转能力趋势分析表表7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表8费用控制情况趋势分析表表9现金流量分析表(总体的和分别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114分析性复核案例星星公司在对二分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审计员郑一分析性复核案例上列分析性报表中的部分数据如下: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长期投资净额2.4%3.3%0.2%0.2%5.4%6.0%应收账款6.8%5.9%3.3%15.0%3.6%9.4%其他应收款7.9%4.2%15.0%17.0%37.4%22.9%存货52.6%51.0%44.0%35.4%15.3%22.0%资产负债率71.1%92.7%86.4%86.1%82.9%82.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万元)----3750-2403-4842115分析性复核案例上列分析性报表中的部分数据如下:1999年20分析性复核案例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毛利率-8.5%-23.7%17.05%6.8%-11.1%主营业务利润率-8.6%-23.7%16.2%6.3%11.3%营业利润率-115.1%-44.1%2.1%-16.5%-126.1%销售净利率-132.5%3.7%2.7%36.6%-126.1%总资产收益率-27.5%1.0%1.3%6.5%-6.8%净资产收益率-455.4%10.2%11.2%34.3%-38.9%116分析性复核案例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2000年2001年2002分析性复核案例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上述分析性复核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三年连续为负,说明主要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难以维持其支出。企业多年来都是靠负债维持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随时面临停产的可能。(2)资产负债率多年来一直较高,债务风险大,随时可能陷入危机,存在现金支付危机。(3)企业的恶存货、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例较大,可能存在潜亏和不良资产。(4)从利润表中看出,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减少,经过分析,盈利能力也不好,主营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审计机构负责人初步判断该分公司已经没有持续经营能力。117分析性复核案例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上述分析性复核数据,得出以下分析性复核案例问:(1)审计人员所做的上述分析性复核是否全面?(2)审计机构负责人得出的二分公司不能持续经营的结论是否恰当?118分析性复核案例问:36分析性复核案例参考答案:(1)不全面。只限于会计信息和相对比率。(2)分析性复核的结论只是间接证据,只能为其他审计程序的安排和为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提供佐证。是总体合理性判断,不是被检查时事项的准确值。119分析性复核案例参考答案:37《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120《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38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均适用。但并非所有的审计程序都适用抽样方法。如: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对总体需要详细审计的程序对不准备进行测试的交易或账户121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39抽样方案依据审计目标制定。抽样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审计总体:审计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组成的整体;抽样单位: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样本:在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误差: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差异或缺陷;可容忍误差:内部审计人员所愿意接受的差异或缺陷的最大程度;预计总体误差:内部审计人员预先估计的审计总体中差异或缺陷发生的概率;可靠程度: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总体质量特征的概率;抽样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样本量: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总体作出审计结论所确定的抽样单位的数量;其他因素。122抽样方案依据审计目标制定。40审计抽样的程序审计项目和目标抽样总体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推断总体特征抽取样本评价样本结果形成审计结论123审计抽样的程序审计项目和目标抽样总体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推断总抽样总体抽样总体:拟对其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进行审查的抽样对象的总体。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叫做“抽样单位”。确定抽样总体的原则:相关性: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完整性: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经济性: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124抽样总体抽样总体:42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统计抽样是指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1)属性抽样——控制测试固定样本量抽样发现抽样连续抽样(停-走抽样)(2)变量抽样——实质性测试单位均值抽样差异估计抽样货币单位抽样(概率规模比率抽样)非统计抽样方法——判断抽样非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经验进行抽样和推断总体的方法。125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方法——随机抽样43样本量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样本量审计总体越大越大可容忍误差增大减少预计总体误差增大增大抽样风险越小越大可靠程度增大增大126样本量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量:影响样本量的因素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127样本的特征具有代表性,45抽样结果的评价确定存在误差的样本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进行评估推断审计总体误差确定审计总体特征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误拒风险误受风险增加样本量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如果:推断误差﹥可容忍误差增加样本量,或替代程序128抽样结果的评价确定存在误差的样本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进行评抽样结果的评价抽样风险是由于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从而导致不恰当结论所带来的风险。错误接受风险,是指样本表明审计项目不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实际上却存在着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效果错误拒绝风险,是指样本表明审计项目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实际上并没有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效率

非抽样风险是由抽样之外的其它因素造成的风险。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不恰当;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样本审查结果解释错误。129抽样结果的评价抽样风险是由于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从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130《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48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1)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2)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3)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4)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5)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131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49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1)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2)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3)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4)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会谈记录和备忘录;组织系统数据;函证信件和陈述文件;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重要的合同或者协议的副本。13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50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顺序格式管理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内容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查账类审计工作底稿盘点类审计工作底稿专项审计工作底稿专用审计工作底稿通用审计工作底稿133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顺序格式管理类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要素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2)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3)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4)审计结论;(5)执行人员姓名和执行日期;(6)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7)索引号及页次;(8)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134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要素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52还要注意什么?

分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

所有权。审计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保管。保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135还要注意什么?分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督导13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督导54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督导,是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各级督导工作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制度。137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55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督导工作负主要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现场的督导工作。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进行督导。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安排实施、终结阶段:指导、监督、复核、评价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记住:各级督导工作必须采用书面形式138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审计工作的内部审计督导第七条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督导人员应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审计项目的复杂性,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工作;专业水平不高或审计经验不够丰富的内审人员业务复杂,需要较多专业判断的审计项目关系重大,要重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审计项目谨慎性原则:实施督导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减少审计风险;重大或者异常事项客观性原则:实施督导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干扰139内部审计督导第七条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具有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问题,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督导人员应复核审计人员所编工作底稿的质量。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督导人员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140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14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控制质量的主体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14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督导外部评价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外部审计机构,并报批14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自我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3)合理分派内部审计业务;(4)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操作规程;(5)适当运用咨询手段;(6)进行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7)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8)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3)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14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自我控制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评价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并报经批准。聘任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审计协会;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客观、保密、专业胜任能力(1)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2)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3)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4)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5)内部自我质量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6)其他。(1)对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发表意见;(2)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4)内部审计机构的反馈意见。145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评价报告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在下述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延长外部评价的间隔:(1)自上次外部评价后,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以及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2)组织适当管理层在近期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过考核与评价。146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应当定期实施,在下述情况下审计完成阶段审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