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附解析_第1页
(2018年-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附解析_第2页
(2018年-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附解析_第3页
(2018年-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附解析_第4页
(2018年-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真题汇编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1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2022•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氮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 B.7时.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 B.东南方.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A.北高南低,梯度大C.南高北低,梯度大C.13时 D.19时C.西南方 D.西北方B.北高南低,梯度小D.南高北低,梯度小(2021•全国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问题。TOC\o"1-5"\h\z(1)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2)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图1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该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2020•全国口)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TOC\o"1-5"\h\z(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10〜11月(2019•全国II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2018•全国HI卷)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以下问题。TOC\o"1-5"\h\z(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综合题(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12.(2018・全国I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2018•全国ID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三、图文分析题(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019•全国口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DB【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根据题干,一只氨气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在该时间近地面的风向为南风,随着高度增加,风向逐渐转变为东北风。因此在图中该地150米附近为南风,在1000米附近为东北风。符合要求的时间应该是在13时。C正确,故答案为:Co.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某地存在海陆风,该地一天中白天气温最高时盛行海风,气温最低时盛行陆风。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前后,最低气温存在日出前后,据图可知,该地在15时盛行海风―东南风,5—7时盛行陆风一偏北风,故可以判断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西北方向。D正确,故答案为:D。.由图可知,该地在500—1000米的方向以偏北风为主,但风力(速)较小,说明当日该市气压场的特点是北高南低,气压梯度较小。B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1)A(2)D【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解析】(1)A.屋顶的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文教区、密度低的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区安装反射率高,A选项正确;B.文教区面积较小,房屋面积相对住宅区较小,B选项错误;C.低密度住宅区,屋顶面积较小,反射率较低,C选项错误;D.工业区空气质量较差,反射率较低,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o(2)A.高反射屋顶对城市气温影响最明显的时间应该是晴朗天气、气温较高的天气,冷锋过境时以阴雨天气为主,A选项错误;B.低压控制的天气以阴雨天气为主,屋顶的反射率较低,B选项错误;C.暖风过境以持续性降水天气为主,屋顶的反射率较低,C选项错误;D.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屋顶的反射率较高,有利于降低城市气温。故答案为:D。【点评】(1)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绿化环境: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减少排放: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城市规划: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答案】5.A6.B【知识点】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5.A.城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因此造成在相同气温的高度,在城区中距地面的高度高于郊区,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空气实际水汽压郊区高于城区,A符合题意;B.城区中绿地面积较郊区少,且地面硬化,因此城区较郊区的蒸发(腾)作用弱,B不符合题意;C.由于城区内污染较郊区严重,空气中的凝结核较郊区多,且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气流上升,因此城区较郊区降水量大,C不符合题意;D.城区受城市化的影响,地面硬化,绿地面积较郊区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由图可知,该地7月份相对湿度最大,说明该地7月份降水量最大,空气湿度最大,达到90。%。据我国各地的降水季节性差异可知,新疆乌鲁木齐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空气湿度较小,上海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广州的雨季在4、5月份空气湿度最大的季节应该在4、5月份;而北京地处华北地区,雨季在7月份,空气湿度较大,因此该城市可能是北京。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o.【答案】(1)CAC【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分析】(1)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答案为:C»(2)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o(3)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太阳辐射在地表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地面均匀受热时等压面平行地面。当地面某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另一地受热较少时,冷却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在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出现弯曲;在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上升气流的地方,由于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易形成阴雨天气;空气下沉的地方,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在局部地区存在热力差异就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等。8.【答案】(1)CDA【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解析】【分析】(1)A、“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可知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云,但是同样有下沉的冷空气,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在上升和下沉过程中相间分布,云与云之间是间隔的,形成的是间隔团块状,而不会形成连续层片状的层云,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鱼鳞状的云层多为层积云,B不符合题意:D、条带状云层多为高层云,D不符合题意;A、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即为对流最旺盛的地区,而寒温带针叶林地带纬度较高,全年气温较低,对流较弱,A不符合题意;BC、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属于温带和亚热带,与热带地区相比,获得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少,对流不属于最旺盛的地区,BC不符合题意;D、热带雨林地带位于赤道地区,获得的年太阳辐射量最多,对流最为旺盛,终年盛行上升气流,D符合题意。“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即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凝结高度越低。而在一天24小时中,温度最低的时间是在日出前后,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地表温度最低,其水汽凝结高度也就最低。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D;(3)A【点评】(1)积云: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积雨云: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很像耸立的高山,顶部已开始冻结,呈白色,轮廓模糊,有的有纤维般的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云。层积云:云块一般较大,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有的成条,有的成片,有的成团。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结构比较松散,薄的云块可辨太阳的位置,厚的云块比较阴暗。云块常呈行或呈波状排列。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雨层云:雨层云低而漫无定形,云体均匀成层,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或灰白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云层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中云: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高层云常产生降水,薄的高积云一般无降水产生。高层云:云体成均匀分布,灰白色或灰色,云底常有条文结构,多出现在锋面云系中。(2)把握题意:“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即为对流最旺盛的地区“。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呈现由赤道到两极递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纬度低,获得的年太阳辐射量最多,对流最为旺盛。(3)把握题意:“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即水汽凝结的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越低,意味着温度越低,全天当中日出前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地表温度较低,水汽凝结高度较低;正午时分,地表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而日落前后和午夜,虽然温度有所较低,但是还未到一天中温度最低时期。9.【答案】(1)BDB【知识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大洋洲与澳大利亚【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排除③,年温差较大,说明大陆性强,①④都在沿海地区。故选(2)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天井连接地下与外界,类似烟筒,应该是通风换气,故选D„(3)本题考查该类地下住宅的特点。根据该类住宅地处地下,受外界影响小,室温不可能不变,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故答案为:(1)B(2)D(3)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对聚落的影响。考查知识对知识运用能力。难度较大。.【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知识点】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锋面气旋【解析】【分析】(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右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oo(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O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点评】冷、暖锋的判断方法(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冷锋 吸铮(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若冷气wi若冷气wi只由向■气W1一个16动方向.ift明冷气猱舒力AL应为冷作②看降水区的位置苏冷气hi遇到♦气用时而H的is动.Mift明•'Ufl舒力flt.应为♦铮00冷蜂:针M冷蜂:针M、铮后均有炉水.但主量在铮后♦*:断IX较宽.降水主暨集中在许前(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答案】(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解析】【分析】(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亚、7-8°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2)可可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结合图3,中幼苗期农事活动、结果期农事活动可知,可可和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期可以为幼苗提供荫蔽环境,利于幼苗生长;可可、谷物生产忙季、闲季基本错开,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3)据图3分析,每年9月至次年1月,是结果收获的大季,此时降水较多,是雨季,“可可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可可收获应该及时晾晒加工,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农忙主要在其湿季,每年9月至次年1月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应该进入干季,是农闲季节,此时有大量劳动力闲置。【点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典型地区在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其形成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的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知识点】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大气的运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龙卷风的特点。根据材料和图示龙卷风是湿热气团强烈抬升而产生,湿热气团应该来自墨西哥湾。根据锋面气团的特点,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相遇,暖气团由于密度较小,向上抬升。旋转的原因可根据气旋的原理分析:近地面形成低压,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气流辐合,受地转偏向力,气流旋转,形成龙卷风。(2)本题考查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可从地形对南北气流的影响分析:由于中部平原平坦开阔,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也有利于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下,在中部平原汇合;地势平坦,摩擦力小,对风的阻力小。(3)本题考查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可从春季气温回升,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及墨西哥湾暖湿气流深入内陆;(4)本题考查龙卷风的危害。可从龙卷风的形状、出现时间短、破坏性大方面分析。从地面至云端,壮观;生成速度快,来势猛,预测困难;破坏力大,龙卷风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故答案为:(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的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点评】本题组以美国龙卷风来考查龙卷风的形成,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结合课本的台风可类似分析回答,难度较大。.【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知识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锋面气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图中天气系统的判读,根据图示分析:(1)根据等压线分布图中数值可知,西北部是高压中心,中部是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图示T时刻是锋面气旋,有2个锋面,低压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在T时刻前,西侧(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加上锋面气旋的2个锋面,应该有3个。(3)根据图示P点位置,P点将要受暖锋和不久的冷锋的影响。图示现处于暖锋之前,暖锋即将过境,过境时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锋过境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之后P点西部的冷锋到来时,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锋过后受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根据图示时间是春季,南北纬度高低的影响: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形成锋面。故答案为:(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春季,蒙古高压势力仍然较强,时常有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快,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团多在此相遇。【点评】本题主要是等压线图、锋面气旋的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平时所学即可。.【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2)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的信息可知,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澳大利亚大陆10月23日大部分地区被高压控制,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少。因此可以推测澳大利亚2002年4〜10月气候异常是指气候异常干旱,降水少;当地气候异常干旱。分析干旱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主要从干旱的环境易形成沙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长期受高压影响,在春季利于出现大风或强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天气。(2)由图可知,图中丙地位于高压及沙漠东侧,丙地以偏西风为主,且附近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

大,沙漠中的沙尘吹向丙地,故图中丙地在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3)根据南半球气旋(低压)运动方向(顺时针)可知,图中槽线(锋面)位置在10月22日月光在图中槽线的左侧,故可以推知在10月22日时高颜值中心位置图中高压的北侧,经历沙尘暴区域的风向大致为偏北风,受高压影响沙尘暴区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图中显示经历沙尘暴的地区的风向为西南风,沙尘暴区域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小;因此,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变化是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的变化是:气温降低,温差变小。-③根据低膜槽的位置・定冷♦铃:(4)-③根据低膜槽的位置・定冷♦铃:④根燃高低气乐中心、低压■、高乐小冷•铮等情况分析天气特征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西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东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特别提示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原因是西侧锋面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运动,是冷空气推动暖空气的运动。东侧为暖锋,因为东侧锋面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的运动。(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知识点】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分析】(1)据材料“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以及等高线图可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海拔大多在2000m以上,等高线分布密集,地势落差大,沟谷纵深,地势险峻,所以该区域地形特征总结为山高谷深。该区域的地形决定了其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山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地区,在山谷和山间盆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便利,但是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谷深,使得耕地分布数量较少。(2)宾川县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处于低纬度地区,全年气温高;该区域地形以地形为主,山高谷深,谷底气温高,山顶气温低,常年盛行山风,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气流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降低,下沉气流温度逐渐升高,并且谷地地区,地形封闭,热量不宜散失,因此气候干热。(3)宾川县位于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加之山高谷深,热量不易散失,全年热量充足,利于作物全年生长;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糖分积累,水果品质好。(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强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故答案为:(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点评】(1)地形特征的描述:①以什么地形为主;②地势总体特征:地势起伏:③平均海拔;针对该区域来说,重在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海拔大多在2000m以上,等高线密集,沟谷纵深。(2)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主要从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海陆分布来分析。宾川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的成因,突出了地形对该区域气候的影响,所以在分析时,着重分析宾川县山高谷深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气候干热的影响,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地形闭塞,热量不宜散失,使得该区域气候干热。(3)气候影响农作物主要表现在: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而对该区域来说,降水稀少,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该区域纬度低,热量充足,保证作物的生长期短,产量大;山高谷深,气候干热,降水稀少,晴天多,加之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农作物品质好。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2地球上的水一、单选题(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2•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 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 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2021•全国甲)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问题。TOC\o"1-5"\h\z.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西太平洋35O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2020•新高考I)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

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下面小题。.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水深 C.水量D.冰雪融水D.水质.(2020・全国I)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2018•全国I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o,T”T2iT3,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o>T2>「。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据此完成小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T2C.「形成时期)C.间歇性下降TT2C.「形成时期)C.间歇性下降T3D.T。形成时期D.间歇性抬升(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二、综合题(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2018•全国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X乌裕尔河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8,XQ主要城市

口―河流、湖泊

门户沼津湿地(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知识点】海岸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海岸线与海岸带【解析】【点评】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

瀑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瀑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两条线之间的间距越大,说明海岸线且在1950—1970年间距最大,说明该比较少发生地震。A错误;两条线之间的间距越大,说明海岸线且在1950—1970年间距最大,说明该比较少发生地震。A错误;变化最快,图中信息显示,图中海岸线逐渐向陆地方向移动,时期海水对海岸侵蚀作用较强。A、该地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属美洲板块内部,B、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较少造成海水侵蚀,且海啸过后海平面大多恢复原样。B错误;C、该地区位于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该地区易发飓风,一般伴随强风暴雨,还会形成风暴潮,造成海岸侵蚀严重。C正确:D、汹涌的洪水给海岸带来大量泥沙,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D错误。故答案为:Co.①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甲水域北岸(靠近陆地)岸线基本稳定,说明甲水域不受海洋作用影响,故可以判定甲属于陆地上的湖泊,而不是海湾。①正确;②由图可知,从1890-2010年年间该区域海岸线近似平直,说明海水侵蚀作用对甲水域没有影响,说明甲水域不是海湾,而是陆地上的湖泊。②正确;③河流可以注入湖泊,也可以注入海洋,有河流汇入。不是判断湖泊的依据,③错误;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不是其确定为湖泊依据,④错误。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3.AC【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的河流与湖泊【解析】【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图中0、P两点的流量相同,均为15000m3/s,但是两点水位P点大于0点,故可以判断O点流量是处于最大流量之前,水位较低,由于下游水位较低,流速较快;P点点的流量是处于最大流量之后,水位较高,下游水位较高,水流速度较慢。故可以确定,0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A正确。故答案为:A。.由图可知,与1958年7月比较,1996年8月最大流量(洪峰流量)较小,但最高水位(洪峰水位)较高,水位高差(汛期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值)较小,但水位数值较高,即1996年8月的河床较高,说明1996年8月的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洪水期含沙量较小。C正确,故答案为:Co【答案】错误CAC【知识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外力作用与地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点评】珊瑚礁形成条件: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水温: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水温上限可达29。(3。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光照: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珊瑚礁的发育是珊瑚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②阶段是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还没有珊瑚礁出现,④阶段火山停止喷发,开始有珊瑚生长,出现小面积珊瑚礁,①阶段珊瑚礁面积不断扩大,③阶段珊瑚礁面积达到最大最厚,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④阶段海平面先上升,岛屿下沉,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浅海岸边沉积形成珊瑚礁,后来海平面下降使珊瑚礁出露海面,A符合题意;海平面先降后升,珊瑚礁就先出露海面后被海水淹没,海平面持续上升、持续下降都不能有造礁珊瑚稳定的生长环境,难以出现珊瑚礁,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说明此处水温比较高。在西太平洋35。f4附近的海域有暖流流经,增加了水温,满足珊瑚生长,有利于珊瑚礁的形成,C正确;岛屿众多只是提供了珊瑚虫固着的基底;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东亚季风能影响珊瑚礁分布走向,ABD都没有增加水温满足珊瑚生长,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8.C9.D【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点评】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冰川融水的内流河的主要的补给水源,河流的径流量与气温有关;地下水与河流水互为补给,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是地下水补给河水,湖水与河流水互为补给,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补给湖水,枯水期是湖水补给河水。.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答案为:Co.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答案为:D。.【答案】(1)B(2)D【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参照图3中的岛内的淡/咸水界限,岛内地下淡水受岛屿周边海洋水的影响,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人工岛足够宽也有利于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故答案为:Bo(2)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点评】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③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11.【答案】(1)AAD【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可知To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洪水水位达不到,说明已经稳定。故答案选A。(2)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径T3>TO>T2>T1,一般流速越大,粒径越大,故T3时期流速最大。故选(3)从图中看以看出,河流一侧的台地颗粒大的在上,说明落差大,流速快,经地壳抬升后,落差变小,流速减小,粒径变小。答案选D。故答案为:(1)A(2)A(3)D【点评】(1)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的作用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河流堆积作用和流速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本题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河床变化为载体,考查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关键信息获取信息材料信息①从材料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可以推断出可该河流以流水侵蚀为主;②从平坦面上堆积砾石以及平均粒径,可以推断淤积的时间及堆积的水流强度;③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o,可知To地貌塑造现在还在继续,其它已经稳定。地图信息从粒径看出落差越来越小,侵蚀越来越弱可以推断出地壳一直在抬升。.【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分析】(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点评】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答案】(1)地貌:地势较高;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小;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蒸发量较小。(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3)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降水量较少,湿地水面较大蒸发量较大;乌裕尔河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注入湿地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4)同意:乌裕尔河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有河流故道连接:扎龙湿地与嫩江之间地势平坦,距离较近;工程量小,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改善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水环境,降低污染,提高自净能力和河流的自然生产力,扩大环境容量;减轻次生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或反对:破坏扎龙湿地,使得湿地蓄水外泄,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量大,水质较差,污染嫩江水质,扩大污染范围;泥沙淤积,有季节性冻土,沼泽广布,施工环境差;影响扎龙湿地旅游、科研等相关行业。【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要想形成湿地需要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候需要有较多的降水且蒸发较弱。(2)一个地区的湿润度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3)内流河及内流湖地区,由于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随着蒸发的增强,故盐度逐渐变大。(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注意回答时的开放性,结合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对本区域的生态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生态问题方面去作答。故答案为:(1)地貌:地势较高;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小;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蒸发量较小。(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不会巨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3)含盐量逐渐增大。原因: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降水量较少,湿地水面较大蒸发量较大;乌裕尔河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注入湿地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4)同意:乌裕尔河原本是嫩江的支流,有河流故道连接;扎龙湿地与嫩江之间地势平坦,距离较近;工程量小,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改善乌裕尔河及扎龙湿地水环境,降低污染,提高自净能力和河流的自然生产力,扩大环境容量;减轻次生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提高生物多样性。或反对:破坏扎龙湿地,使得湿地蓄水外泄,湿地萎缩:破坏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量大,水质较差,污染嫩江水质,扩大污染范围;泥沙淤积,有季节性冻土,沼泽广布,施工环境差;影响扎龙湿地旅游、科研等相关行业。【点评】本题以湿地面积变化为载体,考查了湿地形成条件、河流对湿地的作用、湿地变化及保护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高考地理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03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单选题(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TOC\o"1-5"\h\z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1•全国甲)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问题。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2020•全国HD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18•全国DI卷)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2018•全国I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o,T”T2iT3,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o>T2>「。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据此完成小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oB.Tic.tA.ToB.Ti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形成时期C.「形成时期T3形成时期形成时期C.「形成时期D.To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二、图文分析题B.持续抬升A.持续下降二、图文分析题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如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2021•全国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2020・全国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2020•全国口)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A【知识点】海岸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海岸线与海岸带【解析】【点评】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35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产海蚀地貌,如海蚀柱、等1海蚀崖1.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海岸线之间时间间隔是为20年,两条线之间的间距越大,说明海岸线变化最快,图中信息显示,图中海岸线逐渐向陆地方向移动,且在1950—1970年间距最大,说明该时期海水对海岸侵蚀作用较强。A、该地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属美洲板块内部,比较少发生地震。A错误;B、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较少造成海水侵蚀,且海啸过后海平面大多恢复原样。B错误;C、该地区位于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该地区易发飓风,一般伴随强风暴雨,还会形成风暴潮,造成海岸侵蚀严重。C正确;D、汹涌的洪水给海岸带来大量泥沙,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D错误。故答案为:Co2.①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甲水域北岸(靠近陆地)岸线基本稳定,说明甲水域不受海洋作用影响,故可以判定甲属于陆地上的湖泊,而不是海湾。①正确;②由图可知,从1890—2010年年间该区域海岸线近似平直,说明海水侵蚀作用对甲水域没有影响,说明甲水域不是海湾,而是陆地上的湖泊。②正确;③河流可以注入湖泊,也可以注入海洋,有河流汇入。不是判断湖泊的依据,③错误;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不是其确定为湖泊依据,④错误。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错误CAC【知识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外力作用与地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点评】珊瑚礁形成条件: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水温: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水温上限可达29。(3。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光照: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珊瑚礁的发育是珊瑚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②阶段是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还没有珊瑚礁出现,④阶段火山停止喷发,开始有珊瑚生长,出现小面积珊瑚礁,①阶段珊瑚礁面积不断扩大,③阶段珊瑚礁面积达到最大最厚,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④阶段海平面先上升,岛屿下沉,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浅海岸边沉积形成珊瑚礁,后来海平面下降使珊瑚礁出露海面,A符合题意;海平面先降后升,珊瑚礁就先出露海面后被海水淹没,海平面持续上升、持续下降都不能有造礁珊瑚稳定的生长环境,难以出现珊瑚礁,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说明此处水温比较高。在西太平洋35。1^附近的海域有暖流流经,增加了水温,满足珊瑚生长,有利于珊瑚礁的形成,C正确;岛屿众多只是提供了珊瑚虫固着的基底: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东亚季风能影响珊瑚礁分布走向,ABD都没有增加水温满足珊瑚生长,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