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教师的责任重如泰
山,教师的生活简单明了,教师的形象不容瑕疵。社会关注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教师
们终年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师资培训、学生辅导、业务竞赛之间,劳
神劳身。工作日益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既而在职业倦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体育锻炼一让生理''机器〃协调运转合理饮食一为身体健康提供“燃料”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投身教育变革实践明确角色责任提高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放眼中国社会,“变革”是近30年来中华大地的主旋律。在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当前的社会变迁更是表现出诸多新特点。这包括:变化节奏越来越快,变化层次越来越深,导致变化的因素大大超过个人或个人所在组织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变化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加,变化的规律越来越超出自然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沌”。这种社会变迁特点,迫使教育作出相应的改革,由此给教师职业带来了重大挑战,这包括:个人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遭到贬值。老教师开始变得不受欢迎,有些甚至被视为新课程改革的阻力之一。个人控制能力减弱。原本学校是封闭的,班级是封闭的,学生是“封闭”、被动听讲的,社会变迁下的教育改革完全打破了这种封闭,导致不确定范围增加,教师个人的控制能力减弱。权威的标准答案不存在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强调“大海航行靠舵手”,学生完全服从教师权威,惟教师之命是从。到了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变迁加快,权威的标准答案已经不存在,任何结果都是动态的,一切都是在探索和发展之中。置身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各行各业充满竞争、压力源无处不在的转型社会大潮之中,教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可能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倦”看来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自己陷入“怠”。“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客观的外在因素造成的,而“怠”则带有个体明显的主观痕迹。如果你不幸染上了职业倦怠,并认识到了它将给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多么沉重的负面作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你需要勇敢地挺身而出,向倦怠宣战,与之周旋,并最终克服它。金宋四大家的朱震亨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这就像“备土以防水”、“备水以防火”(《丹溪心法)》)一样。可见古人养生的精妙在于“防患于未然”。面对职业倦怠,教师应该采取积极行动,有效防范这种病症的侵袭。作为社会中的人,当你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现状时,那就请你学会适应它。所谓“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韩非子•解老》)。只有适应体制,才能成为体制的主人,只有成为体制的主人,才有可能变革体制。反之,就只能成为体制的奴隶,被体制拖垮,成为职业倦怠人群中的一员。生活的一切价值都来之不易,想要恢复逝去的热情与活力而改变已经在惯性状态下取得相对稳固地位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也没有魔杖或神奇的药水能让你的梦想在一夜之间成真。而且这一切也无法指望别人随时伸出援手帮助你,尤其是对于身处具有封闭性特征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之中的教师而言,一切必须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要永远提醒自己:别人不会给我作出决策,是我而不是别人必须摆脱职业倦怠,必须改变它对我内心的侵扰,必须担负起改变生存状态的责任。一定要树立信心:幸福的钥匙就在我自己手中。体育锻炼-让生理“机器”协调运转韩非子在《五蠹》说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荀子在《天论》中说道:“养备而动时,天不能使之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中国古代哲人向来注重通过体育运动颐养身心。躯体是精神的物化寄托,只有身体健康,精神才能爽朗。所谓“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吕氏春秋•功名》),可见身体健康之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近代以来,无论哪一种教育哲学流派对教育具体内容进行分类,都不会漏掉体育这一项。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事业有飞跃性发展,但那主要是针对借助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举国体制”所培养的竞技体育而言。不可否认,我国在竞技赛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却不能称为体育强国,顶多是个体育大国。为什么?因为与竞技体育相对应的大众体育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知识分子很少能够在年轻时、在平时就注意坚持锻炼身体,结果导致年老时诸多的病症。一位搞出版事业的老师善意提醒青年人不要走自己后悔的道路:年轻时以命搏钱、搏名,年老时以钱保命,结果无论是年轻时代还是年老时代都过得不开心。更重要的是,生理机能与人的内心情绪休戚相关。身心本是一个统一体。当身体强健,身体中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皮肤和毛发等组织运转顺畅时,人的精神上的承受能力必定比较强,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中小学教师之中有很多人忽视体育锻炼,这不仅有碍教师的身体健康,对于有效克服和远离倦怠感也是不利的。教师每周除了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坐着,要么批作业、批试卷,要么写教案、上网查资料、“充电”,这对于教师身体各部分系统的有机协调是十分不利的。不仅如此,身体不好必然导致精神欠佳,精神欠佳就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其实,相对于公司白领及政府公务员而言,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中小学都有操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现在很多省级以上的示范性高中都有自己的体育馆,各种健身、运动器材一应俱全,连游泳池都有。这些设备通常都是对教师免费开放,或者只要花很少钱就可以锻炼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促进身心健康,远离倦怠。但要以适量和娱乐性为运动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太强的运动不仅不会减轻压力,反而成为压力的来源之一。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懈。很多人往往是一暴十寒,心血来潮才出来锻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无法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教师们运动要强调持之以恒,可以不需要天天练习,一个星期练习上3-5次,每次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看运动的类型而定,如足球、篮球等全身性、高对抗性的运动半个小时即可;一些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体育运动包括很多种类,但是并非花钱越多的运动对人的身心越有效,对于运动而言,最朴素的甚至不用花一分钱的运动,其效果反而是最好的。医学界最推崇跑步和游泳。“运动之王”-跑步跑步素有“运动之王”之誉,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锻炼方式,也十分适合教师锻炼身体。因为跑步技术要求简单,而且无需特殊的场地、器械或服饰,每所学校的操场对于跑步运动而言都是适合的。教师们可以依据身体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跑步的速度和距离。跑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和黄昏。对教师们而言,学校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身体锻炼环境,住在学校附近或校内的教师清晨起来后,绕着操场跑几圈,顺便压压腿、利用一下操场旁边的各种固定的体育器械;住在校外的教师,可以办一张公园卡,每周挑3-5次到距离住所最近的公园跑步锻炼,这样不仅让四肢运转起来,而且还能沐浴在公园相对清新的空气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跑步更是最佳的锻炼选择。因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锻炼设施相对较落后,而且很多教师都是本地人,一般都住在农村的家庭之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乡村小道、在田园之中跑步,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比城市教师在公园锻炼的效果更加理想,因为这里清新的空气是天然的。基于自身的“师道”形象,又由于跑步是在室外进行,所以教师跑步时的着装要注意,不可太随便,尤其是有些年轻的男教师,无论在学校操场上,还是在公园里,都不宜袒露上身,应该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得体,才不至于给学生、家长和社会留下“邋遢”印象,有损教师形象。教师们可以选择鞋底稍厚且富有弹性的运动鞋,这样具有减震效果。很多教师跑步时不习惯穿袜子,这是不好的习惯,最好穿上袜子,可以吸汗,使自己在跑步过程中不至于因为脚底板流汗而感到难受。此外,还可以配上护腕和头巾,这样既实用,又能起到美观效果。教师进行跑步锻炼,提倡长跑,长跑过程中,一般应保持匀速跑,时间持续在20分钟以上。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50次。在跑步过程中应该视自己身体的适应程度调整持续时间、速度快慢等,不宜太苛求自己,也不宜太迁就自己。为了不至于教师因为看不到成效而连对跑步锻炼也产生倦怠,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一些自测,测验时以跑完12分钟的距离为计算方式:⑴30-39岁年龄组的教师,12分钟跑完的距离达不到1.5-1.8公里,说明锻炼水平比较差;如能达到1.8-2.6公里,说明水平为良好;若能超过2.6公里,说明锻炼水准已经达到优秀。⑵40-47岁年龄组的教师,锻炼水平较差者每12分钟跑完的距离为1.6公里以内;良好者为1.7-2.4公里;优秀者为2.5公里以上。⑶50岁以上较差、良好和优秀的每12分钟跑完的距离则分别为1.5公里以内;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有效的长跑对于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的顺畅有很大帮助,可以直接强化心脏,改善血液循环,通过汗渍将体内毒素排除出去,改善呼吸系统。身体会因为经常跑步而获得充分的氧,血液里含氧量会大大提高。能增进食欲,使消化吸收功能较差、体重不足的虚弱教师增加体重。还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提高耐力,使精力充沛。不仅如此,跑步还能强化内在。在跑步时放松心情,在这个过程中“跑掉”教学工作中的种种烦恼忧愁,有迅速减压降倦的功能。医学界发现,当跑上一段时间后,人的大脑会分泌出少量类似吗啡的人体天然物质,帮助人解除烦恼,而且没有副作用。保持这样的生理条件,带着运动后身体机能的有机协调状态投入一天的工作,教师是不容易被职业倦怠感轻易征服的。合理饮食-为身体健康提供“燃料”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人是为了活着而吃饭,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工作上遇到压力和逆境,必然产生身心上的改变,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伤害身体的正常功能,降低免疫能力,从而使身体产生不同的疾病。因此,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强化体制、活跃身心。除此以外,合理而营养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形成健康饮食为贪图方便、省时而去麦当劳、肯德基和在办公室、家里吃泡面这种不良饮食习惯之外,一些教师为了剪除烦恼、消除倦怠感,还形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一些教师遇到压力,就无意识地“化压力为食量”,借着暴饮暴食来减压,而通常暴饮暴食之后就意味着睡意的来临,睡去了就不要面对压力和现实。还有一些女教师在办公室时,喜欢边吃零食边工作,尤其是现在很多学校使用每人一张办公桌、且每张办公桌相互隔开、用玻璃挡开时,一些女教师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就像美国的泽古莱兹所说的:“如果你吃零食成瘾,世界上一切健康饮食计划都会拿你毫无办法。”(泽古莱兹:《不再疲惫-战胜疲劳和不良感觉的十种方法》)饮食本应该成为人生的享受而不是痛苦,但是,不正确的饮食本身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苦恼和压力,很多肥胖的人对食物充满爱恨交加的矛盾情感。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即使不能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来缓解身心压力,为教师消除或远离职业倦怠提供“燃料”和“动力”,也不能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倦怠之外,再加上一层因身体变形而导致的新的压力。提到吃,就不能不顺便提及睡。足够的睡眠是健康的重要保证。研究发现: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一天中,物质合成最旺盛、分解最少、人体疲劳恢复的最佳时段,也是人体健康的两大保护力量-b巴细胞和酉淋巴细胞生长最旺盛的时间。这两大细胞越强大,人体抗病能力就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因为工作的缘故要拖到晚上10点甚至12点后才能睡觉,但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教师只要能够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坚决不做“夜猫子”,是可以做到早睡早起的。很多年轻教师熬夜的原因并不是因教学任务繁重所致,乃是因为自己不习惯早睡,即使无所事事也要在因特网上“逛”过凌晨再上床。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和所处的周围环境。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人,遇到困境时就会有途径得到化解。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身处逆境、压力重重之时,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深切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是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的。这些问候、理解和相助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支持,它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心理学家马斯洛则把交往需要列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诚然,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进行着社会交往,同时也通过社会交往从他人那里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所谓“爱人者人必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这些社会支持既包括有形的经济上、物质上的援助,也包括无形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关心。良好和谐的社会联系和支持令我们的交往和归属需要得到很大的满足,使我们的内心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感觉活得比较充实和有意义。心理学家把社会支持比做一个缓冲器,可降低我们对压力严重性的感受性,减轻各种应激性事件对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作用。试想一下,当一个人面临困境却孤立无援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受会怎样呢?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社会孤独者身心疾病的发生率要比高社会支持者高得多。由此可见,社会支持对缓解心理压力、维持身心健康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代社会中,人是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份子,这个世界不可能再有“世外桃源”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西方圣哲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孤独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教师职业无论是组织形式、工作形态还是工作内容,相比于其他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而言,都是比较封闭的,这就需要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以缓和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倦怠。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当前的课程变革和教育更新的走向需要教师走出以前个人的、封闭化的教学模式,转而面对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课程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不仅是相互间的联系,而且更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切磋与碰撞。教师通过建立自己交际圈中的良好人际关系,不仅会满足各种生物学性质的需要,而且能够不断掌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知识、技能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且在交际中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可以肯定地说,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是很少出现职业倦怠情况的。但是交友也必须有选择性,所谓“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宜“先择而后交,不先交而后择也”(《抱朴子外篇•交际》)。一名教师所具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符合三个特点:一是别人了解他,他也了解别人。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体学习、工作,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集体和同事群体,一名对倦怠感能够自己产生“抗体”的教师,一定是能和学生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能和同事建立协同互助、真诚相待、彼此信任的教师,无论对待学生还是对待同事,他们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二是教师能够受到他人的悦纳。这就是说,教师无论在学生群体中,还是同事群体中,都是受欢迎的,有时候他不在时,大家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不被看作是“多余的”。三是在相对广泛的交际圈之中有几个知己和可以倾诉心声的人。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压力很大和遇见逆境的时候,通过语言方式向好友宣泄情绪,以免憋在心里,自己想不通,轻则产生倦怠感,重则寻短见。我们经常劝人说:“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这也是一种情绪宣泄,只不过前者用语言,后者用眼泪而已。对待压力就像洪水一样,不能围堵,只能疏导。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消除和远离职业倦怠的重要作用。美国学者悉尼•乔拉德和特德•兰兹曼在其著作《健康人格》一书中提出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四个标准:两人彼此间要真诚坦率地沟通,经常交流各自的观点。双方的要求和主张是合理的。主动关心对方的发展和幸福。每人都珍重对方的自由,而不是企图去控制对方。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对待人际关系的对象上,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并愉快地接受自身的职业,热爱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教学相长;要尊重同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要加强与家长及其社区的联系,关心社区建设,协调自身与社区的关系。此外,还必须守时守信,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在同事中确立良好的形象。所谓“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墨子•修身》)。一切都需要通过教师在平常的不懈努力,且应以德服人。所谓“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要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开朗的情绪;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他人情感相容,彼此真诚、热情、友好而不是虚伪、自私、冷酷。作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学习和工作伙伴,教师对待别人若虚情假意,也许瞒得过别人一时,却瞒不了一年半载,应该敞开心扉,发自内心真诚地与周围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心绪,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只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加有效地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才能借助这些爱好培养与他人及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挑战的勇气。比如在舞厅,教师喜欢跳舞,而且跳得很好,那么他就很容易成为当时舞池里交际的中心,享受众星拱月的礼遇。(4)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活动,要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还必须掌握社会心理学有关人际交往的原理,了解人际交往过程的心理规律,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教例1上班“笑如花”,回家“脾气大”上班时保持甜美的职业微笑,笑磨如花;下班后却板着脸,对家人爱搭不理,动不动就发脾气。近年来,一种叫做“微笑型抑郁症”的职业病正走向包括教师职业在内的白领人群。李老师在某省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教书,这所中学乃是全省新课程改革的标兵,吸引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眼光。工作中她要时时保持具有亲和力的微笑。然而近半年来,回到家她总动不动和老公吵架,觉得压抑,还出现了其他生理问题。日前,她在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微笑型抑郁症。李老师说,哪怕心情再郁闷,工作中也要保持精神饱满,每天下班回家,她总是情绪低落,不愿说话。据该中心的医生介绍,这种抑郁症在门诊中很常见,服务行业和行政管理人员尤多。从事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人,要培养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让自己的每次微笑都发自内心,遇到烦恼时要向亲友倾诉。症状较轻者可通过各种休闲活动来缓解,病症较重者要尽早接受治疗。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中国社会向来给教师职业带上很美丽的“光环”,这在潜意识里影响了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很多初任教师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对教学以及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关注),带着在大学里树立起的“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走进中小学,发誓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理想和抱负。这种有点脱离实际的抱负在由于自己职前的“社会化”和专业准备不足,加之目前的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脱节的现状面前,四处碰壁,十分烦闷。就像有教师抱怨的那样:“人们对待我们教师,就以神的标准来衡量。神,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一心为民。神的精神是高高在上的,纯洁高尚的。神,有着崇高的境界。社会对教师,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是蜡烛,必须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必须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是孺子牛,必须只能吃草,而挤出来的一定要是奶。教师,当冠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老师只能为这虚名而出卖自己。他们只能是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像神一样,不吃不喝,一心为了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些,教师,就是这个职业中的败类,就会被社会所唾弃。”有鉴于此,笔者不得不呼吁中小学教师们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具有华丽的“高帽”,确有崇高而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要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过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学生学业的好坏、发展的快慢,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一人之力,受到所在社会、社区和家庭环境的广泛而深刻影响,尤其是在人格的养成方面更是如此。教师有时需要一点适度的超脱情怀,不要一味强调自己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因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感化,班级有些学生就是没有任何改变这种教育现实而产生耗竭感和幻灭感。因为教师也是一个血肉之躯,不是圣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且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不要把原本是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责任统统归咎于自己头上,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那样会经常在心理上承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矛盾,使自己长期感受到压力,自信心不断下挫,进而产生倦怠感。在学生观上要有一点阿Q精神,将学校以外的因素引进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来。社会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接受教育的学生在个性、人品、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呈现多元化趋向,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教师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将学生看成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而或喜或悲。确立了这种合理的专业观念和专业期望的教师,才不会轻易被一时的挫折和逆境所扰,最终产生对本职工作的厌倦情绪。投身教育变革实践人与人要做到真正交流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个人很难改变另一个人,因此,任何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去适应自己周围的环境。孔子说自己到了七十岁就“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才彻底适应外界变化了的环境),作为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尤其是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多。知识爆炸挑战教师的学科知识,网络的普及使得某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的知识比教师知道得更多,教师已经不再能够扼守专业的权威。青少年问题挑战教师的角色,校园暴力、学生新潮时尚的各种想法、性问题、破碎家庭等问题不断出现,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当学生的辅导者,还要充当家长的辅导者。这些新问题都将给教师带来明显的压力。另外,在社会转型期,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风气和文化。这使教师难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善,从而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产生职业倦怠。此外,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育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课程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等,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固然给他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这些新的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带来愈来愈大的压力。单就以师生关系而言,现代教育提倡新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貌似平等的说法,但是就像机动车与人力车相撞时无论如何都是前者的错一样,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从法律、法则上来说,目前在我国还很少有老师对学生具有震慑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近几年又发出许多关于严禁体罚的文件命令。而在美国,对于未完成学业的学生,惩罚是写进学生守则的。对于过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可用“onthewall,”(中国叫立壁角)之类的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教育立法时需要正视并考虑如何明确学生的公民责任,突出教育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以便老师依法而有所作为,从而避免老师被“责任”二字压得缩手缩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不能有效投入课程改革实践,就很容易由于跟不上“时代潮流”而轻易被汹涌而来的各种变革折腾得厌倦不堪。随着新课改的深人实施,教师的年龄在增长,职称在改变,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若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那么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教师的成长,阻碍学校的发展。有位中学校长对新课程改革下自己学校教师的种种“推诿”现象作了如下描述:教例2唤醒“沉睡”的教师出课,千呼万唤始出来。学校举行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教导处安排教师出课,教师们纷纷避之不出。至于不出课,教师们各有各的理由。中年教师主动“退位让贤”,说自己“年纪大了,还出课?”青年教师“明哲保身”,称“自己经验不足,不敢担此重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奈之下,教导主任硬摊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只好“不得已而出之”。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主动要求出课锻炼,但为数不多,尤其在学校名师中不多见。因此,在学校举行的各种课堂教学观摩、竞赛中,来回就是几个熟悉的身影,且青年教师居多。而一些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不再登台亮相,一展风采。面对特级教师于永正、靳家彦等年过花甲的名师仍然活跃在课堂教学时,不知教师们会有何感想?不知教师们多年不出课,一旦出课感到上课的激情不再,把握教材不再透彻,驾驭课堂不再灵活,课堂语言不再丰富精练时,会有何感想?难道出课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吗?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对此,教师们心里都很清楚。但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仍然不感兴趣。问其理由,很简单-忙。大部分教师忙于学校的各种检查,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忙于班级管理等,这样的忙是有目的、有价值的忙;但也有些教师忙于上网聊天,忙于打电子游戏,忙于看电视剧等。因为忙,教师们无暇顾及学习,更有个别教师甘心做“半瓶子醋”,过一天算一天。不知何时教师们能忙里偷闲,抽出宝贵时间,重新审视我们“忙”的日子,理性思考忙的收获和价值。难道学习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事”吗?研究,月朦胧鸟朦胧。现在,新课改倡导“学校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各中小学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传授教科研的方法,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回首学校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之路,反思学校的教科研现状,我们发现,在学校中开展真研究的教师居少,凭经验教学的教师居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有三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大海现象。大海表面波涛汹涌,而海底却风平浪静。有些教师的教学研究也如大海一样,不管学校如何倡导,依然是“我行我素”,对教学研究漠然视之,认为教学研究是“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因此,对于教科研课题研究、校内出课、听专家讲座等没了热情和激情,仿佛教学研究与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毫无关系。二是“小猫钓鱼”现象。大部分教师搞教学研究,尤其是在选择教科研课题时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流行什么就研究什么,一学期一个研究课题,使研究浅尝辄止,结果一无所获。三是功利现象。有部分教师,无论是学习、出课,还是教学研究,只要是时自己有好处的,就积极争取。反之,则置之不理,利益的驱动代替了事业的追求,代替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这是很令人担忧的。(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4.18)应该说,这位中学校长对本校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情况的描述,反映了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对待新课改的态度和情绪。这种情绪概括起来就是懒于出课、漠视学习、惰于研究。原因就在于教师已经早早地进人了“职业高原期”(职业倦怠),才会出现工作上不求上进、不愿付出努力,甚至产生放弃做教师的消极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树立摒弃“十一行、怨一行、弃一行”的错误念头,树立起“十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正确职业价值观,正面对待课程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将之视为激活学习潜能、提升自身素质的契机,无论如何都要面对,无论如何都要去做,那么为什么不把它当作游戏那样认真去“过关”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潜夫沦•赞学》广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然非才则无以济其志,非术则无以辅其才。”(《朱子文集卷七十七•通鉴室记》)要积极应对课程变革,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社会环境,必须调整原有心态,树立两个观念作为应对外界变化的内部动力源泉。1、提高适应变革的能力所谓“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淬之事则不乐”(《庄子•徐无鬼》)。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只有不断变化,才会精彩纷呈,才不至于使从业者因职业乏味而倦怠。从业者也要时刻有“变”的能力和心理。能力的锻炼和养成依附于特定的实践锻炼。要想提高自己适应变革的能力,就需要从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儿“变”起,比如总是从同一侧上床,总是用右手开门,敲键盘时总是用右手敲“空格键”,出门总是要带上MP3听歌等。对这些已经成习惯、成惯性的生活小事进行有意识的变化,让晚上睡觉时从另一侧上床、用左手开门、用左手敲打键盘中的“空格键”。每周都对这些小事情进行几次小的变化,让自己的生活摆脱惯性的操纵,而纳入有意识参与的轨道之中,让自己保持变化的心态,同时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使自己获得参与和实践变革的能力,在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如鱼得水。2、视工作为游戏怀着游玩、探险的心态投身课程变革实践,“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让恐惧、退缩、害怕变革、喜欢“重复故事”的固有心态“先人为主”,才能充满自信地应对变化和压力。柏拉图在《对话录》中说道:什么是正确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以游戏的方式来经营你的生活。只要是神经正常的人,都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压力,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真正能够无忧无虑、没有压力地生活,只能是调整心态,将工作视为游戏,把自己当成玩家。我想,教师在工作之余偶尔上网打“升级”、“斗地主”之类的纸牌游戏,总不会因为轮到你出牌了而感到紧张、感到倦怠吧?!3、与困境共舞教育变革的国际权威、加拿大的迈克尔•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一书中说道: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但是好的一面是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也不能成功。是的,只有在问题和冲突中,才能撞出创新的火花,我们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对于一名知识分子而言,没有问题才是最可怕的。面对问题,我们要有敢于“与狼共舞”的精神,直面它们,了解它们,最终克服它们。将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看作是一份邀请教师们与生活共舞的请柬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共舞”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注意,不要在舞池里被难题和挑战这些“舞伴”的脚绊倒,避免摔跤。也就是说,虽然心态上是游戏,是战略上的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通过投身教育变革实践,以教育事业为乐趣,乃是消除职业倦怠的最佳途径。明确角色责任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时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仅以教师的职业角色而言,就有多种:知识的传授和启发者(这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角色扮演),家长的代理人,学校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集体的领导者、朋友和知己,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这还不包括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其他角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许多教师都认为应该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上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职业的必然需要,所以凡事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差错,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由于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很容易出现角色冲突。而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教育理念迅速更新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责显然应该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者、一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启迪者和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困惑的被咨询者。当前,教师的角色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重要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必然是更加明确教师的职责,而不是“小而全、大而全”的“统包”现状。教师要探索自己“偷懒”和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这种达到“双赢”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笔者早年曾执教于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初中语文。当时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批改作文,尤其是男孩子写字潦草、文句不通,不仅要圈出错字、别字和潦草文字,还要写上评语,评上分数,搞得头昏脑涨。后来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偷懒的办法:同桌互相批改。但是效果很不好,因为在初中生的心态里,同桌是自己的“兄弟”或“姐妹”,于是不敢圈出错误,评语也都“吹”得很好,分数都打得很高。对于学生之间这种“惺惺相惜”、“团结友爱”的做法我又不好批评。于是我干脆“将偷懒进行到底”:让写字写得最潦草的男孩子的作文换给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子批改,依此类推。这一招果然出现奇效:写字潦草的男生害怕在女孩子面前损了“面子”,作文里的字端正得连我都认不出来是他写的了。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的解读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建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进而促进自身角色的转换。笔者以为,主要应该实现三个转换:1、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转变“管理”是在集权的、科层制的体制下所进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行为,这种行为依靠体制的权威来实施控制。而现代管理语境下“领导”,顾名思义就是“引领和指导”,强调的是非集权化、参与性和平等交流。教师应该走出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自觉转化为班级“领导者角色”。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从管理琐碎事务提升为指导和引领班级建设方向,将具体管理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会成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充分发挥班级建设的育人功能。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取消了带有传统“官本位”色彩的班级委员会(班委会),代之以班级理事会这一带有强烈服务色彩的现代机构,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名称背后观念的革新,即从管理、控制的角色向引导、服务的角色转变。2、从“权威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教育变革走到今天,谁也不能再把一个个活生生、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生命当作一个个不会说话、毫无自主意识的“植物人”来教育了。教师应该通过理解和领会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放下“架子”,从单向传授、发号施令者的权威角色,转变成与学生参与学习、共同探究,并在关键时刻起到引领作用的角色。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该走出对学生的外控式规制,转而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心灵深处的融通,激发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自己。3、从“决策者”到“咨询者”的转变教师不应该吃力不讨好地事事由自己“独断专行”,应该学会将自己置身于具体事务之外,将任务外化给学生,自己从台前退居幕后,从表演者变为导演者。在这个角色转化中,既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树立了服务意识与交往协作能力,又让自己摆脱了大量“杂务”,让自己避免在这一堆繁杂不堪的琐碎事情上身陷倦怠,可谓一举两得。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具体实践来使这种角色得到顺利转型,主要做法有:(1)学会说“不”。有些教师碍于情面,对于同事提出的一些要求总是满口答应,这就是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心态要不得。教师无论是在面对同事的事务嘱托还是接受学校领导委派的工作和新任务时,都要弄清楚究竟有什么新要求,这样可以使教师很快适应新的变化。如果教师发现面对这些新要求,自己将很难胜任该项工作时,不但有权,而且应该有勇气拒绝或寻求帮助。否则,自己一个人要面子“死撑”,到了最后不仅不能有效完成工作,而且更会导致自己滑向倦怠的边缘。诚如西方学者查理思•哈登•史波坚所言:“学会说'不',比拥有阅读拉丁文的能力更管用。”教师必须学会说“不”,才能避免让自己卷入无边的事务,身陷倦怠的泥潭。就像SaraOrem和LarryDemarest所说的:“保持生活淳朴的方法之一是拒绝来自周遭文化里源源不断的刺激潮流:对媒体消费的诱惑说'不';对于自己必须参与但却显得似是而非的尝试说'不';当工作成绩稳定时,’拒绝'对工作耗费过多的精神或时间;对不必要的'噪音'说'不'。灵活地运用小'是帮助事物顺利圆滑的基本要素。惟有当我知道自己可以说小'时,我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己所做的选择。”(SaraOrem&LarryDemarest:《简单生活,真好!》)(2)利用资源。教师要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万不要事必躬亲,一个人的能力无论多么强,毕竟也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利用校内外的软硬件资源为自己的工作服务,学校的实验室、语音室、复印室、图书室等有利于更好协助教学工作的资源都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上语言听力课,教师就得充分利用语音室,不要放着语音室不用,自己一个人站在班级讲台上念得喉咙沙哑,学生还“不买账”,个别语音念错还让学生嘲笑,实在是误人误己。同时也要注意开发利用班级学生的人力资源,将既有育人价值,又能够有效缓解教师工作压力,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让自己轻松面对工作,远离倦怠。(3)学会授权。授权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法。通过授权,人们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更加重要的工作,而不至于被事务缠身。对于教师职业而言,更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发现自己在班级与不在班级时,学生的表现会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因为教师掌握着绝对权力,自己在班级时一切正常,什么事情都办得很好;但是当自己暂时离开后,学生便失控,整个班级像炸开了的锅一样。这是集权体制的一个必然结果(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都是如此)。时间一长,教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感慨自己付出许多,但就是毫无成就感,就像一位独裁者内心总是觉得自己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但是就是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一样。如果教师学会将班级管理权真正下放给班干部,由他们真正去管理班级,从面面俱到、事必躬亲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本职工作的专业发展,那么不但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锻炼,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得到很大提升,教师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当然就不容易产生倦怠。因此可以说,目前很多教师声称自己没有时间进行专业发展、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学习新课程理念等等以时间作为拒绝变革的“幌子”,从某种程度上说,问题还是在教师自己,是教师自己没能有效而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将自己的时间消耗在无谓的工作之中。提高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卫灵公》)如前所述,教师担当着各式各样的角色,因而需要具备多种教育教学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只有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对自如而不是处处显得“疙疙瘩瘩”时,教师才能更加有效地远离工作倦怠。这需要不断提高的基本能力包括:1、提高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对话沟通,实现参与式教学的初衷,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才能有效地与教师互动,教师才能进行启发式诱导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心到、手到、口到”三者合一,不能片面追求其中一样而忽视另外两样(只重“口到”,会使课堂流于热热闹闹但一无所获的、被中小学斥为“花架子”的表演课;只重“手到”会使学生仅重视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指导和联系,“文革知青下乡”就是如此;只重“心到”就是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这已成为众矢之的),要保持均衡、全面,才能培养出主动、健康和发展的学生。2、提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的能力善于启发诱导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启发式教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是世界上首倡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论语》记载,孔子在谈到自己的教书心得时指出,对学生要“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启发”一词本身也就是从这个地方得来。在西方,具有与孔子同等地位的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也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几千年下来,虽然社会形态几经变革,教育在内容、形式、组织、功能等各个方面变化万端,但是作为一种基本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一直得到人们的公认和推崇。当前,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能否提高自身启发诱导学生的能力,实际上攸关到素质教育能否有效推进。3、提升教师教学机智在教师群体中,有一些人说话经常会惹得别人怒发冲冠,尽管本意是好的,但是从他们口中吐出来的一字一词就是让人觉得不舒服。这些人在教师生涯中注定充满误解。他们并不想揭别人的“短”或戳穿别人的痛处,却总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场合,说着错误的话。相反,有些教师则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应变能力,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的氛围调整自己的言行,进行有效的应对,从而受到周围人的欢迎。这就是机智在起作用。美国学者奥里森・S•马登说:“也许你受过高深的高等教育,也许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过最尖端的训练,也许你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但是,你仍然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怀才不遇或是难展宏图。但是,只要你能够在原有才十的基础上增加机智这种能力,并与才干结合起来,你将惊奇地发现前途是那么的坦荡光明,而你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那么的左右逢源。”(奥里森・S•马登:《人生的忠告》)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足够的教学机智至关重要。所谓教学机智是指在课堂面对新的突发事件,教师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生成教育资源,强调走出传统的由教师在课前单纯“预设”,走向“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这就更加需要教师提高应变课堂“突发事件”的灵活思维和果断的决策,巧妙地化尴尬为平滑,化“腐朽为神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教学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机智与教师内在的品质(包括性格、气度、应变能力等因素)休戚相关,只能靠教师在日常实践中,通过实践反思和经验总结自主建构起来。教例3教学机智四招1、适时调侃一次语文公开课课前,我为了训练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的感觉,让学生读一首诗。学生可能是由于看到有许多老师听课而紧张的缘故,并没有放松地找到自己的感觉就读起来。我适时调侃道:“大家注意,读诗或文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式去读,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还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加点“小动作”读,就是不准躺着读或趴着读。”学生听后不禁笑起来,紧张情绪也缓和下来。许多学生都摇头免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2、顺水推舟一次我讲《太阳》一课,导入新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太阳公公。许多学生画后抱怨自己画不圆,我并没有提示他们用圆规画,而是赶忙顺水推舟说:“画不圆就对了,地球也不是非常标准的圆,而是近似椭圆。太阳公公长得并不十分标致,也不是圆得完美无缺。那么太阳公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就能解答这个问题。”结果同学们读得十分用心。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抓住时机,相机引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假话真说记得我在讲《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刚导入新课没多久,发现调皮而又爱走神的张冲同学被教室外边树枝上鸣叫的小鸟吸引住目龙我刚想发火点名狠狠训斥他一顿时,不觉计上心头,煞有介事地走到他跟前说:“我看你在专心观察天空上的各种星球,虽然你看不到它们,但你一定在想天空里存在着各种有趣的秘密。告诉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张冲一开始挺不好意思,有些紧张。但他看我是和蔼真诚的,就信口胡谄道:“我看到了太阳、小鸟还有外星人。”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顺势地说:“张冲说看到外星人,宇宙中到底有无外星人?下面我们就要认真读读《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也许能找到答案。”结果张冲一直到下课为止,听讲与读书都非常专注。4、抛砖引玉《鲁本的秘密》是一篇赞美母爱的文章。我这样设计了一个导入新课的方式:首先我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写了“爸爸、妈妈”两个名词,并问学生有什么不妥。忽然有一位较有个性的女生:“老师不应该把爸爸写在妈妈前边。”她一句话激起千重浪,同学们立刻纷纷议论起来。我赶紧启发大家说:“在同学们心中,到底妈妈的位置与分量靠前,还是爸爸的位置与分量靠前?请同桌两个互相讨论讨论,要说出为什么。”讨论后大家认为母爱是体贴、温情的,父爱是严厉的。我顺理成章地让学生认真读《鲁本的秘密》一课,看看鲁本为什么那么爱自己的母亲。(摘自:苏本县、程杰:《山东教育》,2005(21))中小学应该如教例中两位语文老师那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有关教学机智的新经验,以便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实践。虽然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的物流服务及货物配送
- 2024年度二手摩托车仓储合同协议
- 《鼠标产品检测》课件
- 2024年度工地门窗安装工程合同中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条款
- 2024年度第一版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许可合同
- 《交车流程操作要点》课件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某投资公司与某创业企业间的股权投资协议2篇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的版权信息与质押条件3篇
- 2024年度网络设备租赁合同(服务器)
- 2024年度艺人演出设备租赁合同
- 智力活动、商业方法申报专利技巧漫谈
- 甘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
- 关于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十种证明方法
- 冀教四年级数学《垂线的认识》及教学反思
- 注册证书协议书
- 县教育局道路交通安全情况汇报
- haf603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
- 企业年金方案如何设计
-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模板.doc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与表达规律》说课稿
- 应对动物福利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