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部分
微观部分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重点问题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框架考察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微观分析的出发点重点问题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框架主要内容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需求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 分析和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八节蛛网模型主要内容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分三个层次逐步深入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1)商品价格;(2)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价格;(4)消费者偏好;(5)价格预期)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表示:Qd=f(P)其中,P为商品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第二节需求曲线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价格–数量组合ABCDEFG价格(元)1234567需求量(单位数)700600500400300200100
某商品的需求表第二节需求曲线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价格–数量组合ABC第二节需求曲线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在图中,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二节需求曲线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某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曲线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1)商品价格;(2)生产成本;(3)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用公式表示:Qs=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价格–数量组合ABCDE价格(元)23456供给量(单位数)0200400600800
某商品的供给表第三节供给曲线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价格–数量组合AB第三节供给曲线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在图中,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三节供给曲线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某商品的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一、均衡的含义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一、均衡的含义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价格(元)654均衡32需求量(单位数)200300400500600供给量(单位数)8006004002000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价格(元)6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二、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三、均衡价格的变动1、需求曲线的移动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2、供给曲线的移动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三、均衡价格的变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1)先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在分析供给变动的影响
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在分析供给变动的影响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对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 分析和动态分析1、经济模型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示。例如:
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 分析和动态分析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在经济变量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 分析和动态分析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通过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动态分析:指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弹性的一般含义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弹性的一般含义因变量的变动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量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即利用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计算。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直角双曲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五、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五、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ed>1ed=1ed<1ed=0ed=∞降价增加不变减少同比例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减少不变增加同比例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收益会减少为零弹性收入价格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ed>1ed=1ed<1ed=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七、弹性概念的扩大1.供给的价格弹性弧弹性公式:弧弹性的中点公式:点弹性公式: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七、弹性概念的扩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一)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二)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曲线型供给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曲线型供给曲线的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即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弧弹性:点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3.其他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正常品和劣等品恩格尔定律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3.其他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一、易腐商品的售卖
鲜鱼的定价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一、易腐商品的售卖鲜鱼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二、价格放开
取消限价和供给的价格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二、价格放开取消限价和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1.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2.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2.最低限价最低限价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四、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
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和谷贱伤农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四、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第八节蛛网模型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基本假定:1.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2.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 Pt,及需求函数为Qtd=f(Pt-1)。三个联立方程式:第八节蛛网模型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第八节蛛网模型第一种情况:“收敛型蛛网”
收敛型蛛网第八节蛛网模型第一种情况:“收敛型蛛网”收敛型蛛第八节蛛网模型第二种情况:“发散型蛛网”
发散型蛛网第八节蛛网模型第二种情况:“发散型蛛网”发散型第八节蛛网模型第三种情况:封闭型蛛网
封闭型蛛网第八节蛛网模型第三种情况:封闭型蛛网封闭型蛛网第三章效用论第三章效用论重要问题分析消费者行为推导需求曲线重要问题分析消费者行为主要内容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三节预算线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 需求曲线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主要内容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概念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 足程度。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一、效用的概念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假定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Q)/△Q当△Q→0时,MU=△TU(Q)/△Q=dTU(Q)/Dq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第一节效用论概述商品数量(1)总效用(2)边际效用(3)价格(4)012345670101824283030281086420-2543210
某商品的效用表货币的边际效用=2第一节效用论概述商品数量总效用边际效用价格00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第一节效用论概述某商品的效用曲线第一节效用论概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一节效用论概述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一节效用论概述3.消费者均衡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中商品的数量,MU1,MU2,...,MU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P1X1+P2X2+...+PnXn=I(3.5)
MU1/P1=MU2/P2=...=MUn/Pn=(3.6)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相对应,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P1X1+P2X2=I(3.7)
MU1/P1=MU2/P2=(3.8)商品数量(Q)12345678商品1的边际效用(MU1)1110987654商品2的边际效用(MU2)19171513121086
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相对应,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第一节效用论概述4.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均衡条件:
MU/P=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第一节效用论概述4.需求曲线的推导单个消费者第一节效用论概述5.消费者剩余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0时的小费者的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
CS=f(Q)dQ−P0Q0第一节效用论概述5.消费者剩余令反需求函数为Pd=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一、关于偏好的假定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1)偏好的完全性。(2)偏好的可传递性。(3)偏好的非饱和性。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一、关于偏好的假定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商品组合表a表b表cX1X2X1X2X1X2A201303012050120B306040805590C404550636083D503560507070E603070448060F702780409054某消费者的无差异表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商品组合表a表b表cX1X2X1X2X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某消费者的无差异第二节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之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U=f(X1,X2)=U0U0为一个常数,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第二节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由上图可以看出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并且,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反之越低。第二个特征,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个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X2/△X1△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效小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
MRS12=−△X2/△X1
=−dX2/dX1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第二节无差异曲线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第二节无差异曲线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和完第三节预算线一、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1和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预算等式为:P1X1+P2X2=I或:X2=−(P1/P2)X1+I/P2第三节预算线一、预算线的含义第三节预算线第三节预算线第三节预算线二、预算线的变动第三节预算线二、预算线的变动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均衡条件:MRS12=MU1/MU2=P1/P2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影响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见图a)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影响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影响三、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影响四、恩格尔曲线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 衡的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又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区别: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地,可以推知: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在上图中c点的位置会有所不同。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商品类别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需求曲线的形状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吉芬物品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正方向变化正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上方倾斜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假定: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i=1,2,…,n,则该商品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d=fi(P)=F(p)
可见,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假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商品价格(1)消费者A的需求量(2)消费者B的需求量(3)市场需求量(4)=(2)+(3)012345201612840302418126050403020100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表到市场需求表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商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到市场需求曲线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不确定性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二、不确定性和彩票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成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彩票可以表示为:L=[p;w1,w2](0<p<1)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二、不确定性和彩票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三、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1.期望效用对于一张彩票L=[p;W1,W2]来说,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E{U[p;W1,W2]}=pU(W1)+(1−p)U(W2)2.期望值的效用彩票的期望值的效用:
U[pW1+(1−p)W2]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三、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四、消费者的风险态度(1)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四、消费者的风险态度(1)风险回避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2)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2)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3)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3)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五、风险与保险假定某消费者拥有的一笔财产,其价值为W万元;他面临财产失窃等的风险。如果风险发生,他将损失L万元,风险发生的概率为p。假设该消费者为回避此项财产风险愿意支付的保险费为S万元。则:S=p·L+(1-p)·0
那么消费者在风险条件下的财产期望值为:
W-S=p·(W-L)+(1-p)·W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五、风险与保险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就保险公司的立场而言,如果损失不发生,保险公司的收益为S;如果损失发生,保险公司需支付补偿费,且补偿费等于消费者的损失L,则保险司的收益为S-L。则保险公司的期望收益为:
p·(S-L)+(1-p)·S=–p·L+S只要保险公司的期望收益
–p·L+S≥0
保险公司就愿意接受这项投保业务。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就保险公司的立场而言,如果损失不发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风险发生风险不发生财产期望值不购买保险30万元50万元48万元购买保险48万元48万元48万元概率0.10.9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风险发生风险不发生财产期望值不购买第四章生产论第四章生产论重要问题厂商的组织形式、目标和企业的本质短期的生产规律和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在长期生产中实现最有生产规模组合的均衡条件重要问题厂商的组织形式、目标和企业的本质主要内容第一节厂商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等成本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第七节规模报酬主要内容第一节厂商第一节厂商一、厂商的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第一节厂商一、厂商的组织形式第一节厂商二、企业的本质交易成本市场和企业
第一节厂商二、企业的本质第一节厂商三、厂商的目标追求最大化利润第一节厂商三、厂商的目标第二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假定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Q=f(X1,X2,…,Xn)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
Q=f(L,K)第二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第二节生产函数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1.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Q=aL+bK(常数a,b>0)第二节生产函数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第二节生产函数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Q=min{L/u,K/v}(常数u、v〉0)第二节生产函数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第二节生产函数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α和β为三个参数,0<α,β<1)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另外,若α+β〉1,规模报酬递增;若α+β=1,规模报酬不变;若α+β=1,规模报酬递减。第二节生产函数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生产理论分短期和长期,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用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用L表示,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
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生产理论分短期和长期,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劳动的总产量(TPL):TPL=f(L,K)劳动的平均产量(APL):APL=TPL(L,K)/L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TPL(L,K)/△L
或MPL=△TPL(L,K)/△L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劳动投入量
L劳动的总产量
TPL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01234567803812151717161303443(3/4)3(2/5)2(5/6)2(2/7)1(5/8)354320-1-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劳动投入量劳动的总产量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Ⅰ阶段:从O—L3阶段,由于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第Ⅱ阶段:从L3—L4阶段,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第Ⅲ阶段:L4之后,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省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五、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f(X1,X2,…,Xn)假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则两种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为:
Q=f(L,K)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曲线以常数Q0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等产量曲线的生产函数为:Q=f(L,K)=Q0生产函数的产量曲面和等产量曲线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曲线生产函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曲线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曲线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三、边际技术替代率1.边际技术替代率定义公式为:或者有:
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三、边际技术替代率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第五节等成本线假定工资率为w,利息率为r,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C=wL+rK第五节等成本线假定工资率为w,利息率为r,厂商既定的成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MRTSLK=MPL/MPK=w/r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二、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MRTSLK=MPL/MPK=w/r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二、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L、K),既定的商品的价格为P,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和r,表示利润。厂商的利润函数为:最后得到:
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四、扩展线1.等斜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四、扩展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2.扩展线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2.扩展线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第七节规模报酬第七节规模报酬第五章成本论第五章成本论重要问题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重要问题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主要内容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一、机会成本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一、机会成本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二、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二、显成本和隐成本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三、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三、利润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一、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则短期生产函数为:并假定劳动的价格为w和资本的价格r是给定的,则表示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短期总成本:如果用表示可变成本,以b表示固定成本则短期总成本函数可写成: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一、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曲线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曲线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二、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形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二、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一、短期成本的分类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一、短期成本的分类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产量Q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总成本TC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C边际成本MC0123456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060080090010501400210012001800200021002250260033001200.0600.0400.0300.0240.0200.0600.0400.0300.0262.5280.0350.01800.01000.0700.0562.5520.0550.0600200100150350700短期成本表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总成本平均成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摒弃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四、有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1)由TFC曲线到AFC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四、有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2)由TVC曲线到AVC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2)由TVC曲线到AVC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3)由TC曲线到AC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3)由TC曲线到AC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4)由TC曲线和TVC曲线到MC曲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4)由TC曲线和TVC曲线到MC曲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结论: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第二,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结论:第一,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第二,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LTC=LTC(Q)
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L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可以写为:
LAC(Q)=LTC(Q)/Q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可以写为:
LMC(Q)=△LTC(Q)/△Q
=△LTC(Q)/△Q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因为,可由LTC曲线的斜率值描绘出LMC曲线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重要问题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重要问题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主要内容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 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八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主要内容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接近哪种商品市场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没有很容易一些农产品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一些轻工产品、零售业寡头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钢、汽车、石油垄断惟一惟一的产品,且无相近的替代品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如水、电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对价格控进出一个行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1.厂商的收益的概念厂商的收益就是厂商的销售收入。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销售量Q价格P总收益TR=P×Q平均收益AR=TR/Q边际收益MR=△TR/△Q10020030040050011111100200300400500111111111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利润最大化(一)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利润最大化(一)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利润最大化(二)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利润最大化(二)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供给曲线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供给曲线
三、生产者剩余PS=P0Q0-f(Q)dQ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S(P)=Si(p)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S(P)=S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LAC=SAC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长期均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第八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第八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第八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二、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货币选票”
第八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二、消费者统治说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重要问题分别说明其他三类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果的比较重要问题分别说明其他三类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主要内容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主要内容第一节垄断第一节垄断一、垄断市场的条件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 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 能。形成垄断的原因
第一节垄断一、垄断市场的条件第一节垄断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的曲线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一节垄断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一节垄断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一节垄断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一节垄断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即:第一节垄断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一节垄断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第一节垄断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第一节垄断(二)第一节垄断(二)第一节垄断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第一节垄断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第一节垄断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第一节垄断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条件:MR=L第一节垄断六、价格歧视1.一级价格歧视(一)第一节垄断六、价格歧视(一)第一节垄断(二)第一节垄断(二)第一节垄断2.二级价格歧视第一节垄断2.二级价格歧视第一节垄断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根据MR1=MR2=MC的原则确定产量和价格。第一节垄断3.三级价格歧视第一节垄断七、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1.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第一节垄断七、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第一节垄断2.资本回报率管制
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的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第一节垄断2.资本回报率管制第二节垄断竞争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第二节垄断竞争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第二节垄断竞争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第二节垄断竞争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第二节垄断竞争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均衡的条件:MR=SMC第二节垄断竞争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均衡的条件第二节垄断竞争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AR=LAC=SAC第二节垄断竞争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条件:第二节垄断竞争五、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第二节垄断竞争五、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第二节垄断竞争六、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由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第二节垄断竞争六、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第二节垄断竞争七、非价格竞争
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第二节垄断竞争七、非价格竞争第三节寡头一、寡头市场的特征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
形成原因
不同方式分类: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勾结行为和独立行动第三节寡头一、寡头市场的特征第三节寡头二、古诺模型第三节寡头二、古诺模型第三节寡头均衡解得:第三节寡头均衡解得:第三节寡头三、斯威齐模型第三节寡头三、斯威齐模型第三节寡头四、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不存在寡头厂商和行业的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第三节寡头四、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一、博弈论的基本要素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一、博弈论的基本要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二、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1.占有策略均衡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由博弈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二、博弈均衡的基本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2.纳什均衡710356889LRUD
乙甲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2.纳什均衡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三、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1.囚犯困境-5-5-1-7-7-1-2-2
坦白不坦白坦白不坦白乙甲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三、寡头厂商的共谋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2.囚犯困境模型的扩展应用:寡头厂商合作的不稳定性3.重复博弈:走出囚犯困境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四、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800600130090090012001300900
进入不进入抵制不抵制进入者在位者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四、威胁和承诺的可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主要是对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益的比较:
衡量标准:1.产量是否达到最大的生产能力;
2.长期均衡是否实现P=LMC;垄断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广告支出的关系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主要是对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益的比较: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重要问题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重要问题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第二节引致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决定主要内容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第一节分配论概述传统分配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把生产要素分为地租、工资和利润;
2.要素价格理论地主、资本家和工资收入者三个社会阶级的收入分配;
3.边际生产率分配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以及收入之间差异的原因第一节分配论概述传统分配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二节引致需求直接需求和“派生”(引致)需求“共同性”第二节引致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完全竞争厂商
1.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
2.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完全竞争厂商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MP产品价格P边际产品价值VMP=MP×P123456789101098765432122222222222018161412108642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使用要素的“边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VMP=W
或者MP·P=W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MP产品价格P边际产品价值VMP=MP×P要素价格W123456789101098765432110101010101010101010100908070605040302010100908070605040302010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要素数量L边际产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对生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多个厂商调整时m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多个厂商调整时m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为:
D=dm
特别地,当d1=d2=…=dn时:D=dm=n·dm
单个产商和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边际收益产品
MRP=MR·MP要素使用原则:
MRP=W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边际收益产品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MP总产量产品价格P总收益边际收益产品3456789109876543342505763687220.0019.5019.0018.5018.0017.5017.00660.00819.00950.001054.501134.001190.001224.00—159.00131.00104.5079.5056.0034.00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要素数量L边际产品M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要素使用原则:MR·MP(L)=W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MRPr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要素使用原则:MR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的概念边际要素成本要素供给曲线以MFC=VMP为原则
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决定
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和要素供给曲线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市场,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存在: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 数量的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重要问题研究各要素的供给研究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理论重要问题研究各要素的供给主要内容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五节欧拉定理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主要内容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关于要素供给的讨论局限于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其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这一范围内,即是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来建立起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二、要素供给原则1.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
=“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二、要素供给原则第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2024年12月云浮市郁南县产业园区工会联合会公开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单元第8课二、《应用通道合成图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继电保护员-初级工试题含答案
- 实验诊断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 2025年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统编版)
- 2024国家电投湖北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课件-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第7讲
- 生理学泌尿系统6学时课件
- PySide学习教程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1 Introduction
-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
-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doc
-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实施细则
- 物业交付后工程维修工作机制
-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
- JJF 1752-2019全自动封闭型发光免疫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版)
- GB 1886.300-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离子交换树脂(高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