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会计1第一节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第一节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2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1.物价(商品的价格)——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2.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3.物价变动——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个别物价变动——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一般物价变动——某一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1.物价(商3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5.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下降(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6.物价指数——反应两个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标。一般物价指数——反应社会全部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数。个别物价指数——反应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数。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4注意:物价指数通常由政府或权威机构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劳务价格变动情况计算得到并定期公布;我国采用的是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个别物价指数和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相反。注意:5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1.不能正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结存和消耗两个方面);2.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没有可比性;3.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实现生产能力上的补偿;4.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均下降),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反应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1.不能正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结65.冲击了历史成本;6.冲击了货币计量假定-币值不变。5.冲击了历史成本;7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一)资本保全1.资本:(1)广义的资本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2)狭义的资本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产生了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的概念。(3)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货币资本或者与之相当的购买力;(4)实物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能力。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一)资本保全82.资本保全:在保证原有资本完整无损的前提下,确认企业的收益。(1)财务资本保全: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利润。(2)实物资本保全: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经营)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经营能力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利润。2.资本保全:在保证原有资本完整无损的前提下,确认企业的收益9关于实物资本保全有三种理解:拥有与期初相同的实物资本;生产与期初相等数量的货物或劳务的能力;生产与期初同等价值量货物或劳务的能力关于实物资本保全有三种理解:10
(二)不同资本保全概念下的会计计量1.财务资本保全计量单位:名义货币或固定购买力货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1)名义货币计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只能实现名义币值的财务资本保全;利润表示本期名义货币的增加;本期持有资产价值的提高,被视为持产利得,在会计上只有被处置的资产,其持产利得才能确认为利润
1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是传统的计量模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当时的物价较为稳定;其优点是简便易得,在物价、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其缺点是:其一,在物价变动较大时,不同时期以名义货币表示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其二,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少计费用虚增利润,多分股利和多交所得税,因而资本保全不足;在物价下跌时,资本保全过度。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是传统的计量模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早12(2)不变币值计量—历史成本/稳值货币实现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利润表示本期购买力的增加;在资产价格的增加中,只有大于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部分才能作为利润。(2)不变币值计量—历史成本/稳值货币13在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的计量模式下: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一般物价指数不一定代表一般物价水平,而且可能和个别物价指数有差距甚至相反;此模式不一定能保全期初资本的生产能力。在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的计量模式下:14
2.实物资本保全计量属性:改历史成本为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1)能够实现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2)利润表示本期实物资本或生产经营能力的增加。
15(3)其优点是:以现行价值反应的会计信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可靠性和相关性较强;能够实现生产能力的保全。(3)其优点是:16(4)其缺点是:各期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反映了资产不同时期的现行价值,其可比性仍然有限;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的时点难以确定——资产消耗日、销售日、编表日;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的确定有很强的主观性。(4)其缺点是:17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部分调整法不改变传统计量模式和财务报表内容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方法,提高成本、费用,加速成本的补偿。如:加速折旧法、后进先出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提前多补偿损耗,但在整个资产使用期内是一致的。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部分调整法18(二)全面调整法:改革计量模式1.改变计量单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历史成本/不变币值2.改变计量属性:现行成本会计3.同时改变两者: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二)全面调整法:改革计量模式19第二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涵义及特点二、方法(内容)第二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涵义及特点20一、涵义及特点
(一)涵义: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传统会计报表中的数额进行调整,用货币的现时购买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特点:1.实现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2.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不变币值;3.期末只需调整报表,不需按不变币值进行日常核算。一、涵义及特点
(一)涵义: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传统会计报表21二、方法(内容)(一)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1.货币性项目:(1)涵义: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金额固定不变,只是其实际支配的资产发生变动的项目,具体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货币和应以货币结算的项目。二、方法(内容)(一)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22(2)项目:货币性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按固定金额收回的债权),有固定利息收入的长期证券投资。货币性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将来必须支付固定金额货币的债权)(2)项目:23(3)特点:①其金额不随物价的变动而改变;②其购买力随物价变化而变化,故当物价上涨时,企业持有货币性资金会遭受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会获利,(因为企业可用购买力较低的货币偿付以前固定金额的债务)。(3)特点:242.非货币性项目(1)涵义:是指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名义货币数额也发生变化的项目,具体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2)项目: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存货、股票投资、可转换债券等)和除货币性负债以外的负债。2.非货币性项目25(3)特点:①金额随物价变动而改变;②不发生购买力损益变化。(3)特点:263.难以确定的项目:预收及预付货款应根据合同确定;合同规定属于提供一定数量产品的属非货币性项目;如果规定提供一定金额产品的则属于货币性项目;通常将之确定为非货币性项目,因为一般是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3.难以确定的项目:274.划分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的意义①会计处理角度:不同性质的项目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货币性项目在期末不需调整金额但需计算购买力损益;非货币项目不需要计算购买力,但需随物价变动水平而调整其金额。②理财角度:在通货上涨时期减少货币性资产;在物价下降时减少货币性负债,以降低因物价变动而发生的损失。4.划分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的意义28(二)报表项目的调整假定期末货币为稳值货币,则:调整后金额=某项目的历史成本×(期末物价指数/该项目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例如:存货的历史成本为100万元,期末物价指数为130、存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110,则存货的调整后金额为:1000000元×130/110=1181818元(二)报表项目的调整29
注意:1.如果资产是一定期限内均匀取得的,则用此期间的平均物价指数为分母。2.存货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则用最近进货月份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如果后进先出法则用最早进货月份的物价指数为分母。3.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折旧费除外)及所得税等一般都假定在一年内均匀发生,故用当年的平均物价指数做分母。注意:304.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同固定资产保持一致。5.留存收益=调整后资产合计数―调整后负债合计数―调整后资本数4.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同固定资产保持一31(三)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1.涵义: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是指期末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过的货币性项目金额与其名义货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期末应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按现在购买力调整后的)-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未调整数)具体表现为物价上升时因持有货币性资产而损失的购买力与持有货币性负债而获得的购买力之差。(物价下降时相反)(三)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32
2.计算方法(两种)(1)逐项计算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损益,而后相加。假定期末为稳值货币,将期初数与本期变动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期末数=期初数×期末指数/期初指数(或上年平均指数)+本期变化数×期末指数/本年平均指数。购买力损益=调整后的期末数(应存)-调整前的期末数(实存)2.计算方法(两种)33例如:一般物价指数:期初140,期末150,平均145。①货币资金期末为28000,期初数为20000,则:购买力损益=20000×150/140+8000×150/145-28000=17049(损失)②应付票据期初数、期末数均为60000,则:购买力损益=60000×150/140-60000=4286(收益)例如:一般物价指数:期初140,期末150,平均145。34(2)先将货币性资产金额与货币性负债金额相抵,求出货币性项目净额,再计算购买力损益。例如:货币性资产期初数和期末数分别为10000、14300;货币性负债期初数和期末数分别为4100、9400。期初、期末、平均物价指数分别为110、165、137.5。(2)先将货币性资产金额与货币性负债金额相抵,求出货币性项目35货币性项目期初净额的调整:(10000-4100)×165/110=8850货币性项目变化净额的调整:(4300-5300)×165/137.5=-1200调整后的期末净额=8850+(-1200)=7650调整前的期末净额=14300-9400=4900货币购买力损益=7650-4900=2750(损失)货币性项目期初净额的调整:36(四)货币购买力损益的列报购买力损益列入损益表,具体位置不统一,如有的在净利润之后,有的在净利润之前。(四)货币购买力损益的列报37例1,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项目年初数年末数项目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资产合计5411712912930063135.312925.8103.2301.5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754515024630066.7545150309.75301.5例1,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项目年初数38
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折旧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3307500196200021000258000877500270000607500600006675006000051000097500
39有关说明2000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年初100、年末135、年平均125。期初存货3900件,300元/件;本期均匀购入6500件,330元/件,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最近购进存货月份的物价指数是129。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本年均匀销售商品6300件。营业费用均匀发生。所得税均匀发生,提取公积金和分出利润在年末进行。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均为期初形成。要求:根据物价变动水平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说明2000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年初100、年末1340
1.报表项目的调整存货=1353000×135/129=1415930固定资产=1290000×135/100=1741500累计折旧=258000×135/100=348300实收资本=1500000×135/100=2025000盈余公积=240000×135/100+60000=384000未分配利润=3439130—(667500+450000)—(2025000+384000)=873701.报表项目的调整41营业收入=3307500×135/125=3572100营业成本=1170000×135/100(期初结存)+330×6500×135/125(本期购入)—1353000×135/129(期末结存)=2480170营业费用21000×135/125=226800折旧费用:同累计折旧所得税=270000×135/125=291600期初未分配利润=60000×135/100=81000提取公积金=60000分出利润=510000营业收入=3307500×135/125=357210042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项目未调整前金额调整系数调整后金额期初货币性资产期初货币性负债期初货币性资产净额+本期货币性收入—购入存货营业费用所得税分出利润期末货币性资产净额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5400001200000—6600003307500214500210000270000510000—487500663900—487500=176400(收益)135/100135/100135/100135/125135/125135/125135/125135/1357290001620000—891000035721002316600226800291600510000—663900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项目未调整前金额调整43注意:货币性资产净额为负数,表明货币性负债大于货币性资产,实存的负债小于应存的负债故为收益。本例中用“货币性收入-货币性支出”代替了货币性项目净增加额。注意:44
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项目年末金额项目年末金额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合计6300001415930174150034830013932003439130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6675004500002025000384000—873703439130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项目年末45
调整后的利润表(一般物价水平)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费用营业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不包括购买力损益的未分配利润+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期末未分配利润357210024801703483002268005168302916002252308100030623060000510000—263770176400—87370调整后的利润表(一般物价水平)46三、评价1.优点:简便易行,调整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强,因为物价指数是国家公布的;增加了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2.缺点:不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为个别物价指数与一般物价指数有差异;货币购买力损益会影响人们对经营成果的正确理解。三、评价47第三节现行成本会计一、涵义及特点二、内容(方法)三、评价第三节现行成本会计一、涵义及特点48一、涵义及特点
现行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一种会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能够实行实物资本保全;2.计量模式为现行成本/名义货币;3.不仅需调整会计报表,还要为资产持有损益设置专门帐户进行核算。一、涵义及特点
现行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行成49二、内容(方法)(一)现行成本的确定方法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按现行价格购置与现有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其主要确定方法有:二、内容(方法)(一)现行成本的确定方法50①现行市场价格(现行重置成本);②成本法(成本或成本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成本可以是现行再生产成本或现行标准成本);③运用分类(或个别)物价指数:现行成本=历史成本×现行物价指数÷资产取得日物价指数;④评估法;⑤收益资本化法:现行成本=年平均收益÷资产收益率(因为资产收益率=年平均收益÷资产价值);⑥其他①现行市场价格(现行重置成本);51(二)资产持有损益1.种类企业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的现行成本和原始成本的差异,具体包括:(1)已实现的持有损益——已耗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异;(2)未实现的持有损益——结存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异。(二)资产持有损益52例如:已售出600件,历史成本为25元,售时的重量成本为30;期末公司结存400件,重置成本为32元。则:已实现的持有损益为600×(30-25)=3000元未实现的持有损益为400×(32-25)=2800元例如:已售出600件,历史成本为25元,售时的重量成本为30532.列报方法(1)财务资本保全将资产持有损益列入损益表。(2)实物资本保全将资产持有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单列为“资本保全调整数”。2.列报方法54(三)报表项目的调整1.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①货币性项目由于按固定金额表示,不受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故不须调整;②非货币性项目按期末的现行成本反映。
(三)报表项目的调整55例如:期末存货400件,历史成本为25/件,现行成本为32元/件借:存货2800贷:未实现持有损益2800例如:期末存货400件,历史成本为25/件,现行成本为32元56固定资产50000元,直线法折旧,预计使用期限为5年,无净残值,重量成本为70000(第一年末)借:固定资产20000(70000-50000)贷:累计折旧4000(20000÷5)未实现持有损益16000补充折旧费用(可以在损益表项目的调整时做)借:折旧费用4000贷:已实现持有损益4000固定资产50000元,直线法折旧,预计使用期限为572.损益表项目的调整(1)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折旧费除外)、所得税费、现金股利等是按当前的物价水平或接近当前的物价水平逐渐积累的,因此其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极为接近,根据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对这些项目可按历史成本进行列示。2.损益表项目的调整58(2)销售成本按现行成本调整,如历史成本10000,重置成本为15000借:销售成本5000贷:已实现持有损益5000(2)销售成本按现行成本调整,如历史成本10000,重置成本59例2,假设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项目年初数年末数项目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资产合计5411712912930063135.312925.8103.2301.5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754515024630066.7545150309.75301.5例2,假设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
60
利润表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折旧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3307500196200021000258000877500270000607500600006675006000051000097500利润表61说明:固定资产的年初物价指数为100,期末为120,预计使用5年。期初存货的成本按期初的现行成本编制,期末存货按420元/件计价,现行总成本为1722000元。销售商品的现行成本为2646000元。在损益表中除销售成本和折旧费用外,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金额与现行成本为基础的金额相同。要求按现行成本会计模式调整会计报表说明:固定资产的年初物价指数为100,期末为120,预计使62项目调整1.存货借:存货369000(1722000—1353000)贷:未实现持有损益3690002.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258000贷:累计折旧51600(258000/5)未实现持有损益206400(258000=1290000×120/100—1290000)项目调整1.存货633.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2646000—1962000贷:已实现持有损益6840004.折旧费用借:折旧费用51600贷:已实现持有损益516003.营业成本64
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现行成本:财务资本保全)项目年末金额项目年末金额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合计6300001722000154800030960012384003590400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66750045000015000003000006729003590400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现行成本:财务资本保全)65未分配利润为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数;调整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仍等于调整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因为:已实现持有损益同时表现为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的增加,故对未分配利润没有影响。未实现持有损益同时表现为资产价值的增加。未分配利润为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数;66调整后的利润表(现行成本:财务资本保全)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费用营业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33075002646000309600210000141900270000调整后的利润表(现行成本:财务资本保全)67项目金额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不包括持有损益的未分配利润+已实现持有损益未实现持有损益期末未分配利润
—12810060000—6810060000510000—638100735600575400672900项目68
在此情况下现行成本下已实现的会计利润实际上仍为历史成本下的利润,因为:已实现的利润=现行成本下的利润(调整后的)+已实现的持有损益=—128100+735600=607500损益项目调整后导致的利润变动(-735600)=已实现的持有损益(+735600)现行成本下的最终利润=已实现利润+未实现的持有损益=607500+575400=1182900在此情况下现行成本下已实现的会计利润实际上仍为历史成本下的69调整后资产负债表(现行成本:实物资本保全)项目年末金额项目年末金额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合计6300001722000154800030960012384003590400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资本保全调整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66750045000015000001311000300000—6381003590400调整后资产负债表(现行成本:实物资本保全)项70在此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来自调整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资本保全调整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数:在此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71调整后的利润表(现行成本:实物资本保全)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费用营业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未分配利润3307500264600309600210000141900270000—12810060000—6810060000510000—638100调整后的利润表(现行成本:实物资本保全)72三、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按现行成本确认费用)。能够实现实物资本的补偿。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收益(现行收入和现行成本相配比)。现行成本难以确定。三、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按现行成本确认费用73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会计74第一节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第一节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75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1.物价(商品的价格)——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2.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3.物价变动——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个别物价变动——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化。一般物价变动——某一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一、物价变动与物价指数1.物价(商76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5.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下降(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6.物价指数——反应两个时期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标。一般物价指数——反应社会全部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数。个别物价指数——反应某一具体商品、劳务价格变动幅度的指数。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77注意:物价指数通常由政府或权威机构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劳务价格变动情况计算得到并定期公布;我国采用的是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个别物价指数和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相反。注意:78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1.不能正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结存和消耗两个方面);2.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没有可比性;3.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实现生产能力上的补偿;4.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均下降),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反应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1.不能正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结795.冲击了历史成本;6.冲击了货币计量假定-币值不变。5.冲击了历史成本;80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一)资本保全1.资本:(1)广义的资本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2)狭义的资本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产生了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的概念。(3)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货币资本或者与之相当的购买力;(4)实物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能力。三、资本保全与会计计量模式(一)资本保全812.资本保全:在保证原有资本完整无损的前提下,确认企业的收益。(1)财务资本保全: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货币)金额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利润。(2)实物资本保全:在不考虑本期所有者分配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经营)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经营能力的情况下,才能确认利润。2.资本保全:在保证原有资本完整无损的前提下,确认企业的收益82关于实物资本保全有三种理解:拥有与期初相同的实物资本;生产与期初相等数量的货物或劳务的能力;生产与期初同等价值量货物或劳务的能力关于实物资本保全有三种理解:83
(二)不同资本保全概念下的会计计量1.财务资本保全计量单位:名义货币或固定购买力货币计量属性:历史成本(1)名义货币计量—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只能实现名义币值的财务资本保全;利润表示本期名义货币的增加;本期持有资产价值的提高,被视为持产利得,在会计上只有被处置的资产,其持产利得才能确认为利润
84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是传统的计量模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当时的物价较为稳定;其优点是简便易得,在物价、币值稳定的情况下,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其缺点是:其一,在物价变动较大时,不同时期以名义货币表示的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其二,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少计费用虚增利润,多分股利和多交所得税,因而资本保全不足;在物价下跌时,资本保全过度。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是传统的计量模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早85(2)不变币值计量—历史成本/稳值货币实现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利润表示本期购买力的增加;在资产价格的增加中,只有大于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部分才能作为利润。(2)不变币值计量—历史成本/稳值货币86在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的计量模式下: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一般物价指数不一定代表一般物价水平,而且可能和个别物价指数有差距甚至相反;此模式不一定能保全期初资本的生产能力。在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的计量模式下:87
2.实物资本保全计量属性:改历史成本为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1)能够实现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2)利润表示本期实物资本或生产经营能力的增加。
88(3)其优点是:以现行价值反应的会计信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可靠性和相关性较强;能够实现生产能力的保全。(3)其优点是:89(4)其缺点是:各期的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反映了资产不同时期的现行价值,其可比性仍然有限;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的时点难以确定——资产消耗日、销售日、编表日;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的确定有很强的主观性。(4)其缺点是:90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部分调整法不改变传统计量模式和财务报表内容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方法,提高成本、费用,加速成本的补偿。如:加速折旧法、后进先出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提前多补偿损耗,但在整个资产使用期内是一致的。四、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部分调整法91(二)全面调整法:改革计量模式1.改变计量单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历史成本/不变币值2.改变计量属性:现行成本会计3.同时改变两者: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二)全面调整法:改革计量模式92第二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涵义及特点二、方法(内容)第二节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涵义及特点93一、涵义及特点
(一)涵义: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传统会计报表中的数额进行调整,用货币的现时购买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特点:1.实现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2.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不变币值;3.期末只需调整报表,不需按不变币值进行日常核算。一、涵义及特点
(一)涵义: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传统会计报表94二、方法(内容)(一)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1.货币性项目:(1)涵义: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金额固定不变,只是其实际支配的资产发生变动的项目,具体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货币和应以货币结算的项目。二、方法(内容)(一)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95(2)项目:货币性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按固定金额收回的债权),有固定利息收入的长期证券投资。货币性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将来必须支付固定金额货币的债权)(2)项目:96(3)特点:①其金额不随物价的变动而改变;②其购买力随物价变化而变化,故当物价上涨时,企业持有货币性资金会遭受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会获利,(因为企业可用购买力较低的货币偿付以前固定金额的债务)。(3)特点:972.非货币性项目(1)涵义:是指在一般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其名义货币数额也发生变化的项目,具体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2)项目:除货币性资产以外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存货、股票投资、可转换债券等)和除货币性负债以外的负债。2.非货币性项目98(3)特点:①金额随物价变动而改变;②不发生购买力损益变化。(3)特点:993.难以确定的项目:预收及预付货款应根据合同确定;合同规定属于提供一定数量产品的属非货币性项目;如果规定提供一定金额产品的则属于货币性项目;通常将之确定为非货币性项目,因为一般是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3.难以确定的项目:1004.划分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的意义①会计处理角度:不同性质的项目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货币性项目在期末不需调整金额但需计算购买力损益;非货币项目不需要计算购买力,但需随物价变动水平而调整其金额。②理财角度:在通货上涨时期减少货币性资产;在物价下降时减少货币性负债,以降低因物价变动而发生的损失。4.划分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的意义101(二)报表项目的调整假定期末货币为稳值货币,则:调整后金额=某项目的历史成本×(期末物价指数/该项目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例如:存货的历史成本为100万元,期末物价指数为130、存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110,则存货的调整后金额为:1000000元×130/110=1181818元(二)报表项目的调整102
注意:1.如果资产是一定期限内均匀取得的,则用此期间的平均物价指数为分母。2.存货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则用最近进货月份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如果后进先出法则用最早进货月份的物价指数为分母。3.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折旧费除外)及所得税等一般都假定在一年内均匀发生,故用当年的平均物价指数做分母。注意:1034.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同固定资产保持一致。5.留存收益=调整后资产合计数―调整后负债合计数―调整后资本数4.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取得时的物价指数为分母,同固定资产保持一104(三)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1.涵义: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是指期末按一般物价水平调整过的货币性项目金额与其名义货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期末应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按现在购买力调整后的)-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净额(未调整数)具体表现为物价上升时因持有货币性资产而损失的购买力与持有货币性负债而获得的购买力之差。(物价下降时相反)(三)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105
2.计算方法(两种)(1)逐项计算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损益,而后相加。假定期末为稳值货币,将期初数与本期变动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期末数=期初数×期末指数/期初指数(或上年平均指数)+本期变化数×期末指数/本年平均指数。购买力损益=调整后的期末数(应存)-调整前的期末数(实存)2.计算方法(两种)106例如:一般物价指数:期初140,期末150,平均145。①货币资金期末为28000,期初数为20000,则:购买力损益=20000×150/140+8000×150/145-28000=17049(损失)②应付票据期初数、期末数均为60000,则:购买力损益=60000×150/140-60000=4286(收益)例如:一般物价指数:期初140,期末150,平均145。107(2)先将货币性资产金额与货币性负债金额相抵,求出货币性项目净额,再计算购买力损益。例如:货币性资产期初数和期末数分别为10000、14300;货币性负债期初数和期末数分别为4100、9400。期初、期末、平均物价指数分别为110、165、137.5。(2)先将货币性资产金额与货币性负债金额相抵,求出货币性项目108货币性项目期初净额的调整:(10000-4100)×165/110=8850货币性项目变化净额的调整:(4300-5300)×165/137.5=-1200调整后的期末净额=8850+(-1200)=7650调整前的期末净额=14300-9400=4900货币购买力损益=7650-4900=2750(损失)货币性项目期初净额的调整:109(四)货币购买力损益的列报购买力损益列入损益表,具体位置不统一,如有的在净利润之后,有的在净利润之前。(四)货币购买力损益的列报110例1,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项目年初数年末数项目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资产合计5411712912930063135.312925.8103.2301.5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754515024630066.7545150309.75301.5例1,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项目年初数111
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折旧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3307500196200021000258000877500270000607500600006675006000051000097500
112有关说明2000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年初100、年末135、年平均125。期初存货3900件,300元/件;本期均匀购入6500件,330元/件,按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最近购进存货月份的物价指数是129。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本年均匀销售商品6300件。营业费用均匀发生。所得税均匀发生,提取公积金和分出利润在年末进行。固定资产、实收资本均为期初形成。要求:根据物价变动水平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说明2000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年初100、年末13113
1.报表项目的调整存货=1353000×135/129=1415930固定资产=1290000×135/100=1741500累计折旧=258000×135/100=348300实收资本=1500000×135/100=2025000盈余公积=240000×135/100+60000=384000未分配利润=3439130—(667500+450000)—(2025000+384000)=873701.报表项目的调整114营业收入=3307500×135/125=3572100营业成本=1170000×135/100(期初结存)+330×6500×135/125(本期购入)—1353000×135/129(期末结存)=2480170营业费用21000×135/125=226800折旧费用:同累计折旧所得税=270000×135/125=291600期初未分配利润=60000×135/100=81000提取公积金=60000分出利润=510000营业收入=3307500×135/125=3572100115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项目未调整前金额调整系数调整后金额期初货币性资产期初货币性负债期初货币性资产净额+本期货币性收入—购入存货营业费用所得税分出利润期末货币性资产净额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5400001200000—6600003307500214500210000270000510000—487500663900—487500=176400(收益)135/100135/100135/100135/125135/125135/125135/125135/1357290001620000—891000035721002316600226800291600510000—663900货币购买力损益的计算项目未调整前金额调整116注意:货币性资产净额为负数,表明货币性负债大于货币性资产,实存的负债小于应存的负债故为收益。本例中用“货币性收入-货币性支出”代替了货币性项目净增加额。注意:117
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项目年末金额项目年末金额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合计6300001415930174150034830013932003439130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6675004500002025000384000—873703439130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项目年末118
调整后的利润表(一般物价水平)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费用营业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不包括购买力损益的未分配利润+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期末未分配利润357210024801703483002268005168302916002252308100030623060000510000—263770176400—87370调整后的利润表(一般物价水平)119三、评价1.优点:简便易行,调整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强,因为物价指数是国家公布的;增加了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2.缺点:不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为个别物价指数与一般物价指数有差异;货币购买力损益会影响人们对经营成果的正确理解。三、评价120第三节现行成本会计一、涵义及特点二、内容(方法)三、评价第三节现行成本会计一、涵义及特点121一、涵义及特点
现行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一种会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能够实行实物资本保全;2.计量模式为现行成本/名义货币;3.不仅需调整会计报表,还要为资产持有损益设置专门帐户进行核算。一、涵义及特点
现行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行成122二、内容(方法)(一)现行成本的确定方法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按现行价格购置与现有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其主要确定方法有:二、内容(方法)(一)现行成本的确定方法123①现行市场价格(现行重置成本);②成本法(成本或成本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成本可以是现行再生产成本或现行标准成本);③运用分类(或个别)物价指数:现行成本=历史成本×现行物价指数÷资产取得日物价指数;④评估法;⑤收益资本化法:现行成本=年平均收益÷资产收益率(因为资产收益率=年平均收益÷资产价值);⑥其他①现行市场价格(现行重置成本);124(二)资产持有损益1.种类企业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的现行成本和原始成本的差异,具体包括:(1)已实现的持有损益——已耗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异;(2)未实现的持有损益——结存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异。(二)资产持有损益125例如:已售出600件,历史成本为25元,售时的重量成本为30;期末公司结存400件,重置成本为32元。则:已实现的持有损益为600×(30-25)=3000元未实现的持有损益为400×(32-25)=2800元例如:已售出600件,历史成本为25元,售时的重量成本为301262.列报方法(1)财务资本保全将资产持有损益列入损益表。(2)实物资本保全将资产持有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单列为“资本保全调整数”。2.列报方法127(三)报表项目的调整1.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①货币性项目由于按固定金额表示,不受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故不须调整;②非货币性项目按期末的现行成本反映。
(三)报表项目的调整128例如:期末存货400件,历史成本为25/件,现行成本为32元/件借:存货2800贷:未实现持有损益2800例如:期末存货400件,历史成本为25/件,现行成本为32元129固定资产50000元,直线法折旧,预计使用期限为5年,无净残值,重量成本为70000(第一年末)借:固定资产20000(70000-50000)贷:累计折旧4000(20000÷5)未实现持有损益16000补充折旧费用(可以在损益表项目的调整时做)借:折旧费用4000贷:已实现持有损益4000固定资产50000元,直线法折旧,预计使用期限为1302.损益表项目的调整(1)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折旧费除外)、所得税费、现金股利等是按当前的物价水平或接近当前的物价水平逐渐积累的,因此其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极为接近,根据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对这些项目可按历史成本进行列示。2.损益表项目的调整131(2)销售成本按现行成本调整,如历史成本10000,重置成本为15000借:销售成本5000贷:已实现持有损益5000(2)销售成本按现行成本调整,如历史成本10000,重置成本132例2,假设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项目年初数年末数项目年初数年末数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额资产合计5411712912930063135.312925.8103.2301.5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合计754515024630066.7545150309.75301.5例2,假设某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
133
利润表项目金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折旧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分出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3307500196200021000258000877500270000607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种子销售合同范本
- 转卖音响合同范本
- 劳务外包合同范例
- 中介委托租房电子合同范本
- 凯伦股合同范本
- 养牛合伙合同范本
- 北海吊车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中途入股合同范本
- 产品服务合同范例
- 农村转让土地合同范本
- Unit1RelationshipsLesson2HowDoWeLikeTeachers'Feedback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加油站加油合同范本
- 库存管理规划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煤矿员工安全培训教材一通三防篇
- 表演课程教案完整版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灌篮高手培训课件
-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5
- 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监理电子招标文件(2023年版)
- DB14-T 2736-2023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