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高三语文试卷2018.12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答题纸与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积累运用(10分)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1),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1分)(2)“锲而不舍,”出自荀子的《》。(2分)(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2分)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在文学作品中,不止是山水花木、不止是人物房舍可以,:人的主观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从而,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被展现②构成境、象③得到清晰地再现④成为笔下的境、象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1.(1)起舞弄清影(2)金石可镂劝学(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2.(1)A(2)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则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自己“想象的共同体”,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就如一些人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纷飞就感叹人类暴力爆发,而一本数据丰富、逻辑严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让他们闭嘴。同样,关于人类未来的走向,我们有必要梳理人类发展更漫长的历程,去发掘其中的规律,荣获2018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的《第五次开始》作者罗伯特・L.凯利告诉我们,在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后,即将迎来第五次开始。这一次,人类可以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作者将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的开始、文化的开始、农业的开始、国家的开始。这种划分方式,强调具有动态感的“开始”,强调的是人类历史时间线的“点”,让我们回到历史的关键节点,去探索人类历史动态的前进过程。使用工具,使我们与兽类彻底区分开来;文化,让我们得以交流,结成社群,进而形成共同的记忆和意识;农业诞生,自此人类不再居无定所,得以定居,得以产生“剩余”产品,进而产生阶层和阶级;终于,我们熟悉的历史阶段来临,国家得以产生,它更高效地组织生产,庇护具有共同文化和记忆的国民,也制造了压迫和国家间更具毁灭性的战争。有趣的是,回看历史,国家往往是一个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比如中国史,朝代更迭是叙事的主基调,而深入一个朝代,帝王来去又常常是叙事的主线,为何如此?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记忆最深刻的阶段,正是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史料更丰富,更有延续性;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如今依然处于第四次开始后的阶段,依然习惯性地以国家为切入点去思考历史。本书作者是考古学家,因而更关注历史本身。我们回看历史,常基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投射历史,从而存在曲解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研究中,常常强调要站在当时人角度看问题的原因。在这方面,作者凯利这样的考古学家却有着先天“优势”,因为他考察的对象是客观实体,是未经前人“加工”的素材,从而可以科学的方式去考察分析。虽然其中一些对历史逻辑的模拟带有主观性,但总的来说,还原历史的概率大大增加。凯利在本书第二章“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中,介绍了其工作和思考方式。这一章看似是个人总结,却是后续介绍人类历史的重要铺垫,增强了后文叙事的力量,因为它描述的就是考古学家剖析历史不一样的力量。比如,他介绍考古学家面对著名的“奥茨”原始人遗体时追根溯源的方式,展示了考古学家的工作过程,这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考古学家独特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使凯利对人类社会有了新的思考。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凯利提出了他乐观的预期,那就是“第五次开始”。国家为主体的历史运作方式加快了人类进步的效率,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提升;与此同时,其弊端也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新的开始。在凯利看来,这一次,与此前我们常常被历史进程推着走不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主动改变世界的可能。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在第五次开始中扮演重要力量,互联网提高了信息流转的速度和广度,如今一个中国青年可能和美国人一样听着阿黛尔的新歌,这只是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注解而已,其背后则体现了人类全球化交流和协作的力量。这将推动人类的进化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凯利的寄望在今天似乎有些让人难以信服。毕竟,全球范围正在因为贸易产生争端,区域联合的范本欧盟也显得岌岌可危。但是,人类历史的进化从来不是单线的,当年欧洲发起一波全球化贸易过程的时候,伴随的是血腥的殖民化过程。而如今的全球化过程已然理性许多,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一个可以协商的过程,而非暴力的开始。这体现的正是凯利对人类社会的信心:“人类现在已经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我们有自我教育的历史”,前者让人类具备了沿着进化轨道继续高速发展的可能,后者让我们在伦理和道德上不会偏离轨道太⑪凯利是技术乐观主义者,他让我们相信,人类将利用自己的技术更好地改造世界。凯利还是人类道德底线乐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诸如人工智能的技术,最终会导致大面积失业,成为阶级对抗的“自毁”路径。⑫“第五次开始”,已经开始。我们对人类此前历史积淀的技术和伦理充满信心。这一次,我们将走得更远,走向人类更好的目标。3•对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用类比论证,证明《第五次开始》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样数据丰富、逻辑严密。用对比论证,证明那些“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就以为人类暴力爆发”的观点必须批评。用引证,证明整体来看,人性中的善要远大于恶,因此人们对未来应抱有足够的信心。用例证,证明人们不能仅仅根据个人对局部现象的直观感受就作出对人类的悲观判断。4•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根据文中信息,简要介绍《第五次开始》这本书(80字左右)。(4分)以下题目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我们需要新的开始一一以《第五次开始》为例考古学家如何思考?——以罗伯特・L.凯利为例全球化意味着什么?一一读《第五次开始》洞察人类历史的力量一一评《第五次开始》7•在第⑧一⑪段中,呈现了凯利对未来乐观的预期。请对凯利的这种观点作评析。(4分)3.D4.承接上文对“国家的开始”是“我们熟悉的”阶段的介绍;证明人们回看历史常以国家为基本的记忆展开单位;从前人史料影响和自身惯性思维两个角度挖掘人们难以摆脱国家视野的原因;暗示当前“反全球化”浪潮出现的根源;与下文凯利以考古学的方法进行更宏观和客观的科学研究形成对比;为证明凯利的思考更接近历史发展的真相作铺垫。(答案必须包含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与下文关系的分析,答出3点即可)2018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获奖作品。作者罗伯特・L.凯利,考古学家。该书阐述人类在技术、文化、农业、国家出现带来的四次前进后,将主动迎接全球化带来的第五个历史发展节点。(作者姓名、身份或视角、书名内涵、曾获奖项,四点各1分)C凯利的观点1分+评析3分。答案示例一:凯利认为,跨越国家定义的全球化将推动人类迈入新的更美好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观点连通了当下与未来,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在当前全球范围因为贸易等问题产生争端的背景下,凯利乐观的预期能够给人们以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克服障碍的决心,启迪人们不应逆时代潮流而行,应该合作开创理想的未来。答案示例二:凯利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将迎来历史上的第五次跨越式前进。这种乐观的预期颇具鼓舞力,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该观点完全建立在对人性的美好寄望的基础上,片面强调了发展中有利的一面而忽视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历史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机缺乏足够的警惕,让人难以信服。(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5分)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汪曾祺说过: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11月25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去了老舍故居,想看看那个曾经菊花满地的小院。从《当代》杂志西行,穿过后拐棒胡同、礼士胡同、报房胡同,12分钟就到了王府井北侧的丰富胡同19号。一个刚学过老舍课文《养花》的小学生,一大早从海淀赶过来,等着要看这个养花的院子。他应该有点小失望,院中只有玉簪花和水葫芦的绿叶。《养花》中提到某年夏天,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这个事故现场应该在前院,已经被封闭成为办公区了。二门里的屏风非常别致,是那种适宜入画的木影壁。北京小院的木影壁不多,二门带木影壁的就更少了,结构精致色块搭配如此和谐别致的影壁全北京更是独一份,配上胡絜青手写的“福”字,小院的画意呼之欲出。北房三间加东西耳房,往来过各界的风云人物。西耳房是老舍写作的地方。院内南墙上的大屏幕刚好响起老舍女儿舒济的声音,说父亲自认是个“写家”,不是作家。老舍认为生命无贵贱之分,自己与写账先生没什么分别,真正的写作就是要领略生命,解释生命,让作品充满生命的气息。院内北房前,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垂,蓝天下,映在青色的瓦垄和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舒济前些日子告诉我: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可惜现在只有红柿了。她给我发了一张图,是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画的,题款是:老舍家有菊花见丹柿满树亟图之非闇七十岁。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果真是一样一样的。空中有丹柿,地上有菊花,小院的美是铺天盖地的。叶浅予画的老舍种花图中,花草各异,高下不同,可惜更像是南方人的庭院,没有丹柿小院最美秋天的气势。舒济发我一张图,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拍影像,专门购买了一批独朵花的菊花,这样的菊花是过去家里所栽种的。图中,这一墙一地的菊花挤在窗前,怪不得老舍在屋里写一些字就要出来莳弄一会儿他的花。⑪养了这一地的花,老舍在《养花》中还说自己不是养花的专家,他更感慨的是养花付出的劳力和心力:种了一院子的花,猫都没地方玩啦,只能上房。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全家上阵,往屋里要搬几百盆花,第二天再搬出来。一进一出之间,我们知道院中曾经有几百盆盛开的菊花,有一个文人护住百花不让雨打风吹去。⑫舒济发我一张1952年的小院照片,硕大的菊花仪态万方地簇在主人的唇边,单单个头就令人惊叹!可惜是黑白的。⑬舒济好像能感知我的遗憾,又发过来一幅她母亲的工笔重彩菊花图。母亲胡絜青小时候就画画,后来的老师是齐白石和于非闇,秋天家里开过菊展,她的菊花果然清气逼人,色泽淡雅,姿态摇曳。⑭这幅菊花美则美矣,离最美的菊花还有距离。我在故居的西房仔细搜寻院子的老照片,终于看到一组胡絜青画的菊花图。第一图的品种是贵妃之笑,第二图是金针,第三图为落日熔金,第四图叫帅旗。帅旗是五大名菊之首,有点旗帜飘飘的感觉,金针很形象,落日熔金形态传神,独独贵妃之笑,网上无论如何也搜不出来。胡絜青还画过“玉蟹“”御黄袍”“霓裳羽衣”等名品菊花。⑮老舍在《四世同堂》里的一段文字: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就成了老舍的《住的梦》。后来老舍果然住在柿子和菊花的院落中,自己写文,夫人画画,那种日子的过法一直传到儿女身上。舒济在八十多岁的今年,屋里满种花草,逢年过节,两夫妇和子女都要写字作画,把日常的生活过出美意和文气来,着实延续了诗书传家的传统文化。⑯我离开故居的时候,进来一个四五岁的女童,大叫了一声:Orange(橙子)。她妈妈用一口标准的京腔轻声说道:Persimmon,中国话叫柿子。⑰小孩子大概没见过柿子,不懂得柿子的寓意,更不会懂这院中消失的菊花对于一个中国文人意味着什么。⑱在北京的深秋,种一盆菊花,读一些与菊花有关的文字,秋天就不单单是香山的红叶了。&分析第②段划线句详细描述去老舍家路程的作用。(3分)9•第⑦段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对此加以赏析。(4分)第⑧段中的“铺天盖地”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本文为什么要以“去老舍的家寻最美的菊花”为题?请加以分析。(4分)8.表现出作者对去老舍家这段路程的熟悉和左穿右拐前往寻菊的高涨兴致;为下文蓄势;展现老舍故居的地理位置和附近环境,将之纳入老北京胡同风貌之中,突出其“北平味”。(答出1点2分,2点3分)9.实写院内蓝天下两棵柿树挂满红色果实(1分);虚写工笔画大师笔下老舍家的满树丹柿(1分)。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柿子互相映衬,虚实相生,使丹柿的形象更加鲜明;时空交叠,开拓意境,渲染出作者沉浸于柿树依旧的喜悦之情,也勾起人们对曾经的菊花美景和小院生活的想象(2分,写出2点即可)。10.形象地展现了小院曾经空中满树丹柿、地上遍地菊花的繁盛之态,突出其最美秋天的气势,表现出老舍家当年满种菊花丹柿的院落之美给“我”的震撼。11.交代本文的线索,以之串联起对老舍故居游览过程的叙述、老舍家生活和追求的介绍以及相关景物、照片、图画的描写;名为“寻最美的菊花”,实则象征寻找回味那诗意而富有生命气息的北平生活、清雅的文人情怀和诗书传家的文化传承,表现出作者对此的留恋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没落的含蓄批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三)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14题(8分)【中吕】普天乐•秋怀[元]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注】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而隐居垂钓的严子陵。标题中的“【中吕】”是名。(1分)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此曲以“忙”字为全篇诗眼,贯穿始终。“西风”“红叶”紧扣标题中的“秋”字。曲中化用语典,引用事典,皆贴切自然。整首元曲语言风格刚健豪迈、沉郁蕴藉。划线句解释为:“哪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曾艰难跋涉”或者“求取功名之路就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样充满艰辛”。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全文内容做具体分析。(4分)12.宫调13.D14.答案示例一:前者好。呼应“驿马”二字,表现出诗中的“我”出行之远、道路之艰;和下句结合起来看,从蜀道到吴江,东西辗转,山路水路一一经历,益显奔波办差之忙之苦;与归隐的闲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辛劳无果、虚掷时光而功名难遂的愤懑不平;也使尾句“笑我飘零”的自嘲更有依托。答案示例二:后者好。通过比喻将旅途的艰辛和仕途的艰难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前后连着六句写自己的不得志:日间奔波操劳,夜里孤灯苦读,仕途坎坷困顿,境遇落魄凄凉,功名未成发已白,一生碌碌无所为,由外在的飘零劳累到内心的失落凄苦,逐层深化;自然而然地引出曲末倦仕归隐之念;使诗人对命运的悲叹更显深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18分)来歙字君叔,南阳人也。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①。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尢豫②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遣子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丈节就车而去。嚣愈怒,使人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丈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论曰:“世称来君叔天下信士。夫专使乎二国之间,岂厌诈谋哉,而能独以信称者,良其诚心在乎使两义俱安,而已不私其功也。”(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注】①隗嚣:东汉初天水人,趁乱为陇地豪强拥立,归汉后仍图谋割据。②尢豫:犹豫。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歙徐杖丈节就车而去()(2)皆可案丈复()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部勒丈兵,将杀歙()A.统率B.划割C.强迫D.挑动(2)乃发丈屋断木以为兵()A.卖出B.打开C.点燃D.拆掉17.第②段划线句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遣子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对第④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战之前,来歙“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来歙作战勇猛,再次在保卫战中获得胜利。获胜后,来歙用尽粮仓里的米来救济饥民。“陇右”即“陇西”,在来歙治理下得以安定。根据作者的评论,概括来歙被世人称颂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15.(1)手持(2)同“按”,考查、审察16.(1)A(2)D17.B18.皇上以为您知道善恶得失,明白兴衰之理,所以用亲笔写的信表明心意。您也派儿子归顺做人质,这是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啊。19.B20.表层原因是来歙外在言行表现诚实可信;深层原因是其出使的根本目标并非贪图个人功劳,而是真心诚意促使双方信守道义,各得其宜。(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3分)灵璧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_]。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有删节)【注】①狃:贪。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可填入第③段划线句空格处的语气词是()(1分)矣B.焉C.也哉D.而已23•对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慨叹士人大多不能处理好“义”与“节”挖掘历来人们在仕隐之间难以选择的原因。指出隐者的安于现状会被指责为“遗弃世事”剖析仕者为利益所牵而留恋官位的不良心态。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氟化锂蒸发材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针织翻边毛线帽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慧生态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自动小袋拆包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无人机技术研发项目合同
- 2025上海市房屋买卖合同书(简易范本)
- 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购销校服合同范本
- 仓储服务定金合同模板
- 2025合同模板化妆品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小升初语文入学分班测试卷四(统编版)
-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2023年度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数据分析报告-2024年3月
- 设计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及设计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
- 2024电力系统安全规定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 科技论文图表等规范表达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 华能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技术导则(2023年版)
- 基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附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