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最新模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琅年少,号知兵,恃才而倔。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①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四年,挂靖海将军印,疏请攻台,未许。七年,复疏曰:''郑经②窜逃台湾,负隅恃固。去岁朝廷请官招抚,未见实意归诚。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鱼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塞外风土为比也。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即边防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且郑成功之子有十,若有一二机智才能,结连外岛、土番,羽翼复张,终为后患。我边海水师虽布设周密,仅能自守;若出海征剿,实亦无几。况精锐者老、习熟者棘,何可长恃?毋论时日,风信可渡,立即长驱。”诏琅入京,询方略,下部议,竟循于招抚,寝其奏,乃裁水师提督,授内大臣,尽焚战船,示无南顾之意。二十年,大学士李光地奏言:“经死,克埃③幼,诸部争权,攻之必克。”因言琅习海,可专任。授福建水师提督,简练舟楫,筹出师。二十二年六月望间,琅自督精兵二万。令大小战舰,于风帆大书将帅姓名,知进退、定赏罚也。十六日令蓝理、曾诚等七船,突入郑阵,焚杀过当,溅血声喧。时南潮正发,前锋数船为急流分散。郑师复合,两翼齐攻。琅望蓝理之船,度其不能强出。自将坐船,突围赴援。理伤炮,还,琅亦集矢于目,竟夜收八罩④。十八日,以甲裳裹首。集诸将,申军令,取虎井屿。二十二日,誓师,两军大战,水为之赤。总兵朱天贵战死。自辰至于日中,未有胜负。琅策励诸将,奋勇争先。郑将林升、邱辉等皆没,焚毁大小战舰几二百艘,军万余人。澎湖既破,克城遂降。捷书至阙,上大喜,解御袍赐之,封琅靖海侯,世袭罔替。三十五年薨于位,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节选自《台湾通史・施琅列传》,有删改)【注】①成功: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②郑经:郑成功长子。③克埃:郑经次子。④八罩:八罩岛,位于澎湖列岛南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愈治驰/令勿杀/意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B.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C.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D.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泛指中原地区,与“莅中国而抚四夷”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之意相同。B.提督,武官名,此处为清代提督军务总兵官的简称,沿江海地区常设水师提督。C.日中,又称日正、中午,指11时至13时之间,也就是十二时辰中的“午时”。D.御袍,指古代皇帝所穿的锦袍。“赐御袍”是阜帝对臣子昭示恩宠的一种手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次上疏攻台未许后,施琅于康熙七年再次上疏,从郑经并非实意归诚、台湾资源丰富、利于增加赋税等多方面陈述了攻台理由。B.在大学士李光地的建议下,朝廷最终同意了攻台之策,因施琅熟悉海战授其福建水师提督,让他负责选拔训练舟船及谋划征讨等事官。C.六月十五日,因南潮涌起,蓝理等突击进入郑氏军阵的船只被急流冲散,受到郑氏军队夹攻,施琅便自己带领战船,突围前去援助。D.二十二日一战异常激烈,双方损伤巨大,在施琅鼓励下,军队攻破澎湖,克境投降。皇上赏赐施琅御袍并封靖海侯,世袭次数无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精锐者老、习熟者棘,何可长恃?(4分)(2)令大小战舰,于风帆大书将帅姓名,知进退、定赏罚也。(4分).施琅第二次上疏攻台理由充分,为何清廷却裁撤了他的水师提督之职,改授其为内大臣,并焚烧了所有战船?(3分)C(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禽治;驰令勿杀,竟杀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杀琅父。琅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将,迁总兵)A("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即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C(根据原文,蓝理等突击进入郑氏军阵的船只被急流冲散是在六月十六日。)(1)何况精练勇锐的人已经老了,熟悉水战的人又很少,怎么能长久依赖他们呢?(本句4分,重点词语:“精锐''精练勇锐,“习熟”熟悉,"棘”同‘'瘠"、少,“恃”依赖各1分)(2)(施琅)下令让大小战舰在风帆上用大字书写上将帅的姓名,来让他们知道进退、明定赏罚。(本句4分,重点词语:“大书”用大字书写,“知”使动用法、使……知道和“定”明定,各1分,句意通顺1分)①因为清廷召施琅入京,咨询方法策略后下放到各部商议,最终决定沿袭招抚的策略。②裁撤了他的水师提督之职、改授其为内大臣,并焚烧了所有战船都是为了向郑氏展示无南顾之意,表达朝廷招抚的诚意。(本题3分,答出第1条得2分,第二条得1分)参考译文: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施琅年轻的时候以了解军队著称,倚仗有才能而性子耿直。有标兵因犯罪从郑成功处逃出,郑成功派遣施琅抓捕治罪,下令不要杀他,但施琅最终杀掉了标兵。郑成功生气地逮捕了施琅和他的家人,杀掉了施琅的父亲。施琅连夜逃跑,过了许久投降了清朝,朝廷授予其同安副将的官职,升为总兵。康熙四年,挂靖海将军之印,上疏奏请攻打台湾,没被允许。康熙七年,又上书说:“郑经窜逃到了台湾,倚靠着险要的地势抵抗。去年朝廷派遣官员招抚,没见他们真诚的归顺之意。何况东南地区肥沃的土地田园和所产出的鱼盐,最是财富聚集的地方,可以提供给中原的好处,不是塞外风土能比得上的。如果不讨伐平定台湾,不只是赋税减少,百姓贫困日渐紧迫,即使是边防年年接济军队的食物,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而且郑成功的儿子有十人,如果有一两个机智有才能的,结连外岛和土番,羽翼再次丰满张开,终将成为我们的后患。我们驻守边防的海军虽然布设周密,但仅仅能防守自己的领土;如果出海征剿,实在也没有几个可用之人。何况精练勇锐的人已经老了,熟悉水战的人又很少,怎么能长久依赖他们呢?所以,无论何时,只要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允许渡水,就应当立即长驱直入。”朝廷召施琅入京,咨询方法策略,下放到各部商议,最终决定沿袭招抚的策略,停止施琅的上奏,于是裁去他水师提督之职,授予他内大臣之职,把战船都烧毁了,以示没有南征之意。二十年,大学士李光地上奏说:“郑经死了,郑克域还年幼,诸部都在争夺权位,如果此时进攻必定能攻克。”又说施琅熟悉海战,可以专任其职。于是授予福建水师提督,选拔训练舟船,谋划率兵征讨。二十二年六月十五,施琅亲自统帅两万精兵,下令让大小战舰在风帆上用大字书写上将帅的姓名,来让他们知道进退、明定赏罚。十六日派遣蓝理、曾诚等七船突击进入郑氏的军阵,大肆焚杀敌军,飞溅流血的声音很大。当时南潮正涌起,前锋的几条船只被急流冲散。郑氏的军队又合了起来,从两边一起进攻。施琅看见蓝理的船,估计他不能强行突出重围,就自己带领战座船,突围去援助他。蓝理被炮火打伤返回,施琅的眼睛也被流矢击中,(他们)最终在晚上收复了八罩。十八日,用皮革制的战袍裹着头部,集合诸位将领,重申军令,夺取了虎井屿。二十二日,出征前与战士将领誓师。两军大战,水都染成了红色。总兵朱天贵战死了,自辰时一直到中午都没能分出胜负。施琅鞭策鼓励诸位将领,他们都奋勇争先。郑将林升、邱辉等皆战败了,焚毁了大小战舰将近二百艘,打败敌军一万余人。攻破澎湖之后,郑克域就投降了。战胜的捷报传到朝廷,皇上很高兴,解下御袍赐给他,封其为靖海侯,世袭次数无限。三十五年在位上去世,赠太子少傅,赏赐以追悼、安葬的仪式,谥号为襄壮。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依律私杀耕牛者罪。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寻拜监察御史。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细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军队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糕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给者多矣。不报。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缘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节选自《宋史•包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B.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C.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D.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B.补荫,指通过考试对因故被取消荫封的官宦子弟予以补封,是我国古代一种选官制度。C.待制,原为皇帝咨询近臣称号,宋时成为高级官员头衔,此处表示百姓对包拯的敬畏。D.地券,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用以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拯至孝守礼。为奉养父母,包拯多次辞官,父母亡故后,他依礼制守丧,守丧期满依然不忍离家就职。B.包拯为官清廉。端州前任知州用大肆敛取的当地特产砚台进贡,包拯到任后立即终止了这一行为,离任后没带走一块砚台。C.包拯刚毅正直。为解决河水泛滥问题,包拯不畏权贵,强行拆除贵族势力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最终疏通了河道。D.包拯熟识军务。他一方面反对贿赂契丹,力主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建议分兵各州,训练义勇,节省开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2)吏负钱帛多缘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包拯侦破盗割牛舌案,令盗贼惊服。请你说说包拯的断案逻辑。【10〜14题答案】【答案】10.Cll.B12.B.(1)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胥吏不敢欺骗长官。(2)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盗割牛舌者很可能是牛主人的仇家,牛主人杀牛卖肉,触犯法律,盗割牛舌者可能会认为是进一步陷害牛主人的机会,主动报案,恰恰会暴露自己的罪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句意: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动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按察使”是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吏不自安”中,“吏”是“不自安”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补荫,指通过考试对因故被取消荫封官宦子弟予以补封”错误,补荫制度不是通过考试获得,而是对因故而被取消的荫封予以补封。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端州前任知州用大肆敛取的当地特产砚台进贡,包拯到任后立即终止了这一行为"错误,根据原文“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仅足贡数”可见,前任知州大肆敛取砚台是为了用进贡剩余的砚台进献权贵,包拯终止的也不是进贡行为,而是只收取符合进贡数量的砚台。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旧制”,按从前的制度;“径造”,直接到……去;“陈”,陈述。“负”,欠;“缘系”,被拘禁;“间”,间隙,机会;“械”,抓捕;“类”,这一类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首先从“有盗割人牛舌者”的行为分析,盗贼不偷走或直接杀死牛,而是偷偷割了牛舌,让牛受伤痛苦,而又不会因造成牛丧失劳动能力而被判死罪,为的就是给苦主添堵。这种行为显然不是普通盗贼的思路,而是仇家为报复所为。包拯给牛主人出的主意是“杀而鬻之”,但是“依律私杀耕牛者罪”,即让主人回去杀了牛卖肉,这种做法按照当时的法律是“私杀耕牛”罪,要被判刑的。包拯之所以出这个主意,就是了引起其仇家的进一步报复举动。仇家闻知苦主私自杀了牛后,很可能为了将苦主送进大牢、自己获得赏钱而主动报案。那么来报案的人就是割牛舌人。参考译文:包拯,宇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按照当时律令,杀害耕牛的人要被判罪。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离任后,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不久,包拯被授为监察御史。又曾建议说:“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革除贪官官职,终身不再录用,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动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现在,包拯请求罢除河北的屯兵,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兖、军人齐、濮、曹、济各州,即使边境告急,也无需担心来不及调遣。如果说边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减少,那么就请求朝廷训练义勇,减少干粮,每年的花费,比不上屯兵一个月的费用,一州的财赋就很充足了。没有得到答复。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植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To升给事中,担任三司使。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继迁死,德明,曹玮上言:“国危子弱,愿假精兵擒德明送阙下,复河西为郡县。”此一时也,固宋室兴替之大机;而庸主具臣畏意偷安,猥云德致,拒玮之谋,降诏招抚。悲夫!宋之自折人于西北犬羊为千古憾虽有虎臣其将如之何哉玮之为将非徒言无勇徒勇无谋稽其后效概可睹矣谋诚假以精兵,推心授钺,四州斗绝一隅,孺子植根未固,功之夙成在玮心目间,亦在天下后世心目间也。德明知其不敌,且敛手归朝,而听我之建置西陲,以掣契丹之右臂;百年逋寇,平以一朝,威震贺兰而声驰朔漠。固将日:今之中国,非昔之中国也。耶律隆绪其敢轻举以向漕州胁盟要赂乎?善用兵者,欲其攻瑕也,而又不欲攻其已瑕者也。舍瑕而攻坚,则挫于坚,而瑕者亦玩。怯于坚而攻其已瑕,则胜之不足为武,而坚者谅其无能。夫唯处于瑕不瑕之间,而乘瑕以破其坚,则足以震劾寇之心,而制之以气。李继迁之强狡,固契丹之所惮也。而暴死之顷,弱子抚不辑之众,人心离而无为之效死,以为坚而有瑕可攻,以为瑕而人知其坚,不知其瑕。则功一就,而震叠迄于遐荒,其必然之势矣。且不但此也。宋之所以召侮于契丹者,气先茶也。昔之收巴蜀、入两粤、下江南,皆以众凌寡,乘其瓦解而坐获之。一试之白草荒原、控骑鸣镐之地,边声一起,而气已先夺。夫河西亦塞外矣,引置之凶危之地,而捷报以可就之功,则将视朔漠之骄子,亦犹是可走可献之虏,气已先增十倍;而又得李氏数世之积,以使趋利而争进。且以士为吾士,人为吾人,士马为吾士马,使若玮者抚而用之,渡一苇以向云中,则幽、燕在其股掌,南取甘、凉,内撤延、环之守,关中固而汴、雒得西面之屏藩。何至澧州之警一闻,盈廷项缩,遽欲走金陵,走巴、蜀,为他曰海门窜死之嗨矢年哉?玮谋不行,德明之诏命一颁,而契丹大举之师逾年即至,其应如响,而宋穷矣。况德明不翦,延及元昊,藁尔小丑,亢为敌国,兵姐将死,趣奉金缙,祸迄于亡而不已。一机之失,追救末繇。呜呼!谋国如斯,孰谓宋有人邪?(节选自王夫之®《宋论》)[注]①李继迁:本姓拓跋氏,出身党项族平夏部,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②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明清之际思想家。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之自折人于西北/犬羊为千古憾/虽有虎臣其将/如之何哉/玮之为将/非徒言无勇/徒勇无谋/稽其后效/概可睹矣/B.宋之自折人于西北犬羊/为千古憾/虽有虎臣其将/如之何哉/玮之为将/非徒言无勇/徒勇无谋/稽其后效/概可睹矣/C.宋之自折人于西北/犬羊为千古憾/虽有虎臣/其将如之何哉/玮之为将/非徒言无勇/徒勇无谋/稽其后效/概可睹矣/D.宋之自折人于西北犬羊/为千古憾/虽有虎臣/其将如之何哉/玮之为将/非徒言无勇/徒勇无谋/稽其后效/概可睹矣/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立,继承君位,古代继承君位多采用嫡长子继承制。B.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与“持节”相同,表示授以兵权。C.嚼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文中用来比喻事物的开端。D.金缗,黄金和丝织品,文中指北宋向西夏请和缴纳的金银财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夫之大胆假想,如果北宋讨伐李德明,那么他便会束手归降,西部安定有利于对契丹的进攻形成牵制,也就不会有后来耻辱的澧渊之盟。B.王夫之认为,善于用兵的人,希望攻击敌人的薄弱处,李继迁死后,西夏看上去十分坚固而实际上有薄弱之处可攻,早已不堪一击。C.北宋能够攻占巴蜀、两粤和江南之地却被契丹人侮辱,如此成败异变,“气”的盛大和“气”的沮丧是其中重要的原因。D.本文以史为鉴,不仅写出了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些方面与《阿房宫赋》《六国论》有相同之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国危子弱,愿假精兵擒德明送阙下,复河西为郡县。(4分)(2)而契丹大举之师逾年即至,其应如响,而宋穷矣。(4分)14.在王夫之看来,北宋为什么日趋衰弱,渐至灭亡?(3分)(-)文言文阅读(20分)(3分)D(3分)B("与'持节'相同”错)(3分)B(“早已不堪一击”错)(8分)(1)(现在西夏)国家危险、幼子孤弱,我希望朝廷授予我兵权,擒拿李德明送到朝廷,收复黄河以西作为国家的郡县。(2)然而契丹大举进攻的军队仅过了一年就来到了,那反应就像回声一样,而宋王朝就处境窘迫了。(每句4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3分)①不纳人言,不善用人;②不辨形势,错过时机;③以贿求安,未能如愿。(每条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轮检测(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重荣,太原祁人。重荣以父任为列校,与兄重盈皆以毅武冠军,擢河中牙将,主伺察。时军士干夜禁,捕而鞭之。士还,诉于中尉杨玄实,玄实怒,执重荣让曰:“天子爪士,而藩校辱之!"答曰:“夜半执者奸盗,孰知天子爪士?”具言其状。玄实叹曰:''非尔明辩,孰由知之?”更诿于府,擢右署。重荣多权诡众所严惮虽主帅莫不下之稍迁行军司马黄巢陷长安分兵略蒲节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贼。贼调取横数,使者至百辈,吏不堪命。重荣胁说都曰:“我所诡谋纾难,以外援未至。今贼裒①责日急,又收吾兵以困我,则亡无日矣。请绝桥,婴城自守,不然,变生何以制之?”都曰:“愿以节假公。”遂奔行在。重荣乃悉驱出贼使斩之,因大掠居人以悦其下。贼使健将朱温以舟师下冯翊,黄邺率众自华阴合攻重荣。重荣感励士众,大战,败之,贼弃粮仗四十余艘。会忠武监军杨复光率陈、蔡兵万人屯武功,重荣与连和,击贼将李详于华州,执以徇。贼使尚让来攻,而朱温将劲兵居前,败重荣兵于西关门,于是出兵夏阳,掠河中漕米数十艘。重荣选兵三万攻温,温惧,悉凿舟沉于河,遂举同州降。巢丧二州,怒甚,自将精兵数万壁梁田。重荣军华阴,复光军渭北,持角攻之,贼大败,执其将赵璋,巢中流矢走。重荣兵亦死耗相当。惧巢复振,忧之,与复光计,复光曰:“我世与李克用共忧患,其人忠不顾难,死义如己。若乞师焉,事蔑不济。”乃遣使者约连和。克用使陈景斯总兵自岚、石赴河中,亲率师从之,遂平巢,复京师。以功封琅邪郡王,累加检校太傅。然重荣性悍酷,多杀戮,少纵舍。尝辱部将常行儒,行儒怨之。光启三年,引兵夜攻府,重荣亡出外,诂旦杀之,推立重盈。(摘编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二》)注:①裒:聚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荣多权诡/众所严惮/虽主帅莫不下/之稍迁/行军司马黄巢/陷长安/分兵略蒲/节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贼B.重荣多权诡/众所严惮/虽主帅莫不下之/稍迁行军司马/黄巢陷长安/分兵略蒲/节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贼C.重荣多权诡/众所严惮/虽主帅莫不下之/稍迁行军/司马黄巢陷长安/分兵略/蒲节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贼D.重荣多权诡/众所严惮/虽主帅莫不下之/稍迁行军司马黄巢/陷长安/分兵略蒲/节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贼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伺察,古代有侦视、观察之意,也有观测之意。文中意思是侦视。B.爪土,爪牙之士,指卫士或禁卫军将上,文中意思指戍边将士。C.行在,古代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则泛指帝王巡幸所居之地。D.检校:晋时为职官名,隋唐时其官位高于正官,属非正式官衔。.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重荣在任河中府牙将时,敢于将违反夜禁的禁军军士逮捕处罚,并向禁军首领杨玄实陈述实情,获得杨玄实的赞赏。B.王重荣曾被迫追随节度使李都投降黄巢,但其忠于大唐的节操志向不改,在其劝说感动下,李都将黄巢使者赶出杀死。C.王重荣曾打败黄巢健将朱温与黄邺的联军,在华州生擒李详,迫使朱温投降,后与杨复光两面夹击黄巢,黄巢中箭逃走。D.王重荣在劝说李都反叛黄巢、联合杨复光平定黄巢等关键事件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但也有一些难被属下容忍的缺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绝桥,婴城自守,不然,变生何以制之?(4分)(2)其人忠不顾难,死义如己。若乞师焉,事蔑不济。(4分).“乘笔直书”是《新唐书》的一大特色,简要分析选文部分在为王重荣立传时,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11.B(结合“天子爪士,而簿校辱之!”可知此处“爪士”为“卫士或禁卫军”,而非“戍边将士”)2.B(张冠李戴,“在其劝说感动下,李都将黄巢使者赶出杀死”错,由文中“重荣乃悉驱出贼使斩之”可知,杀死“贼使”的是王重荣).(1)请拆断渡桥,环绕城墙来守卫城池,不这样,发生变故如何制止?(落实“绝”“婴”“变生”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顺。共4分)(2)他为人效忠不顾惜险难,为守义节而死如同自己的事。若能求来他的军队,凡事没有不成功的。(落实“顾难”“死义”“蔑”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顺。共4分).①叙述了王重荣的功绩及优点;②评价王重荣”多权诡”“性悍酷,多杀戮”,凸显其性情残暴;③客观叙述王重荣的功过,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每项1分,共3分)【文言参考译文】王重荣,太原府祁县人。王重荣因父亲职位而充任军校,与兄长王重盈都因坚毅武勇在军中出名,被提拔为河中府牙将,掌管察问。这时有个禁军的军士触犯夜禁规定,王重荣逮捕并鞭打了他。这个军士回营,向禁军首领、中尉杨玄实投诉,杨玄实大怒,抓来王重荣责备他说:“天子的卫士,藩镇的军校(你也)竟敢侮辱他?”王重荣回答说:“半夜抓的是犯禁的盗贼,谁知道他是天子卫士?”详细地陈述了那人的情形,杨玄实赞叹说:“不是你辨明是非,从谁那儿弄清这件事?”又托身于府署,被提拔为右署。王重荣长于权谋诡诈,大家都非常害怕,即使主帅也无不对他谦让。他逐步被提升为行军司马。黄巢攻破长安,分兵夺取蒲州,节度使李都无力抵抗,于是向黄巢称臣。黄巢军向他征调纷杂紧迫,派来的使者上百,官吏们承受不了差遣。王重荣威胁劝说李都:“我之所以诈降以解祸患,是因为援兵未到。如今叛贼的索求一天比一天急迫,又收去我们的军队来困扼我们,我们的灭亡就在眼前To请拆断渡桥,环绕城墙来守卫城池,不这样,发生变故如何制止?”李都说:“我愿把统兵节符拜托给您。”而后奔往僖宗逃离京城后所住的地方。王重荣将黄巢派来的使者全部赶出杀死,趁势大肆抢劫居民以取悦于部下。黄巢派勇将朱温率军乘船顺流赴冯翊,黄邺带领军众从华阴会合攻打王重荣。王重荣激励军士,大战,打败了他们,黄巢军丢弃粮食、军械四十余船。适逢忠武监军杨复光率领陈、蔡二州兵马万人驻扎武功,王重荣与他联合,到华州攻打叛军将领李详,生俘李详后将他杀死示众。黄巢派尚让前来攻城,朱温率精壮士兵在前,在西关门打败王重荣的军队,在此时又出兵夏阳,掠夺了河中府的水运粮船数十艘。王重荣挑选了三万士兵攻打朱温,朱温害怕,将粮船全部凿沉在黄河里,便献同州投降。黄巢丧失两个州,愤怒已极,亲自率精兵数万人驻军梁田。王重荣驻军华阴,杨复光驻军渭水北边,成夹击之势进攻,大败黄巢军,生擒其将领赵璋,黄巢中流箭逃走。王重荣的兵力死亡、消耗与敌方相当。他害怕黄巢重新整顿再来,为此忧虑,与杨复光商议,杨复光说:“我家与李克用世代共忧患,他为人效忠不顾惜险难,为守义节而死如同自己的事。若能求来他的军队,凡事没有不成功的。”便派使者去相约联合。李克用派陈景斯统兵从岚、石奔赴河中,并亲自率军跟随而来,终于平定了黄巢,收复京都。因功被封为琅邪郡王,官职逐步升任检校太傅。然而王重荣性情凶悍,为人残酷,多行杀戮,少有宽免。他曾经侮辱部将常行儒,常行儒恨他,光启三年(887),常行儒夜晚领兵攻打他的府宅,王重荣逃出府外,次日天明被杀,推举拥立了王重盈。山东省枣庄市2022年下学期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日:“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日:”为三者,奈何?”对日:“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统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日:“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日:“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日:“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日:“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日:“与人奈何?”对日:“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日:“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日:“节事奈何?”对日:“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日:“不毂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日:“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日:“诺。”令大夫种为之。(节选自《国语・越语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C.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大夫分为上、中、下三阶,后成为对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不毂”,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义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10〜14题答案】【答案】10.B11.C12.D(1)(越王)最终出兵攻打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2)(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1)越王勾践虚心接受了范蠡的建议。(2)文种善于治理内政。(3)范蠡长于外事,忠于勾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夫”是句首发语词,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C。“随时以行”是指按照天时而行事,“行”后不带宾语;“是”是代词“这”,做“谓守时”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o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朕”是皇帝的自称词,不是谦词。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D.“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错,从文章最后两段“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可见,应是越王勾践从吴国为奴返回越国之后。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兴师”,出兵;“伐”,攻打;“战于五湖”,在五湖作战;“栖于会稽”,退守到会稽山。(2)“生万物”,生长万物;“容畜禽兽”,包容并蓄养飞禽走兽;“受其名”,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兼其利”,得到它应得的利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可见,越王勾践这么做是虚心接受了范蠡的建议。“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根据“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可知,是因为文种善于治理内政。范蠡长于外事,忠于勾践。参考译文:越王勾践继位第三年想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国家将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平时处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越王问:“要做到这三点该怎么办呢?”回答说:“要保持国家强盛就应顺从天道,要使国家转危为安就应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国家政事就应顺从地道。君王不问我,我不敢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国家强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现在君王没有等到国家殷富,就要采取过分的举动;没有等到国势强盛,就骄傲起来;没有辛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对方没有天灾,就想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就要挑起事端。这样会违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这样做,必将危害国家,损害自身。”越王不肯听从。范蠡又进谏说:“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阴谋做不道德的事情,喜欢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别人挑起事端的人,最终反要被人所害。做得过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战争,决不会有好处。”越王说:“不要再说这些惑乱视听的话了,我已经拿定主意!”越王最终出兵攻打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我没有听从你的话,以至到了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答道:“君王难道忘了吗?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处理政事得当要顺从地道。”越王问:”要顺从人道,该如何去做?”回答说:“现在应该用极谦卑的辞令,极恭敬的礼节,带上珍宝和女乐,去向吴王求和,用高贵的名号推崇他。如果这样还不行,君王那就只有亲自去做他的奴仆。”越王说:“好吧。”命令大夫种守卫国家,自己和范蠡到吴国做奴仆。三年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一回到越国,越王就向范蠡请教说:“现在要妥善处理政事,该怎么办呢?”回答说:“处理政事得当应顺从地道。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完成自己的功能而不失时机。(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凡物不论好坏,都使之成长以养活人的生命。时令不到,不能勉强让人生长;功夫不够,也不能勉强成事。顺乎自然,权衡天下大势,以等待时机的来临,再加以匡正,才能在适宜的时机下使天下稳定。君王应和男女百姓共同从事耕织,消除百姓的祸害,以防止上天降下灾殃。还要开辟荒地,充实仓库,让百姓富足。不要让民众旷时废业,以致成为祸乱的阶梯。天时将会有反复,吴国的事情也会有间隙可乘,只有懂得天地的常规,才能取得天下既成的利益。如果吴国的事情一时还没有间隙可乘,天时还没有转化的迹象,君王就应专心安抚和教育民众,等待报复的时机。”越王说:“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你好好谋划吧!”范蠡答道:”在国境以内,那些治理百姓的事,这些事情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决断大事。这些事情,文种却也不如我。”越王说:“好吧。”于是就叫文种治理内政。山东省济宁市2022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狄青既戮陈曙,乃案军不动,更令调十日粮,众莫测。贼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翼日,遂进军,青将前阵,孙沔将次阵,余靖将后阵,以一昼夜绝昆关。时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享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青忽称疾,暂起入内;久之,又谕沔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劝劳坐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三鼓已夺昆关矣”。初,贼谍知青宴乐,不为备。是夜,大风雨,青既度关,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矣。彼谓夜半风雨,吾不敢来也。”遂出归仁铺为阵。戊午,贼悉其众列三锐阵以拒官军,执大盾、标枪,衣绛衣,望之如火。及战,前军稍却,右将开封孙节死之。贼气锐甚,沔等惧失色。青起,自执白旗麾蕃落①骑兵,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侬智高复趋邕州。追奔五十里,捕斩二千二百级,其党黄师宓、侬建中、智忠并伪官属,死者五十七人,生禽五百馀人。智高夜纵火烧城遁,由合江入大理国。迟明,青按兵入城,获金帛巨万,杂畜数千,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枭师宓等首于邕州城下,得尸五千三百四十一,筑京观②城北隅。时有贼尸衣金龙衣,众以为智高已死,欲具奏,青日:“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始至邕州,会瘴雾昏塞,或谓贼毒水下流,士卒饮者多死,青甚忧之。一夕,有泉涌寨下,汲之甘,众遂以济。智高自起至平,几一年,暴践一方,如行无人之境,吏民不胜其毒。先是谣言“农家种,汆③家收”,已而智高为青所破,果如其谣。(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注】①蕃落:外族部落。②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③汆(di):买(进)粮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B.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C.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D.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节,指农历正月十五,因古人称正月为元月,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B.主席,有主持筵席的意思,也用来称呼主持筵席者,文中狄青曾令孙沔主持第二夜的宴会。C.三鼓,又称三更,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专用词,相当于现在夜里二十三时到次日凌晨一时。D.开封,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曾经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有汴梁、汴京、东京、临安等别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青灭掉陈曙以后按兵不动,下令征调粮草,让众人感到迷惑,敌军侦探不知道狄青的计谋,回去汇报宋军不会立即进军。B.侬智高因轻敌而未加戒备,认为狄青会借晚上风雨大作之时大摆宴席,不会前来攻打,但狄青出其不意,趁机夺取了昆关。C.侬智高见昆关已经失守,于是倾巢出动,布阵迎战。面对军容盛大、气势如火的敌军,宋军稍稍退却,右将孙节力战而死。D.狄青在追击侬智高的途中,生擒以及捕斩的敌军有成百上千人,但刚到邕州就面临饮水难题,所幸发现甘泉,困难得以解决。.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使归。(2)安知非诈邪!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文中记载的民谣“农家种,汆家收”的意思是什么?(3分).A(原文标点:张左右翼,出贼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贼众不知所为,大败走。).D(临安是杭州的别称).B(狄青大摆宴席不是因为晚上风雨大作,而是因为庆祝上元节).(1)狄青招回曾被叛贼俘获胁迫的七千二百名老壮士兵,抚慰并遣送他们回家。(“招复”、被动句式、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2)怎么知道这不是诈死呢!我宁愿失去靠侬智高请功的机会,也不能欺骗朝廷贪功邀赏。(“安”“诬朝廷”“以贪功”各1分,句意通顺1分).民谣表面意思是农民种植粮食,买粮食的人却获得收益;其实是利用谐音,“农”指侬智高;“汆”指狄青,暗寓侬智高会被狄青打败,他搜刮的财富也将被狄青缴获。(共3分。每点1分)下令军中大张灯火,第一夜宴请军中将领及佐吏,第二夜宴请从属军官,第三夜犒劳军校。第一夜饮宴奏乐通宵达旦。第二夜二鼓时分,狄青忽然称病,即刻起来进入内帐。过了很久,派人告诉孙沔主持宴席劝酒,并说自己稍微服点药就出来,并多次派人劝酒慰问宾客。到了拂晓,将校们都不敢擅自退席,忽然有人飞马前来报告说:“当天晚上三鼓时已夺取了昆关。”当初,贼军密探知道狄青大排筵宴,没有防备。这一夜,风雨很大,狄青进入昆关后,高兴地说:“叛贼不知道在这里守卫,真是无能之辈,他们以为晚上风雨交加我们不敢-jr.”Z|vo于是,宋军顺利出关,直趋归仁铺布阵。中午时刻,侬智高率领全部精锐排列三锐阵迎战官军,士卒们拿着盾牌和标枪,穿着红色的衣服,气势甚盛。双方交战后,宋前军稍退,宋将孙节阵亡。叛贼的气势高昂,孙沔等害怕失色。狄青出阵,手举白旗指挥外族骑兵,从左右两翼从敌军后面轮番冲击,左翼攻击叛军右侧,右翼攻击叛军左侧,不一会,左翼攻击叛军左侧,右翼攻击叛军右侧,叛贼不知道狄青的战术,大败逃走。侬智高又退回邕州。狄青带领军队追杀五十里,斩首二千二百人,侬智高同党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僚吏属,被杀死的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经合江逃到大理国。天亮后,狄青带领军队入城,缴获黄金帛缎上万,牲畜数千,招回曾被叛贼俘获胁迫的七千二百名老壮士兵,抚慰并遣送他们回家。在邕州城下将黄师宓等人枭首示众,共有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尸体,在城北角用敌尸筑起京观。当时有具尸体穿着金色龙衣,大家以为侬智高已经死亡,想将详情奏报朝廷,狄青说:“怎么知道这不是诈死呢!我宁愿失去靠侬智高请功的机会,也不能欺骗朝廷贪功邀赏”。刚到邕州的时候,恰逢瘴雾弥漫,有人说叛贼在水里下毒,很多士兵饮后多中毒而死,狄青非常担忧。一天晚上,有泉水从营寨下面涌出,喝了很甘甜,大家于是度过了难关。侬智高从兴起到被平叛,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他残暴一方,如入无人之境,官吏百姓不堪忍受他的残暴。早有民谣说:“农家种,汆家收”,不久侬智高就被狄青打败,果然印证了民谣。文言文阅读专题山东省青岛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嫡①。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I,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材料二: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②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选自明・顾炎武《廉耻》)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选自《论语•为政》)[注]①端:通"偷”,苟且。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简要概括三则材料让世人知耻明耻的方法。BCC(1)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正确的言论,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告诫。(2)但是凛冽的寒冬中有不凋的松柏,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些昏暗的日子,确实也不会没有独自清醒的人啊!①材料一认为国君要尊重官员,君明则臣良。②材料二认为朝廷要注重对世人的教化。③材料三认为统治者要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于乱世”作“仕”的后置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彼……者”作后一句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C。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用法不同”错,《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一个奏章,“书”指奏章,与文中的书用法一样。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争于仕途”错。原文为“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表明严氏不愿子辈没有尊严地取得官职,这是一种操守,不表示“不争于仕途”,不在为官上积极进取。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兹训”,这些教导;“炳”,光辉;“危言”,正确的言论。“已”,停止;“彼”,那些;“固”,确实。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结合“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可概括出,认为国君要尊重官员,君明则臣良。材料二,结合“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可概括出,认为朝廷要注重对世人的教化。材料三,结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可概括出,统治者要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参考译文:材料一:读书人都懂得廉耻,那么国家就永远不会有耻辱了。读书人不懂得廉耻,这就是国家的最大耻辱。我遍览近代的读书人,从他们向皇帝陈述政治主张、开始做官时起,具有廉耻心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官越久,知耻的精神就越差劲。名望越高,巴结的恶习就越顽固。地位越接近皇帝,逢迎的手段就越巧妙。到做了三公、六卿,官位并非不高,然而在他们身上,像古时候大臣那种高尚的、为人表率的自持风格,不只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就连睡觉也梦不到了。大臣讲究节操的盛况,已完全没有了。这不是由于别的原因,而是没有使朝廷官员知耻的精神振作起来的缘故。怎样才能振作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呢?答:首先是教育朝廷官员懂得廉耻。贾谊在规劝汉文帝时说:“如果国君对待大臣像对待犬马一样,大臣就会像犬马那样要求自己。如果国君像对待官吏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些教导,像太阳星辰一样光辉,都是圣人贤士正确的言论,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告诫。务农做工和肩挑背扛的人不懂得廉耻,只是使他自受侮辱;有钱的人不懂得廉耻,只是使他们的家庭受到侮辱;读书人不懂得廉耻,可以说是侮辱了邦国;如果卿大夫不懂得廉耻,就可说是侮辱了天下。不懂得廉耻的人,由一般的老百姓上升为读书人,由读书人上升为小官、大官,这就从他们自身自家受侮辱,扩大到整个天下受侮辱。材料二: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损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寒冬中有不凋的松柏,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些昏暗的日子,确实也不会没有独自清醒的人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土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土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材料三: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县多为簿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毙①,皆倚办于晏②。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末年兼领,未几而罢。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至于句检簿书、出纳钱谷,事虽至细,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常言:“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然惟晏能行之,它人效者终莫能逮。其属官虽居数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起居语言,无敢欺绐。当时权贵,或以亲故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给多少,迁次缓速,皆如其志,然无得亲职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汆③,歉则贱臬,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④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始为转运使,时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馀万;在晏所统则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馀万缗。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宽,通“资”。这里指计量,估计。②晏指刘晏,中唐名臣。③汆:买入,与果意思相反。④蠲,指蠲免、减免。.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B.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C.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D.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B.度支,古官署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下有度支郎中,总管会计事务。C.符牒,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可分为官符和度牒,是官府给僧道的证明文件。D.万缗,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后引申为计量单位,这里用来形容赋税之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的一项是(3分)A.刘晏最初担任转运使时,只主管陕东各道,陕西各道全由度支主管。但是到了后期,刘晏兼管度支,但不久便被罢官。B.刘晏担任转运使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户口繁衍起来;而且属于刘晏统辖的户口增加;不是其统辖的,户口就不增加。C.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因战事所驻扎的重兵需要县官供给给养,所消耗的费用多得不可估量,全靠刘晏独自办理。D.刘晏是个勤勉力行,治理有方的人,只要事务清闲就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2)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刘晏才华出众、治理有方,请简要分析他对待百姓的治国方法。(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善走者”作“募”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D;“置递相望”,“递相望”动词用作名词,指用来传递和前后相望的驿站,作“置”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C。译文:他常以优厚的待遇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虽偏远之地,不出几天,也都能报到转运使司来。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故选:Ao(2)C.”可分为官符和度牒”错,“符牒":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官符和度牒"是''符牒”的一种词义,不是分类。故选:Co(3)D.“只要事务清闲就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错,原文“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意思是,无论事务清闲抑或繁剧,都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无”是无论。故选:D。(4)①“滋多”,增加;“广”,拓宽;“理财”,掌理财务;“以养民为先”,把关心民间疾苦作为先务。译文: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②“不稔”,年景不丰;“端”,苗头;“蠲免”,免除赋税;“如干”,若干。译文: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苗头,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5)结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概括出: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结合“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概括出: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因此民间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结合''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概括出:选择通达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或(他认为读书人大多清廉自修,吏人大多贪污受贿/担任要职、处理繁难事务的官员,必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结合“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概括出: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答案:(1)A(2)C(3)D(4)①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②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苗头,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5)①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②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因此民间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③选择通达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或(他认为读书人大多清廉自修,吏人大多贪污受贿/担任要职、处理繁难事务的官员,必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④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参考译文:当初,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数年之间,全国户口散失了十之八九,州县多被藩镇占据,赋税不再上缴朝廷,朝廷的库存消耗殆尽。唐朝变故频仍,戎狄每年侵犯边境,在战事所到之处,驻扎重兵,依靠县官供给给养,所消耗的费用多得不可估量,全靠刘晏办理。刘晏最初担任转运使时,只主管陕东各道,陕西各道全由度支主管。到了后期,刘晏兼管度支,但不久便被罢官。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善于灵活地处理多变的事情,办得恰到好处。他常以优厚的待遇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设置了前后相望的驿站,以探测和上报各地物价。虽偏远之地,不出几天,也都能报到转运使司来。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他常主张:“要想办理好各项事务,关键在于用人得当。所以,必须选择通达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对他们加以任用。至于考核簿籍文书,支付钱粮等项工作,是一定要委派读书人去做的;而吏人只能书写公文,不应随便讲话。”他又常说:“读书人陷于贪赃受贿,就会被时世所抛弃,因此看待名声重于财利,所以读书人大多清廉自修;吏人即使廉洁自守,最终还是不能显贵荣华,因此看待财利重于名声,所以吏人大多贪污受贿。”然而,只有刘晏才能实行这些主张,别人效法刘晏,到头来还是赶不上刘晏。刘晏的属官即使身在数千里以外,奉行刘晏的教令还是和在刘晏面前一样,讲话办事,都不敢欺骗说谎。当时,有些权贵人物将亲朋故旧嘱托给刘晏,刘晏也应承他们,领取薪俸的多少,升迁官阶的快慢,都符合他们的意愿,但是刘晏从不让他们亲理职事。他所管辖的交场、船场、巡院等处,凡是担任要职、处理繁难事务的官员,必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所以,在刘晏去世之后,掌管财赋的有名人物,多数是刘晏旧日的属下。刘晏还认为:户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掌理财务,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先务。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一月,必须陈述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如果丰收,就以高价买入;如果歉收,就以低价卖出。有时还将谷物换成杂货,供给官用,或者在丰收之地出卖。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丰的苗头,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蠲免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之期,刘晏不待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他并不等到百姓疲困流亡,饥饿而死以后,才去赈济百姓。由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户口繁衍起来。刘晏开始担任转运使时,全国的户口不过二百万,到他任职的后期,全国户口发展到三百余万。属于刘晏统辖,户口便增加;不是刘晏统辖的范围,户口就不增加。在刘晏任职的初期,财赋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是个勤勉力行的人,无论事务清闲抑或繁剧,都一定要在当天决断完毕,不让事情过夜,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够赶得上他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山东省济宁市一中2022届第二学期高三4月模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日:”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赵超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摆藉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0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 财务公司租赁合同
- 补充合同与合同正本
- 北京租房合同无偿使用说明
-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专题训练13.密度公式的应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上海市澧溪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无答案)
- 《船用法兰吸入止回阀》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多媒体电脑超声诊断仪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儿童呼吸道异物的麻醉课件
- 莫泊桑项链英文话剧台词
- 燃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通用版)
- 医学考博阅读强化3附答案
- 野兽派 beast 花店 调研 设计-文档资料
-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条文说明
- 水泵房每日巡视检查表
- 垫片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常见矩形管规格表
- Python-Django开发实战
- 小学道法小学道法1我们的好朋友--第一课时ppt课件
- 配电箱安装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