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品课件_第1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品课件_第2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品课件_第3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品课件_第4页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精品课件1.学生实验(必修部分)序号实验内容必修1-0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1-0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必修1-0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1-0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1-0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1-0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1-0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1-0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1-0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1-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1-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序号实验内容必修2-0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2-0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2-0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3-0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3-02模拟尿糖的检测必修3-0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3-0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3-0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学生实验(选修部分)序号课题内容6-1基因工程选修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观察类实验(必修部分)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流程必修1(p26)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1(p7)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17(p4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1(p6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1(p11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2(p2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取材→(染色)→制片→显微观察→结论一、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

2、取镜安放3、对光4、放置玻片标本5、观察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必修1P7)镜筒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与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物镜目镜(一)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流程放置---对光(低倍镜)---调焦(低倍镜)---观察(高倍镜)A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B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D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E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F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G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H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二)显微镜的使用(三)高倍镜与低倍镜项目低倍镜高倍镜目镜与物镜组合物镜短/目镜长物镜长/目镜短与玻片的距离视野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小视野较亮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三)高倍镜与低倍镜1、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步骤:①移动装片,把要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怎么移?)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不用上升镜筒)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否则易压碎玻片和损坏透镜)2、物像及放大倍数①观察到的物像为倒像上P实物物像?d2、物像的放大倍数*放大的不是细胞的面积,而是长度与宽度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判断污物在何处: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移动,如果移动,则污物在装片内部或表面,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移动,若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反之则污物可能在物镜上(四)物像中污点所在位置的判断:物镜上?目镜上?玻片上?(五)显微镜使用时的异常现象与原因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材料厚薄不均匀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大;反射太强(六)显微镜的维护与清洁1、用完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呈“八”字,降下镜筒再装箱;2、物镜与目镜镜头的清洁必须用专用的擦镜纸;载物台可用抹布清洁。1、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和宽度2、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时,一个视野内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是:A、向右方B、向上方C、向左方D、向下方DDC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1p26)实验原理染色剂染色颜色主要存在部位DNARNA吡罗红甲基绿红色绿色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含少量主要在细胞质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方法步骤(8%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人口腔上皮细胞DNA、RNA分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NA、RNA分布(蒸馏水)(0.9%的NaCl)1、将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A.细胞核内呈现红色,细胞质内呈现绿色B.细胞核内呈现绿色,细胞质内呈现红色C.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绿色D.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红色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没有用的试剂A.0.9%NaClB.8%的HCl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D.斐林试剂实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1p47)一、实验原理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

色的,扁平的

形或

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

色。绿蓝绿球椭球二、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观察叶绿体装片:取材:取一片

。(薄且有叶绿体)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先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低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注意事项: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1p61)细胞

清水蔗糖溶液(液泡)渗入渗出(低浓度)(高浓度)细胞液(较高浓度)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1、实验原理紫色洋葱鳞片叶(液泡大且有颜色易观察)2、实验材料及试剂0.3g/ml的蔗糖溶液正常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显著质壁分离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2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30%和50%的蔗糖溶液,1mol/LKNO3溶液和lmol/L的盐酸溶液制作了4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3组在2—3min后发生部分质壁分离,5min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4组无质壁分离现象。观察到前3组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min观察,发现1、2组无变化,而第3组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1组4—5min后恢复原状,而第2组无变化,不能发生复原。请分析各组实验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问题讨论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DⅠ、实验原理

Ⅱ、方法步骤(1)根尖培养(2)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观察: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4)绘图: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1P115)根尖、茎尖的分生区、茎形成层、愈伤组织可观察到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Ⅲ、注意事项①培养根尖:应每天换水(防止水中缺氧烂根)

②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长度为根尖的2-3mm。③解离: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溶液=1∶1);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时间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长则可能使根尖烂掉)目的: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杀死并固定细胞④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目的是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便于染色(防止酸碱中和)。⑥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压片)(压片过重过猛可能将组织压碎、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充分分散开而重叠。)⑦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⑧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⑤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问题讨论(1)解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解离时间过短会造成什么后果?(2)如果漂洗不干净会有什么结果?

(4)在分生区能不能看到细胞正在分裂?有何特点?

(5)观察有丝分裂,视野中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能细胞排列整齐、呈正方形如果解离时间过短,就不能使细胞之间的连接分开,造成压片失败,细胞不能均匀地在装片上铺成一层。如果漂洗不干净,沾在洋葱根尖上的盐酸与酒精就会和龙胆紫反应,造成根尖细胞染色体不能染上颜色(6)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BDA实验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2P21)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掌握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装片的制作技术。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蝗虫等精巢三、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特点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1.用具:显微镜、小手术剪、解剖针、小弯镊、载玻片等。2.药品:甲醇、冰乙酸、改良品红染色液等。五、实验步骤

取材固定染色压片镜检二、探究性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必修1(p84)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1(p9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2(p88)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3(p5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3(p6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实验流程:分组编号→设对照→条件处理→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7883)用简单的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1.常温2.加热3.FeCl3

4.加肝液(1)编号12(1)2ml过氧化氢溶液(2)加肝液(2)FeCl3(3)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观察2、实验方法与步骤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实验原理:实验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7883)(一)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2H2O22

H2O+O2或Fe3+肝液编号21(4)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结果:气泡少气泡多,均燃烧,但1号试管更猛烈。结论:证明酶的高效性。4、注意事项①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②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④过氧化氢有腐蚀性;实验注意安全。③实验时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处,不要插入太深,防止受潮熄灭。(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原理:②淀粉麦芽糖(具有还原性)2、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①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③蔗糖葡萄糖+果糖(都具有还原性)④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淀粉酶3、实验方法与步骤(1)各加2ml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2)振荡,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4)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5)观察并记录(1)编号12(1)各加2ml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3)取出,各加入2ml斐林试剂。5、注意事项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入到600C的温水中;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4、实验结果与分析1号有砖红色沉淀,2号没有颜色变化。即淀粉被淀粉酶水解,而蔗糖没有被水解。酶作用有专一性。121、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B本实验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C本实验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的作用D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A(三)探索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葡萄糖2、方法步骤(1)各加入2ml淀粉溶液。(3)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4)各滴1滴碘液,摇匀。(5)观察A、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与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123(2)600C左右的热水冰块,各5min。沸水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防止在控制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问题讨论注意事项在实验A中注入2ml可溶性淀粉的3支试管要先放入不同环境5min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步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B、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4)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5)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6)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7)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2)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盐酸.清水.5%氢氧化钠各1ml(3)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能不能先加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后加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为什么?问题讨论不能,这样可能在改变溶液pH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在实验B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再加可溶性淀粉液。注意事项实验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2、CO2的检测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二、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三、实验用具(略)四、实验结果预测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五、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环境下培养8-9小时。3、检测CO2的产生4、检测酒精的产生(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六、观测、记录条件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有氧无氧变混浊/快无变化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七、实验结果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必修2实验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p88)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值物分出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_____

期,染色体的_________分裂,子染色体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_________形成,以至影响__________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实验原理][目的要求]1、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2、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后着丝点纺锤体纺锤体染色体[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洋葱或大葱、蒜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___________,载玻片、盖玻片、__________,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体积分数为_________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的酒精溶液。16显微镜冰箱15%95%二、方法步骤1、将洋葱或大葱、大蒜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_________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内(_______℃)诱导培养__________小时。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__________cm,放入___________中浸泡__________小时,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的酒精冲洗2次。3、制作装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1cm冰箱低温室4360.5—1卡诺氏液卡诺氏液(甲醇∶冰醋酸=1∶1)0.5—195%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三、现象观察先用___________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__________观察。四、实验结论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抑制__________期形成__________从而产生染色体加倍且无纺锤体的细胞了吗?如没有分析可能原因。五、实验评价你看到染色体加倍且无纺锤体的细胞了吗?如没有分析可能原因。低倍镜高倍镜前纺锤体[误区警示]1、低温处理必须在培养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如若生根前就送进冰箱,低温抑制新陈代谢也就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的形成,不会发生根尖分生区的有丝分裂受低温影响的过程。2、剪取根尖时间一般在中午10点左右,此时分裂旺盛,受低温影响较大,实验效果明显。3、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足时染色体看不清,染色过度,染色体一团糟,无法分辨。必修3实验4: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p51)目的要求: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3.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4.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促进

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二.作出假设:

浓度的

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

。三.设计实验:选择生长素类似物——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制作插条——分组处理插条——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插条处理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NAA(或2、4-D等)月季(或杨等)适宜NAA(或2、4-D等)大量不定根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当地主要绿化树种或花卉(如:月季、杨、加拿大杨等)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或小组想要研究的其他植物的枝条。蒸馏水、天平、量筒、容量瓶、滴管、试剂瓶、烧杯、玻璃棒、矿泉水瓶。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可选其中的一种;所用药品包装说明上所列举的其他材料。二.方法步骤: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生长素类似物母液分别配成浓度为

的溶液,分别放入矿泉水瓶中,深约

。再取一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

,及时贴上相应标签。制作插条:将准备好的枝条剪成长约

的插条,插条的形态学上端为

面,下端要削成

面,这样在扦插后可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条件应

。分组处理:将制作好的插条,分成

组(每组不少于3个枝条),分别将其基部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浓度为

溶液的矿泉水瓶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进行实验:设置

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加入等量的完全营养液,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分别培养经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及清水处理过的插条,注意保持温度为

。0.2、0.4、0.6、0.8、1、2、3、4、5mg/ml3cm对照5~7cm平斜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尽量相同100.2、0.4、0.6、0.8、1、2、3、4、5mg/ml1025-300C三.观察现象:

定期观察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状况,并记录结果。0.20.40.60.812345清水第一天123平均第二天123平均浓度生根数时间四.实验结论:经过

天观察,用浓度为

处理过的插条生根最早,生根数最多,所以对于

植物来说,促进插条生根的这种生长素类似物

的最适浓度是

。5;0.8mg/ml和1mg/ml;月季(或杨等);NAA(或2、4-D等);0.9mg/ml(注:在环境、材料等实验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取得的数据会有所不同,可按实际所得的实验数据作结论。)五.实验评价:实验结果与你预期的结果一致吗?你做出的假设是否得到了确认?如果一致,则假设成立;如果不一致,则假设不成立。

误区警示: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与其促进根生长的功能是一回事吗?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其促进生长的功能不是一回事。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而不只是刺激不定根的生长。在本实验中,若在适宜浓度范围内不能生出不定根,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可能是枝条质量和规格不好(如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必修3实验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p68)[目的要求]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3、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二、猜想假设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____________型增长变化。三、设计实验①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②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③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④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S[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二、方法步骤和记录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___________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______________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_____________℃下培养7天。高压蒸汽血球计数板25°三、现象观察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菌数 时间(2.5×104个)(天)组别起始1234567甲乙丙………………………平均四、实验结论1、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__________型增长变化。五、实验评价用你所在小组的记录数值所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与平均值作出的曲线相比相似程度怎样?试作出解释。[误区警示]1、操作过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观念,不能随意谈笑。2、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__________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__________几次,以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3、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____________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振荡竞争同侧相邻[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1、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n×2.5×104”,即为1ml酵母菌原液中酵母菌个数。不需要。本实验目的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数值,求得准确即可。实验设计:1、取两支相同试管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做好记录。4、将两试管分别送进4℃的冰箱冷藏箱和25℃的恒温箱,培养7天。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试管,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二、探究创新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必修3实验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p112)1、群落演替的概念

是指在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群落的形成条件迁移定居竞争3、演替系列

(1)水生演替系列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直立水生阶段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2)旱生演替系列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灌木群落阶段

乔木群落阶段

4、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环境不断变化

植物繁殖体的散布

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不断发生。

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鉴定类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必修1(p18)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必修1(p9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选修1(p5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一般流程:取材→材料处理→检测或分离→观察→结论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脂肪+苏丹IV红色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p18)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蛋白质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脲脲脲脲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予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A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B实验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

1.实验原理:(1)色素提取:能够溶解在

。用

提取色素。(2)色素分离:在层析液(汽油)中的

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溶解度2.实验方法步骤:(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称取5g新鲜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向其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出色素液。(2)制备滤纸条(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4)观察实验结果(5)整理、洗手3、注意事项:(一)提取色素:1.研磨材料:5g鲜叶药品SiO2——使研磨充分CaCO3——防止色素破坏无水酒精——溶解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提取色素。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分离色素:插滤纸条层析液培养皿★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色素的种类叶绿素a(蓝绿色)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b(黄绿色)1/43/4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色素的功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体色素红光和蓝紫光蓝紫光叶绿体色素具有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的作用返回这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部位呢?问题讨论1.色素提取原理?色素分离方法是什么?2.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绿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②丙酮加入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③丙酮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CaCO3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经被破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淡绿色—单位体积内叶绿素含量少。材料不绿、研磨不充分、提取液太多,色素被稀释.色素被破坏A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定性滤纸要干燥②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③滤液细线画细而直④重复画线⑤盖上培养皿盖实验3选修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1)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细胞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鸡血细胞液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是_______(2)下列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______问题讨论(3)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的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A.放入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B.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C.放人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__________

(4)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将丝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

溶液加热,试管呈现

色;与此同时应作

实验。A、B、C二苯胺蓝对照拓展提升

比较归纳教材中鉴定类实验1.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验证鉴定类实验常用的试剂或指示物作用现象碘液检测、鉴定淀粉淀粉遇碘变蓝Ca(OH)2溶液检测、鉴定CO2CO2使Ca(OH)2溶液变浑浊斐林试剂检测、鉴定还原糖砖红色沉淀余烬木条检测、鉴定O2O2使余烬木条复燃双缩脲试剂检测、鉴定蛋白质紫色苏丹Ⅲ/Ⅳ染液检测、鉴定脂肪橘黄色/红色2.用于提取或鉴定的试剂及颜色反应实验名称鉴定(或提取)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生物材料糖类的鉴定淀粉碘液蓝色不需要脱色的叶片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砖红色需要含糖量高的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尿液等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不需要豆浆、牛奶、鸡蛋清、蛋白质类酶脂肪的鉴定脂肪苏丹Ⅲ/Ⅳ橘黄色/红色不需要花生种子等含脂肪较多的种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无水乙醇、层析液层析后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不需要新鲜的绿叶2.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成分及用法(1)斐林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3)双缩脲试剂:由0.1g/mLNaOH(甲液)和0.01g/mLCuSO4(乙液)构成。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4)苏丹Ⅲ: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制得。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7)95%的酒精: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8)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9)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10)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1)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12)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13)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4)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15)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16)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17)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18)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19)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20)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21)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四、模拟调查类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流程必修1(p60、70)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1(p110)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3(p26)模拟尿糖的检测必修2(p91)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3(p7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材→材料处理→检测或分离→观察→结论实验1、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例(2008年江苏试题)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①

;②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实验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P110)目的要求: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材料用具:(略)方法步骤:2、浸泡琼脂块3、观察测量(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1、切琼脂块3厘米1厘米2厘米4、计算填表3厘米2厘米1厘米烧杯NaOH10分钟测量结果(表)琼脂块的边长/cm表面积/cm2体积/cm3比值(表面积/体积)NaOH扩散的深度/cm比值(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32154272:12483:1616:10.50.50.519:277:81:1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减小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的,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实验3: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原理尿液中葡萄糖可溶性还原糖,可以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检验。实验材料: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2)再在试管中滴入2滴新鲜橙清的尿液,摇匀。(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2-3min(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表提示作出判断纪录。纪录符号 含糖量 混合液现象

-- 0.02g/100ml 混合液呈蓝色或灰 + (0.1-0.5)g/100ml 出现浅黄绿色沉淀 ++ (0.5-1.4)g/100ml 出现黄绿色沉淀 +++ (1.4-2.0)g/100ml 出现黄色沉淀 ++++ 2.0g/100ml 出现橘黄色沉淀注意事项班氏试剂和尿液混合液的体积比例应为10:1实验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p9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或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类,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1.确定调查研究目的2.制定调查研究计划3.确定调查研究方式4.实施调查研究5.整理、分析资料6.得出结论,撰写报告

调查研究思路:1.你的研究课题需调查哪些方面的内容?2.你准备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3.你想获得哪些调查指标?4.你的研究课题的调查范围是什么?5.你打算采用哪种方法获得调查资料?6.你准备怎样整理和分析获得的调查资料?7.实施调查中预计会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你准备怎样克服?建议:1.在调查中,应尽量查阅最新资料。如调查结果与理论相差较大时,可走访有关部门,找出其中的原因,也可在报告中提出对策。2.抽样调查存在着偶然性,样本越大,结果越准确。如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差异时,可用统计学的办法对结果进行检测,看误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调查可信度。实验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目的要求1、学会用目测估计法来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的情况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4、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方案设计提出问题: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土壤中

的丰富度。猜想假设:你的假设是土壤中

非常多,

较多,

少。

设计实验:采集动物----观察数量-----统计数量----------验证结论鼠妇、、蚂蚁鼠妇蚯蚓蚂蚁蚯蚓实验过程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吸虫器、显微镜、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纱布、硬质饮料罐、剪刀、笔、标签方法步骤及结果记录:制作取样器:可选择直径为

cm的硬金属饮料罐,在高度为

cm处剪断,这样的取样器容积约100ml。取样: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

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

,用花铲将罐内的土和罐子

挖出,并倒入塑料袋中。在塑料袋上标明取样的时间、地点和姓名。采集小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