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教程课件_第1页
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教程课件_第2页
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教程课件_第3页
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教程课件_第4页
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教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内容提纲EHS法规概要环境法内容提纲EHS法规概要中国法律体系简述中国EHS法律框架EHS法律发展态势分提纲EHS法规概要中国法律体系简述分提纲EHS法规概要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各部委地方法规省市人大地方规章和其它规定省市政府高低法律位阶中国法律体系简述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中国法律体系简述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的种类与范围标准与法律的关系标准中国法律体系简述

国家标准标准中国EHS法律框架

以行政部门分工为基础环境、健康、安全三足鼎立相关部门立法蓬勃发展法律、法规、规章层次分工强制性标准作为重要补充,推荐性标准作用上升EHS法律的分工中国EHS法律框架

以行政部门分工为基础EHS法律的分工中国EHS法律框架

新化学品的生产或进口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设立化学反应设备、生产许可证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运营化学品危险性分类--GHS在特定产品中的应用许可敏感化学品的管理化学品的运输废弃化学品的处理交通环保环保、卫生、安全、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卫生、安全、消防国家发改委(待定)卫生、农业、药监,等商务部、公安环保化学品法律的交叉与协力中国EHS法律框架

新化学品的生产或进口交通环保环保、卫生、中国EHS法律框架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逸周书•大聚篇》记载“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中华民国《森林法》(1929),《土地法》(1930),《渔业法》(1932)等苏区《植树运动决议案》(1932年),《保护林木条例》(1934),《东北解放区森林保护暂行条例》(1949)等环境法简史1中国EHS法律框架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建国初期森林、水产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等条例;1957年《关于注意处理工矿企业排出有毒废水、废气问题的通知》1972年组团参加斯德哥尔摩会议后回国组建“三废办公室”,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及《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一度认为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正式立法各环境要素立法环境法简史2中国EHS法律框架建国初期森林、水产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等条例;1957年《关于中国EHS法律框架

德国14世纪《矿工保护法》英国1844年制定了《工厂法》,1974年《安全卫生法》1970年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1972年日本《职业安全卫生法》,1981年国际劳工局颁布第155号职业安全卫生公约;1985年国际劳工局颁布第161号职业卫生服务公约中国20世纪50年代三大规程劳动保护v.s.安全生产v.s.职业安全工业化国家称为“职业安全健康法”,“职业安全卫生法”者为多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安全卫生法简史中国EHS法律框架

德国14世纪《矿工保护法》职业安全卫生EHS法律发展态势

土壤、地下水污染连带责任、惩罚性赔偿生产者延伸责任国际责任与国际环境侵权诉讼国际公约的当地化履行----国际贸易指向行政指导得到应用,行政管制同时加强----清洁生产利用市场机制的法律----排污权交易特殊的法律规则: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等环境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土壤、地下水污染环境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的不同价值导向专业领域安全技术规范作用进一步发挥OSHA规则的泛化高危行业继续成为法律关注重点:危险化学品、爆炸品、建筑业追究内部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职业安全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的不同价值导向职业安全EHS法律发展态势

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美国从工业卫生深入职业健康职业卫生现场检查机构、事务管理机构、职业病界定及工伤保险管理机构的分离现状与前景办公室室内空气污染、人机工程问题职业卫生诉讼的出现职业卫生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美国职业卫生法环境法

环境法概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土壤和地下水噪声放射性污染能源和自然资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分提纲环境法

环境法概述分提纲环境法概述

来自于历次全国环境会议的总结老三项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制度“八项制度”提法的行政部门中心导向制度的继续发展基本制度环境法概述

来自于历次全国环境会议的总结基本制度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制订中)综合立法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制订综合立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制订,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制订,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制订,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制订,199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法》草案起草已开始要素立法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制订,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立法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然保护立法环境法概述

产业政策–淘汰15小,淘汰设备,------“小国务院”污染防治技术政策-------BestAvailableTechnology,BestPracticalTechnology政策的指导性与可变性环境政策环境法概述

产业政策–淘汰15小,淘汰设备,------环境法概述

促进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绿蓝黄红黑分级产品环境标志及体系认证(EMS,Lifecycle,etc)政府绿色采购行政指导环境法概述

促进清洁生产行政指导大气污染

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可以高于国家标准,企业就高执行但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具有特殊性环保部门统一实施监督管理,公安、交通、渔业、铁道分工负责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一般性规定大气污染

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可以高于国家标准,企业就高执行大气污染

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验收排污申报、重大改变申报、污染处理设施停用申报排污标准、排污费征收尚未达标区域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定为总量控制区特殊区域禁止工业设施未达标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限期达标。政府应制定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鼓励清洁生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通报,和报告。当地政府的强制权。现场检查和资料查询权监督管理大气污染

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验收监督管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禁止高污染燃料区域达不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锅炉,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饮食服务企业限期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新建、扩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属于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依照规定限期治理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燃煤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

燃煤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

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鼓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船。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公安机关资质认定的承担机动车年检的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年度检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大气污染

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大气污染

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须报批。特定生产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应当配备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脱硫措施。严格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且不得超标。恶臭气体排污单位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区域,禁止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等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市区建设施工或其他扬尘污染单位,须按当地规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污染。气尘恶臭污染防治大气污染

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大气污染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主要因子:SO2,TSP,PM10,NOX,NO2,CO,O3,Pb,苯丙蓖,氟废气排放标准与此标准关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大气污染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前言: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行业性标准优先!无组织排放定义: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无组织排放限值是否实施由各省市决定。以标准实施日(1997年1月1日)为界,新污染源排放限值严于老污染源。现有污染源分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大气污染

排气筒高度与最大影响允许排放速率(kg/h)成正比。排气筒高度不在标准所列者按内插法和外推法计算排放速率标准。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排放氯气、氰化氢、光气的排气筒不得低于25米。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排气筒大气污染

排气筒高度与最大影响允许排放速率(kg/h)成正比大气污染

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m)一级二级三级监控点浓度(mg/m3)1二

硫1200

(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生产)1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6

2.6

8.8

15

23

33

47

63

82

1003.0

5.1

17

30

45

64

91

120

160

2004.1

7.7

26

45

69

98

140

190

240

310

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

0.50

(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污染排放标准示例大气污染

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最高允许大气污染

监测因子监测误差采样孔、采样平台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

监测因子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

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工业炉窑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352.3-2005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621-1993摩托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行业性排放标准大气污染

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性水污染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环保部门统一实施监督管理,交通和航政部门负责船舶污染监督管理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性规定水污染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污染

开发、利用和调节、调度水资源时,应统筹兼顾,维护合理流量和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治水污染应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

省界水体适用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由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共同确定。重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机构负责监测。对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体排放污水,禁止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省级以上政府对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实施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有削减任务的企业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定制度。城市污水应当进行集中处理,污水处理收费。监督管理水污染

开发、利用和调节、调度水资源时,应统筹兼顾,维护合水污染

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保部门应当报同级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新改扩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制度。污染排放重大改变时或停用水污染处理设施需报批。在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当经过有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缴纳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对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限期治理。环保部门提出意见,政府决定。鼓励清洁生产,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禁止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监督管理水污染

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水污染

禁止性规定:危险性废物类,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在最高水位线以下堆放、存贮固废和其他污染物。含热废水要管制。病原体废水须消毒。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海船进入内河和港口的,遵守内河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的残油、废油必须回收,禁止排放水体。地表水保护水污染

地表水保护水污染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在无良好隔渗地层,禁止企业事业单位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地下工程设施或者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地下水保护水污染

地下水保护水污染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域环境分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源头水。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I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渔业水域等。IV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农业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污染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分类管理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控制。主要包括重金属等,共13种。第二类污染物:在单位排放口采样控制,共56种。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污口。排入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的执行一级标准。排入Ⅳ、Ⅴ类水域的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部分行业有单位产品最高用水量或排水重复利用率要求。在排放口必须设置排放口标志、计量装置和采样装置。如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新污染源从严,时间节点为1998年1月标准生效日。

排放标准水污染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分水污染

序号污染物适用范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5化学需氧量(COD)味精、酒精、医药原料药、生物制药、苎麻脱胶、皮革、化纤浆粕工业1003001000

石油化工工业(包括石油炼制)60120-

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60120500

其他排污单位100150500排放标准示例水污染

序号污染物适用范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5化学需氧水污染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5监测5.2采样频率: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其他污水采样,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监测频率水污染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监测频率水污染

GB3552-19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6-1984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1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0-2004柠檬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海洋石油开放、肉类加工、合成氨、磷肥、烧碱聚氯乙烯、航空推进剂、味精、皂素、煤炭等行业行业性排放标准水污染

GB3552-19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行业性排放水污染

DB31/199-1997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黄浦江上游有特殊要求。DB32/939—2006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一二级标准按化工业类子行业作了细化和略微的降低。基本架构与国标一致。地方标准水污染

DB31/199-1997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水污染

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排入城市下水道污水中35种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适用于向城市下水道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常被市政污水处理厂引用作为接管标准,在EIA时需辨识、澄清。下水道排放标准水污染

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下水污染

新建项目在试生产三个月内向环保部门办理排污申报。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量根据总量控制指标核准。对总量不超标和超标者分别发放“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排污申报数据来源和意义排污许可水污染

新建项目在试生产三个月内向环保部门办理排污申报。排污固体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建设部门、环卫部门分管生活垃圾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它部门共同管理。环评、三同时一般性规定固体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一般性规定固体污染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种类固体污染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固体污染

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固体污染

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固体污染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2006修订征求意见稿医疗废物分类名录2003GB5085.1-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2-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3-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优先管理的废物名录2006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3关于加强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环境管理的公告2003危险废物种类固体污染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2006修固体污染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环保部门申报危废资料。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转移危险废物的须按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报批。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作出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发生变更的,变更前当事人对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的污染防治责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污染防治义务。对本法施行前已经终止的单位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的费用,由有关人民政府承担;但是,该单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应当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承担处置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是,不得免除当事人的污染防治义务。危险废物管理固体污染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固体污染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按照经营方式,分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和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

领取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可以从事各类别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领取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只能从事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和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镉镍电池的危险废物收集经营活动。-----2004“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固体污染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按照经营方式,分为危险废物收集、固体污染

废电池污染控制的重点是废含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废铅酸蓄电池。逐渐减少以至最终在一次电池生产中不使用汞,安全、高效、低成本收集、回收或安全处置废镉镍电池、废铅酸蓄电池以及其他对环境有害的废电池。2005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含汞量大于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鼓励发展锂离子和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简称氢镍电池)等可充电电池的生产。废电池的收集重点是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废弃的可充电电池(以下简称为废充电电池)和氧化银等废弃的扣式一次电池(以下简称为废扣式电池)。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一次电池。废电池污染防治政策固体污染

废电池污染控制的重点是废含汞电池、废镉镍电池、废铅固体污染

废弃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联苯电容器等属于危险废物。含有上述废物或其他危险废物的电子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简称“电子类危险废物”。

产生电子类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将产生的电子类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给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转移电子类危险废物的,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有关环保部门报告。电子废弃物管理固体污染

废弃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和多氯固体污染

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本标准附录A所示的标签。注意化学性质相容性。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基础必须防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设置警示标志,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危险废物贮存固体污染

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固体污染

2005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废弃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计划,建立信息登记档案,并申报有关信息。废弃化学品生产单位回收利用与产品同种的废弃化学品地,向省级环保局申领经营许可证。单位停产或解散的,对化学品及其设备妥善处置,对土壤、地下水进行检测,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报环保局备案。对场地造成污染的,进行环境恢复并进行监测。废弃化学品管理固体污染

2005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废弃化学品固体污染

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贮存的,该混合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及氧化汞电池,电子类危险废物等,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上述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名录修订固体污染

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贮存的,该混合物按照危险废物土壤和地下水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7月1日场地污染调查及修复通知浙江另有规定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方法导则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制样方法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土地质量建议值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规范标准和规范土壤和地下水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7月1日场地污染调查土壤和地下水

涉及场地停止使用的一些规定,如:2004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35条,未直接提及土壤和地下水,提及不免除当事人对污染场所的防治义务,即使当事人已将土地转让且在合约中约定了污染防治责任。2005年废弃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14条直接提及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污染场地修复。引申性规定土壤和地下水

涉及场地停止使用的一些规定,如:引申性规定土壤和地下水

《水污染防治法》中“防治地下水污染”一章中针对的是有意将废水排入地下,或地下工程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废弃物填埋中的化学品渗漏、化学品泄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实际造成的污染日积月累,难以发现,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迁移,污染扩散,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河道底泥中的污染。土壤修复费用较高,时间长,涉及技术面广。技术风险土壤和地下水

《水污染防治法》中“防治地下水污染”一章中针对土壤和地下水

中国土壤和地下水的进步与限制拟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拟议“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法律体系的基础法:侵权法、行政执行法,中长期内不会改变法律的发展土壤和地下水

中国土壤和地下水的进步与限制法律的发展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噪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一般规定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对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内授权其环境保护部门决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监督管理噪声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噪声

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Ⅱ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夜间频繁突发噪声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A),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

噪声峰值与噪声计权测得值。工业噪声管理噪声

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噪声

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

等效声级Leq[dB(A)]

━━━━━━┯━━━━━┯━━━━━━

类别

│昼间

│夜间

──────┼─────┼──────

55

45

──────┼─────┼──────

60

50

──────┼─────┼──────

65

55

──────┼─────┼──────

70

55

━━━━━━┷━━━━━┷━━━━━━工业噪声标准示例噪声

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

等效噪声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环境噪声值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特殊需要除外。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室内装修活动应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违反规定者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其它噪声管理噪声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放射性和辐射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5年《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6年《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997年《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法规放射性和辐射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放射源在企业的用途:仪器仪表,如水泥厂的料位仪、反应率测试仪,无损检测,以及医用放射性设备,放射性药物,等。定义与用途放射性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放射性

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对从事放射性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专人负责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措施。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放射源的单位或者送交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公安、卫生对安全、防护分工管理。污染监督放射性

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放射性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应当依照规定报批。出口放射性同位素,应当依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备案。辐射工作单位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应当组织编制或者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包生产、使用、销售,不包括转让。但转让亦需报环保部门批准。将购买的放射源装配在设备中销售的辐射工作单位,按照销售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申请领取许可证。辐射安全管理放射性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取放射性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销售和使用Ⅰ类放射源、销售和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单位的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备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有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金属冶炼厂回收冶炼废旧金属时,应当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熔入产品中。安全与防护放射性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放射性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使用Ⅰ类、Ⅱ类射线装置的,应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他辐射工作单位应当有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或者兼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据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名录,应当设立辐射安全关键岗位的,该岗位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人员与标志放射性

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使用Ⅰ类、Ⅱ类射线装置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需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手续;对有关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设备,要求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履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手续。

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发射设备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范围和额定功率运行。工业、科学和医疗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须满足“无线电干扰限值”的要求。监督管理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一、发射系统

1.电视(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转台

2.广播(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扰台

3.豁免水平以上的无线电台

4.雷达系统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

二、工频强辐射系统

1.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

2.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

3.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道

三、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

1.介质加热设备

2.感应加热设备

3.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疗设备

4.工业微波加热设备

5.射频溅射设备目录示例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一、发射系统

1.电视能源和自然资源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4年《能源效率标示管理办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水法》《水土保持法》《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江苏省经贸委“能源管理师”制度、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管理师”制度法规能源和自然资源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法规能源和自然资源

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二)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可委托具有技术条件的单位进行节能检验测试。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生产耗能较高的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限期治理。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能源消费情况、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节能能源和自然资源

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下列用能单能源和自然资源

能源效率标识,是指表示用能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识,属于产品符合性标志的范畴。国家对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实行统一的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国家制定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列入《目录》的产品的生产者或进口商,可以利用自身的检测能力,也可以委托国家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依据能源效率国家标准,确定产品能源效率等级。授权机构应当定期公告备案信息,并对生产者和进口商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进行核验。能源效率标识能源和自然资源

能源效率标识,是指表示用能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能源和自然资源

在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当经过有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同意。----《水污染防治法》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水资源保护能源和自然资源

在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内设置排污口,应能源和自然资源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中的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列入名录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中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节水能源和自然资源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节水能源和自然资源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19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评要求落实,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采取了恢复措施;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竣工验收时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200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能源和自然资源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5年《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GB/T20106-2006《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一系列行业性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法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循环经济法v.s.循环经济促进法定义和关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合理规划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设立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根据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促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企业应当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余热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生产、销售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可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或委托中介机构完成。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列入公布名单的第一类重点企业,应在名单公布后一个月内,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在45个工作日之内,上报清洁生产计划;在一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计;第二类重点企业最低每年进行一次清洁生产审计。违反规定,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实施义务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自愿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在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排污收费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对利用废物生产产品的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的,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增值税。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国家支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项目建设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1年《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5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1990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HJ/T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法规项目建设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法规项目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风险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敏感区:包括需特殊保护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如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等。关键定义项目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建设

土地公用工程(自来水、电力、蒸汽)部分工业区提供管道燃气区域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介入时机:

可行性研究阶段,作为初步设计环境专章的基础建设项目开工之前营业执照申领之前初期工作项目建设

土地初期工作项目建设

现有污染源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适当简化编制区域开发规划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采用的生产工艺符合区域开发总体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适当简化简化程序项目建设

现有污染源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项目建设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分类管理项目建设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基本化学原料制造,化学肥料制造,化学农药制造,化学染料制造,合成染料制造,助剂及其它有机产品制造,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合成树脂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生物化工,感光材料制造,磁性记录材料制造,日用化学品制造等全部//单纯的化学品(含日用化学品)混合、分装/全部/涂料制造、试剂制造敏感区非敏感区/分类管理示例1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医药制造化学药品制造,生物制品全部(单纯药品分装、复配除外)单纯药品分装、复配/中成药加工/敏感区非敏感区化学纤维制造人造纤维制造,合成纤维制造全部//橡胶制品橡胶加工,橡胶制品再生及翻修敏感区非敏感区/轮胎制造全部//塑料制品泡沫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加工、其它塑料制品/全部/分类管理示例2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武器装备新建、扩建改造

普通机械,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新、扩建改造其它机械,机械半成品加工、组装/新、扩建改造分类管理示例3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彩管,玻壳,新型显示器件,光纤预制棒制造全部//集成电路生产,半导体器件生产前工序生产,新建其它/印刷电路板,电真空器件全部//半导体材料,电子陶瓷,有机薄膜,荧光粉,贵金属粉敏感区非敏感区/电子配件组装/全部/电池生产/全部/分类管理示例4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种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项目建设

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投资性质、立项主体、建设规模、工程特点等因素为依据,分政府财政性投资项目和非财政性项目两类审批对化工、印染、酿造、化学制浆、农药、电镀以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由市(地)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对中央投资项目达2亿元以上或满足其它条件者,由国家环保局审批,对于非政府投资项目,依据其行业种类,达到一定投资规模或建设规模者,由国家环保局审批分级审批项目建设

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投资性质、立项主体、建设项目建设

施工期间噪声管理(施工机械噪声、单机调试噪声、气密性试验噪声等)施工期间废水管理建筑垃圾管理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在验收前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阶段项目建设

施工期间噪声管理(施工机械噪声、单机调试噪声、气密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试生产申请经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环境保护部门应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对申请试生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决定。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验收。

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提出延期验收申请,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程序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试生产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项目建设

竣工验收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75%以上运行情况下进行,并纪录监测时的生产工况、生产规模和其他有关参数。监测因子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中确定需要监测的因子;或该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产生的污染因子,并且是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有规定的污染因子;或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应当追加监测的总量控制指标。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3次。对非稳定排放源,须采取加密监测的方法。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验收监测项目建设

竣工验收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75%以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企业环保人员、管理制度环保部门按照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权限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保部门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应组织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污染防治设施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办排污申报登记。竣工验收项目建设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竣工验收项目建设

重点控制的排放污染物单位应安装自动连续监测设备,所安装的监测设备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质量检测机构的考核认可。排污单位规范其污染物排放口,安装统一的标志牌。排污口整治项目建设

重点控制的排放污染物单位应安装自动连续监测设备,所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环境健康安全法规培训内容提纲EHS法规概要环境法内容提纲EHS法规概要中国法律体系简述中国EHS法律框架EHS法律发展态势分提纲EHS法规概要中国法律体系简述分提纲EHS法规概要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各部委地方法规省市人大地方规章和其它规定省市政府高低法律位阶中国法律体系简述宪法全国人大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中国法律体系简述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的种类与范围标准与法律的关系标准中国法律体系简述

国家标准标准中国EHS法律框架

以行政部门分工为基础环境、健康、安全三足鼎立相关部门立法蓬勃发展法律、法规、规章层次分工强制性标准作为重要补充,推荐性标准作用上升EHS法律的分工中国EHS法律框架

以行政部门分工为基础EHS法律的分工中国EHS法律框架

新化学品的生产或进口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设立化学反应设备、生产许可证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运营化学品危险性分类--GHS在特定产品中的应用许可敏感化学品的管理化学品的运输废弃化学品的处理交通环保环保、卫生、安全、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卫生、安全、消防国家发改委(待定)卫生、农业、药监,等商务部、公安环保化学品法律的交叉与协力中国EHS法律框架

新化学品的生产或进口交通环保环保、卫生、中国EHS法律框架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逸周书•大聚篇》记载“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中华民国《森林法》(1929),《土地法》(1930),《渔业法》(1932)等苏区《植树运动决议案》(1932年),《保护林木条例》(1934),《东北解放区森林保护暂行条例》(1949)等环境法简史1中国EHS法律框架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建国初期森林、水产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等条例;1957年《关于注意处理工矿企业排出有毒废水、废气问题的通知》1972年组团参加斯德哥尔摩会议后回国组建“三废办公室”,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及《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一度认为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正式立法各环境要素立法环境法简史2中国EHS法律框架建国初期森林、水产资源、矿产资源保护等条例;1957年《关于中国EHS法律框架

德国14世纪《矿工保护法》英国1844年制定了《工厂法》,1974年《安全卫生法》1970年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1972年日本《职业安全卫生法》,1981年国际劳工局颁布第155号职业安全卫生公约;1985年国际劳工局颁布第161号职业卫生服务公约中国20世纪50年代三大规程劳动保护v.s.安全生产v.s.职业安全工业化国家称为“职业安全健康法”,“职业安全卫生法”者为多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安全卫生法简史中国EHS法律框架

德国14世纪《矿工保护法》职业安全卫生EHS法律发展态势

土壤、地下水污染连带责任、惩罚性赔偿生产者延伸责任国际责任与国际环境侵权诉讼国际公约的当地化履行----国际贸易指向行政指导得到应用,行政管制同时加强----清洁生产利用市场机制的法律----排污权交易特殊的法律规则: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等环境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土壤、地下水污染环境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的不同价值导向专业领域安全技术规范作用进一步发挥OSHA规则的泛化高危行业继续成为法律关注重点:危险化学品、爆炸品、建筑业追究内部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职业安全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的不同价值导向职业安全EHS法律发展态势

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美国从工业卫生深入职业健康职业卫生现场检查机构、事务管理机构、职业病界定及工伤保险管理机构的分离现状与前景办公室室内空气污染、人机工程问题职业卫生诉讼的出现职业卫生法EHS法律发展态势

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美国职业卫生法环境法

环境法概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土壤和地下水噪声放射性污染能源和自然资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分提纲环境法

环境法概述分提纲环境法概述

来自于历次全国环境会议的总结老三项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3、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制度“八项制度”提法的行政部门中心导向制度的继续发展基本制度环境法概述

来自于历次全国环境会议的总结基本制度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制订中)综合立法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制订综合立环境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制订,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制订,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制订,2005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