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一节民间谚语 一、民间谚语的含义、范围及其作用。 民间谚语是人民口头创作中一种很有特点的体裁。它形式短小,形象生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不少包含着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有的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训的意味。第七章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一节民间谚语1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先秦的《易经》、《诗经》、诸子著作以及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中,都保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人民的谚语。后魏的《齐民要术》、宋代的《农书》、元代的《农政全书》和《田家五行志》、明代的《古今谚》、清代的《古谣谚》等书中,不同数量地收录了我国古代谚语。每一时代都有谚语产生。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先秦2第一节民间谚语
什么叫谚语,古人作过各种解释:“谚,俗语也”(《礼记》);“谚,传言也”(《说文解字》);“谚,俗所传言也”(汉书·五行志)“谚,俗之善谣也”(《国语》)“谚,直语也”(《文心雕龙》)。第一节民间谚语 什么叫谚语,古人作过各种解释:“谚,俗语3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它是一种有教育意义、有认识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关于谚语的概念和范围,一些研究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解释,狭义指上面所说的那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言;广义既包括“俚谚”也包括“俗语”,即所有流传在民间的脍炙人口的传言都在谚语的范围之中。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生产4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理,不重抒情;重讽诫,不重生活描绘;重传言,不重歌咏;重概括,不重铺陈叙述。 谚语的作用在于向劳动人民传授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它在指导人们分清善恶是非、鼓舞斗争意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发挥了而且将继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理,不重5第一节民间谚语
二、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 (1)认识自然和总体生产经验的谚语。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农谚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农谚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禽饲养等各方面的内容。第一节民间谚语 二、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6第一节民间谚语
(2)反映社会斗争情况和经验的谚语 谚语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形象地概括了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谚语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及其政府的丑恶本质。第一节民间谚语 (2)反映社会斗争情况和经验的谚语7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反映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谚语反映了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谚语还介绍了劳动人民的斗争经验。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反映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8第一节民间谚语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总结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的谚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总离不开互相帮助,共同协作,这就产生了集体观念和互助精神。第一节民间谚语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9第一节民间谚语
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最真挚、淳朴的,他们主张对人要真诚相待:“有酒大家喝才香,有话当面说才亲”;“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 谚语总结了许多学习和为人处世的好经验,成为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要得惊人艺,须下死工夫”;第一节民间谚语 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最真挚、淳朴的,他们主张10第一节民间谚语
三、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形体很简短的民间文学样式。这种作品,大都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精练是谚语最基本的艺术特征。第一节民间谚语 三、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11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的精练是由它的概括生活和提练经验的特点决定的。谚语是记载、保存、传授各种经验的工具,是过去的不识字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只有形式短小,记得住,讲得出,用得上,才便于创作便于接受的和使用。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的精练是由它的概括生活和提练经验的特点12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和歌谣对生活的概括各有不同。如《不平歌》“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磨面的吃瓜秧,炒菜的光闻香,编凉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而谚语在说明这种情况时,一般只选择一两件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手法加以概括,如“木匠家里无凳坐,卖油娘子水梳”;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和歌谣对生活的概括各有不同。如《不平13第一节民间谚语形象性是谚语的又一特点。谚语是哲理的小诗,科学的小诗,又是充满形象的警句诗。它的形象性是十分突出的。例如:“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刻画了两个活生生的形象。第一节民间谚语形象性是谚语的又一特点。谚语是哲理的小诗,14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现的,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和对比。“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用排比的句式,层层递进,通过比喻把封建官僚对人民残酷的搜括揭露得淋漓尽致。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15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对比用得也很精采。矛盾的普遍性是对比手法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如穷与富、善于恶、美与丑、好与坏等。将这些相互矛盾又互相联系的事物、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照,就能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对比用得也很精采。矛盾的普遍性是对16第一节民间谚语
整齐和谐是谚语的另一突出特点。除少数单句或多句外,大都由两句组成。形式整齐,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记诵,给人以愉快的美感!第一节民间谚语 整齐和谐是谚语的另一突出特点。除少数单句17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多为双句与其特殊作用有关。一般说,一句话不易概括复杂的内容,多句式又易于拖沓冗长。唯有双句式整齐和谐,又易构成对偶、对照、回环往复,排比、复沓等句式以加强表现力。如“人薄土,土薄人”,再如“富人四季穿衣,穷人衣裳穿四季”。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多为双句与其特殊作用有关。一般说,18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都押韵,“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相同字尾押韵;“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是不同字尾押韵。这是最常见的两种押韵方式。另外还有“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相同字头押韵,“今天来客,往日有意;今天打架,往日有气”押头尾韵,“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头、腰、尾都押韵。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都押韵,“不怕不识货,就怕19
第二节民间谜语
一、民间谜语的含义、源流及其作用。 谜语是民间文学中一种特殊的韵文形式作品,它是表现人民智慧、培养和测验人民智慧的民间语言艺术。 第二节民间谜语 一、民间谜语的含义、源流及其作用。20第二节民间谜语
谜,“从言,迷“(《说文解字》)它是一种有迷惑作用的语言艺术。主要特征是:对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隐喻的暗示去表现,让人根据暗示提供的根据、线索,通过思考猜出这个事物。因此,它在结构上具有和其它民间文学、形式不同的特点。它是由谜面、谜底组成。谜底又叫本体,是谜语的题旨,问题的答案。底面之间由事物的共同点相联系的。第二节民间谜语 谜,“从言,迷“(《说文解字》)它是一种21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是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描写,让人猜测的艺术作品,是人民智慧的产物,也是用来测验和培养智慧的艺术工具。民歌里的盘歌、猜歌、问歌的部分,往往也是有某些谜语的特点,因它主要用于吟唱,可以叫做谜歌。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是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22第二节民间谜语
二、民间谜语的种类和内容。谜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或现象,在谜语中,几乎都有相应的反映。根据谜底反映事物的性质,可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三类。第二节民间谜语 二、民间谜语的种类和内容。23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以具体事物为谜底。有关于宇宙、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矿物的,有关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各种必需品的,也有关于人、人体器官和各职业的。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谜语。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以具体事物为谜底。有关于宇宙、自然24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表现谜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谜底事物的特点进行比喻性的形象描写。物谜通常只表现一种物,也有的表现了多种物。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表现谜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谜底25第二节民间谜语
事谜,以人们的行为动作或某些自然现象作谜底。其中有关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劳动过程的,有关于自然现象的。 四四方方一戏台,生旦净丑走出来。会演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上台。人行千里脚不移,吃鱼吃肉肚中饥。银钱到手仍无有,下雨下雪不湿衣。第二节民间谜语 事谜,以人们的行为动作或某些自然现象作谜26第二节民间谜语
字谜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利用笔画、字形的增损、离合等手法制作的,按字形作的谜,如“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二小二小,头上长草”;“一撇撇归西,一竖竖入泥,有口不会讲,飞上树顶啼”。第二节民间谜语 字谜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利用笔画、27第二节民间谜语按字义作的谜,如“这个字真希奇,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一边大,一边小,一边跑,一边跳,一边路旁吃青草,一边偷偷把人咬”;“去头是字,去尾是字,无头无尾,还是个字”;“牛过独木桥”。会意:“重逢”;“水落石出”;“多出一半”“八九不离十”。第二节民间谜语按字义作的谜,如“这个字真希奇,池中没有水28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不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不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之中。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29第二节民间谜语从上面各类谜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熟悉,对生活、劳动的热爱与赞美,那淳朴乐观、幽默诙谐的生活情趣也自然地流露出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那些以社会生活现象作谜面的谜语,反映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战斗性。第二节民间谜语从上面各类谜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周围事物的30第二节民间谜语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咱家好比一枝花,荣华富贵不爱他。称心如意人儿来,咱家立即许给他。 黑船装白米,送进衙门来。衙门八字开,空船转回来。 上山悉悉索索,下山搅乱江河。文武百官捉我不到,皇帝老子无奈我何。第二节民间谜语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31第二节民间谜语
三、民间谜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谜语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谜底与谜面的巧妙结合。谜语是让人猜的,首先需要用谜面,曲折隐喻地把谜底隐藏起来,表面上绕开谜底,远离谜底。一般往往把无生物写成生物,生物写成无生物,把人写成物,物写成人;把此类写成彼类,彼类写成此类,造成一种谜惑人的假象,使人不能轻易猜出。第二节民间谜语 三、民间谜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32第二节民间谜语
这就是《文心雕龙·谐隐》中所说的“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但最终目的是让人经过思索揭出谜底,所以又要在隐喻的同时贴近谜底,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把底面之间相同、相似或有关之处显露出来,给猜者提供线索和根据,诱导猜者通过联想、分析、判断,揭出谜底。第二节民间谜语 这就是《文心雕龙·谐隐》中所说33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的表现手法,即谜面表现谜底的手法:对事物形状、性质、功能、声色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即古人所说的“图象物品”。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的表现手法,即谜面表现谜底的手法:对事34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方法很多,有的用白描,有的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红梗子,绿叶子,开白花,结黑子”。不假修饰,简洁地从梗、叶、花、子四个部分勾靳出植物的外形,使本体显露出来,成为一幅平易质朴,然而色彩鲜明的写生画。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方法很多,有的用白描,35第二节民间谜语更多的谜语是借助比喻、夸张,尤其是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本体,形象更为生动有趣。如“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第二节民间谜语更多的谜语是借助比喻、夸张36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连缀体。它由排比的句式,把几个事物(一般是同类的事物)联合在一起,通过一个谜面表现出来。这类谜语四个事物相连的最多。因本体之间联系密切,在形式上多用兄弟姐妹排列。如“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做活,四姐做活不点灯”;“孔明借东风,周瑜用火攻,鲁肃哈哈笑,曹操怒气冲。”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连缀体。它由排37第二节民间谜语诡词法,是用费解的反常的矛盾的现象表现谜底。不对谜底作隐喻的描写,而是更加纤巧的意思,抓住谜底事物的一个特征加以夸张、突出的描述,故意造成一种怪异的现象,给人一种荒唐、谬误、不可理解的感觉,更加使人迷惑。如“为我打他,为他打我,打破他的肚皮,流出我的鲜血”;“一物生得奇,越洗越有泥。不洗还能吃,一洗吃不的”.第二节民间谜语诡词法,是用费解的反常的矛盾的现象表现谜底38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的诡词常常在一个谜面中交错使用,如上面列举的“推磨”谜。有的谜语,既用描写法,又用诡词法,如“坐也是坐,站也是坐,卧也是坐,走也是坐”。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的诡词常常在一个谜面中交错使用,如上面39第三节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使用时往往省去后半部分,所以叫歇后语。第三节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40第三节歇后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说话时后一部分由前一部分在语气和意思上自然引出。歇后语有两种,一种是喻意的,另一种是谐音的。第三节歇后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说话时后一部分由41第三节歇后语
歇后语反映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分为以下十大类:第一,关于矛盾斗争 八哥啄柿子——
老鼠睡猫窝——
死老鼠——
狗咬叫化子——第三节歇后语 歇后语反映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分为以下十大类42第三节歇后语第二,关于团结合作 一根竹子搭桥——
办公厅的顶梁——
独桨撑船——
面粉遇着水——
独轮车——
独根铁丝——第三节歇后语第二,关于团结合作43第三节歇后语第三,关于意志决心 叫化子死了站着埋——
乌龟吃秤砣——
鬼打城隍庙——
桑木扁担——第三节歇后语第三,关于意志决心44第三节歇后语第四,表现苦甜冷暖 十二月天吃醋——
冬天吃冰棍——
老公打扇——
江边洗黄莲——
咬口生姜喝口醋——第三节歇后语第四,表现苦甜冷暖45第三节歇后语第五,表现待人行事 一根筷子吃藕—— 一天下了三场雨—— 丫环带钥匙—— 大老爷下轿—— 大江边洗夹被—— 打拳师傅教徒弟—— 藏族汉子穿衣服——第三节歇后语第五,表现待人行事46第三节歇后语第六,表现心情心理 脚踏乌龟背——
瞎子跟人笑——
挑开皮肉种红豆——第三节歇后语第六,表现心情心理47第三节歇后语第七,欢乐赞扬 十里渡船喊得来—— 八十岁公公站柜台—— 三伏天烤煤炉—— 绱鞋不用锥子—— 寺里起火—— 烂了边的草帽—— 弹花匠上了金銮殿——第三节歇后语第七,欢乐赞扬48第三节歇后语第八,表现讽刺讥笑 下雨天出太阳—— 卫生口罩—— 没有笼头的马—— 茶馆里招手—— 贵州的驴子学马叫—— 猪八戒的脊梁——第三节歇后语第八,表现讽刺讥笑49第三节歇后语第九,诙谐风趣 大街上挂钟——
三尺长的梯子——
王八中解元——
秃子打伞——
张飞穿针——
麻子跳伞——第三节歇后语第九,诙谐风趣50第三节歇后语第十,反映自然物象 三九天的寒暑表——
六点钟的分时针——
水下滩头——
冬瓜爬上葫芦架——
观音菩萨——
鸭子吃小鱼——第三节歇后语第十,反映自然物象51第七章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一节民间谚语 一、民间谚语的含义、范围及其作用。 民间谚语是人民口头创作中一种很有特点的体裁。它形式短小,形象生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不少包含着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有的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训的意味。第七章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一节民间谚语52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先秦的《易经》、《诗经》、诸子著作以及少数民族古老的史诗中,都保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人民的谚语。后魏的《齐民要术》、宋代的《农书》、元代的《农政全书》和《田家五行志》、明代的《古今谚》、清代的《古谣谚》等书中,不同数量地收录了我国古代谚语。每一时代都有谚语产生。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源远流长,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先秦53第一节民间谚语
什么叫谚语,古人作过各种解释:“谚,俗语也”(《礼记》);“谚,传言也”(《说文解字》);“谚,俗所传言也”(汉书·五行志)“谚,俗之善谣也”(《国语》)“谚,直语也”(《文心雕龙》)。第一节民间谚语 什么叫谚语,古人作过各种解释:“谚,俗语54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它是一种有教育意义、有认识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间传言。关于谚语的概念和范围,一些研究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解释,狭义指上面所说的那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传言;广义既包括“俚谚”也包括“俗语”,即所有流传在民间的脍炙人口的传言都在谚语的范围之中。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句,总结生产55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理,不重抒情;重讽诫,不重生活描绘;重传言,不重歌咏;重概括,不重铺陈叙述。 谚语的作用在于向劳动人民传授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它在指导人们分清善恶是非、鼓舞斗争意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发挥了而且将继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与歌谣的区别点在于:谚语重哲理,不重56第一节民间谚语
二、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 (1)认识自然和总体生产经验的谚语。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农谚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农谚包括气象、时令、耕作技术、家禽饲养等各方面的内容。第一节民间谚语 二、民间谚语的基本内容57第一节民间谚语
(2)反映社会斗争情况和经验的谚语 谚语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形象地概括了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谚语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及其政府的丑恶本质。第一节民间谚语 (2)反映社会斗争情况和经验的谚语58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反映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谚语反映了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谚语还介绍了劳动人民的斗争经验。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反映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59第一节民间谚语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总结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的谚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总离不开互相帮助,共同协作,这就产生了集体观念和互助精神。第一节民间谚语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60第一节民间谚语
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最真挚、淳朴的,他们主张对人要真诚相待:“有酒大家喝才香,有话当面说才亲”;“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 谚语总结了许多学习和为人处世的好经验,成为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要得惊人艺,须下死工夫”;第一节民间谚语 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最真挚、淳朴的,他们主张61第一节民间谚语
三、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形体很简短的民间文学样式。这种作品,大都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精练是谚语最基本的艺术特征。第一节民间谚语 三、民间谚语的艺术特点62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的精练是由它的概括生活和提练经验的特点决定的。谚语是记载、保存、传授各种经验的工具,是过去的不识字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教科书,只有形式短小,记得住,讲得出,用得上,才便于创作便于接受的和使用。第一节民间谚语谚语的精练是由它的概括生活和提练经验的特点63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和歌谣对生活的概括各有不同。如《不平歌》“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磨面的吃瓜秧,炒菜的光闻香,编凉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而谚语在说明这种情况时,一般只选择一两件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手法加以概括,如“木匠家里无凳坐,卖油娘子水梳”;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和歌谣对生活的概括各有不同。如《不平64第一节民间谚语形象性是谚语的又一特点。谚语是哲理的小诗,科学的小诗,又是充满形象的警句诗。它的形象性是十分突出的。例如:“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刻画了两个活生生的形象。第一节民间谚语形象性是谚语的又一特点。谚语是哲理的小诗,65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现的,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和对比。“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用排比的句式,层层递进,通过比喻把封建官僚对人民残酷的搜括揭露得淋漓尽致。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66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对比用得也很精采。矛盾的普遍性是对比手法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如穷与富、善于恶、美与丑、好与坏等。将这些相互矛盾又互相联系的事物、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照,就能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的对比用得也很精采。矛盾的普遍性是对67第一节民间谚语
整齐和谐是谚语的另一突出特点。除少数单句或多句外,大都由两句组成。形式整齐,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记诵,给人以愉快的美感!第一节民间谚语 整齐和谐是谚语的另一突出特点。除少数单句68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多为双句与其特殊作用有关。一般说,一句话不易概括复杂的内容,多句式又易于拖沓冗长。唯有双句式整齐和谐,又易构成对偶、对照、回环往复,排比、复沓等句式以加强表现力。如“人薄土,土薄人”,再如“富人四季穿衣,穷人衣裳穿四季”。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多为双句与其特殊作用有关。一般说,69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都押韵,“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相同字尾押韵;“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是不同字尾押韵。这是最常见的两种押韵方式。另外还有“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相同字头押韵,“今天来客,往日有意;今天打架,往日有气”押头尾韵,“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头、腰、尾都押韵。第一节民间谚语 谚语大都押韵,“不怕不识货,就怕70
第二节民间谜语
一、民间谜语的含义、源流及其作用。 谜语是民间文学中一种特殊的韵文形式作品,它是表现人民智慧、培养和测验人民智慧的民间语言艺术。 第二节民间谜语 一、民间谜语的含义、源流及其作用。71第二节民间谜语
谜,“从言,迷“(《说文解字》)它是一种有迷惑作用的语言艺术。主要特征是:对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隐喻的暗示去表现,让人根据暗示提供的根据、线索,通过思考猜出这个事物。因此,它在结构上具有和其它民间文学、形式不同的特点。它是由谜面、谜底组成。谜底又叫本体,是谜语的题旨,问题的答案。底面之间由事物的共同点相联系的。第二节民间谜语 谜,“从言,迷“(《说文解字》)它是一种72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是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描写,让人猜测的艺术作品,是人民智慧的产物,也是用来测验和培养智慧的艺术工具。民歌里的盘歌、猜歌、问歌的部分,往往也是有某些谜语的特点,因它主要用于吟唱,可以叫做谜歌。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是通过隐喻和暗示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73第二节民间谜语
二、民间谜语的种类和内容。谜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或现象,在谜语中,几乎都有相应的反映。根据谜底反映事物的性质,可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三类。第二节民间谜语 二、民间谜语的种类和内容。74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以具体事物为谜底。有关于宇宙、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矿物的,有关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各种必需品的,也有关于人、人体器官和各职业的。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谜语。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以具体事物为谜底。有关于宇宙、自然75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表现谜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谜底事物的特点进行比喻性的形象描写。物谜通常只表现一种物,也有的表现了多种物。第二节民间谜语 物谜,表现谜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谜底76第二节民间谜语
事谜,以人们的行为动作或某些自然现象作谜底。其中有关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劳动过程的,有关于自然现象的。 四四方方一戏台,生旦净丑走出来。会演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上台。人行千里脚不移,吃鱼吃肉肚中饥。银钱到手仍无有,下雨下雪不湿衣。第二节民间谜语 事谜,以人们的行为动作或某些自然现象作谜77第二节民间谜语
字谜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利用笔画、字形的增损、离合等手法制作的,按字形作的谜,如“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二小二小,头上长草”;“一撇撇归西,一竖竖入泥,有口不会讲,飞上树顶啼”。第二节民间谜语 字谜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利用笔画、78第二节民间谜语按字义作的谜,如“这个字真希奇,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一边大,一边小,一边跑,一边跳,一边路旁吃青草,一边偷偷把人咬”;“去头是字,去尾是字,无头无尾,还是个字”;“牛过独木桥”。会意:“重逢”;“水落石出”;“多出一半”“八九不离十”。第二节民间谜语按字义作的谜,如“这个字真希奇,池中没有水79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不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之中谜底和谜面所涉及的事物,都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不仅如此,人们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也都编织在谜语之中。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80第二节民间谜语从上面各类谜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熟悉,对生活、劳动的热爱与赞美,那淳朴乐观、幽默诙谐的生活情趣也自然地流露出来。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那些以社会生活现象作谜面的谜语,反映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战斗性。第二节民间谜语从上面各类谜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周围事物的81第二节民间谜语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咱家好比一枝花,荣华富贵不爱他。称心如意人儿来,咱家立即许给他。 黑船装白米,送进衙门来。衙门八字开,空船转回来。 上山悉悉索索,下山搅乱江河。文武百官捉我不到,皇帝老子无奈我何。第二节民间谜语 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82第二节民间谜语
三、民间谜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谜语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谜底与谜面的巧妙结合。谜语是让人猜的,首先需要用谜面,曲折隐喻地把谜底隐藏起来,表面上绕开谜底,远离谜底。一般往往把无生物写成生物,生物写成无生物,把人写成物,物写成人;把此类写成彼类,彼类写成此类,造成一种谜惑人的假象,使人不能轻易猜出。第二节民间谜语 三、民间谜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83第二节民间谜语
这就是《文心雕龙·谐隐》中所说的“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但最终目的是让人经过思索揭出谜底,所以又要在隐喻的同时贴近谜底,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把底面之间相同、相似或有关之处显露出来,给猜者提供线索和根据,诱导猜者通过联想、分析、判断,揭出谜底。第二节民间谜语 这就是《文心雕龙·谐隐》中所说84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的表现手法,即谜面表现谜底的手法:对事物形状、性质、功能、声色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即古人所说的“图象物品”。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第二节民间谜语谜语的表现手法,即谜面表现谜底的手法:对事85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方法很多,有的用白描,有的用各种修辞手法。如“红梗子,绿叶子,开白花,结黑子”。不假修饰,简洁地从梗、叶、花、子四个部分勾靳出植物的外形,使本体显露出来,成为一幅平易质朴,然而色彩鲜明的写生画。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方法很多,有的用白描,86第二节民间谜语更多的谜语是借助比喻、夸张,尤其是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本体,形象更为生动有趣。如“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第二节民间谜语更多的谜语是借助比喻、夸张87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连缀体。它由排比的句式,把几个事物(一般是同类的事物)联合在一起,通过一个谜面表现出来。这类谜语四个事物相连的最多。因本体之间联系密切,在形式上多用兄弟姐妹排列。如“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做活,四姐做活不点灯”;“孔明借东风,周瑜用火攻,鲁肃哈哈笑,曹操怒气冲。”第二节民间谜语描写法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连缀体。它由排88第二节民间谜语诡词法,是用费解的反常的矛盾的现象表现谜底。不对谜底作隐喻的描写,而是更加纤巧的意思,抓住谜底事物的一个特征加以夸张、突出的描述,故意造成一种怪异的现象,给人一种荒唐、谬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公司职业道德培训
- 每日消防巡查记录表
- 万科安全管理
- 《周意外伤害》课件
- 《品上市流程化妆品》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函数的应用(Ⅱ)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 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及答案(1401-1600题)
- 《红外感应开关》课件
- a10学生安全意识培养
- fikusvisualcam线切割编程中文教程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
- IATF16949中文Word版
- 潜泵加油机紧急切断阀安装
- 全国主要水文站点及雨量观测分布和代码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量》导学案
- DNA甲基化与肿瘤分子标志
- 《甲方认质认价确认单》
-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各种烟气焓温、密度、比热计算表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