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_第1页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_第2页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_第3页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_第4页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文艺复兴运动

时间:14世纪—17世纪发源地:意大利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4世纪—17世纪背景: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背景: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但丁(1265年-1321年9月14日),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人物:彼特拉克(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彼特拉克薄伽丘(1313年-13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薄伽丘代表人物—美术三杰达·芬奇列奥那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代表人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diLodovicoBuonarroti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品:雕塑《大卫》《拉奥孔》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圣乔奥(意大利文:Raffaello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拉丁Raphael),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亦是建筑师。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圣乔奥(意大利文:RaffaelloSanzio,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窿顶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形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特点: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另一方面有灵活创新,将各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并且将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到建筑实践中去。风格特点: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早期(15th),佛罗伦萨的建筑文艺复兴中期(15th—16th),罗马的建筑文艺复兴晚期(16th中叶至末叶)代表人物:阿尔帕蒂、米开朗基罗、帕拉第奥、维尼奥拉等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央穹顶—伯鲁乃列斯基佛罗伦萨的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美第奇府邸——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佛罗伦萨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在1420年佛罗伦萨当局举办的面向全欧征集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设计方案中一举中标。从而掀开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佛罗伦萨主教堂平面图:横厅的两端也做成半圆形,呈现所谓“三叶式”构造。但在随后的建造过程中,大教堂的建筑规模被大大扩展了,成为一座内部总长约160米、宽43米、横臂宽90米的古代基督教世界屈指可数的大教堂之一。佛罗伦萨主教堂平面图:横厅的两端也做成半圆形,呈现所谓“三叶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厅:典型的意大利式哥特式做法,如中央隆起的四分肋骨拱。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厅:典型的意大利式哥特式做法,如中央隆起的四关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按照新的方案,中央交叉部的穹顶跨度将达到42.2米,这是一个自从古罗马万神庙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跨度。其下已造好的墙身高度已超过50米,而万神庙只有其一半;墙身的厚度也只有4.9米,而万神庙却为6.2米,技术难度之在前所未有。再加上古罗马时期的混凝土技术早已失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一再拖延。1404年左右,伯鲁乃列斯基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他前往罗马,仔细地考察和研究古罗马的穹顶构造技术。1420年,他终于获得授权建造这座大穹顶,1434年,穹顶主体部分完成。关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万神庙(Pantheon)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万神庙(Pantheon)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伯鲁乃列斯基汲取哥特建筑的经验,24道支撑拱肋采用了尖拱的形式,以减小侧推力。并且,在穹面上创造性地采用双层结构,减少结构自重,进一步降低侧推力。脚手架也搭得十分简洁。正是他向古罗马万神庙学习的成果。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以其高大的体量和简洁的外形突出体现了古罗马的理性和秩序原则,这与当时统治西欧大陆的‘火焰风格”哥特建筑的氛围完全不同。同时,它作为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意大利人第一次建造起的巨型穹窿结构,成为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宣言书。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以其高大的体量和简洁的外形突出体现了古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外立面:直到19世纪才按哥特形式最终建成。钟塔建于1334—1359年间,高89米,设计师是乔托----意大利最有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外立面:佛罗伦萨主教堂内雕塑: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基督下架》是一件有名的未完成作品。其中站立的使徒形象一般被认为是作者本人的自做像。佛罗伦萨主教堂内雕塑: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1580)。帕拉蒂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后期最有影响的建筑大师,他的名著是《建筑四书》,是历代欧洲建筑师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后来甚至形成“帕拉蒂奥主义”。帕拉蒂奥比前人更准确地描绘了五种柱式。我们现在理解的柱式就是他阐释的。帕拉蒂奥的代表作是在意大利维琴察(Vicenza)圆厅别墅(VillaRotonda,1552年),万神庙和希腊神庙的复合体。虽然有人批评他故意将四面的入口建成严格的一样,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对于实际的居住并没有好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他对古典风格的崇拜。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平面:帕拉蒂奥设计。1550年始建,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他将一般用于教堂的希腊十字形集中式平面布局运用到宫殿府邸建筑中。中心部分是一个圆形大厅,上方是带鼓座的穹顶,四个立面几乎完全相同,都有一个正面6柱的罗马神庙式门廊。这种几乎完美的集中式形象成为后世众多建筑师效仿的对象。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平面:意大利维琴察Vicenza的圆厅别墅意大利维琴察Vicenza的圆厅别墅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为佛罗伦萨的首富—美第奇(Medici)家族设计的劳仑齐阿纳(Laurentian)图书馆。他没有按照希腊人那样讲究平衡,而是利用透视突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不对称,从而有了一种楼梯通向隧道的感觉。但作为需要安静的图书馆,这种感觉又恰到好处。后来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仿效了这种设计。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为佛罗伦萨的首富—美第奇(Medici)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阅览室: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一个狭长空间。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阅览室: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一个狭长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楼梯:米开朗基罗设计,富于变化,装饰性强,本来不长的台阶中间还插入了几个独特的休息平台,此外,在柱子的基座、壁龛等等的处理上也无不是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希腊人那样讲究平衡,而是利用透视突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不对称,从而有了一种楼梯通向隧道的感觉。但作为需要安静的图书馆,这种感觉又恰到好处。后来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仿效了这种设计。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楼梯: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经典,1524年设计。他把古典的要素当成了可以自由运用的语汇。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经典,1524年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这座家庙安放着美第奇家族众多成员的棺墓,他为其中两位重要成员(美第奇‧朱良诺、美第奇‧罗伦左)精心设计了附有雕像的陵床。他著名的雕塑“昼”、“夜”、“晨”、“昏”就存放在这里。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美第奇‧朱良诺美第奇‧罗伦左美第奇‧朱良诺美第奇‧罗伦左米开朗基罗的《夜》米开朗基罗的《昼》米开朗基罗的《夜》米开朗基罗的《昼》米开朗基罗的《晨》米开朗基罗的《昏》米开朗基罗的《晨》米开朗基罗的《昏》创作背景: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大卫创作背景:米开朗基罗—大卫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背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背景:艺术特点:一、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艺术特点:一、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艺术表现形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建筑如同现代建筑一样,是以简单的、基本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而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艺术表现形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结构图内部结构图洛可可艺术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此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元素。洛可可艺术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高速发展,逐步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从建筑装潢扩展到家具、油画和雕塑领域。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精细的图纹,并逐步与大量其他的特征和元素相融合,其中就包括东方艺术和不对称组合等等。这种艺术形式随后从法国蔓延到德国、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这种风格相融合,18世纪的英国将洛可可风格视为“法国品味”,较少使用在建筑上,更多地运用在银器和陶瓷上。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逐渐消逝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高速发展,逐步受到中国艺术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

洛可可是在巴洛克艺术的基础之上出现的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何去区别这两者的艺术形式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特征是繁琐堆砌,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雕刻风气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内则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巴洛克建筑艺术的主题与题材往往以天主教堂为主,其艺术强调动态的不安,追求理想化的个性层面,注重色彩的把握和应用,甚至认为色彩比外形更加重要,在整体的构筑中不仅追求外形的设计更追求绘画、雕刻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空间和体积的表现上,不惜运用虚假的手段。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罗马耶稣会堂立面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第一个标志是1568年开始建造的罗马耶稣会堂的正立面,是由德拉波塔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成为巴洛克建筑表现动感的开端罗马耶稣会堂立面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第一个标志是1568年开始建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喜欢用弧线和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服装的区别: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巴洛克服裝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紀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服装的区别: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十八世纪法国1780年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十八世纪男装:历史上最华丽最妩媚的男装在巴洛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大袖子蕾丝、带马刺的靴子、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流行短小马甲,有点像西装背心。这个时候的內衣非常华丽,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一件內衣需要100多米長的缎带装饰。长外套开始出现,一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装饰华丽的排扣,此时裤子流行灯笼裤,也是到膝盖扣住,下面是紧身长袜。鞋子一般是方头,鞋跟很高,一般是红色,鞋上装饰花朵或是缎带,巴洛克晚期出现鞋扣以代替装饰不同时期的巴洛克男装和男鞋男装:不同时期的巴洛克男装和男鞋女裝巴洛克时期的服装除了西班牙其他女人这个时候开始不用穿裙撑,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袒胸露乳,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袖子镶着大量蕾丝,有時候袖子被打成很多段,一节一节的,每段都镶嵌蕾丝。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衩向外翻,有时还用花结或是扣子像窗帘系起來,有时把外面裙子向后翻,在臀部打结女裝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洛可可男装: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洛可可男装: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洛可可女装: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这个时期女装的特点是颜色淡雅柔和,追求服装面料的质地柔软,丝绸面料,各种绸带、花边、褶折的运用,花纹图案小巧,繁琐的假发、头纱、面具、扇子等小巧精致的饰品。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洛可可女装:洛可可女装洛可可女装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Corset+Pannier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紧身胸衣+裙撐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绘画的区别: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蓋茲、凡·戴克、贝尼尼和卡拉瓦乔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对比变化,富有戏剧性,宗教题材气息浓厚,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这个时期的艺术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极力强调运动,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绘画的区别: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蓋茲《圣母之死》完成于1605-1606年,是卡拉瓦乔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圣母之死》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深厚的同情心,也反映了他那朴素唯物主义美学思想。这幅画的明暗对比不如前期绘画那样强烈,人物和背景却笼罩在柔和的自然光中,更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破陋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丽亚躺在床上,头上的光环模糊不清,几近不见,像一个死于贫困和饥寒的普通农家女子。她头发蓬乱,面色苍白,脸部略显浮肿,仿佛留有忧愁生活的影子;身上穿的应该是当时农家的衣衫,而周围一群貌似乡野村夫的使徒在哭泣。《圣母之死》完成于1605-1606年,是卡拉瓦乔最杰出的作洛可可风格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描述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体现当时的美学开始脱离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洛可可的风景画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布歇、法戈納等。发舟西地岛华托洛可可风格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蓬帕杜夫人布歇布歇画蓬帕杜夫人(又译:蓬巴杜夫人、蓬皮杜夫人)35×44厘米现藏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蓬帕杜夫人布歇布歇画蓬帕杜夫人(又译:蓬巴杜夫人、蓬2022/12/2672022/11/30672022/12/2682022/11/3068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文艺复兴运动

时间:14世纪—17世纪发源地:意大利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4世纪—17世纪背景: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背景: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但丁(1265年-1321年9月14日),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人物:彼特拉克(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彼特拉克薄伽丘(1313年-1375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薄伽丘代表人物—美术三杰达·芬奇列奥那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diserPieroda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代表人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diLodovicoBuonarroti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品:雕塑《大卫》《拉奥孔》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圣乔奥(意大利文:Raffaello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常简称拉斐尔(拉丁Raphael),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亦是建筑师。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圣乔奥(意大利文:RaffaelloSanzio,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窿顶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形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特点: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另一方面有灵活创新,将各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并且将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到建筑实践中去。风格特点: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早期(15th),佛罗伦萨的建筑文艺复兴中期(15th—16th),罗马的建筑文艺复兴晚期(16th中叶至末叶)代表人物:阿尔帕蒂、米开朗基罗、帕拉第奥、维尼奥拉等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央穹顶—伯鲁乃列斯基佛罗伦萨的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美第奇府邸——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早期建筑:佛罗伦萨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在1420年佛罗伦萨当局举办的面向全欧征集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设计方案中一举中标。从而掀开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佛罗伦萨主教堂平面图:横厅的两端也做成半圆形,呈现所谓“三叶式”构造。但在随后的建造过程中,大教堂的建筑规模被大大扩展了,成为一座内部总长约160米、宽43米、横臂宽90米的古代基督教世界屈指可数的大教堂之一。佛罗伦萨主教堂平面图:横厅的两端也做成半圆形,呈现所谓“三叶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厅:典型的意大利式哥特式做法,如中央隆起的四分肋骨拱。佛罗伦萨主教堂中厅:典型的意大利式哥特式做法,如中央隆起的四关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按照新的方案,中央交叉部的穹顶跨度将达到42.2米,这是一个自从古罗马万神庙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跨度。其下已造好的墙身高度已超过50米,而万神庙只有其一半;墙身的厚度也只有4.9米,而万神庙却为6.2米,技术难度之在前所未有。再加上古罗马时期的混凝土技术早已失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一再拖延。1404年左右,伯鲁乃列斯基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他前往罗马,仔细地考察和研究古罗马的穹顶构造技术。1420年,他终于获得授权建造这座大穹顶,1434年,穹顶主体部分完成。关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万神庙(Pantheon)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万神庙(Pantheon)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伯鲁乃列斯基汲取哥特建筑的经验,24道支撑拱肋采用了尖拱的形式,以减小侧推力。并且,在穹面上创造性地采用双层结构,减少结构自重,进一步降低侧推力。脚手架也搭得十分简洁。正是他向古罗马万神庙学习的成果。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工程: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以其高大的体量和简洁的外形突出体现了古罗马的理性和秩序原则,这与当时统治西欧大陆的‘火焰风格”哥特建筑的氛围完全不同。同时,它作为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意大利人第一次建造起的巨型穹窿结构,成为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宣言书。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以其高大的体量和简洁的外形突出体现了古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外立面:直到19世纪才按哥特形式最终建成。钟塔建于1334—1359年间,高89米,设计师是乔托----意大利最有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外立面:佛罗伦萨主教堂内雕塑: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基督下架》是一件有名的未完成作品。其中站立的使徒形象一般被认为是作者本人的自做像。佛罗伦萨主教堂内雕塑: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1580)。帕拉蒂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后期最有影响的建筑大师,他的名著是《建筑四书》,是历代欧洲建筑师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后来甚至形成“帕拉蒂奥主义”。帕拉蒂奥比前人更准确地描绘了五种柱式。我们现在理解的柱式就是他阐释的。帕拉蒂奥的代表作是在意大利维琴察(Vicenza)圆厅别墅(VillaRotonda,1552年),万神庙和希腊神庙的复合体。虽然有人批评他故意将四面的入口建成严格的一样,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对于实际的居住并没有好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他对古典风格的崇拜。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平面:帕拉蒂奥设计。1550年始建,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他将一般用于教堂的希腊十字形集中式平面布局运用到宫殿府邸建筑中。中心部分是一个圆形大厅,上方是带鼓座的穹顶,四个立面几乎完全相同,都有一个正面6柱的罗马神庙式门廊。这种几乎完美的集中式形象成为后世众多建筑师效仿的对象。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平面:意大利维琴察Vicenza的圆厅别墅意大利维琴察Vicenza的圆厅别墅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为佛罗伦萨的首富—美第奇(Medici)家族设计的劳仑齐阿纳(Laurentian)图书馆。他没有按照希腊人那样讲究平衡,而是利用透视突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不对称,从而有了一种楼梯通向隧道的感觉。但作为需要安静的图书馆,这种感觉又恰到好处。后来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仿效了这种设计。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为佛罗伦萨的首富—美第奇(Medici)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阅览室: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一个狭长空间。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阅览室: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一个狭长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楼梯:米开朗基罗设计,富于变化,装饰性强,本来不长的台阶中间还插入了几个独特的休息平台,此外,在柱子的基座、壁龛等等的处理上也无不是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希腊人那样讲究平衡,而是利用透视突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不对称,从而有了一种楼梯通向隧道的感觉。但作为需要安静的图书馆,这种感觉又恰到好处。后来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仿效了这种设计。佛罗伦萨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楼梯: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经典,1524年设计。他把古典的要素当成了可以自由运用的语汇。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经典,1524年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这座家庙安放着美第奇家族众多成员的棺墓,他为其中两位重要成员(美第奇‧朱良诺、美第奇‧罗伦左)精心设计了附有雕像的陵床。他著名的雕塑“昼”、“夜”、“晨”、“昏”就存放在这里。美第奇小教堂新圣器收藏室:美第奇‧朱良诺美第奇‧罗伦左美第奇‧朱良诺美第奇‧罗伦左米开朗基罗的《夜》米开朗基罗的《昼》米开朗基罗的《夜》米开朗基罗的《昼》米开朗基罗的《晨》米开朗基罗的《昏》米开朗基罗的《晨》米开朗基罗的《昏》创作背景: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米开朗基罗—大卫创作背景:米开朗基罗—大卫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课件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背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背景:艺术特点:一、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艺术特点:一、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艺术表现形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建筑如同现代建筑一样,是以简单的、基本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而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艺术表现形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结构图内部结构图洛可可艺术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此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元素。洛可可艺术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高速发展,逐步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从建筑装潢扩展到家具、油画和雕塑领域。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精细的图纹,并逐步与大量其他的特征和元素相融合,其中就包括东方艺术和不对称组合等等。这种艺术形式随后从法国蔓延到德国、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这种风格相融合,18世纪的英国将洛可可风格视为“法国品味”,较少使用在建筑上,更多地运用在银器和陶瓷上。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逐渐消逝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高速发展,逐步受到中国艺术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

洛可可是在巴洛克艺术的基础之上出现的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何去区别这两者的艺术形式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是天主教会炫耀财富的产物。特征是繁琐堆砌,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雕刻风气盛行,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室内则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巴洛克建筑艺术的主题与题材往往以天主教堂为主,其艺术强调动态的不安,追求理想化的个性层面,注重色彩的把握和应用,甚至认为色彩比外形更加重要,在整体的构筑中不仅追求外形的设计更追求绘画、雕刻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空间和体积的表现上,不惜运用虚假的手段。建筑的区别: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罗马耶稣会堂立面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第一个标志是1568年开始建造的罗马耶稣会堂的正立面,是由德拉波塔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成为巴洛克建筑表现动感的开端罗马耶稣会堂立面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第一个标志是1568年开始建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喜欢用弧线和S形的装饰风格,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卷草舒花,线脚大多用金色。洛可可风格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服装的区别: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团花装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则图案较小,至路易十六已经进入洛可可时期,时兴小碎花。巴洛克服裝分为荷兰风格时期和法国风格时期。1650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是十七世紀的欧洲艺术上最重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蕾丝的使用。服装的区别:路易十四時期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流行华丽的大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十八世纪法国1780年晚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奥尔良公爵夫人&法国路易十五图十八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