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开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
1.在比拟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2.在逐步精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思考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
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
2.课件
活动一、在比拟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
1.明确比拟方法,产生度量需要
〔1〕比拟角的大小
教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拟大小。
〔2〕交流比拟方法
直观比拟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拟方法:
a、重叠法比大小
b、临摹法比大小
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
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拟策略。
[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行角的大小比拟,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行渗透!
〔3〕准确描述角的大小
思考: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
引导学生想方法来量。
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
〔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
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系〞,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
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
〔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方法
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
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
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
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精确了,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
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
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
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
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
[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
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
[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源的最好表达,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翻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
[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
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
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
引导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麻烦和不准确,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良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方法解决问题。
2、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
请学生思考怎样改良这个“量角器〞?
老师这时可以提供应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
师:既然还是麻烦,测量时需要移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创造。
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
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
认识后,请同学们接受挑战,根据刚刚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
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
[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提高估计意识
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
〔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
〔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
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
出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金融风险分析师(FRM)专题(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供变电系统项目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工学院《计算机在林业中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实验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科研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齐鲁医药学院《中外文化比较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包装材料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科室年度工作总结
- 母亲六十岁生日宴会主持词(7篇)
- 公司前台的工作总结
- YY/T 0729.4-2009组织粘合剂粘接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伤口闭合强度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GB 4706.20-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滚筒式干衣机的特殊要求
- 血管“斑块”的风险课件
- mks spectra介绍残余气体分析仪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护理课件
- 《抖音生活服务服务商合作手册》
- 中山大学抬头信纸中山大学横式便笺纸推荐信模板a
- 无形资产评估完整版课件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pptx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