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课题小熊购物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虽然是首次把乘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都遇到或经历过这种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不清楚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为了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有关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本节教学做如下设计: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而不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题意和算式意义的理解,从而为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打好基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6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24+37-1881-36+25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2.指名口答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混合运算。1.观察两个算式,思考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独立完成计算;评判板演的两位同学做得是否正确。2.回顾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1.脱式计算。50-13-1775-68+936+24-3033+25+11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小熊胖胖买了哪些食品?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探究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方法。(3)课件出示根据题意列出的两个乘加综合算式:3×4+6和6+3×4。请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并尝试计算。(4)请计算正确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4.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说出图中出现的食品、每种食品的价格及小熊胖胖所买的食品。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胖胖应付多少元?3.(1)尝试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用直观图表示出来,根据直观图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讲解图示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3)观察这两个算式,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说出算式中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题意脱式计算。(4)认真观察,说说这些同学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在进行脱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画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知道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4×5=2020+9=29()7×8=5614+56=70()3.填空。(1)算式中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法。(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上下对齐。(3)计算8+4×6时,应该先算()。4.脱式计算。9×6+125×8+2547+8×363+7×7三、巩固练习。(10分钟)1.课件出示下列题目:(1)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28棵梨树。果园里的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2)停车场里停了3排小汽车,每排6辆,还有9辆大客车。停车场里的小汽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汇报交流答案,并说说解题思路。1.仔细读题,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5.解决问题。(1)教室里有5排桌椅,前4排每排都坐了8个人,最后一排坐了6个人,教室里一共坐了多少个人?(2)小明买1个文具盒和6本日记本,应付多少钱?四、课堂总结。(4分钟)1.简要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一)胖胖应付多少元?面包每个3元(4个)蛋糕每个6元(1个)方法一:买面包的钱数加上买蛋糕的钱数。3×4+6=12+6=18(元)方法二:买蛋糕的钱数加上买面包的钱数。6+3×4=6+12=18(元)答:胖胖应付18元。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导言:上节课我们帮小熊胖胖买了好多好吃的,又帮它算出了应付的钱数,小熊胖胖满意地回家了。你们瞧,小熊壮壮也到食品超市来了,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呢?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乘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2.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充满期待。1.解决问题。春风小区的公园里有5张4人长椅,还有1张6人长椅,这些长椅一共能坐多少人?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及教材3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下列信息:小熊壮壮带了多少钱,它买了什么,买的商品的单价是多少,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1)联系自己的购物经验,说说怎样才能算出应找回多少元。(2)用画图的方法呈现题目中出现的信息,并体现出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和应找回的钱数之间的数量关系。3.(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直观图列式计算。(2)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算法。4.讨论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5.结合小熊情境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0-2×75×3+44×6-206.小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通过观察,知道小熊壮壮带了20元,买了3包饼干,每包饼干4元,要解决的问题是应找回多少元。2.(1)回顾自己的购物经历,明确要想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应该从付出的钱数里减掉购物所花的钱数。(2)动手操作,用画图的方法呈现题目中的信息和数量关系。例如:3.(1)根据刚才的分析和直观图列出算式。(2)交流算法。算法一:分步计算。3×4=12(元)20-12=8(元)算法二:列综合算式。20-3×44.说说混合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及这个混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尝试计算。5.将算式中的数据与情境图中的数据进行对照,根据算式说出表示的意思,明确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6.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2.填空。《安徒生童话》每本8元,《小学生作文》每本6元。(1)王老师有50元,买5本《安徒生童话》应找回()元,列综合算式是(),先算()法,再算()法。(2)8×2+6的意思是()。(3)李老师要买9本《小学生作文》,付给售货员50元,还差()元,列综合算式是()。3.算一算。40-5×78×9-5085-7×530-4×64.选一选。(1)与算式56-5×6的得数相同的是()。A.76-7×6B.46-4×5C.36-3×6(2)妈妈买了6瓶果汁,每瓶4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正确的算式是()。A.6+4+50B.6×4-50C.50-4×6三、巩固应用。(10分钟)1.完成教材4页6题。2.完成教材4页4题。1.仔细读题,准确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然后交流答案。2.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订正。5.解决问题。奶奶有24粒扣子,每件衣服钉4粒,钉完5件衣服还剩多少粒扣子?四、全课总结。(5分钟)1.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二)数量关系:付出的钱数-买3包饼干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20-3×4=20-12=8(元)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2买文具导学案设计课题买文具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能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了如下环节:1.在学生收集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了解了数量关系之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或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画示意图,也可以用图示和算式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直接列出综合算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2.在探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有学生列出除加和除减综合算式之后,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合理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和成就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第1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1.课件出示填空题。(1)文具超市有一种日记本,15元5个,买一个需要()元。(2)商店里有两种不同包装的同款袜子,第一种每包5双,售价15元;第二种每包3双,售价12元,买第()种包装的便宜。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混合运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1.阅读题目,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完成填空,汇报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准备学习新课。1.算一算。4+5×6=3×8-24=9+7×5=36-4×7=56÷7=48÷8=27÷9=81÷9=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5页情境图,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3.(1)课件出示教材5页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请学生思考:笑笑买了哪些文具?这些文具的价钱都是已知的吗?应该先求什么?哪些数学信息是有用的?(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出来。(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4)展示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怎样计算?4.(1)课件出示教材5页问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提问:题目中每本算术本的现价和原价都是已知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2)引导学生独立试做。(3)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为什么先算10÷5?“3-”为什么写在10÷5的前面?5.强化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教材5页问题:哪种做法对?请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1.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每条数学信息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2.(1)独立思考或与同桌讨论,结合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将所提问题汇报给老师。3.(1)根据教师的提问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把这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理解题意。(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3)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直接画示意图解决问题,在图示中直接呈现问题的结果。方法二:图示与分步列式相结合。方法三:直接列出综合算式。(4)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明确算式的意思及计算方法。4.(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2)独立思考,尝试自主解决问题。(3)交流算法,说明算式的意思,要求列出除减综合算式的同学重点说明运算顺序及这样计算的道理。5.(1)观察每个算式的计算过程,判断对错,汇报自己的想法。(2)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计算实践总结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小组内交流,并由组长向全班汇报。2.脱式计算。5+36÷463÷9-57-10÷278-7×88+81÷945-6×63.填一填。(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法,再算()法。(2)在6-32÷8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再算(),结果是()。(3)把49÷7=7,12-7=5合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在进行除加、除减脱式计算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前后应该相等。4.找出下列算式的错因,将序号填在()里。(1)15+30÷5=45÷5=9()(2)16-7×2=9×2=18()(3)42÷6-5=7=2()A.先算了加法,后算了除法。B.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没有抄下来。C.先算了减法,后算了乘法。三、巩固提高。(10分钟)1.课件出示下列问题。3条毛巾18元,一块香皂4元,5瓶花露水45元。(1)买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需要多少元?(2)一块香皂比一瓶花露水便宜多少元?2.组织学生汇报,集体订正答案。1.自主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正误。5.解决问题。玫瑰花4枝20元,康乃馨每枝2元,百合花每枝3元。(1)每枝玫瑰花比每枝康乃馨贵多少元?(2)买4枝玫瑰花和4枝百合花,一共需要多少元?(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四、全课总结。(5分钟)1.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买文具(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eq\b\lc\{(\a\vs4\al\co1(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3本作文本一共18元,英文本每本4元))列式计算: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eq\b\lc\{(\a\vs4\al\co1(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列式计算:3-10÷5=3-2=1(元)答: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1元。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第2课时买文具(二)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一种日记本,原价每本4元,现价5本15元。这种日记本每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买笔问题。(板书课题)1.阅读题目,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一填。小军花15元买了5个羽毛球,小刚花5元买了一个羽毛球,()买的羽毛球便宜,每个便宜()元。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1.解决第一个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6页“试一试”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2)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3)提问:要求出“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4)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方法。2.解决第二个问题。(1)课件出示算式。3×7+125-12÷4提问:这两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引导学生结合买笔的情境,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购物经历,任选一个算式说出其意思。1.(1)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2)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依据要解决的问题筛选出相应的数学信息。①淘气上次买了2支钢笔,花了16元;②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7元。(3)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4)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以及算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2.(1)观察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2)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与算式中的数据相对照,理解算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并在全班交流。(3)结合生活中的购物经历,任选一个算式说出其意思。2.选一选,填一填。(1)1个汉堡包比1个三明治贵多少元?用到的信息是()和(),列式为()。(2)买2个三明治和1个冰激凌要花多少元?列式为()。(3)每个蛋糕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列式为()。(4)算式6+4×3的意思是()。3.脱式计算。65+24÷645÷9-5三、巩固提高。(10分钟)1.课件出示问题。一箱净重3千克的葡萄售价为18元,如果单卖,每千克8元。妈妈买了4千克苹果花了16元,这种苹果每袋20元。(1)整箱的葡萄每千克比单卖的便宜多少元?(2)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8+16÷48×2+20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答案。1.(1)独立阅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2)结合题目中的情境,在小组内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2.组长汇报,交流解题方法,集体订正。4.解决问题。一箱4桶装的酱油售价为36元,如果单卖,每桶售价为10元。李叔叔买了3瓶陈醋,花了12元。(1)整箱的酱油每桶比单卖的便宜多少元?(2)结合题目中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12÷3+1036÷4+12四、全课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买文具(二)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列式计算:16÷2-7=8-7=1(元)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3过河导学案设计课题过河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恰当地使用小括号,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设计如下:1.精心构思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之前,课件出示“()”,并进行简要介绍,但暂时不点明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对小括号产生一定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提问环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探究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每一个探究环节,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指导探究方向的问题,使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探究的成就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学生准备:关于小括号由来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过河(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激趣引入。(5分钟)1.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能说出它的名字吗?2.简介小括号,导入新课: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是荷兰人吉拉特最先开始使用的。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板书课题)1.观察课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2.倾听教师的讲述,初步认识小括号,准备学习新课。1.脱式计算。12+24÷854÷6+935÷7-58+18÷9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2.课件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1)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2)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算式?(3)组织学生汇报,展示解题方法。3.了解小括号的作用。(1)出示学生的错误算式:29+25÷9,请大家讨论:这样列式对不对,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里,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应该怎么办?(3)引出小括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请出刚才我们认识的一个帮手——小括号,算式里用小括号括上的部分就要先算。(4)组织学生进行脱式计算,体会运算顺序。4.课件出示问题: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组织学生独立完成。5.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小括号的用法。1.观察情境图,读出情境图中的每一条信息,并加以理解。2.(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意筛选有用的信息,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2)分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3)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向全班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1)观察算式,明确:如果这样列式,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而根据题意应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乘船,即求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和,再用总人数除以9,也就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所以这样列式不对。(2)针对教师的提问展开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3)观察加上小括号以后的算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4)独立完成脱式计算,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列出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5.明确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填一填。(1)小括号能改变混合运算的()。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里面的。(2)算式(18+17)÷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3.判断。(1)算式35÷7-2与35÷(7-2)的得数相同。()(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4)一个算式里,如果先算加法,再算乘法,说明这个算式里一定有小括号。()4.脱式计算。4×(56-48)(32+16)÷872÷(21-12)(100-73)÷95.李奶奶家有15只花鸡和17只黑鸡,每8只鸡装在一个笼子里,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三、巩固练习。(10分钟)1.解决下列问题。(1)三(1)班有男生18人,女生24人,每6人分成一个小组,一共能分成多少个小组?(2)一种日记本,原价每本6元,现在每本降价2元,乐乐有24元,现在可以买多少本日记本?2.组织学生汇报、展示答案,并订正。1.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尝试用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2.组长对本组学生的算法进行收集整理,向全班汇报,集体订正。6.给下面的算式加上小括号,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6+39÷5=963-36÷9=325÷9-4=5四、全课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过河(一)()……小括号作用: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9+25)÷954÷(9-3)=54÷9=54÷6=6(条)=9(条)算法: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2课时过河(二)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谈话导入。(3分钟)1.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我们想改变这样的运算顺序,应该请谁来帮忙?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还要请小括号来帮我们解决问题。1.注意倾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要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请小括号来帮忙。2.初步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1.连一连。(5+27)÷42090-(45+25)88×9-4230(78-50)÷74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20分钟)1.自学教材9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及问题。(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及要求。第一:理解题意,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理解每条信息的含义;第二:了解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独立列式计算。2.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3.出示算式(70-46)÷8,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范例:妈妈有70元,买一桶豆油花去46元,剩下的钱买了8袋精盐,每袋精盐多少元?1.(1)观察情境图,了解要求的问题。(2)阅读自学提示,根据提示按步骤独立解决问题。2.展示算法。(1)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说说算式每一部分的实际含义。(3)说说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3.将原题中的乘车情境换成生活中的其他情境。如一本书有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2.为下面的算式选择恰当的情境。(填序号)(1)(3+4)×5()(2)(45-25)÷5()(3)70-(23+17)()A.芭比娃娃的上衣3元,裤子4元,买5套芭比娃娃的衣服需要多少元?B.一本书有70页,小松上午看了23页,下午看了17页,还有多少页没看?C.小华有45元,买词典花了25元,剩下的钱都买5元一本的日记本,能买多少本?3.解决问题。一辆大卡车每次能运15吨煤,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2吨煤,学校有25吨煤,用大卡车运一次之后,剩下的都由三轮车来运,需要运几次?三、巩固练习。(12分钟)1.解决下列问题。(1)一个大桶能装56千克白酒,一个小桶能装6千克白酒,某商店有80千克白酒,装满一个大桶后,可以装满几个小桶?(2)这个算式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交流,明确正解。1.(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在小组内交流。2.将自己的解题方法与联想到的实例在全班展示,纠正错误的答案。4.说一说,下面的算式能解决哪些问题?(举出两个例子)(75-35)÷8四、全课总结。(5分钟)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过河(二)(70-46)÷8=24÷8=3(辆)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

1看一看(一)导学案设计课题看一看(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并在观察中获得新知,是本节课的目标。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学生的实际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教学中,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先组织学生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然后通过交流学生的观察体验和观察结果,提炼出新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灌输,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内容。2.注重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在作出推断和猜想之后,说一说自己辨认的方法或理由,这一做法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投票箱玩具熊学生准备:玩具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观察物体,导入新课。(5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1.看图,说说图中的两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物体的,会看到什么形状,并连一连。2.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1.填序号。(1)从正面看到的是的有()。(2)从正面看到的是的有()。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1.出示一个长方体投票箱。提问:这个投票箱有几个面?这几个面是什么位置关系?如果我们站在一个位置观察,会看到几个面?2.将投票箱放在桌子上,组织学生观察。(1)观察位置分别为:从上面观察、从左面观察、从右前方观察。(2)自由变换位置观察。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4.课件出示教材13页下面问题: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根据四位同学所在的位置猜想他们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说明辨认的方法或理由。(2)出示玩具熊,组织学生进行实物模拟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3)观察比较:谁和谁所在的位置是相对的?他们观察到的画面有什么联系?1.观察长方体投票箱,明确这个投票箱有6个面,两两相对。猜想站在某个位置观察会看到几个面。2.(1)按照教师指定的位置进行观察,并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2)自由变换位置观察,并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3.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向组长汇报,由组长进行统计,然后向全班汇报。经过数据汇总可以得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4.(1)仔细观察情境图,先明确四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再观察四幅图,猜想分别是谁看到的,并跟同伴说说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2)分别站在淘气、奇思、妙想和笑笑的位置进行轮流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解释各自的判断方法。(3)从情境图中可知:妙想和笑笑的位置是相对的,妙想看到的是玩具熊的正面,笑笑看到的是玩具熊的背面;淘气和奇思的位置是相对的,奇思看到的玩具熊的嘴巴在左边,淘气看到的玩具熊的嘴巴在右边。由此可以得出: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2.填一填。(1)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2)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的。(3)明明和红红面对面站着一起观察玩具小熊,明明看到的是玩具小熊的前面,红红看到的是玩具小熊的()面。3.判断。(1)站在任何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都能看到三个面。()(2)小军在观察长方体时,同时看到了长方体的左面、右面和上面。()(3)如果两个人在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画面是相反的,那么这两个人一定是面对面站着的。()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13页上面例题。2.完成教材14页3题。1.观察情境图,先说说三位同学分别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再进行推断和连线。2.根据图中四位同学所坐的位置进行想象和判断,并连线。4.连一连。四、全课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看一看(一)观察长方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观察玩具熊: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2看一看(二)导学案设计课题看一看(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能根据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进行一些简单的想象和判断。在教学中,每次出示情境图之后,都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进行观察的,再想象他们所看到的画面,并交流各自的想法。通过这样的环节,使学生在分享思维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想象推理能力。2.注重教给学生推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在“判断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时,容易产生一些困惑,此时引导学生用“排除法”将“一定不是淘气看到的”排除掉,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找到符合要求的画面。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推理的方法,而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牙膏盒杯子学生准备:照相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激趣导入。(5分钟)1.游戏:小小摄影师。请两位同学并肩站在全班同学前面当模特,再指几位同学来当摄影师。教师说拍摄要求,拍摄的同学按要求抢占合适的拍摄位置。2.导入新课。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我们要像摄影师一样,善于在观察中捕捉细节。(板书课题)1.注意倾听教师说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积极参与游戏。例如:教师说“拍正面”,参与拍摄的同学抢占能拍到正面的位置,站错位置的要被淘汰。2.准备学习新课。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二、观察感悟,学习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15页上面三位同学观察牙膏盒和杯子的情境图,请学生思考:这三位同学分别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2.思考: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可能是什么样的?3.讨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将本小组的想法在全班交流。4.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观察。照情境图中的样子摆好牙膏盒和杯子,分组进行观察。5.提问:从相对位置观察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6.课件出示教材15页下面淘气从窗外向屋内观察笑笑和桌子的情境图。提问:淘气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会看到怎样的画面?与我们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7.课件出示教材15页下面四幅图,请学生选择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8.组织模拟观察。将全班同学分组,轮流扮演笑笑和淘气,分组进行观察。9.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1.观察情境图,知道淘气是正对着牙膏盒和杯子进行观察的;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进行观察的;笑笑是从一侧进行观察的。2.想象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是牙膏盒在左,杯子在右;奇思在淘气的对面,看到的牙膏盒与杯子的位置正好相反,而且看到的是这两个物体的上面。3.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1)笑笑所在的位置;(2)杯子的大小。明确:从笑笑的位置进行观察,应该先看到杯子,而且这个杯子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牙膏盒被杯子完全遮挡住了,所以笑笑看不到牙膏盒。4.模拟情境图,分别从淘气、奇思、笑笑的位置进行观察。交流观察体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5.回忆学过的内容,明确:从相对位置观察到的画面是相反的。6.观察情境图,边观察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在讨论中明确:淘气看到的应该是笑笑的背面,而且看到的笑笑与桌子的相对位置与我们看到的正好相反。7.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1)直观判断法:图②是笑笑的背面,而且是桌子在左,笑笑在右,与我们看到的完全相反,应该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2)排除法:图①和图③都是笑笑的正面,不可能是淘气看到的;图④虽然是笑笑的背面,但她与桌子的相对位置与我们看到的是相同的,也不可能是淘气看到的,所以图②应该是淘气看到的。8.仿照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先从前面观察,再从后面观察,比较两次观察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进而验证前面的判断是否正确。9.回顾自己的观察体会,在全班进行交流。2.先观察,再填空。3.摆一摆,连一连。三、巩固练习。(10分钟)1.连一连。2.完成教材16页3题。1.先说一说图中的四位同学分别是从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再想象他们看到的画面,然后连线。2.(1)先说一说淘气与我们的位置关系,再想象他看到的画面。(2)先说一说站在①号和②号位置观察下棋的两位同学所看到的画面,再进行选择。3.如下图,小女孩所看到的是()。A.B.C.D.四、全课总结。(5分钟)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也不同。

1捐书活动导学案设计课题捐书活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懂得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1.在自主计算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经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理解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出示题目之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之后汇报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三位数连加的不同计算方法,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当学生展示了各自的计算方法之后,引导大家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看看它们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从而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6分钟)1.出示复习题。479+356=683+259=请两名同学板演。2.指名口答计算三位数加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观察两个算式,思考如何列竖式计算,评判板演的两个算式是否正确。2.回答老师的问题。1.笔算下面各题。238+99=665+237=二、自主探究,掌握计算方法。(20分钟)1.课件出示三、四年级捐书情况统计表,提问:不计算,你能看出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吗?说说你的想法。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1)独立计算: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展示各自的算法。(3)组织学生观察每种算法,说说自己的看法。(4)独立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小结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1.观察统计表,收集数据,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方法一:将各班捐书的数量看成与之相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进行比较。方法二:两个年级的三个班对应比较: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所以三年级比四年级捐的书多一些。2.(1)根据题意,列出连加算式:118+104+95,然后尝试独立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算法展示。方法一:口算。把三个数当作100相加,少加的再加上,多加的再减去。方法二:脱式计算。先算118+104=222,再算222+95=317。方法三:用竖式直接将三个数连加。(3)观察比较每种计算方法,指出计算时应该注意的事项。(4)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进行计算。3.回顾计算过程,总结计算方法。2.估一估,连一连。341+405得数在1000左右488+489得数在750左右615+286得数在460左右416+38得数在900左右3.用竖式计算。361+289+273=319+387+186=692+118+94=206+529+193=4.妈妈要买387元的微波炉,215元的电饭煲,136元的录音机。(1)妈妈带多少钱比较合适?在你认为合适的钱数后面画“√”。900元()1000元()800元()(2)买这三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元?三、巩固应用。(10分钟)1.出示教材18页1题。请学生依次解决题中的三个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答案。1.看图,收集题中的信息,理解题意,独立解决问题。2.汇报自己的算法及想法,全班订正。5.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四、全课总结。(4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强调要注意的问题。2.布置预习的内容及应做的准备。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捐书活动

2运白菜导学案设计课题运白菜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经验,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精心设计课前复习。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设置恰当的复习题,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2.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中寻找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8分钟)1.出示复习题。(1)估一估,学校图书室有201本故事书,398本科技书,305本连环画,现在要把这些书借给900名同学阅读,每人一本够吗?(2)湖边有25只天鹅,先飞走了8只,又飞走了10只,还剩多少只?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新的知识。1.仔细读题,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决问题。(1)将201、398、305分别看成与之接近的整百数,再相加,即200+400+300=900(本),够。(2)从天鹅的总数里面依次减去飞走的只数,即可求出剩下的只数。2.准备学习知识。1.用竖式计算。736-182=482-264=685-368=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19页“运白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并考虑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应该怎样计算呢?请把计算过程写出来。3.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方法。(1)说明是怎样列式的,算式每一步的含义是什么。(2)引导学生说明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4.出示几种错误的计算过程,组织学生观察,发现错误并改正。5.组织学生计算1000-372-210。(1)尝试独立计算。(2)交流计算体验。(3)讨论新的算法。6.组织学生交流:怎样能准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减?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提出数学问题: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明确解题方法。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2)尝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3.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1)方法一:先求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求第二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列式为850-256-280。方法二:先求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求还剩多少棵白菜,列式为850-(256+280)。(2)明确在计算时会遇到连续退位的问题,不要忘了退位,计算时要细心。4.观察老师呈现的竖式计算过程,找一找错在哪里,并把它们改正过来,再说一说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5.(1)独立计算,按正常顺序进行计算,算出得数后进行验算。(2)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退位次数比较多,容易出错。(3)讨论如何转化为不退位的减法,发现新方法:把1000看成999+1,先用999去减,再将得数加1。6.讨论、交流,总结方法。2.脱式计算。478-234-175387-(128+172)950-(90+460)1000-265-1853.选一选。(1)下列算式中与485-(167+313)得数相等的是()。A.485-167-313B.485-167+313C.485+313-167(2)学校食堂有850千克大米,周一吃掉137千克,周二吃掉21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列式正确的是()。A.850-137+218B.850-(137-218)C.850-137-2184.解决问题。一辆自行车435元,一台微波炉529元,一台洗衣机643元,一盏台灯258元。(1)妈妈带1000元,买一盏台灯和一台洗衣机,还剩多少元?(2)爸爸带1000元,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微波炉,钱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元?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三、巩固应用。(10分钟)1.计算下面各题。500-200-10095-49-18595-249-1182.水果店有460箱水果,上午卖出256箱,下午卖出144箱,还剩多少箱水果?(用两种方法解答)1.独立计算,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2.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回顾“运白菜”问题的解题方法,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注意小括号的运用。5.图书室共有785本书,其中文学类有315本,传记类有190本,其余的是科普类,科普类图书有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四、全课总结。(2分钟)1.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要预习的内容及应做的准备工作。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运白菜850-256-280850-(256+280)=594-280=850-536=314(棵)=314(棵)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3节余多少钱导学案设计课题节余多少钱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上述原因,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都会进行集体交流,把各自的解题过程和想法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而且能发现更好的解题方法,取长补短。2.注重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较好地理解题意,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在组织学生解决问题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题意,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列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估算的策略进城务工人员的数据教学过程第1课时节余多少钱(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5分钟)1.(1)脱式计算。100-54+7835+45-27(2)校合唱队原来有70人,毕业32人之后又加入了28人,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2.组织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3.揭示课题。1.(1)独立计算之后交流计算结果。(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说一说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3.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1.填空。小明家、小华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小明家在学校东面,距离学校570米,小华家在学校西面,比小明家到学校远150米。从小华家到小明家要走()米。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图中的各种信息。2.课件出示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1)提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独立思考: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尝试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4)讨论运算顺序。提问: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对,列出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3.课件出示问题: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请学生尝试用示意图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画的示意图并讲解图意。(3)请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1.观察情境图,阅读图中的文字信息。(1)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和他们的作用。(2)了解亮亮和奶奶的生活来源:奶奶每月领取补助185元,爸爸妈妈每月寄回800元。2.(1)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独立思考,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3)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是怎样想的。方法一:先求八月共收入多少钱,再减去花掉的钱,就是节余的钱,列式为800+185-745。方法二:先用爸爸妈妈寄回的钱减去八月花掉的钱,再加上奶奶的补助185元,就是节余的钱,列式为800-745+185。(4)联系题意,明确列出的加减混合算式都应该从左往右进行计算。3.读题,明确要解决“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的问题首先求出十月节余了多少钱,再把两个月节余的钱加在一起。(1)把自己对题意的理解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2)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图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3)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讲一讲算式中每一步的意义和计算顺序。2.脱式计算。258-177+280700-179+373400-184-107654+87+2063.月月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个星期前五天的收入情况如下:星期一:358元星期二:346元星期三:?星期四:290元星期五:?(1)星期三比星期一和星期二的总收入少309元,星期三收入多少元?(2)星期五比星期四多收入了72元,星期四和星期五一共收入多少元?4.美术小组和合唱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三、巩固应用。(10分钟)1.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22页1题。(2)完成教材22页2题。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订正。1.读题,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解决问题。(1)先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看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计算。(2)先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用图示表示出来,最后列式计算。2.展示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订正。5.杨树有120棵,松树比杨树少35棵,松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四、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要预习的内容及课后作业。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节余多少钱(一)问题一:八月节余了多少元?解法一800+185-745=985-745=240(元)解法二800-745+185=55+185=240(元)问题二: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260+(260-30)=260+230=490(元)第2课时节余多少钱(二)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谈话导入。(3分钟)导语:亮亮的父母都进城务工了,只留下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亮亮看到奶奶每天为他洗衣服很辛苦,就想给家里买台洗衣机。这节课我们就来帮亮亮解决买洗衣机的问题。倾听老师的讲话,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1.直接写得数。20+15+5=65-32-15=8+37+33=28+14+9=82+12-43=二、解决问题。(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2页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洗衣机的价钱。2.出示问题: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3.明确估算的意义,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估算。4.组织学生交流估算结果。5.组织学生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6.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1.观察情境图,知道一台洗衣机的价钱是580元。2.读题,明确亮亮和奶奶平均每月可以节余225元,估一估需要几个月才能凑够买一台洗衣机的钱。3.先估算几个225等于或略大于580,然后独立思考,运用掌握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4.说说自己的估算过程和结果。5.用自己的方式计算。6.与同学互相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选择。一件上衣345元,一条裙子218元,一条裤子185元。妈妈要买这三种商品,带()合适。A.500元B.800元三、巩固练习。(12分钟)1.估一估。一个足球185元,王老师带了800元,买4个足球够吗?2.算一算。菜园里有1500千克大白菜,一辆卡车运走了800千克,剩下的由三轮车来运,三轮车每次运走240千克,几次能全部运走?1.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估算,然后交流估算结果。2.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爸爸带了1000元,买了一台550元的自行车之后,剩下的钱都买150元一袋的大米,能买多少袋?四、全课总结。(5分钟)1.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节余多少钱(二)方法一:方法二:225+225=450(元)450+225=675(元)675元>580元方法三:580-225=355(元)355-225=130(元)130元<225元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洗衣机。

4里程表(一)导学案设计课题里程表(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本节课中,学会画线段图,用线段图呈现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里程表问题的关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关注了以下几点:1.关注对学生画线段图的指导。在教学中,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在画图之前,给出具体的画图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出线段图,促进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清晰地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在教学中,当学生明确了解决里程问题的方法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后面的两个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挂图学生准备:北京至西安的路线图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1.计算下面各题。563+278700-542请学生独立计算,并找两名同学板演。2.请学生说说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揭示课题。1.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2.对照黑板上两名同学的板书,说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1.用竖式计算。800-356=278+456=二、探究学习,掌握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里程表和北京到西安的路线图。请学生了解以北京为起点的各个路段的里程,并在路线图中找到相应的路段。2.请学生按要求指一指,画一画。(1)在原图上画出北京到石家庄的里程。(2)在路线图上画出北京到保定的里程。(3)在路线图上画出保定到石家庄的里程。3.引导学生将路线图转化为线段图。参考以下步骤:(1)画一条线段,起点标上北京,终点标上石家庄。(2)在北京和石家庄之间的一个适当的点标上保定。(3)在线段上标出每段的里程。4.提问:哪段里程是未知的?你能通过计算求出来吗?5.出示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1)提问:要求出这段里程,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在原图上找到这几段里程并画出来。(2)独立解决问题,计算出结果。6.画一画,说一说。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7.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我们是怎样解决关于里程表的问题的?怎样能正确画出线段图?1.读懂里程表,然后在路线图中找到每个数据所对应的路段,在图上指出来,与同伴互相说一说。2.认真读要求,先在路线图中指出相应的路段,再在原路线图中画出来,并标出相应的数据,未知的数据用“?”表示。3.根据老师的提示一步一步地画线段图,注意未知的数据用“?”表示,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含义。4.观察线段图。可以看出保定到石家庄这段里程是未知的,用北京到石家庄的里程减去北京到保定的里程可以求出,列式为277-146。5.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1)观察路线图,明确保定到郑州的里程与哪两段里程有关,在原路线图上将相关的各段里程画出来。(2)明确三段里程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6.观察原路线图和里程表,先找出算式中的两个数所对应的路段,然后用线段图呈现题中的数量关系,得出结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7.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线段图的画法及其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2.计算。703-256-134=853-(69+427)=400-274+358=3.解决问题。昆明—大理348千米昆明—丽江517千米昆明—香格里拉691千米(1)丽江到香格里拉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2)691-348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写一写。(3)小红和妈妈乘客车从昆明出发去丽江游玩,客车已经行驶了约400千米,在图中标出客车的大概位置。4.小红家、小明家和超市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离超市573米,比小明家离超市近158米。小红家到小明家有多远?三、巩固练习。(10分钟)1.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25页3题。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纠正错误的答案。1.看图,先把里程表补充完整,再解决下面的问题。2.汇报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结果,集体订正。5.看图列式计算。四、全课总结。(5分钟)1.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里程表(一)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答:求的是郑州到洛阳之间的里程。

5里程表(二)导学案设计课题里程表(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解决起点非0的里程表问题,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梳理数量关系。为了突出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里程表,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里程表的内容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使题中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求出每天的行驶里程数就轻而易举了。2.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当学生依次把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的行驶里程数求出来之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总结计算当天行驶里程数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生成了新知。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谈话:大家平时坐出租车吗?是怎样付费的?2.导入新课: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淘气记录了叔叔每天收车时的里程表的读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汽车里程表的问题。1.认真倾听,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出租车是根据里程数的多少来计费的。2.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看图列式计算。二、读懂里程表,解决问题。(20分钟)1.请学生观察淘气记录的里程表。思考以下问题:淘气记录的是哪几天的里程数?每个里程数表示的是这一天实际行驶的里程吗?2.组织学生尝试将里程表转化为线段图。思考:线段的起点是0吗?星期一这一段的起点是几,终点是几?星期二呢?……星期五呢?3.集体交流,对照淘气所画的线段图纠正自己所画线段图的不足之处。4.根据线段图求出每天实际行驶的里程数。5.汇报总结: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6.解决问题。(1)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2)你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吗?1.读题,观察里程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淘气记录的是星期一至星期五淘气的叔叔每天回家时出租车里程表的读数,但每个里程数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累加的,并不是当天的实际里程数。2.根据老师的提示画线段图。因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所以线段的起点应该是35千米,那么星期一这一段就是从35千米到160千米,星期二这一段应该从160千米到350千米,以此类推,画到星期五。3.(1)展示各自画出的线段图,说说图意。(2)观察淘气所画的线段图,与自己的相比较,修改自己的线段图。4.观察线段图,列式计算。从星期一的实际里程数算起,一直算到星期五。5.交流计算结果及思考方式。生1:星期一出发时的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生2: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6.(1)将算出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的里程数进行排序,发现星期五这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2)讨论还有什么更便捷的方法来判断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先估算一下,星期三和星期五的里程数都超过了200,就只计算这两天的里程数,再直接比较。2.填一填。下面是某出租车司机记录的出租车三天的里程表读数。12月7日135千米12月8日242千米12月9日415千米(1)此车在12月8日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千米。(2)12月8日出租车的实际行驶里程是()千米。(3)12月9日收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千米,这天的实际行驶里程是()千米。(4)12月8日和12月9日这两天一共行驶的里程是()千米。3.某学校的水表读数如下:3月底362吨4月底439吨5月底551吨6月底670吨7月底712吨8月底720吨(1)分别算出这所学校4月、5月、6月、7月、8月的用水量。(2)这所学校从4月到8月底的总用水量是多少吨?三、巩固应用。(10分钟)完成教材27页1题。仔细读题,可以看出此题与刚刚学过的例题是相似的,可以依照刚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解题。4.计算。765-(179+234)361+179-206四、全课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批注板书设计里程表(二)单位:千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60350555745955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1小树有多少棵导学案设计课题小树有多少棵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探究口算乘法的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思考和探究中掌握口算的不同方法,在互相交流中得到了共同进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与他人进行算法的交流,在展示多种算法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阐述喜欢的理由。在此过程中,了解他人不同的见解,相互欣赏,相互启发。通过分析、反思、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口算。3×2=4×2=2.观察下面这两组算式与上面的两道算式,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30×2=40×2=300×2=400×2=3000×2=4000×2=3.揭示课题。1.明确要求,独立口算并汇报计算结果。2.观察出示的算式,找出区别:上面两道算式两个乘数都是一位数,可以用口诀算出得数;下面的两组算式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不能用口诀直接算出得数。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1.填一填。(1)6个十是(),10个十是(),12个十是()。(2)8个百是(),10个百是(),13个百是()。(3)40是()个十,1200是12个(),900是()个百。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30页情境图和下面的三个问题。提问:从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用这些信息解决哪些问题呢?2.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3捆一共多少棵?(1)思考:要求3捆一共多少棵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2)引导学生将20×3转化为其他学过的方法来计算。(3)观察比较,选择喜欢的计算方法。(4)反馈练习。解决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5)归纳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3.引导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3)归纳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4.出示第三个问题,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还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5.根据计算规律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然后将了解到的内容向全班汇报。2.理解题意,列式计算。(1)明确:求3捆一共多少棵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可以列出算式20×3。(2)小组合作探究,算出20×3的得数。(3)汇报交流所有的算法,对比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实用。(4)独立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5)回顾计算过程,明确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3.(1)读题,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计算。(2)集体交流,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方法一:连加。500+500+500=1500(棵)方法二:把500看成5个百,先算5×3=15,然后在15的后面添上两个0。(3)回顾计算过程,明确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百数百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4.(1)先计算第一组算式,再计算第二组算式。(2)观察比较每组中的三个算式,说出自己的发现,并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5.由刚才的计算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按照表内乘法算出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2.填空。(1)5个十是();300里面有()个百;()个十是600。(2)70+70+70=()×()=()(3)50×4=(),想:()个十乘4等于()个十,是(),所以50×4=();还可以利用表内乘法,()×()=20,在20的末尾添上()个0,结果是()。3.数青蛙游戏。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2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50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4.看图列式计算。(1)小牛跑了多少米?小山羊跑了多少米?(2)邮递员叔叔一周要送多少份报纸和多少封信?5.乘数7640500乘数5040093积三、巩固应用。(10分钟)1.解决下列问题。(1)爸爸、妈妈带着双胞胎姐妹去动物园,每张门票30元,他们一共要花多少元?(2)一车大米200千克。请你根据上面的条件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纠正错误的做法。1.认真阅读题目,独立分析,列式计算,解决问题。2.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交流订正。6.猜一猜。()00×()=2400()00×()=2400()00×()=2400()00×()=2400四、课堂总结。(4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强调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点明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学生事先做好预习。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复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批注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8×4=326×7=4280×4=32060×7=420800×4=3200600×7=4200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需要多少钱导学案设计课题需要多少钱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教学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直观手段是理解算理的最好方法,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点,本节教学设计如下:1.用多种方式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是:把整体分块求积,再求这些积的和。在教学中,为了突出这一算理,采用摆人民币模型、分割点子图、列表计算等方式,将“分块求积”这一环节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透彻地了解算理,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计算。2.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互相汲取思维的成果。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点子图和空白的表格人民币模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1.计算。30×3=400×4=5×60=7×200=2.说一说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揭示课题。1.看题目,独立思考,口算出得数。2.叙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1.填一填。(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