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_第1页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_第2页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_第3页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_第4页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有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想在德国找一份工作,到德国20多家大公司去应聘,但都没有成功。毕竟是什么原因呢?请你猜猜。

生:由于是中国留学生。

师:你的意思是说德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留学生。

生:可能是工资太低。

生:也可能是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生:我好象读过这个故事,好象是说他乘公交车逃了2次票。

师:握个手,叫什么名字,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所以见多识广。其实原因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哲学家的最终一课。哲是个生字,翘舌音,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哲学家的最终一课是上了什么内容?(教师打一个小问号)

生:通过最终一课,哲学家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打大问号)

生:哲学家是个怎样的人?(哲学家是干什么的?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哲学家?教师又打一问号)

师:听说大家已经把课文预习了几遍,那老师直接请大家来展示你们熟练的朗读了。边听边想,读完后看大家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改正读音。)

师:课文中的那位哲学家是干什么的?

生:一直在探讨人生的微妙。

师:是啊,在我们看来哲学家苦苦探讨的人生微妙,确定是十分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今天,却让他的弟子们,(板书)惊愕不已,为什么?

生:"一直在探讨人生微妙的哲学家,最终一课问的竟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如何铲除田野里的杂草?

师:这个问题简单的不可思议,连小孩子都能回复。老师昨天在备课时,一直为这个幼稚的问题摇头好笑,真有点怀疑哲学家的智商了。(学生好笑)

师:好笑归好笑,课还是要上,对于如何铲除田野里的杂草,答案还是要有的。请同学们默读第410自然段,看看弟子们是如何做的,哲学家又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看法?你倾向于谁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

师:先不急,把你的观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先小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显得很活跃。)

生:我对比赞同哲学家的做法。由于,他不像弟子们,杂草是铲除了地还是荒着,现在哲学家种上了谷子,提供了粮食,发挥了作用。

生:我除了赞同哲学家的做法外,还对比赞同斩草除根的弟子的做法,他完全清除了杂草,圆满回复了老师的问题。

师:可能你没有真正种过田,听农民伯伯说,斩草除根了,看似完全铲除了杂草,但(板书草籽)却落进了泥土,来年,草籽还会生根发芽。懂了吗?

生:我赞同用石灰除草的方法,我看过石灰被水冲洗后,那些杂草被干死了。

生:你们两位都没有哲学家的好,光除草却没有用。

生:哲学家种庄稼,也要先除草,然后种上庄稼。

生:庄稼地里,不可能全部是谷子,确定也有杂草。

师:同学们整治很强烈,看来,我得请最终一位同学来总结了。

生:你们都有点偏题,现在不是要探讨如何种庄稼的问题,而是要探讨如何铲除田野里的杂草。弟子们的做法都不能完全清除杂草,而只有哲学家的做法完全铲除了杂草。

师:感谢你的总结。方才大家讨论的弟子们的做法包括那位用石灰的方法,虽然地表上的草死了,但根还在。(显然教师这个补充滞后了),都不能完全消除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于杂草仍旧有生存的空间。而哲学家呢?用事实来说明一切。一年后,弟子们如约而至,不过他们所看到的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

生:杂草丛生。

师:而是

生:变成了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师:请大家注意两个字"长满',为什么?

生:说明,全部是谷子。

师:对,杂草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我想此时此刻,那些弟子们看到长满谷子的庄稼地,一定也会惊愕不已,当然不是对当时那个简单幼稚的问题而惊愕,而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起先有点迟疑,显然这是老师的问题。但学生还是举手了。)

生:由于弟子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没有完全铲除杂草。而哲学家的方法真是太高明白。

师:所以,弟子一个个由惊愕转为钦佩。你们认为哲学家是个怎样的人?我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

生:我觉得哲学家是个具有良苦认真的人

。他通过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我觉得哲学家是个重实践的人。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更好,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会。

师:对,哲学家是充满睿智而高明的,他的学生也不愧为是

生:满腹经纶、饱学之士。

师:他们对如何铲除杂草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齐读第11段。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杂草,各表示什么意思?请大家探讨一下。

生:第一个杂草指田野里的杂草,其次个杂草是指人头脑中的不好的思想。

生:灵魂里的杂草指丑陋的东西。

生:指私心杂念。

师:对,灵魂里的杂草是指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头脑中的不良思想,那么,具体指哪些呢?

生:懒惰

生:自私

生:欺骗

生:凶残

师:对,要铲除这些灵魂里大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来占据它。例如,要铲除懒惰这棵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勤劳来占据;或者说,用勤劳来驱除懒惰。你想用什么来驱除什么?

生:我要用大公无私来驱除自私自利。

生:我要用良善来驱除凶残。

生:我要用诚恳来驱赶欺骗。

师:很好,只有这样,那些长在人们灵魂深处的杂草才会彻完全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人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纯净。只要我们从小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真的种子,就能开出善的花朵,就能结出美的果实。(学生不住地点头)

师:这就是这位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人生微妙,在他有生之年的最终一课上,想告诉学生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朗读"要消除田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这就是那些满腹经纶的弟子们,通过实践、观测、对比、亲身体会到的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再次齐读"要消除田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那些学生把这条人生哲理,写进了书籍之中,目的是什么?

生: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要记住这个人生哲理。

师:对,要我们每个人都记住它,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努力践行这个人生哲理。那就是

生:

学生第三次齐读"要消除田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师:同学们,这一段从内容上讲,它是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但从写法上讲,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这一点化腐朽为奇妙,使原本平淡的文章,顿生光芒。

师:我们还是把目光回到那位博士生身上,他被几十家大公司落聘后,最终想屈尊就驾,找到一家小公司。谁知,竟也遭到和前面一致的厄运。他再也受不了了,质问公司老板到底是什么原因。老板说:"我们从你的记录上,查到了你有三次在公交车上逃票的记录。'那位博士愤怒地说:"莫非我的博士文凭比不过三张车票。'假如你就是那位老板你会怎么说。

生:比不过。三次逃票可以看出你不诚恳,诚恳比什么都重要。

生:我还是不能录用你,由于虽然是三张车票,但可以看出你喜欢贪小低廉,我们公司一旦雇用了你,假如你为了贪低廉,确定会损害我们公司的利益的。

生:对不起,虽然你的知识很丰富,学历很高,但三张车票像一面镜子,照出你心灵的污垢。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