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总体规划_第1页
登封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总体规划_第2页
登封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总体规划_第3页
登封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总体规划_第4页
登封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封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总体规划》2008-6-2717:05:13来源:原创核心摘要:采用科技手段对于文物建筑及附属文物的变化进行定期监测,实行数字化管理,并针对观测所发现问题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如进行:木结构十湿度变化状况检测、木结构腐朽变化状况检测、木结构变形状况观测、砖石结构所在区域受到大气污染、酸雨浓度的检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依据本规划编制的依据由三部分构成:(1)国家、省、市关于文物保护规划、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文化部令2006年第41号);《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文化部令2003年第26号);《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018号)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审批办法》;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3年第11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河南省人民政府[2004]151号文件);《河南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郑州市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保护管理条例》;《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南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9673)》《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一一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1-2000)》《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2)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历史地段保护和文化旅游的重要国际准则:《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国ICOMOS委员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UNESCO);《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UNESCO);《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ICOMOS);《历史园林保护宪章(佛罗伦萨宪章)》(ICOMOS);《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ICOMOS);《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ICOMOS);《关于文化旅游的国际宪章(第八稿)》(ICOMOS);《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UNESCO);《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UNESCO);(3)已经批复实施的相关的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登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登封市建设管理局、郑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登封市人民政府,2003)《登封少林景区规划》(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河南省登封市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登封市告成镇总体规划(2005-2020)》(告成镇人民政府、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文物保护规划》(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文物保护规划》(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所辖登封市境内,北到嵩山北部山脊线以及卢店镇北1000米;西到嵩山西部山脊线,南到洛少公路以南的东金店县县界及阳城工业区南边线,东到告城镇以东2000米,共计228.8平方公里。包括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初祖庵、观星台、会善寺、中岳庙、嵩阳书院及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以下简称“大唐碑)、少林寺常住院,共计11处文物建筑单体和建筑群。第三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6至2020年。其中2006年至2009年为近期;2010至2020年为远期。第二章规划框架第四条规划原则与目标(1)系统性原则将嵩山地区不同时代、类型的重要文物建筑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各处的具体保护措施都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一部分。(2)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保持嵩山古建筑群文物建筑本体及其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历史真实信息。(3)可识别性原则保证历史原有遗存与后人添加物具有明显区别。(4)最小干预原则在保护嵩山古建筑群不受各类灾害侵袭及有效实施管理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小对文物建筑的扰动。(5)科技保护原则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保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6)注重保护管理的原则管理工作应当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必须保障规划实施工作的质量和效率。(7)远期的前瞻性和近期的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8)以保护为中心综合协调的原则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嵩山古建筑群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宣传作用,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9)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文物建筑与环境的工作,皆应以人文本,展示工程注重人性化服务设施的设置。第五条规划重点(1)突出嵩山古建筑群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对嵩山古建筑群中的14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整合,对这一群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保护;在保护工作中一定要将真实性、完整性放在首位。(2)对文物建筑所处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保证景观与文物相协调;完善基础设施,消除不利于文物本体的各种隐患;达到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环境景观的要求。(3)提高文物建筑保护的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管理,建立人才培养与资质考核制度;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建立良好的保护管理体制。第六条规划基本对策(1)完成空间的整合将11处保护单位与城市总体规划通盘考虑,解决其中的矛盾,治理环境存在的安全和景观问题。并以现有道路为基础,规划一条“文化遗产景观大道”,将嵩山古建筑群在空间上串联成整体。(2)完善保护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完善观星台、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等7处的保护规划,调整会善寺、中岳庙、少林寺塔林、嵩岳寺塔的保护专项规划。提出文物本体保护、环境保护与整治和文物管理的相关措施。并将这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治措施纳入郑州市的“十一五”规划。(3)完善嵩山古建群的保护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郑州市文物管理局和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应当建立更完备的监测体系和制度,加强和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基础工作和研究工作;建立制定保护管理的专项法规,强化有效管理。其中对于“文保部门如何管理好宗教部门使用的文物”问题应当制定出具体的措施。(4)展示遗产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在保护文物本体,改善文物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对嵩山古建筑群的展示功能,使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相辅相承,充分发挥嵩山古建筑群的社会效益。并应将其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第七条总体布局根据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文化属性、环境特色和本体保护要求,构建“一线三核^一点”的全方位、立体型的文化架构和展示格局。(1)依据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构建一条文化遗产链条以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为纽带,将11处文物保护单位串连起来,加强它们在空间形态上的整体感,形成东起观星台、西至少林寺塔林、以太室阙中岳庙为中部结点的文化遗产链条,将嵩山古建筑群的群体性特点整体展现出来。(2)依据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属性,构建三个不同文化的核心中部形成以太室阙和中岳庙为核心的“中岳”山神祭祀和儒家礼制建筑文化展示区;东南部形成以观星台为核心的科技建筑文化展示区;西北部形成以少林寺为核心的佛教建筑文化展示区。其中儒家礼制建筑文化展示区从文化性质上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主导地位,又是位于景观大道的中部,在一级游客中心附近,通过游客一级中心的展示活动和儒家礼制建筑文化展示区,使旅游者对于嵩山整体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形成对三个文化区的综合认识。(3)显示文物本体与环境的和谐交融的空间特色依据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特色和本体保护要求,完成十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景观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展陈手段的改善;全面的展示各处文物建筑卓越的建筑艺术、技术成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和谐交融的空间艺术,以及建筑本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第三章保护区划第八条保护区划与等级本次嵩山古建筑群的总体保护规划中,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范围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河南省人民政府[2004]151号文件)的文件如下。这里所称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相当于申遗文件中的“核心区和缓冲区”。(1)观星台保护范围:东自大门东山墙向东260米(至马路东侧70米),西全大门西山墙向西246米至职业中专东围墙,北自量天尺北端向北265米(至马路北侧80米),南自照壁向南200米(全马路北侧)。占地25.0公顷。建制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各扩100米,南扩300米,北扩500米。占地125.9公顷。考古发掘勘探区:帝尧殿以北50米。(2)太室阙保护范围:自原有保护房东壁向东150米,西壁向西150米(纵向中轴线向东、西各160米),南壁向南200米,北壁向北150米接中岳庙保护区(横向中轴线向南200米全玉案山山脚,向北155米接中岳庙保护区)。占地11.5公顷。建制控制地带:自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北各外扩380米,向南400米(至郑登高速公路北侧)。占地135.0公顷。(3)中岳庙保护范围:东自东围墙外皮向东330米处,西自西围墙外皮向西330米处,南自翁仲亭南台明向南350米接太室阙保护范围,北自北围墙外皮向北至黄盖峰亭北全青岗坪。占地397.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各外扩350米。(北至太室山脊,南接太室阙建设控制地带。)占地356.0公顷。(4)启母阙保护范围:自保护房东壁向东300米,西壁向西全崇福宫东围墙,南壁向南250米,北壁向北至启母石以北200米处。占地40.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南各外扩150米,向北至万岁峰。占地:108.9公顷。考古发掘勘探区:保护范围以北、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区域。(5)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与嵩阳书院保护范围:东自嵩阳书院东围墙向东130米处(至登山步道东15米),西自嵩阳书院西围墙向西130米处,南自“高山仰止”坊南台明沿向南100米处(全马路南侧),北自嵩阳书院围墙向北270米全山根。占地:27.8公顷。建制控制地带:东、西、北自保护范围边线各外扩500米(北全盘山路南侧,东全范家庄内部道路),南自保护范围边线外扩150米。占地115.4公顷。考古发掘勘探区:嵩阳书院北墙以北100米。(6)嵩岳寺塔保护范围:①现存院落:自东围墙外壁向东200米处,自西围墙外壁向西300米处,自北围墙外壁向北200米处,自山门前墙向南400米处。占地40.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西150米处,向南全石坊南150米,北至太室峰顶,东至东灵台山脊。占地235.9公顷。(7)会善寺保护范围:①常住院:东自斋堂院东围墙向东100米,西自西围墙向西至净藏禅师塔东壁,南自嵩阳书院至207国道旅游公路向南150米至山脊,北自大殿后墙向北300米;②常住院东南两座清楼阁式式砖和一座清琉璃塔因相距较近,划为一个保护区:西以西侧楼阁式砖塔的西壁向西300米接会善寺保护范围。东以东侧楼阁式砖塔东壁向东100米,北以两楼阁式砖塔北壁向北100米,南以琉璃塔的南壁向南100米;③性洁和尚塔:自塔身四壁各外扩50米。占地:6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①常住院: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至积翠峰山脊,向东150米,向南至207国道;②清塔: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300米,向东200米,向南300米。占地162.9公顷。(8)少室阙保护范围:自保护房东壁向东2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东260米),西壁向西2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西260米),北壁向北2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北255米),南壁向南1500米至少室山南麓(即自少室阙中轴向南1500米至少室山南麓)。占地8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北外扩1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东、向西410米,自中轴向北405米。)南至少室山脊。占地222.4公顷。考古发掘勘探区:向南过河沟至少室山麓。(9)少林寺常住院保护范围:北自寺院北围墙向北200米,南自寺院山门前墙向南250米,东自寺院东围墙向东600米,西自寺院西围墙向西300米至塔林东围墙。占地115.9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东自法如塔东保护范围边线向东150米,西至五华坪,南自二祖庵元塔南保护范围边线向南至少室山脊,北自萧光塔北保护范围边线向北至五乳峰顶。占地870.0公顷。(10)少林寺塔林保护范围:东自寒灰喜公塔(清)东壁向东接少林寺常住院西围墙,西自成公寿塔(元)西壁向西300米,南自小山的尚塔(明)南壁向南500米至少室山麓,北自法玩禅师塔(唐)北壁向北300米。占地19.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西1900米至五华坪,向南至少室山脊,向北至五乳峰。占地681.0公顷。(11)初祖庵保护范围:自东围墙向东100米,自西围墙向西100米,自山门前墙向南200米,自北围墙向北100米。占地47.7公顷。建制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南各外扩500米,向北至五乳峰。占地388.6公顷。(12)文化遗产景观大道城市建成区内的路段:根据登封市总体规划,景观大道A、B路段,道路宽33米,建筑红线间的距离为50米,建筑高度在3层以下。自建筑红线各后退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非城市建成区内的路段:景观大道E、F、G、H、I等路段(自启母阙以东至净藏禅师塔以西),这个区域位于嵩山山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当归属为山林区,道路本身宽度控制在11米,自道路红线向外6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自道路红线向外30米为建筑后退线。(13)景观协调区为了从整体上维护整个嵩山古建筑群的环境氛围,在更大的良好环境中展示文化遗产面貌,本次规划特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加设两个类别的景观协调区,对山体和城市进行原则性的控制。a一类景观协调区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与少室阙东南侧道路以西,中岳庙东北侧道路以北,全登封市域北界,包括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大部分山体。占地88.1平方公里。在此区内需要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以减少对于文物建筑的影响。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应作为山林区,避开城市发展。b二类景观协调区本次规划范围内,除以上各级保护区、控制地带、协调区之外的区域。占地140.7平方公里。此区为登封市民居住生活区,城市建设主要是居住及旅游、文化类建筑。第九条对保护区的管理规定(1)对保护范围的管理保护范围内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心,除必要的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和基础办公设施、服务设施外不得增加其他建筑物。禁止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划定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流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禁止进行其他对文物保护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2)对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包含民居、办公建筑、旅游服务设施、学校建筑、停车场、广场、农田、山林等。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所有新建或改建项目必须得到文物部门的批准,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米,如使用坡屋顶则屋顶坡度不得超过1:1;在建筑颜色、风格、体量上与传统建筑的历史氛围相协调,不得使用饱和度高的颜色,不得使用反光性强的表面材料。禁止进行违反保护规划的拆除和开发,禁止对文物格局和风貌造成不良影响的改建,禁止进行其他对文物保护和文物环境保护造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3)对地下埋藏文物的管理在嵩山古建筑群中,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尚有一些区域存在古代遗址,属于未进行考古发掘勘探区。此区内不得在未探明地下遗址分布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任何类型的建设活动,已经划在保护范围内的考古发掘勘探区,允许作为农田或绿地使用,但不得种植根系在50厘米以上的植物。(4)对景观协调区的管理一类景观协调区内的建设活动需符合山体景观的要求,不可使用过于明快的颜色,建筑高度不可过高,在朝向文物建筑方向的景观面上的建设活动其颜色、风格需与传统历史氛围相协调。二类景观协调区内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村镇建设与发展、道路建设等活动需为文化遗产营造一个整体性的协调氛围。第四章保护措施第十条针对文物建筑本体的保护工程根据文物建筑价值和现状评估,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措施分为以下三级:(1)A级,日常维护保养。约占文物建筑总量的50%,主要是对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文物建筑,实行连续监测和记录存档,如进行:木结构干湿度变化状况检测、木结构腐朽变化状况检测、木结构变形状况观测、砖石结构所在区域受到大气污染、酸雨浓度的检测、结构沉降变形观测等;并按照有关规范实施保养工程。(2)B级,现状修整。约占文物建筑总量的45%,主要工作是在基本保持原状的前提下减轻文物建筑本体所受的伤害,规整歪闪、坍塌、错乱的构件,修补局部残损部分,清除无价值的当代添加物。(3)C级,抢救性维修。约占文物建筑总量的5%,主要工作有:恢复结构的稳定状态,增加必要的加固结构,修补损坏的构件,添补缺失的部分。(2)、(3)两类文物保护工程,所采取的措施要考虑可逆性、可识别性的原则;实施前必须由具备相应文物保护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详细勘测,确定最终应实施的保护措施等级,制定专项规划或专项设计,依法审批;计划采用的特殊保护措施还必须经由专业技术论证;并建立详细的工程记录档案,由河南省文物局报国家文物局备案。第十一条针对文物建筑环境安全的保护工程为防止文物古迹损伤而采取的防护加固措施,不得对原有文物造成损伤,并尽可能保持原有环境特征。(1)建造保护性建筑:对太室阙已残破的保护性建筑进行改建,兼作博物馆,集中展示登封汉阙文化;对少室阙已残破的保护性建筑进行改建;并改造启母阙现有保护性建筑;(2)对文物本体所在环境的治理:a更改少溪河河道,解除少溪河对少林寺塔林的洪水冲击威胁;b对存在洪水隐患的少室阙后部河道进行治理,在上游加建防水坝;c在观星台周边沿保护范围边界,在考古勘探确定没有阳城遗址的地段修建地下隔震带,隔绝采煤活动对观星台台体的震动。(3)保护设施的增设:所有文物保护单位中均须增设、完善监控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制定防盗应急预案。所有文物保护单位中均须增设、完善消防设施,制定防火、防洪应急预案。第十二条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散生在各文物保护单位管界内的古树名木,均由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进行日常保护管理。(1)制定日常养护的措施:对受到损害或者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需报告登封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由登封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制定救治方案和实施治理。(2)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禁止在树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禁止在施工等作业时借助树木作为支撑物或者固定物;禁止攀树、折枝、挖根摘采果实种子或者剥损树枝、树干、树皮;禁止在距树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禁止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3)对于嵩山古建筑群所在地段均须维护原有地形地貌对已经遭到一定破坏的山坡进行植被修补;保持农田和山林原有的自然风貌;第五章环境规划第十三条环境与景观整治规划(1)原有山体、水体环境的保护在所有山体部分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发生开山采石、修筑隧道等破坏山体结构、山体环境的行为。环山道路修建和改建的尺度、断面形式须与嵩山山脚下应有的环境氛围相协调,不能任意加宽。在涧道中设置拦水坝,保证蓄水;设置统一的污水排放系统和垃圾处理处,防止污染水体。(2)各个文物本体周围环境的保护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居民简易房、废弃的工厂等不协调建筑必须搬迁,不协调构筑物予以拆除。(3)景观大道两侧环境的保护对影响景观的简易建筑进行修饰整理,使其颜色、风格、体量与传统历史氛围相协调。(4)保护区空间视廊景观的保护各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持的视线通廊和空间景观,与嵩山各山峰之间的视廊景观须予以保护,不得在其间任意添建建筑物。必要的建设活动应当经过文物部门审批。对于启母阙后部,在维护嵩山脚下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解决与启母石之间的视廊关系。(5)绿化景观调整的总体原则整体协调,局部特殊,既保证整个嵩山古建筑群植物景观即有统一的格调,每个文物保护单位又有局部的独特性。礼制建筑、佛寺内和近旁的植物配置需营造出肃穆的气氛,以常绿植物为基调树,搭配一些秋色叶植物;在教育建筑内和近旁需营造出淡雅清幽的氛围;在各处景点的游客活动区域和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两旁的街头绿地应选择四季景观效果鲜明,植物层次搭配丰富的种植设计手法;合理保留利用现状有价值的树木,以延续历史环境信息;以乡土树种的选择为主,保证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根据景观空间特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合理选配树种,关注植物的形态、花色、及季相变化,营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以营造适合的气氛;关注植物景观的近远期效果,合理搭配速生与慢长形树种;常绿和落叶的植物比例控制在1:3左右;(6)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和近周边的绿化种植除规划中确定为主题公园、休闲公园者,应避免出现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和过度公园化,以免破坏文物古迹的历史氛围,并防止因绿化而损害文物。(7)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两侧绿化带在建筑后退线以内设置行道树,树种可选择银杏、国槐、千头椿、元宝枫等;两侧现状是农田、果林的路段,应保留农田和果林。第十四条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规划(1)执行登封市总体规划中的登封市环城防护林建设,对嵩山山体植被采取天然林保护方式,嵩山的绿化与登封市、告成镇、卢店镇、唐庄等市镇建设相配合,形成市镇绿化面;以及城市外围的绿化屏障。(2)遗产大道及文物保护点的绿化对各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绿化环境进行梳理,形成三级“绿化节点”;对文化遗产大道两侧进行绿化整治,形成绿化线路;依托嵩山山林绿化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和生态框架。(3)嵩山古建筑群区域内、外受到工业之类污染环境的治理a执行登封市总体规划中对环境污染治理区的划定,以告成镇和阳城工业区为中心划为环境污染重点治理区,之外更远范围包括卢店镇在内划为环境污染治理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b对于太室阙南保护范围内被污染的奈河进行整治,奈河上游的啤酒厂予以搬迁。并对奈河景观重新进行规划设计。c嵩山古建筑群周围和景观大道两侧采取有组织的垃圾处理措施,不得随便进行焚烧。(4)对嵩山古建筑群有影响的大环境也需进行监治测和理告城以南的工业区内的发祥火电厂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废气等,对于观星台的保护有一定影响。目前需由专业人员通过对观星台台体材料表面损坏原因分析检测,对火电厂排放标准提出要求,近期使其排放指标达到国家相关的环保规定;远期考虑火电厂搬迁。第十五条土地利用调整规划嵩山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周围需进行土地调整的如下:(1)将不合理建设的房屋和废弃旧房拆掉,调整为文保用绿地a观星台东侧废弃校址调整为办公用地和天文公园用地。b嵩阳书院西侧的废弃工厂和教师进修学校调整为绿化用地。c观星台西南方的告成镇小学另迁他址,原址调整为农田用地。(2)将保护区内非文保用房拆掉改变为文保用地a观星台东侧沿街政府办公楼调整为天文博物馆建设用地。b观星台南侧沿街政府办公楼和散乱商业用房调整为服务于文物展示的旅游商业用地。(3)搬迁村民住房调整为绿地a太室阙与中岳庙间的中岳庙村。b启母阙旁民房。c观星台西侧和南侧的村民住房。搬迁后调整为文物保护绿化用地(有些可改作农田)。(4)收回文保点附近房屋,调整为文保管理用地a嵩阳书院东侧的村民住房。b会善寺东院的山林防火队办公用房调整为文物保护管理用房。(5)拆除文保单位内部或附近的破坏景观的建筑a少林寺塔林西侧索道拆除,索道站调整为绿化用地。b初祖庵院内尼僧任意搭建的房屋予以拆除。第六章基础设施规划第十六条道路系统(1)景观大道规划中设置文化遗产景观大道,利用已经开通的国道、县道,分段处理,仅仅作局部调整。景观大道总长31412米,路面皆为沥青路面。分成九段处理,A、B、D、E各段维持现状,其他路段需作适当调整,各断宽度如下:A段、观星台——卢店7460米,路宽36米;已建成。B段、卢店——中岳庙7862米,路宽36米;已建成。C段、中岳庙——登封市环岛1755米,路宽50米,已建成,但需改成下沉式。D段、从登封环岛向北至山脚1148米,路宽53米,已建成。E段山脚转向西826米,路宽53米,已建成。F段、启母阙两侧2105米,现状路宽8.5。需要建设人行道,设置路灯,调整路宽为11.5米。G段、嵩阳书院向西512米,路宽26.5米,需要改造路旁河道景观。H段、会善寺前道路4585米,路宽11.5米,需要增加路灯。I段、通往少林寺的国道5159米,路宽20米,路两侧有些餐饮建筑景观较差,需要进行治理。(2)各文物保护单位内部的道路系统在现状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改造建设,一般分为3级。a一级路:宽6米,各保护区的入口道路,采用水泥路面。b二级路:宽4-5米,为文保单位周围的消防车通道,采用透水砖路面,部分兼作游客步道者可采用石板路面。c三级路:宽1.2-2.5米,为游客步道,采用石子或石板路面。少林寺塔林内部设置木栈道,具体设计另详。第十七条消防系统部分文保单位设置消防系统在11处文保单位中有的目前尚无完善的消防系统,如消防通道、消火栓、灭火器、消防水池之类有以下各处:a太室阙:结合保护性建筑的建设设置消防系统。b启母阙:针对周围山林采取消火栓灭火。c少室阙:结合保护性建筑设置消防系统。d少林寺塔林:塔院西北山丘设置中设置消防水池;与寺院内消火栓相接。e观星台:院内设有消火栓,水源来自城市供水网。周围设置环通的消防通道。f嵩阳书院:在现有基础上增设消火栓;在书院北部设置消防水池;书院周围设置环通的消防通道。部分文保单位添置消防设备a嵩岳寺塔:在塔院木构建筑内设置十粉灭火装置;塔院东北管理用房院中设置中设置消防水池;现有后勤运输道路兼作消防车通道,消防车可驶抵塔院东侧门。b会善寺:木构建筑内设置十粉灭火装置;寺院内消火栓接寺院本身所设消防水池。c少林寺:木构建筑内设置干粉灭火装置;塔院西北山丘设置中设置消防水池;与寺院内消火栓相接。寺院内设置环通的消防通道。d初祖庵:木构建筑内设置十粉灭火装置;与少林寺共用消防水池,与院内消火栓相接。e中岳庙:木构建筑内设置十粉灭火装置;院内已经设有消火栓,水源来自城市供水网。f嵩阳书院:书院木构建筑物内需设置十粉灭火装置。第十八条安防系统每处文物古迹都需建立安防系统,所有安防设施应当联网进行集中监测,遇到偷盗情况可以迅速通知公安人员进行制止。较远的文保点与其相邻的文保单位组成一个系统,以便于监控。第十九条电力电信系统已经完成保护规划的各个保护单位,一般用电采用与相邻近的登封城市供电系统连接的做法,其中初祖庵与少林寺组成一体。各个单位弱电系统分散设置,分别控制。在全区建立网络中心。新规划的几处依靠城市电网的变配电设施情况如下:太室阙:电力电源自引中岳变电站,建太室阙博物馆后,馆内设一座双回路供电的400kVA的10/0.4kV十式变电箱和配电箱,周围保护区内设一座容量为180kVA的10/0.4kV十式变、配电箱。博物馆内并增设15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电信线路引自中岳大道上4X6孔市话通信管道,在太室阙博物馆内设电信中心,中心内设80对线接线箱、文物与旅游信息查询检索系统宽带网。光缆线路引自中岳大道上长途通信光缆。启母阙:电力电源引自中岳变电站,在停车场北侧设置一座双回路供电的100kVA的10/0.4kV十式变电箱和配电箱,综合服务建筑内加设2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电信线路引自崇福路上市话通信管道。在综合服务建筑内设文物与旅游信息查询检索系统宽带网,监控中心与嵩山古建筑群保护系统中控室联网。少室阙:电力电源引自马庄变电站,在保护房内设一座双回路供电的100kVA的10/0.4kV干式变电箱和配电箱,综合服务建筑内加设2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电信线路引自崇福路上市话通信管道。在综合服务建筑内设文物与旅游信息查询检索系统宽带网,监控中心与嵩山古建筑群保护系统中控室联网。观星台:电力电源引自阳城变电站,在观星台院外东侧新建办公区设一座双回路供电的180kVA的10/0.4kV十式变电箱和配电室,并设30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远期将变电箱扩容为1250kVA的10/0.4kV十式变电室。电信线路引自告成电信所,远期在博物馆内设电信中心,中心内设120对线接线箱、文物与旅游信息查询检索系统宽带网。区内所有电力线路均穿PE管埋地敷设。区内所有电信等弱电线路均穿PE管或共穿4孔管块埋地敷设。第二十条给排水系统(1)给水a生活用水:凡是接近城市供水网者,采用城市供水系统解决如中岳庙、观星台。远离城市供水网者的文保单位,在保护范围内设置有深井、泵房,以保障供水,如嵩阳书院、少林寺、会善寺。并于地下深1米处设置封闭水池,为生活用水供水,体积约350平方米;水池同时向保护对象内的各用水点供水。初祖庵、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尚需建立给水设施,以保证其生活用水。b消防用水:1)凡是接近城市供水网者采用城市供水系统解决如启母阙、中岳庙、太室阙、观星台。2)远离城市供水网者的文保单位,在保护范围内设置有深井、泵房,以保障供水,如嵩阳书院、会善寺。皆于地下深1米处设置封闭的消防水池,体积约250平方米。有的保护单位有条件利用山水形成的高位水池,作为消防用水,如少林寺已经如此,塔林也将在西北方向的山丘处建高位水池。(2)排水a近期:本保护区为独立的排水分区,对于雨水排除结合道路的整治,沿主要道路在地下设排水管道。雨水管道导向涧流河道。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分3种情况:1)凡是接近城市排水网者,采用城市排水系统解决,如中岳庙、太室阙、观星台、启母阙。2)旅游人流较多的公共卫生间可以设置厌氧化粪池,如少林寺、塔林、嵩阳书院等。经过厌氧处理的后的污水排入附近河道,固体残留每三个月清掏一次。3)个别单位旅游人流很少者,采用化粪池解决,如初祖庵、少室阙。b远期:结合市政建设,在整个区域内建立完善的给排水管网系统,彻底解决给排水问题。第二十一条防雷系统对嵩山古建筑群所有原有的避雷设施的防雷引下线应当经常进行全面检查,对其破损和断裂处及时进行修复;同时对原有避雷设施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如果不能满足防雷要求,即需要增加接地极。观星台等尚无完善防雷系统的文物单位按需要添加相应设施。第二十二条防洪系统少林寺塔林现有的少溪河在洪水期将成为排洪渠道,因此需调整河道至塔林规划围墙拐点以南25米以外,以减弱山洪对塔林及其围墙的威胁,同时加强驳岸结构,严防坍塌和水土流失。按照塔林以北山体结构和地表汇水面积计算,现有排洪渠道能够满足洪水排泄,排洪渠应保持现有渠道的断面尺寸。嵩岳寺塔利用和清理现有的涧流河道作为泻洪通道,保证山洪爆发时顺畅地排泄洪水。少室阙后部有旧河床,为防止山洪爆发可能对阙体安全造成威协的隐患,应加筑96米长的堤坝。第二十三条抗震措施登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的规定,保护区中所有新建配套建筑按照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并按照有关规定设计施工。对于文物建筑加强地震监测,尤其对少林寺塔林中少数濒危的古塔要重点防护。第七章展示规划第二十四条展示原则嵩山古建筑群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令中国人民引为骄傲的文化遗产,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场所。这一笔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要让海内外各界人士来享用,已经有一些国家的元首、官员来访,应当争取有更多的访问者。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有引导的展示,可以此为主题采用多种形式的、不同级别的宣传活动,改变目前简单导游讲解的模式。以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解读。展示开放的形式和规模,要符合文物保护的精神,不得过分商业化、庸俗化、城镇化,不得进行破坏性开发。文物主管部门必须对本次规划所涉及到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参观游览服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展示目标(1)嵩山古建群中的全部文物保护单位都能进行开放展示。(2)展示介绍的形式和内容应形成嵩山的地方特色:做到深度和趣味性兼顾,以更加有效地向游客展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历史。第二十六条展示形式(1)针对不同受众人群制定不同层次的展示活动针对高层次人群:召开国际、国内学者的学术研讨会。针对文物爱好者:成立“嵩山文物之旅”考察活动小组,定期举行活动。针对普通游客:向旅游者进行学术性和趣味性兼顾的介绍。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寓教于乐的学术活动,如在观星台进行模拟天文观测活动。(2)针对各个文物保护单位的功能性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展示和利用文物建筑原状展示:目前嵩山古建筑群中大量的文物建筑、古树采用原状展陈的方法进行展示。遗址展示:对现存的古建筑遗址进行清理后,可利用目前遗址上残存的大量古代建筑砖瓦设置标志性的小品。待进行考古发掘后,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地面标识来展现其布局特点。博物馆式展示:利用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的保护建筑作为多种规模的博物馆,展示汉阙与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和山岳祭祀文化。利用室外场地或室内空间进行古塔介绍。数字化展示:各个保护单位皆开设不同规模的数字化展示空间。在详尽扎实的历史考证的基础上,以虚拟的形式让游人见识到文物建筑历史上典型时期的布局、规模。活动与表演展示:在佛寺等宗教建筑中进行僧人礼佛仪式等活动的展示,在中岳庙前广场定期举行传统庙会,让游客在延续至今的仪式、民俗活动中感受嵩山古建筑群的文化内涵。展示活动还有每年举行的“文化遗产日”、“嵩阳文化节”、少林寺“国际武术节”等。七景观展示:把各个文保单位所处的溪流、山林、田园作为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区域进行展示。突出本风景区对周围山林风光的特殊观赏角度和良好的位置,通过适当的标识提示,展现对嵩山太室、少室、峻极峰等山峰的观赏视廊,进一步把本保护区融入整个嵩山风景区中。(3)在遗产大道两侧设立多处标示牌、文化遗产导向图、数字化咨询展示场所,进行背景性宣传。(4)在全登封市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站、公用电话亭等场所设立文化遗产地图和重要文物介绍,进行全民性的宣传和展示。第二十七条展示功能分区以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为联系纽带,将整个嵩山古建筑群分成三个主要展示区。(1)南部以观星台为核心,配合天文公园和天文博物馆,建设成为科技建筑文化展示区。(2)中部以太室阙、中岳庙为核心,与启母阙和嵩阳书院共同组成以山岳祭祀和儒家文化为内容的展示区。(3)西部以少林寺为核心,与会善寺、嵩岳寺塔共同组成宗教建筑展示区。第二十八条展示路线与节点外地游客从三个方向进入登封市,东侧从郑登(少)公路出口进入,西侧从洛少公路出口进入,北侧从207国道进入。游览嵩山古建筑群的外地游客多数从郑登、洛少两路出口到达登封市区,此处便成重要的旅游节点,从此处通过景观大道再进入各个文物建筑及其附近的词要旅游节点。由此形成点线结合的展示系统。(1)在登封市区设为1级旅游中转节点在这里进行主要的住宿、购物、餐饮等活动。太室阙和中岳庙因距离登封市区很近,并且在未来的登封市总体规划中位于新老城区之间,故将其视为包含在1级中转节点内部的景点。从1级节点出发,沿文化遗产景观大道分南北两条线路。(2)南线南线游览内容主要为观星台,是一条以科技建筑展示为主题的线路,在观星台处的2级中转节点可以进行购物、餐饮等活动,可以由此转去古阳城遗址等本次规划以外的景点。(3)北线北线游览嵩山脚下的景点,涉及儒家文化展示区和宗教文化展示区,并以嵩阳书院前2级节点和少林景区前的2级节点作为中转点,进行购物、餐饮和进入其他景点的活动。(4)次要游览线路从207国道北端进入,先游览少林景区,之后进入文化遗产景观大道,或依次游览文物建筑,或进入登封市区进行中转。文化遗产景观大道东、西各有一条利用现状道路改造成的旅游线路支线,其旅游内容为本次规划之外的其他景点,如卢崖瀑布、清凉寺等自然风景。第二十九条游客服务设施与游客容量限制游客服务设施的布置共分三个层次:(1)一级旅游中转节点以登封市内现有旅游服务设施为基础,进行改造升级和完善,形成整个展示系统中规模最大的游客服务基地,包含完善的餐饮、住宿、医疗救助、银行兑换、休闲购物、停车、中转、通讯、查询、博物馆等设施。(2)二级旅游中转节点共3个节点:观星台节点、嵩阳书院节点和少林景区节点。与1级中转节点相比较,2级节点不设置住宿、休闲等设施,购物设施仅限于与景点相配套的纪念品销售,餐饮是中小型快餐型设施。(3)三级旅游节点布置在一些文物点,共6处:中岳庙与太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会善寺、少室阙。在这些场所只能布置与文物展示密切相关、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如休憩、查询、售票、兑换、停车场、纪念品销售等。原则上不设餐饮、住宿等对文物环境干扰较大的设施。每个节点均需统一设置反映所有文化遗产位置的向导地图,设置包含文物保护单位准确的名称、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保护机构的文物建筑标志说明牌,语种至少包含中(简)、中(繁)、英、日。所有节点应逐步设置公用电话、电子查询系统和自动兑换机等设施。(4)游客容量限制为了使旅游展示不致影响到文物的安全,每个文物保护单位在开放之后须限制游客数量,使景点内每个瞬间停留的游客数量不超过各自的游客容量。所谓游客容量,指旅游旺季的周末的瞬时游客数量。从全区建立的网络中心,了解游客所作环境容量,进行动态控制。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游客容量如下。“全区”人数指的是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整体景区瞬时准入的游客数量,“其中文物围墙内”等人数指的是文物建筑本体、保护性建筑、重要展陈场所瞬时准入的游客数量。观星台:全区1490人,其中文物围墙内111人,观星台台体之上8人。太室阙与中岳庙:全区3650人,其中太室阙博物馆内400人,中岳庙文物围墙内1340人。启母阙:全区150人,其中文物保护建筑内60人,考古发掘勘探区90人。嵩阳书院与大唐碑:全区640人,其中文物围墙内380人。嵩岳寺塔:全区900人,其中文物围墙内250人,考古发掘勘探区100人。会善寺:全区(即文物围墙内)620人。少室阙:全区90人,其中文物保护建筑内60人。少林寺常住院:全区(即文物围墙内)1420人。少林寺塔林:全区250人,其中文物围墙内95人。初祖庵:全区(即文物围墙内)65人。嵩山古建筑群:共9705人。嵩山山体游览:以生态原则确定游人容量为2550人。(本次规划中未包含的游览景点如卢崖寺、卢崖瀑布、清凉寺等处的游人数量未包含在内。)各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展示后,除须保证整体景区瞬时游客数量不得超过其容量,文物本体范围内还须控制瞬时游客数量,使其不得超过文物本体的游客容量。控制方法建议采用“游客分布动态监控系统”,由各开放单位自己的动态监控系统和整个嵩山古建筑群的总体动态监控系统共同运作,即时监视各处景点的游客分布情况,通过控制售票来平衡游客分布。游客可以在各景点、文化遗产景观大道沿途的查询系统中查看当前各景点的游客分布情况,调整自己的行程。对目前属于热点旅游景点的单位,如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塔林,旅游旺季周末的瞬时游客数量已经出现超过文物保护所需要控制的游客容量的情况,需要文物部门、景区管理部门和文物使用单位着力控制。第八章管理规划第三十条基本原则(1)端正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无限制的开发利用。(2)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感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并建立保护管理协调机制,负责协调、指导本地区的保护管理工作。(3)健全法则,规范管理除了坚决执行国家关于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外,地方政府应针对嵩山古建筑群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和管理规章,明确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及相关的法律责任。(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素质和保护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专门执法监督对伍,确保保护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普及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让更多人分享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增强人民群众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遗产保护的风气。(6)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和管理第三十一条管理机构、经费与人员编制⑴健全管理机构由登封市文物局和下属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组织和协调嵩山古建筑群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嵩山古建筑群的保护管理的具体实施。登封市文物管理局下设立太室阙、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观星台、嵩阳书院(含大唐碑)、会善寺、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含初祖庵和少林寺常住院)共9个文物保护管理所,由专职的文物保护人员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的日常工作。基于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并延续宗教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文化象征,对于一直由宗教机构使用的中岳庙、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少林寺塔林等文物保护单位,可以继续由道士和僧尼使用,但必须接受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监管。⑵保护经费郑州市、登封市两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嵩山古建筑群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嵩山古建筑群的门票收入实行专户集中统一管理,大部分用于嵩山古建筑群的保护管理。设立嵩山古建筑群保护基金,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款。⑶人员编制嵩山古建筑群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独立的文物建筑单体(启母阙、少室阙),至少需要配备3名专职文物保护管理人员;文物建筑群(太室阙博物馆、大唐碑与嵩阳书院、会善寺、嵩岳寺塔、观星台),应配备10名以上的专职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由文物部门和宗教部门共同管理的文物建筑群(中岳庙、少林寺常住院和初祖庵、少林寺塔林),至少需要配备3名以上的专职文物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对文物建筑日常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除专职管理人员之外,可以建立保护嵩山古建筑群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吸收经过文物保护培训,具有文物保护管理上岗资格的志愿者,参与到日常管理尤其是旅游高峰时期的管理工作中。第三十二条管理条例制定要求(1)明确产权、管理权、使用权嵩山古建筑群的所有权均属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是嵩山古建筑群唯一的管理机构。宗教机构只能具备有限使用权,并应当严格遵守文物部门所制定的管理制度。(2)明确保护使用文物建筑的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文物保护单位租赁、承包、转让给个人、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经营。已经租赁、承包或转让的要限期收回。嵩山古建筑群保护范围内的经营项目应实行特许使用或经营,并将使用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的收入用于文物保护。(3)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必须将嵩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以及各专项保护规划的要求,纳入郑州市和登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规划、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规划,对嵩山古建筑群规划区域内的实体资源实施行业管理,建立有效的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如:规划区域内的任何新建和改建工作均须以批准后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为依据,得到多方认可后方可实施。(4)制定管理的相关法律性条文应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制定防止隐患发展的控制性法律条文;例如对处在煤层之上的观星台,应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在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准从事煤炭开采活动”,并须进行定期检查。(5)提出对旅游开发项目、游客参观方式等的管理方法第三十三条管理机构的责权范围⑴日常管理对嵩山古建筑群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测,并建立日志记录古建筑的维护情况,定期向登封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汇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嵩山古建筑建立保护记录档案,并由河南省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通过日常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向登封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汇报,并提请专家解决。⑵突发事件管理在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及嵩山古建筑群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保护机构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登封市和郑州市人民政府以及河南省文物局报告。河南省文物局应当在接到报告的2小时内,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⑶保护工程管理嵩山古建筑群各文物保护单位的防护加固、现状整修、重点修复等文物保护工程必须向河南省文物局或国家文物局提出申报,经过批准后方可进行,使用和管理机构均无权擅自决定;凡系使用机构或管理机构自行决定的工程,出现改变文物面貌的做法,应当由文物主管部门审查、清理,并责令整改,恢复文物原貌。⑷旅游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在嵩山古建筑群内举行宗教活动或开展旅游接待活动等的日常使用状况,控制游客容量;坚决制止任何机构或个人对文物建筑的盲目开发、利用。第三十四条管理机构日常工作内容⑴维护嵩山古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