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课件_第1页
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课件_第2页
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课件_第3页
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课件_第4页
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第一章研究:指人们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以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活动。教育研究: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予以分析、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提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三要素:客观事实——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科学理论——教育理论或科学研究理论

方法技术——具体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研究:二、学前教育研究具体任务:1、总结学前教育的历史经验2、研究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3、预测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4、进行跨文化比较教育研究一、学前教育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以提示学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学前教育实践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活动。三、学前教育研究意义:1、是学前教育变革的要求2、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3、是当前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四、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1、成人2、成事二、学前教育研究具体任务:一、学前教育研究:三、学前教育研究3、能力素养——心理特征1)发现问题的能力2)反思追问的能力3)开拓创新的能力4)实际动手的能力5)组织协调的能力6)分析评价的能力五、学前教师基本素养:1、道德素养——保证与前提1)追求真理的精神2)严谨治学的态度3)集体协作的精神2、理论素养——知识基础1)基本理论知识2)研究的专门知识3)相关学科知识3、能力素养——心理特征五、学前教师基本素养:

第二节一、基础研究:即基本理论研究,是研究教育的事理,提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法则或规律的研究,它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二、应用研究:是将教育法则或规律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研究,它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前的实际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第二节一、基础研究:三、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是运用文字来描述教育现象,以此理解其性质或意义的研究。——本质是归纳的过程。四、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以判定事物的性质和变化、得出有意义结论的研究。——本质是演绎的过程二者的区别: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三、定性研究:五、价值研究:是以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为什么、为谁、什么目的”等问题。研究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体或其所代表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事实研究:是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实证研究(描述研究):描述的方法也就是描述历史现象、田野现象或实验中的现象。理论研究(批判/逻辑研究):它包括三个具体研究方法,类比、比较、批判。应用研究(变革研究):主要是为了教育实践、改造教育世界。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五、价值研究:六、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多种形式的研究中起龙头作用。七、教学(游戏)研究是指围绕某一教学(游戏)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活动,由示范、观摩、研讨等一系列研究行为组成。八、专题研讨是根据本园工作的实际需要,就教师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专项研讨。六、课题研究十、最基本的原则:1、操作原则——求真:价值中立、客观科学2、伦理原则——求善九、学前教育研究的原则:指学前教育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内容:1)客观性2)创新性3)理论联系实际4)伦理性十、最基本的原则:九、学前教育研究的原则:

第三节一、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1、选择与确定课题课题: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2、查阅文献文献:记载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3、制订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在对教育研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项工作的总体安排。4、收集、整理资料资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材料,是获得研究结果的原始资料。收集资料:是获取本研究项目最终结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5、分析研究是对研究资料在收集并整理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脑力加工,以提示教育的内在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最关键的问题是下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鉴定评价研究成果拟定研究报告是指研究者把研究的过程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以书面形式合理地表达出来。7、推广运用研究成果推广:是把教育研究成果扩大到适合的时间、空间范围。运用:是将教育研究成果腹胀于教育实践。第三节一、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按研究过程分类:准备、实施、总结评价阶段按问题性质分类:理论、实证、实验、历史研究方法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按照某种程序和路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工具。按研究过程分类: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二、教育研究始于课题课题的意义:1、反映研究的价值2、引导研究的方向3、决定研究的质量一、教育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对教育研究的整个进程进行全面规划,建构如何开展研究的框架,为教育研究的实施提供全面的规划。第二章二、教育研究始于课题一、教育研三、研究课题的类型1、性质与目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理论性课题(基础性课题):指有关探索教育规律、提示教育现象的新特点及分析某些教育观念(思想)等方面的课题。应用性课题: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的具体问题而展开研究的课题。2、内容——综合性和单一性综合性课题:指同时涉及教育若干领域或若干方面的课题。单一性课题:指对教育的某一方面或现象进行探讨的课题。3、立项或确定的来源——纵向、横向和研究者自选纵向课题:指由国家、省市区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关部门或专家审查批准的课题。横向课题(委托课题):指由一些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比较重视研究的应用性。研究者自选课题: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确定的研究课题,既可能是学术性较强的理论问题,也可能是针对性很强的实际操作问题。三、研究课题的类型四、研究课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宏观——社会变革与发展2)微观——个人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2、相关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课题四、研究课题的来源五、选择课题的基本要求1、课题要新颖、有研究价值课题本身的价值:指课题所包含的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为转移的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价值,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指课题对于发展教育理论、完善理论体系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价值:指课题能否解决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升教育实践质量。发展价值:指课题对于研究者来说能否引出一系列后续研究的课题,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与成果。2、课题要有科学性是指课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课题的表述要符合一定的规范。3、课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五、选择课题的基本要求第二节一、研究假设1、定义: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阵风的和一种推测性诊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结论,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2、特征:假定性、科学性3、作用:1)是研究的核心。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确定研究的变量,并殷实确定目标选择研究方法和收集、分析资料,提供研究结论的框架,指导教育研究深入开展,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2)是通向理论的桥梁,是理论的先导。第二节一、研究假设二、类型1)形成逻辑——归纳与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人们基于对一些教育的个别经验或事实材料的观察、调查、反思得到启示

,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假设。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的新结论,是通过理论综合

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2)描述性、解释性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对对象大致或外部表象的一

种描述。解释性假设:是试图解释事物内部联系,指出事物本质的特征,说明事物原因的假设。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在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了解的基

础上作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3)特定、一般和虚无假设选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它指向个别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例。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它指向普通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虚无假设(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货币的关系的假设,它指向中性的、

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在表述上大多采用某变量与某变量之间“无

差异”、“不相关”、“没有影响”等形式来陈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二、类型三、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假设是研究的核心,是理论的先导。1、一个研究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期望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因变量: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无关变量:是研究中不属于研究的自变量却可能影响因变量、干扰实验

结果的因素。2、要设想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3、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新颖的、可检验的4、必须用陈述句形式,明确具体、简要明晰三、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第三节一、明确研究对象的总体和分析单位1、总体研究:是对研究对象全体进行的研究。2、个案研究:是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的研究。3、抽样研究: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研究样本

进行的研究。总体:指由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所构成的全体,是一定时

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综合。分析单位是研究中采用的基本单位。第三节一、明确研究对象的总体和分析单位二、确定抽样的方法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

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一)抽样的基本要求抽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代表性。1、明确研究的总体范围与特征2、尽量保证抽样的随机性3、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指所抽取的样本的具体数量。二、确定抽样的方法(二)抽样的基本方法1、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是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机会均等是远行的,

一般采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进行。它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简便

易行的抽样方法。2)系统随机抽样(等据/机械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

编号,然后按一定的间隔等距离地抽取样本。3)分层随机抽样(分类/配额抽样):是首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不同的层

次或类别,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样。4)整群随机抽样:是以群体为单位,成群抽取样本的方式。其最大特征是以群

体作为样本单位。2、非概率抽样1)随意抽样(偶然/方便抽样):是只抽取对研究者来说最为简便的那一小部

分为研究对象。2)目的抽样:是为实现研究目的,研究者根据对所要抽取的样本的了解和判断

而进行的抽样。3)立意抽样(定标抽样):是研究者根据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凭自己的经验

和主观判断来选取样本。4)“滚雪球”抽样:是研究者首先通过某种方法找到一些研究样本,然后通过他们寻

找到更多的样本。(二)抽样的基本方法第四节一、制定研究方案1、定义广义:是指在对教育研究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

项工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实施教育研究的蓝图。狭义:是指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即教育研究计划,是根据各种不同的教育研

究方法制订的不同形式的研究计划。2、基本要求1、研究课题的陈述要准确、具体;一般应采用陈述句式。表明三点: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2、研究意义的论述要全面、清晰3、研究内容的陈述应全面、准确、清晰4、研究对象的确定要科学,选取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5、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选择要体现本课题研究的特点,实施步骤要具可行性,利于研究目标的实现6、研究方案的制定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第四节一、制定研究方案二、研究课题论证1、含义: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的条

件、完善研究的方案的评价活动。2、基本内容1)选题价值论证2)相关文献综述3)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论证4)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可行性论证3、基本形式1)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2)课题评审3)自我论证:是课题论证会和课题评审的基础二、研究课题论证第三章一、文献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一)文献与文献研究法“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构成文献的内容,是核心成分记录——是将知识记录在载体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载体——是文献的形态或存在方式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特点:历史性、灵活性、继承性和创造性不足:1)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2)对于专门研究来说,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安全,无法圆满说明问题。特别是历史性文献。3)有些文献很难获得4)许多文献缺乏标准化的形式,难以编录和分析。第三章一、文献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二、文献研究法的意义1、是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文献资料搜集的方法。2、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最显著的。三、一般过程——五个基本环节1、提出课题或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文献资料4、分析整理文献5、表述研究成果二、文献研究法的意义第二节文献检索是搜集文献的基本方法一、类型1、加工程度——一次、二次、三次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是以作者的亲身实践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面创作的文献。二次文献:即书目、索引和检索性文摘等。三次文献:是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按照一定目的对一定范围肉质一次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浓缩后形成的包括自己观点在内的文献资料。2、载体形式——印刷型、缩微型、电子型、声像型二、来源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专门教育研究机构的资料室、图书室、学术会议、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第二节文献检索是搜集文献的基本方法二、搜集步骤1、明确课题和检索要求2、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3、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4、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5、文献的加工处理三、搜集方法1、手工检索:指利用检索性工具书,通过采用手工方式来查找文献线索和文献

资料,以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的方式。1)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统计和反映某一

时期正式出版的图书总目。2)目录卡片:指藏书机构简要记录文献资料要点的卡片。3)目录索引:是将一定时间内各类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分别摘录,按时

序、字序分类排列的一览表,便于文献资料的检索。4)文摘:是文献的内容摘要,是将文献的主要观点、结论和中心内容摘录出来

,按一定方式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书。5)参考工具书:是以特定的编排方式,从众多的书籍中搜集编辑有关内容并写

成条目,专门供读者查找各种语词、事实、数据、人物等而用

的文献。二、搜集步骤2、计算机检索即电子文献检索,是利用计算机对存储的电子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是一个人机互动过程。分类:1)单机检索:是利用计算机对表态的数据库进行检索,表态数据库主要是以光盘为载体的数据库。2)联机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检索终端上以“人机对话”形式,查询远距离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库或互联网,以获得文献信息。A搜索引擎B教育网站C网上数据库3、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跟踪查找法:即以已掌握的教育科学文献中所列出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追踪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2、计算机检索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本要求1、搜集普遍性和代表性的2、由近到远地搜集—逆查法(时间)3、多搜集第一手文献4、搜集代表不同观点的5、搜集相关领域、学科、专业的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本要求第三节一、文献资料的整理

就是将所获取的大量文献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剔除虚假材料,去掉重复、较陈旧的过时的资料,使原来分散的、个别的、局部的、无系统的信息资料,变成能说明事物的过程或整体,显示其变化的轨迹或状态,论证其道理或指出其规律的系统的信息资料。二、方法:阅读和记录文献资料(一)阅读文献的方法1、浏览:就是把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翻阅一遍,目的是对文献的内容、价

值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判断,并据此确定对哪些文献该精读,对哪些该泛读。2、精读:是在浏览的基础上对需要精读的文献进行的一种求深、求精、求透、求创新

的阅读方式。3、阅读文献的要求:计划性、顺序性、批判性、交替性第三节一、文献资料的整理(二)记录文献1、记录:就是把通过阅读找到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保留下来,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时用。1)题录索引:包括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卷数/期数、出版年月、起止页码等2)摘要式记录摘要:是对文献资料主要信息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原始文献的浓缩,概括反

映文献的特征、要旨和梗概。2、记录文献的要求

真实、准确(三)运用软件管理个人文献资料(二)记录文献二、文献资料的分析1、非结构式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提示文献所反映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

展规律的方法。定量分析:实质是将用语言文字表示的文献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便于抽取大型样本

并对其采用计算机等现代统计技术对文献作出分析研究。2、定量分析的步骤:1)设立研究课题2)确定研究总体并抽样3)设计分析类目和确定记录单位(记录单位:是指在对文献内容分析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它可以是主题、整篇文献、文章段落或句子女、时间间隔等)4)评判记录5)信度分析(信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类目表格,对同一样本材料进行评判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6)统计处理三、文献资料的运用1、参用:即参考利用,资料的参用就是把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2、例用:指将选取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课题中的一个例子加以运用。3、引用:是最常用的一种资料运用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引用。4、合用:指将多种相关资料联合运用于同一研究目标,共同为同一目标服务的资料运用

方式。5、化用:指对原始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一定的加工改造后,以新的含义或形式在自己的研

究中出现。四、文献资料运用的要求:真实、准确、典型、新颖、有必要、要充分二、文献资料的分析第四节一、文献综述1、含义:指在全面搜集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选择、比较、

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经归纳整理、分析研究,

对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技术和发展

前景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并提出自己

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情报研究成果。2、特点:综合性、描述性、评价性3、类型:目录性、文摘性、分析性综述4、基本格式: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5、基本要求:全面搜集、精选、抒发已见第四节一、文献综述第四章一、观察狭义:指直接观察,即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和行为进行

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

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广义:狭义+收集资料的其他一些方法,如调查、问卷、

测验、谈话等。二、特征:目的性与计划性、直接性、情境性、情感性、及时性纵贯性、普适性第四章一、观察三、类型1、情境和条件——自然与实验室观察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情境中,随着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进行观

察,不采取任何人为干预手段。——最古老、最基本的观察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境,规定

刺激的性质,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2、内容要求——系统与局部观察系统观察:要求全面整体地了解所观察的现象或对象,通常需要预先作好周密

的计划的一个较长的过程。局部观察(个别观察):是只侧重了解某一个方面的情况,获得有关局部问题

的认识。3、是否参与对象活动——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指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群体、组织中去,共同生

活并参与日常活动,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

动过程。非参与性观察:指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不干预其变化发展,以局外

人和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了解观察对象。三、类型4、是否通过中介物——直接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人工观察):指不借助食品,靠观察者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指利用食品或技术手段如录音、录像等为中介,间接地对现象或行为

进行观测,从而获取资料的观察。5、是不有严格设计——结构性与非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对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

,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合进

行量化的处理,多用于验证性研究。非结构性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则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观察过程中发现的

现象进行选择性观察,而不必受设计的限制,但其结果往往难

以量化处理。6、被观察行杰的选择控制程度——叙述性、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叙述性观察:是随着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自然地将它再现出来,观察者详细地作

观察记录,然后对观察的资料加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日

记描述法、逸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实例描述法。四、观察研究法的优点与缺点4、是否通过中介物——直接与间接观察第二节一、观察研究前的准备1、确定观察的问题2、制订观察计划与提纲(who,what,when,where,how,why)3、选择观察方法(目的、特点、条件)4、培训观察者(提供资料、提高心理准备水平、观察练习)二、实施1、进入现场2、观察记录——定量与定性记录1)定性观察记录: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田野笔记、日记描述、

轶事记录和样本描述。田野笔记:是用局面评议的形式记录,观察者针对某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

持续地民族资本详细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日记描述(儿童传记法):是研究者要在较长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

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轶事记录:是对与研究相关的某事件进行详细的描述,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资料或

信息。样本描述:是在一段特定的有代表性的时间内对发生的行为按进行详尽的记录。第二节一、观察研究前的准备2、定量观察记录1)项目清单: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可能发生的行为或其他项目。作

用在于核查所要观察的行为或项目有无发生。2)时间取样记录: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

行为是发生以及发生的次数。3)事件取样记录:指以选取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的观察取样法。4)等级记录:指对行为事件如何呈现,及其在程度上的差别作出判断,确定

等级,将观察所行的信息量化。是最常用的观察评定法。分

为数字评定量表、描述评定量表、累计评定量表。数字评定量表:是用数字来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即对所要描述的等级类型

赋予数字顺序。描述评定量表:是以文字来描述种类行为的价值程度。累计评定量表:是由一系列评定项目组成,每个项目作为全部特征的一部分

独立表现。2、定量观察记录第三节一、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二、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以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行为事件编码:指将行为事件拆解为几个维度,以便于高效且完整

地记录行为事件要点。各自的优点与缺点第三节一、时间取样观察法第四节一、日记描述法=婴儿传记法即研究者对同一个或同一级儿童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是研究儿童发展问题的最古老的方法。二、轶事记录法是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儿童修改或某方面发展的行为事件,而且这些特定的行为事件都是观察者亲眼所见,非道听途说而得。三、实例描述法=实况详录法指详细、完整地记录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然后对所悼念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三种叙述性观察法中最翔实的方法。各自优缺点第四节一、日记描述法=婴儿传记法第五章一、调查研究法是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某种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特点:价值趋向性、实际应用性、角色复合性、自控性与他控性二、类型:1、选择范围——普遍、抽样、个案、专家调查2、调查手段——问卷、访谈、座谈会、测验调查三、一般步骤:1、确定课题、制订计划2、收集资料3、整理分析资料4、撰写调查报告第五章一、调查研究法第二节一、问卷调查法问卷: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

书面的调查材料。特点:方式多样性、工具同一性、过程匿名性、结果定量性二、基本结构1、前言:是写在问卷开关的一段话,即说明信/封面信。是调查者向调查对象

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的一封短信。2、指导语:答案作记号说明、选择答案数目说明、填写答案要求说明3、问题与答案开放式问题:指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制

作容易、问题简单、直接,易于作定性分析。封闭式问题:指在问卷中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供调查对

象选择。4、结语第二节一、问卷调查法三、问卷设计步骤1、探索性工作2、设计问卷初稿3、问卷的试用1)客观检验法注意:①回收率,如果低于60%,说明问卷设计问题比较大②有效回收率,即是扣除废卷后的回收率③填写错误④答不完全2)主观评价法四、问题的排列时间、内容、类别、性质、程度五、设计要求1)语言简单明了,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2)问题表述应规范具体、意义明确无歧义。3)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以句对调查对象产生诱导。4)表述避免使用否定句式,以免造成误读。5)避免一句话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6)昼避免问敏感问题和社会问题。三、问卷设计步骤第三节一、访谈调查访谈:是研究者与一个或多个被访者之间的一种有目的的谈话,由研究者通过询问的方

式来引导被访者回答,以此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二、优点:真实性、深入性、灵活性缺点:1)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访谈常识与经验。2)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笔录速度。3)带来一定的随意性。三、类型1、被访者的数量——个别与集体访谈个别访谈:指研究者对每一名被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访谈。集体访谈:指将若干名(一般不超过10名)的被访者集中到一起进行访谈。2、控制程度——结构式与无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标准式访谈):要求研究者按照事前设计好的言谈提纲向被访者提问并

要求被访者按一定标准进行回答,或在问卷上设计好问

题和与之相对的答案,交由被访者自由选择作答。无结构式访谈(非标准式访谈):指研究者事先不固定访谈的内容和问题顺序,研究

者与被访者进行自由的交谈。第三节一、访谈调查四、一般步骤1、对象确定2、准备阶段(设计提纲、确定时间地点)3、访谈阶段(与被访者尽快熟悉、建立宽松融洽的氛围、按计划进行、作好记录、注意问题)4、结束阶段(把握时间、注意细节、结束语)5、访谈资料的整理四、一般步骤五、访谈技巧1、提问(类型、顺序、注意)2、倾听(不轻易打断被访者、把握沉默时机、有感情的倾听)3、回应:指研究者对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的言行作出的反应。1)认可:指研究者用简洁的方式表示自己正在关注被访者的讲话,并希望对方

继续说下去。2)重复:指研究者将被访者所说的内容重复一下,目的是引导被访者就该内容

的具体细节进行陈述,同时检验自己对该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重组:指研究者将被访者所说的内容换一个方式说出来,以验证被访者前后所

说内容是否一致和自己的正确性。追问:指研究者就被访者的回答中出现的关于某些事件、观点、概念、疑问等

进一步询问,以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自我暴露:指研究者就对方所谈的内容,通过叙述自己相似的经历或经验作出

回应。六、记录人员与机器记录七、非语言行为五、访谈技巧第四节一、测验调查测验:是对行为样本作客观和标准化测量,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编制、施测、评分、解

释都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内容、过程、评分标准化)二、合格测验的特征1、测验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一致稳定的程度。

包括时间上、内容上、评分者上的一致性。2、测验效度:指测验者对他要测验的心理特征能测量到的程度。即指测验能否有效地

测出他想要的心理特征。3、常模:指与原始分比较的标准,便于解释测验结果的意义。4、常模团体:指常模的取样的样本。三、测验调查的优点

标准化程度较高,科学性较强;定量化水平较高;

能直接进行对比研究;经济实用,省时省力。缺点:编制难度较大,费时费力;通常是间接测验;难以进行整体定性分析;

灵活性较差;对研究者要求较高。第四节一、测验调查三、类型1、行为目标和测验内容——智力、能力倾向、成就、人格测验2、测验对象——个别与团体测验3、测验材料——语言文字与非语言文字测验4、参照系——常模参照与目标参照测验5、标准化程度——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验四、步骤1、选择合适测验工具2、按标准化测验要求施测3、客观准确记录被试反应4、合理解释测验结果三、类型第六章一、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合理地创设或控制一定的条件,有计划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提示出教育规律,进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三个基本要素:一定的理论和假设;人为地控制某种因素;探讨某种因果关系二、特征1、提示因果关系是实验研究的任务2、提出假设是研究的前提假设:是研究者在研究前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

释,是对于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设想。3、控制条件(变量)是实验研究的关键。三、特殊性1、总体上讲,是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2、研究目的上讲,其价值在于探索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将结果推广应用于教育实践中。3、环境与方法上讲,是在教育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的,不能脱离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在具体方法上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结合。第六章一、实验研究法四、实验研究的基本结构1、自变量(刺激变量/因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希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2、因变量(反应变量/结果变量)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3、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研究中不属于研究的自变量却可能影响因变量、干扰

实验结果的因素。4、逻辑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假设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前提,验证假设是核心,揭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任务。四、实验研究的基本结构五、实验研究法的意义1、检验、修改和发展教育理论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3、为新的教育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教育理论的价值最终表现是指导教育实践)六、局限性1、适合于研究自变量数目较少且清晰、可分解并可操作的问题。2、一般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施的,无关变量很难严格控制。3、主体是人,实验人员和被试的价值观、知识经验、动机、态度、相互关系等都会影响实验的客观性。五、实验研究法的意义七、类型1、实验场所和控制程度——实验室与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指借助于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严格控制外界条件,操纵自变量,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自然实验(现场实验):指在实际自然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实验研究法最常采用的方法。2、目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指前人从未做过的实验,是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假设,通过实验来检验新的假设及理论是否成立、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操作的实验研究。验证性实验(确认性实验):是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进行再一次验证和确认的研究,即在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重复他人做过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检验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的合理性,并对其加以修正或补充,或对已有的两种教育活动方式的效果加以比较实验研究。3、自变量多少——单因素与多因素实验单因素实验(单一变量实验):指在实验过程中,只操纵一种自变量的实验。多因素实验(组合变量实验):指在实验过程中,操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4、实验的控制程度——前、准、真实验前实验:是一种完全自然条件下的研究。是对被试不作专门的选择,实验中往往不设对照组,可以操作自变量,具有实验研究的最基本要素实验因子和测量,但对无关变量缺乏严格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具有或然性,可靠性低,是一种不规范的实验。准实验:是接近科学实验却又对实验变量控制不十分严格的研究。是未随机分配被试,一般按现存班级进行实验,有实验组和控制组,自变量与无关变量无法完全操纵与控制,因变量也不一定经专门设计,实验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适合现场实验,较为真实。真实验(标准实验):是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严格控制变量的研究。能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代表性和同质性,能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能准确提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好的教育效度。七、类型八、实验研究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总结、推广阶段八、实验研究的基本阶段第二节一、实验研究法设计广义:指对实验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主要包括提出形成研究假设、对被试进行

选择与分配,确定变量与方法等。狭义:是指确立实验研究中的被试分配方式、变量操纵或控制的形式。实验研究法设计是决定实验研究科学性、可行性的前提条件。假设是实验研究法的核心,提出假设是实验研究法的前提。二、设计中的被试选择与分配1、被试参与情况——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控制组=对照组: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或相似,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

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第二节一、实验研究法设计2、类型1)单组设计:是被试不设控制组,即只有一个实验组,通过实验处理后的测量

或通过前后两次测量观测实验效果。2)固定组(不等组)设计:是被试设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划分不是随机分组

,而是根据现有的自然组确定。3)等组设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质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即随机分配被试以

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

理,最后比较两组的结果观测实验效果。、4)轮组设计(平衡设计):是对不同的组以不同的顺序轮流施以不同的实验处

理,比较测定的结果。三、变量控制1、变量=因子:是研究者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着条件和情境的变化而在数量或

类型上发生变化的因素。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实验研究法的最基本的变量。2、自变量:是实验法中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施加于被试的希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3、因变量: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体的结果因素。2、类型四、下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操作的方法或程序来界定变量,使变量成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检验的因子,其目的是使变量的特征和操作条件具体化,便于他人理解、重复验证,便于同行之间交流。方法:1、条件描述法:是通过陈述变量的特征或操作程序来界定变量。2、指标描述法:是通过陈述变量的操作标准来界定变量。3、行为描述法:是通过陈述变量的操作结果来界定变量。4、前测:是实验处理之前对被试进行的测量。5、后测:是实验处理之后对被试进行的测量。四、下操作定义:五、无关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是研究中不属于研究的自变量却可能影响因变量、干扰实验

结果的因素。(一)实验过程中的副效应:1、霍桑效应:是被试知道他们要参加实验并对其具有新鲜感而提高了

活动的积极性,表现得比平时更好。2、晕轮效应:是研究者因为某人具有某一方面的特征推断他人也有此

方面的特征。3、履历效应:是在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实验处理以外的各种事件对实验

结果所产生的影响。4、生成效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研究进程中被试自身发生的自

然成熟。五、无关变量的控制(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1、随机化:即通过随机方式在总体中选择被试,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指派实

验处理等,从而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2、消除法:即在实验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把无关变量排除在实验之外,尽可

能不让这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3、平衡法:即设置基础相等或接近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无关变量对这两个组

的教育效果的影响相同,从而不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确定。4、恒定法:即使某些因素在实验中保持相对不变,把变量变为常量加以控制,

使无关变量的影响在实验前后保持不变。5、抵消法:即通过轮组实验,可抵消实验顺序的影响。6、纳入法:即对于无法更好控制的无关变量,可将其改作自变量纳入实验中。7、盲法:即不让参与实验的人员(实施者和被试)知道参与了实验研究,从而

消除他们的主观态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

单盲:是指被试不知道自己参与了实验或正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

双盲:是实施者和被试均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谁接受实验处理。8、统计处理:即采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三、实验模式设计1、单组后测模式:即只有实验组,没有控制组,实验研究没有前测,只进行实验处理,然后测得一个实验结果。属于前实验设计,主要用于提炼教育经验。2、单组前后测模式:即只有实验组,没有控制组,但在实验处理前进行一次测验,在实验处理后进行一次测验,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验的结果来确定实验的效果。1)单组单因素前后测2)单组双因素前后测3、单组单因素重复前后测模式(时间序列模式):即只有实验组,没有控制组,实验研究只进行研究一个实验处理,但在实验处理前进行两次以上测验,在实验处理后进行同样次数的测验,然后比较测验结果来确定实验的效果。4、固定组(不等组)后测模式:是根据现有的自然组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施以实验处理,控制组不给予实验处理,实验处理结束时,对两个组进行后测,比较测定的结果。属于前实验设计。5、固定组(不等组)前后测模式:是根据现有的自然组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施以实验处理,控制组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都进行前后测验,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验的结果来确定实验的效果。——实验研究法中应用最普遍6、等组前后测模式:是随机选择被试,并把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施以实验处理,控制组不给予实验处理,两个组都进行前后测验,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验的结果来确定实验的效果。1)等组单因素前后测模式2)等组多因素前后测模式三、实验模式设计第三节一、实验研究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1、方案评价1)实验课题的价值一项实验课题的价值主要是看其是否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理论价值表现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实践价值是指实验课题是否具有实践意义,是否能给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带来更大的发展。2)实验假设的科学性实验假设是教育实验的理论构想,也是确立实验目标的基本依据。3)实验设计的合理性2、实施过程评价是对实验变量控制程度和实验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的分析评价。3)实验研究法的结果评价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创造性评价与应用推广性第三节一、实验研究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二、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1、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的影响。是评价实验研究法本身质量的基本指标。影响因素:1)履历效应:即历史影响/同时事件,是指在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实验处理以外的各种事

件对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2)被试的成熟: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研究进程中被试自身发生的自然成熟会降低实

验研究的催在效度。3)前测效应:即测验,指在前测和后测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实验研究中,学生在前测中得

到的关于测验内容和技巧等方面的经验可能会影响到后测的效果,进而影

响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4)测试手段、工具的一致性:指工步人后尘测量方式、评判标准、实验者等的异同都会

影响到到实验的结果。5)被试选择的偏差:指在选择被试时,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在如知识基础、能力、态度等方面不对等会影响实验结果,从而成为影响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一种因素。6)被试的缺失: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有些被告试可能迁居、生病等原因中途退出实验组或离开控制组,由此造成两组被试不等,影响研究结果。7)统计回归(中值回归):指有前后测验的实验研究中出现的一种趋于平均数的常态回归。8)多种研究因素和条件的交互作用指以上其中因素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构成影响实验研究法内在效度的另一因素。二、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三、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对象或情境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研究的推广度。影响因素:1)样本的代表性2)对实验处理的描述3)实验者主观因素和被试主观因素4)多重处理的干扰三、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第七章一、实物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对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物品进行分析,解释自己所看到的实物的意义,从中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特点:客观依存性、主观倾向性、二、价值1、有利于克服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局限性2、不受研究现场的限制三、程序明确目标,确定指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第七章一、实物研究法四、类别1、资料的正式程度——官方与个人资料官方资料:指那些被用于比较正规、严肃的社会场合,为公众服务的资料,其

生产者是官方机构。包括官方统计资料、报纸杂志、历史文献。个人资料:指为个人目的而准备的,与个人生活有关的文件夹资料,包括被研

究者个人所产生的所有书面的东西。包括日志、个人信件、自传、

教案。2、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作品、音像资料与测查、调查资料1)语言文字资料:幼儿、家长、园长、教师的文字资料、

家园联系手册(是系统记录幼儿发展状况和成长过程的一种

最方便、最直接、最具体的文本形式)2)作品资料:建构作品、绘画作品3)音像资料4)测查、调查资料四、类别第二节一、实物收集实物收集:指对与有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寻找和汇拢,以供研究。注意:1、必须获得实物所有者的同意2、围绕研究目的收集实物二、实物收集的基本要求1、及时分类整理2、为每份资料进行编号三、实物分析的基本要求1、实物分析:指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解释或假设。2、包括1)考察实物资料本身的“倾向性”2)审视研究者自己的“倾向性”3)运用专业知识对实物进行分析第二节一、实物收集第三节一、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1、分析步骤:查看原始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和资料系统化2、分析手段:写作分析、图表分析二、绘画作品的分析方法1、对学前儿童性格和情绪情感特点的分析2、对学前儿童艺术思维活动特点的分析(包括知觉、反省、制作)3、对学前儿童作品其他方面的分析(正确程度、时间与质量关系、形式)第三节一、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第四节一、学前儿童成长档案是指对学前儿童成长过程所作的详细记录,即通过有意识地收集、汇总幼儿成长过程创造的作品、活动的照片、发生的逸事的记录等各种资料,来多角度地反映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二、档案创建的意义:丰富信息、便于评估、制订计划、自我评价三、档案创建的内容:美工作品、口述记录、书写作品四、创建步骤与要求五、创建方法聚焦式学前儿童成长档案:是指将儿童成长过程中物证的收集聚焦在孩子的喜好、朋友、家庭以及发展里程碑四个纬度上,它是一个记录儿童童年生活的框架,给老师提供记录的结构和指导。第四节一、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第八章一、个案研究法是一种对真实情境中的个体(学前儿童、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等)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方法。特点:个别性与典型性、深入性与全面性、多样性与综合性二、目的与意义1、目的:提供描述、提供解释、提供评价2、意义:

深入了解,提供佐证,验证方法,推广应用,预测趋势第八章一、个案研究法三、类别1、研究方式——综合性与专题性个案研究综合性个案研究:是指研究者对选定的某个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研究。(德国生理学家与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著作《儿童心理》为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专题性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现象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专门研究。2、目的——诊断性、借鉴性与探索性个案研究诊断性个案研究:是对研究对象的现状作出判断。借鉴性个案研究:是以幼儿园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经典教学范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源共享,让更多的教师进行借鉴学习。探索性个案研究:是用于一些大型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尝试研究,为了使大型研究小走弯路,可以先在小范围内选择个别对象或个别群体进行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手段,为后面大型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经验。3、持续时间——个案现状与个案追踪研究个案现状研究:是用来考察个案研究对象的某方面心理或行为问题的现状。个案追踪研究:是对个案的研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其目前状况的把握上,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个体的发展变化,持续不断地对个体的发展过程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4、研究对象——个人个案、机构个案与团体个案研究

个人个案研究:指以幼儿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访谈、问卷调查、实际测验或是作品、自传、观察记录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该个体特殊的历史、现状以及后来的发展进行研究。机构个案研究:是以幼儿家庭、幼教机构等单位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

团体个案研究:是以幼儿园或地区中一定数量的幼儿或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四、资料的来源与获取途径儿童本人、儿童作品与有关文字资料、教师、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三、类别第二节一、个案研究的原则灵活性、综合性、谨慎性二、步骤制订计划,选择对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反思性分析:是指研究者主要依赖自己的直觉与个人判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三、记录1、记录方法——结构描述法与半结构描述法结构描述法:即按照大纲形式或摘要表格形式的框架结构,将个案资料进行

分类,然后将资料重新组织,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个案记录。半结构描述法:指根据实际情况逐项填写个案清单中的项目内容,从而获得

个案身份、人格等基本资料。2、记录形式——日记/儿童传记(最常用)、摄像、录音第二节一、个案研究的原则第三节一、个案追踪法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持续跟踪相同的研究个案,直接收集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各种第一手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弄清其影响因素等情况的研究方法。注意事项:

明确对象和目的,紧紧围绕课题,个案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关注早期教育影响二、个案追因法是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其产生的原因。注意事项:了解背景,假设原因,对比研究,检验原因三、谈话法是指在个案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谈话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注意事项:事先列提纲,采用适当方式,按问卷程序进行四、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活动作品来了解研究对象的知识范围、情感状况、能力水平、技巧熟练程度等,是个案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五、教育会诊法是指召集有关学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就某个个案的行为、思想品质或学习等方面作出鉴定,得出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第三节一、个案追踪法第九章一、质的研究最早将质的研究应用于社会研究的是以社会学家乔治·米德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取多种

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

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

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特点: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4、运用归纳的方法分析资料5、重视研究关系第九章一、质的研究二、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

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与各自优势:1、方法不同2、适合范围3、证实的对象4、时间的动静态5、出发点6、研究者本人的观点影响二、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第二节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二、研究的背景知识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

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事。四、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五、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二节一、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三节一、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1、访谈2、观察3、实物收集与分析第三节一、质的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第四节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指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使其逐步趋于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二、一般过程

阅读原始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资料分析的系统化建立编码系统和归类系统类属分析:是指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用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

要概念的过程。情境分析:是指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

的时间顺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三、具体方法1、写备忘录(最重要的方式)描述型、分析型、方法型、理论型2、写日记、总结与内容摘要3、画图表第四节一、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五节一、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背景知识,研究方法,研究

结果,结果检验二、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类属型与情境型三、研究报告的行文要求质的研究报告特别强调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

,动态的“深描”,在讨论研究结果之前通常有一定的篇幅介

绍研究的地点、时间、任务等。在质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一般不提出十分明确、肯定的政

策性建议。四、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进入状态,开始写作,继续写作,修改初稿,结尾第五节一、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第十章一、行动研究法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更改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是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研究: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

学的探索。“行动研究”这一术语最初始自美国的柯利尔二、特点1、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2、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3、研究的环境是实际工作情境4、研究方法是兼用量与质的方法,偏向质性研究5、研究过程螺旋式上升,循环发展6、研究的效益是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成长7、研究成果形式丰富多样8、研究价值评估重在结果实效第十章一、行动研究法第二节一、行动研究法的类型1、任务侧重点——研究行动、实践问题、批判反思的研究2、反思特质——内隐式“行动中认识”、行动中反思和对行动进行反思内隐式“行动中认识”的研究:是指实践者对自己日常的例行式行动进行的研究,目的是

通过观察和反思了解其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的内隐性知识。内隐性知识:是指人们所具有的隐含在经验中,但是不能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行动中反思:指参与者不是依靠现存的理论或技巧来处理问题,而是针对一个独特的情

形来思考问题。对行动进行反思:指参与者一项行动在进行研究中或结束后对整个活动过程及过程中所

涉及的因素与相互关系所俄反省,进而作出新的改善、获得新认识的过程。3、参与者的结构——独立、小组和联合行动研究独立行动研究:指实际工作者独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人数也相对较少,不需要外来

专家的指导。联合行动研究:指由专家、教师、行政人员等组成的联合研究集体开展的行动研究,是

最典型的行动研究,也是最高层次的行动研究。第二节一、行动研究法的类型第三节一、行动研究法的模式1、四环节模式:则勒温等研究者提出,

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环节。2、六步骤模式:包括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第三节一、行动研究法的模式第四节一、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行动研究的基础。1、计划的方法:1)确定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是行动研究的起点。2)拟订计划包括总体计划与具体计划。2、计划的要求1)确定问题的要求:问题要有直接性、特殊性与微观性2)拟订计划的要求:以充分的调查为基础,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层次清晰,灵活与开放,体现参与者的需要二、行动——是第二环节1、行动的方法:理解熟悉计划,对成员进行培训,按照“大计划、小步

骤”要求采取行动2、行动的要求:做好准备,处理研究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注意研究与

行动过程的统一。第四节一、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行动研究的三、考察考察:是对行动者及其行动的实际状态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收

集资料包括背景资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1、考察的要求1)要进行多视角的考察2)使用各种有效的考察技术3)考察要与思考结合四、反思反思:是在行动和考察之后作出的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系统

描述和对行动研究过程、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1、反思的方法:1)整理与分析2)评价与解释3)写研究报告4)形成修正性的总计划2、反思的要求:1)以研究问题为基点2)以研究计划为参照3)以教师行动为对象4)以改进实践为归宿三、考察第五节一、行动研究法的意义1、有利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改革2、是解决理论脱离实践倾向的良好途径3、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二、学前教育研究中适用行动研究的课题1、发展学前儿童个性2、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3、提高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三、注意问题1、要实现从单纯的实践者向行动的研究者转变2、要掌握行动研究的方法技术3、要优化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四、行动研究法评价标准1、是否有利于发展与改善当前的教育现实2、是否确实达到了将教育实践者带入并主导研究的状态3、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4、是否帮助研究者建构起新的知识第五节一、行动研究法的意义第十一章一、研究资料的整理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对研究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符合科学要求的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的研究活动。二、意义:1、便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2、为研究者形成研究结论打下基础三、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及时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2、要客观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第十一章一、研究资料的整理第二节一、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态度、意见等方面信息的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