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狭义的生物测定为: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它们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狭义的生物测定为: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农药生物测定(bioassayofpesticide)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C.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1920至19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事例:1.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取得进展。2.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三、生物测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留分析。也可以归纳为: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三、生物测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测定相结合
从靶标的角度制定生物测定方法
生物测定向自动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四、农药生物测定的作用和地位生物测定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手段一个新化合物从实验室合成到正式投入生产必须经过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因此生物测定是研制新农药、开展毒理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的先决条件。生物测定还是农药使用的重要先决条件对表现活性高的化合物,除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外还要做残留、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以及对有益生物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生物测定研究,同时生产部门要对其剂型和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可见生物测定也是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效等方面的先决条件。另外发现新的试验方法等于发现新农药,新农药发现存在于生物测定过程的每个异常现象之中。基于以上所述,有人曾把生物测定与化学合成比喻为前进中的两个车轮,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四、农药生物测定的作用和地位生物测定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手段五、生物测定的设计基本原则1相对控制的环境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杀虫剂的理化性状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杀虫剂理化性能的变化,能影响其对昆虫的毒效。昆虫的生理状态,如发育阶段、龄期、性别等的不同对杀虫剂有不同的耐药力。因此在毒力测定中应用标准目标昆虫和相对控制环境条件,尽可能将条件差异、人为因素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误差消除或减少,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五、生物测定的设计基本原则1相对控制的环境条件2必须设对照
在试验期间往往有自然死亡情况,因此药剂处理组的死亡虫数也包括自然死亡数,显然这不完全是药剂的作用效果,故应设立对照加以校正,以消除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死亡对药剂效果的干扰。对照有三种:一种是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二是标准药剂作对照,标准药剂是选择同类化合物防治某种病虫害最有效的药剂;三是与药剂处理所用的溶剂或乳化剂等助剂完全一样,只是不含药剂的对照。2必须设对照3各种处理必须设重复
在生物种群与个体之间对药剂的耐药力不同,反应有显著的差异,取样代表很重要,如果取样少了,既有可能由于取样不够全面或不是随机取样而造成结果的片面性。因此每个处理要求一定的数量,重复次数越多,试验结果就越可靠。增加重复是减少误差的一种方法,但也不能或没必要太多,应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以及不同的生物材料而定。重复次数一般为3~5次。从生物统计理论上讲,增加重复次数减少每个重复的生物个体是减少试验误差的一种方法。3各种处理必须设重复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生物统计是生物测定的基本条件,是判断和评价试验结果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物学指导下用概率论为基础,描述偶然现象隐藏着必然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它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实验数据中揭露农药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的显著程度,是不能凭主观去认定,必须通过客观评定,用数理方法,精密而合理地计算出来。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六、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一、毒力表示方法1、试虫“死亡”的标准试虫经处理一定时间后,其反应有三种情况:存活:处理试虫和对照试虫同样正常,中毒:和对照组试虫相比,处理试虫明显失常,如大量失水,不能正常爬行,翻倒,但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死亡:试虫完全停止活动,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六、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一、毒力表示方法2、校正死亡率一般认为,如果对照组的死亡率小于5%,则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相差不大,可以不予校正;如果对照组死亡率大于5%,则应校正,如果对照组死亡率20%以上,则在找出原因后,要重新进行毒力测定。有些要求严格的毒力测定,甚至在对照组死亡率达10%以上时就应重做。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多采用阿勃氏(Abbott,1925年)提出的公式:校正死亡率(%)=(X-Y)/X×100X——对照组生存率;Y——处理组生存率;X-Y=真正由于药剂处理的死亡率。2、校正死亡率3.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用来杀死群体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用LD50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致死中浓度用LC50表示。4.有效中量与有效中浓度指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剂,用ED50来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有效中浓度,用EC50来表示。5.相对毒力指数指几种农药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每次都用一标准药剂来做对比,以该比值进行毒力比较,这个比值就称相对毒力指数,用TI表示。3.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二、药效的表示单位杀虫剂二、药效的表示单位杀虫剂杀菌剂
病苗(株、叶、杆)数发病率=
×100检查总苗数(株、叶、杆)数∑(病级叶数×该病级)病情指数=
×100检查总叶数×最高级值
病级值的划分标准,可根据病害种类及症状、危害特点而灵活决定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
×100%对照区病情指数(%)杀菌剂病苗(株、叶、杆)数除草剂除草剂三、结统计结果进行分析1、剂量—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LD50与回归式y=a+bx的求法三、结统计结果进行分析A、作图法
以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lgC),校正死亡率机率值(P)为纵坐标,在坐标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各点,用目测法作一条平分各点的直线(应使线两例各点的垂直距离相加后相等)。此线即为毒力直线。从机率值5处引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与毒力直线的交点处,引出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与横轴的相交处为LD50的对数值(图1-1),再查反对数即可得LD50。A、作图法用该直线可求出毒力回归式y=a+bx,取线上任意两点的座标(A:yl,xl,B:y2,x2),求b和a,将a和b代入y=a+bx,得回归方程。图1做图法求毒力回归线及LD50值用该直线可求出毒力回归式y=a+bx,取线上任意两点的座B、机率值分析法该法必需将剂量转换成对数(x=lgC,为自变量);死亡率经校正得校正死亡率,转换为机率值(P=Y,为依变量),经过统计分析进行计算。(1)利用以下公式求出毒力回归线:y=a+bxB、机率值分析法n为供试总虫数,r为实际观察的死亡虫数,p为理论死亡率。
按照y=a+bx,代入各x值求得各理论机率值y,由理论机率值y查机率表得理论死亡率。(2)进行卡方检验:以上所得到的y=a+bx是否符合实际,须经卡方(χ2)进行适合性测定。只有χ2‑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时,说明y=a+bx符合实际,用它来求LD50值是可行的。n为供试总虫数,r为实际观察的死亡虫数,p为理论死亡率。
按(3)求LD50值求出回归方程并经卡方检测验后,即可将机率值5代入回归方程式,得LD50的对数值,再查反对数即可得LD50。(4)致死中量的标准差由于试验设备,供试材料操作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效中量必定有它的偏差,可用标准差(Sm)来表示。由机率值y查权重系数w表得出相应的权重系数。致死中量实际应为LD50±Sm。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3)求LD50值求出回归方程并经卡方检测验后,即可将机率农药生物测定-绪论课件
(5)致死中量的置信限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的置信限是表明致死中量可靠范围的限度,在统计上要求,100次测验中如果有95次能成功,就认为达到最低可靠标准。也就是95%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要求99%的可靠性。计算公式为:式中CL-置信限,m-致死中量,t-机率值查t分布表,Sm-致死中量的标准差。(5)致死中量的置信限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的置信限是表农药生物测定-绪论课件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狭义的生物测定为: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它们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狭义的生物测定为: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农药生物测定(bioassayofpesticide)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C.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1920至19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事例:1.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取得进展。2.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三、生物测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留分析。也可以归纳为: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三、生物测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测定相结合
从靶标的角度制定生物测定方法
生物测定向自动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四、农药生物测定的作用和地位生物测定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手段一个新化合物从实验室合成到正式投入生产必须经过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因此生物测定是研制新农药、开展毒理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的先决条件。生物测定还是农药使用的重要先决条件对表现活性高的化合物,除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外还要做残留、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以及对有益生物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生物测定研究,同时生产部门要对其剂型和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可见生物测定也是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效等方面的先决条件。另外发现新的试验方法等于发现新农药,新农药发现存在于生物测定过程的每个异常现象之中。基于以上所述,有人曾把生物测定与化学合成比喻为前进中的两个车轮,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四、农药生物测定的作用和地位生物测定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手段五、生物测定的设计基本原则1相对控制的环境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杀虫剂的理化性状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杀虫剂理化性能的变化,能影响其对昆虫的毒效。昆虫的生理状态,如发育阶段、龄期、性别等的不同对杀虫剂有不同的耐药力。因此在毒力测定中应用标准目标昆虫和相对控制环境条件,尽可能将条件差异、人为因素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误差消除或减少,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五、生物测定的设计基本原则1相对控制的环境条件2必须设对照
在试验期间往往有自然死亡情况,因此药剂处理组的死亡虫数也包括自然死亡数,显然这不完全是药剂的作用效果,故应设立对照加以校正,以消除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死亡对药剂效果的干扰。对照有三种:一种是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二是标准药剂作对照,标准药剂是选择同类化合物防治某种病虫害最有效的药剂;三是与药剂处理所用的溶剂或乳化剂等助剂完全一样,只是不含药剂的对照。2必须设对照3各种处理必须设重复
在生物种群与个体之间对药剂的耐药力不同,反应有显著的差异,取样代表很重要,如果取样少了,既有可能由于取样不够全面或不是随机取样而造成结果的片面性。因此每个处理要求一定的数量,重复次数越多,试验结果就越可靠。增加重复是减少误差的一种方法,但也不能或没必要太多,应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以及不同的生物材料而定。重复次数一般为3~5次。从生物统计理论上讲,增加重复次数减少每个重复的生物个体是减少试验误差的一种方法。3各种处理必须设重复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生物统计是生物测定的基本条件,是判断和评价试验结果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物学指导下用概率论为基础,描述偶然现象隐藏着必然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它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实验数据中揭露农药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的显著程度,是不能凭主观去认定,必须通过客观评定,用数理方法,精密而合理地计算出来。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六、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一、毒力表示方法1、试虫“死亡”的标准试虫经处理一定时间后,其反应有三种情况:存活:处理试虫和对照试虫同样正常,中毒:和对照组试虫相比,处理试虫明显失常,如大量失水,不能正常爬行,翻倒,但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死亡:试虫完全停止活动,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六、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一、毒力表示方法2、校正死亡率一般认为,如果对照组的死亡率小于5%,则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相差不大,可以不予校正;如果对照组死亡率大于5%,则应校正,如果对照组死亡率20%以上,则在找出原因后,要重新进行毒力测定。有些要求严格的毒力测定,甚至在对照组死亡率达10%以上时就应重做。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多采用阿勃氏(Abbott,1925年)提出的公式:校正死亡率(%)=(X-Y)/X×100X——对照组生存率;Y——处理组生存率;X-Y=真正由于药剂处理的死亡率。2、校正死亡率3.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用来杀死群体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用LD50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致死中浓度用LC50表示。4.有效中量与有效中浓度指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剂,用ED50来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有效中浓度,用EC50来表示。5.相对毒力指数指几种农药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每次都用一标准药剂来做对比,以该比值进行毒力比较,这个比值就称相对毒力指数,用TI表示。3.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二、药效的表示单位杀虫剂二、药效的表示单位杀虫剂杀菌剂
病苗(株、叶、杆)数发病率=
×100检查总苗数(株、叶、杆)数∑(病级叶数×该病级)病情指数=
×100检查总叶数×最高级值
病级值的划分标准,可根据病害种类及症状、危害特点而灵活决定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
×100%对照区病情指数(%)杀菌剂病苗(株、叶、杆)数除草剂除草剂三、结统计结果进行分析1、剂量—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LD50与回归式y=a+bx的求法三、结统计结果进行分析A、作图法
以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lgC),校正死亡率机率值(P)为纵坐标,在坐标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各点,用目测法作一条平分各点的直线(应使线两例各点的垂直距离相加后相等)。此线即为毒力直线。从机率值5处引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与毒力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制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Ro4368554-生命科学试剂-MCE
- 临沂2025年山东临沂市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岗位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AZD-2207-生命科学试剂-MCE
- 果园用地合同范本
-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理论考核试题-场内机动车辆驾驶专业试题
- 科技教育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与实践
- 社会工作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教育与创客文化的融合策略
- 知识产权教育培养未来创新者
- 《控方证人》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福特福睿斯说明书
- 万千教育学前幼儿园课程故事: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
-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高血压
- BLM(含样例)教学课件
- 居间协议书-五金工具销售服务
- 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灯塔工厂专题报告
- 酒店宾客意见表
- 低温恒温槽日常维护保养
-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说课课件
- NB/T 11261-2023煤矿冻结孔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