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软件无线电技术62超宽带无线技术63智能天线技术64课件_第1页
61软件无线电技术62超宽带无线技术63智能天线技术64课件_第2页
61软件无线电技术62超宽带无线技术63智能天线技术64课件_第3页
61软件无线电技术62超宽带无线技术63智能天线技术64课件_第4页
61软件无线电技术62超宽带无线技术63智能天线技术6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软件无线电技术

6.2超宽带无线技术

6.3智能天线技术

6.4WiMAX技术

6.5认知无线电技术

习题第6章无线通信新技术6.1软件无线电技术

6.2超宽带无线技术

6.36.1软件无线电技术

6.1.1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基于软件的无线电(SBR,SoftwareBasedRadio)也叫做软件定义无线电(SDR,SoftwareDefinedRadio),或者叫做软件无线电(SR,SoftwareRadio),它通常被定义为对数字化无线电信号使用软件技术来处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含义是把以往采用以硬件为核心、以特殊应用为目的的无线电实现方法,过渡到在某一个计算机平台上用软件来完成无线电任务的设计思想上来。6.1软件无线电技术

6.1.1软件无线软件无线电只需要改变软件就可以变换系统的功能和所遵从的技术标准,从而使得无线系统体制具有更好的通用性、灵活性,并使系统互连和升级变得方便。软件无线电要求在尽可能靠近天线处进行信号的数字化,从而在数字域获得完全的灵活性,或者可用灵活的射频前端处理大范围的载频和调制方式。

软件无线电模型如图6-1所示。软件无线电只需要改变软件就可以变换系统的功能和所遵从的技图6-1软件无线电模型图6-1软件无线电模型6.1.2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软件无线电具有完全可编程性。软件无线电可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来改变通信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RF频段和带宽、信道接入方式、传输速率、接口类型、业务种类及加密方法等。由此可以看到,软件无线电具有很高的灵活性。6.1.2软件无线电的特点

软件无线电具有完全可编软件无线电具有开放式模块化结构。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平台是由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单元以总线方式连接而成的。另外,它还是一种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它能在尽可能标准化、统一化的硬件平台上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来实现各种不同门类、不同型号通信产品的不同功能。

软件无线电具有集中性。多个信道共享射频前端与宽带A/D或D/A转换器以获得每一信道相对廉价的信号处理功能。软件无线电具有开放式模块化结构。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平台是由6.1.3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宽带多频段天线,宽带A/D、D/A转换器,高速并行的DSP,总线结构等。6.1.3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

1.宽带多频段天线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天线部分应该能覆盖全部无线通信频段,能用程序控制的方法对功能及参数进行设置。软件无线电覆盖的频段为2~2000MHz。就目前的水平而言,研制出一种全频段天线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系统只是覆盖不同频段的几个窗口,而不是覆盖全部频段。多频段天线的主导思想就是利用多个频段窗口的叠加来实现全部频段的覆盖。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案是利用2~30MHz、30~500MHz、500~

2000MHz这三个波段的天线进行组合。另外,还可采用智能化天线技术,模块化、通用化收发双工技术,多倍频程宽带低噪音放大器等其他方案实现。1.宽带多频段天线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天线部2.宽带A/D、D/A转换器

数字化是软件无线电的基础,模拟信号必须经过采样转化成数字信号才能用软件进行处理,而生成的数字信号也需要变换成模拟信号才能进行射频放大输出,完成此项功能的器件就是各种A/D、D/A转换器。软件无线电对A/D和D/A转换器的要求是很高的,主要的性能要求为采样的速率和采样的精度。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大带宽的输入信号要求A/D转换有很高的采样速率;另一方面多路信号间的远近效应要求A/D转换器具有大的动态范围与采样精度。但是这两者常常是不能同时满足的。采样速率每增加一倍,分辨力损失近1位。现实中常采用多个A/D并联的方法进行处理。2.宽带A/D、D/A转换器

数字化是软件无线常用的采样方法有过采样、正交采样和欠采样等。当采样频率fs为fmax(被采样信号的最高频率)的2.5倍以上时称为过采样。过采样产生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对后端数据处理的压力较大。正交采样是将信号分为两路,分别与本振的两个正交分量相乘,将射频信号变到中频或基带再采样。由于每路信号分量仅为原始信号带宽的一半,采样速率就可以降为原来的一半,因此需要两片相位一致的A/D转换器,实现起来相对困难。欠采样又叫带通采样,欠采样的采样速率可以更低,后端可直接在信号采样后较低的谐波分量上进行处理,既提高了效率,又简化了电路设计。常用的采样方法有过采样、正交采样和欠采样等。当采样频率A/D转换器结构主要有ΣΔ结构和管状结构。ΣΔ结构的A/D转换器的优势在于能提供较大的动态范围和高的线性度,但转换速度有限。管状A/D转换器能实现很高的转换速率,但其分辨力只能限于13~14位。据有关研究显示,采用两种结构、通过不同形式的混合而形成的混合转换器,不仅能综合不同结构在分辨率和转换速率方面的优势,而且还具有纠错算法、降低功耗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A/D转换器结构主要有ΣΔ结构和管状结构。ΣΔ结构的A/最常用的A/D转换器为半导体A/D转换器。目前,将超导和光取样技术应用于A/D转换器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基于超导基本量子机械特性的“快速单通量”(RSFQ)技术,利用单磁通量子脉冲代表二进制值,它可以通过对处理速度与分辨率进行折中的方法来达到最佳技术性能;采用超导的A/D转换器还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在光取样A/D转换器中,取样与量化功能分别是在光域和电子域中完成的。光取样A/D转换器的主要优点在于模式锁定激光源的定时抖动小。当然,与较为成熟的半导体A/D转换器相比,超导和光取样两种A/D转换器技术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当中。最常用的A/D转换器为半导体A/D转换器。目前,将超导和

3.高速并行的DSP

DSP芯片是软件无线电所必须的、最基本的器件,软件对数字信号的处理都是在DSP上进行的。软件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功能主要包括三部分:基带处理、比特流处理和信源编码。基带处理主要完成各种波形的调制解调、扩频解扩以及信道的自适应均衡和各种同步的数字处理,每路需要几十到几百MIPS(MillionInstructionsPerSecond)的处理能力。3.高速并行的DSP

DSP芯片是软件无线电所必比特流处理主要完成信道编解码(软判决译码)、复用、分解、交换、信令、控制、操作和管理以及加密、解密等功能,每路需要几十个MIPS的处理能力。信源编码要完成话音、图像等的编码算法,每信道需要十几个MIPS的处理能力。要完成如此巨大的信号处理运算量,一般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门阵列FPGA这几种技术。比特流处理主要完成信道编解码(软判决译码)、复用、分解、DSP采用基于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支持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使得DSP具有最大的灵活性;ASIC在固定的硅片上实现系统电路,是速度和功耗最优的电路实现,但其功能比较固定;FPGA也具有速度快、功耗低的特点,提供了底层硬件的可重构能力,其灵活性介于DSP和ASIC之间。与DSP相比,FPGA要求开发人员对硬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也可将这几种技术相结合来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DSP采用基于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支持采用高级语言进行

4.总线结构

软件无线电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为保证性能,要求总线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和输入/输出(I/O)能力,传输速率至少要在50Mb/s以上,支持32~64bit独立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具备良好的机械特性和电磁特性,以便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保证一定的通信性能。目前技术最成熟、通用性最好且得到最广泛支持的是VME总线。VME总线支持独立32位地址和32位数据总线,支持面向多主机的并行处理,能保证多个并行的处理器协调工作,并能共享系统资源,它已被公认为是未来工控系统总线标准的基础。4.总线结构

软件无线电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6.1.4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1.军事领域

在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可用于实现各种军用电台互联互通的多功能无线网关,用于实现可接入各种军用移动通信网的多功能车载电台,还可用于实现各种军用无线系统空中转信的多功能空中平台,以及智能化通信侦察与对抗的通信电子对抗系统等。6.1.4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1.军事领域

在雷达也是现代战争中相当重要的设备,不同用途、不同功能的雷达对雷达信号的各项参数如载波、脉宽、调制方式等均有不同的要求。显然,如果能把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应用于雷达的设计,那么就能利用软件的方式来修改参数,可以比较圆满地解决目前雷达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雷达也是现代战争中相当重要的设备,不同用途、不同功能的

2.移动通信

由于软件无线电可充分利用数字化射频信号中的大量信息来评估传输质量,分析信道特点,采用最佳接入模式灵活地分配无线资源,所以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很快渗透到移动通信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是CDMA2000、WCDMA和TD-SCDMA)的研究中。多频段多模式移动电话通用手机、多频段多模式移动电话通用基站、无线局域网及无线用户环路的通用网关等都是软件无线电的重要应用领域。实际上,软件无线电是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2.移动通信

由于软件无线电可充分利用数字化射频

3.卫星通信

在当今通信领域中,卫星通信是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卫星通信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复杂,使得卫星通信系统更新换代周期长,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步伐,而软件无线电以其软件定义功能和开放式模块化结构的技术思想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具有软件无线电特征的卫星通信系统很有意义。3.卫星通信

在当今通信领域中,卫星通信是最重要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系统功能主要指多址方式网络结构、组网协议和通信业务等;设备功能指接口标准、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方式、信源编码方式、信息速率、复用方式等。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思想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上述功能可以用软件来定义,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人们可以在不改变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实时地改变通信系统的功能,从而使该系统能适应各种应用环境,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系统功能主要指多址方式网络结构、组网6.2超宽带无线技术

6.2.1超宽带的概念

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是指系统带宽与系统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0%或者系统带宽大于500MHz的通信系统。这种新颖的无线技术与传统的无线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适用于室内等密集多径场所的高速无线接入。6.2超宽带无线技术

6.2.1超宽带6.2.2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特点

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结构简单。UWB通过发送纳秒级脉冲来传输数据信号,不需要传统收发器所需的上、下变频,也不需要本地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等,系统结构实现比较简单,设备集成更为简化。

(2)隐蔽性好,保密性强。UWB通信系统发射的信号是占空比很小的窄脉冲,所需的平均功率很小,可以隐蔽在噪声或其他信号当中传输。另外,采用编码对脉冲参数进行伪随机化后,其他系统对这种脉冲信号的检测将更加困难。6.2.2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特点

超宽带技术的主要特(3)功耗低。UWB系统使用间歇的脉冲来发送数据,脉冲持续时间很短,一般UWB的发射功率小于0.56mW,所以其系统耗电很低。

(4)多径分辨能力强。UWB发射的是持续时间极短的单脉冲且占空比较低,多径信号在时间上很容易分离,不容易产生符号间干扰。

(5)数据传输率高。UWB以非常宽的频率范围来换取高速的数据传输,在近距离传输速率可达500Mb/s,是实现个人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的一种理想调制技术。(3)功耗低。UWB系统使用间歇的脉冲来发送数据,脉冲(6)穿透能力强,定位精确。超带宽无线电具有很强的穿透障碍物的能力,还可在室内和地下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7)抗干扰能力强。UWB采用跳时扩频信号,系统具有较宽阔的频带,根据香农公式C=Blb(1+S/N),高带宽可以降低信噪比,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6)穿透能力强,定位精确。超带宽无线电具有很强的穿透6.2.3超宽带的关键技术

1.超宽带脉冲信号

超宽带无线电中的信息载体为脉冲无线电(IR,ImpulseRadio),它是一种占空比很小的窄脉冲(纳秒级宽度)。典型的脉冲波形有高斯脉冲、基于正弦波的窄脉冲、Hermite多项式脉冲等。无论哪种波形,都能够满足单个无载波窄脉冲信号的两个特点:一是激励信号的波形为具有陡峭前后沿的单个短脉冲;二是激励信号具有包括从直流到微波的很宽的频谱。目前脉冲源的产生可采用集成电路或现有半导体器件实现,也可采用光导开关的高开关速率特性实现。6.2.3超宽带的关键技术

1.超宽带脉冲信号

2.超宽带信道模型

信道的传播环境是影响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准确的传输信道模型对于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UWB信道不同于一般的无线多径衰落信道。传统无线多径衰落信道一般采用瑞利分布来描述单个多径分量幅度的统计特性,前提是每个多径分量可以视为多个同时到达多径分量的合成。UWB可分离的不同多径到达时间之差可短至纳秒级,在典型的室内环境下,每个多径分量包含的路径数目是有限的,而且频率选择性衰落要比一般窄带信号严重得多。2.超宽带信道模型

信道的传播环境是影响无线通信IEEE802委员会关于UWB的信道模型提案主要有:Intel模型、Win-Cassioli模型、Ghassemzadeh-Greenstein模型和Pendergrass-Beeler模型。除了Intel模型外,其他模型采用的基带脉冲宽度都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或者时间分辨力,因此不能准确描述UWB系统的多径衰落特征。

由于UWB系统工作环境所带来的诸多挑战,目前UWB信道的建模还不够成熟;在对所提出的各种UWB信道模型的评价方面,也还缺乏准确的比较准则;现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室内传播环境,对室外传播的信道特点的研究还远远不够。IEEE802委员会关于UWB的信道模型提案主要有:I

3.调制方式

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调制方式有两种:传统的基于脉冲无线电方式和非传统的基于频域处理方式。

脉冲位置调制(PPM)是最典型的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方式。它是一种利用脉冲位置承载数据信息的调制方式,即采用改变发射脉冲的时间间隔或发射脉冲相对于基准时间的位置来传递信息,脉冲的极性和幅度都不改变。按照采用的离散数据符号状态数可以分为二进制TH-PPM(二进制跳时脉冲位置调制)和多进制TH-PPM。3.调制方式

超宽带无线通信的调制方式有两种:传在这种调制方式中,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脉冲可能出现的位置有2个或M个,脉冲位置与符号状态一一对应。多进制TH-PPM又分为正交调制和等相关调制,两者的区别在于信息符号控制脉冲时延的机理不同,等相关调制要比正交调制相对复杂。此外,还有一种PPM调制称为PC-PPM(PseudoChaotic-PPM)调制,它在PPM调制的基础上采用了伪混沌理论,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频谱特性,但不能满足多用户系统。在这种调制方式中,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脉冲可能出现的位置有另一种典型的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方式为脉冲幅度调制(PAM),它利用信息符号控制脉冲幅度,PAM既可以改变脉冲幅度的极性,也可以仅改变脉冲幅度的绝对值大小。通常所讲的PAM只改变脉冲幅度的绝对值,即信息直接触发超宽带脉冲信号发生器以产生超宽带脉冲。对于数字信号“1”,驱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较大幅度的超宽带脉冲;对于数字信号“0”,则产生一个较小幅度的超宽带脉冲,而发射脉冲的时间间隔是固定不变的。二相调制(BPM)和开关键控(OOK)是PAM的两种简化形式。BPM通过改变脉冲的正负极性来调制二元信息,所有脉冲幅度的绝对值相同;OOK则通过脉冲的有和无来传递信息。另一种典型的超宽带无线通信调制方式为脉冲幅度调制(PAM除了以上两种基本的调制方式外,UWB系统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调制方式,如直接序列超宽带(DS-UWB,DirectSequency-UWB)调制、混合调制、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DigitalPulseIntervalModulation)等。DS-UWB调制方式与DS-CDMA的基带信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它采用了占空比低的窄高斯脉冲,因此这种信号有很大的带宽;混合调制方式是将DS-UWB和PPM进行结合;DPIM在传输带宽需求和传输容量方面有较高的效率,同步也相对简单(只需要时隙同步),但它没有考虑多用户的情况。除了以上两种基本的调制方式外,UWB系统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基于频域处理方式的调制方式为载波干涉(CI,CarrierInterferometry),它的波形能量不是分布在连续的频域,而是分布在离散的单频上。还有一种调制方式叫做多频带(Multi-band)调制,它采用具有不同频段频谱的信号进行传输。也就是说,所有发射信号的频谱是由多个频带组成的,这也是“多频带”这个名字的由来。多频带调制可以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时频多址(TFMA,TimeFrequencyMultipleAccess)。基于频域处理方式的调制方式为载波干涉(CI,Carrie多频带调制的优势有:①由于Multi-band调制方式的频带带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可以提高UWB的频谱利用率;②UWB的允许频带是一系列的分离频带,Multi-band调制可以使这些频带独立应用,提高了UWB系统频带利用的灵活性;③Multi-band的多个频带相互独立,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取舍,更有利于与现存无线系统的共存。Multi-band调制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着系统复杂、成本高和功耗高的缺点。多频带调制的优势有:①由于Multi-band调制方式4.天线设计

天线是任何无线系统物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UWB系统也不例外。通常天线频域分析证明任何标准的天线都是受带宽限制的,但是UWB系统的频带宽度非常宽,甚至高达几个GHz,如何在如此宽的频宽范围内兼顾不同频率的信号的特点,实现一个高性能的匹配阻抗的天线,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4.天线设计

天线是任何无线系统物理层的重要组成半波偶极子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天线,但是它不适合于UWB系统,因为在UWB系统中,它会产生严重的色散,导致波形严重畸变。对数周期天线可以发射宽带信号,但它是窄带系统中常用的宽带天线,同样不适用于UWB系统,因为它会带来拖尾振荡。在UWB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是面天线,它的特点是能产生对称波束,可平衡UWB馈电,因此它能够保证比较好的波形。目前,UWB系统天线设计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数学模型。半波偶极子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天线,但是它不适合于UWB系

5.收发信机设计

在得到相同性能的前提下,UWB收发信机的结构比传统的无线收发信机要简单。传统的无线收发信机大多采用超外差式结构,而UWB收发信机则采用零差结构,它无需本振、功放、压控振荡器、锁相环、混频器等环节,实现起来十分简单。另外,还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和软件无线电提高系统的性能。UWB收发信机的基本结构如图6-2所示。5.收发信机设计

在得到相同性能的前提下,UWB图6-2UWB收发信机的基本结构图6-2UWB收发信机的基本结构6.2.4超宽带与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当今流行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超宽带技术(UWB)、蓝牙(Bluetooth)、红外(IrDA)、ZigBee(IEEE802.15.4)、RFID等。下面将这几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分别和超宽带技术进行比较。6.2.4超宽带与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1.IEEE802.11a

IEEE802.11a是IEEE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它在IEEE802.11的基础上作了适当改进,主要用来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IEEE802.11a工作在5GHz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s,传输层速率可达25Mb/s。IEEE802.11a用作无线局域网时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100m,而UWB只能在10m以内的范围通信,但是在10m以内的范围中,UWB有着几百兆的高传输速率,这是802.11a所无法比拟的。另外与UWB相比,IEEE802.11a的功耗相当大,芯片价格也较为昂贵。1.IEEE802.11a

IEEE802.

2.蓝牙

蓝牙技术是爱立信、IBM等5家公司在1998年联合推出的一项无线网络技术。蓝牙工作于2.4GHz的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无需申请专用许可证;其传输距离为

10cm~10m,传输速率为1Mb/s;它采用跳频技术,能够抗信号衰落。从技术参数上来看,UWB的优越性在于其高的传输速率,有效距离差不多,功耗也差不多,但UWB的传输速率是蓝牙速度的几百倍。蓝牙的优势在于:经过多年的发展,蓝牙已经具有较完善的通信协议,而UWB的工业实用协议还在制定中。从市场角度分析,蓝牙产品已经成熟并得到推广和使用,而UWB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2.蓝牙

蓝牙技术是爱立信、IBM等5家公司在

3.HomeRF

HomeRF是专门针对家庭住宅环境而开发出来的无线网络技术,借用了802.11规范中支持的TCP/IP协议,而其语音传输性能则来自DECT(无绳电话)标准。HomeRF工作于2.4GHz的ISM频段,传输距离约为50m,传输速率为1~2Mb/s。与UWB技术相比,HomeRF具有传输距离较远的优势,但是在10m以内,其传输速率也远小于UWB。3.HomeRF

HomeRF是专门针对家庭住宅

4.ZigBee

ZigBee是一种低速率、低时延、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连接技术,固定、便携或移动设备均可使用。ZigBee的传输速率为20~250kb/s,分别在20kb/s(868MHz)、40kb/s(915MHz)以及250kb/s(2.4GHz)提供数据传输;ZigBee的时延很低,从睡眠状态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ms;ZigBee设备的功耗很低,可以在电池的驱动下运行数月甚至数年。4.ZigBee

ZigBee是一种低速率、低ZigBee填补了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无线通信市场的空缺,与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在应用上几乎无交叉。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丰富而便捷的应用,而不是技术本身。如今,它广泛应用在自动控制、家居自动化、军事领域、环境科学、医疗健康、空间探索、商业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环境中。表6-1所示为几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ZigBee填补了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无线通信市场的表6-1几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表6-1几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从表6-1中可以看出,UWB的优势较为明显,在10m以内,具有几百Mb/s的高传输速率,其不足之处在于较小的发射功率限制了传输距离。由于各种技术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相互间存在着竞争,但也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弥补、共同发展。从表6-1中可以看出,UWB的优势较为明显,在10m以6.2.5超宽带的应用

由于UWB具有高速率、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因此它非常适合于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s)。UWB可用于数字电视、投影机、摄录一体机、PC机、机顶盒之间传输可视文件和数据流,或者笔记本电脑和外围设备之间实现数据传输。6.2.5超宽带的应用

由于UWB具有高速率、低UWB还具有定位功能,可方便地应用于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智能交通系统中,为车辆防撞、电子牌照、电子驾照、智能收费、车内智能网络、测速、监视、分布式信息站等应用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UWB也可应用在小范围,高分辨率,能够穿透墙壁、地面、身体的雷达和图像系统中,诸如军事、公安、消防、医疗、救援、测量、勘探和科研等领域,用作隐秘安全通信、救援应急通信、精确测距和定位、探测雷达、穿墙雷达、监视和入侵检测、医学成像等。UWB还具有定位功能,可方便地应用于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智能6.2.6超宽带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上看,UWB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诸如高速脉冲信号的生成、处理。如何更好地理解UWB传播信道的特点以建立信道模型,如何解决多径传播,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匹配滤波、天线的设计,如何消除UWB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多址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如TH-CDMA、DS-CDMA或CSMA),QoS如何保证,如何制定完善的标准、规范等,都是业界应该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6.2.6超宽带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上看,UWB有比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未确立统一的UWB商用体制标准,但是应该相信,UWB作为一种高性能的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一定会在未来无线数据通信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未确立统一的UWB商用体制标准,但是应该6.3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的思想就是利用信号的传输特性,达到抑制干扰、提取有用信号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国开始考虑将智能天线技术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美国Arraycom公司在时分多址的PHS系统中实现了智能天线。1997年,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控股的北京信威通信技术公司成功开发了使用智能天线技术的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6.3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的思想就是另外,在国内外也开始有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地开展对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算法和实现方案的研究。1998年我国向国际电联提交的TD-SCDMARTT建议,就是第一次提出以智能天线为核心技术的CDMA通信系统。该系统使智能天线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状态的移动终端,正在通信的移动终端在整个小区内处于受跟踪状态。由于智能天线技术给无线通信系统带来的优势是目前任何技术都难以替代的,因此近几年内,几乎所有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都采用了此技术。目前,智能天线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另外,在国内外也开始有众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地开展对智能6.3.1智能天线的组成

一般来讲,智能天线由三部分构成:天线阵列、波束形成网络和自适应控制单元。智能天线的结构如图6-3所示。6.3.1智能天线的组成

一般来讲,智能天线由三部图6-3智能天线的结构图图6-3智能天线的结构图天线阵列就是一列取向相同、同极化的天线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一组天线。它可以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方向图,形成所希望的波束。天线阵列有多种排列方式,一般是等距的,主要有直线阵、圆环阵和平面阵。天线阵列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阵元协同工作,功能虽等效于单一的天线,却比单一天线拥有更高的性能。天线阵列就是一列取向相同、同极化的天线按一定方式排列的智能天线一般采用4~16天线阵元结构,阵元的间距多为1/2波长,因为阵元间距过大会降低接收信号的相关程度,太小又会在方向图上形成不必要的栅瓣。自适应算法是智能天线的核心,算法的功能是根据一定的优化准则,主动地适应周围电磁环境的变化,将来自每个单元天线的空间感应信号进行幅相加权,改变每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使接收信号达到最佳。智能天线一般采用4~16天线阵元结构,阵元的间距多为1/6.3.2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

(1)提高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采用智能天线后,基站所接收到的信号为来自各天线单元和收信机所接收到的信号之和。例如,采用最大功率合成算法,在不计多径传播条件的影响时,总的接收信号将增加10lgN(dB)。其中,N为天线阵列单元的数量。存在多径时,此接收灵敏度的改善将随多径传播条件及上行波束赋形算法而变,其结果也在10lgN(dB)上下。6.3.2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

(1)提高基站接收(2)提高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发射天线阵列在进行波束赋形后,用户终端所接收到的等效发射功率可能增加20lgN(dB)。其中,10lgN(dB)是N个发射机的效果,与波束成形算法无关,另外部分将和接收灵敏度的改善类似,

随传播条件和下行波束赋形算法而变。

(3)降低系统的干扰。基站的接收方向图形是有方向性的,对接收方向以外的干扰有强的抑制。如果使用最大功率合成算法,则可能将干扰降低10lgN(dB)。(2)提高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发射天线阵列在进行(4)增加CDMA系统的容量。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其容量的限制主要来自本系统的干扰。降低干扰对CDMA系统极为重要,它可大大增加系统的容量。在CDMA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后,就提供了将所有扩频码提供的资源全部利用的可能性。

(4)增加CDMA系统的容量。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5)改进小区的覆盖。对使用普通天线的无线基站,其小区的覆盖完全由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形确定。当然,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形可能是根据需要而设计的。但在现场安装后,除非更换天线,其辐射方向图形是不可能改变和很难调整的。智能天线的辐射图形则完全可以用软件控制,在网络覆盖需要调整或由于新的建筑物等原因使原覆盖改变时,均可非常简单地通过软件来优化天线的辐射波形。(5)改进小区的覆盖。对使用普通天线的无线基站,其小区(6)降低无线基站的成本。在所有无线基站设备的成本中,最昂贵的部分是高功率放大器(HPA)。特别是在CDMA系统中要求使用高线性的HPA,其成本占总成本的主要部分。智能天线使等效发射功率增加,在同等覆盖要求下,每只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可能降低20lgN(dB)。这样,在智能天线系统中,使用N只低功率的放大器来代替单只高功率HPA,可大大降低成本。此外,还带来了降低对电源的要求和增加可靠性等好处。(6)降低无线基站的成本。在所有无线基站设备的成本中6.3.3智能天线的分类

根据智能天线所采用的天线方向图形,可以将智能天线分为两类:切换波束系统(SwitchedBeamSystem)和自适应天线系统(AdaptiveAntennaSystem)。6.3.3智能天线的分类

根据智能天线所采用的天线切换波束系统预先设置了一组不同入射角方向的窄波束,每个波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随阵元数目而定。通信中判断出的有用信号的来波方向,在满足一定误差范围的情况下,在多个窄波束中选取一个最合适的波束,并及时切换至该波束上进行通信。切换波束系统容易实现,但不能实现信号的最佳接收。切换波束系统预先设置了一组不同入射角方向的窄波束,每个波自适应天线系统能够针对噪声、干扰和多径效应,利用天线阵列动态地调节天线的增益方向图。自适应天线的“智能”程度高于切换波束系统,它可以根据到达的信号,通过不同的自适应方法实时地调整加权值。它不仅可以对目标信号进行加权,也可以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甚至达到零干扰抑制),所以在一定的信号检测准则下可以达到天线阵系统所能得到的最优性能。自适应天线系统能够针对噪声、干扰和多径效应,利用天线阵下面用一个例子说明切换波束系统和自适应天线系统的区别。如图6-4所示,粗线表示有用信号,细线表示干扰信号。当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同时到来时,两个系统都会把主瓣的最大增益指向有用信号的方向。由于切换波束系统窄波束是预先设定的,系统只能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选取一个最合适的波束,而不能改变波束的入射角方向;自适应天线系统通过改变权值,不仅可以将主瓣对准有用信号,还可以将低增益或者零陷调整到干扰信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适应天线系统选择了更为精确的位置,为有用信号提供了更强的增益,更好地保证了在接收到最强有用信号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抑制干扰。下面用一个例子说明切换波束系统和自适应天线系统的区别。如图6-4切换波束系统和自适应天线系统的比较图6-4切换波束系统和自适应天线系统的比较6.3.4智能天线的算法

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是算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非盲算法:该算法对信号的处理需要借助参考信号,接收端根据参考信号,按照一定的准则确定或调整加权系数,使智能天线的输出与输入信号最大相关。该法虽然占用了部分频谱资源,但实现容易且稳定性好。三种常用的非盲算法分别是:LMS(最小均方)算法、RLS(递归最小平方)算法、SMI(直接矩阵求逆)算法。6.3.4智能天线的算法

智能天线技术的核心是算法虽然LMS算法在三者中最为简单,硬件实现成本低,但抑制干扰能力最弱,收敛速度慢;RLS算法和SMI算法的收敛速度均快于LMS算法,其中SMI算法收敛最快,但计算复杂度最高,且需要矩阵求逆运算。在智能天线设计中,权衡具体要求、性能价格比及实现的复杂程度,非盲算法已成为设计的首选。虽然LMS算法在三者中最为简单,硬件实现成本低,但抑制干(2)盲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在发送端预先发射参考序列,只要按照一定的准则,保证代价函数取得极小值。其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能够节约频谱资源,但它的算法复杂,运算量大,收敛速度比较慢,并且存在相位模糊。CMA算法(恒模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它通过调整天线阵的加权向量使天线阵输出信号的包络变化减小,算法收敛后可以在信号到达方向上形成一个主波束,而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2)盲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在发送端预先发射参考序列,只CMA算法能很好地补偿多径衰落,克服信号间的时间延迟,对抗干扰;它的不足之处是对相位变化不敏感,收敛速度较慢,且得到最优权值时会有较大的剩余误差。SS算法(子空间算法)也是一种盲算法,它将接收端包含其他用户干扰及信道噪声的混合空间划分为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对信号子空间进行处理,但由于计算量大,只有在用户数目不太大时才能正常使用。CMA算法能很好地补偿多径衰落,克服信号间的时间延迟,(3)半盲算法:该算法的思想是用非盲算法确定初始值,再用盲算法进行跟踪调整。在初始化加权向量时利用导频符号,然后用自适应算法跟踪用户和信道变化,在有导频符号时,借助导频符号防止算法发散,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该算法结合了非盲算法和盲算法两者的优点,特别适合于传送导频符号的通信系统。(3)半盲算法:该算法的思想是用非盲算法确定初始值,再6.3.5智能天线的应用

1.车载数字电视

由于车载电视处于快速移动环境之中,信道特性十分恶劣,因此一辆快速行驶的车辆上的电视接收信号在一秒钟之内的显著衰落可达数十次。在这种具有严重衰落现象的信道中,要想保证电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就必须采用各种抗衰落技术来抵消衰落的不利影响。6.3.5智能天线的应用

1.车载数字电视

将智能天线用于车载HDTV并结合时域信号处理,不仅能抗衰落、抗多径、抗干扰,还能充分利用多径信号极大地提高信号接收的可靠性。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后,智能天线系统能够在几毫秒内在干扰方向形成方向图零点,从而有效地抑制脉冲干扰对信号接收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信号的接收性能。将智能天线用于车载HDTV并结合时域信号处理,不仅能抗

2.移动通信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信道传输环境中,干扰和多径衰落现象异常复杂,智能天线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系统的性能,扩大系统的覆盖区域,增大系统容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效率,降低基站发射功率,节省系统成本,减少信号间干扰和电磁环境污染等。由于智能天线技术是物理层技术,不会影响系统的高层协议,因此,它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口,在现有和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移动通信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信道传输环境中,干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已得到初步应用。由于智能天线引入时需对网络作相应的硬件改造,同时考虑到其价格,在目前的GSM网络中比较适合的策略是在局部站点引入智能天线。在GSM网络中所采用的智能天线多为切换波束系统。也就是说,天线具有多个波束并且能自动跟踪手机位置变化,从而在多个波束之间进行切换。切换波束系统是用多个更窄的波束代替原来扇区的一个宽波束,对某一具体用户只用一个窄波束对准它。通过在GSM网络中的应用可见,智能天线可以匹配原网络的覆盖情况,通过上下行的波束切换进行干扰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信干比、优化通信质量、降低干扰以及扩容的目的。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已得到初步应用。由于众所周知,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系统内部干扰大小决定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在CDMA系统中,前向信道由于采用同步传输、相干解调,使多址干扰很低。但在反向信道中采用异步传输,不同用户伪随机码间的互相关值会很大。为了减少由此带来的容量降低的问题,智能天线常常用来对容量降低进行补偿。在CDMA系统中运用智能天线系统,通过有选择性的空间传输,基站的发射功率可以远远低于普通的基站,从而减少网络内的射频污染。此外,智能天线的使用还有增大CDMA基站覆盖范围、提高系统信噪比等优点。因此,智能天线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使得CDMA系统的性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众所周知,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系统内部干扰大小决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TD-SCDMA标准明确使用智能天线(从某种意义上讲,TD-SCDMA系统就是基于智能天线设计的),WCDMA和CDMA2000标准也已经将智能天线的应用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智能天线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站的接收和发射,具体而言就是上行收与下行发。对智能天线上行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早,因此上行技术也较为成熟,可采用切换波束系统和自适应天线系统的方法实现。实现基站智能天线下行技术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智能天线在设计波束时需要准确获知下行信道的特征信息。目前在这方面主要有下述两种方案: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TD-SCDMA标准明确使用智能(1)利用上行信道信息估计下行信道。这种方法用在TD-SCDMA系统中,由于TD-SCDMA采用TDD模式,信号收发都在完全相同的频率上进行,因此很容易根据上行信道信息估计下行信道的状态;WCDMA和CDMA2000系统采用FDD模式,其上下行频率存在90MHz的间隔,已远远超过了信号的相关区间,所以无法采用上行信道信息估计下行信道的状态。

(2)采用上行功率控制技术,形成闭环反馈测试结构形式。WCDMA和CDMA2000系统均采用这种技术。其缺点是:对系统资源的占用较大,容易产生附加时延,且易受上行信道干扰等。(1)利用上行信道信息估计下行信道。这种方法用在TTD-SCDMA系统是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的典范。T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是由8个天线单元组成的同心阵列,其直径为25cm,各阵元间距为半个载波波长,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全方向天线相比,具有高增益、高信干比和低发射功率的优点。在TD-SCDMA系统中,无线子帧的长度是

5ms,至少每秒可测量200次。在移动台的移动速度不超过120km/h的情况下,移动台在5ms的位置变化在2GHz频段小于一个波长,通过智能天线的方向性和跟踪能力,系统可获得其最佳性能。TD-SCDMA中智能天线的应用可降低运营商的投资并提高经济效益。TD-SCDMA系统是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的典范。TD-SC与现有网络相比较,4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具有较高的数据速率和频谱利用率,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能够实现全球无缝隙漫游,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灵活性以及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服务质量,能支持多种业务。智能天线技术是4G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大系统容量,提高传输速率,消除同频干扰、多址干扰等。与现有网络相比较,4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具有较高的数据速率6.3.6智能天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1)天线小型化。智能天线体积过大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大尺寸的天线给网络建设和工程施工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辐射较强、风阻偏大等。因此智能天线的小型化已经成为智能天线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业界纷纷提出各种小型化的方案,力求在不影响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减小智能天线的横向尺寸。目前智能天线小型化的方案主要有:减少天线阵元的数量(8阵元改为6阵元),天线的单极化改为双极化,修改天线阵的物理结构,改变天线的排列方式(横向改为前后)等。6.3.6智能天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1)天线小(2)降低设备复杂性。一方面,智能天线的性能会随着天线阵元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天线阵元数目必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智能天线需要高效的算法、高速的DSP器件来满足实时性处理要求,这对DSP器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设备的复杂性,则更有利于智能天线的灵活配置和成本的降低。因此,如何降低设备的复杂性也是智能天线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降低设备复杂性。一方面,智能天线的性能会随着天线(3)与其他抗干扰技术结合。如果追求智能天线的实时性,则算法的复杂性会加大;如果降低算法的复杂性,则又会影响智能天线的性能。因此,要真正实现智能天线,必须在实时性和复杂性之间进行折中。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解决不同问题时可以将智能天线和其他技术结合,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结合技术有:将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软件无线电、功率控制和OFDM技术等进行结合。(3)与其他抗干扰技术结合。如果追求智能天线的实时性,智能天线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把智能天线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智能天线技术带给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势是其他技术都难以取代的,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智能天线技术本身也在发展进步,并不断和其他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使它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随着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智能天线技术将发挥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智能天线在未来的移动通信中有着美好的应用前景。智能天线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把智6.4WiMAX技术

6.4.1WiMAX技术概述

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全称为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又称为IEEE802.16无线城域网,在典型的5~16km半径单元部署中,获得WiMAX论坛认证的系统有望为固定和便携接入应用提供高达每信道40Mb/s的容量,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6.4WiMAX技术

6.4.1WiMWiMAX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

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将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将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将会越来越高。WiMAX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

WiMAX有两种应用模式:固定接入应用模式和移动应用模式。固定接入应用模式的组网与现在的点对多点固定接入方式类似,终端设备可以选择连接到信号最好的中心站;但它与现有的点到多点的固定无线接入方式相比,具有标准化、互操作能力强、抗多径衰落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移动应用模式主要面向家庭接入和个人用户,提供支持切换和QoS机制的无线数据接入业务,可以通过蜂窝组网方式覆盖较大区域。WiMAX有两种应用模式:固定接入应用模式和移动应用模式2007年10月1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007年10月1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日内瓦举6.4.2WiMAX中的先进技术

WiMAX中的先进技术主要有:自适应调制、HARQ、QoS保证和多进多出阵列。6.4.2WiMAX中的先进技术

WiMAX中的先

1.自适应调制

无线多径衰落信道的时变性质决定了通信过程中大量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为了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应采用高阶的调制方式,编码的冗余应该越少越好;另一方面,为了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又需要低阶的调制方式和高冗余的编码方式。在WiMAX中采用了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发射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信道状态的变化自动地改变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状态。自适应调制编码的算法有两种:探索类和基于信道估计的自适应算法。前者的算法简单,实现比较容易,但对信道的时变反应较慢;后者的系统性能较好,但实现相对复杂。1.自适应调制

无线多径衰落信道的时变性质决定了

2.HARQ

HARQ(HybridARQ)是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请求重发(ARQ)相结合的一种差错控制机制。它的主导思想是接收方对收到的错误信息先利用纠错编码进行纠错,如果能够纠错,则认为传输正确,不启用ARQ;当超出FEC纠错能力时,再采用ARQ机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该技术既比单一的FEC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又比单一的ARQ有更高的效率。2.HARQ

HARQ(HybridARQ)是

3.QoS保证

QoS保证机制是WiMAX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WiMAX的无线信道是不确定的,移动用户是动态分布的,业务种类也是多样的。正是由于WiMAX的这几个特点,WiMAX的QoS保证机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基站集中控制,并且在MAC层接入采用申请/允许机制,这与传统的CSMA/CD相比,具有更有效的接入和带宽管理;对所定义的5种业务调度类型均明确了每种业务类型所对应的QoS参数;对业务流的不同状态定义了不同业务流标志符及所对应的QoS参数集。3.QoS保证

QoS保证机制是WiMAX系统的

4.多进多出阵列(MIMO)

要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提高信道的容量。MIMO可以成倍地提高衰落信道的容量。根据信息论的理论,假定发送天线数为m,接收天线数是n,则在每个天线发送信号能够被分离的情况下,满足:C=m×lb(n/m×

SNR)(n≥m),其中,SNR是每个接收天线的信噪比。根据这个公式,对于采用多天线阵发送和接收技术的系统,在理想情况下信道容量将随着m线性增加,从而提供了目前其他技术无法达到的容量潜力。另外,由于多天线阵发送和接收技术本质上是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技术的结合,因此它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4.多进多出阵列(MIMO)

要提高系统的吞吐量MIMO技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空间复用和空时编码。这两种形式在WiMAX技术中都得到了应用。WiMAX技术还给出了同时使用空间复用和空时编码的形式。MIMO技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空间复用和空时编码。这6.4.3WiMAX与其他接入技术比较

1.WiMAX与Wi-Fi、3G比较

Wi-Fi(Wireless-Fidelity)也就是IEEE802.11b标准的WLAN系统,它是第一个得到广泛应用的高速无线接入技术,并以其成本低廉、架构简单、接入方便的特点很快风靡全球。6.4.3WiMAX与其他接入技术比较

1.WiMWiMAX与Wi-Fi的主要区别在于覆盖范围,Wi-Fi最大只能达到100m的覆盖范围,所以它的使用环境主要针对无线局域网,而WiMAX的定位在于无线城域网,通常覆盖范围能够达到3~5km。可以使用WiMAX技术在大学校园内部署高速无线网络。与使用Wi-Fi建设校园无线网络相比,WiMAX可以用很少的基站达到整个校园的无线信号无缝连接。WiMAX与Wi-Fi的主要区别在于覆盖范围,Wi-Fi因此用WiMAX覆盖热点地区比用Wi-Fi更有优势。与3G相比,3G电话系统可以提供非常广阔的传输范围,但是WiMAX可以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由此可以看出,WiMAX与Wi-Fi、3G三种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互补的特点,三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互补共存,并在重叠区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因此用WiMAX覆盖热点地区比用Wi-Fi更有优势。与3

2.WiMAX与xDSL比较

xDSL技术按上行和下行的速率是否相同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对称型(上行和下行的速率相同)和非对称型(上行和下行的速率不同)。对称型的xDSL标准主要有IDSL、HDSL、SDSL(SinglelineDSL)、HDSL2等;非对称型的xDSL标准主要有ADSL(AsymmetricDSL)、G.liteADSL和VDSL

(VeryhighbitrateDSL)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ADSL。2.WiMAX与xDSL比较

xDSL技术按上行ADSL是一种在一对双绞线上同时传输电话业务与数据业务的技术,它采用铜线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在一对用户线上进行传输,上行速率达640kb/s,下行速率达1.5~8Mb/s。HDSL是目前xDSL技术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它能利用两对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支持N×64kb/s的各种速率,最高可以达到双向2Mb/s的速率。VDSL将双绞线的传输速率推进到极高层次,它可在相对短的距离上实现极高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58Mb/s。

ADSL是一种在一对双绞线上同时传输电话业务与数据业务的对比WiMAX技术和xDSL技术,它们各有优势,属于无线接入技术的WiMAX的组网灵活性肯定明显优于属于有线接入技术的xDSL,但是xDSL的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比WiMAX技术和xDSL技术,它们各有优势,属于无线

3.WiMAX与CableModem比较

CableModem技术也可以分为双向对称式传输和非对称式传输。对称式的传输速率为2~4Mb/s,最高可达10Mb/s;非对称式传输的下行速率为51Mb/s,上行速率为0.5~31Mb/s。3.WiMAX与CableModem比较

CaCableModem技术通常是从42~750MHz的电视频道中分离出来一条6MHz的信道用于数据传输,在连接时不占用带宽,而是和其他活动用户共享,这一方面节约了资源,但另一方面,每一个CableModem用户的加入都会增加噪声,占用频道,减少可靠性以及影响线路上已有用户的服务质量。也就是说,在用户数量很少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得到非常优质的服务,但当用户数量增多的时候,其服务质量就很难保证。CableModem技术通常是从42~750MHz的WiMAX与CableModem相比其优越性在于其带宽,因为尽管CableModem的理论速率达到了51Mb/s,但是由于CableModem的线路带宽是共享的,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实际上无法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用户分享到的带宽是非常有限的。WiMAX与CableModem相比其优越性在于其带宽6.4.4WiMAX的现状、应用及发展

目前全球得到WiMAX许可的企业已达到了720多家,北美最多,接近400家。全球WiMAX试验项目已有150多个,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目前,国外典型的应用方案主要有Alvarion公司方案、Alcatel公司方案、韩国电信(KT)WiBro方案等。6.4.4WiMAX的现状、应用及发展

目前全球Alvarion公司提供的4Motion是基于BreezeMAX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BreezeMAX系统可以满足从用户密集到用户稀少地区的各种环境要求,在10MHz信道提供高达25Mb/s的接入速率,使用范围包括住宅用户、小型家庭办公用户、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用户。Alcatel公司提供的WiMAX方案从业务上讲主要包括固定话音、数据、移动宽带等,从系统上讲包括基站、无线接入控制器、操作维护中心、用户端设备。Alvarion公司提供的4Motion是基于BreezWiBro方案是在众多通信价值取向中介于3G手机与WLAN间的补充者,严格来说,WiBro是LAN、WLAN这一发展轴线的再延伸,一方面使WLAN获得更远的传输与更广的覆盖率,以及比WLAN更具移动通信性;另一方面在数据传输率上又比3G手机快,且收费更便宜。WiBro方案是在众多通信价值取向中介于3G手机与WLAWiMAX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应用,早在2004年,Intel就与我国大连和成都两城市达成协议,在这两个城市布设最新的WiMAX宽带无线网络,企业和家庭可以使用无线方式进行宽带连接。

WiMAX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可用于城市安全、森林防火、交通监控、金融保险、医疗保健、物流企业等政府公共事业中,也可用于家庭,如可以作为IPTV无线到户的另一种选择或者可以作为构建无线家庭网络系统的基础。WiMAX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应用,早在2004年,Inte6.5认知无线电技术

6.5.1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尤其是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无线个人域网络(WPAN)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技术以无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这些网络技术大多使用非授权的频段(UFB)工作。6.5认知无线电技术

6.5.1由于WLAN、WPAN无线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这些网络所工作的非授权频段已经渐趋饱和。而另外一些通信业务(如电视广播业务等)需要通信网络提供一定的保护,使它们免受其他通信业务的干扰。为了提供良好的保护,频率管理部门专门分配了特定的授权频段(LFB)以供特定通信业务使用。由于WLAN、WPAN无线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这些网络与授权频段相比,非授权频段的频谱资源要少很多(大部分频谱资源均被用作授权频段使用),而相当数量的授权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却非常低,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事实:某些部分的频谱资源相对较少但其上承载的业务量很大,而另外一些已授权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却很低。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基于目前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有相当一部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与授权频段相比,非授权频段的频谱资源要少很多(大部分频谱解决频谱资源匮乏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尽量提高现有频谱的利用率。为此,人们提出了认知无线电(CognitiveRadio)的概念。认知无线电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具有认知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按照某种“伺机的方式(OpportunisticWay)”工作在已授权的频段内。当然,这一定要建立在已授权频段没用或只有很少的通信业务在活动的情况下。这种在空域、时域和频域中出现的可以被利用的频谱资源被称为“频谱空洞”。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就是使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频谱空洞”并合理利用所发现的“空洞”的能力。解决频谱资源匮乏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尽量提高现有频谱的利用当非授权通信用户通过“借用”的方式使用已授权的频谱资源时,必须保证他的通信不会影响到其他已授权用户的通信。要做到这一点,非授权用户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使用所发现的“频谱空洞”。在认知无线电中,这样的规则是以某种机器可理解的形式(如XML语言)加载到通信终端上的。由于这些规则可以随时根据频谱的利用情况、通信业务的负荷与分布等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通过这些规则,频谱管理者就能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宝贵的频谱资源。当非授权通信用户通过“借用”的方式使用已授权的频谱资源时6.5.2认知无线电的历史和特征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检测到的“频谱空洞”。这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一个应用。但是,作为一个全新概念提出的认知无线电,其涵盖面更为广泛。认知无线电的基本定义可归纳为:认知无线电是可以感知外界通信环境的智能通信系统。6.5.2认知无线电的历史和特征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认知无线电系统通过学习不断地感知外界的环境变化,并通过自适应地调整其自身内部的通信机理来达到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这样的自适应调整一方面是为了改进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可以总结出认知无线电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如下:认知无线电系统通过学习不断地感知外界的环境变化,并通过自(1)对电磁环境的感知能力;

(2)对电磁环境变化的学习能力;

(3)对电磁环境变化的自适应能力;

(4)通信质量的高可靠性;

(5)对频谱资源的充分利用;

(6)系统功能模块的可重构性。(1)对电磁环境的感知能力;

(2)对电磁环境认知无线电是由MITRE公司的顾问、瑞典皇家技术学院JosephMitola博士和GeraldQMaguireJr.教授于1999年8月在《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杂志上明确提出的,是对软件无线电的进一步扩展。认知无线电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对控制无线电频谱使用的规则(如射频频段、空中接口、协议以及空间和时间模式等)进行推理,通过无线电知识表示语言(RKRL)表述无线电规则、设备、软件模块、电波传播特性、网络、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知识,以增强个人业务的灵活性,使软件无线电技术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认知无线电是由MITRE公司的顾问、瑞典皇家技术学院J尽管没有成熟的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和法规,但无线业界的强烈感觉是认知无线电将成为下一波有冲击性的技术革新浪潮。IEEE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IEEE802.22工作组——无线区域网络(WRAN)工作组,开展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其目的是研究基于认知无线电的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和空中接口,以无干扰的方式使用已分配给电视广播的频段。将分配给电视广播的甚高频/超高频(VHF/UHF)频段(北美为54~862MHz)的频率用作宽带接入频段。尽管没有成熟的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和法规,但无线业界的强烈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2003年12月就相当于美国《电波法》的《FCC规则第15章(FCCRulePart15)》,公布了修正案,明确只要具备认知无线电功能,即使是其用途未获许可的无线终端,也能使用需要无线许可的现有无线频带。FCC在推进智能无线技术的同时还将放宽有关限制。

针对认知无线电,美国国防部提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项目,该项目将研制和开发频谱捷变无线电台(SpectrumAgileRadios),这些无线电台在使用法规的范围内,可以动态自适应变化的无线电环境,在不干扰其他正常工作的无线电台的前提下,可以使接入的频谱范围扩大近10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2003年12月就相当于美国6.5.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

一个工作在非授权频段(如免授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频段)的无线通信终端(遵循Wi-Fi规范)在其工作的免授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U-NII)频段,通信业务非常繁忙,近乎达到饱和状态。这样的工作频段已无法满足其他通信终端新的业务请求。鉴于这种情况,频谱管理机构将选择利用率较低的其他已授权频段(如电视广播频段中若干未被使用的频谱资源)。这样的频段可以被暂时用来支持非授权频段上那些未能接入其系统的通信业务。6.5.3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

一个工作在非授权频为此,频谱管理机构将生成一套使用已授权频段的法规,用以指导并约束非授权用户去合理地使用授权频段。具有认知无线电功能的非授权用户,根据这些法规调整自身的通信系统参数。被调整的参数可能包括:工作频段、发射功率、调制解调以及多址接入方式等。为了使周边的通信终端尽快获得更新了的法规,获得最新法规的终端需将其所获得的法规广播出去。当然,对那些不具备认知无线电能力的通信终端来说,这样的广播信息将被忽略。为此,频谱管理机构将生成一套使用已授权频段的法规,用以指对于具有认知能力的通信设备,除了能获得最新的频谱使用规则外,另外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对“频谱空洞”的检测。对“频谱空洞”的检测实际上就是完成对周边通信环境的认知。根据检测到的“频谱空洞”的特性(如“空洞”的带宽等)和获得的频谱使用法规,通信终端将产生合理使用该“空洞”的具体行为。

以工作在非授权频段的无线局域网通信终端为例,可以说明认知无线电的可能的应用场景。对于具有认知能力的通信设备,除了能获得最新的频谱使用规则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基于IEEE802.11b/g和IEEE802.11a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工作在2.4GHz和5GHz的不需授权的频段上。然而,在这个频段上,可能受到包括蓝牙设备、HomeRF设备、微波炉、无绳电话以及其他一些工业设备的干扰。具有认知功能的无线局域网可以通过接入点对频谱的不间断扫描,从而识别出可能的干扰信号,并结合对其他信道通信环境和质量的认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的通信信道。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基于I另外,具有认知功能的接入点在不间断正常通信业务的同时,通过认知模块对其工作的频段以及更宽的频段进行扫描分析,可以尽快地发现非法的恶意攻击终端。这样的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同样,将这样的认知技术应用在其他类型的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中也会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另外,具有认知功能的接入点在不间断正常通信业务的同时,通6.5.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1.频谱检测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感知并分析特定区域的频段,找出适合通信的“频谱空洞”,利用某些特定的技术和处理,在不影响已有通信系统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因而,从认知无线电工作流程上可以看到(如图6-5所示),为了在某个地域上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最先进行的工作是对该地无线信道环境的感知,即频谱检测与“空洞”搜寻和判定。6.5.4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1.频谱检测技术图6-5认知无线电的工作流程——认知环图6-5认知无线电的工作流程——认知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