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_第1页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_第2页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_第3页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_第4页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排放交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摘要:全球变暖是当今各国所要面临的气候难题,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被世界各国所追求,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应对全球变暖已成为各国共识。因此,各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得如火如荼。为减少碳排放,实现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技术进步与节能投资降低碳排放,不断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困境后,对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京都议定书;碳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碳中和;碳达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焦点,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并有效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2018年碳定价状况和趋势》概述了全球现有和新兴的碳定价措施,其中全球都在实施的减排措施即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的方式所建立的市场。世界各国许多学者都在全面研究探索碳交易市场,即以交易机制、分类、交易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由于我国较晚进行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导致丧失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和主动权。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碳交易价格每吨低于印度所售价2~3欧元,同时碳交易价格远低于欧洲二级市场价格。为数不多的企业作为主体参与碳排放市场的交易,但是大部分企业的分布较为零星,并未集中在同一城市或具体的行业。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方式往往通过以与境外的买方进行商业往来应对市场的需求,有关的信息尚未完全透明化。由于目前存在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处于半透明且分散的状态,因此中国企业在交易往来中居于不利地位。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与权贸易量、建立统一碳交易平台紧密相关。因此,本文对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困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议。1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线上交易,我国正式步入“碳经济”时代。全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总成交量截至2021年8月11日为646.183万吨,总成交金额为3.261亿元,成交均价为54.15元/吨。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从2002年8月至今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2年8月正式核准《京都议定书》至2012年,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处于CDM项目阶段。2004年6月,我国出台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法规。继对上述的法规进行修订之后,我国于2005年10月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05年1月,北京安定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利用项目作为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CDM)”试点成功。2005年6月7日,内蒙古腾辉锡勒风电项目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CDM注册成功。我国的CDM项目在各领域不断拓展,2005年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项目为3个;2007年,我国获得CDM执行理事会批准项目不断上升至113个;2008年,我国获得CDM执行理事会批准项目上升至总计222个。第二阶段:2013—2020年,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处于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阶段,在上述区域内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控制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2011年,我国发改委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先后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地区;2013年6月—2014年6月,上述决定的试点地区陆陆续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2016年,福建省作为又一新的试点地区。我国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市以来,碳交易市场成交额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额自2014年的4.8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第三阶段:我国自2021年开始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将电力行业纳入其范围内,处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阶段。我国在2020年11月20日颁布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确定了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企业与配额的分配方法;同时,在2021年1月5日颁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进入碳排放交易的实施阶段;2021年7月,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2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困境我国在碳排放控制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碳交易市场体系想要蓬勃健康发展,就要努力对现有的缺陷不断完善。并且,我国目前只有针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治理的阶段,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的交易,如一氧化二氮、甲烷和全氟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以往的发展建设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存在以下明显问题。2.1碳排放交易市场结构、产品单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结构不科学、碳交易产品类型单一是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主要存在的难题。根据国际碳排放减排机制可以将碳排放交易市场分为配额型碳交易市场和自愿型碳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现有的可供交易的碳配额主要掌握在控排企业中,碳排放交易市场缺少流动性,交易量也不密集。碳市场结构和碳交易的出发点主要是合同的履行,因此对交易的激励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潜力较小。同时,参与碳交易市场的仅有单一市场交易产品——二氧化碳,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自成立以来已经将二氧化碳、甲烷等6种温室气体减排纳入交易市场的范围。2.2碳交易市场信息披露未完全我国主管部门能否对碳交易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碳交易市场活跃度能否提高,与碳交易市场的重要信息能否及时有效地披露息息相关。目前,碳交易市场的信息并未进行完全披露。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过程中,碳交易市场有关的信息主要是中国和各省区的碳交易网络组成的,碳交易市场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原因来自政府网站。碳交易市场信息是公开的,但行业中的企业名单并不完全公开。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完全准确的信息,因此纷纷放弃相关的交易,上述种种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影响很大。2.3碳交易市场监管存在漏洞就全球市场而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稍晚,由于尚未完全发展的原因,许多的纰漏在市场监管方面接连出现,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的发生。首先,碳排放量的检测技术并未发展成熟,同时未制定统一的排放量监管机制,以上出在企业之间的市场纠纷很难进行有效的界定,且未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其次,目前并未制定贴合实际情况的监管。最后,审批的相关程序相当繁琐,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资,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的不良后果。2.4现有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单一如果要实现碳排放交易市场,就离不开符合现在经济发展的配额分配方式。我国目前的配额分配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即以免费的方式集中进行分配,虽然在个别地区存在小规模的拍卖情况,但是占总配额分配方式的比例并不高。我国现存的配额分配是以历史排放法为主,基准线法为次要的配额分配方式。历史排放法的计算是以排放主体历史排放量、排放强度为内容得出碳排放配额。历史排放法显然具有明显的缺点,即控排企业的历史碳排放总量越大,就可以拥有越多的排放配额,但是先前自主进行减排的企业相较上述企业,获得的免费配额明显减少。3完善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尚未完全成熟,在现有的交易市场中,企业基本上通过国家、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及政府牵头实现碳排放权的交易,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市场无法发挥力量和作用。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完成的自由交易是低效的,可供企业选择交易标的的范围较为不足,同时存在市场进行交易时的价格不透明、可比性低、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3.1推进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先以北京环境交易所等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为起点,在全国各省市推进,从而达到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结果。通过对各省市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现状、能源消耗累计总量、历史排放标准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出台与各省市实际发展相切合的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政策。但是由于各省市的“高排放”和“高耗能”产业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应以此类产业为重点,加快各省市“高排放”支柱产业的转型发展。只有对碳交易市场的功能与作用不断完善,才能调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活性,最终实现我国碳交易体系建设的新巅峰。3.2健全碳交易市场监管机制首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各部委和各行业,因此出台相关的法律是碳交易市场进行监管的最佳选择,从法律层面为实现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发展提供保障,集中对总量计算、分配方式、交易规则、市场参与者、惩罚等方面进行规定。其次,集中力量培养碳交易市场基础建设人才,加强具有核查数据和报告机制能力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除名机制,强化入市资质,才能加强核查工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最后,推进碳交易市场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强化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达到良好的碳交易环境的目的。3.3设计符合实际的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我国现适用的碳排放配额方式严重影响了碳减排成本的承担者和交易后受益者的发展,合理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是重中之重。在碳市场建设初期,目前我国的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设计是符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免费发放方式,且以发放免费的配额方式为主,面对今后的碳市场健康发展,以拍卖的方式进行配额分配将会是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强有力药剂。从碳交易地区试点减排过程的探索,慢慢摸索出合理科学的配额分配机制道路。3.4创新碳金融交易产品在对我国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市场不断改进和完善之后,纳入碳交易市场范围的产品日益增多。北京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以原有单一的金融交易产品碳配额的基础上,还新增了如林业碳汇、碳减排量节能项目的金融交易产品。但是全国的碳交易市场除了北京之外,碳市场中的碳金融交易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缺少风险对冲、套期保值的能力,衍生出如碳期权、碳期货等金融创新交易产品才能达到碳交易市场产品多元化的理想状态,丰富了碳市场金融工具才能不断促进、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4结语中国能否参与建设全球碳交易市场的问题涉及中国未来几十年会不会走在全球发展的前沿以及在碳定价权上的掌控力,中国会不会具有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国家能力,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将会是降低行业碳排放量强有力的工具。我国必须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度的建设,尽快出台并颁布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调动研究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针对碳金融产品开发进行整合。同时,加快确定国家碳交易市场定价权的国际交易标准,推动全国碳交易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产业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张文娟,张雷.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10):110-115.[2]雷立钧,荆哲峰.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4):33-35.[3]张振龙.碳交易对新能源融资租赁业务影响分析[J].能源,2021(11):68-70.[4]史丹,李鹏.“双碳”目标下工业碳排放结构模拟与政策冲击[J].改革,2021(12):36-38.[5]李栋.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J].债券,2021(3):47-48.[6]胡安俊.我国“六大高排放产业”与碳达峰研究[J].中国能源,2021(8):63-65.[7]张文晶.加快低碳转型助推“十四五”绿色发展[J].金融博览,2021(7):51-52.[8]刘向东.切实发挥绿色保险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赋能作用[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