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研究(共83张PPT)_第1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研究(共83张PPT)_第2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研究(共83张PPT)_第3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研究(共83张PPT)_第4页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研究(共8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角的教学”研究第1页,共83页。目前小学阶段,角的教学有哪些内容?是如何编排的?角的初步认识;角的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方向与位置中涉及到方位角;求扇形面积涉及到圆心角)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2页,共83页。角的教学教材比较23课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1上位知识第3页,共83页。上位数学知识角的概念1角的大小2角的类别3角的初步认识第4页,共83页。教材比较国内6个版本教材比较;其他国家与地区教材编写特点角的初步认识第5页,共83页。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赏析及比较分析前测、后测及分析角的初步认识第6页,共83页。上位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一)概念:1、什么是角?定义一: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定义是描述角的“静态”形式。可以称为“静态”定义(或称平面角概念)。

第7页,共83页。同样是描述静态的角,还有这样的表述: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共同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初步认识第8页,共83页。这样定义中的角,指的是哪里呢?第9页,共83页。定义2: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这是一个描述了角的形成过程的“动态”定义。(或称任意角概念)

第10页,共83页。角的两种定义哪一种更好呢?动态定义的长处:有超过180度、超过360度的角;有了方向,引入了正、负和零度的角。角的度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有了方向,角的度数具体明确;第11页,共83页。动态定义有不足么?比静态定义更抽象。第12页,共83页。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发生式定义方式。对概念下定义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A:种加类征的定义方式;B:发生式定义方式;C:提示外延的定义方式。角的初步认识第13页,共83页。所谓发生式定义——再现概念的发生过程。这是种加类征的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定义中,描述被定义概念的发生过程部分即为“类征”。定义一:由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类征)组成的图形(种)叫角(被定义概念)。定义二: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类征)而形成的图形(种),叫做角(被定义概念)。第14页,共83页。——都是用射线定义角的边。2、为什么用射线定义角的边,而不用线段呢?——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边是线段还是射线?查阅书籍:没有答案。请教他人:角的初步认识第15页,共83页。有人说:角主要研究角度,不研究边长,所以用射线定义。有人说:这是一种规定,这样的规定能体现数学定义的简捷。有人说:这样的规定可以提高概念的普适性。……角的初步认识第16页,共83页。追根溯源:无论是数学的概念还是数学的运算、规则等都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

——弗洛登塔尔“角”概念可能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角的初步认识第17页,共83页。《几何原本》中角的定义:平面角是在一平面内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相交线相互的倾斜度。原文是:PtolemyI,kingofEgypt,askedEuclid"iftherewasingeometryanyshorterwaythanthatoftheElements",andheansweredthattherewasnoroyalroadtogeometry.角的初步认识第18页,共83页。3、如何表示角?角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一个特定的角通常有如下三种方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第19页,共83页。角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以用。以O为顶点的角有3个,无论哪个角都不能记作∠O,应分别记∠AOC,∠COB∠AOB用第三种表示方法表示角的时候一般应该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

第20页,共83页。(二)角大小:1、角有大小吗?——一个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大小指的是角两条边之间分开的程度。角的初步认识第21页,共83页。2、如何比较角的大小?——2个或2个以上的角相比较的时候,有大有小。直接比较:重叠法(1)。角的初步认识第22页,共83页。重叠法(2):间接比较:测量法(量角器)。也可以量弧度、弦长等。角的初步认识第23页,共83页。引导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大致可以经历4个过程:第一步是利用重叠法直接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以及什么样的情况叫做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第24页,共83页。第2步是创设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境(如比较画在黑板上的角)引导学生间接比较。这时学生可以借助“描”“寻找中间参照物”等方法进行比较,这其实也是一种转化。第25页,共83页。第3步是“个别单位比较”也就是学生利用自己愿意采用的各种规格不一的“小角”进行度量,这是一种度量意识的培养与渗透。最后是“统一单位比较”。采用通用的,国际化的度量工具、统一的度量单位进行比较。第26页,共83页。度量角有哪些单位?度数制:弧度制:1弧=180°/π≈57°17′45″百分制:直角的百分之一1米度(da)密位制:把一圆周分成6000等份,一等份就是1密位的弧。1密位的弧对应的就是1密位的角。第27页,共83页。(三)角的类别:按大小分:零度的角、劣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大于360度的角。角的初步认识第28页,共83页。按方向分: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成的角叫做正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成的角叫做负角;没有任何旋转,则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角的初步认识第29页,共83页。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几何的角、运动的角、三角的角和解析的角象限角与轴线角把角置于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称作第几象限角,落在坐标轴上则成为轴线角。角的初步认识第30页,共83页。还有另一种象限角定义:某一目标点的方向线与子午线在较为接近的一端(南端或北端)之间所夹的角,称这一直线的象限角。象限角是从正北的方向线或正南的方向线起始,向两侧进行计算的,正北和正南为0°,正东和正西为90°。一般用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它的角值介于0°—90°之间。角的初步认识第31页,共83页。回顾一下:还记得《几何原本》中角的定义吗?平面角是在一平面内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相交线相互的倾斜度。有不是同一平面内的角吗?角的初步认识第32页,共83页。什么是二面角?如何测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还是划归为平面角。——异面可以垂直吗?角的初步认识第33页,共83页。与角相关的其他上位知识:斜率、球面角、补角、余角、对顶角……角的初步认识第34页,共83页。讨论:回顾、复习角的相关知识,对“角的教学”有帮助吗?角的初步认识第35页,共83页。二、教材比较(一)国内六个版本教材比较。1、知识范围2、编写年段3、主题图及素材呈现角的初步认识第36页,共83页。4、角概念的揭示5、课堂活动6、角的大小比较7、练习题的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第37页,共83页。1、知识范围:课标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浙教版不呈现角的样子,也没有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北师大版教材呈现了角的读、记方法。第38页,共83页。人教版有“画角”的要求:

角的初步认识第39页,共83页。版本年级教学内容人教版二上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二下认识锐角、钝角。北师大版二下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浙教版三上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苏教版二下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西南师大版二上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二下认识锐角、钝角。青岛版二上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2、编写年段角的初步认识第40页,共83页。3、主题图及素材呈现版本如何呈现呈现内容人教版二上人教版二下单元主题图校园的一角(内容比较丰富)。课时主题图夜幕下的斜拉大桥青岛版二上单元主题图教室的一角(内容很丰富)。浙教版三上课时主题图乡村的生活场景(内容比较丰富)。苏教版二下课时主题图做手工(呈现内容比较简单)。西南师大版二上无西南师大版二下无北师大版二下无第41页,共83页。素材的呈现场景:多数版本都比较重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选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教室、教室内的活动为载体,呈现带有角的素材原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浙教版和人教版(二下)所呈现的主题图。浙教版人教版第42页,共83页。关注学生头脑中对“角”的原始认知;帮助学生将生活原型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第43页,共83页。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单一的内容呈现了各种类型的多个角;即与教学内容结合,又来自于真实的现实,这说明教材编写者关注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体验。第44页,共83页。主题图中呈现的带有角的素材数量:青岛版最丰富,多达几十个;苏教版比较少。青岛版苏教版第45页,共83页。讨论:有主题图好还是没有主题图好?有主题图,有什么好处?——感受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提供了机会。第46页,共83页。——学生要在众多复杂情境中寻找到角,要在情境中区分出角,这对培养学生数学眼光有利。有主题图,呈现丰富的素材,有不足吗?——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找主题图中的角,会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

第47页,共83页。剪刀吸管水管钟面扇子三角板红领巾其他人教版√√√(二下)斜拉大桥北师大版√√√苏教版√√√青岛版√√√西南师大版√√(4)√√(二下)卡尺、房子各个版本在引入角时采用的素材第48页,共83页。教学所用时间基本一致,但安排的年段略有不同。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共同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即教材呈现引导学生做活动角的过程,这里不明确指出角的大小,但可能在这里蕴含角的大小比较。浙教版教材中,没有呈现角的样子,也没有介绍角各部分名称。关注学生头脑中对“角”的原始认知;北师大版教材二下67页——都是用射线定义角的边。表示一个特定的角通常有如下三种方法:一般用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这是种加类征的一种比较特别的形式。有人说:这样的规定可以提高概念的普适性。国内6个版本教材比较;4、角概念的揭示(1)六个版本教材在介绍什么是角时略有差异。——六个版本教材中,有四个版本教材采用了举例的方法,如:人教版“上面的图形都是角”;青岛版“这些都是角”;苏教版“上面的图形都是角”;西南师大版“右面的图形是一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第49页,共83页。人教版教材二上39页苏教版二下23页角的初步认识第50页,共83页。青岛版二上23页西南师大版二上43页角的初步认识第51页,共83页。比较不同的是北师大版和浙教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直接呈现了一个角,并标注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没有文字描述性说明。(如下图)

北师大版教材二下67页角的初步认识第52页,共83页。浙教版教材中,没有呈现角的样子,也没有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教材这样编写给教师的教学留有更大的自由创编空间,同时也给缺少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实施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角的初步认识第53页,共83页。呈现角的样子时,各个版本各不相同:讨论:你认为哪一种呈现方式更好呢?为什么?角的初步认识第54页,共83页。5、课堂活动——做角方式一: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方式二:用一张纸折一个角。方式三:用两根小棒(两支铅笔)搭一个角。角的初步认识第55页,共83页。方式四:在钉子板上拉出一个角。方式五: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得到一个角。方式六:拉开纸扇(或合拢剪刀)得到一个角。方式七:活动木条玩具。角的初步认识第56页,共83页。人教北师大浙教西南师大苏教青岛方式一OOOOO方式二OOOO方式三OO方式四O方式五O方式六O方式七O角的初步认识第57页,共83页。采用哪种做角方式最多?硬纸条做活动角有什么好处?(1)比较方便准备的教学用具,方便日常教学;(2)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关注角的本质——一个顶点,两条边;(3)活动角在张合的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变化;(4)便于学生做出的角相互比较,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第58页,共83页。“折一个角”也是被多个版本选用的。有什么好处?纸片更是方便准备的教学具,也能够起到让学生关注角的顶点和边的作用。“折角”有什么缺点嘛?纸片折出的角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还包含了纸片上的“面”,教师在使用中要想办法避免“面”对学生认识角的影响。

角的初步认识第59页,共83页。人教北师大浙教西南师大苏教青岛方式一OOOOO方式二OOOO方式三OO方式四O方式五O方式六O方式七O角的初步认识第60页,共83页。青岛版做角的活动:图七角的初步认识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第61页,共83页。6、角的大小比较你还记得你教过的教材中呈现了什么样的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吗?各版本在处理角的大小比较时,呈现方式有如下几种:角的初步认识第62页,共83页。方式一:活动角比较法。即教材呈现引导学生做活动角的过程,这里不明确指出角的大小,但可能在这里蕴含角的大小比较。(如图一)图一角的初步认识第63页,共83页。方式二:文字介绍法。即用文字介绍什么是角的大小。(如图二)图二角的初步认识第64页,共83页。方式三:直观重叠法。即直观呈现“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如图三)

图三角的初步认识第65页,共83页。方式四:三角板重叠法。利用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如图四)

图四角的初步认识第66页,共83页。方式五:钟面比较法。利用钟面比较角的大小。(如图五)图五角的初步认识第67页,共83页。如何测量二面角的大小?有主题图,有什么好处?——弗洛登塔尔(2)考察基本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定义2: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西南师大版“右面的图形是一个角”。利用三角板比较角的大小。教室的一角(内容很丰富)。“折角”有什么缺点嘛?以O为顶点的角有3个,无论哪个角都不能记作∠O,应分别记∠AOC,∠COB∠AOB采用哪种做角方式最多?关注学生头脑中对“角”的原始认知;C:提示外延的定义方式。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角”概念可能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式六:直接告知法。即直接呈现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的结论。(如图六)

图六角的初步认识第68页,共83页。各版本教材“角的大小比较”呈现方式:人教北师大浙教西南师大苏教青岛方式一OOOOO方式二O方式三OO方式四OO方式五O方式六OOO角的初步认识第69页,共83页。7、练习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的练习,按照考察知识点及其难度来划分,大概有如下几种:(1)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如:“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指出下面角的顶点和边。”“画出物体形成的角。”“在下图中找出直角、锐角、钝角。”等。根据所考察知识点不同,可以分为:考察“角的认识”类、“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类、“角的大小比较”类、“画角”类。第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