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1页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2页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3页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4页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二、教学中重点讲解的几个专题一、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重点)(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重点)1.概括视角(衔接与突出重点)2.增强理论系统性3.教学的弹性,即针对性(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概述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三是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制度体现);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五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六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6.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二、教学中重点讲解的几个专题(一)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作为其重要准备的新文化运动,非常响亮地发出了对民主和科学的强烈呼唤。

在爱国民主运动的滚滚洪流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

在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中,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抗战胜利后,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等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努力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民主力量的胜利.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时期,党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面临新挑战

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单极与多极的斗争依然长期而复杂.

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威胁世界安全.国际上四大争夺---海洋.极地.外空.网络(二)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能搞“三权分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其他各种具体制度;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各种国家制度的源泉。我国的其他制度,比如婚姻家庭制度、民事商事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为什么中国要确立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体呢?政体是国体的体现,是与国体相适应的。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同西方议会制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这一优势更为明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相互独立、相互制衡。从理论渊源上说,“三权分立”最早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政体三要素论(议事、行政、审判)。后来,英国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创立者约翰·洛克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与外交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主张,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逐渐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从实践上看,在封建社会末期,新生的资产阶级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各种试图打破封建束缚的政治要求。他们主张设议会以限制王权,设法院以维护自由(自由买卖)、公平(等价交换)、人权(财产权)。最初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有削弱王权、反对封建的意义。它最初就是资产阶级要求与封建贵族分享政权,其典型的形态是英国模式,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向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产物。总之,“三权分立”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

其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分立”在中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权力结构大体上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权力结构,是行政权高于立法权、司法权,这就是所谓的专制权力结构,它是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权力结构形式;

第二种权力结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平行制衡,其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等;

第三种权力结构,是代表民意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这种权力结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决定的,而且与其阶级特性密切相关。西方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总统制,一种是议会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都失败了。

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与这种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其三,“三权分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在分权和制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并没有有效地防止腐败。政治游说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腐败行为。

美国有游说公司2.5万多家,仅华盛顿就有近4000家、各类说客3.5万人。这些说客,或是游走于国会,或是出入于政府部门,穿梭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为各个利益集团充当纵横捭阖的说客。

前几年,美国波音、雷神等六大军火公司为得到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合同,游说美国国会山,所投入公关费用就达5100万美元,而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达千亿美元以上。苏联东欧剧变后,一些国家社会动荡不,腐败严重,甚至战乱频仍,教训是深刻的。(三)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特点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如果不顾条件,脱离国情,照搬别国的制度,往往事与愿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多党制?首先,我国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其次,西方多党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弊端,不能盲目照搬。其一是具有短期行为,强调竞争,强调选票,执政党只做对自己政党选举有利的事,这样就必然缺乏政策的连贯性和长期性。其二是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其三是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为了拼选举,各政党相互攻击对方,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其四是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如美国枪支问题)

再次,西方多党制被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尽管有许多弊端,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一定实力,法制也比较健全,使人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制度,因而其弊端也就在大众的容忍范围之内了。但是在一些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大众民主意识比较欠缺、缺乏实行民主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的发展中国家就很难行得通。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了长期纷乱之中。苏联解体后,政党林立,社会冲突不断。(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选举制度、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二是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中国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西方一些国家用几百年才建成法律体系的任务,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三是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成效明显。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进行了6次大的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四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行职务任期制和领导干部退休制,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五是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以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一,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第三,全面落实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