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某某市某某设计研究院第PAGEI页目录第1章总论 11.1概述 1第2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32.1项目提出的背景 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第3章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93.1某某市概况 93.2某某镇简介 143.3地址选择 163.4建设条件 17第4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8第5章规划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 195.1规划设计方案 195.2建筑设计方案 235.3结构设计方案 255.4给排水设计方案 275.5供热设计方案 295.6燃气供应方案 315.7供电及电信设计方案 315.8小区管线铺设方案 34第6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356.1环境保护 356.2节能 36第7章物业管理 387.1物业管理概述 387.2住宅物业管理的服务标准 38第8章 项目实施进度 43第9章工程招标 449.1工程招标的基本原则 449.2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449.3招标程序 459.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45第10章拆迁安置方案 4710.1拆迁房屋补偿标准 4710.2一期建设拆迁成本 4710.3奖励政策 4710.4拆迁安置的组织实施 48第11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911.1估算依据 4911.2投资估算的范围和方法 4911.3投资估算和筹资方式 50第12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5312.1经济效益分析 5312.2社会效益分析 54第13章 研究结论 56第1章总论1.1概述1.1.1项目名称某地新村建设项目1.1.2项目承担单位某某市某某村村民委员会1.1.31、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国家关于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4、国家、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5、某某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相关证明件;6、国家、某某省和某某市有关政策、法规、规划;7、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1.4根据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2、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4、规划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5、环境保护和节能;6、物业管理;7、项目实施进度;8、工程招标;9、拆迁安置方案;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作出可观、科学的结论,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第2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对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全面促进某某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3、某区经济带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开发建设面临许多战略机遇。位于某区经济带上的某某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省、市扶持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机遇,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传统产业的做大做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实力显著提升、后劲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拼搏,务实苦干,新一轮工作布局全面展开,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4、发展农村新型社区,改善人民群众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现状,逐步实现人口、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在社区内部的重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造我市区域发展新高地某某市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成为某某省对接长三角经济区、参与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战略支点,必须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经济社会并重、城乡发展并行,努力打造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打造农村社区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必须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一是做好农村社区规划工作。按照城乡一体化、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居住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村庄压煤搬迁、合村并点、旧村改造等因素,以镇为单位,统一编制农村社区规划,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社区村庄布局。

二是合理确定农村社区服务范围。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的原则,将若干村规划为一个社区,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作为中心村,在城中村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相对独立的村,也可实行“一村一社区”模式。三是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现有村级或管区办公活动场所为基础,建设集公共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和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各有关部门在中心设立服务窗口。“一村一社区”村庄,依托现有办公服务场所,健全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工作站,开展好相关服务活动。

四是加快农村社区环境综合改造。加强农村社区“水电路医学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农村社区环境,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发展农村社区二、三产业,壮大农村社区物流、商贸规模,提高农村社区吸纳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城镇化水平。

五是完善农村社区乡村治理机制。撤销设在乡村之间的农村“管区”,变“乡镇-管区-村”三级管理为“乡镇—社区”两级服务,精简的人员充实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建立集科教文卫体、公安警务、民政社保、司法调解、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乡镇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服务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2、打造农村社区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必须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和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把党建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龙头,成立由社区服务中心、驻社区村、单位和经济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党组织,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统筹农村社区党建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鼓励综合实力强的城市社区、企业、经济强村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形成城乡社区、企业“组织联建、经济联合、社会联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农村社区党建新格局。二是加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民主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发展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和群众意愿,选强配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推行乡镇人员一线工作法,最大限度地把乡镇机关和基层站所人员充实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各个服务窗口。加大选派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的力度,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区志愿者组织,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打造农村社区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一是推进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村慈善事业,积极开展农村社区社会救助、养老托幼、慈善捐助等服务活动。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增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城乡一体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快速通道。加强农村人口计生阵地建设,提高群众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水平。大力实施农村社区警务战略,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推进农村社区生产生活服务。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农村社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以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到农村社区开办生活超市、农资超市、农机维修、邮政通信等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对开办商业性服务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社区提供平台,搞好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三是推进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围绕建设文化名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加强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体育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较为完备的居民读书、阅报、文化活动场所。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发挥人口学校、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好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居民体质。4、打造农村社区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占农村投入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市、县、乡设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切实解决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将各级各部门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避免多头建设、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资源浪费。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农村社区建设,兴办各类服务项目。

2.1.2加快某某市5月15日,某某市新型乡镇新型农村社区暨农村住房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某某市召开。某某市委副书记张术平,某某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张开朗,某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谦迎,上午,与会人员参观了某某市新型乡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参观过程中市领导还参加了某某市华勤马青社区服务中心奠基仪式。据了解,近年来,某某市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路子。某某市委市政府围绕"突破县城模式,拉开布局框架"把加快城市基础建设、园区配套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集中全市力量,强力攻坚。在推进新型乡镇和农村社区建设上,加紧编制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个开发区发展规划以及各镇镇域发展规划和中心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突出在三个层面谋划发展蓝图。工作中重点强化政策引导、强化示范带动、强化宣传发功,形成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座谈会上,张术平指出,加快推进新型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紧迫任务,全市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全力全速地推进这项工作,务求尽快见到成效。要加快改革创新,突破关键环节,推进新型乡镇建设向纵深发展。当前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创新,重点抓好财政分局和镇级(园区)金库的健全运行;加快社会发展体制创新,重点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下放职权规范运行和用人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重点抓好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和交易平台建设;围绕推进金融制度创新,重点抓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培育和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建设。张术平要求,要实施攻坚会战,全力全速大干,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早见成效。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势在必行,务必准确把握、科学实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抓紧规划布局,集约节约用地;要集中攻坚、掀起热潮,精力要集中投放,资金要集中投入,用地要集中保障,确保建设有地点、村庄迁得动、楼房建得起、农民上得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指挥机制、督导检查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新型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的任务。5月18日座谈会上,某某市农办、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具体汇报。张术平指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势在必行,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的正确选择,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目前情况看,规划编修已全面展开,进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各县市区、乡镇要抓紧确定各自的示范点,尽快明确责任分工、规划方案、百点布局,对城中村、城郊村、镇中村、中心村实施分类统筹规划。要不断提高社区规划标准、质量,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从而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他强调,各级相关部门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示范点建设,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按照“工作集中会战、资金统筹投入、政策配套运用、效果尽快显现”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紧调度工作进度,力争在汛期到来前完成“百点示范”的基础性工作。2.2.3改善外环路沿线村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某某镇党委政府在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立足本乡实际,坚持科学发展,总体规划与社区详细规划相结合,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外环路沿线现有房屋破旧,多为平房,质量一般,空闲地多,巷道曲折,宽窄不一,大多不通畅,有统一供水,无排水设施、垃圾收集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较差,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使原村庄规划在职能性质、发展规模、布局结构、道路系统、景观风貌、绿地系统、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规划等方面需及时作出调整,以改变不合理的规划建设布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3章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3.1某某市概况3.1.1某某市位于某某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某某市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辖3个街道、14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92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以汉族居民为主,令分布有回、满、布依、彝、苗、蒙古、黎、壮等23个少数民族。

某某市地貌景观复杂多样。其总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全市平均海拔77.8米。山区峰峦叠嶂,丘陵逶迤起伏,平原沃野千顷,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某某市属淮河流域,境内有泗河、沂河两大水系,包括大小河流40余条,大、中、小型水库110座。其中,较大的河流有泗河、白马河、城南大沙河、城前大沙河、大沂河、石墙河、龙河等13条;较大的水库有孟子湖、莫亭水库等。本市河流多发源于境内,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基本无客水入境。大部分河流属季节性间歇河,河道宽浅,源短流急,呈辐射状流向。河底多为沙质,河水含沙量大。某某市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某市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某某市。

某某市历史文化悠久,峄山上的海蚀柱、海蚀岩穴、凫山顶端的贝壳化石等表明,约在五亿年前,峄山、凫山就曾闪现在孕育华夏大地的汪洋大海之中。3000万年以前,某市大地就完成了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过程。据考古资料研究发现,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北辛文化时期,我们的先民就随着历史的演进,从群山环绕、海拔较高的沂水河源头和上游地区,逐步来到美丽富饶、气候适宜的邾娄大地定居下来,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中,他们捕捞渔猎,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与天、与地、与野兽进行着艰苦的斗争,顽强地适应着恶劣的环境,用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不屈不扰地征服着、改造着自然,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推进了人类的进化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同时也为后人、为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从母系氏族社会,到夏、商、周三代,从春秋战国到先秦两汉……,六七千年来的史迹绵延不绝。邹东凤凰山下,邹西凫山之颠,城南峄山前后,城北岗山脚下,都曾发现原始人留下的石刀、石斧、石铲、石纺轮等生产工具和陶鼎、壶、罐、骨针、骨锥、蚌刀等生活用具。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就达20余处。某某市见诸史册的历史也有3000余年,《书经?禹贡》中有“峄阳孤桐,泗滨浮磬”的记载;《诗经?鲁颂》中有“保有凫峄,遂荒徐宅”的诗句。“峄”、“凫峄”就是现今某某市的峄山和凫山。

某某市历史上人才荟萃,名士迭出。不仅诞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巨人,而且还孕育了许多在不同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邾国开国名君邾文公,忧国不嫁的漆女,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刻苦治学被传为世代佳话的西汉经学家匡衡,“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主张社会进步的思想家仲长统,魏晋时期抗击匈奴汉魏无匹的杰出军事家唐彬,文武兼备、尤通经史的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魏晋名医、医学名著《脉经》的作者王叔和……都是这块热土培养出来的大贤巨擘。

某某市又是一块富有魅力的土地。秀灵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历代帝王将相、公卿官宦、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摩肩接踵而来。秦始皇扫六合,定一统,立国之初率群臣东巡,首登峄山,并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立于峄山书门,以颂扬其灭六强、废分封、设郡县、统一天下之功德。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由鲁来邹,探寻孔、孟家世,追溯儒学渊源,采集邾娄故地逸闻,为著千古绝唱《史记》取得第一手资料。诗仙李白莅邹登峄,揽奇山,听泉声,赏孤桐,欣然赋《琴赞》一首。诗圣杜甫,沿秦始皇乘羊车登峄山故道,寻李斯小篆刻石,低吟:“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大文豪苏东坡,登峄见杜甫诗句,巧和“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瘠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多次登临峄山,不仅留下了《舟中望峄》的诗句,而且书写了“崇德真人之记碑”,并为“仙人万寿宫重建记碑”篆额。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孔子四十五代孙、龙图阁大学士、御史中丞孔道辅,专程来邹县访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创建了孟子庙。自此,来邹县拜谒孟庙者络绎不绝。元代皇帝派大臣来孟庙立下了四座圣旨碑,褒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并赐祭田,给孟氏后裔一系列优抚待遇。元丞相脱脱,来邹拜谒孟庙后,立下了“太师右丞相过邹祀孟子之碑”。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不久,就派遣齐王前来邹县代祀孟子。乾隆皇帝曾两次亲诣孟府拈香,行一跪三叩礼,并为亚圣殿题匾联,书《亚圣孟子赞》,立碑建亭……

勤劳勇敢的某市人民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多次暴发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尤以发生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农民起义领袖宋继鹏领导的文贤教(亦称白莲教)起义最为恢弘悲壮。这些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但其斗争精神永不磨灭。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某市人民的革命斗争开始进入历史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某市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它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某某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县,粮食不能自给,工业几乎空白,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十分落后。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五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某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百万人民乘开放东风,沐改革春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全市GDP完成268.02亿元,财政总收入4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06亿元(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今年1-9月份,全市GDP完成241.1亿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总收入40.47亿元,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11.02亿元,增长21.8%。某市境内矿产资源丰饶,品种众多。共有8大类20余个品种,以煤炭、花岗石、石灰石为主,其次为黄沙、高岭土、石英石、大理石、重晶石等。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全国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和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发电厂均在某市境内。

某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油料生产大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2家,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加大山区开发力度,建成了林果生产,核桃、石榴、大樱桃、苹果等10个万亩经济林基地,高标准治理塌陷地2.3万亩。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了高新技术、优秀科研成果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全市现已建成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7处,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积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引导畜牧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和结构重组,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骨干企业由扩张外延到丰富内涵,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两大转变。工业生产快速崛起,全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等6大支柱产业为主、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产品品种近3000个,主要有原煤、玻纤、化肥、白酒、啤酒、纸品、陶瓷、服装、水泥、花岗石板材、化工产品、五金工具、机械铸件等。其中,服装、陶瓷、五金工具、牛仔布等100余种产品畅销国际市场。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9家,比上年增加4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4.3亿元,增长21.9%。

近年来,全市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相互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境内京沪铁路复线纵贯南北,新日铁路横穿东西;厂矿铁路专用线16条。公路主要干线有京福高速、104国道、岚济线、枣徐线、济微线、济枣线等。有水运航道19公里,可由白马河经南四湖、京杭大运河达苏、沪、皖、浙一带。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1516万吨,货运周转量27168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3万吨、457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393万人,客运周转量891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24万人公里。实施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工程,全市通硬化路的村庄达到75%,农村自来水接通率达到75.3%,有线电视覆盖300多个村庄,完成电网改造的村庄达到760个。

坚持优化环境和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入世后的某市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高新化,企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围绕建设工业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研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了占地6平方公里的市开发区,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营造综合优势环境,有力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某某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以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诚邀海内外朋友来邹投资创业,共展宏图。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某市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某某市城区位于市境偏西北部,人文、自然景观和谐,山、水、城一体,独具特色,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迅速崛起的鲁西南经济重镇。近年来,某某市大力提升建设质量和档次,初步构筑起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围绕建设某某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总体布局,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努力构筑经济发展平台。明确了“东西两翼展开,全面向北发展,与曲阜和中华文化标志城搞好对接”的城市发展定位。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旧城区南片改造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以及多项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筑起“外成环、内成网”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体系;近年来建成了29.6公里的城市外环路,完成了“三馆”(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三场”(人民广场、体育广场、文化广场)、“三园”(铁山公园、铁西公园、唐王湖公园)建设,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去年先后实施了城市“五大管网”建设、城区道路改造、居民集中供热、新区水厂建设、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建设、整治城区违法占地建筑和清理城区烟囱水塔等工程。城区绿化率达到40%,城镇化水平达到42%。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山水文化城市。

展望未来,“十一五”规划是某市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百强进位”的目标要求。可以相信,通过全市百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某市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某某市人民广场全景3.2建设某某镇简介:某某镇位于某市、曲阜、某某三市交界处,自古有“南北通衢、两京圣地”之称。总面积89.25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社会总人口8.2万人,东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平原地带。镇驻地距城区3公里,与年产700万吨的全国特大型煤矿——东滩煤矿连为一体,具有临城靠矿的区位优势,境内有104国道、京沪和兖石铁路,交通便利,是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乡镇。

某某市某某镇得名于南京至北京的中心点,素有“南北通衢,两京圣地”之称。辖区内九龙山蜿蜒盘舞,山灵水秀,海内外关注的“华夏文化标志城”选址于此。全镇总面积89.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辖8个管区(办事处)、46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2004年,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22.7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9.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77万元,人均收入3978元。为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镜300佳乡镇,某某省综合实力百强镇。

某某镇距市区仅3公里,镇区内设有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司法等政府职能部门,金融、电力、邮政、电信、医疗、教育等机构齐全。交通发达,104国道、京沪铁路贯穿全境,距离京福高速公路出入口仅10公里,镇域内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讯便捷,程控电话网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讯号覆盖全镇,已开通宽带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资源丰富,全镇已探明煤炭储量4亿多吨,年产700万吨的全国特大型矿井——东滩煤矿座落在镇政府驻地,形成了独特的临城靠矿的区位优势。供电网络健全,电力能源充足,近靠总装机容量454万千瓦的特大型坑口发电厂——邹县电厂。

某某镇努力把资源、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4年引进了国家重点能源项目——50万吨甲醇项目,项目投资20.54亿元,设计年产50万吨甲醇及硫磺、氩气、液氧、液氮等副产品,使我镇一跃成为新兴化工工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现有民营企业250多家,培植了达意水泥厂、凯诚机电、天工机电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已形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建筑等五大优势产业。占地1平方公里的某某镇科技工业园,达到“五通一平”的开发建设水平,已吸引13家企业入园生产。

某某镇为某某市重要的畜禽、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商品粮和农业高科技开发示范基地。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现有规模养殖场近60个,蛋鸡存栏保持在120万只以上,猪、牛、羊存栏4万只,年创产值1.9亿元。森林覆盖率26%,为国家确认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无公害优质桃、凯特杏等果品种植面积达5000亩,果品统一注册了“东付”牌商标。注重抓好农业发展载体建设,建起了以工农商贸城、煤炭批发城、禽蛋果品批发城等三大市场为主的销售网络,形成鲁西南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近年来,该镇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经济载体建设,有效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占地1平方公里的某某市科技工业园中心分园,基础设施首期投资1000万元达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讯、平整土地“四通一平”,先后吸引了天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明兴达机电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园生产。以工业园为中心,全镇120余家民营企业,2100户个体工商户,共同构建了机械制造、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十大产业体系,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

农业坚持畜牧业、种植业全面发展。畜禽养殖业享誉省内外,培植了以奶牛、山羊、仔猪、蛋鸡养殖为主的28个养殖专业村,仅蛋鸡规模养殖量就达150万只,万只以上养殖场有57个,畜禽存栏总量超过200万只(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种植业以基地建设为龙头,先后建成了“双千亩凯特杏种植基地”、“无公害桃种植基地”、“万亩蔬菜种植基地”、“4000亩强筋订单小麦种植基地”,林果总面积达到了1.5万亩。

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完成各项税收319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0万元,人均收入3789元,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综合实力100强乡镇、省畜牧强乡镇、某某市经济强乡镇、某某市小康乡镇等荣誉称号。

3.3地址选择3.3.a、符合《某某市某某镇城中村建设规划》。b、适宜的周围环境,有利于原材料的运输。c、少投入、早建成。3.3.2a、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b、有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c、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d、有方便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废"处理等。3.3.3东付花园新村经充分比选、科学论证,新村址选定在104国道西、北外环北、三八路南。经过充分的分析与比选,某某市某某镇东付花园新村项目建设地址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实施。3.4建设条件3.4.1某某市某某镇东付花园新村地势较平坦,适于农、林、牧、副、渔和商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村庄内现状土地利用率低,路网基本已经成型,所有这些都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网系统的形成和村庄改建准备了充分条件。现有居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着强烈的愿望,对改善住房功能、提升居住档次的渴望值比较高,为实施多村合村并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供了可能。3.4.2项目建设区域内已经实现了“五通一平”(通上水、通下水、通路、通讯、通电、地面平整);通路:道路四通八达;供水:区域内为地下水源,地下水源来自规划区域内的承压水层,村给水网络以环状为主,辅以支网,用水保证率95%以上;排水:由排水管道排水,排水通畅;供电:某某镇变电站供电网供电;通讯:通讯线路畅通;地面平整:项目建设区域地势开阔、平坦。3.4.3项目建设所需的砖、沙、石子等建筑材料均可采用公路运输解决,且当地运力充足,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第4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某某镇将外环路沿线某某村附近几个村庄进行集中改造,建设成东付花园新村。某某市某某镇东付花园新村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210256.2m2(合315.7亩);其中安置用地面积105494.4m2(合158.4亩);保障用地面积32967m2(合49.5亩);其他用地面积71794.8m2(合107.9亩)。安置用地部分:总户数1196户,其中A户型828户,B户型168户,C户型200户。总建筑面积171295.1m2。其中多层住宅面积154062.8m2,公建建筑面积9132.3m2,服务中心8100m2。项目建设分三期建成。一期90030m2,二期51265.1m社区详细规划,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是未来农村社区发展的大方向,社区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名胜古迹资源保护、开发与建设的要求,避免对历史文化遗迹、风景资源的破坏,遵循当地风俗特色,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建筑风格。通过大社区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及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解决了交通不便、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社会问题,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大社区的建设,估算至少可节约土地180亩,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要加大节约土地的开发力度,使土地保值、增值,服务于社区建设。此项目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分期分批实施,无污染,且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第5章规划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5.1规划设计方案5.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5、《某某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6、《某某镇城镇总体规划》;7、《某市东付花园新村规划总平面图》8、外环路沿线全体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愿望。5.1.21、以人为本原则。通过规划编制手段,力求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合理、尺度亲切宜人、具有地方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化社区。2、节约用地原则。通过清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利用原有村庄用地进行旧村改造等,实现节约用地、紧凑用地、保护耕地、退房还田的目的。3、整体布局、配套建设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的技术要求,结合旧村现状实际,把新社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整体规划,统一布置住宅、公建、绿地、道路和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管线,以保持社区的相对独立性。4、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社区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近期改造、新建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兼顾不同时期的建设发展要求,做到既符合当前发展实际,又能满足远景发展的需要。5、传承文脉原则。结合城中村社区的自然条件,合理继承原有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对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古树名木、标志物等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并充分体现该社区的民俗风情和特色。5.1.3依据有关规划和相关材料,通过利用规划设计的手法,合理组织建筑空间、设置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有机设置建设社区内的道路、绿地、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安排各个居民点,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使住宅功能、质量、环境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做到既节约投资,又美观大方,确保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实现社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5.1.4本规划从该村村民的传统习惯和生活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空间形态的美观性,以及与周遍优美田园风光的融合性,以人为核心,最大程度地关怀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尊重居民生活习俗,运用现代规划设计手法,创造功能完善、结构清晰、布局合理、道路通畅、配套齐全、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住宅建筑用地规划住宅建筑用地主要在原村庄基础上进行安排,部分用地性质适当进行了调整。考虑到村中经济发展条件,新建村民住宅采用多层组团的形式,力求造型丰富、功能合理、布局灵活、经济美观。住宅建筑总平面采取组团式布局,利用灵活的道路网进行分割,既能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又适合当地居民日常交往的习惯。规划中注意节约用地,改善环境,统一配套了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能够实现各类设施的共享。2、公共建筑用地规划规划某某镇城中村社区公共建筑沿外环路布置,主要安排了村委会、中老年室内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在社区道路两侧设置了沿街商业,医疗机构门诊部及其他公共设施。3、村庄道路系统规划根据村庄的发展需要,在规划中明确了村内道路的等级和功能,目的是建立完善、通畅、有机的道路体系,促进社区内的土地升值,为社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规划在社区周边设置环路,围绕规划组团布置道路网,形成通畅、直接、便捷的道路系统,扩大了道路服务范围,提高了道路利用率,同时也使得社区用地地块比较规整,便于村民建设和节约用地,并且能够更好的组织建筑朝向,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便地下工程管线布置。社区干道以横向交通为主,是社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道路。中央大道作为一条景观大道,红线宽度定为40米,其余道路按三级进行划分,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11—15米。村内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7—11米,次干道承担着汇集人流和车流的任务,并将汇集的车流和人流输送到主干道上,主干道和次干道一起,共同组成社区的干道网络。支路是社区内的第三级道路,以人行和自行车通行为主,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整个道路骨架依照现状路网结构呈自由式布置,减少建设工程量。规划在社区的适当位置设置儿童活动的沙坑、游乐器械,安装健身器材,周围布置了绿化、硬质铺装和常绿花坛等,供村民休闲、娱乐、游憩和交流,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的档次和品位,促进村民之问的沟通,增强邻里之间的感情。4、社区绿化系统规划创造完整开阔的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安全、优美的户外步行活动空间,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树木,使社区成为贴近自然的绿色生态居住社区,更好地体现村镇建设的特色,是本次绿化系统规划的主要思路。在该社区绿化系统规划中,主要设置了公共绿地、庭院绿化、道路绿化等,把社区内的公共绿地和林场等绿化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整个社区处在绿色包围之中,形成了点、线、面相互融合的完整的绿化体系,做到了“区中有园、园中有区”,以增强社区绿化系统的延续性。规划沿社区内中央大道进行重点绿化,次干道和其它道路都要栽植行道树,重要路口的建筑物要适当后退道路红线,留出绿地和花坛。行道树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展现地方特色,美化社区面貌。5、社区景观控制规划以建设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特色鲜明的社区形象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对街道、建筑、地形等要素进行平面和空间的处理。在规划实施中,要突出处理道路、绿化、建筑之间的关系,做到高低错落、色彩丰富、造型简洁、格调淡雅、层次分明、和谐有序等,既保证社区景观的现代气息,又要彰显原村的古朴风貌,确保社区空间布局取得轻盈生动的景观效果。住宅和公建等建筑单体造型充分考虑了社区景观的要求,力争创造出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有机群体。利用社区道路绿化、山地绿化等,将社区的绿化系统串连成多层次的连贯的视线通廊,使社区各用地有良好的景观联系。5.1.51、给水规划规划社区内供水管网采取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供水主管道沿主次干道敷设,以提高供水安全。水源地充分考虑了保护措施,饮用水水质按国家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执行。2、排水规划该社区目前虽然部分地段村民自发的建设了一些简单的排水设施,但管线布局不合理,规划应进行改造完善,力争达到布局合理、规模适中,能够满足居民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放要求。根据该社区常年最大降雨量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依据社区现状地形的实际,在方案中近期选择了雨污合流制排放的形式,远期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放形式。3、电力规划该村电源为300KVA变压站,入室高压线由过境高压线沿社区入口道路引进,变为220/380V,村内以现有线路为基础进行改造,以适应社区长远发展的需要。近期电力线路采用架空线路,并使低压供电半径限制在2504、电讯规划规划电讯线路全部采用光缆连接,由过境总机线沿中心大街引进,村委会设置交换机,对全社区的电话进行程序控制。居民电话线近期采用架空线路,一户一线,远期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同时,在社区内适当位置设置公用电话及电报箱,规划装机容量按100%考虑,确保居民家家通电话。5.2建筑设计方案5.2.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786-2006)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321-2006)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其它现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规范、标准和条文5.2.2建筑方案概述某某市某某镇东付花园新村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210571.9m2(合315.7亩);其中安置用地面积105600m2(合158.4亩);保障用地面积33000m2(合49.5亩);其他用地面积5300m2(合107.8亩)。安置用地部分:总户数1196户,其中A户型828户,B户型168户,C户型200户。总建筑面积171295.1m2。其中多层住宅面积154062.8m2项目建设分两期建成。一期90030m2,二期51265.1m小区建筑为三类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三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5.2.31、创造鲜明、和谐的主体社区形象。2、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环境;创造休闲舒适的购物环境。3、精心的平面布局并兼顾投入成本。5.2.41、商业部分商业公建平面布局灵活,分隔合理,应充分考虑商业购物之需要,营造符合现代购物心理的优雅空间,拼弃繁杂、拥挤、杂乱。商业公建周边留足开阔街面。2、住宅部分住宅平面设计力求灵活、适用、新颖。合理布局,优化设计。住宅均保证明厨、明卫、明卧、明厅,日照、窗墙比满足规范要求。房屋开间进深适当,门、窗尺寸及位置符合采光、通风的要求。室内房间布置以起居室为中心,合理安排各厅、室及厨房、卫生间的位置,既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住室隐秘性的要求。本小区具有以下户型特点:a.中小的户型设计兼顾大户型设计,体现户型的多样化。本小区多层住宅以中小户型为主,小高层住宅以大中户型为主。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家庭的现实需求。b.四明设计。所有户型均保证明厨、明卫、明卧、明厅“四明”格局。c.每户均保证一定数量的居住空间朝南。d.昼光设计。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并通过开窗位置、窗洞尺寸和开窗形式加以调节和控制。充分利用日光照明既能节约电力,又能为居住空间增添建康元素。e.厨房、卫生间保证足够的使用和操作面积,符合现代居住生活趋势。所有厨房均设集中排烟道,卫生间设集中管井,避免管线明露。f.结合立面造型,预留空调室外机位置。5.2.5本小区多层住宅楼层高为2.7m;商业建筑底层4.2m,其它层为3.3m。其它建筑层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确定层高。5.2.6住宅、商业公建建筑立面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格调,并与周边规划相协调,形成典雅、和谐、优美、舒适的居住空间。建筑形态大气而不失亲切,为小区塑造了独特优美的整体形象。商业公建建筑立面设计符合总体定位――经济实用,作为沿街景观应遵循城市规律。商业建筑立面以大虚实组合确立形象,结合广告体现城市氛围,以材质和色彩的对比突出效果。建筑主体色彩质朴雅致,比例和谐统一,体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再加上精致的细部处理,使建筑获得极佳的形体效果。商业建筑利用较长的沿街面,强调丰富的建筑体量,充分体现商业入口的标志性作用,立面结合广告、灯箱等构件,选取明亮的色彩,突出商业氛围。住宅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方,同时又有局部的质点及色彩对比。多层住宅建筑采用坡屋顶,外墙色彩以乳黄色为主。小高层住宅的单体造型体现理性、简约,色彩应以明快为主,注重细部处理,通过立面局部渐变及顶部适度造型来活跃整体形象。外墙材料主要为涂料,局部为面砖。5.2.7住宅建筑填充墙体采用多排孔烧结粉煤灰砖,符合本市发展节能墙体材料的要求。户内分隔墙采用轻质隔墙,以尽量增大户内使用空间。入户门采用“三防”型防盗门,内门为木门,窗为节能型塑钢窗,外窗采用中空玻璃,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4级;架空层地面采用防潮地面;住宅楼地面为浮筑楼板,以满足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大于75dB;厨房、卫生间地面为贴防滑砖地面(带防水层),墙面皆为混合砂浆墙面,顶棚为混合砂浆顶棚,内外墙刷环保型乳胶涂料;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标高皆低于其它地面20mm;屋面平屋顶处为膨胀珍珠岩保温屋面;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雨水管采用PVC塑料落水管;室外坡道为混凝土坡道,散水为1000mm商业公建的建筑装修标准根据开发需要具体确定。5.3结构设计方案5.3.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8.《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919.其它现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规范、标准和条文5.3.2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2.建筑结构可靠度采用的设计基准期T取50年。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2组。4.建筑建筑抗震重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地震作用须符合6度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5、抗震等级各建筑的框架抗震等级应根据各自的参数依据现行规范进行确定。5.3.31、商业公建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2、多层住宅采用砖砌体结构,现浇楼屋面。3、框架结构建筑物外墙均采用空心砖墙,内墙为砌块墙;砖砌体结构建筑物墙体均采用烧结煤矸石砖墙。墙体皆按结构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并设置墙柱拉结筋,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5.3.41.建筑物拟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2.具体的基础形式应根据实际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结构荷载情况确定。5.3.51、基本风压Wo=0.40kN/m2,地面粗糙度取A类。2、雪荷载:0.35kN/m23、主要楼面和屋面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住宅2.0kN/m2库房5.0kN/m2商业3.5kN/m2厕所、阳台、楼梯2.5kN/m25.3.61、本项目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砖砌体上部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其它处皆为C30。2、钢筋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3、砌体材料强度等级为Mu10,砌筑砂浆地面以下采用M5.0水泥砂浆,地面以上为M5.0混合砂浆。5.4给排水设计方案5.4.11、有关设计任务书和建筑专业方案资料。2、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3、设计范围:规划基地内室内外给排水,消防设计。5.4.21、需水预测(1)一期小区规划人口为1911人,依据《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50升/人.日,时变化系数取1.1,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315(2)市政、公建、绿化用水量为取上述的50%,用水量为157立方米。(3)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按其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则该用水量为47立方米。综上所述,规划该居住小区一期最高日总用水量为519立方米。(4)二期小区规划人口为1077人,依据《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50升/人.日,时变化系数取1.1,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78(5)市政、公建、绿化用水量为取上述的50%,用水量为88立方米。(6)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按其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则该用水量为27立方米。综上所述,规划该居住小区二期最高日总用水量为293(7)三期小区规划人口为640人,依据《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50升/人.日,时变化系数取1.1,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05.6(8)市政、公建、绿化用水量为取上述的50%,用水量为52.8立方米。(9)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失水量按其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则该用水量为15.84立方米。综上所述,规划该居住小区三期最高日总用水量为174.24立方米2、供水水源及水压(1)水源:取自村给水管网,拟从城市干道各引入一路DN200给水管,引入后在基地内成环布置,以满足整个小区生活和消防用水。水压按0.25Mpa考虑。(2)水质: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5-89。(3)给水系统:建筑物内部采用下行上给式供水方式,有村供水管网直接供应。3、管网的布置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主干管以环状网布置,支管以枝状网布置。在主要道路上布置给水主干管。5.4.31、建筑物按三类建筑防火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为三级。2、消防水量:根据消防规范小区同一时间内按发生一次火灾计,一次火灾灭火用水量为20升/秒,一次着火时间按2小时计,则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40立方米/日。对于小区室内消防用水由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供水,消防用水量为室内消火栓系统15升/秒,同一时间内按3、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城市自来水网,两路DN200给水管在基地内呈环状网布置,环网上按间距不大于120m布置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消防栓采用半地下防冻式。室内消防用水储存在消防专用水池内,消火栓系统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4、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竖向成环,按规范要求在走道公共部位及消防电梯前室布置单出口消防栓,其间距保证任何部位有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按10m设计。消火栓系统采用单开门铝合金消火栓箱,DN65单出口消火栓,Ф19口径水枪,25m麻织水笼带;消火栓布置间距能够满足两只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意部位。5、每层按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手提式灭火器。干式灭火器采用MP6型,每个灭火器作用面积75m2。6、建筑疏散楼梯在数量、间距、疏散宽度等方面均应满足消防要求。5.4.41、排水体制: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经生化处理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排水系统:(1)雨水雨水流量按某某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为一年,雨水管管径按雨水流量计算;各管段流向布置,根据竖向规划及水系分布进行考虑,本着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进行布置。最小管径D300,最大管径为D600。规划后,排水应畅、迅速、无积水现象。(2)污水污水流量按给水量的90%计,住宅楼、公建楼的污水需经化粪池初沉,然后流入污水管。5.4.51、室外给水管选用实壁给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室内给水管选用CPVC塑料管,专用胶粘接。2、室内排水管选用硬聚氯乙烯排水塑料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选用排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3、热水管选用薄壁紫铜管及配件,焊接。4、消防喷淋管DN150选用无缝钢管,内外热镀锌;DN≤100,选用热镀锌钢管,管道连接;DN≧100,卡箍连接;DN<100,丝扣连接。5.5供热设计方案5.5.1小区供热负荷全是采暖负荷,负荷分为两部分,一是居民住宅采暖,二是商业公建建筑采暖。规划采用平均热指标法进行计算,小区冬季采暖负荷表如下:小区一期采暖计算表采暖用户采暖热指标W/m2采暖面积M2采暖负荷MW居民住宅70846295.9商业公建8554010.5合计900306.4小区二期采暖计算表采暖用户采暖热指标W/m2采暖面积M2采暖负荷MW居民住宅7047533.83.3商业公建853731.30.3合计51265.13.6小区三期采暖计算表采暖用户采暖热指标W/m2采暖面积M2采暖负荷MW居民住宅70219001.5商业公建8581000.68合计300002.185.5.2拟以某某市城市供热系统作为总热源。5.5.31、采用钢管,地沟铺设。主干管为D200及D175,各单元楼的主干管管径控制为D100,管线在小区内呈枝状布置2、采用供——回水双管循环系统,供回水管同向铺设。3、供回水温度为95/70℃4、供热管道应作好保温及防腐,并应考虑热补偿。5.6燃气供应方案5.6.1小区引用管道天然气作为气源,小区居民气化率为100%,按户均用气1.4N立方米/日计算,得小区用气平衡表如下:小区一期用气平衡表户类型用户定额N立方米(户/日)用气户数用气量N立方米/日居民1.4637892注:用气户数考虑一部分商业公建。小区二期用气平衡表户类型用户定额N立方米(户/日)用气户数用气量N立方米/日居民1.4359503注:用气户数考虑一部分商业公建。小区三期用气平衡表户类型用户定额N立方米(户/日)用气户数用气量N立方米/日居民1.4200280注:用气户数考虑一部分商业公建。5.6.2某市煤气公司中压管道接入该区,建设煤气调压站,调压后供给用户。5.6.31、采用中——低压两级管网系统。2、管道一律采用钢管,埋地铺设。5.7供电及电信设计方案5.7.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16-98】5.7.2建基地内照明、空调、电力、防雷、接地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话及涉及的综合布线、电视、防盗报警和呼叫对讲系统等强弱电全部设计内容。5.7.31、负荷及容量预测住宅楼用电指标为6千瓦/户,商业公建为80瓦/平方米,需用系数为0.3,功率因素为0.9。2、变电室配置根据规范规定,小区内变电所的设置,其负荷半径不应超过250米,在小区中部偏北设置1处配电室,配置变压器总容量为2000千伏安。103、配电系统及线路敷设由变配电室引至各建筑物的线路,采用VV22型电力电缆直埋方式敷设,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处设明显方位桩,建筑物内配电线路采用BV型铜导线穿PVC管敷设。电源进户处断路器设漏电保护功能,漏电保护电流为500mA,以防止电气火灾发生。住宅楼各户电表集中安装在底层。户内开关箱总断路器采用可切除中性线开关,插座回路开关均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漏电保护电流为30mA。各单位工程做总等电位联结,进线配电箱的PE母线,进入建筑物的各金属管道,建筑物内部的金属结构均应做好电位联结。所有消防及重要负荷的供电均设置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装置,并选用品质可靠的ATS开关,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5.7.41、照明光源:以荧光灯为主,门厅、楼梯、走道等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商业公建用房、起居室、卧室采用普通灯具,厨房、卫生间采用防潮吸顶灯。2、事故照明:在重要场所除有双电源供给外,还设EPS镉镍电池集中电源供应急灯在事故发生时疏散、诱导人员能迅速离开事故现场之用。3、线路敷设:变电所或配电间低压配店柜配出干线经电气竖井至各配电箱,干线采用紧密式插接母线,配电箱至各照明设备采用导线穿管敷设。各子项低压电缆沿室外电缆沟敷设。5.7.5建筑物防雷按三级考虑。在各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做接闪器,引下线利用柱内二根以上主筋,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建筑物每层利用框架梁钢筋与柱内主筋连接形成法拉第笼防雷击,对建筑物各电源电缆进户处设置防雷击电涌保护器。各建筑物的强、弱电竖井引入线采用金属管保护以防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内低压配电屏、各层配电箱及带有计算机、弱电信息装置的中端配电箱分三级设置电涌保护器。本工程接地保护采用TN-S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设专用接地线(PE线),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所有进户金属管线、电梯接地、防雷接地、弱电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及建筑物的各种水平、垂直金属管干线与建筑物接地体全部连接,形成总等电位连接,接地电阻小于1欧。淋浴、卫生间等设施局部辅助等电位联结,防止电击或微电击的发生。5.7.61、电讯线路由主干线引入,线路在小区内沿主要道路呈网状与枝状相结合布置。主要交叉路口及人流集散集中的地方应设公用电话亭,服务半径约100米小区电话由某某市直通,在各楼底层设电话交接箱。2、小区设有完善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泛光照明系统等。3、电视电缆系统通过市有线电视光缆接入,经有线电视基站分配后,由电缆引至各单元楼,管线在呈网状布置。4、根据小区的规划设计,着眼于现代化小区的建设目标,设置宽带网络系统,直接接入各用户,方便入住本小区居民日常现代信息及时接收与处理的要求。5、电信电缆与电力电缆分设道路两侧。可采用水泥管块式电信管道或用PVC排管埋地敷设。居民楼内应保证电信线入户。5.8小区管线铺设方案本工程管线共有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燃气管共7种,除电力电缆和电信电缆采用电缆沟铺设外,其余管线一律采用直埋铺设。各种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及建筑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净距,避免互相干扰,各种管线在垂直交叉时,应遵守如下原则:1、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2、小管径让大管径3、给水管尽量在污水管上面。4、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5、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6、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

第6章环境保护和节能6.1环境保护6.1.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本项目建设地点在外环路沿线。该处周围环境状况较好,周围水体、大气、土壤和植被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且周围无重污染企业。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除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厨房油烟、生活垃圾需采取治理措施外,基本没有其它污染物排放。因此,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6.1.2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1.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本项目属住宅小区建设,其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厨房油烟及生活垃圾。为确保小区本身的环境卫生要求并且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对上述污染源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2.环保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不多,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极其轻微,其主要治理措施如下:(1)生活污水本项目采用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然后经市政污水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2)本项目在厨房采取通风排气措施,在炉灶上部设有带机械排风和油烟过滤器的吸排油烟机,以防止厨房油烟气味污染环境。(3)生活垃圾本项目垃圾处理采用集中式垃圾中转站,组织专职卫生保洁人员统一收集清扫,集中到垃圾中转站后,由城市环卫部门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4)绿化良好的绿化不仅能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方面也有特殊的作用,本项目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把组团院绿化、道路绿化和小区中心花园绿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活动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具有花、香、果、绿四大观赏特性,以确保小区环境优美整洁。6.1.3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属住宅小区建设,其污染源很小,且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少,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厨房油烟集中经生化处理后,完全可达环保要求,对生活垃圾集中存放,定期外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6.2节能本小区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建筑节能的要求进行节能设计,拟采取以下节能措施:6.2.1建筑设计节能1、住宅应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321-2006)、商业建筑及配套公建应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786-2006)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设计应满足标准中各项要求。2、围护结构应进行热工设计并有详细的细部构造设计。3、规划设计应合理布置建筑物朝向,尽量保持采光条件良好。4、设备专业亦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节能设计。5、设计中应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并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节能降耗。6.2.2水暖设计节能1、卫生间采取节水措施,并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以节约用水。2、热交换器选用节能型,设备和管道均有保温措施。3、水泵设减振台座,进出水管安装软接头弹性吊托架,以降低噪声和噪声传递。4、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消毒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6.2.3电气设计节能1、所有设备一律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节能型设备。电器设备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并采取电容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损耗。2、照明控制上采用分散与集中相集合的方式,地下停车库、走道机房等处的一般照明采用间隔控制,楼梯间及室外照明采用智能变场景控制装置,以满足不同照明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少打开灯的要求,室外及泛光照明采用光敏智能自动控制装置,根据室外亮度自动开闭相关灯具。3、灯具以节能型为主,达到节约电能目的。6.2.4其它措施除上述措施外,小区管理机构应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按期对各类设备、管道、器具等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