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1页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2页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3页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4页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条主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三个重点内容:1.两极格局的形成:1955华约2.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日、不结盟运动、中国等力量崛起

3.两极格局解体:1991年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两极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解体“一超多强”局面◆“五大力量中心〞〔美西欧日苏中〕---尼克松1971年“堪萨斯演说〞◆“五个地缘战略棋手〞〔法德俄中印〕---布热津斯◆“三维国际象棋盘〞---约瑟夫·奈◆“单极----多极结构论〞由一个全球性超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的世界。---亨廷顿什么是“极〞?两极之“极〞和多极之“极〞含义是否相同?“极〞是指国际力量对比形成的基本格局。是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不同历史时期,作为“极〞的国家对国际事务产生影响的手段不同,使“极〞的概念有所区别。------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两极之“极〞同控制力和支配力联系,主要通过政治、军事手段控制支配其他国家。〔分别控制北约华约〕它的载体是美苏两国。-------多极之“极〞主要表现吸引力、影响力、作用力和协调力。凭借先进科技、较雄厚经济实力,通过投资、贷款、技术出口和转让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现在美国是标准一极,其他都具备一极的潜力但不真正具备“极〞的含义。多极化趋势、方向非多极化格局〔2009年广东历史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以下表述同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二战后的世界政治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1.形成背景:2.形成过程3.两极下的对峙4.认识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1.欧洲走向联合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中国的发展1.两极格局解体:19912.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平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德国分裂-----欧洲亚洲框架冷战含义冷战序幕开始发展最终形成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利的转换作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以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按照周期表的提示,表达“美国世纪〞到来的主要历史进程。◆罗斯福新政◆二战……二战后的世界政治一.两极格局形成

1.形成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只有美国和苏联尚有余力雄踞于当世。……人们开始普遍把这两个国家称为超级大国—也就是巨型大陆领土国家,掌握着庞大的资源,使欧洲的老牌大国在内的其他所有国家都相形见绌。……自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体制之间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的敌对。---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极格局的成因。1)基础因素:法西斯被消灭,失去合作的基础2)美苏因素:美政经军实力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苏政军实力增长,唯一可与美国相抗衡国家3)西欧因素:二战后实力削弱,欧洲中心地位基本丧失4)差异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一.两极格局形成

1.形成背景:框架: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冷战〞含义、序幕、开始、发展及最终形成含义:美国为首西方资’国家,对苏联等社’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敌对行动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发展: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最终形成:北约1955年华约成立2.形成过程:“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冷战〞序幕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发表演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本身的命运。杜鲁门主义1947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冷战的发展: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马歇尔1947年演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马歇尔计划目的?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杜鲁门总统签署“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马歇尔计划美国固然是在利用它自己的经济资源帮助其竞争对手实现复兴,但在此同时马歇尔计划也通过修复世界市场而服务于美国人自己的利益,可以说美国是世界市场的主要受益者。通过为美国出口开辟海外市场,马歇尔计划也有助于促进美国本土的经济繁荣。美国人实现了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马歇尔计划也加剧了苏联集团和西方之间的分裂。——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为了与西方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经互会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约。“北约〞反对苏联和东欧的军事政治集团----冷战发展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这样共产党世界和西方世界就被区分开来了……一方采取行动,另一方就会采取反行动……欧洲也像德国一样被冷战切成了两半。--?全球通史?下〔2009海南历史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B——德国分裂3.两极下的对峙〔1〕冷战:◆欧洲—德国分裂二战后,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柏林危机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7月美国组建“联合国军”侵略朝鲜1950.10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3年7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2)热战:亚洲之朝鲜战争朝鲜分裂缘由朝鲜战争爆发及结束1961年,美国侵略越南——局部热战:越南战争(2)热战:亚洲之越南战争二战后抗击法1961—1975抗美“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在不涉及我们自身存亡的事务中,要判断什么是另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应由国际社会进行公开辩论来决定。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在重复着类似错误〞---麦克纳马拉?回顾:越南的悲剧与教训?〔2009年安徽文综21〕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表达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C

---争夺重点地区:欧洲---性质: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阵营、观念文化较量。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特点: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表现有经济封锁、和平演变等。---后果: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长期共存中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局势长期紧张。4.冷战进一步认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小结1一.两极格局形成1.形成背景2.形成过程框架—雅尔塔体系冷战含义序幕、开始、发展及最终形成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经互会北约---军事---华约3.两极下的对峙“冷战〞:德国分裂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4.进一步认识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见经济讲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二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新型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技重视科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劳力朝鲜战争期间大批军事定货;海外市场市场减免战争赔款、美提供资金和物质援助,加强政府投资。资本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亦可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民主改革,铲除封建残余政府投资,贸易立国政经调整历史启示日本经济发展主要措施要素项目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民主改革---战争订货---经济调整----科技教育—美国因素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改变单纯依靠美国外交政策,实行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修改宪法拥有核武器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背景:指导P118〔2〕正式形成的标志〔3〕奉行政策、行动纲领及特点、作用铁托纳赛尔尼赫鲁

1.队伍不断扩大,由15个增加到100多个,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人口总数的1/2。包括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2.随国际局势发展,斗争矛头由最初指向新老殖民主义到转向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结盟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3.斗争领域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特别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不结盟运动发展,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2009年安徽文综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D

新中国建立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最大的灾难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发展4.中国的发展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中国的发展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小结2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日?环球时报?莫斯科落日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三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它消灭了私有制,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的手中,由国家用计划和指令对全部经济生活进行管理和控制,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并从根本上杜绝了国家内部的经济竞争,在这一点上它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一种彻底革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名称背景内容结果及原因赫1斯模式弊端2农集体化消极影响3农轻重比例失调1政:打破斯崇拜2经:重点农业

(家庭副业玉米)工业:1缺乏科学认识2未结合国情3未突破斯模式勃1斯模式弊端2调整赫改革1重点重工业特别军事1.军事与美匹敌2.经济停滞戈1社会动荡2经济下滑3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经济改革及重点2政治:人道民主社多元化多党制1缺乏宏观决策2经济滑坡3局势失控4苏联解体

指导P119----P120(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1.含义2.德国的统一斯大林体制错误说●经济发展滞后说政治腐败决定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失败说●民族冲突说经济建设中心执政党建设苏联解体1990苏联实行多党制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苏联体制有三个主要相互关联的缺陷:第一,与成为一个工人国家的要求相反,苏联是由一个特权精英阶层来统治的;第二,通过精英统治的国家是一个专制国家,否定公民权和人们的自由;第三,政治和经济结构都中央集权化,等级森严,所有的重要决策都由处在中心的少数高级官员作出,其他人只是简单地执行他们的命令。三个主要教训:第一,一个必须可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一个民主的政体,尊重个人的公民自由;第二,集权化和等级制必须由可供选择的体制替代;第三,社会主义必须拥有预防特权滋生的体制。----?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美大卫·科兹2.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1)和平与动荡并存:指导P120矛盾--民族种族宗教领土武装冲突—美国轰炸南联盟国际恐怖主义—9.11东突势力特点—美插手区域性小规模传统安全威胁:军备竞赛、军事威胁和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非战斗人员,以非法、非理性、违反人类社会公认准那么的方式,用暴力、威胁或其他破坏性手段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或其他非纯利己目标的思想逻辑和实践活动。恐怖主义国际化或全球化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