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综合练习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七里之郭(外城)B.环而攻之(围)
C.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D.池非不深也(池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与汝毕力平险
B.环而攻之而不胜/如鸣珮环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故君子有不战/既克,公问其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中第二、三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四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文中第五至八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作者在论述这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短文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施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
B.作者将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C.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D.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中心论点。五、简答题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将“多助”与"寡助”的不同结果相比照,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考答案:一、解词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比不上)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外城),环(围)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这)天时不如地利也。城(城墙)非不高也,池(护城河)非不深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放弃)而去(离开)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因此,所以)曰:域(限制)民不以(靠,凭借)封疆之界,固(巩固)国(国防)不以山溪之险,威(震慑)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同“叛”,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归顺,服从)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略三、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5、得道天下顺之四、1、D2、C3、B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范本及审查
-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教学设计
- 个人租房合同范本样书
- 公墓购销协议合同范本
- 内装箱合同范本
- 万科电缆合同范本
- 事故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幼儿园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买地皮出售合同范本
- 保洁公司加盟合同范本
- DeepSeek1天开发快速入门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2025年环卫工作计划
- 2024年07月山东省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夏季校园招考29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品质巡检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购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合同含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条款
- 初验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