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大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1页
啤酒大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2页
啤酒大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3页
啤酒大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4页
啤酒大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啤酒大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大麦病害大麦病害有:大麦条纹病、大麦网纹病、大麦根腐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大麦赤霉病、大麦丛矮病。除大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外,上述其他6种大麦病害均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呼伦贝尔市大麦主要病害有:大麦条纹病、大麦网纹病、大麦根腐病和大麦丛矮病。大麦丛矮病目前发病较轻,发病率在4%以下,尚未达到防治指标。大麦条纹病、大麦网纹病、大麦根腐病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发病较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必须进行防治。其防治有两种效果,一是增产效果,大麦条纹病、大麦网纹病、大麦根腐病用一种方法,一次性处理综合防治,可增产20%以上;二是品牌效果,未进行大麦病害综合防治所生产的大麦籽实,所携带的病菌较多,对麦芽生产质量影响较大,既影响产地大麦的品牌,又影响麦芽的品牌。所以大麦病害必须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综合防治,成本低,综合效益显著。(一)大麦条纹病大麦条纹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大麦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大麦条纹病种子带菌是该病害的初侵染源,所以凡是种大麦的地区均有此病发生。大麦条纹病在我国发生流行范围较广,长江流域大麦种植区的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发病较重,西北大麦种植区的甘肃、宁夏、新疆发病较轻,东北大麦种植区的黑龙江和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麓属于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未进行药剂防治的大麦发病率在10%以上,发病严重时田间大麦植株死亡率可达20—30%,产量损失20%左右。1.1症状植株的地上部分都能发病,以叶片发病最重。大麦的第1、2片幼叶即可发病,但一般在4—5片叶时发病较多。病斑初期为淡黄色的斑点,或短小条纹,后随着叶片的长大,病斑逐渐扩展。到分蘖期,病株发生典型的症状,自叶片基部直到尖端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条斑,颜色由苍白色逐渐变黄褐色和坏死。拔节到抽穗期大多数老病斑中央变成草黄色,边缘褐色,并长出大量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破裂干枯而引起大麦全株枯死。一般一个叶片显症后,此后新生的叶片也依次发病,病株分蘖期通常全株发病,但也有的分蘖逃避而不发病的,分蘖期发病严重的不能正常拔节,随即枯死。大麦的叶鞘及茎杆发生条纹病较少,而且病斑小。通常病株较健株矮小,多数不能抽穗或者在抽穗前枯死,即使抽穗也弯曲成畸形而多数不能结实。虽有结实也不饱满,多数皱缩而失去发芽能力。一般带病的籽粒不表现症状,与健粒外观无异,但也有带病的籽粒呈黄褐色的。1.2病原大麦条纹病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Drechslera(Rab.&Sche.)Schaemeker,异名为HelminthosporiumRab.&Sche.,有性阶段为麦类核腔菌,属子囊菌,学名为Pyrenophora(Rabh.)Itoetkuribay,在自然界中一般见到的为其无性阶段,有性阶段很少见。分生孢子极易萌发,有足够的水湿条件,在6—300C之间都能正常萌发,以23—250C最为适宜。萌发时芽管常变成次生分生孢子梗,在其上顶生或侧生1—2个次生分生孢子。菌丝体淡黄色,在培养基上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3—50C,最高为33—340C,最适温度250C左右。病菌对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PH3—1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以5.4—6.7之间最为适宜。1.3侵染循环分生孢子在自然条件下只能存活4—5个月,在人工0—50C条件下,经36个月还有20%的萌发率。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残体中只能存活5个月,所以病菌在播种材料以外寿命不长。但菌丝体潜在种子内以休眠菌丝体的形式能存活5—10年。有报道,种子内潜伏的休眠菌丝体保持活力可达16年之久。病菌休眠菌丝体多数潜伏于种子的果皮表皮层内休眠,也可在颖片内层越冬,所以种子带菌是大麦条纹病田间的初侵染源。携带病菌的种子播种后,其内潜伏的菌丝体随着种子的萌发也开始萌动,当幼芽萌发时,萌动的菌丝首先侵入芽鞘,在组织内不断繁殖蔓延,然后穿透芽鞘内壁,侵入邻近的第一片嫩叶。同理又依次侵入第二、第三和继此出生的幼叶。叶片内的菌丝体顺着叶脉繁殖蔓延的快,横向发展很慢,因而形成长条斑。当全部叶片被菌丝侵染后,菌丝即侵入穗部,病穗便被毁于旗叶叶鞘中不能抽出或勉强抽出而呈畸形。拔节到抽穗期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的传播,分生孢子落在大麦的花器上,在大麦即将开花的初期侵入数量最多,到开花中期以后开始减少。分生孢子萌发后,主要在内颖上繁殖,也可侵入种皮。随着种子的成熟,菌丝的细胞膜加厚呈休眠状态,潜伏在内颖和种皮内越冬越夏。1.4发病条件影响大麦条纹病的环境条件主要为播种时期的土壤温度、湿度和大麦开花期的气温与湿度,其中以播种时期的土壤温度最为重要。1.4.1土壤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快慢,幼苗生长发育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病菌的侵入与病害的发展。病害发生的最适土温为5—100C,11—150C发病率明显减轻,200C左右发病率极轻,240C以上则不能发病。因此,春季大麦适时晚播,种子发芽、出苗快,长势壮,不利于病菌侵入,可明显减轻病害。土壤对病害的发生影响也较大,土壤含水量40—50%时病害发生较重,低于40%、高于70%时病害发生减轻。1.4.2大气温度、湿度播种后低温多雨,形成对大麦发芽生长不利,而对病菌萌发侵染有利的环境,因而病害发生较重。大麦生长期间,病菌已经侵入,此时高温多雨,植株生长幼嫩,有利于病菌侵染繁殖,病害症状表现、发展的较快,加重大门条纹病发病程度。大麦抽穗开花期,一般田间气温较高,均能满足发病的要求。这时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天气多雨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传播、萌发和侵入,增加田间健穗感病的机会,种子带菌率高,翌年发病严重。1.5防治方法大麦条纹病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种子带菌,所以把好种子关,处理好种子,是防治大麦条纹病的主要措施。1.5.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成本低、效果好、技术最先进,生防菌按种子重量3%拌种,防治大麦条纹病效果94%以上。生防菌不但对大麦条纹病防治效果好,而且还兼治土壤中其他有害真菌,清洁土壤环境,有利于翌年轮作植物生长。1.5.2药剂拌种使用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2—0.15%。一是手工药剂拌种方法:1公斤2%立克秀加水12.5公斤,形成8%的药夜,用水舀均匀泼在670—830公斤种子上,边泼边用大铁锹快速翻拌,翻拌2—3遍,药液即可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堆闷3—4小时,药液充分被种子吸收,即可装袋播种。二是机械拌种方法:拌种机每罐水的数量,进行常规拌种的数量,决定了配药的浓度。如:拌种机每罐装水20公斤,可拌种600公斤,每罐水加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0.9公斤,配药浓度为7.5%。配药计算方法:1000:1.5=600:用药量用药量=公斤1.5.3适时播种啤酒大麦适播种,种子吸水快、发芽快、出苗快,条纹病明显减轻。(二)大麦网纹病大麦网纹病在国内、国外大麦种植区都有发生,初侵染源来源于种子带菌,主要为害大叶片,引致叶枯,对产量有20%左右的影响。大麦网纹病还降低大麦籽实的淀粉含量,减少麦芽的产量。2.1症状大麦网纹病属于系统发病病害,自幼苗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大麦发芽后,种子携带的病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病菌也随之萌发,首先侵染胚芽鞘,通过胚芽鞘在侵染第一片叶片,然后从基部叶片逐渐向上侵染蔓延,严重时全株叶片都发病。叶片上初现病斑为浅褐色,后变深褐色。因病斑色泽深浅不一,内生纵横暗褐色或黑褐色细线,交错似网纹状,故称为网纹病。2.2病原病原有性阶段为子囊菌[Pyernphorateres(Sacc.)Drechsler];无性阶段为大麦网斑长孺孢菌Drechslerateres(Sacc.)Shoemaker,异名为HelminthosporiumteresSacc.子囊壳产生在遗留于田间的作物残体上,原形或椭圆形,或呈烧瓶状。子囊棍棒状,成束,无色,内生纺锤形或椭圆形子囊孢子8个,少数为4个。子囊孢子黄褐色,有横隔3—4个,纵隔0—2个。子囊壳上还可抽生分生孢子梗及刚毛。刚毛黑褐色长针状,直或稍弯曲,有6—10个隔膜。分生孢子梗褐色或橄榄色,直或膝状曲折,基部细胞稍膨大,单生或2—3枝丛生。分生孢子圆筒形,淡橄榄色,2—9个隔膜。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0C,菌丝发育250C最适。2.3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种子和病株残体组织中越冬、越夏。病菌抗逆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能生存7年左右;在种子内可存活10年,大麦种子带菌是大麦条纹病的初侵染源。播种出苗后,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或者田间病株残体上的病菌也随之萌发,侵染幼苗而引起发病。此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在侵染,在大麦整个生长期重复侵染为害。当大麦抽穗开花期,分生孢子为害穗部使种子带菌。带菌的种子与不带菌的种子用眼睛直观,没有明显区别。分生孢子能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侵染大麦,侵染大麦的温度范为8—330C,适宜的温度为15—200C。随着大麦的成熟以及植株水分的降低,病菌在种子颖壳内或病株残组织上进入休眠状态越冬、越夏,作为春播大麦的病菌侵染来源。2.4发病条件病菌萌发、侵染在8—330C范围内都可以进行,因此在作物生长期间温度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土壤湿度适宜,种子萌发快,出苗壮,抗病菌侵能力较强,苗期病害则轻;土壤湿度过大,对出苗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苗期则发病重。大麦生长期间,适当的少雨、多日照,空气湿度低,则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病害明显减轻。相反,连阴雨,寡日照,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田间发病率明显加重。2.5防治方法2.5.1合理轮作田间病株残体组织携带大量的病菌,大麦与油菜、马铃薯等茬口合理轮作,田间无病害菌源,有明显的防治效果。2.5.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大麦收获后,一是将大麦秸秆拉出田间,做饲草利用;二是进行烧茬,净化田间环境;三是进行深翻,将病株残体组织埋入土壤20厘米以下。2.5.3生物防治生防菌按种子重量3%拌种,防治大麦网纹病效果95%以上。生防菌具有长期寄生真菌效果,清洁土壤和叶片真菌,防治时间长,防治效果显著。2.5.4药剂拌种药剂拌种防治大麦网纹病方法与防治大麦条纹病相同。(三)大麦根腐病大麦根腐病由于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症状差别,危害根和茎基部形成大麦青死病,危害叶片形成大麦斑点病。大麦根腐病与小麦根腐病交差感染,我市小麦根腐病发生普遍而较重,受其影响大麦根腐病发生较普遍,是我市大麦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大麦根腐病主要发生区域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其中以华北华中发病较重。有些地区大麦根腐病发病率及所造成的减产仅次于大麦条纹病。大麦根腐病所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首先,病菌侵染大麦的幼芽、幼苗使幼苗不能出土便死亡;或虽能勉强出土,但生长较弱,苗期枯死,造成群体株数不足而影响产量。其次,大麦的茎、叶片、穗部等部分被害,从而影响大麦的生长发育。第三,感染大麦根腐病的植株生长矮小,较正常植株矮一半左右,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形成“青死”;即使能抽穗,也要减产50%以上。第四,大麦根腐病重病粒发芽率较低,影响大麦质量。症状苗期症状幼苗被侵染时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苗不能出土而枯死,受害稍轻者虽能出土,但生长纤弱,以后还可能枯死。在分蘖期间根茎部分常有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幼苗因病菌侵染而阻碍发育,使分蘖增多形成丛生,但这些分蘖多数为无效分蘖,不能成穗。地下茎受害时,呈褐色,严重是腐烂折断,使种子根失掉从土内深层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特别在干旱地区,削弱抗旱的能力,有时可减产30—50%。成株症状成株根茎被害时呈褐色腐烂,会引起茎基部折断倒伏而枯死。田间在孕穗前后,有时麦田中会发生小片枯死,枯死的植株呈青灰色或白穗,俗称“青死病”。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黑褐色、梭形,中间微呈一点白色或褪绿色,逐渐扩大,椭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叶鞘上病斑较大,还可以引起茎节发病。病害严重时,使上部功能叶片枯死,严重影响籽粒灌浆、饱满程度以及发芽率,对大麦的销售质量影响较大。穗部症状大麦穗部发生根腐病时,一般是几个小穗受到侵染,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会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在穗颈或穗轴被害时,发生穗枯或掉穗,这种现象在空气湿度很高时才会发生。病原大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世代属半知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学名:Drechslerasorokiniana(Sacc.)Subram.&gain1、形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5束生,深褐色,直或有膝状曲折,基部细胞膨大,顶端色稍浅,有3—5个隔膜,尺度48—128×6—10μ。分生孢子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榄褐色或深榄褐色,直或稍弯曲,坐落在孢子梗孢痕的顶端和折点,两端细胞钝圆形,2—11个隔膜,尺度32—112×14—32μ;脐点凹陷于基部细胞内,黑褐色。子囊壳世代发生与病残体的死组织上,凸出,球形或近球形,有吻和孔口,子囊壳尺度为370—530×340—470μ;子囊无色,尺度为110—230×32—45μ,内有4—8个子囊孢子,作螺旋状排列;子囊孢子线状,淡黄褐色,有6—13个隔膜,尺度为160—360×6—9μ。2、生物学特性分生孢子萌发时,一般从顶端伸出芽管,萌发温度以240C为最宜;分生孢子能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萌发,但以中性或偏碱液体中较好。根腐病菌能侵染大麦、小麦、黑麦、燕麦、野燕麦和多种禾本科植物。加拿大报道在与油菜轮作时,还能侵染油菜。侵染循环1、越冬和传播根腐病菌可以在大麦的种子内和颖壳上越冬、越夏,也能在病株的残体上越冬,这些都能成为根腐病的初侵染源。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沾附种子表面和颖壳内侧越冬、越夏;菌丝体侵入种皮和胚内后,随着种子的成熟以休眠菌丝体的状态越冬和越夏。在种子内休眠菌丝体最少能活5—6年,有报道最长能存活10年之久。残留在田间病株残体上和土壤里的分生孢子,经过低温的冬季并不死亡,成为翌年的侵染源。所以,根腐病防治不好的地块不能连作大麦或小麦。2、侵染种子萌发后,根腐病菌首先侵染芽鞘,发展后蔓延至幼叶、根冠、根茎、和地下茎等部分。残留在土壤内、病株残体上的分生孢子以及病组织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首先侵染幼苗基部叶片,然后再向上侵染茎、节和穗部等部分,引起叶斑、青枯、茎枯、叶鞘枯死和穗枯等症状。发病条件和流行大麦根腐病发生的轻重受品种的抗病性、温度、湿度、和菌量多种因素的影响。品种的抗病性大麦品种的抗病性对根腐病的影响较大,抗病性弱的品种发病率在15%以上,易造成根腐病大流行;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病率在5%以下,垦啤麦2号大麦抗根腐病能力较强,一般发病率较低。2、温、湿度温度和湿度的高低,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