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感觉器课件_第1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感觉器课件_第2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感觉器课件_第3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感觉器课件_第4页
正常人体解剖学感觉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感觉器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功能为接受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

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把感受器分为三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1第八章感觉器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第一节视器

眼球壁

眼球

视器眼球内容物

眼副器(眼睑、结膜、

泪器、眼球外肌等)

眼球位于眶的前部,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2第一节视器

眼球壁

(一)眼球壁

角膜

眼球纤维膜

巩膜

虹膜

眼球血管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部

视网膜

睫状体部

视部

巩膜静脉窦:在巩膜与角膜相接处深面的环行结构,是房水循环的通道。3(一)眼球壁

角膜

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

虹膜: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睫状体

脉络膜4眼球血管膜

虹膜: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虹膜部视网膜

视网膜睫状体部盲部

视部

眼底:视网膜的后部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有视网膜中央血管出入,是

视神经节C轴突汇集而成。又称生理性盲点。

黄斑:视神经盘外侧约3.5mm处黄色小区。

黄斑中央凹:为黄斑的中央凹陷,此处感光最敏锐。5虹膜部视神经盘眼球矢状面眼底6视神经盘眼球矢状面眼底6黄斑老年黄斑荧光血管造影青年黄斑荧光血管造影7黄斑老年黄斑青年黄斑7视网膜结构8视网膜结构8(二)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屈光系统:角膜、房水、玻璃体和晶状体。

房水的循环途径:睫状体分泌→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眼房:是眼球内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眼球前、后房两部。

虹膜角膜角:在眼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行间隙,又称前房角。9(二)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二、眼副器

(一)眼睑(分为上、下睑)

睫毛根部有睫毛腺,

急性炎症→麦粒肿。

睑板内有与睑缘成垂直排列的

睑板腺睑板腺囊肿→霰粒肿。10二、眼副器

(一)眼睑(分为上、下睑)

睫毛根部有睫毛腺,二、眼副器

(二)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在巩膜的前部)、结膜穹隆(结膜上穹、结膜下穹)三部分。

当闭眼时全部结膜形成结膜囊11二、眼副器

(二)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分为二、眼副器

(三)泪器

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方

泪道:包括泪点、上、下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四)眼球外肌

共有7条,和眼球的运动及眨眼有关。12二、眼副器

(三)泪器

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方

第三节前庭蜗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13第三节前庭蜗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13一、外耳

耳郭

外耳

外耳道

鼓膜14一、外耳

耳郭

外耳二、中耳

鼓室

中耳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的连结:

鼓膜脐→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15二、中耳

鼓室

中耳咽鼓管三、内耳

前庭

骨迷路骨性隧道骨半规管

耳蜗

椭圆囊和球囊

膜迷路

膜性囊管膜半规管

蜗管16三、内耳

(一)骨迷路

1、前庭

位于骨迷路的中部,略似椭圆形的腔隙,后上方有5个小孔与3个骨半规管相通,前下方有一大孔通耳蜗。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即内耳道底有神经穿入的许多小孔。

2、骨半规管

位于前庭的后上方,有前、外、后3个互相垂直的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其中一个脚上有一膨大部称骨壶腹。前、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

3、耳蜗

位于前庭前下方,由蜗螺旋管绕蜗轴两圈半形成,蜗轴位于耳蜗中央,骨质疏松,有血管和神经穿行其间。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约达管腔的一半)。将蜗螺旋管分为两半:上半前庭阶,通前庭窗;下半鼓阶,通蜗窗17(一)骨迷路

1、前庭

位于骨迷路的中骨迷路18骨迷路18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YouDoYourBest,FailureIsGreat,SoDon'TGiveUp,StickToTheEnd19结束语19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CriticizeAndGuideThe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时间:XX年XX月XX日

20感谢聆听演讲人:XXXXXX时间:XX年第八章感觉器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功能为接受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

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把感受器分为三类: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21第八章感觉器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第一节视器

眼球壁

眼球

视器眼球内容物

眼副器(眼睑、结膜、

泪器、眼球外肌等)

眼球位于眶的前部,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22第一节视器

眼球壁

(一)眼球壁

角膜

眼球纤维膜

巩膜

虹膜

眼球血管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部

视网膜

睫状体部

视部

巩膜静脉窦:在巩膜与角膜相接处深面的环行结构,是房水循环的通道。23(一)眼球壁

角膜

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

虹膜: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睫状体

脉络膜24眼球血管膜

虹膜: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虹膜部视网膜

视网膜睫状体部盲部

视部

眼底:视网膜的后部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有视网膜中央血管出入,是

视神经节C轴突汇集而成。又称生理性盲点。

黄斑:视神经盘外侧约3.5mm处黄色小区。

黄斑中央凹:为黄斑的中央凹陷,此处感光最敏锐。25虹膜部视神经盘眼球矢状面眼底26视神经盘眼球矢状面眼底6黄斑老年黄斑荧光血管造影青年黄斑荧光血管造影27黄斑老年黄斑青年黄斑7视网膜结构28视网膜结构8(二)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屈光系统:角膜、房水、玻璃体和晶状体。

房水的循环途径:睫状体分泌→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眼房:是眼球内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眼球前、后房两部。

虹膜角膜角:在眼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行间隙,又称前房角。29(二)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二、眼副器

(一)眼睑(分为上、下睑)

睫毛根部有睫毛腺,

急性炎症→麦粒肿。

睑板内有与睑缘成垂直排列的

睑板腺睑板腺囊肿→霰粒肿。30二、眼副器

(一)眼睑(分为上、下睑)

睫毛根部有睫毛腺,二、眼副器

(二)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在巩膜的前部)、结膜穹隆(结膜上穹、结膜下穹)三部分。

当闭眼时全部结膜形成结膜囊31二、眼副器

(二)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分为二、眼副器

(三)泪器

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方

泪道:包括泪点、上、下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四)眼球外肌

共有7条,和眼球的运动及眨眼有关。32二、眼副器

(三)泪器

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方

第三节前庭蜗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33第三节前庭蜗器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13一、外耳

耳郭

外耳

外耳道

鼓膜34一、外耳

耳郭

外耳二、中耳

鼓室

中耳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的连结:

鼓膜脐→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35二、中耳

鼓室

中耳咽鼓管三、内耳

前庭

骨迷路骨性隧道骨半规管

耳蜗

椭圆囊和球囊

膜迷路

膜性囊管膜半规管

蜗管36三、内耳

(一)骨迷路

1、前庭

位于骨迷路的中部,略似椭圆形的腔隙,后上方有5个小孔与3个骨半规管相通,前下方有一大孔通耳蜗。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内侧壁即内耳道底有神经穿入的许多小孔。

2、骨半规管

位于前庭的后上方,有前、外、后3个互相垂直的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其中一个脚上有一膨大部称骨壶腹。前、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

3、耳蜗

位于前庭前下方,由蜗螺旋管绕蜗轴两圈半形成,蜗轴位于耳蜗中央,骨质疏松,有血管和神经穿行其间。自蜗轴发出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约达管腔的一半)。将蜗螺旋管分为两半:上半前庭阶,通前庭窗;下半鼓阶,通蜗窗37(一)骨迷路

1、前庭

位于骨迷路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