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催化反应催化的研究和发展对化学工业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种性能不同催化剂的开发促使同一产品在反应器、生产流程甚至生产方法和原料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产品的、原料消耗等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同时环境污染也不断减少。催化反应可分为: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反应。固体催化剂ActivationenergywithoutcatalystActivationenergywithcatalyst
催化剂的定义:催化剂是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能复原的物质。催化剂作用的特征:产生中间产物,改变反应途径,因而降低活化能和加速反应速率。对可逆反应,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和反应热,同时加速正、逆反应。具有选择性。催化剂可以在复杂的反应系统,有选择地加速某些反应。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不同的产品。如果希望催化剂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尽可能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催化剂的性能要求活性高反应活化能小;选择性好;寿命长;抗毒、耐热;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合理的外形;易于活化、再生;价格低廉。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者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对活性组分的要求:具有尽可能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抗毒性。通常对载体的要求:高强度,高比表面。催化剂的化学组成活性组分以金属为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等。一个成功的催化剂往往是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及载体的完美结合。活性组分的选择,根据目前的知识水平只能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尚不能预先选择。载体以多孔物质为主,如硅藻土、三氧化二铝等。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孔径和比表面。强度高,是对载体的要求。助催化剂加入的量小,增加催化活性,增加选择性,延长催化剂寿命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1)共混合法即将催化剂的各个组份作成浆状,经过充分的混合(如在混炼机中)后成型干燥而得。(2)浸渍法即将高比表面的载体在催化剂的水溶液中浸渍,使有效组成吸附在载体上。如一次浸渍达不到规定的吸附量,可在干燥后再浸。此外,要将几种组份按一定比例浸渍到载体上去也常采用多次浸渍的办法。(3)沉淀法或共沉淀法即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向催化剂的盐类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有时还加入载体),即生成催化剂的沉淀。再经过滤及水洗除去有害离子,然后煅烧成所需的催化剂组成。(4)溶蚀法如骨架镍即是先将Ni与A1按比例混合熔炼,制成合金,粉碎以后再用苛性钠溶液溶去合金申的朋而形成骨架镍的。(5)热熔融法即将主催化剂及助催化超组份放在电炉内熔融后,再把它冷却和粉碎到需要的尺寸,如合成氨用的熔铁催化剂就是一例。固体催化剂solidcatalyst固体催化剂的物理性质
(1)内表面积Sg内表面积越大,活性位越多,反应面越大。常用测定方法有:气体吸附法,即BET法。(2)孔容Vg和孔隙率θ氦-汞置换法把氦引入一个装有一定质量的催化剂颗粒的真空容器中,由所通入的氦量和通氦前后的压力就可测出容器内催化剂颗粒的总余隙(包括催化剂颗粒内和颗粒间的空隙);然后把氦抽空,容器在大气压下用汞充满,由于汞在大气压下不能渗透到催化剂颗粒内的微孔中,只能占据颗粒间的空隙。公式:(3)孔径及其分布催化剂的孔道一般可以根据孔半径大小分成三类:微孔、中孔、大孔。Wheeler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平均孔半径可按下面方法计算:
和固体催化剂的活化新制备的催化剂通常活性很低,使用前需要进行活化处理。活化一般直接在工业反应器中进行,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入一定组成的气体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使催化剂活性达到要求的水平。常见的活化处理有三类:(1)氧化某些物质只有在高氧化态下才有催化活性。如果在新制备的催化剂中它们以低氧化态形式存在,使用前就要进行氧化处理。(2)还原烃类蒸气转化、甲烷化等反应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金属Ni、Zn等。在新制备的催化剂中,它们通常是以氧化物的形态存在,使用前应在高温下通入氢气或其它适宜的还原性气体,进行还原活化。(3)改变晶型某些物质或元素只有特定形式的晶型才有催化活性,这类催化剂在活化处理时需要把活性组分转变为要求的晶型。活性位理论(1)反应物被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吸附,并成为活性吸附态。(2)活性吸附态在催化剂的活性位(活性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3)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活性表面上脱附。在催化剂内部孔道所组成的内表面上进行催化反应。
按上述步骤获得的催化反应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称为本征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七步骤吸附等温方程Intrinsickinetics一、化学吸附
PhysicaladsorptionVanderWaals-forcesnon-specificlowheatofadsorptionmono-molecular/multi-layercoverage
Chemisorptionchemicalinteractionspecificforbothadsorbent&adsorbatelargeheatofadsorption(~100kJ/mol)occursathighertemperaturesmono-molecular-layercoverage化学吸附速率方程的建立
Adsorption
(1)单位表面上的气体分子碰撞数(2)吸附活化能Ea(3)表面覆盖度ThefractionofthesurfacecoveredbyadsorbedspeciesA.化学吸附速率方程的建立
Desorption(1)表面覆盖度(2)脱附活化能这样,可写出净的吸附速率的表达式对于一定的吸附系统,恒温下测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分压的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有两类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的规律:均匀表面吸附和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
二、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理想吸附层模型LangmuirAdsorptionIsotherm(1)表面均匀(2)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3)动态平衡单组分吸附二、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当吸附达到衡时pA多组分吸附AdsorptionofCompetingSpeciesA、B、L、M
都达到吸附平衡pApBpLpM多组分吸附及发生解离时情况被吸附分子解离成两个原子,且各占一个活性位真实吸附层等温方程不均匀表面模型实际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造成:
1)吸附活化能和脱附活化能随表面覆盖度的改变而改变
2)不同表面覆盖度时吸附能力不同关于Ea,Ed与表面覆盖度的关系,有不同的假设。应用最广的是由焦姆金(тёмкин,Temkin)提出的理论。该理论假设:
对于中等覆盖度的不均匀表面,在吸附过程中,随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吸附活化能线性增加,脱附活化能线性下降,即:
真实吸附层等温方程当表面覆盖度中等时,的变化对ra的影响要比
小得多,同理,的变化对rd的影响要比小得多
因此,可以近似认为,、是常数。真实吸附层等温方程吸附达到平衡时,r=0,则:此式即为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又称焦姆金吸附等温方程。2.2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Hinshelwood(LH)Kinetics吸附分子与未吸附分子反应——ER机理吸附分子与吸附分子反应——LH机理根据兰-辛机理,可将上述总反应分解为如右的五个单元过程,包含有三个连串的反应阶段。一般情况示意有化学反应发生时,五个基元过程都失去平衡。通过这种不平衡,A、B不断地转化为L、MpBpMpLpA速率控制步骤
Rate-controllingstep如果其中某一步骤的速率与其他各步的速率相比要慢得多,以致整个反应速率取决于这一步的速率,该步骤就称为速率控制步骤最后的结果中,只出现非平衡式(控制步骤)的速率常数、各平衡式的平衡常数及各组份的分压。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孔径和比表面。Adsorption把氦引入一个装有一定质量的催化剂颗粒的真空容器中,由所通入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七步骤由理想吸附假定得到的动力学模型骨架称为Hougen-Watson型。三、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的示意在催化剂内部孔道所组成的内表面上进行催化反应。均匀表面吸附和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5)热熔融法即将主催化剂及助催化超组份放在电炉内熔融后,再把它冷却和粉碎到需要的尺寸,如合成氨用的熔铁催化剂就是一例。Adsorption下用汞充满,由于汞在大气压下不能渗透到催化剂颗粒内的微孔对可逆反应,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和反应热,同时加速正、逆反应。由动力学方程的型式判断反应历程:withcatalyst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的示意图示:A的吸附过程阻滞很大。可以近似认为:三个吸附-脱附和一个表面反应过程都已达到平衡。显然有:pApBpLpM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示意图示:表面反应过程阻滞很大。四个吸附-脱附过程都已达到平衡。显然有:pApBpLpM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三、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的示意图示:产物L的脱附过程阻滞很大。三个吸附-脱附和一个表面反应过程都已达到平衡显然有:pApBpLpM三、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方法:将吸附、反应、脱附各步骤写清楚;2.依质量作用定律写出吸附、反应、脱附速率式;3.令所有非控制步骤达到平衡,设平衡常数;4.从平衡的各式中解出θ,代入到非平衡式中;5.最后的结果中,只出现非平衡式(控制步骤)的速率常数、各平衡式的平衡常数及各组份的分压。各常数可以合并。用途:1.建立动力学方程的骨架,确立动力学方程的基本型式,为在实验上得到动力学参数做准备。2.方程中的各K、b为待定参数。通过实验筛选合适的模型(模型识别),模型识别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模型参数(参数估值)得到满意的动力学模型。由理想吸附假定得到的动力学模型骨架称为Hougen-Watson型。如果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分别仅吸附A和B,此时对反应利用与前面完全相同的技巧,可以推导出各种不同控制步骤时的动力学表达。如当表面化学反应为控制步骤时:由动力学方程的型式判断反应历程:动力学方程的基本型式:以前一方程为例:1.推动力项的后项是逆反应的结果。2.bipi项表示i分子在吸附(脱附)中达到平衡,即不是控制步骤。3.吸附项的指数是参与控制步骤的活性中心数。4.如果出现根号项,意味着存在解离吸附。5.如果吸附项中存在两个大项相乘,则有两种不同活性中心。6.若分母没有出现某组分的吸附项,而且出现了其它组分分压相乘的项,则可能是该组分的吸附或脱附控制。7.凡分母中全为组分的分压时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确定本征动力学重要的是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内扩散影响的消除:将催化剂破碎,当用不同粒度的催化剂颗粒测定的动力学数据一致时,认为消除了内扩散的影响。在恒定温度、压力、原始气体组成和进料流速下,装一定质量的催化剂,仅改变催化剂颗粒直径dp,测定出口转化率xA,以xA对dp作图。外扩散影响的消除:改变通过催化剂床层气体的线速度,减小气膜阻力。当气体线速度对反应动力学不产生影响时,认为消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在同一反应器内,先后装入不同质量(如m1,m2)的催化剂,在相同温度、压力、进料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茶叶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八下语文知识点经典常谈要点
- 《实训公共关系学:互动与实践》课件
- 《南京河西策略提报》课件
- 《中国的行政区划解析》课件
- 《探索故宫博物馆》课件
- 教育部新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教案
-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表格教学设计
- 嘉应学院《运动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资助感恩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图文)
- 多模态视域下北京市核心区语言景观研究
- 《单轴面筋脱水机设计报告(论文)》
- 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 GPS静态数据观测记录表
- 山西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登记表
- 软件项目周报模板
- 著名中医妇科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 VSM(价值流图中文)课件
-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课件
- 人工气道的护理刘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