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青年认同问题_第1页
港澳台青年认同问题_第2页
港澳台青年认同问题_第3页
港澳台青年认同问题_第4页
港澳台青年认同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暨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学院学系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年月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毕业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41研究背景 42国内外研究 52.1国外认同研究 52.2国内认同研究 53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54调查结果分析 64.1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基本情况 64.2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基本途径 64.2.1从方式上看,香港青年了解国家主要为网络及报刊等媒体 64.2.2从载体看,香港青年了解国家新闻的三大主要媒体是网报纸和电视 74.2.3流访问等直接交流活动也是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主要方式 74.2.4通过与身边亲友日常交流了解国家的比例偏低 74.2.5香港中小学校的国家认同教育较为薄弱 74.2.6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途径对于他们的国家认同有不同的影响 74.3香港青年对内地咨询的关注点 74.3.1香港青年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及风土人情最为关注 74.3.2香港青年对国家关注点的差异 74.4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容差异 74.5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 84.5.1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群体差异 84.5.2削弱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 84.5.3与内地交流等因素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有正面影响 84.6低国家认同度的青年群体分析 85对策建议 95.1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对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自豪感, 95.2要大力加强媒体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方面的正向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国家认同度 105.3要大力搭建香港与内地青年的交流平台,逐步提高香港青年对国家的了解认知度 105.4要大力加强对国家认同度低的香港青年群体的跟踪研究,防止“占中”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06结论 10参考文献: 11从占中研究香港青年认同问题摘要:香港97年回归前长期属于外国殖民地,其具有特殊性,回归后香港青年由于生活地区的特殊性,且国家认知处于成长关键过程中,他们的认知和行为的不统一现象日趋显现,在国家认同意识方面比较淡薄,尤其是2014年发生的“9.28”占中运动,不但损害了香港经济,扰乱了社会秩序,但是还有不少香港青年参与占中运动,暴露了香港青年薄弱的国家认同度。因此,对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问题研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香港地区青年的国家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香港青年中完全没有国家认同的人数规模是比较小的,但这部分群体呈现出低龄化、扩大化、非理性化的趋向,据此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以应对,避免占中运动的再次发生。关键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1研究背景2014年9月28日,受极少数激进反对派人士鼓动,约14万香港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宣扬“要民主、要普选”发起了持续79天的违法“占中”活动,占领香港中环等繁华地段,造成了香港多条骨干交通不畅,数间学校被迫停课,扰乱社会秩序,损害经济民生,虽然冲击香港赖以成功、市民引以为傲的法治精神,但同时加深香港的国际形象,引起国际关注。此次香港青年参与的“占中”运动,是针对即将在香港开展的普选活动而提起来的。近年来,从“反高铁运动”、“反国教运动”到“罢课运动”、“占领中环运动”,香港青年学生已逐渐沦为“街头政治”裹挟的对象。在这些由学生组织、社团、群体广泛组织参与的群众运动中,学生骨干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骨干是指在学生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或担当重要角色,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生干部。普选是《基本法》规定的,《基本法》规定香港民主发展最终可以达到普选的目标,人大常委会规定了普选的时间,可以在2017年实行普选。同时中央也一再强调,支持香港实行普选,普选应该严格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来实施。但是香港反对派中的激进分子认为《基本法》和人大的决定违反了所谓国际标准,认为《基本法》所确定的普选方式,由人大决定侯选名单,再由香港人一人一票选特首,并不符合国际标准。所以他们就要抵制《基本法》所规定的普选方式,另外搞一套,要求公民提名、公民推荐,或者是政党提名、政党推荐。他们要求撤销人大决定,威胁说,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就要占领中环来希望中央让步的目的。这次“占中”者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学生。这些青年学生除了参与占中的决定反映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十分淡薄,青年学生的言行也反映青年对国家的认识非常片面。国家认同是人们对自己国家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作为重要的国民意识,它是国家统治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同时,它能为国家这一共同体维系自身的统一性、连续性、稳定性和独特性提供保障。自九七回归以来,香港人的国家认同问题就是政府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议题。香港学校教育对“国民身份认同”强调逐步增强了香港人对于“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在对香港人的国家认同的历次调查中,“香港人”和“中国人”两种身份始终被置于重要位置[1]。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追踪调查显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包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和认同自己既是香港人也是中国人)的比例从1997年的61.5%上升至2012的70.5%。数据表明,香港同胞对于自己“中国人”身份认同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在诸如内地孕妇赴港生产、奶粉限购等事件之争的公共讨论中,国家认同(爱国)的话题不时被提出,香港人不爱国的言论也不时见诸报端。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解决香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香港回归前长期作为外国的殖民地,当地居民的国家认同必然区别于内地同胞;香港青年作为未来建设香港社会的主力军,其国家认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未来乃至当下香港的与中国的关系,也对维护国家贯彻好“一国两制”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现在的香港青年重视“两制”,对“一国”的概念薄弱。那么,香港青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认可和接纳自己的国家?香港青年是通过哪些基本途径了解国家和培养国家认同感的?他们更认同国家的哪些方面?有哪些因素影响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并导致这种差异?不同的青年群体,如回归前和回归后成长的青年的国家认同状况有无差别?低国家认同度的青年具有什么样的群体特征等等,这些应当是我们需要掌握和研究的。因此,了解当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基本情况,针对调查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将具有重要和迫切的意义。本课题组在2013年2至3月份分别于香港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报告。2国内外研究2.1国外认同研究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家认同中最为核心的三个概念是:国、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爱国主义(Patriotism)。在有的研究中,国家归属感(state/nationalattachment)、国家亲近感(closetonation)、国家忠诚(nationalallegiance)等概念也被学者所使用,但从含义上讲,这些概念和国家认同的含义基本接近。琼斯(FrankJones)和史密斯(PhilipSmith)根据1995年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nternationalSocialSurveyProgram,简称ISSP)对23个国家的社会调查,用因子分析区分出了国家即:先赋性的(ascriptive/objectivist)维度和自愿选择性的(civic/voluntarist)维度,认同的两个维度,前一个维度实际上体现了文化性国家认同,后一个维度体现了政治性国家认同,他们的分析结果从②实证角度支持了国家认同的文化维度和政治维度的分类。亨廷顿在分析美国国家认同的构成时,将其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民族属性、人种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但这四个属性在构成美国国家认同中所担当的角色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从美国的国家认同构成演变来看,民族属性、人种属性均在消融,其文化属性也越来越模糊,而其政在凝聚美国人的国家归属感的因素中,一些先赋性的认同属性正治属性则越来越清晰。也就是说,处于解体之中,而体现公民自由选择意愿的、推崇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和信念的政治性认同越来特别是多民越明显。美国国家认同的这种发展趋势是特例还是一个一般化的现象?在其他国家,族、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国家认同是否也出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2国内认同研究关于国家认同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第一,国家认同是国民认同,其主体是公民,其客体是民族国家共同体。如贺金瑞认为国家认同即国民认同,徐则平提出国家认同是指公民认同并效忠于民族国家。[7]还有学者将国家视为一种政治共同体,认为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国家的政治权力和权威的认同。第二,国家认同是民族成员对国家共同体的归属感。认为国家认同实质上是一个民族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国族)利益的主体意识。可见,已有研究在国家认同的界定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认同的客体即国家是民族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还是政治共同体,不同学者的指认存在差异。二是国家本身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国家认同也随着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现代民族国家认同不同于封建王朝国家认同,而且现代民族国家本身也是复杂多样的,已有的研究对其中的差异关注不够。3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本次研究的对象是14--30岁的香港青年。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填答问卷的对象为分布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在读中学生、大学生(包括大专生)、研究生,也包括少数的社会在职青年。研究根据香港青年的年龄分布来抽取各年龄层的青年。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74份,回收率为88.7%,其中在香港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2份,有效回收率为91.0%;4调查结果分析4.1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基本情况目前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功为背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表现出对祖国的认同,他们的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业已体现为一种重合关系。但是也有一些香港居民,特别是一些青年人,他们的地域认同表现得更为强势,他们的“香港人”身份意识不仅强于其“中国人”身份意识,甚至有时会排挤和疏离其“中国人”的身份意识。香港居民的本土意识和地域认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机遇的产物。香港市民曾经以移民居多,他们曾经普遍缺乏归属感,存有过客心态,只是把香港当作暂时的落脚点。直到1950年,随着粤港两地边境的关闭,香港本地的人口渐趋稳定香港本土意识的形成才开始具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的文化是以大陆南下的知识精英为主力,以大陆文化为主流这个时期的香港甚至是国语流行音乐和国语电影的制作中心。60年代末,随着香港经济起飞和香港无线电视台开播,以广东话为媒介的大众文化开始盛行,以岭南文化为基础具有现代文化产业特点的“香港文化”开始形成。在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香港文化”的基础上,香港居民“本土意识”和“港人意识”开始觉醒。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政策的正式提出,香港居民本土意识再次出现了上升趋势。“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基本国策在卓有成效地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香港居民对于自我身份的思考,促进了香港本土意识形成和地域认同的攀升。与本土意识和地域认同逐渐攀升趋势相反在港英政府管治时期香港居民的国家认同呈现出下降趋势。两地之间边境的关闭阻滞了香港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也削弱了那些来自大陆移民对祖国的朴素情感。由于港人爱国活动常常受到港英政府种种限制公民教育也以空洞的普世价值取代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而导致了香港青年一代对祖国缺乏了解。国家、民族观念也日趋淡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香港回归以后,越来越多的港人到内地从事经贸活动参与两地文化、教育、科技与学术交流合作,他们亲眼看到祖国曰新月异的面貌,感受到祖国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国家的认同感有了提高。当前虽然从总体上看港人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意识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部分青年人,对祖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了解不深,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意识都比较薄弱。岭南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最为香港青年人所接受的身份标志为“香港人”,赞同比例高达42.9%。其次,有30.7%的香港青年人认同自己是“中国的香港人”。此外有13%的青年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6.2%的青年人表示不知道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调查还显示,15—19岁的青年中,认同自己是“中国的香港人”的比例比20-24岁的青年人高,前者为32.01%,后者为27.94%。而20—24岁青年人中,,8.31%的人认为自己是“香港的中国人”,这比15—19岁组的比例要高6.59%。这些数据显示出当前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状况不容乐观。4.2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基本途径4.2.1从方式上看,香港青年了解国家主要为网络及报刊等媒体通过调查采访来看,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如社交网络等媒体(占53.4%),其他依次是课堂、讲座(占16.6%),报纸、杂志、书本等(占15.5%),电视(占15.4%)。4.2.2从载体看,香港青年了解国家新闻的三大主要媒体是网报纸和电视从调查结果看,电视、报纸和网络是香港青年了解国家新闻信息的三大载体,三者占比超过80%。4.2.3流访问等直接交流活动也是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主要方式据统计,虽然到访过内地的被访香港青年比例有90.3%,均超过被访者的9成,不过调查数据显示,内地访问的经历并未对他们了解国家有较为显着的促进作用。但有趣的是访问显示,香港青年对中国的了解大部份是从来港的内地旅客,香港青年主要认识到旅客的文化,习惯。表明访问等直接的交流活动也是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主要方式,但相对上,认识内容比较单一。4.2.4通过与身边亲友日常交流了解国家的比例偏低被访香港青年经常与家人谈及内地时事的比例是19.6%,与朋友谈及内地时事的比例是13.6%。说明多数青年“不经常”或者“很少”与家人或者朋友谈及内地发生的事情。4.2.5香港中小学校的国家认同教育较为薄弱调查表明,香港青年通过学校教育了解内地情况和国家知识所占比例是16.6%,所占比例均较少。与其他因素比较起来可以看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观的形成受社会舆论、媒体等的影响和塑造比较大,而目前香港等教育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显得比较薄弱。4.2.6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的途径对于他们的国家认同有不同的影响调查表明,“上网”“交流活动”“报纸、杂志、书本等”“家庭教育”“向朋友、亲戚了解”“观察内地旅客”等途径对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都有显着的影响。4.3香港青年对内地咨询的关注点4.3.1香港青年对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及风土人情最为关注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和社会风土人情三项在香港青年中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历史文化方面,选择对此最感兴趣的青年比例达到了25.1%,遥遥领先其它内容。4.3.2香港青年对国家关注点的差异超过五成的香港青年的兴趣点集中在国家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和社会风土人情三项,关注点较为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香港青年对于自身经济发展及个人发展比较自信。4.4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容差异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可能对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国家认同感;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是出于对当下国家的发展态势和国家形象的好感而产生认同,这两种不同的国家认同或者说情感应当加以区分开来。研究表明,香港青年对国家的历史文化的认同要高于对国家当前的发展和国家形象的认同。作为验证,我们将调查问卷量表中的部分问题进行“历史文化认同”和“国家发展与形象认同”两方面的划分,并将划分结果赋分并转化为百分制,结果发现,香港青年的历史文化认同得分、国家发展与形象认同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6.02分和38.79分,历史文化认同得分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而国家发展与形象认同得分则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以上统计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香港青年对于国家发展与形象方面的评价不高,整体上也降低了他们的国家认同综合得分,拉低了他们的综合国家认同程度。4.5影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4.5.1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群体差异从年龄、性别来分别统计其国家认同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发现,在香港,男性青年与女性青年的国家认同综合得分分别为52.20分和54.76分,存在显着差异(F值检验显着);18周岁及以上的青年和18周岁以下的青年之间的国家认同感存在显着差别,18周岁及以上的青年的国家认同综合得分为60.31分,高于18周岁以下青年的51.84分;在香港出生和在其他地方出生的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得分也明显低于在内地出生的香港青年,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要弱于在内地出生的香港青年。对香港青年内部不同群体的国家认同差异状况的分析表明,香港青年内部群体的国家认同分值差异较大、分布较为离散,说明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程度不仅低,而目内部情况更为复杂,差异更大。4.5.2削弱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1)腐败是削弱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最大因素根据前面的分析,香港青年对当下国家发展与国家形象的认同要低于对国家的历史文化的认同。那么,当下国家发展中的哪些因素最可能削弱香港青年对国家的好感?统计结果表明,前四项依次是:腐败42.3%、文化自由16.7%、民主15.3%、治安11.0%和食品安全6.7%。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内地的腐败问题成为最大的削弱香港青年对国家好感的因素,并大幅度抛离其它选项。(2)不同的青年群体对削弱其国家好感的因素的选择存在差异在香港,不同性别、是否有到访过内地和对国家历史不同知悉程度的青年群体的情况存在显着差异。我们将这三种性质的青年选择“削弱国家好感”的因素进步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是男女青年在“腐败”“文化自由”“环保”“食品安全”四个因素的选择结果上差异显着,即男性青年更倾向于选择“腐败”和“文化自由”两个因素,女性青年则倾向选择“食品安全”“文化自由”因素;二是有无到访过内地经历对香港青年在“外来人口管理”的选择上有显着影响,没有到访内地经历的香港青年会因为“外来人口管理”这‘因素削弱其对国家的好感,而到访过内地的香港青年在这‘因素的选择上明显有所降低,说明香港青年认为内地社会治安不好的印象更多的是接受以往信息和想象的结果,现实中的社会治安应该比他们想象的社会治安要好;三是对国家历史不同知悉程度的香港青年在“民主”这‘因素的选择上有显着差异,对国家历史知悉程度高的香港青年比对国家历史知悉程度不高的青年更倾向于选择“民主”这‘因素作为其对国家好感削弱的因素,说明对国家历史知悉程度高的这部分香港青年会更加关注内地的民主情况。4.5.3与内地交流等因素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有正面影响研究又以“国家认同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是否到过内地”、“有否跟家人谈及内地的事”和“有否跟朋友谈及内地的事”、“是否上过内地的网站”为自变量,也加入了“年龄”、“性别”“出生地”“学历”等客观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到访过内地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比未到过内地的青年强,有家人,亲戚在内地生活或亲戚朋友是内地人,其国家认同也越强。所以香港青年的内地信息交流情况与国家认同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获取内地信息交流越充足,交流管道越畅通,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得分会越高。4.6低国家认同度的青年群体分析香港高等教育是全世界公认的优质教育,香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各个机构的全球性榜单中名列前茅。但是随着近年来频频上演的“街头政治”等闹剧,各界对一些学生骨干发动挑起事端、破坏社会法治甚至危害祖国统一的行为感到不齿、惊讶和痛心,并开始渐渐反思学生骨干的培养机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水平虽然并不像近年来有关媒体渲染的“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比例现新低”等论调,但是其分值也不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且调查中确实发现一部分青年的国家认同分值明显偏低。这一部分综合得分明显偏低的青年占多大比例?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本部分将对国家认同综合得分偏低甚至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青年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特意设计一个题目以测试香港青年的身份认同倾向,目的是区分出那些明确否认自己是中国人身份的青年,以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其特征。问卷问题为“你认为自己是?”被访的香港青年中有59.4%认为自己是“中国香港人”,4.7%认为是“中国人”,但有35.1%明确表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国人”。35.1%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但这是否就可以认为这一类人真的完全对国家没有认同感?我们对这类明确表示自己“不是中国人”的青年群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选择了这个身份的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平均得分虽然很低,分别只有35.72分和44.98分,但他们不是在所有问题上对国家都没有认同。我们将香港青年中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群体单独进行研究,以查看他们在两个有关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国家形象选项上做出选择的频率,结果发现他们中有超过60%的人会不同程度地因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感到自豪,或者为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夺金感到自豪。这说明,对于那些口头宣称自己不是中国人的青年群体,他们自己可能存在“言不由衷”的情况。那么,真正不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而目‘国家认同分数均为“0"(即完全没有国家认同感)的人数有多少?经过我们的统计,在香港,真正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受访者总共是17人,占全部调查者的1.5%。换言之,在香港真正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青年群体大概只占青年人数中的极少数。当然,对于那些国家认同综合得分情况偏低的青年群体仍然有必要重点研究。我们将那些国家认同综合得分低于30分的青年群体单独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大多集中在20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青年,香港比例是86.3%;二是在性别分布上差异不大,男性青年的比例稍高于女性青;三是在学历上,国家认同得分低于30分的以同时接受回归前的英式教育及回归后教育的青年为主;四是这部分的香港青年分别有87.4%的比例曾经到过内地;五是在与家人和朋友是否经常谈及内地的事情方面,过半的香港青年是选择“很少”或“未谈及”;六是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上,国家认同得分低于30分的香港青年多数都认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国人”,反映该部分青年对本土的身份观念较重,而对国家公民的身份观念较弱。5对策建议提高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水平,从根本上说,只有依靠进一步发展好祖国的经济社会事业,逐渐改善国家治理状况,尤其是下大决心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提升国家的民主与法治水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彻底改变国家在香港青年心目中的负面印象并提升正面印象,从而奠定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坚实基础。从现实考虑,现阶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务实的教育宣传等引导性手段,努力将国家认同的观念扎根到广大香港青年中去,并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5.1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对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自豪感,学校是学生获得信息量最大、信息种类最多、信息来源最广、信息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本应能够使其为广大青年国家认同的形成提供良好空间,成为国家认同形成的重要场所。但正如我们的调查所显示的,目前香港青年主要不是通过学校的有关课堂或讲座等途径了解国家知识,故学校未能充分发挥其引导广大青年形成高水平国家认同的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学校教育培养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国民教育的作用,把国家认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逐渐增加香港中小学生的国民教育的比重。要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广大香港中小学生自动自觉地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现状发展等各方面的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兴趣讲座等形成比较系统的国家认同教育的教学体系。二是可以在学校多举办一些国家认同意识培育的活动,例如通过学校定期组织的升国旗仪式、内地知识展览等活动,增加广大香港青年了解内地知识的途径和机会,让他们更多了解国家,以培养起国家认同感。5.2要大力加强媒体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方面的正向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国家认同度学校教育不能提供国家认同形成所需要的全部条件,正如我们所调查到的,香港青年关于国家的新闻信息80%以上是由电视、报纸、网络这三大媒体提供的,并目‘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对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事实上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有的还是非常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是推崇新闻自由的社会,标榜价值中立,但是媒体在新闻传播中总是带有一定的价值色彩和传播特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香港新闻媒体传播的特点,开展好舆论宣传土作,形成强大的正向舆论宣传氛围。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倡香港媒体对内地更多的正面新闻报导,针对香港青年感兴趣的领域,宣传内地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社会风土人情等,让香港青年更多地了解内地,了解国家。二是可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香港的媒体加强联系、沟通,以此加强对香港媒体的影响,避免目前香港媒体传播中出现的“负面新闻满天飞”的被动局面。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舆论宣传土作发挥作用的根本,还需要内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改革的进步,真正改善形象。5.3要大力搭建香港与内地青年的交流平台,逐步提高香港青年对国家的了解认知度我们的调查表明,交流活动对香港青年提高对内地的认识了解和对国家的认同是有显着影响的,虽然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香港青年曾经到访过内地,但目前通过交流活动的方式让香港青年了解国家知识的作用还比较低。因此在交流活动的频率和交流活动的效果上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就目前而言,在加强交流方面我们有以下若干建议:一是丰富交流活动形式,如此前组织的宇航员赴香港活动就起到了比较积极的效果,获得香港市民欢迎,对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加强交流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建设,例如在内地建设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的交流活动基地,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各类交流活动,鼓励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共同参与,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起交流。5.4要大力加强对国家认同度低的香港青年群体的跟踪研究,防止“占中”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占中”运动是一次严重失控的群众运动,其发生发展决不是孤立的,而在于矛盾的长期积聚和突然爆发。虽不能完全排除为首的一小部分学生骨干强烈的政治目的,大部分上街学生表达意愿和诉求的情感是朴素和单纯的。很多人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根本没有所谓的“公民提名”的国际标准;很多人完全没有搞懂政改、普选是怎么一回事,就以一种牺牲献身精神去反对、抵制。由此可见,在普及常识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务之急是建立机制,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特别是要把主流的声音传播到最广大学生之中,孤立和瓦解一小撮别有用心之人。同时,理解和重视学生的意愿和诉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