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学习重点: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把握基础知识,知人论世。(自学篇)1、

自学文学常识,把握基础知识。(1)作者介绍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楚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作品常识《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現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3)、写作背景介绍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2、自学检测:1.老子,姓李名耳,字

,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老子传世作品《

》(又称《老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学习任务二】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组学、展学)1、诵读经典,读准句读和字音。(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字音和标点)学生自读、全班齐读、教师指正、学生展示范读。2、研习文本。(1)理解词句,翻译重点句子1.当其无:车毂中的空处。2.埏埴以为器:埏埴指和泥(制作陶器);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把泥作为.3.企者不立:踮起脚。4.跨者不行:走不远,古今异义词

。5.自见者不明: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6.自是者不彰:明辨是非。7.自伐者无功:夸耀。8.自矜者不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9.赘行:通形,形体

。10不处:

。11.寿:

长寿

。12.易泮:通“判”,分离

。13.累土:

一筐土.累通“蔂”,土筐。

。14.常于几:读第一声,接近

。15.是以圣人欲之不欲:

名词意动,以…为欲

。16.不贵难得之货:稀罕

。17.学不学:意动,以…为学

。18.复众人之所过:补救

。翻译句子: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两臂才能抱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2、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虽死而道长存,这就是长寿。

【学习任务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思想意蕴。(组学展学)(一)整体感知,概括段意1、辩证分析“

有”与“

无”的关系。2、阐述有道者不会“

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的道理3、强调人要“

自知

”“

自胜

”“知足

”“强行

”,加强自我修养。4、谈

事物发展变化

的辩证法,强调注意萌芽

状态。(二)探究文本思想意蕴。1、《老子》第十一章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提示:有”与“无”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富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提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的小范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3、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强行”?提示: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国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让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オ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说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能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4、《老子》第六十四章阐释了什么道理?是怎样论证的?提示:(1)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本章首先指出事物在“安”“未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況,由此提出做事就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次列举三个事物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事例,由此提出做事就要“慎终如始”,心意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去完成,这样才能“无败事”;最后,老子又重申“自然无为”。【学习任务四】拓展探究老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面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提示:观点一: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亚当·斯密曾说过:“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竟争,竟争意自由、愈遍,那事业就有利于社会。”好的竟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坏的党争别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动荡。区分党争的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以此为标准,儒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区别于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我们应提倡“君子之争”,拒绝“小人之争”。观点二: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竟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混乱。战争是这料,经济发展是这样,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人类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泛滥成灾;人类进行大空竞赛,导致太空垃圾的“乌云密布;而人类的物质占有赛,已使地球不堪重负……我们回过头来,再听听老子说的“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自己要在规范约来下进行有序竞争。观点三:“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