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2.创作于1595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面对因家族恩怨爱情受阻的情况下,用爱、用自我的献身化解了两家的仇恨。该作品A.体现人文主义价值取向B.揭露资本主义黑暗C.摧毁天主教会精神独裁D.宣扬天赋人权理念3.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曾说:“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立了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材料反映出美国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 B.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4.俾斯麦说:(德意志)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联合体”是指什么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 B.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C.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地区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5.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6.中国各区域口岸在全国贸易中的份额,以1895年为界,可分前后两个阶段。1895年之前,上海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约占40%。1895年~1915年,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华北和东北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A.日本在华扩张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B.一战加快了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C.上海丧失了全国最大贸易港的地位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8.小吴经常以“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等为关键词搜索有关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是A.欧洲君主专制 B.欧洲封建制度 C.德国宗教改革 D.中世纪城市自治9.讲到“民主”,我们常会提到雅典。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我们应当有怎样的认识?①雅典自立国以来就有民主的优良传统,历任领袖均能加以发扬②雅典虽然历经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最终认为民主政治最为可行③雅典式民主是所有人民都可以参与政治,以投票表决公共事物④当时民主仍有身份限制,公民才有参政的权利,妇女亦被排除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0.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促成1972年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D.改革开放扩大中国政治影响11.下面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年0.67.813.078.61903年0.714.322.262.71910年1.516.017.065.5A.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 B.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中国轻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绝境12.孔子不仅懂得当时现行的礼,他还注重礼的沿革和本源。“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类的孝悌之心,推广孝悌之心就是“仁”。由此可推知,孔子主张A.统治者应发扬祖先崇拜以维护统治B.百姓应接受现实维护政治秩序C.把“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D.把诸子百家学说融进儒家思想13.《汉书·艺文志》记述了部分稷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表明()A.国家大分裂容易出现“百家争鸣” B.稷下学宫造就“百家争鸣”的局面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规模大 D.诸子百家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14.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15.1938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从营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调查统计的国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设“忠烈祠”涵盖了国民政府所认可的辛亥以来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为主。这一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B.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C.促进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D.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16.“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17.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18.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说明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确立C.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 D.政治制度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19.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下列内容符合该模式的是A.地中海气候——古代希腊城邦林立B.维护君权独尊——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C.征服扩张加剧——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20.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21.“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对列宁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A.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B.改革后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C.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发展进程D.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产生一定影响22.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23.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24.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25.建国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B.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 D.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主26.古罗马法规定:土地和动产都可以完全地为个人所有,个人对其所有物拥有最全面的支配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返还占有权。一个人不能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被剥夺所有权,与此相联系,一个人也不能转让他不拥有的权利。由此可见,古罗马法A.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 B.注重维护权贵利益C.借鉴雅典的人文思想 D.追求执法公平公正27.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描述了这两类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从该图中可以得出()A.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B.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C.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D.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28.“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流派的概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认为百家主要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六家;《汉书·艺文志》则认为百家主要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十家。由此可知A.汉代史学彰显民本思想 B.秦汉时期社会阶层分化加速C.汉代史家敢于秉笔直书 D.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29.“取借史家研究成果之理论,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并未预言某事将会发生之意。”王尔敏此话意在表明:A.论从史出 B.鉴往知来 C.以古鉴今 D.史由证来30.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法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提出要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和在北约内同美英平起平坐,遭到美国反对。于是法国迫使美国撤走驻在领土上的战略轰炸机,拒绝将自己的空防系统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当中。法国后又断然否定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并同西德签订《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美法在这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冲定,成为法国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1962年6月前后,戴高乐开始把承认中国问题提上日程。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把法国当作“对第二中间地带开展工作”的突破口,酝酿改变对法政策。1962年因法国侵略而引起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后,中法建交的另一大障碍消除了。经过多次接触和四次正式谈判,中法最终在1964年达成了建交协议。——摘编自姚百慧《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意义。32.材料1989年,美国新任总统乔治·布什认为:“现在,是到了超越遏制的时候了,美国的目标已不再是仅局限于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要“以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其中突出的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将苏联、东欧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拉入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体系中去”,在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的指导下,美国积极推动东欧国家实现所谓的“自决与独立”。199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接触,促进各种思想和民主价值观在苏联自由交流……以期苏联的制度和做法发生根本的改变。”——摘编自王朝文《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超越遏制”战略与以前的“遏制战略”相比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什政府进行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共同贡献。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答案解析】据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被称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故D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没有被否定,也是人类文明的构成部分,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借鉴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学生应该从世界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开创人类文明的新道路”的结论。2、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作品创作于16世纪,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而且作品强调了男女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面对因家族恩怨爱情受阻的情况下,用爱、用自我的献身化解了两家的仇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项。揭露资本主义黑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摧毁天主教会精神独裁是在宗教改革时期发生的,C选项排除。宣扬天赋人权理念是启蒙运动的主张,D选项排除。3、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只是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即“邦联”,也就是材料所说的“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所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变邦联制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不符合美国的历史;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4、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叙述“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可以知道谈到的是国家的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靠“铁和血”完成统一,才能走近代化的道路,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统一的背景,材料没有涉及到工业革命和军国主义思想、也没有涉及教皇的压迫。故A项正确。5、C【答案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故C选项正确;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南京条约》就有,故A选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故B选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故D选项错误。6、A【答案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加剧,华北和东北地区口岸对日贸易激增,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故答案为A项;一战爆发是1914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中的“丧失”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7、D【答案解析】

材料“邻家有女已放足”反映的就是放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D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和洋务运动之后尚未没有提及放足事宜,故A项和B项错误。戊戌变法之后是提出,并没有强制执行,故C项错误。8、B【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现象,由此可知,小吴关注的是欧洲的封建制度,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不能概括题干全部信息,排除A项;德国宗教改革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中世纪城市自治属于欧洲封建制度的一方面,排除D项。故选B。9、D【答案解析】

雅典的民主并不是建国以来就有,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①不符合题意;雅典经历了僭主和民主政治等,最终选择民主政治,②符合题意;雅典只有公民才有权利参加政治,③不符合题意;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可以参政,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④符合题意。故D正确;A、B和C排除。故选D。10、C【答案解析】

从图片中可知中国建交的最高峰是在197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阶段最大的外交成果是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由此开启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故选C。万隆会议发生于1955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排除ABD。11、C【答案解析】

据表中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实可知,这是当时中国轻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的结果,故选C选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说明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所下降,A选项排除;B选项表述与表中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不符,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排除B选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陷入绝境的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12、C【答案解析】

孔子认为礼是最大的祭,认为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的孝悌之心,而孝悌之心与仁相关,由此可知,孔子将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C正确;A脱离题干主旨,排除;题干体现了孔子将礼和仁结合,未对百姓提出要求,排除B;诸子百家局面是战国时期,排除D。13、B【答案解析】

据材料“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可知,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重要基地,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B项正确;国家大分裂与“百家争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的规模是否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的活动侧重于学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诸子百家是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问题,故D项错误。14、B【答案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15、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在各地普设“忠烈祠”的目的是弘扬抗日烈士精神,从而达到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的目的,故选B;材料显示对抗日烈士的褒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控制,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辛亥革命时期,C错误;抗日战争是全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目的不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D错误。16、D【答案解析】

题干体现“夷夏之辨”由利器逐渐被遗弃,表明不同民族间的界限越来越小,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7、A【答案解析】

材料中“两个‘副产品’”之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开始让位于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僚政治。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弱。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君主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中国古代历史自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汉朝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地方势力不能决定集权的发展,排除。18、D【答案解析】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这时期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说明英国代议制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D项正确;英国国王没有实权,只是权力的象征,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王统而不治的地位,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项错误;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是材料表象,而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C项错误。19、C【答案解析】

随着罗马帝国扩展,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且出现了很多商业纠纷,在这种挑战下,万民法应用而生,符汤因比的模式,C正确;古希腊城邦林立和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有关,而非气候环境,因此气候和城邦不能形成挑战应战关系,排除A;郡国并行制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非皇权的强化,两者不构成挑战应战关系,B排除;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在鸦片战争之前,两者不构成挑战应战关系,排除D。20、C【答案解析】

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了新政,但仍没有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最终失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因为清统治者的极端顽固,而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故A错误;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与“激进变革”、“极端顽固”不符,B错误;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与材料不符。21、C【答案解析】

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近代化问题,不是单纯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论述,排除A;“俄国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属于政治的近代化,排除B;D属于单纯的影响,不是从近代化的方面论述,排除D。故选C。22、A【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A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3、A【答案解析】

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A;B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C;当时,美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D。24、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可见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选项B正确;北大当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得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它思想的主张,选项D过度解读材料,排除。25、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中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具有军事结盟性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政策,而2001年“不针对第三国”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与他国建交的时候强调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说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B项正确;中俄关系虽然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大国关系,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日两国矛盾,并且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中俄合作并不是以军事领域为中心,材料主要体现了当今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现象,D项错误。26、A【答案解析】

材料中个人对所有物拥有最全面的支配权、所有权不能被剥夺等,这些足以表明古代罗马法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A项正确;罗马法保护个人所有权并非仅针对权贵阶层,B项错误;仅凭材料难以得出罗马借鉴雅典人文思想这个结论,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规定,不是执法过程,D项错误。故选A27、D【答案解析】

图中小说读者和传播方式均为两类,但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有购买文本、转借文本、听书、看戏等方式,这说明时人阅读通俗小说的途径有多种,故D项正确;图示只能呈现两种阅读方式,无法反映这两种传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直接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些读者也并非是社会上层人士且从图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项错误;图文材料只涉猎明清通俗小说,没有提及其他文学类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28、D【答案解析】

从《史记》和《汉书》中均可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流派众多,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史学彰显民本思想,A项错误;材料主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而不是秦汉时期的社会变化,B项错误;C项中“敢于秉笔直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29、B【答案解析】

“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的意思是历史急要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又要研究影响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推断未来,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30、B【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戴高乐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导致美法矛盾的激化;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消除了一大障碍:两极格局下,中国与美、苏关系紧张。(2)意义:有利于冲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遏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答案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美法在这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冲定,成为法国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1962年因法国侵略而引起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后,中法建交的另一大障碍消除了”得出:戴高乐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导致美法矛盾的激化、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消除了一大障碍: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极格局下,中国与美、苏关系紧张的角度补充。(2)“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冲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遏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等角度说明。32、(1)不同:前者强调政治、军事对抗,后者以经济援助、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为主要手段;前者重在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